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03 制作并觀察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解析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1頁
實驗探究03 制作并觀察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解析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2頁
實驗探究03 制作并觀察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解析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3頁
實驗探究03 制作并觀察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解析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4頁
實驗探究03 制作并觀察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解析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實驗大盤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探究03制作并觀察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01實驗梳理02實驗點撥03典例分析01實驗梳理02實驗點撥03典例分析04對點訓練05真題感悟【實驗探究】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目的要求】(1)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2)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3)練習畫細胞結構簡圖。【材料用具】洋蔥鱗片葉,新鮮的黃瓜,苦草或黑藻,清水,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破片,蓋玻片,顯微鏡。【方法步驟】1.擦用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撕(取)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4.展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5.蓋用鑷子夾起使它的一邊先接觸到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目的是: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6.染用碘液染色,便于觀察。7.吸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液體。8.圖示過程【實驗探究】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目的要求】(1)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2)認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材料用具】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破片,蓋玻片,顯微鏡。【方法步驟】1.擦用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結構,防止細胞破裂。3.刮用牙簽在口腔內側輕刮幾下(操作前請漱口,目的是:清除口腔內的雜質);4.涂涂:將帶有細胞的牙簽涂抹在生理鹽水滴中;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5.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目的是: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6.染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稀碘液;目的是:使細胞著色,便于觀察。7.吸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8.圖示過程1.1.滴液問題:觀察植物細胞時滴加清水是因為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滴加清水,細胞吸水膨脹,便于觀察;而

觀察動物細胞時滴加0

9%的生理鹽水,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因為0.9%的生理鹽水濃度和人的體液濃度相等,細胞既不會吸水脹破也不會失水皺縮,便于觀察。

2.用涼開水漱口的原因:消除口腔內的異物,以免影響觀察效果。3.氣泡的判斷: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氣泡一般邊緣較黑、較寬,形態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鑷子輕輕壓一下蓋玻片,它會變形或移動。4.氣泡的處理方法: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一滴清水或生理鹽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氣泡就會從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隨水流出;或用橡皮膠頭擠壓,將里面的氣體擠出。蓋蓋玻片的正確操作如圖所示:5.并非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如番茄果肉細胞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本身有顏色,無須染色就可以觀察到其細胞結構。【典例01】如圖是制作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填寫序號)(2)將正確操作制作后的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視野中有這樣幾個結構:邊緣很黑、較寬,里面為空白的圓形或橢圓形;用鑷子輕壓蓋玻片,會移動、變形。這個結構是。它的產生可能是發生在上述實驗步驟中的(選填序號)。防止產生該結構的正確的操作方法是: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液滴,使液體和蓋玻片的一個邊完全接觸,蓋玻片與液面形成一個夾角,然后再放下蓋玻片。(3)A和E兩個步驟中所滴的液體分別是和。(4)C步驟撕取的應該是洋蔥鱗片葉的(填“內”或“外”)表皮。(5)用顯微鏡觀察時,找到了要觀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可進一步轉動準焦螺旋,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顏色最深的是細胞內的哪個結構。【答案】(1)ECBDA(2)氣泡D緩緩(輕輕、慢慢)(3)碘液清水(4)內(5)細細胞核【詳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E滴、C撕、B展、D蓋、A染,故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ECBDA。(2)邊緣很黑、較寬,里面為空白的圓形或橢圓形,用鑷子輕壓蓋玻片,會移動、變形,可以判斷這個結構是氣泡。圖D的操作方法,先用蓋玻片的一側接觸水滴,水會沿玻片向兩邊散開,然后緩緩放平后,水從一側趕向另一側,就不容易產生氣泡了。因此,圖D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產生氣泡。(3)圖A是染色步驟,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圖E開始時用滴管向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液體是清水。因為洋蔥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吸水也不會脹破,可以用清水,目的是維持細胞的原有形狀,便于觀察。(4)C步驟撕取的應該是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5)用顯微鏡觀察時,找到了要觀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可進一步轉動細準焦螺旋,細胞核中含有染色體,染色體是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因此觀察經過染色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時,各部分結構中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典例02】下圖為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請按要求回答。

