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阿Q正傳》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課題《阿Q正傳》課型新授課
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村為背景,用近乎漫畫的夸張手法,描寫了一個無名無姓、無家無業的貧苦雇農阿Q短暫的一生。閱讀本文時,要對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歷史和魯迅致力于“改造國民性"的思想有所認識;著重分析阿Q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點,挖掘“精神勝利法”的內涵;從人物形象、敘述語言以及幽默、夸張、諷刺等藝術手法的角度,關注小說喜劇表象下的悲劇意味;還可以探討阿Q為何具有超越時代、民族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魯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思維發展與提升:分析阿Q的性格特點,挖掘“精神勝利法"內涵。審美鑒賞與創造:深度解讀重要語句或段落,欣賞作品的藝術特色。文化傳承與理解:關注小說喜劇表象下的悲劇意味,探討阿Q為何具有超越時代的民族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分析阿Q的性格特點,挖掘“精神勝利法”內涵。
教學難點深度解讀重要語句或段落,探討阿Q為何具有超越時代的民族意義和價值。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在舊社會的壓迫下,幾乎所有人都因屈辱的地位和統治階級思想的毒害而不能正視現實,成為那個時代的“阿Q"。那魯迅筆下的”阿Q“究竟是怎樣的人呢?他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引發人們的深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魯迅的作品——《阿Q正傳》。
任務一: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1.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壽,后改為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后從事文藝,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魯迅的小說多材于當時病態的現實社會,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雜文數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史上的不朽杰作。
2.代表作品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于《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且介亭雜文》《南腔北調集》等。
3.寫作背景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封建統治階級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者奴顏婢膝,表現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對自己統治下的臣民又擺出主子的架子,進行瘋狂鎮壓和盤剝。帝國主義侵略已到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地步,但他們偏要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已經到了死亡的邊緣,卻追求精神上的勝利。
統治者的“精神勝利法"和對人民進行的封建麻醉教育,使勞動人民忘卻了壓迫和屈辱,無反抗,無斗志,永遠處在被壓迫、被剝削、受毒害的狀態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和順民。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未喚醒廣大農民群眾,也沒有觸動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和封建階級的根本利益。一些投機分子搖身一變成了“革命者”,他們利用革命政權迫害革命勢力,殺害革命黨人、革命群眾。
阿Q這個想要革命的流浪雇農,卻被假革命、反革命分子和假革命政權殺害了。他是無辜者,假革命者有罪,而無辜者死,假革命者生。《阿Q正傳》就是在這樣顛倒黑白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4.“阿Q精神"
“阿Q精神”:又叫精神勝利法。
“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使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盡屈辱的血淚史。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殺,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勝利。"
——黃修已教授
“阿Q精神”是一種典型的弱者思想和精神,更嚴重地存在于被帝國主義欺侮的半殖民地的封建統治階級之中,不只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
5.梳理章節
《阿Q正傳》共九章
第一章是小說的序言,交代了小說人物名字的由來,介紹這是一個無姓無名籍貫模糊的底層小人物,順筆諷刺了當時的文人和遺老遺少。
第二、三章描述了阿Q的若干生活片段,精練地刻畫出阿Q的“精神勝利法"。
第四到第六章寫阿Q因拙劣的“求愛”而遭遇生計危機,以及其后短暫的“中興”,進一步描繪出阿Q的性格和他身受的壓迫。
