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衛閩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南平市衛閩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南平市衛閩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南平市衛閩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南平市衛閩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衛閩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25分)此生惟愿長報國——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記者:顧瑞珍

吳晶品

胡浩

經歷了入秋以來最強寒流的北京,空氣清冷,落葉遍地。

31日清晨,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科學泰斗錢學森,靜靜地走了,悄然離開了他牽掛一生的祖國和人民。

巨星隕落,劃過天際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錢老的離去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哀思,而他的科學成就和愛國情懷卻生生不息。“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都能干。”聽到錢老逝世的消息,84歲高齡的我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莊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現在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1947年,莊逢甘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那時,錢學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學家。他和同事一道為美國設計、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戰的第一代導彈,為世界航空工業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然而新中國的成立、祖國的召喚讓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一切優越的條件。

1955年,錢學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回到祖國。他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隨后,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

“他把自己全部的熱血和智慧,奉獻給了祖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莊逢甘說,“他經常鼓勵我們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都能干。”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1958年,錢學森所著《工程控制論》一書被譯成中文出版,并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稿酬加上獎金,共計1.15萬元。在一次親自到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授課時,錢學森發現,許多聽課學生家庭貧困,連必備的學習用具都買不起。于是,這1.15萬元被錢老悉數捐出,用于給力學系的學生買學習用具。

在“萬元戶”還是絕大多數人遙不可及的夢想年代,錢老已捐款上百萬元。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獎金100萬港元;2001年,他又獲得霍英東“科學成就終生獎”,獎金也是l00萬港元。這兩筆獎金的支票還沒拿到手,錢老就讓他的秘書代他將錢捐給祖國西部的沙漠治理事業。

在將獎金捐出時,錢老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錢老“不愛錢”,也不愛所謂的“名譽”“地位”和“待遇”。當年他毅然決然揮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噴氣推進中心主任、美國海軍炮火研究所顧問等職,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名揚四海后,他堅持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參加鑒定會、不兼任任何顧問或名譽顧問、不到外地開會、不出國;單位要為他建房他堅決不同意,報刊上頌揚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為止”……、“我沒有功夫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

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錢學森在多個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1991年,他被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1999年又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然而他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的作風。

在涂元季記憶中,錢老一生就激動過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錢老把自己剛出版的《工程控制論》交到老師馮·卡門手里。老師對他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錢老看到自己為中國人爭了氣,非常激動。第二次是新中國成立l0周年時,錢老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激動得睡不好覺。第三次是錢老得知中央組織部決定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位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動。”

也許,這三次激動時刻正是一位科學泰斗對祖國、對人民熱愛之情的獨特表達。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錢老這么說著,也這么做著。

涂元李說,錢老晚年不提過去的事情,不寫回憶錄,“他常說我沒有功夫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

(節選自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1)下列對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文章第二段中“科學泰斗”與“靜靜”、“悄然”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人們對錢老崇敬以及對他去世的深切哀痛與惋惜之情。

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總括全文的作用,其中以“科學成就和愛國情懷”幾個字概括錢老的一生。

C.“我姓錢,但我不愛錢”一節內容既不屬于錢老的科學成就,也與他的愛國情懷無關,因此脫離了文章的中心。

D.這篇人物訪談通過莊逢甘院士和涂元季的回憶從側面介紹了錢老,以小見大、真實可感,讓我們對錢老有了更感性的認識。

E.錢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動,表明了一位科學泰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切熱愛。而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礎。(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6分)

答:

(3)“此生惟愿長報國”是對錢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從哪些方面體現的?請分條陳述。(6分)。

答:

