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導則_第1頁
DB34T-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導則_第2頁
DB34T-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導則_第3頁
DB34T-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導則_第4頁
DB34T-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DB34/TXXXX—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安徽省能源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黃山供電公司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導則范圍本文件確立了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的基本要求,并規定了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的中壓配電網、低壓配電網、低壓戶表和通信及自動化建設改造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傳統村落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3955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GB20052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T33593分布式電源并網技術要求GB/T36278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接入配電網技術規范GB/T36547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網技術規定GB5015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7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03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L/T599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DL/T814配電自動化系統技術規范DL/T985配電變壓器能效技術經濟評價導則NB/T32015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NB/T33015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臺區ZoneArea臺區是指單臺變壓器的供電范圍。

分接箱loadcenter用來對電力線路實施接續、分供及三相與單相轉換的設備。

傳統村落traditionalancientvillages村落主體形成于1911年以前,擁有較為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或者傳統風貌的村落。

核心保護區coreprotectedarea村落內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較為完整、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區域。

建設控制地帶constructioncontrolzone在核心保護區范圍以外允許建設,但應嚴格按所在地城區規劃或村莊規劃建設,控制其建(構)筑物的性質、體量、高度、色彩及形式的區域。

環境協調區environmentalcoordinationarea在建設控制地帶之外,劃定的以保護自然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基本要求文物保護及環境融合架空線路建設改造應避開傳統村落核心保護區、環境協調區、重要景觀帶、主干街道、房屋正面,應減少跨越村內道路、河道及建筑物。水泥電桿應根據村落內建筑物高度、周圍環境和運輸難度選擇桿型,桿身可依據周邊建筑物或環境色彩特點做刷漆處理。需在房屋密集處立桿時,宜通過選用加強桿、基礎加固等措施減少拉線使用。受軍事設施、鐵路、高速公路等外界條件限制,架空線路難以通過的地區或存在國家批準的風景文化勝地、文物保護單位等特殊情況時可采用電纜敷設的方式。電纜宜采用阻燃型,增強電氣防火能力,穿越主干道路時,應采用抗壓力的鍍鋅鋼管進行防護。中低壓配電設備安裝位置應留有消防、檢修、搶修通道。對于文物保護單位、墻體乘重力不足以掛墻的建筑物,可采用落地式分接箱、計量箱,安裝時應與墻體有效隔離。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宜基于遠景年負荷預測一次性選定線路截面和設備容量宜,廊道宜一次到位,減少重復建設對傳統村落自然生態及人文生活的影響。柱上變、箱式配變、配電室、環網柜、分接箱、計量箱體宜選址在建設控制地帶的背街、背墻、樹叢背側等隱蔽位置,有戶外進出線的應采用套管且排列整齊。