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師大版必修2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北師大版必修2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北師大版必修2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北師大版必修2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北師大版必修2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北師大版必修2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頒布詔令:“瀕海民不得私出海?!焙槲涫哪晔拢骸敖麨l海民私通海外諸國。”明太祖實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維護沿海地區穩定B.禁止外國人來華貿易C.政府獨占對外貿易D.防御歐洲殖民者侵略2、美國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停止美鈔兌換黃金:4月19日,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6月5日,廢除公私債務以黃金償付。這一系列舉措A.表明金融領域成為新政中心B.確立了美元的世界主導地位C.促使美國迅速走出經濟危機D.不利于世界金融秩序的穩定3、下表為經濟危機的新舊形態對照表,下面對此表理解正確的是()

A.古典形態危機遠沒有新式危機造成的危害大B.兩種危機引發的機制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兩種危機都會造成經濟領域價格體系的崩潰D.新式危機是在工業革命后才會頻繁發生4、清朝時期,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出口商品僅占市場商品總量的3%左右。這說明,當時這一政策的實質是A.嚴格限制對外貿易B.嚴令禁絕對外貿易C.擴大對外貿易D.支持海外貿易5、武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見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以下圖片,按其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保衛大武漢②武昌起義。

③武漢長江大橋通車④創辦漢陽鐵廠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6、請正確選擇對應的選項。

(1)青銅時代。A.戰國時期。

(2)鐵器時代B.商周時期。

(3)蒸汽時代C.第二次工業革命。

(4)電氣時代D.第一次工業革命。

(5)危機時代E.美國“大蕭條”7、古都長安是漢、唐陸上“絲綢之路”的東端,泉州則是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們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右圖中長安和泉州的位置編號分別是___和_____。

8、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縣何公社)成為我國第一個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9、從美國開始爆發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生產下降,物價上漲,失業劇增,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A.正確B.錯誤10、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在江南等局部發達地區的一些生產部門中存在。A.正確B.錯誤11、20世紀初期,外國人開始在華辦報,著名的有《中國從報》和《萬國公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報刊多反映社會思潮,如《民報》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青年雜志》大力宣傳民主科學思想。A.正確B.錯誤12、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其目的并不是發展資本主義。A.正確B.錯誤13、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A.正確B.錯誤14、鴉片戰爭結束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了;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A.正確B.錯誤15、1927~1936年是南京臨時政府統治前十年,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產生了上海發昌機器廠等企業。A.正確B.錯誤16、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中國民族企業遭受空前殘酷的打擊;在國統區,由于國民政府實行戰時體制,中國民族企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護,因而得到了較快發展。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4分)17、改革促進社會進步。

材料一申不害變法簡表。

(l)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時代特點;對申不害變法進行評價。

材料二19世紀中后期;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英國社會的強烈反應,工人階級提出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要求,并將此作為自己的基本權利進行不懈的斗爭,一批社會熱心人士在民間展開各種調查,呼吁政府特別是議會進行干預,解決環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議會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環境調查,并在了解和掌握大量材料與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了多部法律,試圖從立法上采尋求解決途徑.在1847年以后的30年中,議會相繼通過(《河道法令》;《公共衛生法》、(《消除污害法案》等一系列法案。1878年通過了《公共衛生條例》,至此英國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水資源污染防治的法律體系。當議會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之后,政府從指導思想上由原來被動的自由放任轉變為在法律的前提下進行積極主動地干預,并建立起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監督機制。例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衛生委員會,1844年建立了城鎮衛生協會,還在各地設立了衛生醫官。

——摘編自李宏圖《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環境污染和治理》(2)依據材料二;概括推動英國近代環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3)材料三是某位學生繪制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示意圖。依據圖示及所學;論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循序漸進中進行”。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8、十月革命后;蘇俄(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遺憾。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9月列寧說;“要使每個農民家庭,連一普特余糧都不?!保讶坑嗉Z交給工人國家。1921年3月列寧就農民交完稅后再出售糧食一事說:“如果他們單個地換糧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應當加以阻撓?!?/p>

——摘編自《列寧全集》

材料二蘇聯工;農業產品(部分)產量對比表。

——據周榮坤等《蘇聯基本數字手冊》

材料三戈爾巴喬夫說:“當時不加快工業化進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脅從1933年起就開始迅速增長。”“我國人民用他們在20~30年代建立起來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沒有工業化;我們就會在法西斯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境地。”

——陸南泉等《蘇聯真相》

材料四(1945年后)蘇聯工業的發展已出現停滯現象其部分原因是;蘇聯的勞動力和能源日益匱乏。另一同樣重要的原因則是官僚主義的計劃不切實際,過于重視重工業,不根據消費的喜好和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

