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言的功能包括(社會)功能和(思維)功能。2、語言的社會功能包括(信息傳遞)功能和(人際互動)功能。3、在各種信息傳遞形式中,(語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4、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語言功能及計數、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樂感知、立體圖形識別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約。5、兒童語言習得一般經過(獨詞句)階段和(雙詞句)階段,這是兒童學話的關鍵兩步。6、說出的話語句子是無限的,但無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詞)和(規則)組裝起來的。7、符號包含(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離。3、語言符號的意義是對它所指代的一類(心理現實)的概括。8、我們是通過(聽話)認識到“孔子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這個(心理現實)的。9、語言的表達是對心理現實的(編碼)。10、心理現實是存在于(客觀現實)和(語言符號)之間的人腦中的信息存在狀態。11、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是語言符號的基本性質。12、語言符號二層性的一大特點是(音位)層的最小單位一定大大少于(符號)層的最小單位。13、(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是語言系統中的兩種根本關系。14、動物無法掌握人類的語言,從生理基礎看是不具有(大腦的結構)和(功能)。15、和動詞有關的語法范疇有時、體、(態)和(式)。16、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詞叫做(合成詞)。17、在workers中,worker這一部分可以稱為(詞干)。18、按照詞法結構類型,語言可以分為(詞根語)、(黏著語)、(屈折語)和(復綜語)。19、句子的最大特點是(有語調)。20、僅有一個語素構成的詞是(單純詞)。21、最小的語法單位是(語素)。22、和名詞有關的語法范疇有性、格、(數)。23.詞的組合有五種基本類型,例如“研究問題”屬于(支配式),“跑的很快”屬于(補充式),“馬上出發”屬于(偏正式),“火山爆發”屬于(主謂式)。24、能夠改變詞類的是(構詞)詞綴。25、表達語法意義的語法形式除了有類的配列之外,還有(形態的一致性配合)和(虛詞)。26、(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詞義概括性的三個重要的表現形式。27、多義詞有多項意義,最初的那個意義叫(本義),離開上下文人們就能知道的那項意義叫(中心意義)。漢語中的“老”有“年紀大”、“經常”、“陳舊的”等意義,其中,“年紀大”是(本義),其余的是(派生意義)。28、世界上獨立產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統(自源文字)有(甲骨)文、文、(蘇美爾)文、(瑪雅)文、(古埃及)文等。29、我國傳統文字學中的“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30、指出下列漢字屬于六書中的哪一種:手(象形)、淚(會意)、拖(形聲)、刃(指事)、其(“其中”的“其”)(假借)。31、語言演變的兩大特點是漸變性和不平衡性。32、漢語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官話)、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33、黑話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方言,它有強烈的排他性。4.語言譜系結構的層次一般有語系、語族、語支、語言。34、從語言譜系來看,彝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法語屬于印歐語系拉丁語族;阿拉伯語屬于閃—含語系。35、語言發生接觸的前提條件是社會接觸。36、語言接觸從根本上說是使用語言的人之間的接觸。37、共同語分為兩種:民族共同語和國家共同語。38、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39、世界語是由波蘭醫生柴門霍夫提出來的。40、從詞義演變的結果看,新義不外是舊義的擴大、縮小和轉移,英語“deer”原來指“野獸”,現在指“鹿”,這屬于詞義的縮小。“兵”原來指兵器,后來指士兵,這屬于詞義的轉移。41、語音演變的規律具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一定條件的限制,二是時間性,三是地區性。