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魯人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魯人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魯人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魯人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魯人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魯人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43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圖示a、b;c三地區森林土壤有機物分解狀況;則分解者的作用強弱是。

A.a>b>cB.c>b>aC.c=b>aD.a>c=b2、下圖是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B段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伴隨含碳有機物被大量分解,NH4+等無機鹽離子逐漸增加,使藻類大量繁殖C.BC段細菌減少的原因是溶解氧減少D.該流域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3、南方某地的常綠闊葉林因過度砍伐而遭到破壞。停止砍伐一段時間后;該地常綠闊葉林逐步得以恢復。如表為恢復過程依次更替的群落類型及其植物組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演替階段。

群落類型。

植物種類數/種。

草本植物。

灌木。

喬木。

灌木。

喬木。

1

草叢。

34

0

0

2

針葉林。

52

12

1

3

針;闊葉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綠闊葉林。

106

31

16

A.該地常綠闊葉林恢復過程中,群落演替的類型為次生演替B.與針葉林中動物分層現象相比,草叢中的動物分層現象較為簡單,豐富度低C.該地能恢復到第4階段說明人類活動未影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綠闊葉林得以恢復與土壤條件、植物的種子等的保留有關4、為了研究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的影響因素;科學家釋放了一定量的標記過的斜紋夜蛾,適當時間后用殺蟲燈誘殺,統計標記個體的個數占釋放總數的比例(回收率),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標記總量為N,回收率為a,則斜紋夜蛾的種群密度為N/aB.用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成蟲可改變種群年齡結構C.誘捕距離加大,被標記個體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上升D.該研究說明,殺蟲燈的殺蟲效果與燈的密度無關,與燈高有關5、在歐洲西北部;兩種藤壺共同生活在同一巖礁型海岸,但多數小藤壺成體生活在較高處,而藤壺成體生活在較低處(如下圖)。盡管有很多小藤壺幼體出現在藤壺成體的分布帶,但存活時間很短。研究發現,若將小藤壺幼體保護起來,使其不接觸藤壺,則它們在潮間帶各位置都存活得很好。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兩種藤壺之間存在競爭B.兩種藤壺在同一巖礁型海岸的分布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C.棲息環境的分化減少了兩種藤壺對各自可利用的資源的競爭,有利于兩種藤壺生存D.將小藤壺幼體保護起來,使其不接觸藤壺,基因庫出現明顯差異,因此產生生殖隔離6、在某一時刻有一田鼠種群遷入了某草原生態系統;研究小組繪制了如下圖曲線。對此說法不正確的是()

A.理論上,該種群數量變化可呈現圖中的“J”型曲線,則其種群增長率λ=2B.圖中實線和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因環境阻力而減少的個體數,這種變化可引起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從而可導致生物進化C.如果遷入時田鼠的種群數量a,而且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比原來增加m倍,則在此條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種群數量為a(1+m)nD.在圖中所示的某時刻進行滅鼠,但一段時間后田鼠的數量又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滅鼠藥對田鼠進行了選擇,導致種群抗藥性個體不斷增加7、近期,部分科學家對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表示質疑,原因之一是地球生物與地球環境是相適應的。下列關于不同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策略說法正確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動物都以尿素作為排出含氮廢物的主要形式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發達,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C.熱帶雨林中的喬木分枝發達,一般有巨大的葉片,以爭奪陽光D.常年刮風地區的植物多為蟲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有翅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種群增長率是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若某種水蚤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水蚤的出生率隨種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C.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種群密度為32個/cm3時進行培養,其種群的增長率會為負值9、某農場中飼料作物的產量見下表,可見()。作物苜蓿野干草玉米高粱雜豆產量(Kg/畝)1001.9304.81258.8505.7196.0

