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海南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分為單項選擇題I和單項選擇題II兩部分。單項選擇題I: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安徽郎溪縣磨盤山遺址考古發現大量崧澤文化時期(距今5800-5300年)墓葬。有的墓葬隨葬品多為陶器,有的以隨葬大量石器為主,還有墓葬隨葬較多的網墜和形制類似于觿一類的陶質織網工具。這說明當時()A.原始農業比較發達 B.存在一定的社會分工C.尚未形成定居生活 D.貧富分化已較為明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題干中提到的墓葬隨葬品種類多樣,包括陶器、石器、網墜和織網工具等,反映了當時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從事不同的活動,如農業、漁獵等,這種多樣化的隨葬品表明當時社會中已經存在一定的分工,不同的人群可能從事不同的生產活動,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社會分工的情況,沒有涉及農業發展的情況,排除A項;據材料信息及所學可知,在該文化時期,已經出現相對固定的墓葬和生活區,已經形成定居生活,排除C項;新石器時代的貧富分化主要體現在墓葬的大小、墓葬隨葬品的多少,材料沒有涉及貧富分化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2.周厲王為恢復王室實力,實行“專利”政策,取締貴族和公社成員在山林川澤之地開辟的私田,受到了輿論指責。《左傳》記載魯國卜崎因土地被奪而魯閔公卻不阻止,故不惜為共仲充當兇手,刺死魯閔公。這反映了當時()A.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社會階層分化加快C.土地私有觀念已經產生 D.宗法制度遭到破壞【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周厲王時期(中國)。據題干“周厲王為恢復王室實力,實行‘專利’政策,取締貴族和公社成員在山林川澤之地開辟的私田,受到了輿論指責。《左傳》記載魯國卜崎因土地被奪而魯閔公卻不阻止,故不惜為共仲充當兇手,刺死魯閔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厲王時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對土地的控制力下降,貴族和公社成員開始開辟私田,這反映了土地私有觀念已經產生,當周厲王試圖取締這些私田時,受到了強烈的反對,甚至發生了刺殺國君的事件,C項正確;題干主要反映了土地私有觀念的產生和貴族對土地的爭奪,并不能直接得出“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結論,排除A項;題干主要反映了土地問題,并未體現社會階層的分化情況,排除B項;題干主要反映了土地私有觀念的產生和對土地控制權的爭奪,并未直接涉及宗法制度的破壞,排除D項。故選C項。3.東晉十六國時,后秦僧人鳩摩羅什翻譯佛經98部,其中《菩薩戒本》寫道:“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佛教文化得到傳播并趨向本土化 B.佛教教義和儒家倫理具有一致性C.佛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 D.魏晉時期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據題干“后秦僧人鳩摩羅什翻譯佛經98部,其中《菩薩戒本》寫道:‘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佛教是外來宗教,強調“出世”,而儒家思想強調“入世”,重視孝親。東晉十六國時,后秦僧人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中強調孝順父母、師長等,這說明佛教在傳播過程中,為了在中國更好地發展,與儒家倫理相結合,體現了佛教文化得到傳播并趨向本土化,A項正確;雖然佛教在傳播過程中吸收了儒家倫理的部分內容,但不能說明佛教教義和儒家倫理具有一致性,排除B項;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有很多,如使者往來、商業貿易、人口遷徙與民族融合等,不能僅因佛教的傳播就斷定其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排除C項;材料僅體現了佛教在魏晉時期的傳播情況,無法得出魏晉時期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排除D項。故選A項。4.唐代,州有“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三人,倉督二人”。縣市也有相應的官員,縣市令要“州選”,“縣市令不得用當縣人”。這表明,唐代()A.城市經濟功能增強 B.中央集權得到加強C.抑商觀念依然濃厚 D.政府重視市場管理【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題干中提到唐代州和縣市設有專門的市令及其他相關官員,負責市場的管理,這說明政府對市場管理的重視程度較高,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州、縣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沒有涉及城市中商業的發展,不能說明城市經濟功能增強,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州縣政府對市場的管理,而非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不能體現中央集權的加強,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政府重視對市場的管理,沒有涉及對商業的抑制的觀念,排除C項。故選D項。5.