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某學者認為,商代甲骨文的發現提供了漢字的早期形式,其構成離小篆甚遠,多有象形、會意文字,令后世學者眼界大開,《說文》以小篆為本解釋字源的理論與其整個文字系統皆難以維持,從此,“中國文字學就到了一個新的時期”。據此可知()A.甲骨文的發現推動了考古學發展B.小篆改變了甲骨文基本結構C.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D.漢字的構成形式漸趨于單一2、據報載:當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召見首相卡梅倫,表示“如不采取措施緩解社會矛盾,她將解敢聯合政府和內閣”。這是英國女王登基60年來第二次發出類似警告。下列是四位同學對女王做法所發表的意見,其中合埋的是A.可能,國王有解敝議會的權力B.可能,國王在危機中有平衡作用C.不可能,首相是由議會選舉產生的D.不可能,報紙的史料借鑒功能有限3、黃道婆,幼時為童養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間學習黎族棉紡織技藝。約40年后重返故鄉,改進并推廣棉紡技術。然官修史籍不見其名,僅載于元陶宗儀《輟耕錄》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啟《農政全書》等。這反映出()A.理學思想掌控意識形態B.海南地區經濟較為發達C.傳統農學注重經驗總結D.蒙元政權排斥農耕文明4、北宋話本記載∶"宣和間,上元張燈,許士女縱觀,各賜酒一杯。一女子竊所飲金杯,衛士見,押至御前。女誦《鷓鴣天》詞云云,徽宗大喜,以金杯賜之,衛士送歸。"據此可知,北宋A.商品經濟繁榮,打破市坊界限B.社會風氣開放,傳統倫理受到影響C.集權體制弱化,平民政治興起D.詞的創作發達,市民文化成為主流5、歌曲《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關內流浪?!蹦莻€悲慘的時候是指A.皇姑屯事件B.九一八事變C.一二八事變D.華北事變6、1875年,法國議會以353對352票通過憲法修正案。由于共和國不是明確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過其總統的身份和職銜被議會間接地承認的,因此,有人戲稱它是“從窗縫潛入的共和國”。這一現象能夠說明當時法國()A.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B.不適合實行共和制度C.啟蒙運動思想動員充分D.不同政治派別斗爭激烈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7、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

(1)《告臺灣同胞書》和“九二共識”

①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____________》后;中國政府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促進雙方人員往來。

②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____舉行會晤,形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__________”。

(2)“汪辜會談”

①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舉行“_____________”;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②經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往來日漸頻繁,__________不斷擴大;經貿合作蓬勃發展。

(3)《反分裂國家法》

①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盡最大努力爭取_________的一貫立場,表現了反對“___________”;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②2015年,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________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反對“臺獨”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8、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東漢末年開始,出現了以________為代表的________、東晉________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文學形式。9、反佛思想背景:佛教盛行;廣修寺廟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很多勞動力不事生產,嚴重影響到政府財政收入。

。時間。

人物。

內容。

南朝。

無神論思想家____

他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身神不滅的觀點,提出____;對佛教進行抨擊。

魏北周及唐朝等。

統治者。

幾度滅佛;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根本上受到遏制。

唐中期。

韓愈。

提出____,他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____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____

10、到宋朝,________階層的數量顯著減少。前代的家內服役大都用世襲奴婢承擔,宋朝更多地來自________。宋朝________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也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________束縛11、這一時期,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外貿易,開拓中國市場,清末實行海禁和__________,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1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曲折。

(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________。

(2)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忽視了客觀的________。加上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以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國經濟發生了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伏爾泰——人非工具A.正確B.錯誤14、蘇聯解體后,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格局逐步形成。A.正確B.錯誤15、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A.正確B.錯誤16、西漢通過察舉制把選拔人才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A.正確B.錯誤17、“大躍進”運動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導致國民經濟出現混亂。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15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啟蒙運動作為一次思想文化運動,在18世紀中后期從英、法等國傳入德國以后,由于德國特殊的歷史條件,出現了新的特點。啟蒙運動在德國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對不足。它既不像英國一樣是17世紀中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也不像法國那樣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準備而出現,而是針對當時德國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狀況,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將民族意識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認同作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標,希圖以此促進德意志民族的統一。由于相關努力純粹是文化領域的,它體現出來的只能是一種文化氣息濃厚的民族主義?!幾孕蟻眄槨秵⒚蛇\動與德國的文化民族主義》材料二20世紀10年代的這些啟蒙思想者號召國人負起民族、社會、歷史的責任,擺脫民族和國別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觀察一切,絕不能以“國情”為借口拒絕學習普世性的文明:“我國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觀世界。”“投一國于世界潮流之中,潮流所及,莫之能違。于此而執特別歷史國情之說,以冀抗此.潮流,是猶有鎖國之精神,而無世界之智識?!蔽鞣降膯⒚蛇\動確立了“自由、平等、博愛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則使中國一代知識分子把民主和科學視為立國之本?!幾酝蹊F群《新文化運動一中國的啟蒙運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德國啟蒙運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德國啟蒙思想與中國啟蒙思想的異同,并指出導致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19、宋朝印象“面面觀”某校高中學生歷史社團分組尋找材料;準備進行一場關于宋朝歷史的拓展學習討論。