A.雜豆對光能的轉化效率最低B.飼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C.飼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個營養級D.擴大玉米種植面積可增加該農場的能量輸入10、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形曲線增長(如下圖中甲曲線);在有環境阻力的條件下;呈“S”形曲線增長(如下圖中乙曲線)。結合下圖分析,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為保護魚類資源,捕撈的最佳時機應選擇在e點B.若乙表示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則e點后增長速率為0C.若乙表示蝗蟲種群增長曲線,則蟲害防治應在c點之前D.K值是環境容納量,一般不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11、光肩星天牛是一種林木蛀干害蟲,林業工作者常通過檢查產卵孔、羽化孔(成蟲羽化在樹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蟲糞便等方法對該蟲進行監測預報。某研究機構借助標記—釋放—回捕法,將引誘劑與誘捕器組合對某旱柳林內光肩星天牛的成蟲數量進行估算,其結果如下表:。統計項目標記釋放總數/頭誘捕總數/頭回捕標記數/頭雄性5746527雌性5746232總數114812759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A.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的估算數量約為2500頭B.經估算,該區域內光肩星天牛成蟲雄性數量多于雌性數量C.利用實驗中的引誘劑誘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壞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D.調查該區域內旱柳株數和每株新羽化孔數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蟲數量12、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常常趨向于穩態。圖甲表示載畜量對草原中生產者凈生產量的影響(凈生產量即生產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與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圖乙表示生殖或死亡數量與種群數量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甲可知,D點以后生態系統的穩態才開始受到破壞B.由圖甲可知,適量的放牧有利于提高并維持草原生態系統的穩態C.由圖乙可知,F點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D.由圖乙可知,F點表示該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13、底棲硅藻是河口泥灘潮間帶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為底棲動物提供食物。調查分析某河口底棲硅藻群落隨季節變化優勢種(相對數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注:不同條紋代表不同優勢種:空白代表除優勢種外的其他底棲硅藻;不同條紋柱高代表每個優勢種的相對數量占比A.底棲硅藻群落的季節性變化主要體現在優勢種的種類和數量變化B.影響優勢種①從3月到9月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競爭C.春季和秋季物種豐富度高于夏季,是溫度變化影響的結果D.底棲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經河口泥灘潮間帶生態系統的總能量14、下列有關環境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體富營養化B.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C.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會使臭氧層出現空洞D.汞、鎘、鉛等重金屬離子易發生生物富集15、下圖分別表示a、b兩個物種隨時間推移的數量變化;下列關于甲;乙、丙三圖表示的兩者關系正確的是()

A.甲是互利共生B.甲是競爭C.乙是捕食D.丙是競爭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6、______________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17、演替的類型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

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油植被雖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者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18、我國在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還加大了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還林、還草、還湖,_______;加強_______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以及推進_______。19、生態系統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

_______:包括陽光、熱能、空氣、_______和無機鹽等;

_______:自養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動物,包括植食性動物、________:

_______: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主要是營_______和________。20、特點:在物質循環過程中,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動則不同,能量在流經生態系統各營養級時,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動,而不是_______。21、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_____越多,對_____和_____的影響就越大。22、生態農業工程。

生態農業以______為主導思想,促進物質在系統內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______。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2題,共6分)23、圖甲是草原中的鼠數量變化曲線圖;圖乙表示某同學進行“探究酵母菌數量變化”實驗得到的曲線圖。該同學的具體操作為:先向試管中加入10mL無菌馬鈴薯培養液;再向試管中接種入酵母菌,之后將試管置于適宜環境中連續培養,每天定時取樣,計數,并繪制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S型曲線需要滿足的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圖甲中曲線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數量的蛇之后鼠的數量變化曲線;曲線Ⅱ表明蛇發揮明顯生態效應的時間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適應當地草原的環境部分死亡,則圖中α的角度將會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為了繪制得到圖乙的曲線圖,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對酵母菌數量進行調查。圖丙是b時刻將樣液稀釋102倍;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滴加酵母菌培養液再蓋上蓋玻片后,在顯微鏡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況,則1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約為數量約為________個。該計數方法得到的值與實際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圖乙中de段酵母菌數目減少的原因除了營養物質大量消耗之外還包括__________。24、三裂葉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被我國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1)三裂葉豚草剛開始入侵某地時,其種群往往呈“_____”形增長,種群出現這種增長的原因有_____。

(2)研究發現某銹菌對三裂葉豚草表現為專一性寄生,可使葉片出現銹斑,對其生長有抑制作用,為了驗證該銹菌對三裂葉豚草的專一性寄生,科研人員進行了侵染實驗。在三裂葉豚草和多種植物的離體葉片上分別噴灑一定濃度的銹菌菌液,將葉片靜置于適宜條件下,觀察和記錄_____,實驗結果應為_____。