明清時期,“湖廣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劇場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的劇場在選址上有所差別,宗祠劇場隨移民分布于土地肥沃的平坦地區;會館劇場多集中分布于水陸交通便利、商貿發達的市鎮;廟宇劇場多分布于人口相對集中的村鎮;莊園劇場多位于地勢險要的山陵地區。這可以用于說明當時()A.移民活動推動戲劇創新 B.區域商貿格局發生變化C.群體遷徙促進文化傳播 D.社會階層流動趨于頻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據題干“‘湖廣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劇場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的劇場在選址上有所差別”,結合所學可知,由于不同地區移民存在文化差異,這些傳統劇場,在選址上、建筑形制、裝飾藝術等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移民群體遷徙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C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戲劇的“創新”,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移民通道上的劇場選址情況,與區域商貿格局無關,排除B項;社會階層流動指個人或群體社會地位的變化,即從某一社會階層到另一社會階層的變化,移民不能反映社會階層流動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6.如表信息體現了()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對于其職權范圍,未有明確文字規定。“所以命大臣駐藏辦事者,原為照看達賴喇嘛,鎮撫土伯特人眾”1751年乾隆帝批準頒布《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條》西藏地方政務“必須達賴喇嘛得以主持,欽差大臣有所操縱,而噶隆不致擅權”1793年乾隆帝批準并實施《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駐藏大臣的職權范圍擴大到行政、軍事、經濟、宗教、外事等各個方面A.清政府努力實現民族平等和團結 B.清朝對西藏地區治理逐步制度化C.清朝統治者致力于擴大疆域版圖 D.駐藏大臣權力增大危及中央集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題干中提供的信息顯示了清朝在不同時期對西藏地區治理的變化和發展,從1727年設立駐藏大臣開始,到1751年和1793年頒布相關章程,逐步明確和擴大了駐藏大臣的職權范圍,涉及行政、軍事、經濟、宗教、外事等方面,這一過程體現了清朝對西藏地區治理的逐步制度化,B項正確;材料涉及對西藏地區的治理,沒有涉及對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平等問題,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對西藏地區的控制,而非擴大疆域的面積,排除C項;駐藏大臣受到中央控制,是加強對西藏地區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排除D項。故選B項。7.據安徽省《績溪縣南關惇敘堂(許氏)宗譜》記載,“(咸同年間)自二十九世惠字輩以下,歿于兵難者十居其九”,各房派系失聯者高達70余支,遷居市北派“經咸同兵難,居故址者已無人矣,雖有子孫散居四鄉,實零落堪傷”,其時欲“敬宗收族,勢比登天”。材料現象的發生主要緣于()A.英法聯軍的入侵 B.宗法觀念的持續淡漠C.洋務新政的實施 D.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題干“安徽省”“(咸同年間)自二十九世惠字輩以下,歿于兵難者十居其九”“經咸同兵難,居故址者已無人矣,雖有子孫散居四鄉,實零落堪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咸同是清代年號咸豐與同治的并稱,時間是1850年至1875年,許氏宗譜記載咸同年間宗族死于兵難十居其九,有的散居他鄉,這和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社會動蕩有關,D項正確;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作戰地點主要在沿海地區、京津地區,與安徽關系不大,排除A項;材料反映由于戰爭導致許氏宗族人口減少或流落他鄉,并非宗法觀念淡漠,排除B項;洋務新政不符合“咸同兵難”,排除C項。故選D項。8.光緒年間停止征漕呼聲高漲,鄭觀應提出:“自輪舶暢行以后,商米北來源源不絕,利之所在,人爭趨之”;張之洞說:“運河時加修浚,閘壩啟閉,尤極紛紜……迨海運開而河運已成駢枝,商運通而官運轉行勞費”;胡燏棻強調:“市中有米與官中有米同”。三者立論的關鍵點是()A.糧食商品化的發展 B.漕政積弊重重 C.近代交通逐步興起 D.南北運河淤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伴隨著近代航運業的發展,南方的糧食大量運往北方,沒有必要在耗費錢力,通過官方漕運往北方運量,所以出現停止征漕的呼聲,所以材料強調的是糧食商品化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雖然涉及漕運糧食會耗費錢力,但不能說積弊重重,排除B項;材料涉及近代航運業推動了南糧北運,但近代交通發展并非材料關鍵點,排除C項;材料中張之洞提到運河需要“時加修浚”,但并非說明當時運河淤阻,排除D項。故選A項。9.1913年,國會選舉結束,國民黨在宋教仁帶領下大獲全勝。旋即袁世凱耗費巨資促成共和黨、統一黨和民主黨合并,成立支持自己的進步黨,同時超過1/3的國民黨議員被袁收買后脫離本黨,最后進步黨獲得組閣,袁世凱也正式“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這說明,當時()A.袁世凱在為復辟帝制做準備 B.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不適宜中國國情C.