第一組:(宋太祖)變置施設必當其務故能駕馭將帥;訓齊士卒,外以捍夷狄,內以平中國。于是除苛賦,止虐刑,廢強橫之藩鎮,誅貪殘之官吏,躬以簡儉為天下先。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也。

——(北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1068年)第二組:今西北強梗;邊備未足,京師衛兵多遠戍,或有倉卒,輦轂無備,此大可憂也。新招者聚市井之輩,而輕囂易動,或財力一屈,請給不充,則必散為羣盜。今生民已困,或連年兇饑,將何以濟!

——(北宋)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1043年)第三組:北宋末;人口達到一億多。宋代的墾田面積達到7億多畝,農業生產力提高,糧食商品率達40%,使得大批農業人口脫離土地束縛,進入城市生活。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東京少說有100萬人。“城郭之人,日夜經營不歇,流通財貨,以售百物,以養鄉村”。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通曉不絕。城市配備有公共性專業消防機構:“潛火隊”,東京設置專門的“街道司”,用來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

——整理自吳鉤《宋·現代的拂曉時辰》(1)根據第一;二組收集的材料;他們兩個小組對于宋朝各自會形成怎樣的印象?

(2)根據第三組收集的材料;他們小組對于宋朝又會形成怎樣的印象?

(3)綜合以上小組的材料并結合所學,陳述你眼中的宋朝印象并說明理由。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對皇帝之詔敕的封駁蔚然成風;并作為一項制度確立下來。貞觀元年,太宗對黃門侍郎王畦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碧瞥笃诘轿宕怦g制度一度被廢。到北宋,再度恢復。北宋前期設置封駁司負責官文的傳遞、審查和反饋等,皇帝的詔書、宰相和其他部門的公文都要經過此機構的審查,才能送交有關部門執行。

——摘編自王雪玲《論唐宋時期的封駁制度》材料二法國1875年憲法確定議會為立法機關;有對政府的監督權,內閣應取得議會的“信任”,如果議會對政府投不信任票,則將引起內閣辭職。議會的職權還包括通過法律;選舉總統、監督政府的活動??偨y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以秘密投票方式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

總統有立法提案權;為軍隊總司令,可以任免一切文武官員,宣布大赦,行使國家元首的職能。此外,總統也可以經參議院同意解散眾議院。憲法規定,總統得到上院的同意,便可解散議會的下院。

——摘編自游盛華《從1875年憲法看第三共和國政治生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宋時期封駁制度的內容和作用。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法國憲法設計權力制約的理論依據,分析唐宋封駁制度與法國權力制約的主要不同點。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2題,共6分)21、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根據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圖中提煉至少二條歷史信息并進行說明。(要求:信息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層次清晰。)2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振興中華”這一口號源自于孫中山1894年11月為興中會起草的章程。孫中山指出:“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瞬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實堪慮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頌”,鄭重空告“本會之設,專為聯絡中外有志華人,講求富強之學,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938年6月1日,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字創作了著名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歌詞中寫道:“一切的抗日民眾快奮起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吧,打出去日本強盜,推翻“滿洲國”,進行民族革命正義的戰爭,完成那民族解放運動?!?940年2月,楊靖字壯烈犧牲。1950年初,華羅庚毅然放棄了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和優渥生活,克服重重團難四到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貒局?,他發表《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奮斗。1981年3月,北大學生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這一直白卻飽含力量的口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80年代激勵中國人奮發困強的磅礙精神力量,在城鎮,在鄉村,不少商店、工廠以“振興”“振華”命名,在歷次國慶游行的隊伍中,“振興中華”也是最響亮的口號之一。

根據材料,談談你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命題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2分)23、古希臘的城邦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有什么不同?24、你如何看待“存天理,滅人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分析】