(3)為了有效控制三裂葉豚草,科研人員開展了生物控制實驗,樣地中三裂葉豚草初始播種量一致,部分實驗結果見表。組別三裂葉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第3年A:三裂葉豚草8.0712.2412.24B:三裂葉豚草+銹菌7.656.434.77C:三裂葉豚草+廣聚螢葉甲8.1012.4312.78D:三裂葉豚草+野艾蒿4.894.023.12

注:銹菌—真菌;廣聚螢葉甲—昆蟲;野艾蒿—植物。

表格中體現出的種間關系除了寄生外,還包括_____。分析表中數據初步判斷可用于控制三裂葉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做出此判斷的依據是_____。

(4)有人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在尚未被三裂葉豚草入侵但入侵風險較高的區域可通過種植野艾蒿預防其入侵,在已經被三裂葉豚草入侵的區域可以通過噴灑銹菌以防治其入侵。請你評價一下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評卷人得分五、綜合題(共2題,共20分)25、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熾熱的巖漿滾滾而出,所到之處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幾年之后,地面上長出了小草,形成了草叢。經歷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發展成生機勃勃的一片森林。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上述群落恢復至火山爆發前的過程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穩定性,該地區的群落演替屬于__________演替。

(2)研究發現,恢復初期后的生態系統中只有三個營養級,其碳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a、b;c、d等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中相應的能量數值。

①從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分析,B屬于____________營養級。

②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數式__________表示。圖中的d表示__________。

③由能量流動的逐級遞減特點可知,__________(填字母)中的生物最可能成為源危物種。26、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有媒體認為“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于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也有人認為“潘多拉盒子就此打開”。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編輯技術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編輯嬰兒”需要涉及的生物技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點即可)。

(2)設計試管嬰兒時為了提高受孕率,需要用___________激素處理,促進女子排出更多的卵子。培養的卵母細胞需要發育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使其獲得受精能力。

(3)由于母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為胚胎移植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

(4)胚胎干細胞簡稱ES細胞或EK細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

(5)我國是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較多的國家之一,關于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爭論越來越多,轉基因生物安全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方面。

(6)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體系。

(7)發展生態農業用沼渣肥田主要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連年種植單一品種造成病蟲害增加主要違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A【分析】【詳解】

分解者分解落葉形成無機物;森林中土壤有機物是落葉供給量分解后形成的有機物,所以根據落葉供給量與土壤有機物量的差值可判斷分解者的作用強弱,即a地區森林中分解者作用最強,c地區森林中分解者作用最弱,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睛】

本題考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識記所列知識點,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2、C【分析】【分析】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據圖分析:圖中的細菌屬于分解者,可以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藻類屬于生產者,能夠利用無機鹽離子。

【詳解】

AB段,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確;由圖可知,伴隨含碳有機物被大量分解,NH4+等無機鹽離子逐漸增加;為藻類的繁殖提供了更多的礦質元素,進而使藻類大量繁殖,B正確;BC段細菌減少的原因是有機物較少,C錯誤;該流域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若將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會超出河流的自我調節能力而導致其中的生物大量死亡,D正確。

故選C。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理解情況,以及運用生態平衡原理和有關背景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處理圖文信息的能力。3、C【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綠闊葉林恢復過程依次更替的群落類型及其植物組成;該地群落演替的過程為:草叢→針葉林→隨著時間的推移,常綠闊葉林;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地區的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種類數逐漸增多,群落的結構越來越復雜,據此答題。

【詳解】

A;在原來有生物的地方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確;

B;針葉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喬木;垂直結構較草叢復雜,動物分層也較草叢復雜,B正確;

C;人類停止砍伐一段時間后;該地常綠闊葉林才逐步得以恢復,說明人類活動會影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錯誤;

D;常綠闊葉林遭到破壞后又得以恢復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種子或者繁殖體課得到保留外,還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條件也得到基本保留,D正確。

故選C。

【點睛】

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知識,包括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演替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群落的空間結構,明確植物的垂直分層現象決定了動物的垂直分層;識記群落演替的類型及影響因素,明確人類活動會影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4、B【分析】【分析】

題圖分析;本實驗自變量為誘捕距離和燈的高度,因變量是回收率。

種群的年齡組成(1)增長型:種群中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2)穩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數目接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穩定時期,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3)衰退型: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于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