政黨政治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D.專制力量導致了政黨政治名存實亡【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民國初年(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袁世凱為了當選中華民國的大總統,是通過讓國民黨的議員脫離國民黨,讓支持自己的進步黨在國會中選舉自己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這體現了當時政黨政治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袁世凱也需要借助政黨政治的形式,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袁世凱為當選大總統的準備,而非復辟帝制,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政黨政治對民國政治的影響,不能說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不適宜中國國情,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政黨政治的影響,而非政黨政治名存實亡,排除D項。故選C項。10.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流傳這樣的民謠:“軍閥混戰日延長,工農群眾苦難當。到處兵災和戰禍,幾多家破與人亡。”“年年官兵戰,到處土匪亂。戰的中國真難看,亂的人民不安然。”“田產又有兵匪憂,做個農民不如牛。”這些民謠可以解釋()A.國民革命的迫切性 B.民主共和的虛偽性C.軍閥割據的必然性 D.工農革命的可行性【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這些民謠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動蕩不安,軍閥混戰、兵災戰禍、土匪橫行等問題給工農群眾帶來了極大的苦難和不安,這種社會狀況表明當時中國迫切需要進行變革,以結束軍閥割據和社會動蕩,實現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因此,這些民謠可以解釋國民革命的迫切性,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軍閥混戰帶來的社會動蕩,沒有涉及民主共和是否虛偽,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軍閥割據的消極影響,沒有涉及軍閥割據的原因,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結束軍閥割據和社會動蕩,而非工農革命,排除D項。故選A項。11.據井岡山的張冬蓮老人回憶,1928年“男的只有老弱在家里與我們一起生產,犁田、耙田、插秧,我們都干。田還是自己種自己的,但我們互相幫工”,“我們婦女又生產又打仗,參加打土豪分田地,我們都能同男人一樣干”。這段回憶反映了,在井岡山根據地()A.婦女是土地革命的中堅 B.農業經濟得到恢復C.土地革命開展嚴重受阻 D.革命群眾基礎廣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張冬蓮老人的回憶中提到“男的只有老弱在家里與我們一起生產”,“我們婦女又生產又打仗,參加打土豪分田地”,這些內容表明在井岡山根據地,男女老少都積極參與革命活動,說明革命的群眾基礎廣泛,D項正確;因為雖然婦女參與革命,但不能說是中堅力量,排除A項;僅通過材料中涉及的群眾對革命的支持,不能直接反映農業發展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中反映了土地革命的進行,但沒有涉及土地革命受阻,排除C項。故選D項。12.盧溝橋事變后,上海話劇界救亡協會組織了救亡移動演劇隊赴全國演出,所表演的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漢奸末路》《最后一計》等劇目,風行全國,深受民眾喜愛。如圖為《放下你的鞭子》劇照。街頭劇在當時風行全國,緣于()A.救亡政策的感召 B.民間戲劇表演的悠久歷史C.戲劇形式和時代主題的契合 D.街頭劇面向基層的世俗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街頭劇在當時風行全國,主要是因為其內容與抗日救亡的時代主題高度契合,能夠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抗日情感,這些劇目通過簡單直接的表演形式,傳達了強烈的時代信息,因而受到廣泛歡迎,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戲劇與抵抗日本侵略相結合,但沒有涉及是否因為受到政策的感召,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日本全面侵華后的戲劇與抵抗日本侵略相結合,沒有涉及民間戲劇的歷史,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戲劇的時代性,而非世俗性,排除D項。故選C項。13.如圖為解放戰爭時期國共敵我態勢圖。據圖可推知()A.解放戰爭進攻序幕正在揭開 B.東北全境已經解放C.北平天津地區已被我軍奪取 D.渡江戰役積極籌備【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整體時間為解放戰爭時期,作戰區域以徐州為中心,涉及山東等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的是淮海戰役,在淮海戰役之前,東北全境已經解放,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戰役,是戰略決戰階段,排除A項;北平和平解放發生在攻打徐州之后,排除C項;淮海戰役結束后,籌備渡江戰役,材料中淮海戰役正在進行,排除D項。故選B項。單項選擇題II:14~15題,每題3分,共6分。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為3分,有兩個選項各為1分,錯誤項為0分。選出最佳項,多選不得分。14.1343年,右丞相脫脫奏請編修遼、宋、金三史,得到元順帝支持。