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考前梳理與指導——文言文閱讀
總體要求
1.讀懂是“王道”。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
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他兩道。
2.把握文體特點。2022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材料分別從戰國秦漢時期
的雜史、別史、諸子等經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傳文和紀事本末
體。四大體例:紀傳,編年,紀事本末,雜史筆:‘己。掌握不同文體特點。
3.注意兩個文本類型。文言文也會出現“文本一+文本二”新形式的“群文”
閱讀,兩文本會在內容上有共母話題,題目多為主觀概括題服務,要注意兩
個文本在某一話題上的內在關聯。
3.讀不懂怎么辦?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一是不必著急,標注一下
(如畫線或圈圈)放下先讀下文;二是借助上下文來推斷;三是借助第3
道選擇題來助譯。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鉆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
么,說不定題目沒考查呢!如果題目真的考查到,你還是不懂,那說明題目
擊中了你的''硬傷",認命,放過,不糾結。
4.考前如何查漏。如背傳記類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高頻
詞,以及有關的文化常識,120個常文言實詞,高考次常文言實詞。特別是
教材中的文化常識要梳理一下。高考的文化常識髭不會“難怪偏”。突破
常用實詞和次常用實詞,多記一個是一個。
【文言斷句】
【解題關鍵】
(一)扣名詞和代詞
名詞和代詞常用來作主語和賓語。如果作主語,那么它的前面就可
能斷句;如果作賓語,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斷句。可先找出名詞,如人
名、地名、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
詞,如吾、予、余、爾、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
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語。
(二)扣動詞和形容詞
謂語成分多是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其他詞性),
斷句時可以先找到語句中的動詞、形容詞,確定作為謂語的動詞、形容
詞;可借助"曰”“云”“言”“謂”“道”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
話,進行斷句。寫兩人對話,一般只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
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了。謂語前的狀語、主語和謂語后的賓語等來
斷定語句的停頓點。
(三)扣文言虛詞
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介詞、諳氣詞和一些連詞,它
們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一些議論性語段,它們不像記敘性文字
那樣可借助具體的情境去猜測,因而運用虛詞判斷句讀就顯得非常重
要,它會使斷句變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尤其要
關注“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
關鍵詞。
(四)扣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
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被動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為
斷句的切入點。常見的結構有判斷句(”……者,……也””為、乃、
即、則”)、被動句(“為……所……””受……于……””見……
于……”)、反問句(“不亦……乎”“孰與……乎””其……
乎”“安……哉””何……為”)。
(五)扣句式對稱
句子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我們可以搔
據對稱特點斷句。
【斷句選擇題形式】
四個選項,兩處設置不同,考生可以找不同,用排除法快速答題。
例1[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
“不默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
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解析】“不須一兵”和“不傷一人”字數相同,結構相似,都是后文
“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連詞,所以“而”之前應斷開。
“寡人”“諾士大夫”“子”是人物代詞,且都做主語,中間斷開。“何
也”,單問句。
【答案】“不毅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
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斷句】10B.不轂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賓人自以
為智矣/諾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句意】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
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
不道賀,這是為什么?
例2[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
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平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
其仁而有德也
【解析】劃線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對話,兩個"日”是標志,
“武王日”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斷開;從句式結構來
看,“居其宅田其田”是對稱結構,“田”后可斷開。“惟仁是親”是賓語
前置特殊句式,“無變舊新/惟仁是親“,中“無”與“惟”關聯詞對應(無
論……只是……)。“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百群做主語,前面斷開。“廣
大乎平天下矣”,“乎”“矣”為句末語氣虛詞,斷開。“凡所以貴士君子
者/以其仁而有德也”,“……者,……也”為判斷句,“貴士君子”是動賓
短語作“者”的定語,中間不可斷開。
【答案】10.E.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日/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
仁而有德也/
【斷句】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