參考答案:(1)CD

C.錯在“脫離了文章的中心”,其實沒有脫離,正因為錢老不愛錢,淡泊名利,才會把全部精力奉獻給祖國的科研事業。D.錯在“人物訪談”本文是一篇通訊。(2)作用是:①交代了錢老去世的時間、地點;②渲染了清冷、哀傷的氣氛,為下文的緬懷作鋪墊;③表達了人們對錢老去世的深切哀痛與惋惜之情。(答對一點2分)(3)“此生惟愿長報國”體現在文章中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錢老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回到祖國,獻身祖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或獻身科學事業方面);②他淡泊名利,毅然將自己的所得無私捐獻給祖國或需要幫助的人;③他謙虛謹慎,從不考慮自己的過去,只考慮祖國的未來。(或他為自己能為祖爭光,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而十分激動。)(答對一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滿分);④不論贊同與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①如果贊同,需要住本文,圍繞錢老的愛國精神和人格品質來作分析;②如果不贊同,則可圍繞盡管價值觀不同,但都為人類文明的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點來展開分析。(觀點2分,理由4分,條理清晰、語言流暢2分)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為緩解工業原料不足,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但與之相伴而來的,是屢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與嚴重的環境污染。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1月,我國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在內的4類24種“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對廣義、狹義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一方面,多部門聯動布下鐵網,將非法垃圾擋在國門之外;另一方面,嚴控合法的固體廢物進口,減少總量,提升品質。”“時代變了,政策需要根據發展階段進行調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劉建國說。(摘編自趙貝佳、杜海濤《減輕生態環境負擔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期)材料二:中國大幅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的舉措無疑讓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洋垃圾”輸出國感到不適應,垃圾出口國仍在努力尋找能替代中國的辦法。各國拋出了不同的想法:據媒體報道,歐盟表示正在考慮對塑料使用征稅,英國打算將一些垃圾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美國則要求中國取消上述禁令。但專家指出,這些建議都不是長期并可以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立一個新的全球秩序的解決辦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劉曉宇教授指出,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內無疑會對美澳日等傳統垃圾輸出國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此舉不僅將大幅提升中國國內相關企業處理本國固體廢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污量,從而進一步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會倒逼全球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摘編自平悅《“洋垃圾”禁令越收越緊

日媒:中國環保對策來真的》,參考消息網2018年5月16日)材料三:長期來看,禁令最終的目標無疑是提高國內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出前端垃圾分類,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認為,制造業面臨三種選擇——國外再生資源、國內再生資源和新的材料。隨著中國能源資源稅率的上升,新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而“洋垃圾”被禁止之后,再生行業的原材料供給缺口只能依靠國內的“土垃圾”來補足,這會倒逼國內的“土垃圾”做好后端處理,再進一步倒逼前端的居民社區垃圾分類做得更好。但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杜歡政對此表示懷疑。他表示,國內的資源量不足是中國從國外進口廢棄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真實的現狀是,即使中國全方位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資源量依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針對矛盾的根源環境問題,杜歡政認為,根本上這是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產業該如何進行提升的問題。只要規模化的處置企業能保障污水處理、空氣治理、職業衛生,就不應該全面禁止進口廢品。李志青也認為,不能一棍子打死“洋垃圾”,認為所有的再生資源都是弊大于利。完善的市場應該是允許進口,但要滿足中國管制的要求和標準。這個環境標準可以定得很高,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破壞環境的成本也理應提高。(摘編自馮灝《“洋垃圾”被禁有望倒逼“土垃圾”分類回收升級》,《中國經濟導報》2018年3月29日)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2018年1月,我國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這一舉措是根據時代變化而進行的調整,也是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B.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內無疑會對美澳日等傳統垃圾輸出國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此舉有助于全球生態安全。C.李志青認為,“洋垃圾”被禁止后,再生行業的原材料供給缺口只能依靠國內的“土垃圾”來補足,這會倒逼國內的“土垃圾”做好處理。D.杜歡政表示,國內的資源量不足是中國從國外進口廢棄物的根本原因,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產業盡快提升品質。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來緩解工業原料不足的問題。但此后產生的負面影響導致禁令的頒布。B.面對中國大幅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的舉措,各垃圾輸出國感到不適應,綜觀各國的不同對策,無一能長期解決垃圾管理問題。C.面對新規,杜歡政和李志青均主張不該全面禁止進口廢品。前者認為,只要提高標準即可允許進口;后者認為,只要企業能處置,也可進口。D.材料二和材料三均提到了禁令頒布后,會倒逼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這不僅能減輕環境負擔,也可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9.以上三則材料中,《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網、《中國經濟導報》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參考答案:7.D

