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外研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外研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外研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外研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外研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外研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93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下列搭配正確的是()A.秦朝--孝文帝改革--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B.漢朝--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新航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C.唐朝--科舉制的創立--促進了教育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發展D.元朝--行省制度--我國省級行政區設立的開始2、泰安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探究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時出現的②統治者都注意減輕農民負擔。

③都在思想上實行高壓政策④都十分注重節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賀蘭山下有一處被稱為“神秘的奇跡”和“東方金字塔”的美麗圣地。11世紀時,這里建立了一個神秘的王朝——西夏。這個政權是由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A.契丹B.黨項C.女真D.蒙古4、“在歷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從諫如流,位及人主而兼聽納下的開明作風而聞名于世的。”該評價的依據是唐太宗()A.獎勵軍功,按照功勞大小分封爵位B.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監督地方官員C.善于聽取臣下建議,鼓勵臣下直言D.創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漢法5、“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歷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功績在于()A.吸取隋亡教訓,重視發展生產B.在會寧稱帝,建立金C.建立元朝,統一全國D.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6、小明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蕃會盟”“鑒真東渡”等相關資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是()

A.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B.統一國家的建立。

C.繁榮與開放的唐朝。

D.中華文明的起源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7、被后世尊稱為“醫圣”的是,代表作是;“書圣”是,代表作是,此作品被稱為。8、(判斷題,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2012年諾貝爾委員會給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C。9、列舉孔子的有關教育的言論(三句話)______、______、______。10、目前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______。1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或事件。(1)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領導這場斗爭的是民族英雄是____。(2)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事件是_____。(3)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這次會議是____。(4)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是____。(5)這場戰爭在抗日戰爭中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它是____。12、根據所學內容填寫下表:。朝代創建國君都城亡國國君夏朝禹________________亳,殷____西周________周幽王13、請將相應內容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孔子—(____)A“兼愛”“非攻”

老子—(____)B“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莊子—(____)C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到互轉化。

韓非—(____)D提出“仁”的學說。

墨子—(____)E“無為而治”

孫武—(____)F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14、列舉唐太宗時的名臣(至少兩個)15、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______,有早市、夜市.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6、唐太宗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A.正確B.錯誤17、漢武帝建立西漢并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18、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各諸侯國紛紛變法。其變法的直接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19、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20、秦統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范文字是金文。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2題,共4分)21、【題文】連線題。

將下面成語與對應的歷史人物連線(10分)

退避三舍楚莊王。

問鼎中原晉文公。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

紙上談兵項羽。

破釜沉舟趙括22、A烽火戲諸侯①商鞅。

B退避三舍②趙括。

C臥薪嘗膽③周幽王。

D紙上談兵④越王勾踐。

E立木為信⑤晉文公請回答:ABCDE評卷人得分五、識圖題(共4題,共40分)23、識圖題圖一圖二看圖回答:(1)圖一是隋朝大運河示意圖。請寫出圖中四個字母所表示的城市。A、____B、____C、____D、____(最北點)(中心)(最南點)(都城)(2)請問此運河開通的目的是什么?開通后有什么作用?(3)圖二印刷品的名稱是什么?它是哪個朝代用什么印刷技術印出來的?

24、請看下圖,回答問題:(1)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來享譽海內外。圖中A、B兩點分別是大運河的南北起止點,請分別寫出其名稱:

(2)C、D、E、F是大運河的四段河道,請分別寫出其名稱:(3)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是什么?其作用又有哪些?25、請你仔細觀察下圖,結合所學內容并回答問題。

(1)下圖描述的是_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稱)

(2)運河兩端城市名稱:A點:_______________B點: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唐朝時期的讀書人,從B點到洛陽去,可能經過哪幾段運河?(寫出具體名稱,不可只填代號)

(4)此河開通有什么作用?26、讀下列運河示意圖請回答:(1)當你處在洛陽時,運河南北兩端的城市名稱各是什么?這個時期的運河是哪個朝代開通的?(2)寫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運河的名稱。

(3)運河C段是在哪個朝代時開鑿的?在當時的北京附近還有一段;叫做什么?此時,能與運河相比的另一條南北運輸通道是什么?