(1)請用序號和箭頭標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2)下圖為A、B兩位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的效果圖:你認為同學的觀察效果好。另一同學效果欠佳是因為裝片中有,要想不出現這位同學視野中不正常的情況,蓋蓋玻片時應()A.將蓋玻片迅速蓋在載玻片上B.將蓋玻片放在載玻片一端,推向中間C.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液滴,然后慢慢蓋上D.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液滴,然后迅速蓋上(3)圖中①的膠頭滴管往載玻片滴的是。(4)制作臨時裝片時,用對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處理。(5)上述操作中,發現視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動裝片污物不動,換上40×物鏡后,污物仍不動,但換上16×目鏡后,污物消失,說明污物在上。(6)將按上述步驟制作完成的臨時裝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時發現視野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會流動,請你推測什么原因?。【答案】(1)④→③→①→②(2)B氣泡C(3)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溶液(4)稀碘液/碘液(5)目鏡(6)生理鹽水滴加太多(或染色時稀碘液滴加太多)【詳解】(1)結合分析可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滴加液體→③放置表皮→①蓋蓋玻片→②染色。(2)氣泡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為具有較黑、較寬邊緣的圖像,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因此圖A視野中出現氣泡,而圖B視野清晰,無氣泡存在,則B同學的觀察效果好。結合分析可知,為了避免氣泡的產生,應規范進行蓋蓋玻片步驟,具體操作是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張力,緩緩的蓋下時,使水充滿載玻片與蓋玻片之間,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圖中①的膠頭滴管往載玻片滴的是生理鹽水,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細胞正常的形態特征(既不吸水,也不失水)。(4)細胞核中含有染色體,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如碘液等)染成深色的物質,因此制作臨時裝片時,用碘液對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處理。(5)視野中能看到污點的位置只有目鏡、物鏡與玻片標本,移動裝片污物不動,換上40×物鏡后,污物仍不動,這就排除污點在物鏡與玻片標本上的可能,換上16×目鏡后,污物消失,說明污物在目鏡上。(6)細胞流動實際上是由于細胞外面加的液體過多導致的,因此將按上述步驟制作完成的臨時裝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時發現視野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會流動,可能是生理鹽水滴加太多或者碘液滴加的太多。1.(2023春·江蘇·七年級統考期中)如圖是小明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在觀察制作好的裝片時,小明看到了較多的氣泡,你認為操作不規范的一步最可能是()A.

B.

C.

D.

【答案】C【詳解】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簡單記憶為:擦、滴、撕、展、蓋、染六步。觀察時,若視野中出現較多的氣泡,是由于蓋蓋玻片操作不當引起的。蓋蓋玻片的正確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可見C正確,ABD錯誤。故選C。2.(2023春·江蘇連云港·七年級統考期中)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基本步驟。以下排序正確的是(

A.abcd B.bcad C.cdba D.dcba【答案】C詳解】由分析可知,題圖中制作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正確的排序為:c滴清水、d取材、b將表皮展平、a蓋蓋玻片。由此可見,ABD錯誤,C正確。故選C。3.(2021秋·湖南永州·七年級校考期中)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把其表皮置于載玻片上的(

)A.清水中 B.糖水中 C.生理鹽水中 D.鹽水中【答案】A【詳解】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會吸水漲破,因此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需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為了維持洋蔥內表皮細胞的正常形態,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4.(2022秋·黑龍江佳木斯·七年級校考期中)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實驗前要漱口,這樣做的目的是()A.清除口臭 B.沖刷口腔上皮細胞C.防止口腔發炎 D.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答案】D【詳解】制作和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可概括為:擦→滴→取→蓋→染→吸等幾步,在刮取口腔上皮細胞前,必須用涼開水漱口是為了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獲得較純凈的口腔上皮細胞,這樣有利于排除實驗干擾因素,而且有利于后續實驗觀察。漱口無法清除口臭或者防止口腔發炎,口腔上皮細胞得刮取,沖刷不會掉下來,D正確,ABC錯誤。故選D。5.(2020秋·河南洛陽·七年級統考期中)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A.自來水、生理鹽水、稀碘液 B.生理鹽水、自來水、稀碘液C.純凈水、生理鹽水、稀碘液 D.稀碘液、生理鹽水、純凈水【答案】C【詳解】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除去口腔內的雜質,需要用清水(純凈水)漱口;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濃度相同的0.9%的生理鹽水;為了便于觀察要進行染色,染色時,使用稀碘液,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全部。由此可見,ABD錯誤,C正確。故選C。6.(2021秋·甘肅天水·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圖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①③⑤②④ B.③②①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答案】B【詳解】由分析可知,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的步驟是:擦→滴→刮→涂→蓋→染→吸。圖中:①是涂,②是刮,③是滴,④是染,⑤是蓋。所以正確的順序是:③②①⑤④。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7.(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級統考期末)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請據圖回答問題:

