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案】B考點:宗法制。在戰國以前的時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這個字,分開來就是“女”、“生”,什么樣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個什么地方生的)兒子,就得了一個相應的姓。相傳黃帝的母親是住在姬水邊上的,所以黃帝就姓姬;舜的母親是住在姚虛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時候,子并不跟著父親姓,比如黃帝,就給他的后代分別賜了12個不同的姓,由此可知戰國以后,百姓成為民眾的通稱的緣由是宗法制走向衰落;分封制在戰國開頭走向衰落,A選項與史實不符。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學問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與題意無關;井田制是我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走向瓦解,與史實不符。2.《三字經》寫道:“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期。”周朝統治長期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縣制度④中心集權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C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分析題干,考查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周朝是奴隸制國家,那時郡縣制和中心集權制都還沒有建立,這兩項制度開頭毀滅是在戰國時期,形成于秦朝,周朝的典型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維護了政治穩定,答案為C。3.秦朝修建咸陽,運用了天體觀念。把渭河比做天體的銀河“天漢”,把各座宮殿比做星座,四周有很多通道,咸陽宮居中,形成了眾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從咸陽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當時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從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B.借助神靈維護自己的統治C.君主專制,中心集權D.神化皇權,萬世一統【答案】C考點:古代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依據題干“咸陽宮居中,形成了眾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可知體現了皇權至上、中心集權的理念,這是中國古代秦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總體特征。其他三項都有確定道理,但從程度上看,從屬于C項4.柳宗元認為,秦末農夫起義“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漢七國之亂“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種說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縣制與秦末農夫戰斗沒有關系B.七國之亂因漢初分封而爆發C.郡縣制有利于中心集權統治D.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歷史的必定【答案】C考點:郡縣制。本題主要考查同學精確解讀材料信息的力氣和對教材學問識記力氣。材料講的是秦朝的滅亡并不是由于實行郡縣制,而西漢的七國之亂是由于分封制,這說明白郡縣制有利于中心集權統治。所以答案選C。5.《朱子語類》云:“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存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A.體現三省分權制 B.完善中心監察機制C.削減行政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答案】B考點:三省六部制。本題主要考查同學精確解讀材料信息的力氣。材料講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之間的運行及職能,但是并不是完善中心監察機制。所以答案選B。6.“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一種制度帶來的危害?A.郡縣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皇帝制度【答案】C考點:分封制。從材料“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等信息可以看出下等級的往往弒君篡位,這是分封制帶來的弊端,故選C。7.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
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
B.唐代以諫官減弱宰相的權力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
D.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考點:三省六部制。“諫官”又稱“諫臣”,指規諫君過之臣、勸諫天子過失之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可知君主專制不斷加強。A不對,唐代諫官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可見君主的權力受到確定的制約;B不對,唐代以諫官制約君主的權力;C不對,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應是向皇帝負責。故正確選項是D。8.詩人左思在其《詠史》中濃郁悲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造成這一社會狀況的制度緣由是A.征辟制B.察舉制C.九品中正制D.科舉制【答案】C考點:歷代選官制度的演化。材料內容反映的是魏晉時期依據門第選官制度的相關內容,這種制度名稱是九品中正制。AB兩項是依據名聲與才能選官的制度。D項是依據才能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官。9.下圖所示為《唐書》所載830名進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
A.為選拔士族子弟而設立B.照舊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縮小了人才選拔的范圍D.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答案】D考點:科舉制。A項與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選拔的不僅有士族子弟,還是有寒族。B項說法錯誤,九品中正制是以門第做官,而科舉制依據成果;C項說法錯誤,不是縮小了范圍,是擴大了范圍。因此ABC三項均不正確。從材料可知科舉制選拔的范圍還主要是在士族階層,還不完善,故選D10.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指出:“這場戰斗,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斗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斗是指A.鴉片戰斗 B.其次次鴉片戰斗 C.甲午中日戰斗 D.八國聯軍侵華戰斗【答案】A考點: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斗的影響。