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4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4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4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4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4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4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述:臺灣重歸清朝懷抱,清朝經此教訓,對臺施政開始舍棄“以不治治之論”,改行“實效管轄領有論”,不但積極開山扶番、開路墾荒、興學教化、鋪筑鐵路、充實防衛,光緒十一年(1885),更宣布臺灣建省,直轄中央,轉型成為西方式的管轄體制。這表明A.臺灣建省主要是吸取中法戰爭教訓B.“實效管轄領有論”是中國傳統的主權理論C.清政府借鑒西方的國家管理體制D.臺灣開始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2、下列歷史人物都曾領導過本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斗爭;成為本民族的民族英雄,其中抗擊同一個殖民國家的是。

①林則徐。

②章西女王。

③玻利瓦爾。

④華盛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1786年,華盛頓寫給朋友的信中說:“在我看來,聯邦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其政策措施多不為人們所關注、執行。我們想要聯合成一個國家,但又不愿意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豈不怪哉!”華盛頓的慨嘆表明了他希望A.強化聯邦政府的權力B.人們認真執行聯邦的措施C.親自管理國家事務D.迅速制定一部新憲法4、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這部著作是我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又說:“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下列對這一著作的重大價值論述正確的是,它A.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B.闡明了唯物主義史觀C.揭示出了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的秘密D.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5、晚年的牛頓開始致力于對神學的研究,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當他遇到難以解釋的天體運動現象時,提出了“神是第一推動力”的觀點。他說“上帝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根據上述材料,導致牛頓晚年用神學解釋自然現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他認為人類理性的能力有限B.他認為只有神學才能指導科學C.長期超負荷的腦力勞動使他精神失常D.事業達到顛峰后思想趨向保守6、貞觀時,起居注中描寫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對玄武門之變的情況則輕描淡寫、模糊不清。同時,魏征負責編寫的《隋書》中詳細記載了隋煬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動亂。據此可以推斷A.官修史書不能準確反映歷史事實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形象D.諫官制度無法有效制約君主專制7、習近平總書記曾說: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資本論》的發表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B.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C.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D.推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8、柏拉圖認為,人們憑借直覺感官感覺到的具體事物總是相對的、不完善的,不真實的;只有理性思維把握到的一般、共性才是絕對完善的,永遠不變的,因此才是最真實的。這表明柏拉圖A.開始關注人的理性B.重視知識理性價值C.反對自然科學研究D.忽視人的直覺感受9、《貞觀政要》描述唐太宗統治時期,“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牢房)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嶺表,自山東自滄海,皆不貴糧,取給于路。”該材料A.有美化貞觀之治之嫌B.真實反映唐朝經濟繁榮C.說明唐朝人喜愛旅行D.體現唐朝社會治安良好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3題,共6分)10、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都是由孫中山直接領導的。A.正確B.錯誤11、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紀初期推動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的主要代表。A.正確B.錯誤12、“無產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落后國家取得勝利”是馬克思的觀點。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13、材料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臺山。1896年留學英國學醫,190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1910年12月,肺鼠疫在東北大流行,伍連德受命去東北領導防疫工作。到東北后,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調查研究,追索疫病流行路徑,提出與日;俄專家不同的“肺鼠疫”概念,并采取了加強鐵路檢疫、隔離疫區、建立醫院收容病人等多種防治措施,不到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1911年4月,在奉天召開了有日本、英國等11個國家參加的萬國鼠疫會議,伍連德當選為主席,系統介紹了防治鼠疫的經驗。1915年2月,伍連德與顏福慶等21人在上海成立中華醫學會,大力發展會員,積極開展學術活動。1918年1月,他倡議、籌建的北京中央醫院開院。1926年,全國霍亂大流行,伍連德領導東北的防疫人員再次投入防治工作,并于9月8日創建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伍連德多次呼吁“自己辦檢疫”,1930年7月,上海成立了全國海港檢疫管理處,伍連德任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監督,接管了外國控制的海港檢疫機構。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伍連德不與日本合作,憤然出走。

