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岳麓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756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每當非洲大草原上草木開始枯黃的時候,為了食物,數百萬的動物會長途跋涉三千千米,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造成動物大遷徙最根本的原因是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水循環D.地殼運動2、中新網電:2019年11月6日早晨,俄羅斯勘察加半島的舍維留奇火山噴發,向空中噴出滾滾濃煙,其高度達6000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火山噴發的火山灰物質最先影響的地球外部圈層是巖石圈B.巖石圈是地殼的一部分C.圖中①②③④合為巖石圈D.圖中④可能是軟流層3、美國航空航天局MSA近宣布,發現了3顆迄今為止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據稱這三顆行星“大小合適,位置合適”,為人類尋找“地外文明”帶來新的希望?!拔恢煤线m”決定了行星上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是()A.溫度B.大氣C.穩定的光照D.安全的運行環境4、太陽活動會引起地球電離層擾動而導致()A.“磁暴”現象B.極光現象C.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現象D.耀斑現象5、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地震波,地震波可以用來探測()A.地球內部結構B.大氣物質組成C.水循環的能量來源D.底層地質年齡6、我國下列四個湖泊,冬季湖面單位面積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A.臺灣日月潭B.江西鄱陽湖C.云南滇池D.新疆博斯騰湖7、海水溫度的變化與同緯度的陸地相比()A.變化的速度慢,變化的幅度小B.變化的速度快,變化的幅度大C.變化的速度快,變化的幅度小D.變化的速度慢,變化的幅度大8、陳先生習慣在每天同時與分別在倫敦和悉尼(150°E,32°S)留學的兩個女兒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已知其在倫敦的女兒當地時間6~9時空閑,在悉尼的女兒當地時間18~21時空閑。則陳先生到達夏威夷(西十區)后與女兒們聯系的時間最好是()A.當地時間22~23時B.北京時間19~20時C.當地時間21~22時D.北京時間20~21時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9、源地及其影響范圍。

由圖乙可知,____是臺風發生頻率最高的區域,臺風災害主要分布在我國東海地區,多發于____季節。1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將以下選項分布填入表中;以完成關于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球環境和生命現象的描述(無代表現象則不填)

①哺乳動物②喜馬拉雅山脈形成③無脊椎動物④聯合古陸解體⑤兩棲動物。

⑥蕨類植物⑦爬行動物⑧被子植物⑨聯合古陸形成⑩裸子植物。

。代。

紀。

距今年代(百萬年)

生物發展階段。

海陸變化。

代表性動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動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紀。

2.6

新近紀。

23

23

古近紀。

66

66

中生代。

白堊紀。

145

侏羅紀。

201

201

三疊紀。

252

252

古生代。

二疊紀。

299

石炭紀。

359

359

泥盆紀。

419

419

志留紀。

444

奧陶紀。

485

485

寒武紀。

541

541

前寒武紀。

原始藻類。

11、海水溫度與人類活動:海水溫度影響________的分布;海水溫度影響________;海水溫度影響________。12、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

(1)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

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而____。通常情況下,表層水溫____。1000米以內的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幅度____而1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變化幅度____。

(2)海水溫度的水平分布;Ⅰ.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____向____遞減。;Ⅱ.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遍____于冬季。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駐地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島嶼。圖示為海南省局部示意圖和永興島景觀圖。

(1)甲處的海底地形類型為____,永興島所屬的島嶼類型是____島。

(2)永興島淡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該島獲取淡水資源的可能方式為____。

(3)永興島機場跑道的建設主要是對海洋____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三沙市可重點發展的產業是____和____。

(4)為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三沙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采取的措施有____和____。14、如圖為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圖中左側是某季節影響氣候形成的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

(1)圖中甲氣壓帶的名稱是____;根據圖中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可以判斷上圖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季節)。

(2)寫出圖中代碼所代表的氣候類型:

①____⑤____⑥____

(3)據圖分析,氣候類型⑤分布的一般規律是____;氣候類型④的成因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A.正確B.錯誤16、錢塘江大潮的形成與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有關(_____)A.正確B.錯誤17、紅色巖層指示氧化環境,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還原環境。(_____)A.正確B.錯誤18、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土地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已成為人類生存的制約因素。(_____)A.正確B.錯誤19、太陽外部結構可分為三層,從里向外依次是光球、日冕、色球。(_____)A.正確B.錯誤20、太陽內部物質經核裂變反應產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確B.錯誤21、某沿海國距其領?;€200海里范圍內,為該國領海(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4題,共16分)22、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特征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問題。

(1)圖中各圈層A為____,B為____,C為____。

(2)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現了D不連續面____。

(3)在2900千米深處,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從而發現了E不連續面____。23、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該圖反映的是________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理由是什么________?