42、從賓動語序變為動賓語序這是語法演變中組合規則的變化。43、音位的演變以區別特征為單位。44、語法中有齊整劃一的趨勢和抗拒這種趨勢的矛盾。前者是語法演變中經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類推作用。45、“戲子”現稱“演員”,“金陵”現稱“南京”,這屬于詞語的替換。46、漢語為解決由于語音變化而帶來的大量同音詞的問題,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增加音節,用復音詞為主的格局來取代單音詞為主的格局。47、研究語音演變的憑借主要有方言和親屬語言、記錄了語言的過去狀態的文字和古代借詞。48、“信”原指“送信的人”,后來指”書信”,這一詞義演變是由轉喻認知機制引起的。49、漢語孤立語的特點使得漢語的語法化不會產生屈折詞綴。50、方言和親屬語言之間的語音對應關系是由語音演變的規律性決定的。第三章語音語音:人類通過發音器官發出、代表一定意義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音高:聲音的高低,是由發音體形狀及振動頻率快慢決定的。音重:聲音的強弱,它取決于聲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與發音時用力大小有關。音質:也叫音色,指聲音的品質或個性。音長:聲音的長短,取決于發音體振動的持續時間的長短。音質音位:以音素為材料,從音質角度來分析的音位。非音質音位: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長叫做非音質單位。元音:肺部呼出的氣流沖擊聲帶,使聲帶發生振動然后讓氣流毫無阻礙地通過聲道發出的聲音。輔音:氣流在聲道中受到阻礙并且克服這種阻礙而發出的聲音。音素:按一定規則組合成的音節的最小語音單位。它是從音質角度劃分出來的。音位:具體語言中能區別意義的語最小語音單位音位變體:是同一個音位不同的變異形式,是音位在特定的語音環境中的具體體現或具體代表。(具體見書P67)區別特征:有區別音位作用的發音特征。音節:由音位組成的語音中最小的結構單位,也是從聽覺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單位。語流音變:音位和音位組合的時候,或者由于受到鄰近音的影響,或者由于說話時快慢、高低、強弱的不同,可能發生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叫語流音變。常見的語流音變有同化、異化、弱化、脫落四種。塞音:又叫閉塞音,發音器官的某兩部分緊緊靠攏,完全堵塞氣流通道,除阻時阻礙突然放開,氣流驟然沖出,就產生塞音。如[p,t,k,p',t',k',b,d,g]這些音都是塞音擦音:口腔通道縮小,氣流從中擠出而發的輔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f,s,sh等,英語中的[f],[v],等。塞擦音:由塞音和擦音緊密結合而構成的一種輔音。發音時,最初形成阻礙的部分完全閉塞,隨后漸漸打開閉塞部位,讓氣流從間隙中摩擦而出。如普通話音的z,c,zh,ch,j,q。第四章語法句法:句法是研究句子的個個組成部分和它們的排列順序。句法研究的對象是句子。詞法:詞法,又稱字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語詞的構成和使用的法則。語素: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就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詞:在語言的語法結構中,詞是最重要的一級語法單位,是語言中能夠自由運用的最小的符號。詞組:實詞與實詞之間具有直接聯系的相對獨立的詞群,又叫短語。句子:語言中最大的語言單位,又是交際中基本的表述單位,有句調。語法研究現在一般分析到句子為止。詞根:詞的核心部分,詞的意義主要是由它體現出來的。它可以單獨構成詞,也可以彼此組合成詞。(詞根和詞綴叫構詞語素)自由語素:可以單獨成詞的語素叫自由語素。黏著語素:不能夠獨立成詞的語素叫黏著語素。詞綴:只能粘附在詞根上構成新詞的語素,它本身不能單獨構成詞。粘附在詞根前面的詞綴稱為前綴,粘附在詞根后面的詞綴稱為后綴,插入詞根中間的詞綴稱為中綴。前綴、中綴、后綴都是粘附在詞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們又稱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派生詞綴:派生詞綴是加在詞干上構成新詞的詞綴。曲折詞綴:屈折詞綴加在詞干的后邊,傳遞不同的語法關系或語法范疇,如數、時、格等。單純詞:語言中那些僅由一個語素構成或者只包含一個語素的詞就是單純詞。單純詞不一定是一個音節的,可以有雙音節單純詞(如連綿詞)以及多音節單純詞(如音譯外來詞)等。復合詞:詞根語素按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構成的合成詞,稱為復合詞。派生詞:由詞根語素和詞綴組合起來構成的詞。