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之1.成因(1)造字的原因。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的思維卻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所以,時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2)書寫的原因。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余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別字,但后人都這樣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3)印刷的原因。由于古代印刷相對落后,再加之戰火焚毀,相當部分書籍原版遺失,再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的,“著之竹帛”。即背誦者口誦,記錄者依據聲音來記錄,疏于校對,以致字形常常出現訛誤,不同的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故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一、考點探究辨析通假字的訣竅本字通假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古人在書寫時本應該使用的字。通用之意。明確概念:通假字導學自學所謂“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在解釋通假字時我們一般用“通”來表示,如“A通B”。“通假”導學自學明確分類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本無其字,同音替代導學自學2.類型通假,指的是古書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現象。包括:通用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如:“反”通“返”,“知”通“智”。假借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時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況比較突出。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導學自學2.類型古今字。古時候有某一字,后來為了把這個古字所表示的幾個概念用不同的字形來區別,造了一個或幾個今字,讓原來的古字表示另一個或另幾個概念。如:“莫”同“暮”,“益”同“溢”。在閱讀時遇到如果按該字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都解釋不通的情況時,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導學自學1.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張衡傳》)2.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3.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6.或師焉,或不焉7.圖窮而匕首見。8.入則無法家拂士。“員”通“圓”“具”通“俱”“案”通“按”,審察,察看“知”通“智”“受”通“授”“不”通“否”見:同“現”拂:同“弼”;輔弼導學自學以下情況要考慮通假字本義、引申義、比喻義都解釋不通時,考慮通假依據字音推斷依據字形推斷一二三討論釋疑1.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卒”通“猝”,倉促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通“揀”,挑選3.某所,而母立于茲。“而”通“爾”,你(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都解釋不通時,考慮通假一討論釋疑“頒”,通“斑”1、完全相同依據字音推斷二①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要”通“邀”②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2、聲母相同①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項羽本紀》)“亡”通“無”“內”通“納”②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討論釋疑依據字音推斷二3、韻母相同①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景”通“影”討論釋疑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是“海”的意思。②舉酒屬客1、增加偏旁依據字形推斷三“屬”通“囑”“材”代替“才”②拜送于庭“庭”代替“廷”2、去掉偏旁①食之不能盡其材討論釋疑②為請諸朝,發太倉米振之
“絀”通“黜”,罷免,革除
“振”通“賑”,賑濟①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3、更換偏旁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現的通假字。2.根據上下文意來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約定俗成的,不能隨意通假,因此,在熟記所學過的課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礎上,如果根據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個字或者詞,我們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現象。反饋生成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錄④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賓邪?”主人乃寤而請之。(曲突徙薪《漢書·霍光傳》)【注釋】①直突:筆直的煙囪。②上行:上座。③功次:功勞的等級。④錄:記住,指邀請。請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拓展提升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錄④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賓邪?”主人乃寤而請之。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不——否嘿——默息——熄鄉——向亡——無寤——悟文言實詞——古今異義古今異義是指詞語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和用法不同。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形成的
詞義的演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詞義輕重變化、感情色彩變化一、詞義擴大古義范圍小于今義范圍。如:①“中國”,古義指“中原地區”,今義指“整個中國”。②“江”,古代專指長江,“河”,古代專指黃河,現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③“好”,專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現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例:“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鄴》④“甘”,古義指美味,味道甜。今義除了以上的說法,還有心里樂意的意思,比如“甘心情愿。”如:
“讓”在古代既可表示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在后一個意思不用了。二、詞義縮小古義范圍大于今義范圍,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
“谷”字:由谷類的總名(如“五谷”:麻、黍、稷、麥、菽)到現在專指小米或稻子。
“臭”字,古代泛指各種氣味,《易經》上說“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個“臭”就是指香味。現在“臭“只指臭味了。