——摘編自王哲《國士無雙伍連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伍連德為我國近代防疫事業做出的主要貢獻。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伍連德身上所體現的優秀品質。14、材料雅各布·桑索維諾(1486-1586)出生于佛羅倫薩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輕時主要活動于佛羅倫薩和羅馬,成為著名的建筑家。1527年德國軍隊洗劫羅馬城,許多藝術家逃離羅馬,桑索維諾來到威尼斯。他在威尼斯的主要建筑作品有:圣馬可圖書館、造幣廠、圣馬可小敞廊和科納府邸大廈。圣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圣馬可教堂和總督府的所在地。桑索維諾在總督府的對面修建了圣馬可圖書館,正面以上下兩層古典柱廊組成。這種柱式與拱門的配合來源于羅馬的科羅賽姆競技場,他添加了極為豐富、精巧、華麗的雕刻裝飾和新的細部比例,使它脫胎換骨成為最有近代精神的威尼斯風格。拐角處的柱式,建筑師大膽革新,采用了方形,這既將不同朝向的兩個立面和諧地構成了整體,又更有堅實之感。再加上樓層拱間壁的裸體女像、頂閣小窗的古典花環浮雕、頂層欄柱上各具姿態的立體雕這些不僅是與對面總督府大廈高度和形式對稱的需要,更增加了圖書館建筑本身的秀美和壯觀,自然也顯示出了建筑家雕刻技巧的高超。——摘編自劉明翰主編《歐洲文藝復興史》(1)根據材料;概括桑索維諾設計建筑作品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桑索維諾作品特點形成的歷史背景。1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發表了《生利主義的職業教育》,主張:“職業教育應以生利為主義”;造就生利人物,則“國無游民,民無廢才”。這種將職業;教育和生活、國家利益相聯系的設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現,也是他積極從事平民教育運動的思想基礎。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陽初等共同倡議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也就是到鄉間去的運動;中國以農立國,100個人中有85個住在鄉村,平民教育必須普遍的辦。在以后的數年里,陶行知從這種救國救民的平民教育發展中,充實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和內容。

——摘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據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評析陶行知倡導平民教育的意義。16、(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祖沖之“專功數術,搜煉古今”,廣泛收集從上古時代起直到6世紀他生活的時代止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了認真的考察。他還“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厘,心窮籌策”,在天文歷法方面,編制了一部新歷法,即《大明歷》曾經設計制造過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類似于木牛流馬的陸上運輸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祖沖之將圓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確的程度。據《隋書·律歷志》記載,祖沖之確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即3.1415926<7c<3.1415927;精確到小數點后第7位。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成果,直到約一千年后,才為15世紀中亞數學家阿爾·卡西和16世紀法國數學家韋達所超過。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概括祖沖之科學研究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祖沖之在中國科學史上的地位。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外交活動是李鴻章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李鴻章居晚清“外交要沖”,自1870年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直到1901年病死,中間除有短時期未任職外,掌握外交大權長達30年之久,對中國近代外交史產生了重大影響。李鴻章“以外交受重望于國際,亦以外交負重謗于國內”,時人稱之為“一生功過在和戎”。100多年來,史學界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毀譽參半。一個國家的外交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封建落后的古老帝國,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交往的時候,更需要建立自己鞏固的基礎。而使國家鞏固基礎,增強國力是要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為前提的,李鴻章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自周秦以后,馭外之法,征戰者后必不繼,羈縻者事必長久。今各國又豈有異?惟練兵制器相去太遠,正須苦做下學功夫”。李鴻章想要通過以“羈縻”、“籠絡”的方法,維持一個和平的環境,好讓清政府有練兵制器以圖自強的機會。簡單的說就是為滿清政府爭取自強的時間。維護清政府的利益是李鴻章外交的目的和宗旨。在這一宗旨下,李鴻章“外須和戎”的外交思想便形成。——牛少莉《試析李鴻章“外須和戎”的外交思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鴻章“外須和戎”思想的成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李鴻章“外須和戎”的思想。18、人類文明“軸心時代”出現了許多偉大的精神導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乃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如古希臘“三先生”(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印度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子、老子等。在這個時代,古希臘、中國和印度的先哲們開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來對待世界。