(1)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為(用字母排序表示)。(2)圖A所滴液體為,若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以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圖G所滴液體為,它可把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3)圖E的操作方法是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液體,然后緩緩地蓋在液體上,這樣可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而影響觀察。(4)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以免碰到玻片。欲使視野里模糊的細胞圖像變得更加清晰,應調節顯微鏡的準焦螺旋。(5)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應轉動來變換物鏡,高倍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填“增多”或“減少”),視野變(填“亮”或“暗”)。【答案】(1)BDCAEGF(2)清水生理鹽水碘液(3)氣泡(4)物鏡細(5)轉換器減少暗【詳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吸”,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從圖中可以看出B是“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D是“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C是“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A是“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E是“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G是“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F是“吸”,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實驗操作順序是:BDCAEGF。(2)A是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若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以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圖G所滴液體為碘液它可把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3)E是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現氣泡。(4)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以免碰到玻片。欲使視野里模糊的細胞圖象變得更加清晰,應調節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5)可以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鏡時,視野將變暗,高倍鏡視野中,洋蔥表皮細胞的數目比低倍鏡視野中的少,細胞比低倍鏡視野中的大。8.(2023春·山東泰安·六年級校考開學考試)下圖為“制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實驗步驟,請分析回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是(用數字和箭頭表示)。(2)在步驟②中,用滴管往載玻片上所滴的液體是,該液體的作用是。在步驟④中,將刮取的口腔上皮細胞放在載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幾下的目的是。(3)步驟⑤圖示蓋蓋玻片的方法,這樣操作的目的是。(4)步驟①是對口腔上皮細胞進行,該操作所使用的液體是,用該液體處理口腔上皮細胞的目的是。【答案】(1)②③④⑤①(2)生理鹽水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防止細胞重疊(3)防止產生氣泡(4)染色稀碘液/碘液/碘便于觀察細胞結構【分析】題圖中:①染、②滴、③刮、④涂、⑤蓋。【詳解】(1)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順序是:擦→滴(生理鹽水)→(漱)刮→涂→蓋→染和吸(碘液+吸水紙)。所以操作的正確順序是:②③④⑤①。(2)步驟②中,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會吸水漲破,因此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需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為防止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取得材料一定要在水滴中用鑷子展平。所以在步驟④中,應將刮取的口腔上皮細胞放在載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幾下。(3)驟⑤圖示蓋蓋玻片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生理鹽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影響觀察。(4)步驟①中,為了便于觀察細胞結構,要對細胞進行染色。在蓋玻片一側加碘液(稀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口腔上皮細胞標本的全部。步驟①是對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該操作所使用的液體是稀碘液,用該液體處理口腔上皮細胞的目的是便于觀察細胞結構。9.(2023秋·江西宜春·七年級統考期末)在實驗課上,同學們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請據圖回答:

(1)甲同學在步驟②中滴加清水,可判斷他制作的是臨時裝片,因為該細胞具有細胞壁結構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持的作用。(2)步驟①需要用擦拭玻片,步驟②滴加液體的是。(3)圖2是乙同學觀察到的細胞,該細胞不含,因此不能制造有機物。(4)乙同學觀察到視野中有A,他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發現A都沒動,因此他判斷A是位于上,視野中出現C是因為步驟[]操作不當引起的。【答案】(1)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2)干凈的紗布清水(3)人的口腔上皮葉綠體(4)物鏡⑤【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①擦、②滴(生理鹽水)、③刮、④涂、⑤蓋、⑥染和吸。(2)顯微鏡視野圖中A是污點,B是口腔上皮細胞,C是氣泡。【詳解】(1)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開始時用滴管向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液體分別是清水和生理鹽水。甲同學在步驟②中滴加清水,可判斷他制作的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因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由細胞壁,能起到保護和支持的作用,吸水也不會漲破。(2)步驟①是用干凈的紗布擦拭玻片,步驟②中滴加清水,因為洋蔥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吸水也不會漲破,故可以用清水。(3)顯微鏡視野圖中的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等結構,說明乙同學觀察的是口腔上皮細胞。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該細胞不含葉綠體,因此不能制造有機物。(4)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換用物鏡,污點移動就在物鏡,不動就不在物鏡。乙同學觀察到視野中有A,他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發現A都沒動,因此他判斷A是位于物鏡上。視野中出現C氣泡是因為步驟⑤蓋蓋玻片操作不當引起的。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10.(2023秋·新疆伊犁·七年級校考期末)甲、乙是不同生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丙是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填“甲”或“乙”)是植物細胞,對比甲、乙兩圖可以看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填字母)。(2)和乙細胞相比,甲細胞所特有的細胞結構是[]、[