“子”字,最初是孩子的總稱,不分男孩、女孩都稱“子”。現在“子”只指“兒子”。三、詞義轉移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為表示乙事物。如:①“腳”,古義指“小腿”,現在專指“足”。②“涕”,古代指眼淚;今義:指鼻涕。③“窮”,古代表示“困窘”、“走投無路”義;今義:指貧窮。④“走”,古義為“跑”、“逃跑”的意思;今義:指走路。四、詞義輕重變化指詞義演變過程中出現強化或弱化①“宣言”,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語義增強。②“病”,古代的基本義是“重病”,輕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現代漢語中,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的不正常的狀態,都通稱為“病”,不再單純地表示“重病”這個意思。詞義弱化了。③“憾”的古義是“怨恨、不滿”;今義:表“遺憾”,程度變輕了。④“恨”,古代多表“遺憾”,不滿意;今義:表“仇恨、懷恨”,程度加重了。五、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詞義的褒貶)發生了變化。如:①“逢迎”,古義是“迎接;對面相逢”,中性詞;今義是“迎合”,貶義詞。②“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義詞,是“得力助手”之義;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變為貶義詞。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見識淺陋,是表謙虛的中性詞;今義:“卑鄙”指品質惡劣,是貶義詞。④“乖”。古義指偏執、不馴順。《林黛玉進賈府》:”行為偏僻性乖張“即是古義;今義:是“聽話、安順”的意思。如“這孩子很乖。”此外,還要注意古今同形異義雙音詞。這類詞古今外形相同,但意義不同。有時文言文中兩個意義相關的詞因為語法結構上的關系連在一起使用,而這兩個詞在現代漢語中變成一個詞,詞義也由原來的兩個變成一個,這時不要把它們等同起來,用現代漢語的詞義去解釋。“突然出擊,驟然殺出”例如:鐵騎突出刀槍鳴。詞語古義今義例句故事先例、舊事/舊的典章制度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的事情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南面面向南而坐,即“稱帝”南邊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憐可愛/可惜值得憐憫可憐體無比可憐辜負好韶光指示指出,給人看為指導工作而發出的口頭或書面意見璧有瑕,請指示王可以可以憑借……能夠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從而從:跟隨;而:而且連詞吾從而師之祖父祖輩和父輩爺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為把……當作認為以為神常見常用古今異義詞詞語古義今義例句親戚父母兄弟,統指家里親人旁系親屬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妻子妻子兒女愛人(女方)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非常意外事故(名詞)很、大(副詞)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所以”緣故“,名詞;表原因的虛詞;用來,靠它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余叩所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魚肉魚和肉魚的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左右侍衛人員、侍從方位詞;控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犧牲作祭禮的牲畜為正義而死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山東崤山以東山東省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婚姻姻親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zzd>易</zzd>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zzd>雖然</zzd>,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zzd>因</zzd>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zzd>是</zzd>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zzd>直</zzd>五百里哉?”反饋生成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zzd>搶</zzd>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zzd>休</zzd>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zzd>撓</zzd>,長<zzd>跪</zzd>而<zzd>謝</zzd>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zzd>易</zzd>安陵[答案]交換(2)<zzd>雖然</zzd>,受地于先王[答案]即使這樣(3)安陵君<zzd>因</zzd>使唐雎使于秦[答案]于是(4)非若<zzd>是</zzd>也[答案]這樣,如此(5)豈<zzd>直</zzd>五百里哉[答案]只是(6)以頭<zzd>搶</zzd>地爾[答案]碰,撞(7)<zzd>休</zzd>祲降于天[答案]吉祥(8)秦王色<zzd>撓</zzd>[答案]屈服(9)長<zzd>跪</zzd>而<zzd>謝</zzd>之曰[答案]古時一種把腰挺直的坐姿道歉1.下列劃線的詞語不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汝可以模擬得之B.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C.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D.然后得一夕安寢拓展提升√【答案】C【解析】A.句意:你可以想象到我的萬千衷情。模擬,古義是“想象揣摩”,今義是“模仿”。B.句意: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幸福。福利,古義是“幸福”,今義是“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的照顧”。C.句意:窗外稀疏的梅枝漏出了月光的影子,仿佛在遮掩映襯著。依稀:古今意思相同,均為“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隱隱約約,若有若無”。D.句意:這樣以后才能睡一夜安穩覺。然后,古義是“這樣以后”,今義是“連詞,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2.下列加紅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B.傲物則骨肉為行路C.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D.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答案】D【解析】A.“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能愿動詞,表示許可。句意: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優勢。B.“行路”,古義,形同陌路;今義,走路。句意:傲視他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行同陌路。C.“婚姻”,古義,兒女親家;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句意:劉邦捧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和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D.“構怨”,結怨,古今意思一致。句意:還是說(大王)您發動戰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怨。3.下列句子中加紅詞的含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偭規矩而改錯B.乃更被驅遣C.