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EPI 84-2024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指南 內容與交換格式_第1頁
T-CAEPI 84-2024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指南 內容與交換格式_第2頁
T-CAEPI 84-2024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指南 內容與交換格式_第3頁
T-CAEPI 84-2024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指南 內容與交換格式_第4頁
T-CAEPI 84-2024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指南 內容與交換格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團體標準Guidefordatamanagementduringriskcontrolandremediationofsoilcontaminationoflandforconstruction-ContentandintercT/CAEPI84-2024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總則 25數據內容 46數據交換格式 8附錄A(資料性)常用數據類型列表 附錄B(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基礎信息數據結構 附錄C(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水文地質數據結構 13附錄D(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分析數據結構 15附錄E(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工程數據結構 26附錄F(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存儲結構關系 30附錄G(資料性)主要矢量數據格式基本信息 31參考文獻 32T/CAEPI84-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起草單位: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所、江蘇大地益源環境修復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員:方婷婷、郭觀林、王文峰、李書鵬、侯德義、楊潔、葉子儀、魏文俠、劉志陽、王娟、段穎、賀銀海、張雪峰、李巖、吳瓊、秦牧涵、劉芳、李昌武、冷文鵬、陳奇、張施陽、劉剛、李培中、葛秀秀。本文件主要審議人員:閆駿、周偉、周連碧、王峰、姚芝茂、黃國鑫、周麗、朱焰。本文件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負責管理,由起草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應用過程中如有需要修改與補充的建議,請將相關資料寄送至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標準管理部門(北京市西城區二七劇場路6號2層,郵編100045)。1T/CAEPI84-2024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指南內容與交換格式本文件規定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在內容、交換格式等方面的基本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的綜合管理,以及從業單位間的數據交換。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或企業自行開展的其他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相關的數據管理可參考本文件。本文件不適用于放射性及致病性生物污染建設用地的相關數據管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4754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7408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GB/T1484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7798地理空間數據交換格式GB/T18391.1信息技術元數據注冊系統(MDR)第1部分:框架GB36600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5002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137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HJ25.