——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分別指出列寧兩次講話所體現的經濟政策。

(2)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發展經濟的方針,并概括這一方針的積極作用。

(3)據材料四,歸納1945年后蘇聯工業發展停滯的因素。綜合上述材料,基于經濟現代化的視角,說說你對發展工農業生產的認識。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1題,共9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危機爆發后;胡佛政府通過斯姆特一霍利法,將進口商品的關稅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國家報復性措施,以致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上臺后的羅斯福推出“三R”新政即復興;救濟、改革。為保障《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等政策的落實,羅斯福通過“爐邊談話”不斷宣傳和解釋“新政”,逐漸破除了傳統自由主義的束縛,為美國政府緩解危機走出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還造成了戰后美國經濟長期上升的總趨勢。

——編自康拉德布克《羅斯福傳》等材料提供了羅斯福新政的案例,蘊含了國家應對危機和改革復興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世界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20分)2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請你談談,中國進一步發展有哪些獨特的優勢?21、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請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

(2)兩次工業革命中出現哪些新興工業部門?(各舉兩例)

(3)兩次工業革命產生哪些不同的后果?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A【分析】材料中明太祖頒布詔令,下令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私自與外商互市,這種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海上敵對勢力及倭寇的騷擾,維護沿海地區的穩定,故選A;明初海禁政策規定對外貿易一律在官府主持下進行,并非禁止外商來華貿易,故B錯誤;C在材料中無體現,故排除;歐洲殖民者侵略的問題出現于明朝晚期,故D錯誤。2、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美國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停止美鈔兌換黃金”可得出美國停止黃金出口是為了使美元貶值,從而擴大美國商品的競爭力,以此來緩和危機。但這種做法,不利于世界金融的穩定,D項正確;金融不是中心,工業才是新政的中心,排除A項;B項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排除B項;30年代美國沒有走出危機,排除C項。故選D項。

【點睛】3、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中“投資過剩和生產過?!薄惫┙o過剩“等內容可以看出;新式危機是指在工業時代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是由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決定的,會頻繁發生,D項正確;材料沒有比較危害的大小,排除A項;BC項太絕對,排除BC項。故選D項。

【點睛】

4、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的信息說明清朝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只允許廣州一地進行通商貿易,故選擇A項。

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古代經濟政策·閉關鎖國。5、C【分析】【詳解】

保衛大武漢是在1938年,武昌起義是在1911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是在1957年,漢陽鐵廠創辦是在1890年,故按時間順序排列應該是④②①③,故選C,排除ABD。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青銅時代是指商周時期,鐵器時代是指戰國時期,蒸汽時代是指第一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是指第二次工業革命,危機時代是指美國“大蕭條”?!窘馕觥浚?)B(2)A(3)D(4)C(5)E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聯系地理知識,可以知道在①處是長安,在④處是泉州,要求學生能夠史地結合,有一定的難度?!窘馕觥竣?①②.④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試題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0年,四川省廣漢縣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四川廣漢縣向陽公社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9、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爆發的經濟危機是從美國開始爆發的,迅速波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導致銀行倒閉,企業破產,生產下降,物價上漲,失業劇增,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但不是所有美國開始爆發的經濟危機都具有以上破壞性。因此,材料表述是錯誤的。10、A【分析】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區絲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廣大內陸地區仍然是小農經濟,本題正確。11、B【分析】【詳解】

早在19世紀中期,外國人就開始在華辦報,而不是20世紀初期,所以題意說法錯誤。12、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爭后,清政府為了擴大財政收入,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故題干表述正確。13、B【分析】【詳解】

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不允許自由買賣,題干表述錯誤。14、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并非是鴉片戰爭結束后,故題干表述錯誤。15、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70年代前后,在東南沿海一帶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如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等民族工業,故題干說法錯誤。16、B【分析】【詳解】

抗日戰爭時期,不論是淪陷區還是國統區,由于戰爭的影響,中國民族企業都遭受嚴重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較快打擊。題干說法錯誤。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4分)17、略

【分析】(1)依據材料一表格中信息從政治;經濟和思想與商鞅變法進行比較分析回答。

(2)本題依據材料二“重視立法;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以及工人階級的斗爭推動和社會上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等角度分析回答。

(3)本題屬于綜合論述題,首先從總論角度說明,其次從三個分論點角度回答。整體從經濟體制改革循序漸進角度說明,分論點從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角度分析論證?!窘馕觥浚?)歷史地評價:改革是在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出現的;順應了變法的時代。

潮流。辯證地評價:第一;改革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加強了君主集權,促進政治局面的穩定;

