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防治_第1頁
2.1荒漠化的防治_第2頁
2.1荒漠化的防治_第3頁
2.1荒漠化的防治_第4頁
2.1荒漠化的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沙漠:是指在干旱地區的一種地貌。荒漠:干旱地區地表的植被類型。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6月17日植被遭破壞地面裸露風沙侵蝕流水侵蝕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流失土地生產力下降荒漠景觀1、荒漠化發生的基本過程一、荒漠化的過程和概念全球主要荒漠化的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區半濕潤區土地退化人類過度經濟活動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2、荒漠化的概念(實質、分布、成因、表現)一、荒漠化的過程和概念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土地石質荒漠化西北地區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化問題最突出的地區阿爾金山區域自然特征存在問題產生原因解決措施西北地區荒漠化的研究思路東西年降水量50mm以下200mm以下400mm以下思考討論:1.請大家從范圍、位置、地形、氣候(降水)、植被景觀等方面來分析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2.西北地區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么關系?

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范圍(地形區界線、包括的省級行政區)西北地區的內部差異賀蘭山以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內蒙古高原東部,以西為“三山夾兩盆”深居內陸,由東到西距海越來越遠由東到西,由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位置:

地形:氣候:植被二、區域特征內部差異西部賀蘭山東部海陸位置距海遠距海近降水少(<200mm)多(>200mm)載畜量小大自然景觀沙漠、戈壁草原干旱地區干旱和極端干旱地區半干旱地區2.西北地區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何關系?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思考:為什么說我國西北地區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帶之一?ABC?洋濕潤氣流?洋濕潤氣流西北地區位置地形深居內陸距海洋遠水汽難以到達

山脈盆地相間分布層層阻擋青藏高原隆起

干旱這一位置特征導致了干旱加劇了干旱思考:為什么說我國西北地區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帶之一?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1)基本條件:氣候干旱少雨(2)物質條件:地面疏松,多為沙質沉積物(3)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4)氣候異常(主要自然因素)、大陸性氣候溫度、降水變率大(分析這類問題應從自然與人為兩方面分析)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創造了條件)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干旱及氣候異常(1)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2)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現: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砍伐過度樵采人為原因(直接原因)⑴過度樵采為了增加收入人口激增燃料需求多無節制采挖藥材、發菜過度樵采樵采天然植物嚴重破壞草場加速荒漠化破壞固沙植物

一些不法農民到內蒙古自治區去摟發菜,嚴重破壞植被,成了沙塵暴的主要風沙源之一。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黃的草原上摟發菜。(2)過度放牧牧草生長能力、土壤結構被破壞草場載畜量降低土地沙化短期的經濟利益加速草原退化、沙化進程超載放牧(3)過度開墾在干旱、半干旱沙質土壤區在綠洲地區荒漠地區灌溉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鹽分在土壤中積聚外來引水強烈的蒸發作用土壤鹽漬化灌區放棄不合理灌溉與次生鹽堿化人為因素典型地區及原因主要危害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歸納:能源缺乏地區干旱半干旱沙質土壤區半干旱草原牧區,干旱綠洲邊緣植被遭到破壞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進程使土壤風蝕沙化綠洲及灌溉農業區次生鹽漬化閱讀:掘井帶來的副作用(P19)非洲薩赫勒地區荒漠化的分析活動1.資料表明薩赫勒地區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緣,正處于干旱與半干旱、熱帶沙漠與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降水量少且季節分配不均,特別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溫時期,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植被較差,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為風沙活動提供了物質條件。氣候的過渡性必然導致植被的過渡性,沙漠與草原交錯分布,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破壞后,極易沙化。