8.C

9.第一問:(1)《人民日報》側重介紹了禁令新規的產生背景及相關內容;(2)參考消息網側重介紹禁令頒布后,對世界主要垃圾出口國和中國的影響;(3)《中國經濟導報》側重介紹幾位專家對中國制造業所需要的再生資源進口的看法。第二問,言之有理即可。【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D項,“關鍵在于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產業盡快提升品質”表述不對,原文是是針對“環境問題”提出的“這根本上是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產業該如何進行提升的問題”,前后內容的指代不一致。故選D。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態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8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C項,結合文本內容“杜歡政認為,根本上這是處置固體廢棄物的產業該如何進行提升的問題……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破壞環境的成本也理應提高”等分析可知,前者和后者的看法說反了。故選C。【9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題干重點“報道的側重點”,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則材料的主要信息。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體現報道的側重點的,所以作答時可以采用事例和觀點相結合的形式。結合材料一內容“為緩解工業原料不足……但與之相伴而來的,是屢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與嚴重的環境污染”分析可知,《人民日報》側重介紹了禁令新規的產生背景及相關內容;結合材料二內容分析可知,參考消息網側重介紹禁令頒布后的影響;結合材料三內容分析,《中國經濟導報》側重介紹幾位專家的看法。原因分析,三家媒體的出發點和定位不同,因此報道的側重點不同。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文化是指人類活動的模式以及給予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號化結構,它先于語言文字而存在。現今世界仍有不少雖會說話卻沒有文字的原始民族,他們都有著并不十分簡單的文化。人類社會有文明與原始的分別,而沒有有文化社會與沒文化社會的分別。人類的文化,正如人類自己,是運動的而非靜止的,它隨著人類的演化而演化。一旦人類的體質,特別是發聲器官發達到足以創造出語言——表達意識而多少有著固定形式的變化的一套聲音符號,且更進一步設計出來文字——表示語言的一套有形的書寫符號以后,人類的文化趨向于急劇的發展。那些開化較早的民族的生活資料也就因此被記錄、累積,并或多或少地流傳下來,成為我們所謂的文獻。而通常所謂的“歷史時代”就是指有文獻以來的那個時代。語言哲學自然要以歷史時代人類的語言文字為其研究對象。語言哲學有兩個分科。其一,可稱之為文獻的語言學,或即文獻學。這門大致相當于我國素來所謂的文字學、訓詁學、校讎學等。它是以文獻的搜求、注釋與校勘,版本的異同及其年代的考訂,文字的起源和流變,以及其他有關語文的問題為其研究對象的。這一的發展在東西方雖然都可追溯到很早的時代,但真正走向系統的科學研究似乎是17世紀以后的事了。語言哲學的另一分科即語言的語文學,或即語言學。這門大致雖然相當于我國素來所謂的音韻學,但其范圍更為廣闊,而且目標也不相同。它是以全人類的古今各民族的語言構造,即語音、語法為其研究對象的,從同一語言與不同語言的古今變異上加以研究比較,從而定其類別,溯其系統。因此,這樣的語言學又或名之為比較語文學,它是19世紀以來由西方學者慘淡經營建立起來的。語言哲學與人類文化史研究的關系是顯然的,而且是多方面的。首先,語言本身就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素質。人類文化史沒有語文演化史,便不是完整的文化史。其次,對于任何一個民族文化史的研究,該族語文的研究顯然屬于必要的基礎,不通曉該族的語文,該族文化的研究必不能深入。又次,文獻經語文學家整理、詮釋、考訂以后,即成為文化史上的可靠史料。如殷代的卜辭、周金銘文、居延漢簡之類,分別屬于殷周漢代的重要原始資料。再者,人類由于遷播和接觸而促成民族間語文及文化上的融合,從而從某些語文的分布及借用的情形上,就可以溯求毗鄰的民族間的文化演變關系。最后,語文的意義可以因為時間的不同而演變,而這種演變則可以反映出文化的演變,因此我們可以從語文上去推論古今某些民族的文化如思想信仰及其文化素質的流變。劉知幾《史通》曾論史家寫近事不宜用古語,或改夷言為漢語,以求文字之真,這正說明語文與文化史研究的密切關系。(《當代語言哲學與人類文化史的研究》)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文化的一項是()A.賀蘭山東麓有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描畫了遠古人類放牧、狩獵等生活場景,以及羊、牛、馬、虎、豹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B.山西朔縣一座西漢中期墓中,發現一個鵝魚彩繪銅燈,鵝口銜金魚,鵝頸中部鑲一盞油燈,燈煙通過鵝頸進入裝有清水的鵝腹被吸收。C.云南貴州兩省發現新生代地層中存在海相有孔蟲化石,化石隸屬砂盤蟲和諾丁蟲兩科,其地質年代為中新世,距今500萬年左右。D.考古學家在東北長白山區發現了一件舊石器時代石制手斧,經鑒定,這件手斧距今約有5萬年,制作工藝精湛,器形優美。