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雜交魴鲌“皖江 1 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1頁
DB34T-雜交魴鲌“皖江 1 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2頁
DB34T-雜交魴鲌“皖江 1 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3頁
DB34T-雜交魴鲌“皖江 1 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地方標準編制說明標準名稱《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任務來源《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4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皖市監函〔2024〕377號文件,計劃編號為2024-3-117項負責起草單位(蓋章)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單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農科南路40號參加起草單位安慶市宜秀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滁州市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安徽省西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標準起草人序號姓名單位職務職稱電話1王永杰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136556019672甘小順安慶市宜秀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189569380823吳義鴻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189560481314魏濤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主任工程師199551088105余紅喜滁州市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工程師188055099876楊艷英蕭縣畜牧獸醫水產服務中心工程師158553187527鮑俊杰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38659827158孫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87560560689陳紅蓮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員1525556910410張靜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員1805606496611王虎安徽省西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經理工程師1515590032112朱道串安徽省西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經理工程制情況1、編制過程簡介2024年9月,收到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4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皖市監函〔2024〕377號)后,起草單位成立了《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標準編制小組,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慶市宜秀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滁州市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安徽省西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標準起草工作。標準起草過程:標準編制小組制定了詳細的編制工作計劃,明確了各項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包括標準、規范及研究論文等),以及對省內多家團頭魴繁殖企業進行調研走訪,對近年來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的技術要點和技術參數進行系統總結,本著符合生產實際、科學合理、可操作性的原則,組織編制成員討論、分析、歸納,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于2024年12月形成了《團頭魴人工繁殖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情況:2024年12月,通過網站(“關于征求《》等項安徽省地方標準意見的通知”于2024年月日在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掛網,網址為/public/5248926/149354351.html)、電子郵件、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公開征求省內外水產養殖、水產育種、養殖技術推廣等專家的意見。截止2025年月日,收到反饋意見的單位個,收到反饋意見條,標準起草單位采納條。審查情況:2025年月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在合肥組織召開標準編制審查會,來自等單位專家組成審查專家組。專家委員會認真聽取編制單位的匯報,審閱相關材料,經質詢和討論,提出條修改建議,建議修改完善后報批。報批情況:根據審查意見對標準送審稿作修改和完善,于2025年月形成標準報批稿、編制說明及其它相關文件,并進行上報。2、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制定標準的必要性:翹嘴鲌作為我國重要的淡水名優經濟魚類,也是安徽區域傳統特色養殖品種之一,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據2023年漁業年報統計,安徽省現有養殖面積5萬余畝,養殖產量4.12萬噸、產值近6億元,年生產翹嘴鲌苗種10億尾,苗種量約占長三角區域苗種市場的34.5%。安徽淡水可養殖面積位居全國第二,鲌魚池塘養殖經濟效益好,養殖潛力大,苗種需求量潛力巨大。自然水域中翹嘴鲌資源量日益減少,近親繁殖嚴重,呈現性成熟低齡化、小型化和生長速度慢等現象。國審水產新品種雜交魴鲌“皖江1號”生長速度快,養殖成本低,體形好,易養殖、易捕撈、易活魚上市。目前,我省尚無雜交魴鲌“皖江1號”人工繁殖技術標準,省內繁育基地在開展該品種人工擴繁時無標準可依,所以常出現苗種質量不合格,無法發揮該品種的性能優勢。