第七到第九章寫辛亥革命對當地各階層的影響和人們的反應,展現了阿Q朦朧的革命意識,也描寫了這一人物最終悲劇性的“末路”。
《阿Q正傳》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阿Q正傳》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一點也沒有減退,反而日見其濃烈,日顯其尖銳,"未莊"的國情并無根本改觀,"阿Q精神"仍然到處可見。《阿Q正傳》就是一把解剖刀,通過"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國人的精神危機和國民性格。
6.未莊的取名來由
①“鬼"一“禺”一“畏”,“畏”與“未"同義,因此“未莊”是“鬼莊"。
②“未”這個字還包含“還沒有~"的意思,如果按這樣理解,那么“未莊”就是未達到一定水平的有缺陷的村莊。
③“未"也有“羊”的意思(十二支的第八),因此也可以理解《阿Q正傳》的背景“未莊"是“羊村”,“羊頭狗肉村"。魯迅以“未莊”為背景的用意之一是說明阿Q生活的“未莊"——清末民初時的中國農村是“羊頭狗肉村”,中華民國也徒有虛名,是跟清末君主立憲制完全一樣的“羊頭狗肉村"。
7.阿Q的取名來由
①象征普遍國民性的精神。
②象形——"Q”字母的小尾巴,就像清朝人的辮子(英國人稱其“bigtail")。
③阿貴的音近(紹興口音)——”鬼“(Q為音近,取代具體,代表的是一個群體的人格品行)。
任務二: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
1.阿Q的姓名、籍貫都如此“渺茫”,說明阿Q怎樣的身份和處境。
連姓名、籍貫都渺茫的人,可見其地位低下,中國農村特別注重姓氏宗族,勢單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負,而望族大姓往往感到自豪。阿Q沒有姓名、籍貫,他無依無靠,處境悲慘。
2.課文中寫阿Q動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請填寫下面的表格。
3.阿Q被趙太爺打了嘴巴后,為什么反而“覺得趙太爺高人一等了”?
他對來自統治者的欺壓已經麻木健忘,以自欺來安慰自己。他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可在精神上卻一次又一次地“勝利"。被趙太爺叫去打了嘴巴之后,他想的是:“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打老子……”他想到趙太爺這么一個威風八面的人物現在竟成了他的兒子,便得意起來。
一方面,他在現實中處處碰壁,飽嘗辛酸;另一方面,他又在幻想中自我安慰,自傲自足,這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他自認挨打是一種榮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應該感激。再者,趙太爺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榮耀了。
4.阿Q生平遭受了哪兩件屈辱事?阿Q認為它們是屈辱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件屈辱事:藐視王胡被抓住碰頭。
第二件屈辱事:辱罵“假洋鬼子”挨打。
原因:
①這兩次挨打都發生在阿Q被趙太爺打了嘴巴、出了名以后,他感到大家仿佛格外尊敬他,一般人不敢惹他;
②打他的兩個人在阿Q看來最沒資格——一個是自己藐視的人,一個是自己最厭惡的人。
5.小說中寫阿Q調戲小尼姑有什么用意?
調戲小尼姑表明了阿Q欺軟怕硬的性格,他把所受的屈辱都怪在小尼姑身上,通過調戲她達到心理上的滿足,炫耀自己強大的一面。
6.從阿Q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人
先前比你闊
藐視“文童"看不起城里人
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
被打嘴巴,卻心滿意足的得勝了
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挨打)
調戲小尼姑,阿Q十分得意地笑
雙重人格
阿Q是羊而同時又是狼,可憐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
“對于羊顯現兇獸,相而對于兇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得兇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魯迅《華蓋集》)
7.阿Q的主要性格是“精神勝利法"。試概括“精神勝利法”的實質,并探究其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
實質:
“精神勝利法"是對于事實上的屈辱和失敗,用一種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勝利。
形成原因:
①產生于愚弱國民所處的惡劣環境和屈辱地位,來源于被壓迫、被凌辱的下層人民當中,是專制主義制度造成的國民的心理變態和人性奴化,并非來自統治階級自身。
②阿Q精神是不敢正視自己的落后和不幸狀態的一種精神上的瞞與騙,因此不僅東方落后的民族中會產生阿Q精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只要還有個人和集團處于落后地位,就有產生粉飾落后的“精神勝利法”的可能。
8.探討魯迅塑造阿Q的真正意圖。
魯迅通過塑造阿Q這個典型,深刻揭示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種種表現以及它的嚴重危害,寫出了中國人特別是底層百姓苦難、悲慘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以此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