材料“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斗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反映的是鴉片戰斗,中國戰敗,簽訂屈辱的《南京條約》,從今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在列強的炮聲中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所以應選A11.出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寫道:“《南京條約》簽訂之后十年,感到不滿足的不是戰敗國而是戰勝國。”戰勝國“不滿足”的緣由最有可能是A.掠奪的戰斗賠款太少 B.鴉片尚不能正常輸入中國C.商品在中國照舊滯銷 D.清政府排外態度沒有轉變【答案】C考點:鴉片戰斗后中國的自然經濟對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鴉片戰斗后,英國以為憑借其在中國獲得的經濟特權,就可以大肆進行商品輸出,但由于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的堅韌抵制,其愿望落空了,因此英國猛烈不滿這種狀況,又伙同法國發動了其次次鴉片戰斗。故選C。B項錯誤,列強不滿足的并不是鴉片銷售不順暢或者賠款數額問題,也不是清政府的排外行動,而是商品銷售遇阻。12.《中英虎門條約》(《南京條約》附約)中的“領事裁判權”規定英人華民交涉詞訟對英人如何科罪,應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當時作為清朝談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認為,這一條款的訂立,“杜絕釁端,永久息爭相好起見,兩無偏枯,亦兩無窒礙”。材料突出反映了A.領事裁判權是近代中國司法主權半殖民地化的一個標志B.耆英試圖維護傳統的朝貢禮儀外交體制C.當時統治者嚴峻缺乏近代法權觀念D.領事裁判權的實施促進了國人法律意識的轉變【答案】C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列強的侵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列強通過不公正條約在中國獲得的領事裁判權,嚴峻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而耆英還認為“杜絕釁端,永久息爭相好起見,兩無偏枯,亦兩無窒礙”,表明其無知與缺乏近代法權觀念。所以應選C13.《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人多則多分,人寡則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這些規定的實質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
B.實施男女公正的支配方案
C.建立確定平均的抱負社會
D.貫徹了平均主義的支配原則【答案】A考點:《天朝田畝制度》。本題主要考查同學精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與所學學問聯系的力氣。題干考察的是實質,實質要結合根本目的去考慮。從材料中可看出《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平均支配土地,實質是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所以A正確。14.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說:“興銀行,倘有百萬家財者,……或三、四富民共請立,或一人請立,均無不行。”“準富者請雇工,不得買奴,貽笑外邦”;礦藏開采,“小則準鄉,大則準縣,尤大者準省及省外之人來采”。這表明他
①提倡進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②贊成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
③主見實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方式
④維護平均主義支配方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考點:《資政新篇》。太平天國后期的綱領《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進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洪仁玕提出“準富者請人雇工,不得買奴”,主見進展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或三、四富民共請立,或一人請立,均無不行。”主見實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方式;④維護平均主義與《資政新篇》的主旨相背離,排解;故選B。15.出名史學家馮天瑜認為:實考秦至清兩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席,而地主經濟、專制政治于起伏跌宕間一以貫之,故秦至清是“非封建”的“皇權時代”。對此,以下關于“皇權時代”的生疏,正確的是①“皇權時代”皇權漸漸強化、經濟力氣主要把握在地主階級手中②“皇權時代”專制統治,始終沒有封邦建國③秦到清一以貫之,都屬于“皇權時代”④專制集權與封邦建國相互沖突、對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②項明顯不符合史實,漢代建立后,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在繼承秦朝制度的時候,還大封諸侯王,排解該項,故選B。16.伯利克里說:“我們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由于政權在全體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的手中。解決私人爭吵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公正的……在我們的私人生活中,我們是自由的和寬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務中,我們遵守法律。這是由于這種法律使我們心悅誠服。”對此生疏最恰當的是A.民主以法律為保障B.民主就是民眾管理公共事物C.主見間接民主D.民主取決于民眾的道德自覺【答案】A考點:雅典民主政治改革雖然提高平民地位,但不行能轉變貴族專權的局面,故A項錯誤;材料中講到“我們聽從法律本身,特殊是那些疼惜被壓迫者的法律。”,故B項錯誤;雅典民主政治與羅馬法沒有關聯,故C項錯誤;“但是在公家的事務中,我們遵守法律。這是由于這種法律深使我們心悅誠服”說明法律保障了民主制度,故A項正確。17.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規定,每年召開的特殊的公民大會,投票打算將那些嚴峻威逼民主政治的人員流放海外。據此,下列行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時參與公民大會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C.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困公民D.拒絕參與城邦進行的戲劇表演【答案】C考點:雅典民主制。不利于民主的行為才有可能被流放,“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困公民”,是獵取個人政治資本,對民主是不利的。故選C。“A不按時參與公民大會,D拒絕參與城邦進行的戲劇表演”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維護本邦的公民權利,是民主的。
18.有學者認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種格外不民主的基礎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時期的史實,可以支持該論斷的是A.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
B.居民中奴隸數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勛卓著的公民經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國外