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3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5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HJ25.6污染地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HJ682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術語HJ720環境信息元數據規范自然資辦發〔2021〕31號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數據庫規范3術語和定義HJ682界定的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T/CAEPI84-20243.1數據交換datainterchange數據的傳輸、接收和解譯。[來源:GB/T17798—2007,3.2]3.2矢量數據vectordata由幾何元素所表示的數據。[來源:GB/T17798—2007,3.34]3.3格網數據griddata與特定參照系相對應的空間的規則化的數據。[來源:GB/T17798—2007,3.36]3.4元數據metadata定義和描述其他數據的數據。[來源:GB/T18391.1—2009,3.2.16]4總則4.1基本原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綜合管理和交換過程宜遵循以下原則:4.1.1實用性原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應優先關注地塊最關鍵、最具代表性的屬性,應遵循綠色低碳原則,采取高效綜合的數據管理策略;數據存儲結構要層次分明,易于不同單位在不同階段進行數據交換、交流,便于更新。4.1.2規范性原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產生、存儲和交換過程應科學、規范,能夠全面、客觀反映地塊特征。4.1.3兼容性原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應與國內已有數據管理方式相協調,保持繼承性和實際使用的延續性;考慮地塊信息的獨特性和管理的動態發展趨勢,數據結構宜具備可拓展性;應與國內相關信息管理平臺、標準導則等相符,滿足數據交換要求。4.2數據內容基本規則4.2.1數據分類上,基于數據綜合分析需求,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歸類為基礎信息、水文地質、監測分析和工程數據等四類。4.2.2數據內容上,結合數據產生、存儲和交換過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應包括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方案編制、工程實施、效果評估、后期管理各階段的關鍵過3T/CAEPI84-2024程數據和結果數據,各階段數據內容與數據類別的對應關系詳見圖1。數據交換格式的具體類型參見附錄A。圖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管理框架4.2.3日期宜采用公歷紀元,時間宜采用北京時間,并符合GB/T7408的要求。日期和時間表示法的基本格式為YYYYMMDDThhmmss,其中YYYY、MM、DD分別表示年、月、日,T用于分隔日期與時間,hh、mm、ss分別表示時、分、秒,采用24h計時系統。日期和時間表示中長度不足的采用前置“0”補齊。4.2.4一個城市宜采用統一的、符合國家規定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空間數據宜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當采用城市獨立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時,應與國家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建立聯系。4.3.數據管理基本規則4.3.1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各階段產生的數據,宜參考本文件附錄B~附錄E所列結構進行分文件夾存儲,同時對應標記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階段,便于不同單位間的數據交換。4.3.2宜根據數據集建立元數據,具體元數據內容可根據需要在HJ720規定基礎上進行刪減或擴展,相關數據存儲結構關系宜參考本文件附錄B~附錄E的字段編號結構(結構關系示意圖見附錄F),以支持其在“全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或本地已有信息管理平臺的數據集成。4.3.3宜采取硬拷貝或網絡數據接口的方式按照約定的數據格式進行數據交換,數據格式宜相互兼容。當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更新時,相應元數據內容也應同步更新,以保證數據共享交換的一致性。4.3.4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內容宜滿足相關質量要求,數據質量檢驗宜覆蓋數據基本內容完整性、數據準確性、數據表達規范性、數據格式統一性等。數據產生、存儲和交換過程中,數據產生單位宜對數據內容和格式進行質量檢驗,并提供相應的檢驗材料;可結合已有信息管理平臺開展數據質量批量檢驗。4.3.5宜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分級、分類、分層的原則,設置不同的數據訪問與管理權限。