(4)在歷史上大運河都起過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D【分析】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開創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并直接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在地方設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員掌管省內軍政大權。行省以下設有路,府,州,縣。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就是從元朝開始的。D對應正確。

故選:D。

本題以搭配為依托;考查行省制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解析】D2、B【分析】貞觀之治;開元之治時都沒有在思想上實行高壓政策;據此可排除所有含③的ACD三個選項.①都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時出現的、②統治者都注意減輕農民負擔和④都十分注重節儉是這兩個治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

故選B.

本題考查了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出現的共同原因.

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用的,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解析】B3、B【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西夏政權的識記能力。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興慶,所以B項黨項符合題意;A項契丹建立的政權是遼;C項女真建立的政權是金;D項蒙古建立的政權是元;所以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解析】B4、C【分析】本題考查唐太宗的相關史實。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善于納諫,是位開明的君主,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還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他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征就廷諫了200多次,經常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結合題干中關于對唐太宗“從諫如流”和“兼聽納下”的描述可知,C項符合題意。故選C。【解析】C5、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功績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蒙古的鐵木真經過多年征戰,統一蒙古。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所以D項正確。A項說的是唐太宗;B項說的是完顏阿骨打;C說的是忽必烈,均不符題意,故選D。【解析】D6、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唐朝繁榮與開放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題目中的信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唐朝的兩個盛世,體現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鑒真東渡”反映了唐朝對外交往的史實,體現了唐朝的開放;“唐蕃會盟”反映了唐朝的友好的民族關系,C項符合題意;A項政權分立表述錯誤;B項不是材料的主旨;D項表述錯誤。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BD,故選C。

【解析】C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7、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張仲景是東漢時期杰出的醫學家,他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在書中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被尊為“醫圣”。東晉人王羲之,其書法作品有“飄如浮云,矯若驚龍”的美稱,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稱,他本人也被稱為“書圣”。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漢文化;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解析】【答案】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王羲之《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8、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認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游記》是根據民間故事玄奘西游創作的長篇神話小說。小說描寫了孫悟空戰勝妖魔鬼怪,保護唐僧取經的故事。所以此題正確。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解析】【答案】A9、略

【分析】孔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教無類”等等.

故答案為:

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等.

本題主要考查了孔子思想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孔子思想的有關內容.【解析】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10、略

【分析】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鑄造,鼎體渾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體現商朝青銅文明的燦爛。

故答案為:司母戊鼎。

本題以目前現存最大的青銅器為切入點;考查司母戊鼎。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解析】司母戊鼎11、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6月虎門銷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故填林則徐。(2)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經過五四運動,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開始投身到工人運動中。故填:五四運動。(3)本題主要考查遵義會議相關知識。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故填:遵義會議。(4)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只是代表十年內戰的局面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和逼蔣抗日方針的重大勝利,為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日創造了有利條件。故填: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5)本題主要考查百團大戰相關知識。?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果最豐富的一次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故填:百團大戰。

【解析】(1)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領導這場斗爭的是民族英雄是____。(2)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事件是____。(3)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這次會議是____。(4)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是____。(5)這場戰爭在抗日戰爭中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它是____。12、陽城桀商朝湯商紂王周武王鎬京【分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陽城,夏朝經歷了四百多年,最后一個王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湯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約公元前1600年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才穩定下來,商朝最后一個王紂也是個有名的暴君,周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雙方在牧野大戰,商紂自焚而死,商朝滅亡,西周建立,定都鎬,又稱鎬京,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無道,“烽火戲諸侯”,結果被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滅亡,所以夏朝一行,都城為:陽城,王國國君:桀;第二行,朝代:商朝,創建國君:湯,亡國國君:紂;西周一行,創建國君:周武王,都城:鎬京。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奴隸社會王朝更替的內容。夏、商、西周的興亡·夏朝的興衰、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西周的分封制13、DCEFAB【分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到互轉化;莊子是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觀點是“無為而治”;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孫武是兵家的鼻祖,他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們的準確識記。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爭鳴14、略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唐太宗用人的認識.