]、[

]。(3)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首先需要在載玻片上滴加一滴。(4)丙圖中對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結構[]和[]。在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時,污點都不動,由此可判斷污點的位置是在。(填名稱)(5)將寫有字母“b”的載玻片擺正固定,在顯微鏡下觀察,你看到的是。【答案】(1)甲BDF(2)A細胞壁C葉綠體E液泡(3)生理鹽水(4)14物鏡(5)q【分析】觀圖可知:A細胞壁、B細胞膜、C葉綠體、D細胞核、E液泡、F細胞質、1目鏡、2粗準焦螺旋、3轉換器、4物鏡、5反光鏡,解答即可。【詳解】(1)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圖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乙圖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B細胞膜、F細胞質、D細胞核。(2)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所以甲和乙細胞相比,甲細胞所特有的細胞結構是A細胞壁、C葉綠體和E液泡。(3)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首先需要在載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形態。(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即丙圖中對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結構1目鏡和4物鏡。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就在玻片,不動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在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時,污點都不動,由此可判斷污點的位置是在物鏡上。(5)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將寫有字母“b”的載玻片擺正固定,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的是“q”。1.(2023·貴州貴陽·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中央滴加清水B.撕下的內表皮需要用鑷子在載玻片上展平C.圖中的細胞結構①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D.圖中細胞群由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答案】C【詳解】A.制作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中央滴加清水,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A正確。B.撕下的內表皮需要用鑷子在載玻片上展平,防止出現重疊,影響觀察,B正確。C.圖中的細胞結構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①是細胞核,C錯誤。D.圖中細胞群屬于組織,由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分化形成,D正確。故選C。2.(2023·北京·統考中考真題)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視野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B.②可能是由于加蓋蓋玻片操作不規范引起的C.用碘液染色后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核D.細胞的放大倍數為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之和【答案】D【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擦、滴(清水)、撕、展、蓋、染、吸。圖中,①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②是氣泡。【詳解】A.一般來說,氣泡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呈現為具有較黑、較寬邊緣的圖像,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會變形、會移動;而細胞有一定的形態和結構,不變形、不移動。因此,①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②為氣泡,A正確。B.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故②可能是由于加蓋蓋玻片操作不規范引起的,B正確。C.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故用碘液染色后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核,C正確。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故細胞的放大倍數為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之積,D錯誤。故選D。3.(2023·江西·統考中考真題)進行“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需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C.下降鏡筒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目鏡D.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答案】C【詳解】A.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是植物細胞,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需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A正確。B.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可以讓細胞染成深色,容易觀察,B正確。C.下降鏡筒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防止撞碎裝片,C錯誤。D.在找到物像后可利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D正確。故選C。4.(2023·湖南衡陽·統考中考真題)羅華同學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了觀察。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凹面鏡對光B.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C.要想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擇的鏡頭組合是圖丙中的②③D.若要把圖丁中觀察到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玻片應向右下方移動【答案】C【詳解】A.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反光鏡的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因此,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凹面鏡對光,A正確。B.為了便于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結構,要對細胞進行染色。在蓋玻片一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細胞標本的全部。可見,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B正確。C.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量多;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量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因此,要想看到細胞的數目最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應是最小,即低倍目鏡①(5×)和低倍物鏡④(10×)組合,C錯誤。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丁中,細胞物像在視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左上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D正確。故選C。5.(2023·山東菏澤·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到不同放大倍數的視野甲、乙,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滴加生理鹽水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正常形態B.染色時,在蓋玻片一側滴加碘液,從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C.由甲到乙,需先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再調節細準焦螺旋D.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放大、倒立的像【答案】C【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①擦、②滴(生理鹽水)、③刮、④涂、⑤蓋、⑥染、⑦吸。(2)甲是低倍鏡下口腔上皮細胞,乙是高倍鏡下口腔上皮細胞。【詳解】A.人的細胞是動物細胞,用清水會因為滲透作用,細胞吸水脹破,故需滴加與人體細胞液濃度相同的生理鹽水,目的是維持細胞的原有形狀,便于觀察,A不符合題意。B.染色時,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全部,B不符合題意。C.由甲到乙應先將玻片往左上方移動,將口腔上皮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后調節細準焦螺旋,如不先將口腔上皮細胞移動至視野中央而直接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則難以找到物像,C符合題意。D.我們在顯微鏡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D不符合題意。故選C。6.(2023·內蒙古通遼·統考中考真題)如圖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相關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①②③⑤B.步驟①中用稀碘液進行染色C.進行步驟③前不需要用清水漱口D.進行步驟④時需將蓋玻片快速放下【答案】B【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擦→滴(生理鹽水)→刮→涂→蓋→染→吸。題圖中:①是染色,②是滴,③是刮,④是蓋,⑤是涂。【詳解】A.題圖中:①是染色,②是滴,③是刮,④是蓋,⑤是涂。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擦→滴(生理鹽水)→刮→涂→蓋→染→吸,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②③⑤④①,A不符合題意。B.步驟①中用稀碘液進行染色,是細胞核著色便于觀察,B符合題意。C.進行步驟③前需要用清水漱口,防止食物殘渣影響觀察,C不符合題意。D.進行步驟④蓋蓋玻片時,先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讓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蓋上,避免出現氣泡,D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3·四川廣安·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進行了下列操作,正確的操作步驟應是()