對敏感數據,宜采用口令加密、信息加密、用戶授權等手段進行保護,防止未授權訪問和數據泄露。4T/CAEPI84-20245數據內容5.1基礎信息數據5.1.1基礎信息數據宜包括地塊名稱、編碼、權屬、位置、面積、行業類別、利用歷史、規劃用地類型、周邊敏感目標、生產分布、潛在污染、文檔資料等數據。詳細數據分類、類型及要求參見附錄B。5.1.2宜按企業名稱對地塊命名,也可結合后續規劃功能用途命名;農用地、未利用地等轉為建設用地的,宜根據后續規劃功能用途命名。同一地塊上有多個企業的,可選擇對土壤環境影響最大的企業或占地面積最大的企業命名;歷史上曾有多個企業的地塊,以最近的企業命名。5.1.3地塊編碼數據可按13位數字碼來分類編碼,具體為:a)第1~6位為行政區劃代碼前6位,按現行國家標準GB/T2260執行。b)第7位為地塊類型信息,在產企業地塊為1,關閉搬遷企業地塊為2,其他地塊類型為3。c)第8~9位為行業大類代碼,按現行國家標準GB/T4754執行。d)第10~13位為流水碼,同一區縣內所有地塊統一編碼,從0001開始編碼。5.1.4地塊權屬數據由地塊現使用權和前使用權單位類型、單位名稱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組成。5.1.5地塊位置數據由地塊地址、四至范圍、邊界拐點坐標組等屬性數據和位置空間數據組成。邊界拐點坐標組宜包括所有拐點坐標和高程;地塊位置空間數據由地塊影像數據與邊界面狀矢量數據組成。5.1.6地塊面積數據應與5.1.5中邊界面狀矢量數據中的面積一致。5.1.7行業類別數據為地塊上原經營活動所屬行業類別(具體到行業小類按現行國家標準GB/T4754執行。5.1.8地塊利用歷史數據由分段利用時間、用地類型、對應行業類別組成。分段利用時間宜按用地類型分階段填寫利用起始時間、結束時間,宜追溯至地塊建設用地的初始狀態。5.1.9規劃用地類型數據由規劃類別名稱和對應代碼組成,類別宜符合GB50137的規定,若無規劃則為不確定;根據GB36600劃分第一類用地/第二類用地。5.1.10周邊敏感目標數據由敏感目標類型及其至地塊邊界的最近距離與方位組成。周邊敏感目標宜識別至地塊邊界外1000m范圍內。5.1.11生產分布數據宜包括廠區平面布置圖、管線分布圖、排氣筒位置分布圖等數據。5.1.12潛在污染數據宜由地塊潛在污染源、潛在污染物、污染痕跡照片組成。a)潛在污染源數據宜注明污染源區域,如原危廢/固廢堆放區、原危廢/固廢填埋區、原廢水/廢氣處理區、生產車間、化學品泄漏或污染事故區等;宜在影像圖中標注對應的污染區域。b)潛在污染物宜按污染物單體形式統計;如無法識別至污染物單體,可按污染物大類形式統計(如重金屬和無機物類、揮發性有機物類、半揮發性有機物類、總石油烴類、有機農藥類、多氯聯苯、多溴聯苯、二噁英類等)。5.1.13文檔資料可參照HJ25.1相關要求匯總,一般包括產品、原輔材料及中間體清單,工藝流程圖,化學品儲存及使用清單,泄漏或環境事故記錄、廢物管理記錄,地上及地下儲罐清單,環境監測數據,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材料,排污許可證年度執行報告,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報告,環境審計報告等。5T/CAEPI84-20245.2水文地質數據5.2.1基礎水文地質數據宜包括自然環境、地層、水文地質、地質三維模型、文檔資料等數據。詳細數據分類、類型及要求參見附錄C。5.2.2自然環境數據一般包括地表年平均風速、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發量、年平均氣溫、地塊內地形地貌、地塊及周邊地表水分布等。5.2.3地層數據由巖土采樣點及分析數據、地層分類、地層剖面圖等組成。5.2.3.1巖土采樣點及分析數據由采樣點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巖土樣品屬性和分析數據組成:a)巖土采樣點屬性數據包括點位編號、點位類型、坐標、高程、地下水位埋深等內容。b)巖土采樣點空間數據包括采樣點點狀矢量要素和地塊剖分線狀矢量要素。c)巖土樣品屬性數據包括巖土樣品編號、采樣深度、采樣時間等。d)巖土樣品分析數據包括土壤pH值、容重、孔隙度、有機碳含量、含水率、質地和滲透系數等。5.2.3.2地層分類數據包括巖層和土層兩類。土層數據分類宜符合GB50021的規定,應以“層”為基本表示單位;地層表達宜采用地層剖面圖方式。5.2.4水文地質數據由含水層埋藏條件、含水層類型、含水層巖性、含水層滲透系數、地下水流速、地下水平均埋深、地下水補給方式、地下水排泄方式、地下水流場圖、水文地質剖面圖等組成。5.2.5地質三維模型數據由三維模型數據和三維模型上附著的相關地質數據組成。附著的相關地質數據宜以土層、地下水數據為基礎;地質三維模型數據及地質要素點宜具備空間信息及拓撲關系,宜能將三維模型數據與地下管道、地下軌道交通等其他地下建(構)筑物設施三維模型數據進行疊加。5.2.6文檔資料包括地塊水文地質勘察報告、區域水文地質資料等。5.3監測分析數據5.3.1監測分析數據宜包括污染狀況調查采樣分析、風險評估、效果評估、后期管理等數據。詳細數據分類、類型及要求參見附錄D。5.3.2污染狀況調查采樣分析數據一般包括土壤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地下水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土壤氣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其他類型采樣點及檢測數據、污染范圍數據等(詳見表D.1~D.4)。5.3.2.1土壤采樣點及檢測數據由土壤采樣點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土壤樣品屬性數據和檢測數據組成:a)土壤采樣點屬性數據包括點位編號、采樣階段、點位類型、坐標、高程、鉆探深度等。