魯迅一生都在思考國民性問題,他一生以筆為刀,解剖中國人的靈魂,對民族精神的消極方面給予了徹底的暴露與批判。他創作《阿Q正傳》意在“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
任務三:品味語言,挖掘內涵
1.這篇小說處處使用幽默、尖銳、詼諧的語言,進行諷刺、挖苦、調侃。請仔細品讀下列句子中標黃的詞,體會其中的意蘊。
(1)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于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①“閑人”的“得勝"表明這幫人在欺凌弱小上心滿意足,在打斗中充分達到了侮辱的目的;
②而阿Q也“得勝”了,雖然實際上被欺侮,但精神上畢竟勝利了,因為他認為是老子被兒子打了,他占了上風。
(2)但真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罷,阿Q不幸而贏了一回,他倒幾乎失敗了。
①表面上看,“不幸”與“贏"自相矛盾,但實際上,阿Q贏錢是幸運的,贏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可見那是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
②“倒幾乎失敗”,阿Q這一次面臨真正失敗的考驗,但他的精神勝利法又一次神奇地發揮了作用。連這樣的失敗都沒有使阿Q精神失效,可見他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2.阿Q“十分得意地笑”,店里人“九分得意地笑”,這是為什么?揭示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
“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詞語,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個個有一顆骯臟的靈魂,他們因為沒有像阿Q一樣親自動手動腳調戲小尼姑,因此覺得不十分過癮,只有“九分得意”。這表明當時人們之間缺乏起碼的同情心。
歸納主題
通過對阿Q的語言、心理、行為等的描寫,刻畫了阿Q“精神勝利法"的表現,反映了當時國民普遍存在的病態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國民劣根性,意在“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暴露國民的弱點”,揭露當時的病態社會,“引起療救的注意”。
任務四:聯系現實,賞析畫像
1.我們周圍還有“阿Q"嗎
有。《阿Q正傳》結尾處的畫外音:
“阿Q死了,阿Q雖然沒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罵得斷子絕孫了。據考據家的考證說,阿Q還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孫繁多,至今不絕。”
2.有人認為,阿Q精神在現代社會有其存在的價值;有的人卻認為,阿Q精神在現代社會根本沒有什么用處。你認為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阿Q精神嗎?請談一談你的看法。
觀點一:
需要。這種精神可以讓我們緩解壓力。一個人不可能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比別人好,人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挫折,如果沒有一點阿Q精神的話,恐怕就會被郁悶的情緒擊倒,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無法面對現實生活。
觀點二:
不需要。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阿Q精神只會讓人因虛幻的“精神勝利"的補償而心滿意足,進而屈服于現實,成為現實環境的奴隸。
3.以上是兩位畫家創作的阿Q畫像,請結合選文的具體內容,說說你認為哪幅畫與你心中的阿Q更為接近。
示例:我認為圖一與我心中的阿Q形象更為接近。畫中阿Q撇著嘴的樣子形象地表現出了他的妄自尊大,畫家表現的阿Q是一個背對著讀者轉過頭來的形象,表現出他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違約糾紛案代理意見:北京王文杰律師專業解析
- 2025合同調整的主要類別
- 2025年房產交易頻繁引發爭議細心審視合同條款至關重要
- 2024年電動助力轉向裝置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西湖國際物業管理委托合同
- 2025個體經營單位勞動合同樣本
- 2025年度軟件開發項目合同
- 疫苗接種在減少醫療不平等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繁殖中的繁殖障礙及其解決方法考核試卷
- 2025新版企業合同范本
- 《copd疾病知識》課件
- 北京市東城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上)期末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2025河南中煙許昌卷煙廠招聘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河南輕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即時通訊系統建設方案
- 動車乘務實務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胎盤植入課件講義版
- 2025年江蘇鹽城東方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1版中醫疾病醫保對應中醫疾病醫保2
- 政府績效評估 課件 蔡立輝 第1-5章 導論 -政府績效評估程序
- 食堂負責人崗位職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