語法意義:由特定的語法形式所表達的出來的意義稱為語法意義。特定的語法意義必須通過一定的語法形式才能體現出來,反過來講,特定的語法形式必須體現一定的語法意義。在研究語法結構時,需要把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結合起來。語法范疇:由詞的變化形式所表示的意義方面的聚合。常見的語法范疇主要有性、數、格、體、時、人稱、態、級等。性、數、格、時、體、態性:性通過詞(名詞、代詞等)的形態變化表現事物的性別特征。歐洲的許多語言中都有。數:表示事物數量關系的一組特征。格:表示名詞、代詞在句中同其他詞的關系,它的意義是直接和句法相關的。時:時是動詞的語法范疇,時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這時間往往以說話的時間為準,分為現在、過去、未來。體:體表示動作行為的各種階段和狀態,是動詞特有的語法范疇。最常見的是完成體和未完成體(或持續體、進行體),此外還有起始體、繼續體、中斷體、反復體、短時體(或瞬間體)等等。態:態又稱語態,是表示主語與動詞的語義關系的語法范疇。一般通過動詞的形態變化來區分主動態和被動態。孤立語:又叫詞根語,缺乏詞形變化;特點是詞序嚴格、虛詞重要、復合詞多、派生詞少;以漢語為代表。黏著語:有豐富的詞形變化,通過詞本身形式的變化表示各種語法關系的語言;日語為其代表。曲折語:以詞形變化作為表示語法關系的主要手段的語言;特點是有豐富的詞形變化來表示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以俄語、英語為代表。復綜語:又叫編插語,突出特點是分不出詞和句子。詞和句子合二為一,一個詞的構成部分同時又是另一個詞的組成部分,許多個成分互相編插組合在一起,難分你我。第五章語義和語用施事:自主性動作、行為的主動發出者。受事:因施事的動作行為而受到影響的事物。語氣:語氣是表達“句子的語言交際作用”的范疇。幾乎所有的語言的句子都可以區分為“陳述、疑問、祈使”等不同語氣。基本詞匯:詞匯體系中,標志著與人們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事物的詞以及表示事物關系的常用虛詞的總匯叫基本詞匯;基本詞匯是詞匯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穩固性、能產性等特點。一般詞匯:詞匯中基本詞匯以外的詞構成一般詞匯,其特點是變化迅速。缺少歷史穩固性。情態:情態是體現“說話這對所言的主觀看法”范疇。主要表達“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真值:句子所表達的“判斷”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現象或事件。蘊涵:從一個的句義一定可以推導出另一個句子的句義,反向推導卻不成立。準確地說則是,設有a、b兩個句子,如果:①句子a為真,句子b就一定為真:②句子b為假,句子a一定為假;③句子a為假,句子b既可為真也可為假;那么:a句義蘊涵b句義。預設:如果一個句子的肯定和否定兩種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為前提,則另一句子是該句的預設。話題:一個句子中句義信息所關涉的那個實體。焦點:是句子中說話者認為受話者不知道的信息,因此希望受話者特別關注的部分。言語行為:人們說出的話不僅僅是人類經驗的映像(句義),也不僅僅是特定說話者對人類經驗的具體認知,它還是一種社會行為,像大人、吃飯等其他社會行為一樣,“說話”這種會行為也有對行為者之外的事物(特別是受話者)或行為者自身差生某種效力的目標,也有因行為而引發實際變化的效果。簡而言之,言語交際行為本身也構成新的人類經驗,與現實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現象、事件有著“行為——效力”的關聯。這些是語言在另一層次上的意義。從這一視角對語言意義的關注策劃能夠為言語行為研究。六書象形:象形的字形乃依事物的具體形象作曲折變化。eg:日、月、山、水指事: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指事。分為純粹符號,如:上、下、一、二;象形字附加符號,如亦、刃、本、旦。會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作基本成份組合成一個新字,這個新字的意義可從這些基本成份間的某種聯系顯現出來。如:休、并、從、益形聲:指字由“形”和“聲”兩部分合成,形旁有關意義,聲旁有關讀音。例如:江、河、湖轉注:一是“形轉”,二是“義轉”,意義上相同或相近的字互引解釋。三是“音轉”。如:考、老假借:語言中某詞沒有自己的專字而又須進入書面話,就用一個已有的音同音近字來表示。如:令、長、其1.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在音位、詞匯、句法中是如何運轉的?符號和符號組合起來,形成高一級結構。結構中各個成分的關系稱為組合關系。如果一些語言符號或更大的單位在組合結構的某一環節上能夠相互替換并且替換后結構關系不會改變,那么這些符號在結構中就具有某種相同的作用,它們自然地聚集成群。