——摘編自范子燁《對先圣先王先賢信仰世界的還原——人類文明軸心時代及其回聲》材料二亞里士多德生活時期的希臘各大城邦處于馬其頓控制之下;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一生中幾進幾出雅典,作為一名外邦人,始終沒有受到過雅典人真正的歡迎。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以公元前5世紀末期和公元前4世紀雅典政治為實例,把極端民主制列為民主政體中的劣等政體。他認為該政體的特點有:城邦的實際決策權掌握在以工匠;傭工等中下層平民為主的“群眾”手中;群眾實際上為平民領袖所擺布。

——摘編自張井梅《亞里士多德》等材料三黑格爾贊譽亞里士多德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人物”;恩格斯稱他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物”,羅素稱贊他為“第一個像教授一樣地著書立說的人”。他完全無愧于這些評價,因為一部歐洲思想史就是對其的詮釋史,無人可以否認他的歷史地位。

——摘編自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等(1)雅典被稱為“古希臘的學校”。根據材料一和所學;概述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的教師生涯,并簡析雅典出現偉大精神導師的有利條件。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指出亞里士多德“始終沒有受到過雅典人真正的歡迎”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問題?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扼要指出亞里士多德的歷史地位。19、材料甲午戰爭期間,清廷派湘軍名將劉坤一抗敵。因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劉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尋找御敵良策。一日,湘軍一個伏擊戰俘獲了十幾名日本兵。接下來,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兩個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產生了巨大轟動。原來,他發現那次被伏擊日軍全是從后方招來的老弱病殘,他判斷日軍的兵力開始吃緊。經過情報偵察和數據分析,他想到了持久作戰,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說的: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只要抱定決心,終將拖垮他們,況且,還可以不斷在戰斗中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日軍必敗。劉坤一還在奏折中痛陳,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過,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甲午戰爭期間,清廷派湘軍名將劉坤一抗敵。因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劉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尋找御敵良策。一日,湘軍一個伏擊戰俘獲了十幾名日本兵。接下來,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兩個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產生了巨大轟動。原來,他發現那次被伏擊日軍全是從后方招來的老弱病殘,他判斷日軍的兵力開始吃緊。經過情報偵察和數據分析,他想到了持久作戰,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說的: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只要抱定決心,終將拖垮他們,況且,還可以不斷在戰斗中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日軍必敗。劉坤一還在奏折中痛陳,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過,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摘編自《百家講壇藍版》2016年第1期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坤一“持久抗日”與中國共產黨人《論持久戰》提出的相同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歷史地評價“劉坤一”。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亞歷山大·小仲馬(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他7歲之前母子倆都不被父親承認,從小受社會歧視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受害者。他思想敏銳,觀察問題深刻,決心通過自己的文學創作來改變社會道德。1848年,24歲的小仲馬根據自己的愛情經歷,寫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獲得成功后,他又進一步改編成了話劇,從此以后專門從事話劇創作。小仲馬一生創作不輟,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錢問題》《放蕩的父親》《半上流社會》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感情真切自然,語言通俗流暢,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在當時是最高榮譽,使他的事業可說是功德圓滿,相較于無緣于此的巴爾扎克、大仲馬幸運許多。亞歷山大·小仲馬(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他7歲之前母子倆都不被父親承認,從小受社會歧視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受害者。他思想敏銳,觀察問題深刻,決心通過自己的文學創作來改變社會道德。1848年,24歲的小仲馬根據自己的愛情經歷,寫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獲得成功后,他又進一步改編成了話劇,從此以后專門從事話劇創作。小仲馬一生創作不輟,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錢問題》《放蕩的父親》《半上流社會》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感情真切自然,語言通俗流暢,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在當時是最高榮譽,使他的事業可說是功德圓滿,相較于無緣于此的巴爾扎克、大仲馬幸運許多。