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句意】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著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
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百姓有過錯,責
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說:“看得遠大啊,(這樣做足以)平定天下
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德行啊。”
例3[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今趙不救魏魏敬盟于秦是趙與強
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解析】“魏獻盟于秦”是魏國將和秦國結盟的意思,“于秦”是介
賓結構做狀語后置,應斷到“秦”后。”是……也……”是判斷句,虛詞
“也”后斷開。“電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可以運用句式對稱斷句,句末
有虛詞“矣”,加重語氣,至此斷開。“所以”解釋為“用來......的”,
是一個詞組,不能斷開。”此所以......也“,“此''做主語,是判斷句。
這里“文”是“田文”,即孟嘗君的名字。
【答案】10C今趙不救魏/魏歆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
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斷句】今趙不救魏,魏秋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
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句意】現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獻血結盟:這樣就如同
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
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這就是我田文(孟嘗君)忠于
大王的表現(魏國在西面為趙國作了遮蔽)。
例4【2022年高考新高考II卷文言文真題及解析】吳漢為人質摩
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
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解析】表示人物的主語,有“吳漢”“鄧禹及諸將““上”。“質厚
少文”是對吳漢的評價,后面斷開;造次:倉促;匆忙。“造次”“不能以
辭語是“自達”的狀語,不能分開,排除AD;“多所薦舉”“再三召見是兩
個獨立的動作謂語,要分開。“其后”,指代時何,前面要斷開。“其后勤
勤不離公門”,省略主語;公門:官署,衙門,故“離”的賓語,后面要斷
開。“上”是指光武帝劉秀,是“亦以其南陽人”的主語,不能分開,排除
Bo
【答案】C.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
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斷句】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
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句意】吳漢為人樸實、厚道,說話缺少有文采,匆忙時(常常)
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鄧禹和諸位將領多次舉薦吳漢,多次被皇上
召見,這以后吳漢工作辛勤努力不離開衙署。光武帝也因為他是南陽
人,逐漸與他親近。
【涂字母形式】
2023年教育部命制的試題斷句新題型,將客觀選擇題變相改成主觀題,
考生沒有任何投機可能(選擇題是給出斷句位置,考生找不同,排除法,有
蒙混過關的可能)。但是,因為只有三處斷句,句子相對而言就要短一些,
這實際上也隆低了難度。同時,字母定位法,為機讀閱卷提供了方便。2023
年高考文言斷句,大概率不會以選擇題的樣式出現,這一新題型值得關注。
技法:》
(1).只需三處,我們可以運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確定“大”的范圍,
再來找其他兩處。少)閡
(2).答題3分,每涂對一處給1分。記住,只涂三處,涂四處及以上
不得分,不能亂涂。>?/
例11教育部命制2023年四省(安徽、云南、吉林、黑龍江)聯考】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
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恥H之I今J魯K父L母M之N邦。
也,‘公/"C
【解析】“諸侯有相伐者”,是定語后置,“者”為定語后置標志。“尚恥
之”,是完整的動賓結構,賓語“之”后斷開。只需三處,我們可以運用由
大到小倒推法。先確定“大”的范圍,“之”后斷一處(斷句字母:I)。再
來找其它兩處,想來想去,也只有在兩處斷開(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
魯/父母之邦也),其它別無可能。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是先陳述現象,
然后對這一現象進行評論(斷句字母:F)。“今魯父母之邦也”,是判斷句,
“今”,表時間限制,用在句首,是對“魯”的修飾,此處主謂之間可停頓,
“今魯”提頓,強調作用。(斷句字母:K)o
【答案】FIK
【斷句】“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善,父母之邦也”
【句意】“對于那些互相征討的諸侯,我們尚且感到羞恥。現在魯國是
我們D°.//
附原文——桓公日:“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對日:“四民者勿使雜處雜
處則其言呢其事易」公曰:“處土、農、工、商若何?”管子對日:“昔圣
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例2【對接2023年新高考語文四省聯考仿真卷(云皖晉吉黑通用)】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
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四國民W者c|勿DJ使后雜上處卜雜隹處『則[其?言『呢M]其M事M
易>
【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兩個雜處明顯要斷開;②“其言呢其事易”,
對稱法斷開;③“四民者”,提頓,斷開。
【答案】10.CGM
【斷句】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呢,其事易。
【句意】“士、農、工、商,不要讓他們混雜居住。混雜居住會使他們
相互干擾,工作不安心」
二例7【2023屆佛山市.模】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可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
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西A源B出CKtD西E西國縣G崎H冢I山J會K白水M經N葭。萌P入Q
漢?廣、t>.
