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設計】2021高考地理(山東專用)總復習考點匯編:第五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_第1頁
【三維設計】2021高考地理(山東專用)總復習考點匯編:第五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_第2頁
【三維設計】2021高考地理(山東專用)總復習考點匯編:第五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_第3頁
【三維設計】2021高考地理(山東專用)總復習考點匯編:第五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_第4頁
【三維設計】2021高考地理(山東專用)總復習考點匯編:第五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9~2021年高考真題備選題庫第五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考點一人口的增長與人口問題(2021新課標全國Ⅰ文綜,8分)下圖示意某城市20世紀80年月和90年月平均人口年變化率。當前,該城市總人口約1300萬。據此完成1~2題。1.20世紀90年月和80年月相比,該城市()A.總人口增長速度加快B.總人口削減C.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D人口凈遷入量削減解析:選D本題考查人口的變化,意在考查考生獵取和解讀信息的力氣。由圖可知,該城市20世紀80年月的總人口增長率約為3%,而20世紀90年月則不到2%,增長率是減小的;但其總人口增長率始終大于零,故人口總數持續上升;比較兩個年月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可知,20世紀90年月略有增加;但該城市20世紀90年月國內凈遷移毀滅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即人口凈遷入量削減。2.該城市所在的國家可能是()A.美國B.日本C.俄羅斯 D.德國解析:選A本題考查世界部分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和遷移狀況,意在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力氣。該城市自然增長率較高,且90年月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比80年月有所增加。此外,該城市國際凈遷移率也較高,說明對國外移民有較大的吸取力,由此可推斷該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國,故選A;俄羅斯、德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甚至是負增長,故排解C、D兩項;日本是個人口密集的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國際凈遷移率都較低,故排解B項。(2021浙江文綜,8分)下圖為1950~2010年世界及亞洲、歐洲、非州、北美洲人口變化過程。依據相關學問,讀圖完成3~4題。3.有關世界人口變化過程的表述,正確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誕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基本不變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解析:選D本題考查人口的自然變化,意在考查考生獵取和解讀信息的力氣。從圖中可以看出,1950~2010世界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正值,人口誕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1950~197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降低;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4.圖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選C本題考查世界人口增長,意在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力氣。①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為非洲;②人口自然增長率其次,為亞洲;④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為歐洲,則③為北美洲。(2022山東文綜,8分)下圖為“1982年和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統計圖”。讀圖,回答5~6題。5.圖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誕生率呈上升趨勢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齡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歲年齡組人口數量比2009年的多解析:依據0~4歲年齡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分析,即可推斷出1982~2009年人口誕生率呈下降趨勢;通過1982~2009年人口年齡結構的比較,可以推斷出2009年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2009年的人口平均年齡應比1982年的高,2009年4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也應當比1982年的高;讀圖可知,1982年的20~2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如2009年的高,而依據我國人口增長學問,1982年的我國人口總數也遠不及2009年的多,故1982年的20~24歲年齡組人口數量應比2009年的少。答案:B6.與1982年相比,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A.顯示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B.意味著社會養老負擔加重C.不影響勞動人口的職業構成D.