2.將傳統的游牧經濟和商業性的定居牧業進行對比,比較它們對草場的影響。從表中可知,傳統的自給性的游牧經濟,因其牲畜品種多樣、經營規模小且分散、季節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復生長,是一種適應于當地自然條件的經濟模式;而商業性的定居牧業從牲畜品種的單一性、大規模的集中經營、采取掘井定居的經營模式,勢必增加草場的壓力,結果必然導致草場的退化,甚至導致整個草場的毀滅。活動3.由該區位置可以推斷,越往北氣候越干旱,越不利于發展農業。若在這些沙區邊緣發展農業,在缺少防護林保護的情況下,土地極易遭受風蝕,形成流沙地。人類的這一行為必然會加速荒漠化的發展和草場生態環境的惡化。從圖中可以看出,農作物侵入牧區對草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導致牧場進一步超載,二是牧場向環境脆弱地區轉移,其結果都會造成荒漠化的發展。活動4.圖揭示了人口增長與荒漠化加劇之間的因果關系。人口問題是造成環境、資源、貧困等問題的根源。人口的過快增長,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需求大量增加,因社會不能滿足需求而出現貧困饑荒。人們為了解決必須的生活用品而過墾過牧,造成草場資源的破壞,荒漠化加劇。因土地不斷退化、風蝕嚴重,土地生產力下降,從而使作物產量逐年降低,載畜量不斷減少,人們陷入更為嚴重的貧困饑荒。解決非洲貧困問題必須尋求根源,即有效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與資源利用相適應。活動四、荒漠化的危害四、荒漠化的危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流動沙丘淹沒農田、水利設施、交通線等;使大量耕地消失,引發饑荒,貧困,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對生態的影響:引發沙塵及沙塵暴天氣,使生態環境惡化。五、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內容2.原則3.防治重點4.防治措施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堿、治沙相結合因地制宜對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進行綜合治理4.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農作區牧區草原干旱的內陸地區——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避免土壤鹽堿化——減少水井的數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4.防治措施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綠洲地區——生物措施——多層防護林體系綠洲內部前沿地帶沙漠邊緣(封沙育草)(防沙林帶)(防護林網)沙拐棗梭梭胡楊木麻黃錦雞狼尾草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強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莖特別發達,以便從土壤和巖隙間吸收水分;有的莖葉具毛或刺,或退化無葉,以減少蒸騰;有的具有耐鹽特性。流沙地區——工程措施——設置沙障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4.防治措施——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現有林地綠洲邊緣的灌草地帶已荒漠化的地方——作為防護林的一部分——發展林業、牧業——退耕還林、還牧④.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4.防治措施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利用風能、太陽能推廣省柴灶⑤.控制人口增長開源節流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建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利于防治荒漠化5.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止的現狀(1)建立防治荒漠化試驗推廣站,創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飛播造林種草、小流域綜合治理等許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我國政府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等多項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經過多年的人工種草、造林等綜合措施治理,筑起了一道綠色長城,不僅控制了騰格里沙漠流沙侵襲,保證了包蘭鐵路的暢通,也改善了生態環境。如今的沙坡頭已是林草茂密、果樹成行之地。穿越沙區40多千米的鐵路兩側,被層層綠樹護衛著;2.13平方千米林間沙地上已形成厚厚的結皮,長起了苔蘚層,標志著沙漠已逆轉為土壤;被流沙掩埋的29平方千米農田已改造成碩果累累的田園,新開發的13平方千米沙漠地已得到綜合利用。張掖農田防護林內蒙古牧場防護林

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天津、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40%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天津、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2004年4月6日,陜西省榆林市干部職工在位于市區北部16公里處的毛烏素沙地植樹造林,為“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添新綠。陜西省靖邊縣東坑鎮金雞沙村農民牛玉琴在沙區林地里鋪設節水灌溉的塑料管(攝于2005年4月10日)。20多年前,她帶領家人在毛烏素沙地南部沙區承包荒沙11萬畝,現治理達8萬多畝,植樹1800多萬株,硬是將風沙逼退10公里。1、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國的A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B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C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D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全球變暖B森林破壞C土地生產能力日益喪失D臭氧層破壞3、位于我國最東部的沙地是A渾善達克沙地B科爾沁沙地C呼倫貝爾沙地D毛烏素沙地4、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設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質C恢復荒漠區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化局部小氣候5有關荒漠和荒漠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全世界的荒漠都屬于荒漠化土地B荒漠都是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C我國荒漠化只發生在西北內陸地區D荒漠化不僅僅表現為沙漠6、關于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性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B、大風日數多,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顯著D、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7、為監測并分析荒漠化面積的發展變化趨勢,采用的技術是①全球定位系統②遙感技術③地理信息系統④雷達系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8、2001年3月,我國對樓蘭古城及羅布泊的考古和科學考察表明()A、荒漠化問題發生在工業時代,古代不曾出現過B、荒漠化完全是戰爭,瘟疫等認為因素造成的C、人為破壞植被,導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發生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質時期的自然過程形成的,有沙質荒漠和礫質荒漠9、下列荒漠中,比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瑪干沙漠C原生沙質荒漠和礫質荒漠D水分和植物條件相對較好的荒漠10、下列荒漠化問題與所對應的地區,正確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鹽漬化B、西南喀斯特地區——紅漠化C、西北干旱地區——沙漠化D、黃淮海平原——石漠化11、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積較大、危害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冬春沙塵暴天氣頻發,下列受沙塵暴天氣危害嚴重的一組城市是A、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銀川B、成都、武漢、南京C、沈陽、天津、青島D、貴陽、昆明、重慶讀西北地區沿北緯42’緯線所做的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下列植被類型后面填上圖中相應的字母:草原地帶

,森林草原地帶

,半荒漠、荒漠地帶

,荒漠、裸露荒漠帶

。(2)圖中自東向西,土地生產力水平變化規律是______,載畜量變化規律是

。(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影響荒漠化進程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特別是__的變化。CDBA由高到低由大到小人類活動氣候年降雨量4、我國沙塵暴天氣頻繁的主要原因,從自然因素看,是因為

;從人為因素看是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