順帝說:“三國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亂、興亡之由,恐因歲久散失,合遴選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書,以見祖宗盛德得天下遼、金、宋三國之由,垂鑒后世,做一代盛典。”據此可知,元朝編修遼、宋、金三史,旨在()A.吸取前朝的統治經驗 B.促使統治興盛 C.強化元政權的正統性 D.傳播理學思想【答案】C【解析】本題是最佳選擇題。時空是:元朝(中國)。題干中提到元順帝希望通過編修遼、宋、金三史,展示祖宗的盛德和得天下的原因,以此作為后世的借鑒和一代盛典。這表明元朝希望通過編修歷史,強調其繼承和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C項最佳;據材料“三國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亂、興亡之由”可知,元朝修史有吸取前朝的統治經驗的原因,A項有一定道理;據材料“垂鑒后世,做一代盛典”可知,元朝修史也有促進統治興盛的原因,B項有一定道理;材料只涉及元朝在修史過程中借鑒前朝經驗,強調其繼承和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沒有涉及對理學的傳播,排除D項。故答案為:C(3分)A(1分);B(1分);D(0分)。15.1863年,英國人威廉在出版的《中華商務指南》中記載:“廣州黃埔修理船舶的船塢設備在過去四五年內已增加,修理船舶的工匠的技藝也大有進步。此地的柯拜船塢公司有四座船塢,其中一座是用石頭建造的,550尺長,70尺寬,17尺深,足供兩艘船同時入塢。”據此,以下結論合理的是()A.列強對華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 B.廣州仍是西方對華貿易的主要基地C.西方商人重視在華的商業情報 D.西方列強正逐步打開中國商品市場【答案】D【解析】本題是最佳選擇題。時空是:近代(英國)。據材料“廣州黃埔修理船舶船塢設備在過去四五年內已增加,修理船舶的工匠的技藝也大有進步。此地的柯拜船塢公司有四座船塢,其中一座是用石頭建造的,550尺長,70尺寬,17尺深,足供兩艘船同時入塢”及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之后,廣州修理船舶的設備增多,還有專門停泊船舶的船塢,船舶修理和停靠主要與列強通過輪船將本國的工業產品運到中國銷售有關,所以材料中最合理的結論是西方列強正逐步打開中國商品市場,D項最佳;材料體現了鴉片戰爭之后,仍然有外國的商船來到廣州進行貿易,反映了廣州仍是西方對華貿易的主要基地,B項有一定道理;材料中英國人威廉出版了《中華商務指南》,涉及中國商業信息,所以材料也體現了西方商人重視在華的商業情報,C項有一定道理;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之前,列強對華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排除A項;故答案為:D(3分)B(1分);C(1分);A(0分)。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題14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5分,第19題12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儒者充分利用三教的思想資源,重構儒學理論體系,建立形而上的“理”,為人們的修養生活方式提供形而上的根據。宋代儒者使儒學獲得新生,這其中必然存在有給我們當代中國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予以啟示的寶貴經驗。——摘編自林亮《宋代理學興起對中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啟示》材料二盡管梁啟超曾經熱情贊美過西方文化,但當他游歷歐洲與目睹戰后歐洲的困境之后,他就像從夢中驚醒一樣,退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上來。他相信東方文化可以救濟西方的弊端,“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柢、源泉也”。——摘編自晁罡《在激進與保守之間-論梁啟超的東西文化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宋代儒者為促進“儒學獲得新生”所作努力。(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促使梁啟超思想轉變的時代因素。(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如何對待傳統文化,談談你的認識。【答案】(1)努力: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強調儒者責任擔當;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促使儒學倫理化;呂大均撰寫《呂氏鄉約》,重視基層教化。(言之成理即可)(2)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嚴重;民族意識覺醒;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一戰暴露西方文明弊端。(言之成理即可)(3)認識:堅持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宋代儒者充分利用三教的思想資源,重構儒學理論體系”及所學宋代儒學發展知識可知,宋代儒者為促進“儒學獲得新生”所作努力有: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強調儒者責任擔當;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促使儒學倫理化;呂大均撰寫《呂氏鄉約》,重視基層教化。