A.c→a→b→d B.a→c→b→d C.c→a→d→b D.a→c→d→b【答案】C【詳解】A.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c滴→a漱、刮、涂→d蓋→b染,應先d蓋片再進行b染色以防止染色不均勻,A錯誤。B.正確的步驟應是c→a→d→b,而不是a→c→b→d,應先滴加生理鹽水再取材,否則操作上不便而且應先d蓋片再進行b染色以防止染色不均勻,B錯誤。C.本題中c滴→a漱、刮、涂→d蓋→b染是正確實驗操作步驟,C正確。D.正確的步驟應是c→a→d→b,而不是a→c→d→b,先取材再滴加生理鹽水在操作上不方便,D錯誤。故選C。8.(2023·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圖甲所示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圖乙是動物細胞模式圖、圖丙是顯微鏡構造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正確的操作步驟是a→b→c→dB.圖乙中染色最深的是2,它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C.觀察時,為了使物像更清晰,應調節圖丙中的②細準焦螺旋D.觀察時,發現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要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答案】B【分析】圖甲中:a刮,b滴,c染和吸,d蓋。圖乙中:1是細胞質、2是細胞核、3是細胞膜。圖丙中:①是目鏡、②是粗準焦螺旋、③是細準焦螺旋、④是反光鏡。【詳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簡要的概括為:擦、b滴(生理鹽水)、a刮、涂、d蓋、c染和吸。所以,圖甲中的正確的順序是:b→a→d→c,A錯誤。B.用碘液染色,因為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很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時,會發現細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可見,圖乙中染色最深的是2細胞核,它具有遺傳物質,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B正確。C.觀察時,為了使物像更清晰,應調節圖丙中的③細準焦螺旋,C錯誤。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視野的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右下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D錯誤。故選B。9.(2020·遼寧鞍山·統考中考真題)某實驗小組同學想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結構,于是制作了臨時玻片標本并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請回答實驗過程中的有關問題:(1)圖甲中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填字母)。步驟A中,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緩慢放下,目的是避免產生。步驟B染色時所用的染液是。(2)圖乙中的顯微鏡有兩個物鏡,對光時,應選用的物鏡。(3)在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目鏡上的標識為“10×”,物鏡上的標識為“40×”,則放大倍數為倍。(4)圖丙中,在視野的上方發現了要觀察的細胞,欲將它移至視野中央,需將玻片標本向移動。【答案】DCAB氣泡碘液10400上【分析】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是:擦→滴→撕→展→蓋→染。圖乙中a粗準焦螺旋、b準焦螺旋、c轉換器,d反光鏡。【詳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吸”動作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所以圖中操作正確的順序是:DCAB。蓋蓋玻片時,蓋玻片一側先接觸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目的是防止出現氣泡。對標本進行染色時,應滴加的是碘液,便于觀察。(2)(3)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目鏡和物鏡。對光時,首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再轉動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圖乙中的顯微鏡有兩個物鏡,對光時,應選用10×的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目鏡上的標識為“10×”,物鏡上的標識為“40×”,則放大倍數為400倍。(4)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觀察裝片時,把圖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需要把裝片向上方移動。10.(2023·吉林長春·統考中考真題)下圖分別為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圖、某同學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視野圖,請結合實驗回答問題:(1)在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