【詳解】

A;根據公式:種群密度(數量)/釋放總數=重新捕獲數/標記數;可知種群密度=重新捕獲數×釋放總數÷標記數,即重新捕獲數/a;A錯誤。

B;誘殺成蟲能降低其出生率;使幼蟲減少,從而改變種群年齡結構,B正確;

C;從圖形上看;隨誘捕距離的加大,被標記個體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是下降的,C錯誤;

D;本實驗自變量為誘捕距離和燈的高度;不是燈的密度,相反,從誘捕距離的效果推測,與燈的密度很可能有關系,D錯誤。

故選B。

【點睛】5、D【分析】1;種間關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競爭、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兩種生物的數量變化是同步的;捕食關系中,兩種生物的數量變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即一種生物的數量隨另一種生物的數量變化而變化;競爭關系中,兩者的數量呈同步性變化。

2;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成層現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許多層次的現象。群落的水平結構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現特征是鑲嵌性。

【詳解】

A;小藤壺幼體出現在藤壺分們區時存活時間短;若保護起來則能正常生活,說明藤壺和小藤壺之間存在種間競爭,A正確;

B;兩種藤壺在同一巖礁型海岸的分布相當于潮間帶的水平分布;屬于群落空間結構的體現,B正確;

C;棲息地分化減弱了兩物種之間的種間競爭;有利于兩種藤壺生存,C正確;

D;將小藤壺幼體保護起來;使其不接觸藤壺,基因庫出現明顯差異,這屬于地理隔離,不一定產生生殖隔離,D錯誤。

故選D。6、A【分析】【分析】

【詳解】

A;虛線表示在理想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情況;但實際條件下,草原生態系統中食物空間資源有限,又有天敵存在,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不能為J型,A錯誤;

B;實線與虛線部分表示因環境阻力而減少的個體數;種群個體減少,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從而導致生物進化,B正確;

C、如果遷入時田鼠的種群數量a,而且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比原來增加m倍,則在此條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種群數量為a(1+m)n;C正確;

D;在圖中所示的某時刻進行滅鼠;但一段時間后田鼠的數量又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可能是滅鼠藥的選擇作用,使帶有抗藥性的個體存活下來,之后帶有抗藥性的個體又不斷繁殖,最終導致種群抗藥性個體不斷增加,D正確。

故選A

【點睛】7、B【分析】【分析】

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群組成。不同群落中生物的特征不同。

【詳解】

A;以荒漠生物群落的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有利于保存水分,適應干旱環境,A錯誤;

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發達;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減少水分散失,以便適應干旱環境,B正確;

C;熱帶雨林中的喬木分枝少;樹冠通常不大,稀疏,一般有大型的葉片,C錯誤;

D;常年刮風地區的植物多為風媒花;D錯誤。

故選B。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B:C【分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群增長率逐漸降低,當種群密度達到24個cm3;種群增長率為0,說明其數量達到最大。

【詳解】

A;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斗爭加劇,資源空間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正確;

B、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增長率最大,但由于種群數量少,所以此時不是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時刻,B錯誤;

C、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當種群密度為1cm3,增長率為30%,增長量為0.3,而當種群密度為8個/cm3時;增長率大約20%,增長量為1.6,C錯誤;

D、從圖中看出當種群密度達到24個cm3,種群增長率為0,說明其數量達到最大,可以推測當種群密度為32個/cm3時;種內斗爭進一步加劇,出生率將小于死亡率,增長率為負值,D正確。

故選BC。

【點睛】9、A:D【分析】【分析】

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各營養級的能量中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流向下一營養級、部分流向分解者,但是本題中比較特殊,是由于飼料的用途是用來飼喂畜牧。

【詳解】

A;根據表中各種作物同化量的比較可知;雜豆對光能的同化效率最低,A正確;

B;飼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消耗和自身生長發育繁殖;B錯誤;

C;根據用途可知;飼料作物中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營養級,但是具體的數值無法計算,C錯誤;