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D.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答案】B【解析】A.“改錯”:改變措施。句意: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措施。“改錯”的今義:改正錯誤。B.“驅遣”古今義:驅趕。句意:還是被趕走了。C.“告訴”:報告申訴。句意: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告訴”的今義:訴說。D.“不行”:不能走路。句意: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到了九歲還不能走路。“不行”的今義:不允許,不答應。4.下列各句劃線詞語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勝負之數,存亡之理B.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C.楚人一炬,可憐焦土D.其實百倍√【答案】A【解析】A.“勝負”,古今同義,勝利失敗。句意: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B.“根本”,古義,樹木的根,在土里的部分;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句意: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C.“可憐”,古義,可惜;今義,憐憫。句意:楚國人放了一把火,可惜(富麗堂皇的宮殿)化為焦土。D.“其實”,古義,那實際上;今義,實際上,事實上。句意:它的實際數目有一百倍。5.加紅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
)A.使之西面事秦B.汝可以模擬得之C.因之以饑饉D.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答案】C【解析】A.古義為“面向西方”,今義為方位名詞,西方。句意:使他們朝西侍奉秦國。B.古義為想象、揣摩,今義為模仿。句意:你可以想象到我的萬千衷情。C.古今義相同,均為饑荒。句意:接著又遇上饑荒。D.古義為小人讒言,今義為詳細講述。句意: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6.下面各句中加紅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送子涉淇,至于頓丘B.昔我往矣,楊柳依依C.不見復關,泣涕漣漣D.以爾車業,以我賄遷√【答案】B【解析】A.句意:送你渡過淇水,一直送到頓丘。“至于”,古義:到,到達。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B.句意:回想當初從軍時,楊柳輕柔隨風蕩漾。古今意義相同。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C.句意:沒有看見復關,我的眼淚撲簌簌掉下來。“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D.句意:你用車來接我,我帶上財物嫁給你。“賄”,古義:財物,這里指嫁妝。今義:用財物買通別人。7.下列句子中加紅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C.以其無禮于晉D.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答案】C【解析】A.“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表程度的副詞,很,十分。句意: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B.“東道主”,古義,指東方道路上(招待使節)的主人;今義,指請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放棄攻打鄭國,并且把它做為東方大道上的主人。C.“無禮”,古今同義,均為“沒有禮貌,不用禮節對待”。句意: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D.“行路”,古義,形同陌路;今義,走路。句意:傲視他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行同陌路。8.下列各句中,加紅詞的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A.以吾一日長乎爾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C.齊楚之精英D.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答案】D【解析】A.一日:古義,表示時間短;今義,一天。句意: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B.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句意:秦國的外交人員經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所缺少的糧食。C.精英: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今義,優秀人才。句意:齊國、楚國的精華物資。D.躊躇滿志:對自己的現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古今同義。句意: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9.下列語句中加紅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A.形容枯槁B.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明道德之廣崇D.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答案】C【解析】A.句意: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形容”:古義,形體容貌;今義,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加以描繪。B.句意:崤山以東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C.句意: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道德”古今同義,均指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D.句意:然而他們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農村個人林地抵押借款合同
- 江蘇省海安八校2025年初三第一次模擬(期末)物理試題含解析
- 民辦安徽旅游職業學院《傳統養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理工學院《電視專題與專欄》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職業大學《傳媒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林木生物信息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影視音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標準租賃合同模板2
- 南京郵電大學《植景設計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婚紗攝影工作室加盟合同范本
- 早產兒腦室內出血預防專家共識(2025)解讀 2
- 2025年保安員職業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生銹與防繡課件
- 5.1 根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
- 2025屆江蘇省南京市高三語文一模作文題目審題立意及高分范文:彎道與陡坡
- 《2025年拍賣師職業資格考試模擬試題與解析》
- 設備調試面試試題及答案
- 浙江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真題2024
- 2025年高考解密匯編 英語解密之單詞辨析
- 湖北省武漢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2月調研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依法執業與醫療安全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