b)土壤采樣點空間數據宜為采樣點點狀矢量要素。c)土壤樣品屬性數據宜包括樣品編號、采樣深度、對應深度的土層分類、樣品性狀描述、采樣時間d)土壤樣品檢測數據宜包括檢測項名稱、檢測項CAS號、標準檢測方法、方法檢出限、檢測實驗室、檢測值、檢測值單位、檢測項標準限值、超標程度等。5.3.2.2地下水采樣點及檢測數據由地下水采樣點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地下水樣品屬性數據和檢測數據組成:a)地下水采樣點屬性數據包括點位編號、采樣階段、點位類型、坐標、高程、采樣井初見水位、采樣井靜止水位、采樣井深度、建井時間等。6T/CAEPI84-2024b)地下水采樣點空間數據宜為采樣點點狀矢量要素。c)地下水樣品屬性數據包括樣品編號、采樣深度、對應含水層埋藏條件、對應含水層巖性、樣品性狀描述、采樣水位期、采樣時間等內容。d)地下水樣品檢測數據宜包括檢測項名稱、檢測項CAS號、標準檢測方法、方法檢出限、檢測實驗室、檢測值、檢測值單位、檢測項標準限值、超標程度等。5.3.2.3土壤氣采樣點及檢測數據由土壤氣采樣點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土壤氣樣品屬性數據和檢測數據組成:a)土壤氣采樣點屬性數據包括點位編號、采樣階段、點位類型、坐標、高程、采樣井深度、建井時間等。b)土壤氣采樣點空間數據宜為采樣點點狀矢量要素。c)土壤氣樣品屬性數據包括樣品編號、采樣深度、對應深度土層分類、采樣時間等。d)土壤氣樣品檢測數據包括檢測項名稱、檢測項CAS號、標準檢測方法、方法檢出限、檢測實驗室、檢測值、檢測值單位、檢測項標準限值、超標程度等。5.3.2.4其他類型(固體廢物、底泥、地表水、環境空氣等)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內容及要求可結合實際情況參照5.3.2.1至5.3.2.3。5.3.2.5污染范圍數據由污染范圍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組成:a)污染范圍屬性數據包括污染介質類型、地塊總超標面積、總超標深度等,可進一步按單一污染物和按區域匯總形式進行細化表達。按單一污染物形式數據包括污染介質類型、污染物名稱、對應總超標面積、總超標深度、分層超標面積等;按區域匯總形式數據包括污染介質類型、分層深度范圍、區域編號、區域超標面積、對應污染物種類等內容。b)空間數據包括污染范圍矢量數據和污染三維模型數據等。矢量數據宜按深度分層表達,可按單一污染物和按區域匯總形式進行細化表達。5.3.2.6文檔資料一般包括采樣井結構圖、采樣記錄表、樣品保存流轉記錄表、樣品檢測報告、建井照片、采樣照片等。5.3.3風險評估數據包括暴露途徑數據、風險評估模型參數取值、風險控制值、風險管控或修復目標值、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等內容(詳見表D.5~D.6)。5.3.3.1暴露途徑數據宜包括污染介質類型、污染物名稱、途徑類型等。5.3.3.2風險評估模型參數取值包括參數類別、參數名稱、取值、單位等。5.3.3.3風險控制值數據包括污染介質類型、污染物名稱、致癌風險、非致癌危害商、風險控制值數值和單位等。5.3.3.4風險管控或修復目標值數據宜根據所采用的風險管控或修復模式分類:a)修復目標值包括污染介質類型、污染物名稱、目標值、單位、取值依據等。b)風險管控目標數據包括風險管控工程性能指標名稱、目標值、單位,污染物指標名稱、目標值、單位,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目標等。5.3.3.5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數據由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組成:a)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屬性數據包括污染介質類型、地塊總修復面積、總修復方量、總風險管控7T/CAEPI84-2024面積等;可進一步分區域細化表達,包括污染介質類型,分層深度范圍,區域編號、修復面積、修復方量、風險管控面積、對應污染物種類、拐點坐標組等內容。b)空間數據包括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矢量數據和污染三維模型數據等。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矢量數據宜按深度分層表達。5.3.4效果評估數據包括土壤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地下水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土壤氣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其他類型采樣點及檢測數據(詳見表D.7)。5.3.4.1相關采樣點屬性數據、樣品屬性數據和檢測數據內容及關系結構參考5.3.2。此外:a)檢測數據中的風險管控工程性能指標、污染物指標參照5.3.3.4。b)檢測數據評估標準宜包括評估標準限值、評估結論等。5.3.4.2采樣點空間數據宜包括地塊評估范圍面狀矢量要素和采樣點點狀矢量要素。5.3.4.3文檔資料一般包括采樣井結構圖、采樣記錄表、樣品保存流轉記錄表、樣品檢測報告、建井照片、采樣照片等。5.3.5后期管理數據包括監管地塊類型、制度控制方式、長期監測數據、后期監管終止情形等內容(詳見表D.8)。