他們彼此的關系叫聚合關系。聚合關系和組合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在音位中,聚合關系表現在區別特征中。具有區別音位作用的發音特征叫做區別特征。音位的組合可包括音節、語音流變、韻律特征。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組合關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這些音能在相同的語音結構位置上出現,所以構成一個聚合——聲母。在聲母這個大的聚合中,還可以根據發音部位或發音方法的共同性構成小的聚合,例如漢語拼音方案的聲母表,b,P,m,f就是根據相同的發音部位排列的。在詞匯中,組合規則表現為語素組合成詞的規則。例如“火”這個詞由“火”一個語素構成,“朋友”這個詞由“朋”和“友”兩個語素構成。基本結構中的主謂賓定狀補等成分,也就是這些結構的不同組合位置。每個位置上可能出現的詞要到有關聚合里去選擇,這種聚合就是詞類。同樣,詞義的搭配,同義詞的選擇也反映出意義方面的組合和聚合關系。在句法中,詞組和句子是若干詞的結構形式。詞組和句子可長可短,變換無窮,分析起來又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結構一層套一層組合而成的。常見的基本結構類型可以歸納為主謂、述賓、偏正、聯合、述補五種。在有些語言中,詞和詞組合時形式要發生變化。同一個詞的不同的詞組合就有不同的變化。這些不同的變化形成一個聚合,叫做詞形變化。例如:report——reports2.語言符號的線條性和任意性是什么,是如何體現的?符號的線條性是指語言符號在使用中是以符號序列的形式出現,符號只能一個跟著一個依次出現符號的任意性是,作為符號系統的成員,單個語言符號的語音形式和意義之間沒有自然屬性上的必然聯系,只有社會約定的關系。就單個符號的音與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說的,符號的線條性使符號能夠一個挨著一個進行組合,構成不同的結構。符號與符號的組合和單個符號中音義的結合有很大的區別,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條件的,即可以論證和解釋的。符號和符號的組合條件就是語言里的各種結構規則。比方“香菜”“香腸”“香瓜”“香油”等,都由兩個最小的符號組合而成。“香”“菜”“腸”“瓜”“油”這些都是音義任意結合的符號,但它們之所以能組成“香菜”“香腸”“香瓜”“香油”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說的,可以從它們的組成中了解結合的條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樣,我們能夠說出這種不一樣的道理。這樣,以任意性為基礎的符號處于有條件、有規則的聯系之中,使語言具備有條理、可理解的性質。所以,線條性是語言符號系統分析的基礎。3.音位與音素的區別與聯系1、音素和音位的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概念的內涵不同。音素是構成音節的最小單位或最小的語音片段。音位是一個語音系統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2)劃分的角度不同。音素是從音色的角度劃分出來的。一個音節,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進一步劃分,就會得到一個個最小的各有特色的音素。音位是按語音的辨義作用歸納出的音類。每一個語音單位都各成一類,形成一個音位。(3)數量和分類不同。普通話語音共有32個音素,可以分成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兩大類,其中元音音素有10個,輔音音素有22個。普通話語音共有36個音位,分為元音、輔音、聲調三大類,其中元音音位有10個,輔音音位有22個,聲調音位有四個。2、音素和音位的主要聯系是:(1)兩者都屬于語音單位。(2)元音音素和元音音位是等同的。(3)輔音音素和輔音音位是等同的。4.怎么找出一個語言或方言的音位采用三種具體方法:1)減除法:在具體的語言中,如果把詞中的一個音素減掉,詞義就發生變化,減掉的音素就是音位。例如,漢語的[mao35](毛),如果去掉[m],就會變成[ao35](熬),意義就發生了變化,[m]就是音位。由于它的存在,把“毛”和“熬”區別開來。2)添加法:如果一個詞加上一個音素,詞義就發生變化,則加上的這個音素也是音位。例如,英語中,desk[desk],加上-s[s],,形成desks[desks],前者是單數,后者是復數,意義發生了變化,則加上的[s]就是音位。3)替換法:如果詞中的某一個音素被換成另一個音素,詞義就發生了變化,則所換的音素就是另外一個音位。例如,英語的“sky”[skai](天空)中的“k”換成“sly”[slai](狡猾的),意思就發生了變化,則/l/就是一個與/k/不同的音位。如果換了一個音,這個音不起區別意義的作用,則不是音位。