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智慧”的國家是這樣煉成的_第1頁
世界上最“智慧”的國家是這樣煉成的_第2頁
世界上最“智慧”的國家是這樣煉成的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上最“智慧”的國家是這樣煉成的

新加坡是全球實踐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桿國家,擁有良好的基礎,長期以來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國家2025”計劃,這是全球第一個構建智慧國家的藍圖,如果不出意外,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

在充分提出“智慧國”計劃之前,新加坡已經通過自身卓有遠見的發展規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提升改革,為新加坡日后成為全球認可的信息發達國家奠定了良好基礎。

獨島求生

1965年,對于新加坡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那一年,新加坡含恨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宣布自治。剛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就像一座孤島,缺乏國家資源,沒有自身工業,連生活必須的自來水,都只能向馬來西亞討要,而黑幫毒品猖獗,失業人口激增……這一切對于擁有16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獨立成為了一場噩夢。

獨立之初,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和當局政府將重心放在制造業上。然而,隨著政企合資企業的失敗,加之1968年英國全面撤軍,使得新加坡經濟雪上加霜。

新加坡原本的英屬海上貿易站,在意識到制造業在國內的發展受阻后,政府決定以自身位置優勢,效仿英國管理方式,將經濟發展重心轉移到出口貿易,用各種減稅優惠的手段吸引外資來國投資。作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了如殼牌石油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

憑借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遙遙領先亞洲其他國家,實現了獨立初期的經濟發展目標。在眾多投資中,新加坡大力發展電子業、造船、煉油等制造業。短短十年,新加坡就已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

在經濟騰飛后,政府并未因此放松,他們將目光聚焦到本國基礎建設上。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政府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在1972年,國家制定了“公共工程五年計劃”,先后進行了交通、電訊、工業區等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及居民區建設。這一時期的新加坡形成了以制造、金融、運輸、通訊業為支柱的多元經濟結構。

就在新加坡基本實現工業化之際,政府逐漸意識到自身的缺陷,長期勞動力的缺乏,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空白。因此,新加坡開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工業轉型,將發展重點放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上。

而80年代初的國際貿易環境惡化也證實了新加坡政府的遠見,新加坡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力開發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使工業部門朝著自動化、電腦化過渡。

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國家電腦化計劃”,該計劃在新加坡的政府、企業、商業、工廠推廣采用電腦化的應用。在此期間,政府通過“國家計算機化”計劃,“國家IT計劃”兩個五年計劃來加速政府信息化進程。

在1980年到1985年間,新加坡實施公務員計算機化計劃,旨在政府機構內部普及計算機和推進辦公自動化。當技術得到普及之后,所要做的就是相互溝通,數據的共享,因此,在第二個五年,政府建成了23個政府主要部門的計算機網絡,以實現數據共享,并在政府和企業之間開展電子數據交換(EDI)。

隨著80年代戰略的轉型,新加坡開啟了信息化時代,同時也讓其找到了自身發展優勢。此后,新加坡又先后推出了“智慧島”“智慧城市2015”等計劃,信息通信技術優勢不斷被放大,也促使新加坡從工業國一步步轉型為“智慧國”。

“智慧”在哪?

新加坡有太多物聯網方面的實踐,也可圈可點,今天主要介紹3個大的方面。

基礎設施

“智慧國”發展的基石是有完善的通信基礎設施。新加坡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理念是不能拖企業創新的后腿,但在實際實施上是超前的。

新加坡于2006年6月推出了一個為期十年的資訊通信產業發展藍圖——“智慧城市2015”計劃,旨在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以資訊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都市。

在該計劃中,基礎設施就是一個重點方向。新加坡政府首先著手投資建設覆蓋全國的光纖網,雖然現今中國光纖入戶很普及了,但在2006年提出建全國光纖網那是非常超前的。

2006年底,新加坡又推出無線@新加坡計劃(Wireless@SG),希望在市區購物帶和中心住宅區等人流密集區域實現免費無線上網。到2013年,新加坡成功在全島部署了7500多個Wireless@SG熱點,相當于每平方公里就有10個公共熱點。現在的新加坡,免費WiFi已經無處不在。

“智能城市2015”計劃目標最終全部提前實現,部分還是超額完成的。于是在2014年,新加坡政府又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這份計劃是之前“智能城市2015”計劃的升級版。

“智能城市2015”計劃中,新加坡建成了光纖網、無線網。在2015年新加坡統一了全國傳感器標準,開始建設全國傳感網。國家傳感網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政府在主要的城市主干道,公交車站,在路邊燈竿都會設有傳感網的標準的接入口。