5.3.5.1參照HJ25.5、HJ25.6要求,監管地塊類型可分為以下兩種:a)修復后土壤中污染物濃度未達到GB36600第一類用地篩選值的監管地塊,其空間數據包括土壤污染超篩選值范圍面狀矢量要素等。b)實施風險管控的監管地塊,其空間數據包括風險管控范圍面狀矢量要素等。5.3.5.2長期監測的屬性數據包括地塊監測起始時間、監測頻次、監測介質、監測點位編號、點位類型、采樣監測時間、監測指標數值及標準限值等內容,空間數據包括監測點點狀矢量要素等。5.3.5.3文檔資料一般包括監測井結構圖、采樣記錄表、樣品保存流轉記錄表、樣品檢測報告、建井照片、采樣照片、制度控制現場照片等。5.4工程數據5.4.1基礎工程數據包括風險管控或修復方案、施工等數據。詳細數據分類、類型及要求參見附錄E。5.4.2風險管控或修復方案數據包括風險管控或修復模式、介質、技術及工藝段等內容(詳見表E.1典型工藝段數據類型參見表E.2。5.4.3施工數據包括施工基本數據、施工范圍等內容。5.4.3.1施工基本數據包括施工工藝參數、施工起止時間等,施工工藝參數的典型數據內容參見表E.2。5.4.3.2施工范圍由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組成,詳見表E.1:a)施工范圍屬性數據包括污染介質類型、地塊總修復施工面積、總修復施工方量、總風險管控施工面積等;可進一步分區域細化表達,包括污染介質類型,分層深度范圍,區域編號、修復施工面積、修復施工方量、風險管控施工面積、對應污染物種類、對應風險管控或修復技術、拐點坐標組等內容。b)空間數據包括風險管控或修復施工范圍矢量數據和污染三維模型數據等。矢量數據宜按深度分層表達。5.4.4文檔資料一般包括工程設計資料、施工組織設計資料、土方開挖記錄、建井記錄、土壤處置記8T/CAEPI84-2024錄、地下水處置記錄、基坑回填記錄、二次污染〔噪聲、揮發性有機物(VOCs)、廢水、揚塵等〕監測記錄、危廢管理記錄、藥劑記錄(采購、進場、使用)、設備運行過程監測數據、監理報告、工程竣工報告等。6數據交換格式6.1基礎信息數據6.1.1地塊名稱、編碼、權屬、位置、面積、行業類別、利用歷史、規劃用地類型、周邊敏感目標、生產分布、潛在污染等相關屬性結構數據宜建立統一格式的TXT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并將其作為數據交換格式;也可選用CSV、JSON、XML等其他常用交換格式。相關數據類型對應交換格式參見附錄B。6.1.2地塊影像、潛在污染源分布影像圖宜使用TIFF文件或BMP文件的正射影像圖,滿足GB/T17798“正射影像數據交換格式”的規定。6.1.3地塊邊界等面狀矢量數據交換格式宜使用VCT文件,滿足GB/T17798“矢量數據交換格式”的規定,涉及國土空間規劃要素的需符合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數據庫規范(自然資辦發〔2021〕31號);也可選用ShapeFile文件、KML/KMZ文件、DXF/DWG文件、GPX文件等其他常用交換格式。矢量數據交換格式記錄的幾何數據類型包括點、線、面等,主要矢量數據格式基本信息詳見附錄G。6.1.4地塊廠區平面布置圖、管線分布圖、污染痕跡照片等宜使用JPG文件、BMP文件或PNG文件,分辨率宜在72dpi(像素每英寸)以上;也可選用DXF/DWG文件等。污染痕跡照片命名方式宜按照地塊功能區域-具體位置特征-拍攝日期和時間順序命名,命名應描述性強且系統性強,方便管理和檢索。6.1.5資料性報告宜使用Word文件或PDF文件。6.2水文地質數據6.2.1地塊自然環境數據、地層、水文地質的屬性結構數據宜建立統一格式的TXT文本文件或者Excel文件,并將其作為數據交換格式;也可選用CSV、JSON、XML等其他常用交換格式。相關數據類型對應交換格式參見附錄C。6.2.2采樣點點狀矢量數據、地塊剖分線狀矢量數據交換格式同6.1.3。6.2.3地層剖面圖、水文地質剖面圖、地下水流場圖宜使用JPG文件、BMP文件或PNG文件,格式同6.1.4;也可選用DXF/DWG文件等。6.2.4地質三維模型格網數據交換格式宜使用Grid文件,滿足GB/T17798“格網數據交換格式”的規定;也可選用GeoTIFF文件、IMG文件等其他交換格式。6.2.5水文地質勘察報告等資料性報告宜使用Word文件或PDF文件。6.3監測分析數據6.3.1污染狀況調查采樣分析、風險評估、效果評估、后期管理的屬性結構數據宜分類建立統一格式的TXT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并將其作為數據交換格式;也可選用CSV、JSON、XML等其他常用交換格式。相關數據類型對應交換格式參見附錄D。9T/CAEPI84-20246.3.2調查采樣點、效果評估采樣點、后期管理監測點等點狀矢量數據,以及地塊污染范圍、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效果評估范圍等面狀矢量數據交換格式同6.1.3。6.3.3采樣井結構圖、鉆探或建井照片、采樣照片、現場檢測照片等宜使用JPG文件、BMP文件或PNG文件,格式同6.1.4;也可選用DXF/DWG文件等。鉆探或建井照片命名方式宜按照地塊采樣點位編號-工作內容-拍攝日期和時間順序命名,采樣照片命名方式宜按照地塊采樣點位編號-樣品編號-工作內容-序號-拍攝日期和時間順序命名;命名應描述性強且系統性強,方便管理和檢索。6.3.4污染相關三維模型格網數據交換格式同6.2.4。6.3.5采樣記錄表、樣品保存流轉記錄表、樣品檢測報告等文檔資料宜使用Word文件或PDF文件。6.4工程數據6.4.1風險管控和修復方案、施工的屬性結構數據宜建立統一格式的TXT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并將其作為數據交換格式;也可選用CSV、JSON、XML等其他常用交換格式。相關數據類型對應交換格式參見附錄E。