(2)A層大氣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原因是什么?

(3)補繪B層氣溫變化曲線________。該層22~27km高度________含量達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層;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

(4)某飛機起飛時;機場風雨交加,飛機起飛后,迅速作爬升運動。結合所學知識,解釋這是為什么?

(5)A、B、C層大氣密度變化的趨勢是什么?24、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創造和諧城市”是每個城市追求的目標。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就“城市熱島”現象展開了研究。讀城市熱島環流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導致市區氣溫高于郊區;形成“城市熱島”的原因。

(2)若在圖中甲地建設衛星城或建設排放大量大氣污染物的工廠,是否合理?為什么?25、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8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北京市某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在博覽會舉行期間繼續觀測了教室內正午光影長度的變化情況。左圖為學生觀測光影照片,右圖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示意圖,其中甲處為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時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非洲國家積極參加2018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其中南非參展企業最多。

(1)指出右圖中②位置的日期;概述此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

(2)從上海(121°29′E,31°14′N)與南非約翰內斯堡(26°08′S,27°54′E)中,任選其一簡述2018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正午太陽高度與晝夜長短的變化特點。

(3)當該校學生所測教室內正午光影長度最長時;在采光設施等條件相同(如窗戶的高度等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北京;上海和約翰內斯堡正午室內光影長度;推測此后一周內該校教室內正午光影長度的變化情況,并分析原因。

(4)說出測量教室內正午光影長度應注意的事項。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非洲熱帶草原被赤道分隔在南北兩個半球,動物的遷徙主要追隨著熱帶草原的降雨季節而帶來的豐富的食物。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故造成動物遷徙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季節變化,故該題選B。2、D【分析】【詳解】

火山噴發的火山灰物質最先影響的地球外部圈層是大氣圈;A錯誤;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B錯誤;圖中①②③為巖石圈,C錯誤;④為地下深度80-400Km的軟流層,D正確。故選D。

【點睛】

地殼:莫霍界面以上,由巖石組成,大陸厚,大洋薄;地幔: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核接近液態,橫波不能穿過。3、A【分析】【分析】

【詳解】

結合學過的知識;根據地球有生命的條件,穩定的光照和安全的運行屬于外因,和距離(位置合適)無關,有適合生命呼吸的大氣是由于體積;質量決定的,故BCD錯,位置適中,使之具有人類適宜的溫度條件,故A正確。

【點睛】

地球是太陽系中惟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天體。地球附近的行星際空間,大小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日公轉軌道面幾乎在一個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個比較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太陽比較穩定,使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比較穩定,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中斷;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適中,使之具有人類適宜的溫度條件;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使其能吸引住大氣,并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形成了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物質運動使其具有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水4、C【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增強了太陽風,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A錯誤;地球的極光是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B錯誤;擾亂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C正確;耀斑是太陽活動的類型,不是太陽活動的影響,D錯誤。故選C。5、A【分析】【詳解】

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地震波并向外釋放能量,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人們將地球內部劃分為三大同心圈層,因此它可以用來探測地球內部結構,A正確;大氣的物質組成、水循環的能量來源、底層地質年齡都無法通過地震波進行探測,B、C、D錯誤。故選A。6、D【分析】【詳解】

實際蒸發既要考慮到水體量,也要考慮到氣溫等因素,但題目中說的是單位面積實際蒸發量,故所給出的四地中,主要考慮其氣溫就行。臺灣日月潭地處緯度最低,云南滇池次之,江西鄱陽湖也位于亞熱帶,冬季時這三地湖泊平均氣溫會高于0度,而新疆博斯騰湖,冬季氣溫低于0度,湖面會有冰封現象,既使這里受冬季風的影響風較大也會因冰封與氣溫低的作用,實際蒸發量最小。故本題選擇D。7、A【分析】【分析】

【詳解】

海水的熱容量比陸地大;因此海水溫度的變化比同緯度的陸地變化的速度慢,變化的幅度小,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8、A【分析】【分析】

根據所給的經度;可以確定夏威夷位于西十區,悉尼位于東十區,倫敦位于中時區。

【詳解】

倫敦時間6~9時;與悉尼區時相差10小時,悉尼區時為:16~19時;與在悉尼的女兒空閑時間18~21時的共同部分為:悉尼時間(區時)18~19時;此時夏威夷的區時(與悉尼所在的東十區相差20小時)為:22~23時,A正確。