例如,把[skai]換成[sk‘ai],雖然聽上去不順耳,但是不改變意義,因此[k‘]不是另外一個音位。5.舉例說明什么是句法結構規則的遞歸性。遞歸性和句法結構的層次性有什么關系?“遞歸性”是數學和數理邏輯的一個基本術語。它被引入到語言學中,指的是“重復使用同一條規則以便生成無限的新語句和無限長(在理論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也有人解釋為“有限規則的無限應用”。同樣的語法結構可以層層嵌套,同一條結構規則可以重復使用而不致造成結構上的混亂。遞歸性兩種表現形式:表現1:套合:從初始結構開始,自始至終重復運用同一條語法規則。例如:(玫瑰)花————(院子里的)玫瑰花——(張三)院子里的玫瑰花——(在化工廠工作的)張三院子里的玫瑰花表現2:聯合:同一條語法規則可以在一個結構上間隔的重復使用。例如:?你去,我去,還是他去?組合的層次性從表面上看,句子是一個接一個的詞組成的線性符號序列,實際上,它的內部組織是有層次的。語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復雜,都是基本結構一層層套起來的組成的。遞歸性可以是同樣的語法結構層層嵌套,造成的是成分的擴展,層次的增多,而同一規則的的重復使用,并不能增加語言結構的層次,只是使同一層次的并列成分增多了。6.與英語對比,舉例說明漢語語素的特點漢語中絕大多數的詞都是由詞根構成的。古代漢語一個語素一個音節,一般一個語素就是一個詞,后來為了彌補語音系統的簡化,漢語逐漸用復音詞來取代單音節詞,復音詞從中古開始在漢語中占據優勢地位,原來的單音語很多都轉化為單音節語素,漢語中單音語素占多數,復音語素多半是聯綿詞、疊音詞或外來詞。漢語語素的組合能力很強,絕大部分語素是自由語素,可以單獨成詞,也可和別的語素組合成詞。但有一部分原來在古代可以獨立成詞的自由語素到了現代漢語中發展成需要和別的語素組合成詞的黏著語素。如“民”“粹”“律”等。漢語中的語素都是成詞語素,缺少變詞語素,基本沒有什么形態變化。而英語中變詞語素很多,像”ed””ing””s”等都是動詞后可加的。形容詞、副詞、名詞也都有專門的變詞語素。漢語中的語素有一些從名詞發展來的派生語素,如“阿、老、子、兒、頭”等,但數目很少,所以漢語中的合在詞以復合的居多,派生詞較英語少得多。漢語中同音語素很多,英語中也有同音語素,但數目較少。而且漢語中復音語素也有同音的,英語則基本沒有。7.在漢語中,如何區分詞和短語詞是代表一定的意義,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短語是兩個或以上的實詞的組合,是大于詞而小于句子的語言單位。詞是由語素構成的,短語又是由詞構成的。三者密切聯系,又有互相區別的界限。詞和短語的區別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從語法結構上看,詞具有現成性和定型性;短語則具有臨時性和可擴展性。詞不論其音節多少,結構如何,都是作為一種現成的單一性的單位而用于造句的。短語則不然,它是臨時組合的,且能夠擴展。句法的規律只能作用于短語,不能作用于詞的內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擴展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榮、偉大”可以擴展為“光榮而偉大”、“光榮和偉大”。但“工人”卻不可以擴展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榮”、“偉大”同樣不可以擴展為“光和榮”、“偉而大”。二、從聲音形式方面來看,詞的內部不容許停頓,而短語的內部則可以停頓。試比較一下作為詞的“東西”(指物件)和作為短語的“東西”(指東邊和西邊)。前者的讀音(dōngxi)結構是固定的,“西”讀輕聲,中間不停頓。而后者中的“西”不讀輕聲,語法結構也不很固定,中間允許停頓,也可以說成“東和西”。所以說像“木箱兒”、“膠輪兒”是詞,而“木頭箱子”、“膠皮輪子”是短語;“支書”、“共青團”是詞,而“支部書記”、“共青團員”則是短語。區別詞和短語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擴展法”。如果一個語言單位插入別的語言單位使它擴展后,不改變原來的意義,這個語言單位就不是詞,而是短語;如果意義改變了,或者沒有意義了,就是詞,而不是短語。譬如,“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中的“紅花”、“綠葉”就可以插入“的”或“顏色的”,擴展成“紅顏色的花”、“綠顏色的葉”,意義沒有發生變化,這句話中的“紅花”和“綠葉”就是短語。而“紅花是一種名貴的藥材”中的“紅花”,如果插入“顏色的”,意義就變了,所以這句話中的“紅花”是詞,而不是短語。同樣的道理,作為一種工具名稱的“拉手”是詞,而表示一種動作的“拉手”則是短語。8.語言的普遍特征是什么?1.一切語言都至少有由名詞性詞語和動詞性詞語構成的句子(鳥兒飛)。2.一切語言都有形容詞性詞語修飾名詞性詞語(小鳥兒),副詞性詞語修飾形容詞性詞語(很小)。3.一切語言都有辦法把動詞性詞語全部或一部轉成名詞性詞語(調查[農村]→農村[調查],飛→飛的,寫→寫的、所寫的);把動詞性詞語轉成形容詞性詞語(飛→飛鳥,燒→燒杯)。