(1)根據材料;概括小仲馬文學創作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小仲馬文學創作特點產生的原因。——摘編自丁牧《世界文學的歷史》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1題,共3分)21、19世紀,中、英兩個女人的滄桑時代,截然相反的治國之路。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一位是東方帝國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國”的女王,這兩位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卻在踏進十九世紀的門檻時遭逢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僅18歲的維多利亞繼位,在位64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她從丈夫那里學到“陰謀、收買、強權、先下手為強、武力侵占”等謀略。1857年,一場設計巧妙的陰謀使英國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股權;第二年,在大英帝國沿海殖民地的版圖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在位期間,英國在經濟、科學、文學、藝術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史稱“維多利亞時代”。材料二:慈禧太后EmpressDowagerCixi(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歲被選秀入宮,27歲垂簾聽政,執政48年。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老佛爺”。慈禧太后重用李鴻章等漢臣開辦洋務運動,庚子后“新政”廢科舉、倡新式教育,禁止婦女纏足等。慈禧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變動的格局,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等,治理國家的難度要遠超歷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選擇,一直是以婦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

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兩個女人時代的看法。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5題,共25分)22、(歷史——選修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產漁鹽;最為財賦之藪(聚集),可資中國之潤。數年以來,沿邊江;浙、閩、粵,多設水陸官兵,布置錢糧,動費倍增,皆為殘孽未靖之故。如臺灣一平,地方益廣,歲賦可增,民生得寧,邊疆永安,誠一時之勞,萬世之逸也。

——[清]施瑯《靖海紀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復割棄。況臺灣地方,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東南之藩籬。此地若棄,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慮。若歸天朝,使海外諸國,既懾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編》材料三茲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稅差役。分兵駐守,至數年后,閩粵之人倍至,荒林田疇復墾。樵蘇采捕,載運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聽民便。各宜樂業,人民安生。

——[清]施瑯《靖海紀事》請回答:

(1)據材料一;二;從政治、經濟、軍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復臺灣的戰略意圖。

(2)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康熙收復臺灣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3、“我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謀福利的職業。這樣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是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試卷上寫下的話。談談你讀后的感想。24、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社會穩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25、(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楊度(1874~1931年),早年師從大儒王闿運學習“帝王之學”(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勛)。甲午戰爭后,楊度的思想逐漸趨于維新,兩度留學日本,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思想,1907年回國,開設憲法講座,為王公大臣講授法律常識,參與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當選民國大總統,1915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提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深得袁世凱贊許,與嚴復等在北京發起籌安會,推動帝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楊度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漸傾向革命,先是追隨孫中山,為廣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后積極營救李大釗,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嚴重時期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楊度(1874~1931年),早年師從大儒王闿運學習“帝王之學”(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勛)。甲午戰爭后,楊度的思想逐漸趨于維新,兩度留學日本,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思想,1907年回國,開設憲法講座,為王公大臣講授法律常識,參與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當選民國大總統,1915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提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深得袁世凱贊許,與嚴復等在北京發起籌安會,推動帝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楊度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漸傾向革命,先是追隨孫中山,為廣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后積極營救李大釗,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嚴重時期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摘編自黃昊《楊度研究述評》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楊度富有傳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經歷。(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楊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動。26、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社會穩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根據材料中的“更宣布臺灣建省,直轄中央,轉型成為西方式的管轄體制”和其他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加強了對臺灣的有效管轄,強調對臺灣的主權和治理,借鑒了西方的國家管理體制,故答案為C項。臺灣建省受中法戰爭的影響,但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實效管轄領有論”是西方關于主權國家的理論,排除B項;D項“開始”說法錯誤,排除。2、C【分析】【詳解】