【點睛】

本題考查區時的計算,難度中等,關鍵是去偽存真,找到有用信息和數據。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太平洋夏秋10、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地球的演化歷程為背景;考查了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球環境和生命現象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熟記知識的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詳解】

據所學知識可知:生物總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演化。地殼演化史中:

動物界發展階段:

元古代為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為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古生代泥盆紀為魚類時代;古生代石炭紀和二疊紀為兩棲動物時代;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為爬行動物時代;新生代第三紀為哺乳動物時代;新生代第四紀為人類時代。

植物界發展階段:

元古代至古生代奧陶紀為海生藻類時代;古生代志留紀至石炭紀為陸上孢子植物時代;古生代二疊紀至中生代侏羅紀為祼子植物時代;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茂;中生代白堊紀以來(新生代)為被子植物時代。

地球海陸的演變歷史:

(1)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廣闊海洋,沒有寬廣的大陸;巖漿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2)元古宙,現在陸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據,地殼運動劇烈;晚期出現若干大片陸地。(3)古生代,地殼運動劇烈,中后期陸地面積大大增加,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此時期聯合古陸形成。(4)中生代,陸地面積空前擴大,環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形成高大山系。此時期聯合古陸解體。(5)新生代,發生了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形成許多高山,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形成。此時期喜馬拉雅等山脈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

據此填表如下:

新生代:代表性動物為①哺乳動物;代表性植物為⑧被子植物;海陸變化為②喜馬拉雅等山脈形成。

中生代:代表性動物為⑦爬行動物;代表性植物為⑩祼子植物;海陸變化為④聯合古陸解體。

古生代:石炭紀;二疊紀、泥盆紀代表性動物為⑤兩棲動物;代表性植物為⑥蕨類植物;海陸變化為⑨聯合古陸形成。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代表性動物為③無脊椎動物。

【點睛】

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億年以前),出現了原始細菌、藍綠藻類。2.元古代(距今25億~5.41億年),藻類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億~2.5217億年),①早古生代:三葉蟲、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稱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后期出現魚類。②晚古生代動物:魚類→兩棲類植物:蕨類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億~0.66億年),蕨類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發展,“裸子植物時代”;動物:恐龍等爬行動物繁盛,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5.新生代(距今0.66億年至現在),被子植物為主,被稱為“被子植物時代”;動物:哺乳動物繁盛,被稱為“哺乳動物時代”;第四紀出現了人類。【解析】。代。

紀。

距今年代(百萬年)

生物發展階段。

海陸變化。

代表性動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動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紀。

2.6

新近紀。

23

23

古近紀。

66

66

中生代。

白堊紀。

145

侏羅紀。

201

201

三疊紀。

252

252

古生代。

二疊紀。

299

石炭紀。

359

359

泥盆紀。

419

419

志留紀。

444

奧陶紀。

485

485

寒武紀。

541

541

前寒武紀。

原始藻類。

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海洋生物海洋運輸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變化最高較大較小。

(2)低緯高緯高13、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永興島建設為背景材料;考查區域地理環境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考查學生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

【詳解】

(1)讀圖可知;圖中甲處的海拔高度在從海平面下200米急劇增加到2000米,說明坡度陡,應該為大陸坡;從題干可知,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島嶼,所以永興島的島嶼類型為珊瑚島。

(2)讀圖可知;永興島的面積非常狹小,降水量雖多,但由于匯水面積有限,所以難以集水;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多,該島獲取淡水資源可能方式主要有收集雨水;四周為海域,可以實施海水淡化;利用現代化的大型船只運輸淡水,即從島外輸入淡水。

(3)永興島機場跑道的建設主要是在海洋島嶼上進行開發;利用海洋上空的空間;所以屬于對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三沙市政府駐地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島嶼,位于熱帶海洋,景色優美,適于發展旅游業;海洋面積廣闊,漁業資源豐富,可以開發漁業資源。

(3)從上題可知,三沙市適于發展旅游業和漁業,但由于面積狹小,環境承載力有限,所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有計劃有控制旅游規模;周圍海域要適度捕撈,實施可持續發展。【解析】大陸坡珊瑚面積小,難以集水收集雨水;海水淡化;從島外輸入淡水空間旅游業漁業控制旅游規模適度捕撈14、略

【分析】整體分析:本題考查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以及對氣候的影響;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信風帶控制天氣一般降水較少;赤道低氣壓帶、西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天氣一般降水較多。