【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因素:據材料“盡管梁啟超曾經熱情贊美過西方文化,但當他游歷歐洲與目睹戰后歐洲的困境之后,他就像從夢中驚醒一樣,退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上來”可知,一戰暴露西方文明弊端;先進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梁啟超思想的轉變還可以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嚴重;民族意識覺醒等角度進行說明。【小問3】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認識:據材料“他相信東方文化可以救濟西方的弊端”及所學知識可知,對待傳統文化可以堅持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結合當今時代發展特色,“推陳出新、革故鼎新”。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孫中山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演說》中說:“由于我們革命,只有革命黨的奮斗,沒有革命軍的奮斗……我們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今天在這里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1924年6月16日)——摘編自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黃埔軍校史料(1924-1927年)》材料二黃埔軍校創建于1924年6月。第四期畢業生誓詞:“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而奮斗,為主義而犧牲。繼續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謹誓。1926年10月4日。”——摘編自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黃埔軍校史料(1924-1927年)》材料三黃埔軍校同學會是領導下聯系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的愛國群眾團體,成立以來始終秉持“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服務黨和國家發展大局。——摘自《致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周年的賀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黃埔軍校建立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黃埔精神的內涵。(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發揚黃埔精神的現實意義。【答案】(1)歷史背景:民族危機嚴重;軍閥割據紛爭;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十月革命經驗和蘇聯的幫助;第一次國共合作達成,國民革命興起。(言之成理即可)(2)內涵:愛國革命(愛國)奮斗;犧牲;精誠團結(團結)責任擔當(擔當)。(言之成理即可)(3)現實意義: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塑造中華民族精神;推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大業。(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據材料一“由于我們革命,只有革命黨的奮斗,沒有革命軍的奮斗……我們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今天在這里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可得出,黃埔軍校建立的歷史背景是民族危機嚴重,需要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危亡;同時,軍閥割據紛爭,革命黨人認識到僅有革命黨的奮斗是不夠的,還需要革命軍的奮斗;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也讓革命者意識到建立革命軍隊的重要性;此外,十月革命的經驗和蘇聯的幫助也為黃埔軍校的建立提供了借鑒;最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達成和國民革命的興起,也為黃埔軍校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基礎。【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據材料一“今天在這里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和材料二“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誓詞:‘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而奮斗,為主義而犧牲。繼續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可得出,黃埔精神的內涵包括愛國革命(愛國)奮斗、犧牲精神;同時,黃埔軍校的畢業生誓詞中也強調了精誠團結(團結)和責任擔當(擔當)的重要性。【小問3】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據材料三“黃埔軍校同學會是領導下聯系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的愛國群眾團體,成立以來始終秉持‘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服務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可得出,發揚黃埔精神的現實意義在于激發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聯系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黃埔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揚也有助于塑造中華民族精神;此外,黃埔軍校同學會作為聯系兩岸黃埔同學的橋梁,其活動也有助于推動兩岸交流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東部城市紐約從1850年到1890年,花費40年時間將城市占地面積擴大了兩倍,城市中心經過20年才完成拆遷、整治工程,開辟了一座中央公園。