因此,有必要開展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規范該品種親魚選擇、親魚培育、人工催產、受精、人工孵化等技術操作規范要求,促使其人工繁殖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制定標準的意義:水產種業是為水產養殖業提供優良種質的基礎性產業,是維護水產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性核心產業。2019年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等十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皖農漁〔2019〕95號)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大力推進水產原、良種場“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提升水產養殖良種化水平,支持水產養殖品種標準化擴繁生產。所以,制定《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技術規程》,規范雜交魴鲌“皖江1號”人工繁殖技術,提高繁育操作的標準化技術水平,提高安徽地區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品質及養殖效益,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3、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特別是強制性標準的協調性制定標準的原則:本標準的制定遵循“科學性、經濟性、適用性、統一性、規范性”原則,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1.1-2020)的要求編寫,并以《中國標準編寫模板TCS2009》為模板,確保標準的規范性。制定標準的依據:編制小組基于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原則,依據領域內專家、技術人員、科技人員開展的生產性試驗和創新研究成果和在生產中驗證了的技術內容和工藝,進行總結分析匯總,形成系統性技術路線。同時,本標準編制過程中,充分借鑒現有的標準和業務規范,借鑒的資料主要有: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36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SC/T1008淡水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本標準制定過程中,認真貫徹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準要求。4、主要條款的說明,主要技術指標、參數、試驗驗證的論述主要條款:本文件規定了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的術語與定義、環境與設施、親魚要求、親魚培育、催產與孵化、魚苗培育、魚種培育、常見病防治技術。本文件適用于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主要技術指標、參數:1、親魚池條件:應符合NY/T5361的規定。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池塘面積一般3×667m2~5×667m2;以東西向長方形為宜;水深1.5m~2.5m;池水透明度≥20c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20cm。2、親魚選擇:親魚要求體形、體色正常,鱗片和鰭條完整,體質健壯,無傷無畸形,經檢疫合格。雌魚2齡或以上雜交鲌魴F1,個體重≥1000g;2齡或以上雄魚翹嘴鲌F4,個體重≥1000g。3、親魚培育:放養前10d~15d,排干池水,每667m2用80kg-100kg生石灰化漿后全池均勻潑灑。雌雄親魚分池培育,每667m2放養親魚200尾~300尾。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日投喂量為存塘總體重的3%-5%,日投喂2-3次。3月中下旬,每7d~10d沖水2次~3次,每次沖水2h~3h,促進親魚性腺發育。生產前一星期停止沖水。4、人工催產:催產水溫為20℃~28℃,最適催產水溫為24℃~26℃。人工催產且人工授精時,雌雄親魚配比為1:5為好。雜交鲌魴F1晚于翹嘴鲌2h~3h注射催產藥物,雜交鲌魴F1雌魚每kg體重注射HCG1000IU+LRH-A210ug,翹嘴鲌雄魚每kg體重注射HCG500IU+LRH-A25ug,待產親魚暫養于產卵池中。注射時使采用體腔注射,注射針頭朝魚頭部前上方與魚體軸線成45o~60o,插入胸鰭基部無鱗凹陷處,進針深度1.5cm~2.8cm。采用一次注射法,注射時間為17:00-18:00。水溫20℃~28℃時,其效應時間為8h~12h。5、產卵與受精:人工產卵授精時,用手壓住生殖孔,輕壓腹部將卵擠入盆中,同時將雄魚精子擠入,后用羽毛輕輕攪拌1min~2min,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加入預先配置好的13%~16%滑石粉懸浮液充分攪拌5min直至卵粒脫粘分散,轉移至孵化設施孵化。自然產卵受精時,注射激素后親魚按雌雄配比,放入產卵池。產卵池中懸掛棕櫚片或網片做人工魚巢,待親魚在產卵池中自行發情、產卵、排精、受精后,將人工魚巢轉移至孵化設施進行流水孵化。6、人工孵化:以環道孵化為主。采用流水孵化設施進行孵化,孵化設施及工具使用前用高錳酸鉀20mg/L消毒后洗凈。孵化用水用80目~100目尼龍篩絹濾除敵害生物,溶解氧≥5mg/L。孵化環道每立方米水體放魚卵100萬粒~150萬粒左右。出膜時加大水流,及時清除卵膜,保證排水通暢。7、出苗:魚苗出膜后約需4d~5d后能平游,進行苗種培育或對外銷售。8、苗種培育:池塘面積3×667m2~5×667m2為宜,池深1.5m以上,池底平坦,池塘保水性能好,池底淤泥厚度20cm左右。放養密度10萬尾/667m2~30萬尾/667m2。魚苗入池后,全池潑灑豆漿,每天潑灑3次,上午、中午、下午各潑灑一次,每天黃豆用量為3kg/667m2~5kg/667m2。9、常見病防治:細菌性疾病治療可用含氯、溴消毒劑全池潑灑,連用2次~3次。寄生蟲病治療可內服中草藥驅蟲藥,同時結合外消,連用3d~5d。主要驗證分析:本文件所推薦的雜交魴鲌“皖江1號”苗種生產,已在安徽多個苗種繁殖場得到廣泛應用,為雜交魴鲌“皖江1號”人工繁殖提供了高效標準化的技術模式,為我省雜交魴鲌“皖江1號”養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保障,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較為顯著。5、標準中如果涉及專利,應有明確的知識產權說明無。6、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說明采標程度,以及國內外同類標準水平的對比情況無相關國際、國外技術標準。7、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通過信件、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向省內外水產養殖、水產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