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現今世界上仍有不少原始民族,只用語言交流溝通而沒有文字記載,但是并不能據此認定他們沒有文化。B.文化的發展給人類語言和文字的產生以極大的推動,文獻開始記載歷史時代,并積累和或多或少流傳下來。C.語言哲學雖以歷史時代人類的語言文字為研究對象,但其分科的文獻學和語言學具體研究對象卻不盡相同。D.語言學既研究全人類古今各民族的語言構造,又從同一語言與不同語言的古今變異上研究比較,追溯系統。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人類的演化中,體質的發達是漸進的,發聲器官發達創造出表達意識的一套聲音符號在先,表示語言的一套有形的書寫符號在后。B.文獻的語言學和語言的語文學同屬于語言哲學,前者發源于古代中國,后者則是19世紀以來西方學者慘淡經營建立的。C.毗鄰民族間的文化演變應該源于民族之間由遷播、接觸而促成的文化融合,其某些語文的分布和借用就是這種融合的表現形式。D.語言哲學與人類文化史研究關系密切,無論是殷代的卜辭、周金銘文、居延漢簡這些重要的原始資料還是劉知幾的論述,均可為佐證。參考答案:1.C2.B3.B1.試題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題干問的是“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文化的一項”。C項,根據文章第一段可知,文中的文化是在有人類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該項中的化石和人類活動無關。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題干問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考生應先瀏覽文本,把握大概內容,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找到該選項對應的句子,進行比較分析。B項,“文化的發展給人類語言和文字的產生以極大的推動”不合文意。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觀點的辨析能力,題干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前者發源于古代中國”于文無據。文章第三段只是說“語言哲學的另一分科即語言的語文學,或即語言學。這門大致雖然相當于我國素來所謂的音韻學,但其范圍更為廣闊,而且目標也不相同。它是以全人類的古今各民族的語言構造,即語音、語法為其研究對象的,從同一語言與不同語言的古今變異上加以研究比較,從而定其類別,溯其系統。因此,這樣的語言學又或名之為比較語文學,它是19世紀以來由西方學者慘淡經營建立起來的”。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出見田光,道太子曰:“愿圖國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使之疑人,非節烈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后言曰:“丹所請田先生無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今秦有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饜。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臨漳、鄴,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于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③,必得所愿矣。(《戰國策?燕策三》)【注】①請入,圖之:南宋鮑彪注:“請太子入息,已乃圖之。”②道:通“導”,引導。③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時送的禮物。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B.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C.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D.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敬諾”為恭謹應答之詞。古代表示尊敬別人的謙敬副詞常見的還有“請”、“幸”、“謹”、“辱”等。B.“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通常是嫡長子,但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C.“足下”是舊時交際用語,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先秦時有用它稱君主。D.“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選文著重描寫了太子丹圖國事,親自去拜訪鞫武、田光、和荊軻等賢人俠士的動人故事。B.鞫武向太子舉薦田光,田光向太子舉薦荊軻,鞫武和田光都舉薦別人,但原因并不相同。C.田光年紀大了,勸說荊軻盡心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殺來激勵荊軻并向太子表明忠心。D.太子聽到田光死了,流著淚說自己請田光不要泄密并不是不信任他,只是想實現大業。14.翻譯劃線句子。(10分)(1)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使之疑人,非節烈俠士也。(2)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愿矣。參考答案:11.B12.B