附原文:漢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流;西源出龐西西縣蟠
冢山會白冰經葭萌入漢,始源曰沔,故曰“漢沔”O
【解析】由大到小倒推法:①由上句“出……山”提示,此句“出戰西查
縣蟠塞山”,“山”后斷開;②“會”與"經”"入”是三個動作,表明河流
流經地域走向,中間斷開。
【答案】JMP
【斷句】西源出隴西西縣蟠冢山,會白水,經葭萌,入漢。
【句意】西邊的源頭出于隴西西縣崎冢山,和白水河會合后,再經過葭萌,
流入漢水。
—【文言實詞+文化常識】/「
選擇題文化常識知識點考察。2022高考變化:與教材文言文結合更緊
密,考察文言實詞的比較分析,少量兼及文化常識。
試卷考察內容課本文言文題型總結
“約,,“宣言”
2022《鴻門宴》《赤文言實詞+課本比文化常識
全國甲卷“孤”“陰”壁賦》《岳陽樓較淡化,文
記》言實詞為
2022“食必放皿解”《短歌行》《屈文言實詞+課本比重點。重
全國乙卷原列傳》《曹劌較(兼及文化常識視課本,
論戰》《孔雀東“流放”)教考結
南飛》合。更加
2022“雪人”“百乘”《鄒忌諷齊王文化常識+文言實重視文
新高考I“蔽”“國門”納諫》詞+課木比較言語段的
卷閱讀理
2022“銜枚”“差強重要實詞、古今異解。N
新高考n人意”“尊重”義、文化常識和修
卷《車駕”辭現象?
從文言?實詞來看:新高考大方向開始重視教材,教考結合,題目與教
材有一定程度銜接。2022屆新高考,還是老教材新高考的過渡模式。2023
年隨著部編新教材的全面普及與推進,新高考將迎來“新教材新高考”真正
意義上的新高考。考前一個月,可對部編教材中的文言文重點實詞有計劃進
行一次“回頭看、再梳理”。
從高考語文化常識來看,題目難度較低,都在課本范圍內,可對部編教
材中颯文化常識進行系統回顧。05^Ip
[2022高考文言文選擇題第2題回顧】
[2022年高考仝國中卷】T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
不正確一項是()>.
A.約乍意思是約定派不,“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
字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
言”含義不同。廣、「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愁婦”的
“孤”字含義相同。石樊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
“陰”字含義不同。?
【參考答案】A
【解析】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將約”
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
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
題公開表態以進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義不同。C.“孤國”中的“孤”是孤
單、孤立的意思;《赤型賦》“泣孤舟之蔑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
含義相同。D:“陰合”的“陰”是私下、喑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暉夕
陰”的"陰”字指陰晦的氣魚;二者含義不同:/
考察點:“約”“宣言”“孤”“陰”
【備考】2022全國中卷考察至IJ"約”"宣言”“孤”“陰”實詞(詞語)
的意思,并分別與課本中的文言文《鴻門宴》《赤壁賦》《岳陽樓記》內容比
較分析。
【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T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
不正確的一項是.()X.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
含義相同。."匕//x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
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兩句中的“靡”字含
義不同。廣、..「
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
含義不同。
11.A【解析】“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
“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
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B放,都是流放、
放逐的意思。C.“靡使有余”,靡妁意思是“沒有”,這句話直譯是沒
有讓他們有余下的,意譯為“不留活口”;“望風披靡”,靡的意思是
“倒下”。D.“公悲之”,悲,意動用法,以之為悲,意為同情;“心
中常苦悲”,悲為悲傷
考察點:“食”“放”“靡”“悲”
2022全國乙卷考察到“食”“放”“靡”“悲”實詞(詞語)意思,并分
別與課木中的文言文《短歌行》《屈原列傳》《曹劌論戰》《孔雀東南飛》內
容比較分析。其中流放涉及到文化曾識。>..
【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T1L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
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
謙稱自己。r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
的代稱。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
相同。/
I).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
邊境。
11.C【解析】(《鄒忌》中的“蔽”是受蒙蔽的意思;“為趙蔽”
的“蔽”是屏障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A\B\C“寡人”“百乘””“國
門”涉及的文化常識非常簡單,是課文中所學。“寡人”在課本中的文
言文出現的頻率就太高了,課文就有《寡人之于國也》。“千乘”一詞,
《子路曾替冉有公西華侍坐章》中,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
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便;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勇,且知方也。”
考察點:“寡人”“百乘”“蔽”“國門”。
【備考】新高考1卷的文化常識題表現出兩點變化:一是文化常識(寡
人)貼近課文,較簡單;二是考察語境中重點實詞的含義,與課文中所學的
相比較,這一點題型與全國中卷、全國乙卷相同。提醒2023屆一輪復習備
考,文言文攵習夯實基礎,課本文言文知識點要落到實處,重要的文言實詞
要更點落實。其實,考察文言實詞的意思,與課木中的文言實詞對比分析,
這是山倒以前的高號老題型。二/
【2022年高考新高考H卷】T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
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
禁止喧嘩的器具。/戶:*r
B.差強人意,文中指表現較差,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的意思轉變
為勉強令人滿意。
C.尊重,文中是尊貴顯要的意思,現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視,二
者的意思不同。*/
D.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代
指音樂用法相同
11.B【解析】“文中指表現較差,不能令人滿意”錯。上常曰:“吳
公差強人意【勉強令人滿意。差:大致還可以】,隱若一敵國【隱若敵
國:隱:威嚴莊重的樣子;若:象;敵:匹敵,同等;敵國:相當于一
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1矣。”根據“隱若敵國”,強調
對國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不是“表現較差,不能令人滿意”的意
思。其實,“差強人意”是一個成語,熟知這一成語,便可斷定此項錯
誤。
A項中的“銜枚”是常見文化常識,B項中“尊重”是古今異味義,
C項中的“車駕”“絲竹”意思更簡單,但題目考察的借代這一修辭形
式。車駕代人,絲竹代音樂。
【文意推斷】
選擇題:判斷文意概括、分析的正誤。
總體把握文意。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對比分析找
漏洞。議論文重點分析議論性質的中心、主旨句。記敘文注意人物的事
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地點、官階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
否恰當。只要讀懂文章,此題難度不高。做題時要比對原文,錯誤點往
往很小,一定要心細。
一句話:難度是不高,“視力”要夠好!