D;由于玉米的畝產量較高;擴大玉米種植面積即可增加該農場的能量輸入,D正確。

故選AD。

【點睛】10、B:C【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甲表示J型曲線,乙代表S型曲線,曲線中的兩個關鍵點:c點時,增長速率達到最大,它意味著種群的繁殖力最強;e點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這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小,它意味著出生率與死亡率或遷入率與遷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線:指數增長函數,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S”型曲線:是受限制的指數增長函數,表示食物;空間都有限、有天敵捕食的真實生物數量增長情況,存在環境容納的最大值K值,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少,在K/2處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詳解】

A;捕魚的最佳時機應選擇在c點之后、e點之前;捕撈后的種群數量應該維持在K/2,因為c點時,增長速率達到最大,它意味著種群的繁殖力最強,有利于保護魚類資源,A錯誤;

B;若乙表示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則e點達到K值,e點后增長速率為0,B正確;

C;若乙表示蝗蟲種群增長曲線;則c點之前種群數量較少,增長速率較慢,故蟲害防治應在c點之前,即種群數量越少越好,C正確;

D;K值是環境容納量;會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D錯誤。

故選BC。11、A:B:D【分析】【分析】

估算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標志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志后重新捕獲數。

【詳解】

AB;利用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個體總數=標記釋放總數×(誘捕總數/回捕標記數);解得A、B正確;

C;引誘劑可以是性引誘劑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誘;利用實驗中的引誘劑誘捕,結合表格中的數據,誘捕的雄性和雌性數量基本一致,故該引誘方式不會破壞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C錯誤;

D;據題中信息;林業工作者常通過檢查產卵孔、羽化孔和幼蟲糞便等方法對該蟲進行監測預報,D正確。

故選ABD。12、B:D【分析】【分析】

據圖甲分析;隨著載畜量的增加,生產者的凈生產量先增加后減少,合理的載畜量為A-C點。據圖乙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為種群的增長率,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種群增長率先增加后減少為0,因此種群數量呈現S型曲線。

【詳解】

A;從圖甲可知;C點以后生產者的凈生產量低于不放牧的草原,生態系統的穩態將受到破壞,A錯誤;

B;由圖甲可知;適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并維持草原生態系統的穩態,B正確;

C;從圖乙可知;F點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基本不變,年齡結構為穩定性,C錯誤;

D;從圖乙可知;F點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持續增加,F點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即該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值(K值),D正確。

故選BD。13、C:D【分析】【分析】

1;群落的垂直結構:(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群落中的光照強度總是隨著高度的下降而逐漸減弱,不同植物適于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生長。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地被層。②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與不同層次的微環境有關。如森林中動物的分布由高到低為:貓頭鷹(森林上層),大山雀(灌木層),鹿、野豬(地面活動),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葉層和土壤)。

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詳解】

A;據圖可知;底棲硅藻群落在不同季節優勢種的數量和種類都發生了變化,所以底棲硅藻群落的季節性變化主要體現在優勢種的種類和數量變化,A正確;

B;底棲硅藻可以為底棲動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種之間也有競爭,所以影響優勢種①從3月到9月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競爭,B正確;

C;如圖只表示了底棲硅藻群落隨季節變化優勢種的分布特征;沒有表示物種豐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斷春季和秋季物種豐富度高于夏季,C錯誤;

D;底棲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經河口泥灘潮間帶生態系統的總能量;D錯誤。

故選CD。14、A:D【分析】【分析】

1.氮;磷是植物的營養元素;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體富營養化;

2.工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不是二氧化硫;

3.甲醛;苯、氡氣等有毒、有放射性;對人體有害;

4.重金屬鹽可使蛋白質變性。

【詳解】

A;富營養化是水體中氮、磷過多造成的;A正確;

B;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過多;B錯誤;

C;氟氯烴等物質的大量排放是使臭氧層出現空洞的原因;C錯誤;

D;汞、鎘、鉛等重金屬離子在生物體內不易分解;也不容易排出,所以容易發生生物富集,D正確。

故選AD。

【點睛】15、A:C:D【分析】【分析】

共生是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數量曲線呈平行關系。捕食是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數量曲線分析有時相反,有時平行。競爭是兩種生物生活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中,由于爭奪資源;空間等而發生斗爭的現象,競爭結果往往對一方不利,甚至會被消滅。

【詳解】

甲中兩種群呈現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變化;屬于互利共生關系;乙中兩種群呈現出“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的非同步性變化,屬于捕食關系;丙中兩種群呈現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變化,屬于競爭關系。故選ACD。