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抗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章西女王領導印度人民抗擊了英國侵略;玻利瓦爾在南美大陸上橫掃西班牙軍隊;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綜合以上分析,C項正確,排除ABD三項。3、A【分析】依據材料意思可知,材料主要說明了美國獨立后,聯邦政府的權力較弱的現實,而這一現實是不利于美國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的,表達了華盛頓希望強化聯邦政府的權力的思想,故選A;B項雖是當時的現實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故可排除B;CD兩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可排除。4、C【分析】【分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這本著作是馬克思的畢生精華所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本書是《資本論》它揭示出了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的秘密,故C正確。A選項說法不是《資本論》的主要特點;B選項不是《資本論》的主要內容;D選項與史實不符。

【詳解】5、A【分析】牛頓晚年用神學解釋自然現象是由于牛頓認為人的智力、人的理性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有用神學來解釋自然現象,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牛頓并未認為只有神學才能指導科學,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牛頓并未精神失常也未思想趨向保守,所以選項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6、C【分析】【詳解】

唐太宗詳細記錄隋煬帝的劣跡反襯自己的英明,同時對玄武門之變模糊描寫,企圖遮蓋自己逼父軾兄的行為,想將自己塑造成明君形象。故C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官修史書能較為詳細真實的反映歷史。故A項錯誤。B項,“全面否定”的說法過于絕對,唐代繼承了隋朝許多制度。故B項錯誤。D項,材料并未涉及諫官制度。故D項錯誤7、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論》以剩余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B項正確;《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項排除;巴黎公社發生在1871年,早于發表于1867年的《資本論》,不可能總結其教訓,C項排除;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D項排除。故選B。8、B【分析】【詳解】

根據“只有理性思維把握到的一般、共性才是絕對完善的,永遠不變的,因此才是最真實的”可得出其強調理性的作用,B項正確;開始的說法錯誤,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自然科學,排除C;他只說憑借直覺感官感覺到的具體事物總是相對的、不完善的,不真實的,并沒有忽視人的直覺感受,排除D。9、A【分析】【詳解】

“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牢房)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大意是:出門旅游或做生意的人,也不會碰上小偷強盜,國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野外放牧的牛馬不用看管,夜晚家家戶戶的門也不用上鎖。材料反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但有夸大其詞的傾向,故A正確,B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唐朝人喜愛旅行,排除C;唐朝社會治安良好,但不可能國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夜晚家家戶戶的門也不用上鎖,排除D。二、判斷題(共3題,共6分)10、B【分析】【詳解】

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并不都是由孫中山直接領導的。故題目表述錯誤。11、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先行者,是推動20世紀初政治變革的先驅,故題干說法正確。12、B【分析】【詳解】

“無產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落后國家取得勝利”是列寧的觀點,故題干表述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13、略

【分析】【詳解】

(1)貢獻:依據材料中“不到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在奉天召開了有日本、英國等11個國家參加的萬國鼠疫會議系統介紹了防治鼠疫的經驗”、“1915年2月;伍連德與顏福慶等21人在上海成立中華醫學會他倡議、籌建的北京中央醫院開院并于9月8日創建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伍連德多次呼吁‘自己辦檢疫’接管了外國控制的海港檢疫機構”等信息結合所學可概括得出伍連德為我國近代防疫事業做出的主要貢獻。

(2)優秀品質:依據材料中“肺鼠疫在東北大流行,伍連德受命去東北領導防疫工作”、“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調查研究,追索疫病流行路徑”、“提出與日、俄專家不同的‘肺鼠疫’概念”、“九一八事變爆發,伍連德不與日本合作,憤然出走”等信息結合所學從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臨危受命,不避艱險、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敢于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等方面說明伍連德身上所體現的優秀品質。【解析】(1)貢獻:多次受命撲滅鼠疫和霍亂;建立近代防疫體系;創辦專門機構和醫學院,培養醫療人才;接管海港檢疫機構,呼吁收回檢疫主權;主持;參加國際防疫學術交流,交流防疫經驗。