4.一切語言都有辦法把幾個名詞性詞語連在一起(鳥兒和蟲子),把幾個動詞性詞語連在一起(試試,適應和改造[環境])。5.一切語言都有否定句(鳥兒不飛了)和疑問句(鳥兒還能飛嗎),都能夠把某些句子變成祈使句(快飛吧!)。6.一切語言的名詞性詞語和動詞性詞語都至少有兩種發生關系的方式(鳥兒飛[自動],鳥兒吃蟲子[他動])。9.請舉例說明說明是隱喻,什么是轉喻?詞義派生的兩種方式轉喻:轉喻的基礎是不同現實現象之間的相似關系。(相關性)整體?部分:西瓜(植物)→果實物品?使用者:便衣(服裝)→軍人、警察行為?行為發出者:編輯(動作)→人工具?活動:saw(鋸子)→鋸(動作)材料?產品:iron(鐵)→熨斗產地?產品:茅臺→酒隱喻:隱喻的基礎是不同現實現象之間的相似關系。(相似性)指甲、乙兩類對象之間有某種相似性,在此基礎上用原本指稱甲類對象的詞語去指稱乙類對象,從而使詞語產生新的意義。包袱→影響思想或行動的負擔:使人感覺重老古董→思想陳腐或生活習慣陳舊的人:陳舊過時nose→thenarroworpointedfrontendofsomething(事物的突出部分):面部最突出的部位10、請舉例說明詞義的模糊性,它會影響交際嗎?為什么?模糊性——一個詞的意義所指的現象大致有一個范圍,沒有明確的界限。詞義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模糊性的。也有一部分并不具有模糊性。此外,還有大量的科技術語,也都是精確的。詞組和句子中也有一部分的意義是模糊的。原因在于現實現象是復雜的而且往往是連續的,用離散的語言單位“詞”對這種現實現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比如,我們在說“張三個子高。”時,高是一個大致的范圍,,如果要求詞義非得像術語那樣丁是丁,卯是卯,身高六尺三寸才能說“個子高”,六尺二寸就不行,年滿六十才能說“老”,五十九歲半就不行,那交際就難以進行了。語義的模糊性不會影響交際,反而是社會交際活動的需要。雖然詞義具有模糊性,但詞義所概括反映的現實現象的中心和典型是較清楚的。語言中的詞義能被人理解。高在中國人中,1米八以上絕對算高了,1。6米肯定是矮子,至于1。75米那就見仁見智了。11、舉例漢語對話里使用哪些手段來突出焦點信息。⑴通過語調重音標示出來。例:“小明吃蘋果”,如果語調重音在“小明”,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焦點。⑵通過句法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是??的”句式。“是”后面的成分就是信息的焦點。在“我是昨天來的”中,“昨天”是焦點。12、口語能否改革?書面語能否改革?文字能否改革?文字改革需要考慮哪些因素?(P187)語言是不斷發展的,經常產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有些符合語言的發展規律,有些不符合語言的發展規律。語言規范的任務,就是要根據語言的發展規律為語言的運用確定語音、詞匯、語法各方面的標準,把那些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來,加以推廣,使之廣泛地為人們的交際服務;而對于那些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成分和用法,應該根據規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處理。語言規范化的對象主要是書面語。“約定俗成”本身就是規范化的一個原則和標準。至于那些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在群眾中又不是廣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詞語,在它們剛出現的時候就應該根據規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證語言運用的純潔和健康。13、舉例說明文字對語言的適應性和相對獨立性。(P182)文字對語言的適應性: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所以每一種文字,無論是自源的還是他源的,都有適應自己所記錄語言的內在發展動力。例如,漢字之所以長期停留在方塊字的階段,與漢語的特點有密切關系。漢語的語詞以單音節占優勢,沒有形態變化,缺乏詞綴等附加語素。這些特點有利于保持音節—詞根—形的書寫體系相對獨立性:語言要求文字正確地記錄它,語言的特點制約著文字的特點,但文字和語言畢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體去記錄語言,其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同的語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等語言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語言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朝、越等國家原來采用漢子,后換用表音文字,這說明了文字對語言也有相對獨立性。