【點睛】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6、略

【分析】【分析】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河流的自凈能力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詳解】

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點睛】【解析】負反饋調節17、略

【解析】①.次生演替②.土壤條件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植樹種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水生產者綠色植物動物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寄生性動物分解者腐生細菌、真菌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反復利用逐級遞減單方向循環21、略

【分析】【詳解】

一般用生態足跡來測算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解析】資源生態環境2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保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循環重復使用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四、實驗題(共2題,共6分)23、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體培養基來培養;培養液中的酵母菌種群的增長情況與培養液中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有關,可以根據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數量和時間為坐標軸做曲線,從而掌握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利用血球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是一種常用的細胞計數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測定樣品中全部的細胞數目,所以一般用于單細胞微生物數量的測定,由于血球計數板上的計數室蓋上蓋玻片后的容積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據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數目來計算單位體積的細胞的總數目。

【詳解】

(1)S型曲線是受限制的指數增長函數;描述資源空間有限;種內斗爭加劇、天敵增加的真實生物數量增長情況。

(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數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敵增加,環境容納量下降,種群數量也會降低,因此,圖甲曲線Ⅱ中,蛇在ef時間段發揮明顯生態效應。若投放的蛇因不適應當地草原的環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敵增加量變小,鼠種群數量下降速率將小一些,圖中α角變大。

(3)采取抽樣檢測的方法每天對酵母菌數量進行調查,可繪制得到圖乙所示曲線圖。由圖丙及血球計數板規格可知,該血球計數板共25個中方格,將樣液稀釋102倍后,血球計數板上酵母菌數量為4×25=100個。又因為血球計數板體積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養液含有的酵母菌數量為100÷(0.1×10-3)×103×102=1011個。因該計數方法統計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數偏大。

(4)圖乙中de段酵母菌數目減少原因有營養大量消耗和代謝廢物大量積累等。

【點睛】

掌握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的實驗方法、操作步驟等,知曉調查的方式和實驗過程中的相關注意點,清楚酵母菌計數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對數量進行計算。【解析】資源空間有限種內斗爭加劇天敵增加ef變大抽樣檢測1011偏大代謝廢物大量積累24、略

【分析】【分析】

1;“J”形曲線:指數增長函數;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

2;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成為野生狀態;并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這些生物被叫做外來物種。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

【詳解】

(1)三裂葉豚草剛開始入侵某地時;由于生存資源;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的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無限增殖,呈現J形增長。

(2)在三裂葉豚草和多種植物的離體葉片上分別噴灑一定濃度的銹菌菌液;將葉片靜置于適宜條件下,觀察和記錄發病情況。根據題干信息“某銹菌對三裂葉脈草表現為專一性寄生,可使葉片出現銹斑“可知,在三裂葉草和多種植物的離體葉片上分別噴一定濃度的銹菌菌液,適宜條件培養一段時間后,只有三裂葉草出現銹斑,其他植物葉片正常生長。

(3)由表格中各組的處理可知;三裂葉豚草和銹菌,種間關系為寄生;三裂葉豚草和廣聚螢葉甲,種間關系為捕食;三裂葉豚草和野艾蒿,種間關系為競爭。由表格數據可知,D組和B組與對照組相比,都降低了三裂葉豚草生物量,由此可得除銹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葉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

(4)合理。因為在被三裂葉豚草入侵前可進行生物預防,即種植野艾蒿,通過種間競爭抑制三裂葉豚草入侵;當已經被三裂葉豚草入侵了,再種植野艾蒿,在競爭中野艾蒿處于劣勢,有可能被三裂葉豚草淘汰,因此需要進行噴灑銹菌及時治理。【解析】(1)J食物充足;空間充裕、沒有敵害等。

(2)發病情況只有三裂葉草出現銹斑;其他植物葉片正常生長。

(3)捕食和種間競爭D組的三裂葉豚草生物量明顯低于對照組。

(4)合理;因為在被三裂葉豚草入侵前可進行生物預防,即種植野艾蒿,通過種間競爭抑制三裂葉豚草入侵;當已經被三裂葉豚草入侵了,再種植野艾蒿,在競爭中野艾蒿處于劣勢,有可能被三裂葉豚草淘汰,因此需要進行噴灑銹菌及時治理五、綜合題(共2題,共20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