柱上變圍欄、配電站房可根據村落內建筑風格、地方文化特色等在顏色、形狀上做個性化定制,如采用徽派建筑風格。設備箱體表面或背景墻可做刷漆處理,如融入徽州壁畫藝術。新型電力系統接入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應滿足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新型電力系統的接入需求。分布式電源并網應符合GB/T33593、NB/T32015的規定。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應符合GB/T36547、NB/T33015的規定。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接入應符合GB/T36278的規定。施工、試驗、驗收及交付中低壓配電線路建改造應符合GB50173、DL/T599的規定。高壓電氣設備和布線系統及繼電保護系統的交接試驗應符合GB50150的規定。低壓電氣設備和布線系統的交接試驗應符合GB50303的規定。地下電力線路建設改造宜與當地供水、供氣、弱電等單位同期開展,減少村落街巷重復開挖,宜采用套管、隔板、擋墻等措施加強地下管網空間資源的節約整合。施工中應做好隱藏工程的記錄和中間驗收。工程驗收時應提交竣工圖、安裝技術記錄等資料和文件。工程交付時應提交由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業主單位及設備主人等多方簽署的竣工驗收報告。中壓配電網建設改造內容中壓配電網建設改造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架空線路、電纜線路、架空設備、電纜設備和接地保護。架空線路線路主干線建設改造宜不超過10km,地處偏遠地區、山區可適當放寬,且應滿足末端電壓質量的要求。主干線路建設改造應分為3段-5段,每段應該裝設分段開關,重要或較大分支線路首端應裝設分支開關。中、重覆冰線路建設改造應采用避冰及抗冰措施,有條件地區經技術經濟比較后可采用融冰及防冰等措施。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單回路或多回路架設,廊道資源充裕的情況下宜減少同桿三回以上的排列方式。桿頭宜選用三角形和一字型排列方式。強風區中壓架空主干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單回架設,保證線路之間的安全距離,可適當減小檔距、配置防風拉線、增加分段數量。線路建設改造應深入負荷中心,宜采取“密布點、短距離”的供電方式配置配電變壓器,以縮短低壓供電距離,降低低壓線路線損率。臺區建設改造宜按照“先分容、后增容”的方式,優先選用小容量組合方案,戶均配變容量宜不低于3.5kVA/戶,單個臺區所供用戶數宜與戶均容量標準相對應。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絕緣鋁芯導線,跨越較大等情況可采用鋼芯鋁絞線或絕緣鋼芯鋁絞線。線路導線主干線截面應不低于185mm2,分支線截面應不低于120mm2。線路建改造宜以普通水泥電桿為主,特殊地段可采用鋼管桿或加強型水泥桿,山區、跨越等特殊情況可采用角鋼塔。水泥桿可選用15m、18m三種規格,鋼管桿可采用13m、16m,其中15m水泥桿及13m鋼管桿適用于單回線路,18m水泥桿及16m鋼管桿適用于雙回線路或多回線路。平原地區線路檔距不宜超過70m,山區丘陵地帶使用鋼芯鋁絞線時,檔距可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水泥電桿建設時應采取加裝底盤和卡盤等措施,滿足電桿載荷需求。房屋分布較為密集情況下,宜采用加強桿配合基礎加固措施減少拉線使用。配電變壓器建設應綜合景觀和諧、文物保護、消防安全、線路廊道、運輸及施工等因素進行選址,盡量布置在負荷中心,可充分利用村落閑置和不宜建設房屋的公用用地。電纜線路電纜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并根據使用環境采用具有防水、防蟻和阻燃等性能的外護套。電纜線路建設改造宜在分支和電纜分接處加裝線路故障指示器。電纜線路分支設備宜采用戶外環網室。電纜主干線路建設改造時截面應不小于300mm2,分支線截面應不小于185mm2。電纜線路建設改造應根據建設場合、地質狀況差異化采用排管、電纜溝、直埋等敷設方式。電纜通道建設改造應采用先進施工技術,防止井壁滲漏水、地基不均勻沉降,應封堵設備電纜孔洞、電纜排管端口,避免設備凝露、管孔淤塞等。采用直埋、排管敷設的地下電纜,敷設路徑起、終點及轉彎處,以及直線段每隔20m應設置電纜警示樁或行道警示磚,當電纜路徑在綠化隔離帶、灌木叢等位置時可延至每隔50m設置電纜警示樁。架空設備柱上配電變壓器單臺容量可選擇400kVA、200kVA、100kVA。配電變壓器容量的選定宜符合DL/T985的規定。柱上配電變壓器應選用低損耗、低噪聲的環保節能型全密封三相變壓器,其繞組聯結組別應選用Dyn11。變壓器能效等級應不低于GB20052中的2級能效標準。柱上配電變壓器綜合配電箱體外殼宜選用不銹鋼材料,也可選用纖維增強型不飽和聚酯樹脂材料(SMC)。線路分段開關宜采用一二次融合成套裝置,滿足配電自動化要求。電纜設備配電室配電變壓器單臺容量不宜超過800kVA,箱式變電站配電變壓器單臺容量不宜超過630kVA。變壓器能效等級應不低于GB20052中的2級能效標準。