(1)讀圖;甲位于30°N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區域,據圖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應為北半球夏季(氣壓帶和風帶隨直射點移動而移動)。

(2)根據所學知識①為熱帶雨林氣候;③是熱帶沙漠氣候、④是地中海氣候、⑤是溫帶海洋氣候;⑥是溫帶季風氣候。

(3)讀圖⑤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成因為:終年受西風帶影響;④為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成因為: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

【點睛】氣壓帶風帶位置隨直射點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有: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等。【解析】(1)副熱帶高氣壓帶;夏季。

(2)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3)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5、×【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水資源緊張狀況的理解程度。

【詳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少;徑流量小,水資源總數量小,但西北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規模不大,需水量不大,水資源緊張程度比華北地區小。因此題中敘述不正確。

【點睛】

水資源緊張程度(缺水程度)取決于水資源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對比關系。16、√【分析】【分析】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潮汐是由天體之間的引力產生的,故錢塘江大潮與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有關。

【點睛】

錢塘江大潮除了受天體引力影響之外,還受到海灣形狀的影響,錢塘江入??诔世瓤跔钕蚝Q蟪ㄩ_,向陸地推進的潮水在前進過程中受到海灣約束擠壓,水位逐漸升高,從而形成罕見的大涌潮。17、√【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紅色巖層一般是在氣候炎熱的氧化環境中形成的;含黃鐵礦的黑色頁巖一般是在溫濕氣候下的湖泊;沼澤的還原環境中形成的;所以該說法正確。

【點睛】18、×【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土地資源對人類生存的影響。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也不斷發展,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加大,對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所以土地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并不是人類生產的制約因素,本題描述錯誤。19、×【分析】【分析】

【詳解】

太陽大氣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點睛】

太陽大氣層的結構: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20、×【分析】【分析】

【詳解】

太陽內部的物質經過核聚變產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變。

【點睛】

太陽核聚變過程:四個氫原子核聚變為一個氦原子,過程中釋放出能量。21、×【分析】【分析】

【詳解】

某沿海國距其領海基線12海里范圍內;為該國領海,因此表述錯誤。

【點睛】

領海的基線是指“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但是,在海岸極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緊接海岸有一系列島嶼,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的劃定可采用連接各適當點的直線基線法。直線基線法就是在岸上向外突出的地方和一些接近海岸的島嶼上選一系列的基點,各基點依次相連,各點間的直線就連成沿海岸的折線。四、綜合題(共4題,共16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特征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劃分依據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

根據圖示;S波傳播速度比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處消失,可判斷出是橫波;P波傳播速度比較快,在2900千米處傳速度變慢,為縱波。兩種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處發生很大變化,說明通過的介質性質發生改變,分別把這兩個界面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這兩個界面自外向里(由A到B到C)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2)

根據上題結論;可知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說明通過的介質性質發生改變,從而發現了D不連續面莫霍界面。

(3)

讀圖可知;在2900千米深處S波消失,P被波速迅速下降,說明通過的介質性質發生改變,從而發現了E不連續面古登堡界面。

【點睛】【解析】(1)地殼地幔地核。

(2)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23、略

【分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大氣垂直分層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圖文分析及知識遷移能力,難度較低。

(1)

對流層的厚度因緯度而異;低緯度為17—18千米,中緯度為10—12千米,高緯度為8—9千米。圖中對流層的高度為12千米,可知該圖反映的是中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

(2)

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而地面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紅外部分,所以對流層的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地面輻射。該層大氣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原因是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且空氣的對流運動顯著,氣流上升時,氣溫下降,容易成云致雨。

(3)

B層氣溫變化曲線補繪方法:B層為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如下圖。在平流層22~27km處臭氧含量達到了最大值,形成了臭氧層,其能夠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大大減少,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因而被形象的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4)

平流層中水汽和固體雜質含量極少;天氣晴朗,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大氣穩定,有利于高空飛行,因此某飛機起飛時,機場風雨交加,飛機起飛后,迅速作爬升運動,爬升到了平流層。

(5)

大氣層越高距地心越遠;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氣密度越來越小。

【點睛】【解析】(1)中對流層厚度為12km

(2)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上部冷;下部熱,大氣對流運動顯著。

(3)臭氧臭氧。

(4)平流層水汽和雜質少;天氣晴朗,大氣平穩,有利于航空飛行,飛機升至平流層比較安全。

(5)逐漸變小。24、略

【分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熱力環流的應用。意在考查學生讀圖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

(1)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發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