【詳解】

商代甲骨文的發現提供了漢字的早期形式,“中國文字學就到了一個新的時期”。據此可知,甲骨文的發現推動了考古學發展,A項正確;小篆不可能改變甲骨文基本結構,排除B項;“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說法欠妥,排除C項;漢字的構成形式漸趨于單一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2、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王雖然統而不治,但是國家的象征,英王在政治上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即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國王是國家的象征,沒有解散議會的權力,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首相是由內閣多數黨領袖出任而非由議會選舉產生,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報紙也是史料的一種,報紙的史料借鑒功能也并非有限,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

【名師點睛】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①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以責任內閣為核心;②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是國家元首,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③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④內閣行使行政權,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長,首相由議會多數黨的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⑤整個政治制度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3、A【分析】【詳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黃道婆在棉紡織技術上作出較大貢獻,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功績理應得到傳頌,但在官修史書中卻沒有記載,顯然受到理學影響,輕視工商業發展,A項正確;崖州雖屬海南,但黃道婆個人對技術的改進無法反映整個海南的經濟發展,排除B項;棉紡織技術屬于手工業,不是農學,排除C項;黃道婆的事跡在元朝民間文本中有所記載,不能說明蒙元政權排斥農耕文明,排除D項。故選A項。4、B【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北宋話本記載,北宋宣和年間,上元節允許士女觀燈,且各賜酒一杯。其中一女子竊取了所飲金杯,被衛士押至皇帝面前。該女子吟誦了《鷓鴣天》,宋徽宗十分高興,將金杯賜與該女子,并讓衛士將她送回。據此可知,北宋社會風氣開放,傳統倫理受到影響,B項正確;“商品經濟繁榮,打破市坊界限”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集權體制弱化,平民政治興起”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僅憑一則故事,無法說明“詞的創作發達,市民文化成為主流”,排除D項。故選B項。

【點睛】5、B【分析】【詳解】

由材料“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脫離了我的家鄉整日皆在關內流浪”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被迫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故選B;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當時東北還未淪陷,東北人民還未背井離鄉,排除A;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針對的地方是上海,而非東北,排除C;日本發動華北事變針對的地方是華北地區,而非東北地區,排除D。6、D【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議會中君主派勢力強大,因而憲法沒有明確宣布法國為共和政體,而是含蓄地承認,這一現象說明當時法國不同政治派別斗爭非常激烈,故答案為D項;這一現象與資本主義發展速度沒有必然聯系,排除A項;B項中的“不適合”說法絕對,排除;啟蒙運動在法國發展到高潮,思想動員充分,排除C項。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7、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9年1月1日;《告臺灣同胞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該日所出版的《人民日報》以及全國各地黨報頭版頭條之通欄大標題形式所予以發表,其內容是向臺灣提出,統一中國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應盡快結束分裂局面,統一中國,于此,并提出了結束兩岸軍事對峙、開放“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等方針;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鶗軝嗑驮趦砂妒聞招陨陶勚斜硎鰣猿忠粋€中國原則事宜進行協商。經過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后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雙方就兩岸經濟合作;兩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協會與?;鶗臅盏葐栴}交換了意見,并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經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往來日漸頻繁,經濟文化往來不斷擴大,經貿合作蓬勃發展。

(3)《反分裂國家法》,經十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于2005年3月14日正式通過和開始實施,這是中國立法史上的一大壯舉,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的一貫立場,表現了反對“分裂國家”的決心,《反分裂國家法》將進一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反對分裂、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感。【解析】告臺灣同胞書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經濟文化往來和平國家分裂馬英九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曹操父子建安文學陶淵明的田園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范縝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復興儒學天命論統治地位10、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宋以前,社會上長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視的賤民階層。到宋朝,他們的數量顯著減少。前代的家內服役大都用世襲奴婢承擔,宋朝更多地來自雇傭。宋朝無地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也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窘馕觥抠v民雇傭無地人身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閉關鎖國12、略

【分析】【詳解】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會運動。

(2)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加上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窘馕觥抗淖愀蓜湃嗣窆缁\動經濟規律嚴重困難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康德提出人不是工具,因此本題表述錯誤。14、B【分析】【詳解】

1991年蘇聯解體后。當今世界格局暫時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但是多極化格局尚未最終形成,故說法錯誤。15、B【分析】【詳解】

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本題答案是:錯誤。16、B【分析】【詳解】

西漢的察舉制是地方推舉孝廉到中央,中央經過考核最終完成選官用官的環節,說到底還是一種世家大族壟斷的制度,沒有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因此不利于中央集權,本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17、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大躍進”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人民公社化運動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導致國民經濟出現混亂。故錯誤。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15分)18、略