關注農業及手工業生產;注重軍事訓練,增強了國力。第二,與同時代的商鞅變法對比,改革沒有從制度層面入手,沒有徹底廢除舊制度(如井田制;世卿世祿制),沒有徹底打擊舊貴族特權,不利于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變法很不徹底;過于依賴君主“術治”,忽視法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

(2)因素:充分發揮議會的主導作用;重視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成立專門機構加強管理;工人階級的斗爭推動;社會上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

分論點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整體進程循序漸進(改革從農村率先突破;進而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1978年開始改革,1992年進入新階段);+

分論點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循序漸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鄉鎮企業的涌現,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改革);

分論點三: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循序漸進(從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始;大力改革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到多種所有制并存,改革不斷深化):

分論點四: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進程循序漸進(1956年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1984年主張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綜上所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改革從農村到城市逐步展開,農村、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均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充分說明,改革需要循序漸進。18、略

【分析】【詳解】

(1)政策;據材料一“要把全部余糧交給工人國家農民交完稅后再出售糧食”,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分別指出列寧兩次講話所體現的經濟政策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

(2)方針;據材料二“蘇聯工;農業產品(部分)產量對比表”、材料三“不加快工業化進程是不行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工業化的角度指出蘇聯發展經濟的方針。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從工業體系、國家工業化、工業總產值等方面概括這一方針的積極作用。

(3)因素,據材料四“蘇聯的勞動力和能源日益匱乏。另一同樣重要的原因則是官僚主義的計劃不切實際,過于重視重工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勞動力、能源、官僚主義、經濟結構等方面歸納1945年后蘇聯工業發展停滯的因素。認識,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客觀規律、國民經濟比例等方面回答對發展工農業生產的認識?!窘馕觥浚?)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

(2)方針: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

積極作用: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1937年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3)因素:蘇聯的勞動力和能源日益匱乏;官僚主義的計劃不切實際;片面發展重工業。

認識:要尊重客觀規律,農輕重工業比例協調發展。五、論述題(共1題,共9分)19、略

【分析】【詳解】

從材料中的“胡佛政府通過斯姆特一霍利法,將進口商品的關稅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國家報復性措施,以致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可知,加強國際合作有利于應對經濟危機,據此確定“加強國際合作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措施”的論題。從材料中的“羅斯福通過‘爐邊談話’不斷宣傳和解釋‘新政’,逐漸破除了傳統自由主義的束縛,為美國政府緩解危機走出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還造成了戰后美國經濟長期上升的總趨勢”可知,思想指引行動,改變解決危機的觀念和意識,有利于解決經濟危機,據此確定“思想引領與民眾思想觀念的解放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的論題。根據材料信息還可以確定“改革是應對國家危機的必由之路”的論題。然后聯系所學有關史實來論述說明,如確定“加強國際合作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措施”的論題,可以聯系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后各國以鄰為壑政策帶來的危害、二戰中反法西斯國家加強合作最終取得勝利等史實,來論證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本題的解答首先要明確觀點,然后聯系所學進行論證,做到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解析】啟示1:加強國際合作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措施。

說明:①大危機發生后;資本主義國家各自為政,為保護本國市場,紛紛提高關稅壁壘,掀起了貿易大戰與關稅大戰,加劇了世界經濟局勢的衰退。②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勢力瘋狂侵略擴張,對整個世界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簽訂后,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最終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小結:面對全球化加快的趨勢;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必然選擇!

啟示2:思想引領與民眾思想觀念的解放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

說明:①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以人文主義對抗神本主義,將人從神學的束縛中逐漸解放出來,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興起和宗教改革開展,也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人文探索精神;②16世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興起,隨后不斷擴展到西歐其他國家,形成了新教諸如路德教;加爾文教等,動搖了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推動了世俗王權的加強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也推動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③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為旗幟,反對教權主義和專制主義,倡導自由平等民主,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到來。

小結:思想指引行動;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

啟示3:改革是應對國家危機的必由之路。

說明:①1920年底蘇俄戰時共產主義引發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機與經濟困難。列寧決定以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保證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工農聯盟政權的鞏固。②20世紀30年代,面對大危機的沖擊,羅斯福推行新政,通過全面干預經濟穩定了美國的民主政治秩序,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向復蘇。

小結: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調整生產關系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

(其他觀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20分)20、略

【分析】【詳解】

此題答案開放,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據所學可從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政局長期穩定、綜合國力持續增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充分汲取古代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思想、以德治國的思想;中國地域遼闊、有廣闊的國內市場、有相對豐富的國內資源;人口眾多、勞動力價格較低、有利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漫長曲折的海岸線、多優良港灣;有漫長的陸界線、多陸上鄰國、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把握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