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唐太宗的主要史實.【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還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故答案為:

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兩個即可).15、略

【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南宋時期的都城臨安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故答案為:

臨安.

本題主要考查宋代經濟和社會風貌.

解答本題應熟記宋朝社會生活的有關知識.【解析】臨安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6、×【分析】本題考查唐太宗統治的相關知識。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樂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于政小,善聽正確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才能鞏固。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唐玄宗的統治被稱為開元盛世。故題干敘述錯誤。故選B。

【解析】B17、×【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依據所學可知,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他吸取秦亡教訓,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安定了天下。漢武帝為漢高祖之后。據此,故本題觀點錯誤。故選F。【解析】F18、×【分析】【分析】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各諸侯國紛紛變法。其變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19、×【分析】【分析】這是基礎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知識積累,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歷史知識儲備,不難得出正確答案。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其死后才出現了三國鼎立局面,所以曹操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點評】本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20、×【分析】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故答案為:

×。

本題以秦統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范文字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秦朝鞏固統一措施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解析】×四、連線題(共2題,共4分)21、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晉文公為了報答楚王的收納之恩;許諾如果晉楚交戰,“退避三舍”。后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春秋時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臥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在長平之戰中趙國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敗。巨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以激勵士氣,終于大敗秦軍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成語中的歷史史實。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城濮之戰的結果是晉國獲勝,晉文公成為中原地區霸主;邲之戰之后,楚莊王一躍成為霸主;“退避三舍”、“問鼎中原”、“臥薪嘗膽”反映的史實均發生在春秋時期,“紙上談兵”反映的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成語還有“縱橫捭闔”、“朝秦暮楚”、“圍魏救趙”等。關于巨鹿之戰,它發生在秦末大起義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解析】【答案】

退避三舍——晉文公;問鼎中原——楚莊王;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紙上談兵——趙括;破釜沉舟——項羽22、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歷史人物的著名事跡,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烽火戲諸侯是周幽王為得褒姒一笑而產生的鬧劇,退避三舍是晉文公為報答楚國的恩情的退讓和回避,紙上談兵與長平之戰有關,趙軍將領趙括無實戰經驗只會讀兵書,最后造成了趙軍四十萬人的慘敗。臥薪嘗膽與越王勾踐報仇雪恨有關,立木為信與商鞅變法有關。【解析】A③B⑤C④D②E①五、識圖題(共4題,共40分)23、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了幾百萬人,從605年,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當時隋朝的都城在長安。(2)本題考查的是大運河的相關知識點。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了幾百萬人,從605年,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大運河開通后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3)本題考查的是《金剛經》的相關知識點。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東京、日歷和詩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解析】(1)涿郡;洛陽;余杭;長安。(2)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意義: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3)名稱:《金剛經》;朝代:唐朝;印刷技術:雕版印刷術。24、略

【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的南北起止點。從605年開始,隋煬帝下令開鑿了一條縱貫南北,全長二千多公里的大運河。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故A處為涿郡,B處為余杭。(2)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的主要溝渠。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包括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溝渠,溝通了五道水系,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所以C為永濟渠;D為通濟渠;E為邗溝;F為江南河。(3)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和作用。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下令開鑿了一條縱貫南北,全長二千多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開通后,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南北地區政治和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經濟發展。【解析】(1)A:涿郡;B:余杭。(2)C:永濟渠;D:通濟渠;E:邗溝;F:江南河。(3)目的:為了加強對南方地區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糧食、布帛的北運。作用: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與商業城鎮的發展,對鞏固統一具有積極作用。25、略

【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根據本題的圖片內容可知,這是隋朝的大運河。(2)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A點是涿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