(2)優秀品質: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臨危受命,不避艱險;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敢于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依據材料“這種柱式與拱門的配合來源于羅馬的科羅賽姆競技場;他添加了極為豐富;精巧、華麗的雕刻裝飾和新的細部比例”來看,他的建筑作品將雕刻與建筑藝術相結合;依據材料“源于羅馬的科羅賽姆競技場”“大膽革新”來看,他的作品既繼承了傳統,有富于革新;依據材料“與對面總督府大廈高度和形式對稱的需要,更增加了圖書館建筑本身的秀美和壯觀”來看,他的作品注重整體和諧,又體現地域風格。

(2)依據桑索維諾生活的時間段并結合當時歐洲的發展狀況可知,威尼斯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城市自治,促使文藝復興運動不斷的擴展;依據材料“德國軍隊洗劫羅馬城,許多藝術家逃離羅馬,桑索維諾來到威尼斯”來看,羅馬動亂,許多藝術家把新觀念、新成果帶到威尼斯。【解析】(1)特點:將雕刻與建筑藝術相結合;注重整體和諧;繼承傳統(古典)又富于革新;體現地域風格。

(2)歷史背景:威尼斯商品經濟發展;城市自治;文藝復興的擴展;羅馬動亂,許多藝術家把新觀念、新成果帶到威尼斯。15、略

【分析】【分析】

(1)依據材料“將職業;教育和生活、國家利益相聯系的設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的信息歸納回答。

(2)依據材料中“這種救國救民的平民教育發展中;充實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和內容”的信息并結合所學從救國救民以及平民教育無法實現角度回答。

【詳解】

請在此輸入詳解!【解析】(1)思想:平民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平民教育要與國家利益相聯系;平民教育要以鄉村教育為主。

(2)意義:平民教育否定了傳統的精英教育;平民教育體現了救國救民的愛國性;但當時的社會狀況決定了平民教育最終無法實現。16、略

【分析】(1)根據材料“專功數術;搜揀古今”可知注重專攻;根據材料“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厘,心窮籌策”可知勤于實踐;根據材料“在天文歷法方面,編制了一部新歷法,即《大明歷》。曾經設計制造過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祖沖之則將圓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確的程度”可知是善于創新和領域廣泛。

(2)根據材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成果”;“在天文歷法方面;編制了一部新歷法,即《大明歷》,曾經設計制造過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類似于木牛流馬的陸上運輸工具”、“祖沖之則將圓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確的程度”等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祖沖之的身份、研究成果及貢獻等方面回答祖沖之在中國科學史上的地位。

點睛: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關鍵要做好以下幾點:

(1)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正確把握祖沖之的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2)要按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對祖沖之進行評價,評價的標準和原則有:不要以偏概全、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注意兩分法。【解析】(1)特點:注重專攻;勤于實踐;善于創新;領域廣泛。

(2)地位:祖沖之是中國古代杰出的科學家;精確了圓周率的數值,他的數學研究成果長期領先于世界;他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17、略

【分析】【詳解】

(1)成因:根據材料“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封建落后的古老帝國”可歸納出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根據材料“自周秦以后;馭外之法,征戰者后必不繼,羈縻者事必長久”可歸納出受傳統懷柔政策的影響;根據材料“好讓清政府有練兵制器以圖自強的機會”可歸納出出于維護清政府的利益;根據材料“李鴻章想要通過以‘羈縻’;‘籠絡’的方法,維持一個和平的環境”可歸納出對列強的侵略認識不深刻。

(2)評價:結合上述分析的成因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當時中國的現狀、提出這一主張的目的、推動近代外交的發展及一昧的妥協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解析】(1)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受傳統懷柔政策的影響;出于維護清政府的利益;對列強的侵略認識不深刻。

(2)李鴻章當時提出這一思想是從中國的現狀出發的;其長遠目標就是讓清政府在“和局”下有機會自強,其外交思想的出發點是正確的;由理藩外交到近代外交體現其進步性;但一味的妥協使國家蒙受巨大的屈辱和損失。18、略

【分析】【詳解】

(1)教師生涯:根據所學可概括得出主要有創建呂克昂學園;開創古希臘“逍遙學派”;被譽為“散步的哲學家”;開設倫理學課程,講授人生哲學。有利條件:根據所學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概括。