表明25~59歲勞動力資源數量下降解析:依據上題分析,2009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答案:B7.(2022廣東文綜,4分)老少比=eq\f(老齡65歲以上人口數,少兒0~14歲人口數)×100。下表是2009年四個國家人口統計數據,其中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國家0~14歲人口比重(%)老少比波蘭1587西班牙15113白俄羅斯1593匈牙利15107A.波蘭 B.西班牙C.白俄羅斯 D.匈牙利解析:從表中數據對比看西班牙的老少比是113,這就是說西班牙老年人口是少年人口的1.13倍,而這四個國家少年人口的比重又都是一樣的,因此在四個國家中西班牙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因此B項正確。答案:B(2011四川文綜,8分)下圖為我國西部某省人口數據統計圖。近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左右。據此回答8~9題。8.關于該省人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A.目前誕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來大幅減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長D.城市人口數量十年來增長50%以上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長,意在考查考生獵取和解讀信息以及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力氣。我國的人口增長模式屬于現代型,人口增長特點為低誕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故選項A正確;該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選項B錯誤;由于該省的自然增長率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遷移(人口的機械增長),選項C錯誤;2000年該省的城市人口為2223.45萬,2010年該省的城市人口為3216.80萬,十年來,城市人口約增長44.68%,選項D錯誤。答案:A9.該省十年來常住人口(指實際居住在當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數量削減,其主要緣由是()A.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級行政區域縮小 D.勞務輸出數量增加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口數量變化的緣由,意在考查考生獵取和解讀信息以及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力氣。從圖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然在下降,但仍為正值,因此總人口仍會連續增長,選項A錯誤;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為主,選項B錯誤;依據題中“我國西部某省”和常住人口數量可知,該省為四川省,重慶市于1997年已成為直轄市,故該省2000~2010年常住人口削減與省級行政區域縮小無關,選項C錯誤;由于該省區人口總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且社會經濟進展水平低于東部沿海地區,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遷,故選項D正確。答案:D(2010江蘇,4分)下圖為三個城市圈20世紀不同年月人口增長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10.下列選項最符合“高誕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特點的是()A.乙城市圈70年月 B.乙城市圈80年月C.甲城市圈90年月 D.丙城市圈90年月解析:本題考查不同時期人口數量變化的特點,意在考查考生正確提取圖中信息并認真審題的力氣。在題中所給的四個年月中,乙城市圈70年月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說明這一年月該城市圈人口誕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較快。雖然乙城市圈60年月的自然增長率更高,但它不是備選項。答案:A11.人口遷移狀況在確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過程。下列推斷正確的是()A.乙城市圈60年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月,與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較低解析:本題考查了城市化速度和水公正方面的學問,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城市化與人口自然增長、人口遷移之間關系的力氣。由圖可知,丙城市圈90年月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低,且有人口外遷,這比較符合發達國家城市圈毀滅的逆城市化現象,故該城市圈的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而甲城市圈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遷移增長率都較高,比較符合進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狀況,城市化速度快,但水平低。答案:D(2010新課標全國Ⅰ文綜,8分)下圖曲線為某國2000年不同年齡人口數量與0到1歲人口數量的比值連線。18~65周歲人口為勞動力人口,其余為勞動力人口負擔的人口。假定只考慮該國人口的自然增長,且該國從2001年起把握人口增長,使每年新生人口都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據此完成12~13題。12.該國勞動力人口負擔最輕、最重的年份分別是()A.2021年,2066年 B.2066年,2021年C.2001年,2021年 D.2001年,2066年解析:本題考查人口問題,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力氣。