西部城市無繁重的改造任務,加之接近礦區,城市發展更具優勢。芝加哥地處中西部,建市比紐約晚近兩個世紀,1835年還只是一個有3200人的小鎮,到1853年,上升為6萬人。由于它瀕臨大湖區,又接近煤鐵礦區,美國內戰后重工業規模已超過紐約,19世紀末,芝加哥已成為與紐約并駕齊驅的綜合性大都市。1850-1910年美國面積十大城市區域分布如表1所示;表1
東部(座)中部(座)西部(座)1850年9101890年5141910年316——摘編自王章輝、黃柯可主編《歐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城市化》材料二1840-1949年,中國僅有建制市69座,城鎮總人口5765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67%。東南沿海地區城市網的密度為中部地區的3.3倍,為內陸地區的41.3倍。近代中國城市地域分布如表2所示:表2
總數(座)東部沿海(座)西部(座)大城市10100中等城市19163城鎮19314746——摘編自張仲禮主編《東南沿海城市與中國近代化》(1)根據材料一、指出美國城市化在空間發展上的趨勢,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與美國相比中國近代城市化的不同之處。【答案】(1)趨勢:城市占地面積擴大;休閑娛樂場所增加;城市重心由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轉移。(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西部大開發;西部城市發展具有成本優勢;西部城市接近礦區,資源豐富,重工業發展迅速;大量外來人口涌入;近代交通興建;西部地區黃金等貴金屬的開采。(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城市化進程緩慢;地區分布不均明顯;工業化驅動力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到20世紀(美國)。第一小問趨勢:據材料一“美國東部城市紐約從1850年到1890年,花費40年時間將城市占地面積擴大了兩倍”可得出,美國城市化在空間發展上的趨勢之一是城市占地面積擴大;據“城市中心經過20年才完成拆遷、整治工程,開辟了一座中央公園”可得出,休閑娛樂場所增加;據表格“1850年東部9座,中部1座,西部0座;1890年東部5座,中部1座,西部4座;1910年東部3座,中部1座,西部6座”的數據變化可得出,城市重心由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轉移。第二小問原因:據材料一“美國東部城市紐約從1850年到1890年……城市中心經過20年才完成拆遷、整治工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工業革命的推動促進了城市化進程;據“西部城市無繁重的改造任務,加之接近礦區,城市發展更具優勢”可知,西部大開發、西部城市發展具有成本優勢,且西部城市接近礦區,資源豐富,重工業發展迅速;據“芝加哥地處中西部……由于它瀕臨大湖區,又接近煤鐵礦區,美國內戰后重工業規模已超過紐約”可知,大量外來人口因就業和經濟發展機會涌入中西部城市;據史實可知,近代交通的興建也促進了城市化進程;據“西部……黃金等貴金屬的開采”可知,西部地區黃金等貴金屬的開采也加速了城市化進程。【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到20世紀(中美兩國)。據材料二“1840-1949年,中國僅有建制市69座,城鎮總人口5765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生經驗交流試題及答案
- 市場趨勢分析的基本工具試題及答案
- 深入了解證券從業資格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測的質量評估指標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中引進新技術的挑戰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結果發布與驗證試題及答案
- 新知分享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成就與試題答案
- PARP1-IN-34-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5年CFA考試經濟政策影響試題及答案
-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筆試 內容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DL∕T 1051-2019 電力技術監督導則
- T-CPIA 0056-2024 漂浮式水上光伏發電錨固系統設計規范
- 2024廣東深圳市龍崗區總工會招聘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及事宜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答案帶詳解
- 公司供應商風險管理制度
- 2024北京市大興初二(下)期中數學試卷及答案
- 塑造陽光心態班會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煤礦+925東大巷掘進作業規程
- 完整解讀2024年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內容課件
- 石子的檢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