企業、政府需要在這些地方鋪設傳感器的話,就可以接入到以光纖網為基礎的傳感網。在傳感網基礎之上取得的數據就可以互聯互通,比如說政府所取得的視頻和數據,可以加以分析,把一些不涉及到秘密的,不敏感的一些數據,讓企業加以利用,開發新的應用。

電子政務

日本早稻田大學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為提供及使用電子政務的全球經濟體進行排名,最初4年美國政府曾經連續高居榜首,但是從2009年開始這個紀錄被新加坡打破,從而取代了美國成為排行榜的第一名。8月份,早稻田大學發布了2017年度的排名情況,新加坡再次位居榜首。

電子政務,通俗來講就是政府提供的服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而最能體現電子政務給公眾帶來的變化是,政府提供服務時到底可以有多快。如果你想開發一片土地,蓋一棟大樓,首先需要通過各個政府部門的審批,拿到準證后方可動工。這一過程在歐洲需要119天,美洲是188天,中國目前是311天,而在新加坡,答案是26天,這一速度在183個國家中排名第一。

土地開發商只要登陸新加坡建筑與房地產網絡系統,一次提交所有材料就可以把包括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建屋發展局、土地管理局、建設局、陸路交通管理局、煤氣局、國家環境局、公用事業局、防火局、能源局等16個政府部門所需的全部材料在線提交。

這一系統的最大優勢就是把這16個政府部門連成整體,進行并聯審批,你所提交的材料在同一時間內可能被不同的部門同時審批。如此,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結果。

不過,在并聯審批之前,新加坡建筑準證的審批也需要106天。為了加快審批,建設準證所需的845個不同類型的申請表單,目前已經減少到200多個。并且,已經全部實現無紙化審批。

其實,快的不只是建房子,如果你要申請買房子、開餐館,所有你需要提交的材料都可以到相應的網站上實現一站式解決。即使衛生局和能源局都需要你提供收入證明,你也只需要提供一份就可以。電腦操作,網上提交,省去了一個一個部門分別辦理的繁瑣,既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成本。

此外,新加坡還推出了一個訪問政府公開數據的一站式門戶網站.sg。用戶能夠訪問和下載由60多個公共機構提供的11000多個公開數據集,用于研究或者創建新的應用程序。

從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網站,到政府有個單一的窗口,現在新加坡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旨在打造一個不需要網站、未卜先知的政府。

如報個人收入所得稅,新加坡人已經不需要上網報稅,每年3月的時候手機上會收到一個短信,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上網反映。如果沒有問題,直接在手機上回復個“Y“就報稅成功了。

交通應用

前面大單皆在此!290個智慧城市,100家方案提供商一文提到了城市化帶來的大城市病,需要智慧城市來解決。

而新加坡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問題,因為他的土地面積非常小,只有741平方公里。大家都知道,北京人非常多被稱為“首堵”,但北京人口密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左右。而新加坡的數據卻是每平方公里有8000人,這是對新加坡政府最大的挑戰。

盡管現在背靠IT系統的道路運行順暢,但政府對交通更高級的解決方案——無人駕駛,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2016年8月,新加坡對無人駕駛出租車nuTonomy進行公開試驗,這在全世界是首例。在此之前試駕的地點都選擇在車輛較少的片區。但今年,已經放開到市區大馬路了,正式商業運營將在2018年上線。此外,新加坡還有多個無人駕駛巴士計劃。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柜港口之一,益于其早期大量應用RFID技術,實現平均每12分鐘一艘船舶進出,有“世界利用率最高港口”之稱。

在交通方面,現在港口所有的卡車都裝有GPS,車輛GPS數據與港口共享。當卡車還沒有出發,港口就知道車的位置。在車還沒進港口之前,把所有的流程都辦好了,在里面轉一圈,不超過20分鐘,因此永遠看不到有卡車在排隊的情況。

自嘲“鄉巴佬”

新加坡的“智慧”還有很多,這里不再展開一一細說。雖然名至實歸站在第一梯隊,新加坡還是很謙卑的承認自己的不足。

8月20日,新加坡總理在國慶群眾大會演講中講了這么個故事,人力部部長林瑞生幾年前在上海的路邊攤買栗子時,發現每個人搖一搖手機,不需付現金就可以拿走栗子。當時林瑞生以為這是一種特別的優惠方式,堅持不要優惠用現金付了款。如今,他的這種行為被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為“鄉巴佬”。

李顯龍談支付

上海買栗子的故事說明了新加坡某些方面發展已經落后,如何縮小差距?李顯龍接著表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著手努力改變這個現狀。移動支付計劃也是其戰略性國家項目之一。

而為了給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