由題干“18~65周歲人口為勞動力人口,其余為勞動力人口負擔的人口……只考慮該國人口的自然增長,且該國從2001年起把握人口增長”可知,在2001年的人口成長為勞動力人口時,該國勞動力人口負擔最輕,即為2021年;而2001年人口到65歲時該國勞動力人口負擔最重,即為2066年,故答案為A。答案:A13.誕生人口的削減將最先影響該國勞動力人口的()A.數量 B.職業構成C.性別構成 D.年齡構成解析:本題考查人口變化對職業構成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問題的力氣。誕生人口削減需等若干年后,其成長為勞動人口時,才會影響到該國勞動力人口,A錯誤;誕生人口削減短時間內不會對勞動力人口的性別構成、年齡構成造成影響,故C、D不正確。該國誕生人口削減,而其就業人口需求不斷增加,從而使該國勞動力人口向條件好、待遇高的職業轉移,因此B正確。答案:B(2010重慶文綜,8分)下圖是某地區人口數量變化圖。讀圖,回答14~15題。14.該地區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A.人口素養低 B.人口老齡化C.就業壓力大 D.人口增長快解析:本題考查某地區存在的人口問題,意在考查考生的讀圖推斷力氣。從圖中可以看出,0~64歲的人口增長幅度不大,而65歲及以上人口增長顯著,說明該地區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老齡化。答案:B15.與俄羅斯相比,屬于圖示人口再生產類型的亞洲某國家,突出的資源環境問題是()A.大氣污染 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 D.淡水匱乏解析:本題考查資源環境問題,意在考查考生的讀圖推斷力氣。依據圖示可以推斷該國家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屬于現代型,該國家應當是亞洲經濟進展水平較高的某國家,發達國家目前環境質量相對較高,存在的較普遍問題是能源短缺,B正確。答案:B16.(2009廣東,2分)人口撫養比是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的比值。讀下圖,關于我國五省市人口撫養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貴州的少兒人口撫養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撫養比最小C.北京的少兒人口撫養比大于廣東D.江蘇的少兒人口撫養比小于北京解析:本題考查地理統計圖的判讀,意在考查考生對材料的分析力氣和對圖的判讀力氣。圖中顯示貴州的少兒人口撫養比最大,其他各省由大到小依次是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廣東的老年人口撫養比最小,上海的最大,故答案為A。答案:A(2009全國Ⅱ文綜,8分)下圖顯示某國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變化。讀圖完成17~18題。17.1951~2000年,該國()A.是人口凈遷入國B.人口遷入是維持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誕生率始終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長了15.1%解析:本題考查圖示時段該國人口數量的變化,意在考查考生從圖中獵取信息的力氣。據圖可知,該國50~60年月人口的增長主要是自然增長;70年月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這一階段人口的死亡率高于誕生率;從1951~2000年來看,該國凈遷入人口較多,因此是人口的凈遷入國。人口增長了多少百分點無法計算。答案:A18.據圖示資料推想,該國()A.自20世紀70年月,人口再生產進入現代型B.可能位于歐洲C.1990年人口達到900萬D.20世紀末青壯年人口比重偏大解析: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在20世紀中后期就毀滅負增長,可能為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該國可能位于歐洲。答案:B考點二人口遷移與環境1.下表為“四個國家的主要人口指標表”。據表可知()國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長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歲人口比重(%)2009年誕生時預期壽命(歲)男性女性中國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國0.711818.47885美國0.93420.17681A.2009年中國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國男女性誕生時預期壽命差值與美國相等C.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比重與法國最接近D.2000~2010年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最慢解析:選D本題考查中國、印度、法國、美國的人口狀況,意在考查考生獵取和解讀信息的力氣。讀表可知,2009年中國的人口密度為143人/平方千米,而印度的人口密度為389人/平方千米,印度人口密度高于中國,故A錯;2009年中國男女性誕生時預期壽命差值為3,而2009年美國男女性誕生時預期壽命差值為5,故B錯;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比重為19.5%,與美國的最接近,故C錯;2000~2010年中國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6%,為四個國家中最低,故選D。(2021新課標全國Ⅱ文綜,8分)下圖表示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域2005~2010年間遷移人口比重。遷移人口以青壯年為主。讀下圖并結合相關學問,完成2~3題。2.2005~2010年()A.遷出人口數量貴州多于四川B.遷入人口數量上海多于廣東C.人口增長率浙江高于江蘇D.人口自然增長率安徽低于天津解析:選C本題考查人口增長和人口遷移問題,意在考查考生獵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力氣。