【分析】【分析】

(1)

背景:根據材料“由于德國特殊的歷史條件;出現了新的特點”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政治上四分五裂;經濟上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英法啟蒙思想的傳播以及自然科學的發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影響:根據材料“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將民族意識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認同作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標”可歸納出宣傳了理性主義,豐富了啟蒙思想的內涵;根據材料“希圖以此促進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它體現出來的只能是一種文化氣息濃厚的民族主義”可歸納出有利于民族主義思想的興起,為近代德國統一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條件。

(2)

同:根據材料“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擺脫民族和國別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觀察一切”可歸納出都高舉著理性主義的大旗;根據材料“希圖以此促進德意志民族的統一”“我國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觀世界”可歸納出都帶有一定的民族主義色彩。異:根據材料“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則使中國一代知識分子把民主和科學視為立國之本”“將民族意識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認同作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標”可歸納出中國的啟蒙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幟,德國以民族主義為主要內涵;從材料中的范圍來看,中國的啟蒙思想除了思想領域還涉及政治領域,德國的啟蒙則主要是在思想文化領域。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兩國的國情進行分析即可,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德國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民族的統一。

【點睛】【解析】(1)背景:政治上四分五裂;經濟上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上英法啟蒙思想的傳播以及自然科學的發展。

影響:宣傳了理性主義;豐富了啟蒙思想的內涵;有利于民族主義思想的興起,為近代德國統一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條件。

(2)同:都高舉著理性主義的大旗;都帶有一定的民族主義色彩。

異:中國的啟蒙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幟;德國以民族主義為主要內涵;中國的啟蒙思想除了思想領域還涉及政治領域,德國的啟蒙則主要是在思想文化領域。

主要原因: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德國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民族的統一。19、略

【分析】【詳解】

(1)印象:根據材料“于是除苛賦;止虐刑,廢強橫之藩鎮,誅貪殘之官吏,躬以簡儉為天下先”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組印象:宋初(宋太祖)廢藩鎮,強兵權;除苛賦;止虐刑;肅吏治;倡簡儉等。成效顯著,有效維護了宋朝統治,社會安定,長治久安。根據材料“新招者聚市井之輩,而輕囂易動,或財力一屈,請給不充,則必散為羣盜”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組印象:西北邊防軍備不足,受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威脅;新兵戰斗力低下,軍餉不足,易淪為盜;百姓困苦,連年災荒等。

(2)印象:第三組主要搜集的宋朝時期的經濟發展數據;因此第三組印象:人口增多;墾田面積增加,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等;商業經濟繁盛;大城市出現;城市生活豐富;城市有一定的管理功能等。

(3)印象及理由:結合上述分析可知,宋朝既有政治穩定,商業經濟繁榮,人口增加,城市發展的一面,但是同時又有軍事力量弱,不能抵御少數民族的侵擾,積貧積弱等問題。其理由主要體現為:宋初采取政治經濟等措施使得社會相對安定,第一組材料中“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同時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長明顯,城市繁榮,商業興盛,如第三組材料中所述。第一、三組材料來源不同,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宋朝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如第二組材料所述,國防無能,受制于北方草原民族政權,軍隊戰斗力弱,社會問題突出,民生困苦,財政危機,造成國勢衰微,最后亡于少數民族政權。第一、二、三組材料從不同角度補充印證,展現歷史的復雜和多樣,使得對歷史的認識更加完整豐富?!窘馕觥浚?)第一組印象:宋初(宋太祖)廢藩鎮;強兵權;除苛賦;止虐刑;肅吏治;倡簡儉等。成效顯著,有效維護了宋朝統治,社會安定,長治久安。

第二組印象:西北邊防軍備不足;受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威脅;新兵戰斗力低下,軍餉不足,易淪為盜;百姓困苦,連年災荒等。

(2)第三組印象:人口增多;墾田面積增加;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等;商業經濟繁盛;大城市出現;城市生活豐富;城市有一定的管理功能等。

(3)陳述:綜合三組材料;宋朝既有政治穩定,商業經濟繁榮,人口增加,城市發展的一面,但是同時又有軍事力量弱,不能抵御少數民族的侵擾,積貧積弱等問題。

理由:宋初采取政治經濟等措施使得社會相對安定,第一組材料中“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同時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長明顯,城市繁榮,商業興盛,如第三組材料中所述。第一、三組材料來源不同,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宋朝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如第二組材料所述,國防無能,受制于北方草原民族政權,軍隊戰斗力弱,社會問題突出,民生困苦,財政危機,造成國勢衰微,最后亡于少數民族政權。第一、二、三組材料從不同角度補充印證,展現歷史的復雜和多樣,使得對歷史的認識更加完整豐富。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內容;根據材料一“負責官文的傳遞;審查和反饋等,皇帝的詔書、宰相和其他部門的公文都要經過此機構的審查”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糾正皇帝詔令、駁回臣下奏章、公文審查等方面概括唐宋時期封駁制度的內容。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從制約皇權、決策正確、決策規范等方面回答其作用。