13.A14.(1)這是太子懷疑我啊。(人)做事讓人懷疑,這不是是有氣節的俠客啊。(“是”、“為行”、“疑”各1分,句子通順,能將判斷句翻譯出2分)(2)我認為如果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到秦國出使,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這些厚禮,我們就一定能如愿以償了。(“誠”、“窺”、“贄”各1分;“窺以重利”句式對1分;句意通順1分)11.試題分析: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本題可以按照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了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根據上下文語境,我們可以知道這句話應該翻譯成“我聽說好馬在年輕力壯的時候,一天可以飛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時候,連劣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名詞“騏驥、駑馬”等,動詞“馳、衰、先”等。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12.試題分析:B項,“太子”不能指其他兒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了解,這需要考生平時加強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識記。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13.試題分析:A項,太子沒有親自去拜見荊軻,是荊軻自己來拜見太子的。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14.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第(1)句中“是”指“這”;“為行”指“做事”;“疑”指“懷疑”;“非節烈俠士也”是判斷句。第(2)句中的“誠”指“如果”;“窺”指“引誘”;“贄”指“厚禮”;“窺以重利”是狀語后置局。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文言文翻譯】鞫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謀遠慮勇敢沉著,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說:“希望太傅您代為介紹,好嗎?”鞫武說:“好吧。”于是鞫武去見田光,說:“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議國家大事。”田光說:“遵命。”于是就去拜見太子。太子跪著迎接田光,倒退著走為他引路,又跪下來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穩,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離席,向田光請教道:“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能盡量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件事。”田光說:“我聽說好馬在年輕力壯的時候,一天可以飛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時候,連劣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現在聽說的是我壯年的情況,卻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經衰竭了。雖然這么說,我不敢因此耽誤國事。我的好朋友荊軻可以擔當這個使命。”太子說:“希望能通過先生與荊軻結識,可以嗎?”田光說:“好的。”說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門口,告誡他說:“我告訴您的和先生剛才說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頭一笑,說:“好。”田光彎腰曲背地去見荊軻,對他說:“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國沒有人不知道。現在太子只聽說我壯年時的情況,卻不知道我的身體已大不如當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導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盡力想想辦法。’我從來就沒把您當外人,于是把你舉薦給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處走一趟。”荊軻說:“遵命。”田光又說:“我聽說,忠厚老實之人的所作所為,不使人產生懷疑,如今太子卻告誡我說:‘我們所講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這是太子他懷疑我啊。為人做事讓人懷疑,就不是有氣節的俠客。”田光這番話的意思是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接著又說道:“希望您馬上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以此表明我沒有把國家大事泄漏出去。”說完就自刎而死。荊軻見到太子,告訴他田光已經死了,轉達了田光的臨終之言。太子拜了兩拜,雙腿跪行,淚流滿面,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我之所以告誡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實現重大的計劃罷了。現在田先生用死來表明他沒有泄密,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荊軻坐定后,太子離席,給荊軻叩頭,說:“田先生不知我是個無能的人,讓您來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這真是上天可憐燕國,不拋棄他的后代。如今秦國貪得無厭,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為己有,不使各諸侯全部成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會滿足的。現在秦國已經俘虜韓王,占領了韓地,又發兵向南攻打楚國,向北進逼趙國。王翦的大軍已逼近漳水、鄴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趙國哪里能抵抗秦國的攻勢,一定會投降。趙國向秦稱臣,大禍就落到燕國頭上了,燕國國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禍,現在就算征發全國力量也不可能抵擋住秦軍。諸侯都屈服于秦國,沒有誰敢和燕國聯合。我認為如果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到秦國出使,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這些厚禮,我們就一定能如愿以償了。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⑿。吾其還也。”亦去之。7.下列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B.秦伯說,與鄭人盟C.失其所與,不知