電纜線路分支設備宜采用一二次融合成套環網箱,進出線均為斷路器型式。箱式變電站、環網箱、分支箱應采用全絕緣、全封閉、防凝露等技術,外殼應具有耐候、放腐蝕等性能,滿足防火、防水、防小動物的要求。箱式變電站、環網箱、分支箱基礎底座應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宜裝設防護圍欄,安全警示標識應明晰。保護及接地中壓線路建設改造可采用三段式電流保護、兩段式零序過電流保護。系統安全穩定需要時,線路可配置光纖縱差等快速保護或其他方式實現全線速斷功能。架空線路建設改造宜在分段開關和分界開關處加裝電流保護。采用專線接入中壓配電網的分布式電源宜配置光纖縱差保護;采用T接線路接入系統時,在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要求時,可采用電流電壓保護。架空線路建設改造應結合線路走向和負荷分布合理設置接地掛環。線路建設改造時,柱上斷路器、電纜終端及柱上變壓器10kV側應安裝避雷器,避雷器應盡量靠近被保護設備,且連接引線盡可能短而直。水泥桿可通過桿外外敷接地引下線接地或者桿身接地螺母直接連接接地,鋼管桿和窄基塔的桿(塔)身雙接地點應可靠接地。箱式變電站、成套環網箱、電纜分支箱等均需可靠接地,柱上配變避雷器接地引下線應與變壓器二次側中性點及變壓器的金屬外殼相連接并可靠接地。雷暴活動頻繁區中壓架空線路可通過降低接地電阻、加強線路絕緣水平、安裝大通流雷擊防護裝置、加裝避雷線和加裝耦合地線等措施降低雷暴影響。接地網應以水平接地體為主、垂直接地體為輔的閉合環形接地網,接地體宜采用熱鍍鋅鋼材。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Ω,非獨立建筑的配電室接地網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Ω。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內容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架空線路、電纜線路、保護及接地。架空線路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輻射式結構,季節性負荷特性較大區域宜構建低壓聯絡。線路建設改造不應跨越鐵路、河流,且嚴禁跨越場院、池塘、庫房、學校、房屋、草垛等。線路建設改造應三相四線延伸至多表位表箱或分支箱,宜在多表位表箱、分支箱、T接點等處調整相別,減少登桿作業。線路建設改造供電距離宜與配電變壓器容量相適應,200kVA及以下配變供電距離宜不超過500m,400kVA供電距離宜不超過250m,630kVA供電距離宜不超過150m。用戶分布特別分散的地區供電距離可適當延長,末端壓降校核應不超過4%。線路建設改造應減少空檔線路,線路曲折系數宜不大于1.8。線路建設改造宜在橫擔、墻擔的安裝方式上保持整個村落的統一協調。線路建設改造宜減少電桿的使用,宜結合傳統村落內居民建筑的型式采用沿墻母排方式敷設方式,局部過路地段可采用電纜穿管方式。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絕緣導線,可與中壓配電線路同桿架設。線路通道困難、房屋密集、安全距離難以滿足要求的場所宜采用集束絕緣導線和電纜。采用集束導線沿墻轉角時宜采用轉角支架并配合工字絕緣子,應減少支架伸出墻體距離,滿足與對側墻體導線間的安全距離。線路導線主干線截面應不小于150mm2,分支線截面應不小于70mm2。集束導線一般不用于主干線路,截面不大于120mm2。低壓架空線路建設改造宜采用10m及以上水泥電桿,線路檔距宜為40m-50m,具體桿位定點應以表箱或分接箱下戶線長度最短確定。低壓線路與高壓線路同桿架設時,應采用15m及以上電桿,橫擔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1.5m。電纜線路電纜應采用阻燃電纜,增強電氣防火能力。電纜主干截面應不小于185mm2,分支線應不小于95mm2。文物保護單位或建筑墻體承重能力不足沿以沿墻母排方式敷設可采用電纜下地。電纜敷設可采用排管、溝槽、直埋等方式,穿越道路時,應采用抗壓力的保護管進行防護。保護及接地低壓線路建設改造時應裝設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和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安裝應符合GB/T13955的規定。配電室或箱式變電站變低壓系統接地方式宜選用TN-C。TN-C系統用戶末端需裝設漏電保護,在干線和分支線的終端處,應將零線重復接地,且接地點不應少于三處。當采用TT系統時,在綜合配電箱低壓出線裝設剩余電流保護裝置。低壓戶表接戶線建設改造應將相線和中性線從同一基電桿引下,每處電桿下火不宜超過2戶,其檔距不應大于25m,超過25m時,應設置接戶桿,接戶桿不宜超過2根。沿墻敷設的支持點間的距離不應大于6m。接戶線導線截面應根據用戶負荷確定,并按末端壓降不超過4%校核。對于同一基電桿引下接戶線較多或零散不規則的房屋宜采用分接箱,用于延長三相四線分支線,縮短單相供電距離。接戶線建設改造宜沿電桿下降1m-1.5m后下火,線路末端應做滴水彎,減少雨水沿接戶線對古民居等建筑物墻體沖刷破壞。接戶線和進戶線建設改造時可選用架空絕緣線、集束導線和低壓電纜。沿墻敷設的進戶線采用絕緣導線時應加裝保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