D.五百人議事會的成員以抽簽方式從10個選區中選出【答案】B考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本題考查調用所學學問的力氣,“格外不民主”指的是擁有政治權力的人是少數,結合所學可知,在雅典城邦,只有男性公民才擁有政治權利,而寬敞婦女、外邦人和奴隸并沒有政治權力,故B項正確;ACD項都是雅典民主的體現,與題意“建立在一種格外不民主的基礎之上”不符,故排解。19.公元前445年,羅馬廢除貴族不能與平民通婚的舊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與貴族共享公有土地的公正權利……。羅馬制定上述法律的最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體系B.穩定社會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維護帝國統治【答案】B考點:羅馬法的背景。本題考查同學閱讀信息和依據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力氣。依據題意可知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因此上述法律的制定緩解了平民與貴族的沖突,從而穩定了社會的秩序,B項符合題意;且公元前4、5世紀,羅馬處于共和國時期而不是帝國,因此D錯;法律體系完善是在帝國時期,因此A項錯誤;法律是為了維護貴族的利益的,C項錯。20.悉尼·胡克《歷史中的英雄》:“假如我們給英雄下這樣一個定義,英雄就是具有事變制造性并且能夠重新打算歷史進程的某些人,那么,緊跟著下一步的推論應當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對英雄人物必需永久加以提防……由于天才和力氣時常會被濫用。”古希臘提防英雄人物的關鍵措施是A.設立公民大會 B.成立五百人議事會C.實行陶片放逐法 D.輪番執政,抽簽選舉【答案】C考點:陶片放逐法。本題主要考察同學對教材學問的記憶和理解力氣。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雅典等城邦實施的一項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創立,約公元前487年左右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諸實施。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陶片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和愿望,體現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廣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沒有維護公民利益的官員,反對有損公民利益的行為,同時可以約束官員的行為,消退不穩定因素,從而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維護。21.民主和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展的必定趨勢。現代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政治原則開頭于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中國【答案】B考點:留意限定詞“開頭于”,由于英國民主制度的建設開頭于1689年的《權利法案》,而美國和法國都是在18世紀后期,比英國晚了一個世紀左右,中國則更晚。所以正確答案為B項。22.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法國經受了君主立憲、共和國、帝國、波旁王朝復辟等政體,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近代法國政體多次變動所反映實質的問題是A.工業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較量 B.天主教與新教的較量C.立憲與共和的較量 D.歷史與傳統的較量【答案】C考點:題目考同學對事物本質的生疏,從法國政體的變化過程看其事物的本質A項工業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較量應在工業革命以后,不能反映全過程;B和D不符合題目考的要求。民主與專制的較量所反映的本質問題。23.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帶有深厚的封建主義殘余和軍國主義顏色。下列說法不能證明上述觀點的是
A.內閣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B.憲法授予皇帝極大的權力
C.皇帝和宰相把握了議會D.憲法未賜予議會立法權【答案】D考點:德意志帝國體制。ABC三個選項都體現了皇權強大,具有深厚的封建主義殘余。而D項說法錯誤24.“(美利堅合眾國)在邦聯時期,國內經濟瀕臨崩潰,債臺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逆境,最終激起了謝斯起義;外部的英、法、西等國虎視眈眈,伺機侵害年輕的共和國。”這一材料說明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的主要目的是A.實現公民的民主公正 B.安靜國內社會的各種沖突C.建立強大的世界帝國 D.建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答案】D考點:1787年憲法規定了聯邦制,聯邦制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這即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的含義所在。25.大型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在啟蒙運動聲勢最盛的這個國度,思想最終演化成行動。”思想變成現實,最早體現在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答案】D考點:本題考查同學對材料的解析力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最早毀滅在英國,法國形成高潮,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美國獨立戰斗后建立共和制,1787年頒布的憲法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將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政治主見變為現實,故選D項。A、B、C三項均與此不符,排解。26.一般認為,英國在16、17世紀時的社會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價值標準已經進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圖亞特王朝前期實行的政治制度 B.“光榮革命”前夕實行的政治制度C.由《權利法案》所確立的政治制度 D.議會選舉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答案】C考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本題考查理解材料、精確?????描述歷史事物特征的力氣。英國的工業化即工業革命開頭于1765年,而與此相適應的是君主立憲制,而君主立憲制主要是由《權利法案》確立的。故正確答案是C。A項明顯錯誤,君主專制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展;B項說法錯誤,光榮革命后實行君主專制;D項錯誤,議會選舉改革是在1832年。27.假如讓你沿著右圖中呈現的內容續寫歷史,正確反映史實的應當包括德意志帝國宣告建立①“臨朝不理政”的君主毀滅了德意志帝國宣告建立②資產階級包攬了帝國中的全部軍政要職③政府各部門獨立公正、相互制約④帶有深厚專制顏色的代議制誕生了⑤德國邁入了資本主義門檻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⑤ D.④⑤【答案】D考點:本題考查同學對材料理解分析力氣。通過圖片內容再現歷史情景,從中生疏歷史現象。