D.夜縋而出,見秦伯8.下列句子,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夫晉,何厭之有(厭:滿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B.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損害)C.共其乏困

(供:供給)

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渡河)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若:假如)

以亂易整,不武

(易:代替)9.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以亂易正,不武C.闕秦以利晉

D.越國以鄙遠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與現代漢語相近的一項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來C.子亦有不利焉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11.下列加點詞的活用,不同的一項是

(

)A.夜縋而出

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C.朝濟而夕設版焉

D.既東封鄭1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

)A.佚之狐言于鄭伯

B.以其無禮于晉C.且貳于楚也

D.夫晉,何厭之有13.翻譯劃線句子。(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參考答案:7.D

8.A

9.B

10.C

11.B

12.D

13.(1)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2)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7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掌握判斷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種情況: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釋,其實就是寫出本字并解釋。這就要求考生能根據語境和自己知識儲備判斷出通假字,并寫出本字進行解釋。所以考生對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夠識記,并理解其意思,平時也要多記誦。本題要求選出“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A項,“已”通“矣”;B項,“說”通“悅”;C項,“知”通“智”;D項。沒有通假字。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含義能力。文言文詞語含義的理解,一定要結合所要理解的詞語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體語境進行。本題要求選出“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A項,“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不會到這個地步”,所以“微”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故選A。【9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類題目,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將所學教材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課外的語句中比較驗證。對于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于常用的文言文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本題要求選出“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項”,B項,“以”,介詞,用。ACD三項的“以”為目的連詞,來。故選B。【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實詞中古今異義掌握判斷能力。所謂古今異義詞,指形式上與現代漢語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異義詞往往是雙音節詞,所以看到這種詞,就要仔細區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組詞的方式來區分,因為古漢語主要是單音節詞。古漢語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即古今異義。這類詞語在閱讀文言文時要加以注意,平時注意多積累。本題要求選出“加點的詞語解釋與現代漢語相近的一項”,A項,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B項,行李: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等。C項,不利:古義今義都是:沒有好處。D項,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或者主辦方。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實詞中詞類活用詞活用類型判斷能力。所謂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的活用。對于詞類活用,要根據語言環境判斷,平時注意多積累,總結規律。本題要求選出“加點詞的活用,不同的一項”,A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B項,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乏的物資;C項,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D項,東:名詞作狀語,在東面。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判斷能力。此類題型要求考生對于文言文幾種特殊句式的標識能記憶并運用。判斷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據意思和各種句式的特殊標識。本題要求選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ABC三項均為介詞結構后置句(狀語后置句),D項為賓語前置句。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圍”,圍攻;“以”,因為;“其”,代指鄭國;“無禮于晉”,“于晉無禮”,對晉文公無禮;“且”,并且;“貳”,動詞,從屬二主;“貳于楚”,指從屬晉國的同時又從屬于楚國;“軍”,名詞作動詞,駐扎。駐軍;“氾南”,指氾水的南面。(2)中的“若”,如果;“舍”,放棄;“以為”,“以(之)為”,把它作為,把它當作;“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行李”,指使者;“共”,通“供”;“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乏的物資;“害”,壞處,害處。【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啊。”晉文公說:“我不能早早用你,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墻,他見到秦穆公,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并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答應把焦、瑕兩地給您。可是,晉王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筑城來防備您,這是您知道的。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穆公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揚孫守衛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果沒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這一地位。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后傷害他,這是不仁義;失去了自己所結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亂去改變已有的協調,這并不是威風。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決定

B.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向:以前

D.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當: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