總之,不管是文字的產生、自源文字的發展還是他源文字的創新或換用,都說明了文字是對有聲語言再編碼的視覺符號系統,說明了文字既有適應語言特點的一面也有相對獨立的一面。14、表音文字可分為哪幾種重要類型?世界上存在單純的表意文字嗎?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們的最小文字單位―字符只表示語言符號的音,而不表示語言符號的意義。可以分為: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輔音,字符可以記錄語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為字符的音位文字。輔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語言中的輔音,元音沒有專門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音節文字:字符表示語言中的音節。如日本的假名。世界上不存在單純的表意文字,因為從字符層面上看,表意文字就意味著這種文字所有的字符都是不表音只表意的,而這是不可能的。首先,語言中有許多抽象概念詞是無形可畫、無法用象形的義符來表示的。其次,這些抽象概念也不可能都用與實物沒有象形關系的抽象符號來表示,因為人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而語言中表示抽象概念的語素或詞數量是很多的。因此,即使是尚不成熟的原始文字,只要已經能夠較全面地記錄語言,都需要利用借形取音的手段來表示抽象概念。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成系統的文字,可以沒有義符,但是不可能沒有聲符。從字符的層次上看,不存在表意文字,這是由文字記錄語言的基本性質決定的。15、什么是語言演變的漸變性?什么是語言演變的不平衡性?(P194)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發展的兩大特點。(1)漸變性。①語言是全社會無時無刻不在使用的交際工具,不能像機器那樣停止運轉,進行大修。語言的演變只能因勢利導,任何權威想要憑一己的意志改變語言的規則,無異于命令血液倒流,要求秧苗在幾天里長出稻谷,是怎么也不可能的。②交際要求語言保持穩定的狀態,不允許它一下子發生大的變化。③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增長的交際需要又不斷地促使語言發生變化。把任何一種現代的語言和它的古代的狀況加以比較,都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穩固和變化這兩個對立的要求都是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性質決定的。所以語言的演變只能采取漸變的方式,不允許突變。(2)不平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探索融合共生的美好-可持續旅游洞察與實踐白皮書-VISA
- 專題二十生命的思考(教學設計)-2024年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部編版
- 班本課程實施培訓
- 高鐵機務段檢修工培訓大綱
- 九年級數學上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6 應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課時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幾何問題教學設計 (新版)北師大版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四單元 我們的根在這里 11 最親家鄉人教學設計 蘇教版
- 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我與社會教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走近老師第一課時教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1.2.1探索生命的器教學設計 (新版)蘇教版
- 防疫志愿者培訓教材
- 人工挖孔樁施工監測監控措施
- 高三英語教研組建設(課堂PPT)
- 我國中學導師制的歷程、現狀及問題分析
- 中國民主同盟入盟申請表(樣表)
- 安全帶檢測報告(共8頁)
- 公司erp項目激勵制度
- Excel函數和公式練習
- 國際石油合同講座1018
- 某核電項目機械貫穿件安裝施工管理技術研究
- 基于單片機的接觸器控制器設計
- 50t汽車吊性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