一個理:同是選擇題,同是對文意的理解,與現代文I相比,文文
言文的這道選擇題容易得多,所以要珍惜,再難難不過現代文閱讀,一
定要拿下。
[2022高考文意推斷真題回顧】
例1【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T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
確的一項是()
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
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
得的事情。
【原文】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
利俱至。
【譯文】如果大王能關起國門跟齊斷絕交邦,讓我勸說秦王獻上商
于的土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
乂在西面對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于六^?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
的上策。
【解析】“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說法錯誤。原文中“西德于秦”的
意思是“對秦國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國的恩惠”。前文背景是齊助
楚攻秦,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派張儀離間齊楚。秦欲伐齊,
楚若與齊絕交,秦王獻上商于的土地以示謝意。所以說“西德于秦”是在西
面對秦國施有恩惠。這道題出得很刁鉆,如果沒有讀懂文意,是無法做出正
確判斷的。
例2[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T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
不正確的一項是()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時,如果只顧自
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原文】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
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
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
【譯文】晉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觀之臺,叔向進言說:“不可以。
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樂善好施,寬緩刑律,抓緊農時;在春天建
造游觀之臺,這是耽誤百姓的農時啊。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
后代尊稱為國君呢!“晉平公說:“好!”于是放棄了建造游觀之臺的
工程。
【解析】文中叔向意思是說,古代君王以德為重。而晉平公在春天建造
游觀之臺,需要大量人力,耽誤百姓農時。怎么能靠這些(建造游觀之臺)
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叔向的意思很明顯,君王安身立命重
德政,不可貪圖個人享樂。再進一步說,就是不能靠建造游觀之臺這些方式
來安身存命,得重德、重民。選項中的“只顧”是單一性,所犯的邏輯錯
誤:叔向并不反對君王的安身立命,反對的是君王安身立命的方式(只圖個
人,不顧民生,在春天筑臺)。這道題目出得也猥難,有較強的邏輯推理和
嚴密的思維演繹。
例3[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T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
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
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
取救兵。
【原文】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
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解析】注意魏王所說中的一個“愿”守,表達了個人的愿望,也就是
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諸侯國,搬來救兵。并不是孟嘗君主動表達意愿。題目
相對簡單。
例4【2022年高考新高考II卷】T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
不正確的一項是()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
人曾置買一些田產宅業,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署。
12.D【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使用與維護 課件 項目二 行駛系統的使用與維護
- 2025年電動機油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生物質氣化機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燃氣茶浴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海洋地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基礎醫學創新實驗(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應用化學專業外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春新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練習:口語交際專項
- 信陽農林學院《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及設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鄉工程學院《工筆人物寫生與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學前幼兒園-《守衛國家安全的人》教學課件設計
- DNA的粗提取和鑒定(香蕉)
- 客戶互動知識培訓講座
- 高中生物奧賽輔導資料
- NFPA59A2021中文版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存和裝運標準
- 富馬酸伊布利特幻燈課件
- 新譯林版高一英語新教材必修三全冊課文及翻譯(英漢對照)
- 陜西省潼關縣潼峪-蒿岔峪金礦開采項目環評報告
- 高中化學常見晶體的結構及晶胞
- 著色探傷作業指導書
- 2002-2022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數學歷年真題(共24套最全)學生版+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