6.4.2注入孔、注入井、抽提井、監測井等點狀矢量數據,阻隔墻體或可滲透反應墻體等線狀矢量數據,風險管控或修復施工范圍等面狀矢量數據宜采用矢量數據交換格式,格式要求同6.1.3。6.4.3施工范圍相關三維模型格網數據交換格式同6.2.4。6.4.4施工文檔資料宜使用Word文件或PDF文件。以上數據交換格式要求匯總見表1。表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數據交換格式的文件類型匯總—VCTDXF/DWG等—T/CAEPI84-2024(資料性)常用數據類型列表NFCTD記錄日期和時間的數據類型,對應本文件4.2PT/CAEPI84-2024(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基礎信息數據結構表B.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基礎信息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b2C3C4C5C6C7C8C9C州、盟)、縣(區、市、旗)、C—CFF—FCDDCCCCCNCP——P T/CAEPI84-2024P——C—C——P——T—單位c信息C—C—C—C D—b指“全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下同。T/CAEPI84-2024(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水文地質數據結構表C.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水文地質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 2F—3N—4N 5F—6C—7C—8巖土采樣點屬性CCFFFF巖土樣品屬性CFD巖土樣品分析F—FFFFC—F9————C C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按—P—C—C—C—T/CAEPI84-2024F—F—F C C—P P —T—C—C C—C—D T/CAEPI84-2024(資料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分析數據結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分析數據的污染狀況調查采樣分析表D.1土壤調查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 2C在地塊范圍內應統一編碼并具有唯一步采樣分析階段數據銜接信息系統CCFFFFC步采樣分析階段數據銜接信息系統FCCDC在GB36600范圍內的宜與GB36600保步采樣分析階段數據銜接信息系統C取值為“0-0-0”C宜與GB36600等相關標準保持一致F單位與GB36600保持一致C FCF備注限值來源,無限值規定的取“0”C3——4T——5T——6T 7P T/CAEPI84-20248C—9C—C C—D—T/CAEPI84-2024表D.2地下水調查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2CCCFFFFFFDCFCCCCDCC值為“0-0-0”CFC—FCC備注限值來源,無限值規定的取“0”C34P 5P6T 7T8T9PCCT/CAEPI84-2024CCDT/CAEPI84-2024表D.3土壤氣調查采樣點及檢測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2C據CCFFFFDC據FCDC據C值為“0-0-0”C FCFCC備注限值來源;無限值規定的取“0”C34P 5P 6T 7T8T9PC C C C DT/CAEPI84-2024表D.4污染范圍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 2CFF3CCFF分層情況CF4按區域匯總CC分區情況CFC5 67 8C 9CCC DT/CAEPI84-2024表D.5風險評估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2CCC3CCF C4CCFF F C5CCF CC6CFCCF CC7C8C9CCD T/CAEPI84-2024表D.6風險管控或修復范圍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2CFFF3分區域細化表達CC分區情況CFFFC拐點坐標組CFF456C7C 8C9CDT/CAEPI84-2024表D.7效果評估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以土壤采樣點為例)1C”” 2C在地塊范圍內應統一編碼并具有唯一C采樣位置abC包括基坑底部土壤、基坑側壁土壤、異FFFFCFCCDCC取值為“0-0-0”C宜與GB36600等相關標準保持一致F單位與GB36600保持一致C—FCF備注限值來源,無限值規定的取“0”C345T6T7T8P 9CCCT/CAEPI84-2024CD注:a指對比表D.1土壤調查采樣點結構b對應的地下水采樣位置包括修復范圍上游、內部、下游,風險管控范圍上游、內部、下游,地下水潛在二次污染T/CAEPI84-2024表D.8后期管理數據內容與交換格式結構表1C—2C—3——4——5C 6D 7D—8C—9C—CCD監測數據C—C無CAS號的取值為“0-0-0”C—F—C—FC—F—C ——C——T——T T——P——P P——P——C C C—C—D—T/CAEPI8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