圖中顯示貴州遷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貴州人口總量遠少于四川,故四川的遷出人口數量仍多于貴州;同理,上海的遷入人口數量少于廣東;浙江遷入人口比重遠高于江蘇,故浙江人口增長率高于江蘇;圖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長狀況。3.2005~2010年,省級行政區域間的人口遷移()A.延緩了皖、贛、黔的老齡化進程B.延緩了滬、京、津的老齡化進程C.降低了皖、贛、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滬、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選B本題考查人口遷移對遷出區、遷入區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論證和探討問題的力氣。由圖可知,皖、贛、黔等省遷出人口比重較大,而遷出人口以青壯年為主,這會加速人口老齡化進程;人口遷移延緩了遷入人口比重較大的滬、京、津等地區的老齡化進程;遷入到滬、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滬、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022江蘇,6分)下圖是“2000~2010年我國人口變動狀況分布示意圖(不含港澳臺數據)”。讀圖,回答4~5題。4.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有()A.直轄市的人口數量都增加B.東部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數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削減D.西部人口數量削減的省級行政區最多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重慶市的增加人數≤0,即人口數量沒有增加,A錯誤;東部人口數量均有所增加,B正確;中部地區多數省份人口數量增加,C錯誤;西部的甘肅、四川、貴州和重慶人口數量均有削減,占我國人口數量削減省份的多數,D正確。答案:BD5.影響我國人口數量變化的緣由有()A.人口增加的地區自然增長率都高B.人口削減的地區人口遷出多于遷入C.人口增加的地區經濟進展水平都高D.經濟水平高的地區都吸引人口遷入解析:人口數量增加,可能是自然增長造成的,也可能是人口遷移造成的,所以A錯誤;中西部眾多省份人口數量也都有增加,但是其經濟進展水平較低,C錯誤。答案:BD(2011廣東文綜,8分)讀“1995~2009年我國某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遷移變動狀況圖”,結合所學學問,完成6~7題。6.1995~2009年,該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A.遷入率持續上升B.遷出率持續降低C.機械增長率緩慢下降D.累計凈遷入量逐年增加解析:本題考查人口變化的相關學問,意在考查考生對圖示信息的判讀力氣。從圖中明顯看出遷入率不是持續上升的,遷出率也不是持續下降的,遷入率減去遷出率得到的機械增長率有波動,隨著總人口的增多,凈遷入量是逐年增加的。因此選D。答案:D7.從人口遷移模式看,該省級行政區可能是()A.上海 B.安徽C.湖南 D.河南解析:本題考查人口遷移的相關學問,意在考查考生學以致用的力氣。由上題可知,該地遷入率大于遷出率,凈遷入量逐年增加,選項中只有上海是一個遷入量大于遷出量,而且凈遷入人口數在逐年增加的城市。因此選A。答案:A(2011福建文綜,8分)下表為2002年~2007年我國某特大城市郊區年平均人口遷移統計資料,遷入人口以學校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讀表完成8~9題。年齡段(歲)遷出人數(人)遷入人數(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1464050008.上表反映的人口遷移對該市的影響是()A.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進展B.擴大環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D.加快人口老齡化進程解析:本題考查了人口遷移對一個地區的影響,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并結合具體狀況進行分析、推斷的力氣。從表中的數據可知,該城市郊區在2002~2007年有大量的青年人口遷入,且由材料可知遷入人口以學校學歷為主,故該城市可能大力進展了勞動力導向型企業,從而加速了該城市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答案:C9.為了社會和諧進展,該市郊區最需要增加的職業人員是()A.環衛人員 B.中小幼老師C.工程技術人員 D.建筑設計師解析:本題考查了職業構成與社會進展之間的關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力氣。從表中的信息可知,該城市這段時間內0~14歲人口的數量明顯增大,因此,為了社會的和諧進展,最需要增加中小幼老師。答案:B(2011重慶文綜,12分)下圖表示2000~2005年間我國各省(市、區)省際人口遷入率、遷出率(以5年為統計單位,不包括港澳臺地區)。讀圖回答10~12題。10.造成圖中A點所示省(市、區)人口遷移特點的緣由最可能是當地()A.收入水平高 B.遠離東部C.人口數量少 D.經濟落后解析:本題考查人口遷移的緣由,意在考查考生對圖示信息的分析和推斷力氣。據圖可知,A點所示省(市、區)遷入率很小,而遷出率則很大,人口大量外遷表明該地區經濟進展水平很低,故D項正確。答案:D11.圖中B點代表的省(市、區)在1954~1984年間是我國唯一的人口遷入遷出平衡地區,也是目前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該地區典型的農作物是()A.棉花B.甜菜C.橡膠D.青稞解析:本題考查西藏自治區的農業種植狀況,意在考查考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應用力氣。依據題干中人口的遷移狀況及人口密度特點可知,該省區為西藏自治區,其典型的農作物為青稞。答案:D12.圖中能夠反映的省際人口遷移狀況是()A.遷入率最大值小于遷出率最大值B.凈遷移率小于-5%的省(市、區)多C.凈遷移率大于10%的省(市、區)少D.全部省(市、區)的遷入率均大于遷出率解析:本題考查人口遷移狀況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對圖表的分析和判讀力氣。據圖可知,遷入率最大值為18%,遷出率最大值為6.5%,故A項錯誤;凈遷移率小于-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