(2)依據,根據材料二“法國1875年憲法確定議會為立法機關,有對政府的監督權”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指出法國憲法設計權力制約的理論依據。不同點,結合所學知識從權力制約的實質、權力制約根本目、權力制約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唐宋封駁制度與法國權力制約的主要不同點。【解析】(1)內容:糾正皇帝不恰當的詔令;駁回臣下有錯誤的奏章;對各部門重要公文進行審查。作用:有利于制約皇權濫用;提高決策的正確性;有利于中央政府決策和權力運行的規范化;程序化。

(2)依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不同點:唐宋時期權力制約實質上是對國家權力運行的監察,而法國權力制約則是中央各權力部門對國家權力的分割;唐宋時期權力制約根本上是服務于皇權統治,而法國權力制約是為了維護民主政治;唐宋時期權力制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政治腐敗和低效;法國較好地避免了專制和腐敗等問題。五、論述題(共2題,共6分)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仔細觀察《西周分封制示意圖》,根據設問要求“提煉至少二條歷史信息”,主要是從不同角度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點,如從分封對象、分封內容、諸侯國的數量、諸侯國的分布地域、各諸侯國的經濟水平、諸侯國的名稱等等角度均可,關鍵是將每個角度展開進行分析論述,如從分封對象看,大致分為三類:王族、古代帝王的后代和功臣。論述正確、合理即可。【解析】信息1:從分封對象看:a層次:西周時期,分封的對象主要有三類人:王族、古代帝王的后代和功臣。b層次:后兩類屬于異姓諸侯;與周天子并無血緣關系;c層次:這是對原各地大小方國;部族勢力的承認,也是針對滅商后復雜形勢的妥協;為了籠絡異己、爭取民心,鞏固了西周政權。

信息2:從分封內容看:a層次:國都附近的王畿地區(即鎬京、洛邑及其周圍地區)由周王直接管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b層次: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區比各諸侯的封地要大;目的是為了保存實力,維護權威,加強對諸侯的控制。但周王室對諸侯封地沒有直接的統治權,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地方對中央構成威脅。c層次:西周時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權,分封制下等級關系明確,共主意識形成,政令必須服從,有中央集權的萌芽。

信息3:從諸侯國的數量看:a層次:數量眾多,同姓封國比異姓封國數量多,姬姓王族是分封的主體。b層次:姬姓王族與周天子有直接的血緣關系;成為維系周政權的基石。c層次:隨著時間推移,血緣關系的疏遠,地方諸侯對中央的離心力不斷增強。

信息4:從諸侯國的分布地域看:a層次:絕大部分諸侯國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流域,少數諸侯國分布在江淮流域,召公奭受封于燕,成為深入東北離王畿最遠的一支王族,周公子伯禽受封于魯,在姬姓封國中位置最東。b層次:黃河流域是當時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江流域已得到了一些開發。c層次:分封制的實行,使邊遠地區得到開發,擴大了周朝統治區域,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姬姓諸侯和異姓諸侯的封地交錯分布,有利于姬姓諸侯對異姓諸侯進行監視。

信息5:從各諸侯國的經濟水平看:a層次:姬姓王族封富庶之地,地處戰略要地;異姓諸侯的封地遠離都城。b層次:黃河中下游地區是當時的經濟富庶之地;成為姬姓王族封地的主要分布區,異姓諸侯多為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c層次:反映了周王室對同姓諸侯的信任和依賴,對異姓諸侯的排斥和防范。

信息6:從諸侯國的名稱看:a層次:中國姓氏的起源、地名簡稱有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國,如宋、魯、鄭、陳等,如山東省簡稱魯、山西省簡稱晉等。b層次:分封制揭示古代中國的政治體制經歷由地方分權到中央集權的歷史趨勢。c層次: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成為中華文明綿延不斷、長盛不衰的政治基因。2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涉及孫中山“振興中華”;楊靖宇為抗擊日本侵略而犧牲生命;材料二涉及的是華羅庚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奮斗;材料三涉及改革開放;振興中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