從圖片的標題“德意志帝國宣告建立”來看,歷史的進展應是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憲法。憲法規定了皇帝把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帝國議會的作用很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需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體現了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性,但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進展,故①②③錯誤,④⑤正確,故選D項。28.“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這句話反映的是近代哪個國家政體變革的特點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意志【答案】A考點:本題考察同學對《權利法案》的生疏,首先對本題中“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這句話進行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前,議會是國王說了算,議會起不到任何作用,革命后,打算權來自議會而非國王,這樣大權就把握在議會手里,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依據所學,這是英國的政治體制,故選A。29.左圖漫畫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選舉中相互斗爭B.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選舉中相互妥協C.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比方為“驢子”和“大象”D.民主黨和共和黨操縱美國的政治選舉【答案】D考點:美國的政黨政治。AC項說的是現象;B項說的是在競爭中的策略;D項說的是實質內容,反映了美國的政治選舉被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所操縱。30.史學家羅伯特·米德考夫在他的《光榮事業》一書中指出,“他們(1787年制憲會議成員)是一些自命不凡的人;其中某些人認為他們能使對方轉變觀點。總之,幾乎誰都可怕失敗──而失敗的可能就在眼前。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通過辯論達成妥協。”下列對1787年“辯論達成妥協”表述錯誤的是A.聯邦政府是中心政府,各州行政上保持確定的獨立性B.中心政府權力構建體現“制約與平衡”原則,分權同時又都向國會負責C.保留南方奴隸制度,五個黑人折合為三個人來計算南方各州人口總數D.參議員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其中1/3,眾議員任期兩年【答案】B考點:美國政體。美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原則,總統、國會和聯邦法院執掌三權,但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在總統,因此B項錯誤,故選B。ACD項都是符合美國的體制史實的。二、非選擇題(共40分,第31題20分,第32題20分。31.(20分)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積弊日甚……其勢不得不變。……秦始皇盡滅六國以開一統之局……天下變局,至是始定。——趙翼《廿二史札記》材料二“郡國舉孝廉,率取年少能報恩者,耆宿大賢,多見廢棄”。——范曄《后漢書﹒樊條傳》材料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者也。——《晉書·劉毅傳》、《晉書·王沉傳》材料四中國歷代開科取士錄用文、武狀元人數一覽表朝代年月開科次數登科人數出名可查一甲人數武狀元人數備注進士諸科特奏小計狀元榜眼探花唐
朝618-907年26366566656158291941宋
朝960-1279年11842459163363847797272118958378請回答:(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變局”是指什么?秦始皇為實現“一統之局”實行了哪項具體制度?(6分)(2)材料二、三分別反映的是何種選官制度?選官的標準各是什么?(8分)(3)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材料四中宋代登科人數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緣由是什么?相對于材料二、三中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具有什么特點?并據此分析科舉制的意義。(6分)【答案】考點: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1)主要考查同學正確解讀材料運用和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力氣。第一問依據材料“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積弊日甚…”可知此時分封制弊端暴露并日益瓦解;由“始皇盡滅六國以開一統之局”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確立君主專制中心集權體制。其次問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2)主要考查同學正確解讀材料運用和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力氣。依據材料二可知選官的標準是孝廉、報恩等品德,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此時的選官制是察舉制;依據材料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可知選官的標準是出身門第的凹凸,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此種選官制是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3)考查同學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力氣。第一問結合所學學問從宋代吸取前朝教訓,為加強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委托印刷合同范本3篇
- 城市道路綠化建設養護招標3篇
- 建筑外墻保溫勞務合作合同2篇
- 工程索賠中的合同解釋與適用
- 工傷處理委托
- 戶口辦理特別授權委托書3篇
- 勞動合同解除企業合規操作指南3篇
- 方便烤肉生產考核試卷
- 煙草制品零售庫存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科技會展城市形象宣傳與推廣考核試卷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必修二八大專題知識復習提綱
- 2025事業單位考試題庫及答案200題
- 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健康教育技能試題及答案
- 機車車輛試題及答案
- 地理澳大利亞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 常用施工規定和技術要求1
- 新版《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24)培訓試題及答案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營銷(南昌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健合集團筆試在線測評題
- 2024屆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高三二模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裝圖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