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26好的故事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26好的故事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26好的故事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26好的故事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6好的故事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六上26好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它和第一篇課文《少年閏土》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少年閏土》描寫了魯迅和閏土在兒時的故鄉相識和相處的故事,主要描繪了魯迅的童年經歷。盡管有和閏土離別的難過和對自己“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天空"的生活環境的不滿,總體基調還是歡快的,學生易于理解。

《好的故事》中美麗的風景發生地是在浙江紹興,這里就是魯迅兒時的故鄉——《少年閏土》故事的發生地。《好的故事》中“天”“雞"萍藻游魚”“小河"等景物在《少年閏土》中也出現過。《好的故事》寫于1925年,彼時的魯迅已處于不惑之年,身處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那個時候社會環境黑暗而殘酷,魯迅對社會現實和自身境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就像處于異常昏沉的夜。文中對夢境中的事物描寫,既有美麗細膩又有迷幻縹緲的特點,這樣寫讓讀者感受到魯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時又能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在夢里一般。

二、學情分析

《好的故事》作為“走進魯迅”為主題的學習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首先學生需要全方位多維度了解魯迅先生。本節課前我引導學生提前了解魯迅生平和那個時期的家國大事,加深同學們對魯迅先生的了解。課堂上我啟迪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讀懂“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的內容及含義,除了學習方法的啟發和細致地品讀外,我引入《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日積月累》和“閱讀鏈接"等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讀懂課文。

三、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夢中景物“美麗、幽雅、有趣”的地方。

2.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好的故事"的象征含義及魯迅先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能提取到文中“昏沉的夜”的相關信息。

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昏沉的夜"象征含義。

四、教學重難點

1.緊扣中心詞“美麗、幽雅、有趣”,說出這些特點體現的地方,說出“好的故事"象征含義。

2.通過查閱各類資料,說出“昏沉的夜”和“好的故事"字面意義和象征意義。

五、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學習任務單

六、教學過程

導入

本篇文章創作于上個世紀20年代,距今已近100年,許多語言表達與現在不一樣。同學們能讀讀這些詞語嗎?(出示文中難讀難懂的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詞語意思和學習方法。

膝髁:膝蓋(聯系上下文理解)

云錦:織有云紋圖案的絲織品,色澤光麗燦、圖案精美。(借助資料)

潑剌:魚躍聲(擬聲詞)。在四年級上冊《走月亮》課文出現過“潑剌”這個詞。(以往學習經驗)

奔迸:表示水的動態的動詞(串聯詞意)

學習方法就要嘗試運用,這節課我們就用上這些方法繼續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活動一畫一畫

(一)初識夢境

1.通過上節課學習了解到《好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夢,找到這個夢出現的段落。

2.朗讀3-9自然段,說一說夢境中有哪些新奇的事情。

3.對人和事物判斷分析的語言就是評價。迅速瀏覽找出魯迅對夢境的評價。

(二)理解夢境

1.通過“圈畫批注"等方法找到3-9段關于“美麗、優雅、生動”的景物描寫語句。

2.(小組合作討論)說說第5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找出介紹夢境地點的那句話。說一說這個夢境的發生地點為什么在這里。

生:山陰既是春秋末越國國都,又是紹興的古地名。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喜好之地,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有詳細的描述“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三)繪制夢境

1.(小組合作完成)明代畫家吳彬創作過一幅長為8.62米的《山陰道上圖》,老師選取其中一部分,我們也來繪制這個夢境。用好手頭剪貼畫和彩鉛,將第5或7段的美景呈現出來,完成的小組成員上臺展示。

(老師將難辨析的景物投到屏幕上,供大家參考。)

2.朗讀第4段和第8段內容,再次說出對“美的人和事"以及“美麗、幽雅、有趣”自己的理解。

第4段:許多這樣美的人和事,就像是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第8段: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四)講出夢境

借助資料和魯迅小時候的成長經歷,用自己的話給其他同學講一講這個夢。(學生互評)

作者希望這樣美好的生活,是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板書“美好的生活")

活動二查一查

(一)回到現實

1.“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結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追問:(提示學生關注到兩個“永"字。)魯迅為什么不想看見好的故事結束?

2.(小組合作討論)學生找出描寫關鍵詞語“昏沉的夜”的語句。說出“昏沉的夜"的深層含義。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互評)

美好的夢境理想對比昏暗的夜現實(寫板書)

(二)走進魯迅

1.探究生平:(小組合作交流)魯迅所在時代究竟是怎樣的.請結合學習單,完成資料梳理后,小組成員介紹魯迅從1881到1925年間的生活和學習。

魯迅一生是非常坎坷,15歲那年父親因庸醫胡亂醫治去世,盡管生活艱苦,母親仍然讓他讀書,1902年他東渡日本學醫,后來偶然發現學醫并不能救中國人,于1909年毅然回國,回國后支持革命,寫出《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文章。

2.了解背景:(同桌交流討論)結合學習單,說說1881-1925年發生的歷史事件。

那個時期在中國的領土上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軍閥混戰等歷史事件。

活動三說一說

1.結合魯迅作品:閱讀魯迅先生在該階段描述人民的生活狀態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當時社會是黑暗的,昏沉的,讓人壓抑的。

2.聯系單元課文:結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說一說魯迅先生在現實中是什么樣的人。

在侄女周燁眼里,她是“笑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的好伯父。

他為自己想得少,為他人想得多。

正如臧克家所說他還活著是為多數人更好的活。他情愿作野草(等底下的火來燒)他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他活著為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3.背誦日積月累:談談魯迅先生在文學作品中表達的志向及含義。

(出示課件)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他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4.分享你眼中的魯迅:學生朗讀習作《魯迅先生,有你真好》。

總結:一百年以前,魯迅先生對好的故事渴求只存在于夢中,現在美好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希望未來好的故事希望由你們自己譜寫!

活動四讀一讀

繼續閱讀《野草》和《朝花夕拾》兩部散文集,了解魯迅對現實的斗爭和成長的歷程。

七、作業布置

1.閱讀《野草》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