(2)主要原因:根據“亞里士多德生活時期的希臘各大城邦處于馬其頓控制之下”可得出他是外邦人;不是雅典公民,享受不到雅典公民待遇;再結合所學可得出他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教師,雅典是馬其頓帝國的殖民地。問題:根據所學可從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角度概括。即民主范圍狹小;根據“城邦的實際決策權掌握在以工匠;傭工等中下層平民為主的“群眾”手中”可得出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很可能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或誤用。

(3)地位:根據“恩格斯稱他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物”,羅素稱贊他為“第一個像教授一樣地著書立說的人””并結合所學可得出他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解析】(1)教師生涯:創建呂克昂學園;開創古希臘“逍遙學派”;被譽為“散步的哲學家”;開設倫理學課程,講授人生哲學。

有利條件:較為發達的商品經濟;較為健全的民主政治體制;輝煌的古典文化。

(2)主要原因:他是外邦人;不是雅典公民,享受不到雅典公民待遇;他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教師,雅典是馬其頓帝國的殖民地。

問題:民主范圍狹小;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很可能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或誤用。

(3)地位: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19、略

【分析】【詳解】

(1)依據材料“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并結合抗日戰爭知識可知,二者都看到了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因此日軍軍事裝備等優于中國;依據材料“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并結合抗日戰爭過程來看,二者都看到了日方人力、物力、財力補給有限,缺乏持久戰的基礎和信心,而且當時清政府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政府都缺乏堅定的抵抗信心,因此劉坤一與中國共產黨人都提出了持久抗日的思想。

(2)依據材料“湘軍名將劉坤一”“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來看,劉坤一是開明地主階級的代表,而且他本人善于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依據材料“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來看,他只是將希望寄托于政府抗戰;依據材料“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來看,他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解析】(1)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日軍軍事裝備;作戰思想優于中國;軍隊訓練素質高于中國;但日方人力、物力、財力補給有限;缺乏持久戰的基礎和信心。(中國具有幅員廣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軍事補給充裕的優勢。)中國當局政府缺乏堅定抵抗信心。

(2)歷史地評價:他是開明的地主階級,善于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但只寄期望于政府抗戰;他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20、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小仲馬一生創作不輟;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錢問題》《放蕩的父親》《半上流社會》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可知,關注下層人物,聚焦婦女、婚姻、家庭問題;根據材料“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可知,真實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風格;根據材料“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感情真切自然”可知,語言通俗流暢,感情真切自然。

(2)原因:根據材料“他7歲之前母子倆都不被父親承認,從小受社會歧視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受害者”可知,小仲馬的個人經歷;當時法國社會的腐化、淫靡之風;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弊病叢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文學傳統的影響。【解析】(1)特點:關注下層人物;聚焦婦女;婚姻、家庭問題;真實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風格;語言通俗流暢,感情真切自然。

(2)原因:小仲馬的個人經歷;當時法國社會的腐化、淫靡之風;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弊病叢生;法國文學傳統的影響。四、論述題(共1題,共3分)21、略

【分析】【詳解】

解答本題首先應該根據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提煉相應的論點,再結合相關史實對提取的論點進行論證。如根據中英兩國的社會傳統和社會環境論述女人當政的影響,又如根據維多利亞女王和慈禧太后執政的結果并結合時代背景對她們進行評價,聯系相關史實進行論證即可。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沒有標準答案,論點提取準確,論證嚴密,能夠自圓其說即可。【解析】參考答案一: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材料進行論述。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抽象視角;如政治制度與女性執政的不同結果。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

答案二: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視角:從兩個以上角度展開分析,如兩位女性政治家重視現代化,兩位女性政治家不同的執政效果等。

論述:論述充分;運用不夠充分。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

答案三: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維度的解釋。

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視角:提煉出一個視角。如注重實力擴展與注重內政控制的不同;或其他一個角度。敘述:敘述完整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