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7 考點速記與檢測(世界現代史)_第1頁
秘籍07 考點速記與檢測(世界現代史)_第2頁
秘籍07 考點速記與檢測(世界現代史)_第3頁
秘籍07 考點速記與檢測(世界現代史)_第4頁
秘籍07 考點速記與檢測(世界現代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3年中考歷史搶分秘籍(全國通用)第一部分考前搶分法寶秘籍07考點速記與檢測(世界現代史)體系整合體系整合世界現代史概述:世界現代史主要敘述的是20世紀初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主要涉及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新發展,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社會主義力量從壯大到遭遇挫折,殖民體系的崩潰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以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進入20世紀以來,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構成世界各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復雜局面,完整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終于形成。世界現代史考點網絡世界現代史的發展趨勢: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曲折前進,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借鑒、相互競爭(1)政治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發展。(2)經濟上: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形成蘇聯模式;羅斯福新政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20世紀90年代后,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3)世界格局演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美蘇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世界現代史時空線索:考點速記考點速記世界現代史考點速記世界現代史基本線索:一個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一種經濟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一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兩種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大格局演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四大國際組織:聯合國、歐盟、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五大社會問題:法西斯主義、生態環境、人口增長、恐怖主義、世界安全問題考點1.第一次世界大戰學習要點:“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學習提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的破壞性。學習延伸:初步理解突發事件對歷史發展的影響。【考點速記】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1)“三國同盟”指的是: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三國協約”指的是:英國、法國、俄國。兩大集團之間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2)一戰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主要戰役: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法。(“絞肉機”)(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其空前的規模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考點2.列寧與十月革命學習要點:列寧的革命活動;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學習提示:理解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學習延伸:了解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作用。【考點速記】俄國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又稱“十月革命”)(1)概況:1917年由列寧領導,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2)意義:人類第一次取勝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考點3.《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學習要點:《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學習提示:知道戰勝國建立了戰后世界的新秩序。學習延伸:初步分析《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影響,《九國公約》對中國的影響。【考點速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形成①巴黎和會會議上,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由美英法三國操縱,決定處置德國。這是“一戰”戰勝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贓會議,對殖民地問題的處理,體現會議的分贓性質。該和約和其他系列和約共同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②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九國公約》,要求中國“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2)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它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考點4.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學習要點:新經濟政策;農業集體化;社會主義工業化。學習提示: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主要問題。學習延伸: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重大歷史意義。【考點速記】1.新經濟政策:1921年由列寧實施。①內容: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②影響:新經濟政策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進國民經濟穩步發展。2.斯大林模式: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農業上,實行農業集體化。1936年,新憲法的通過標志著蘇聯體制(又稱“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其特征: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蘇聯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為日后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但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使蘇聯體制日益僵化,從長遠看不利于蘇聯的進一步發展。考點5.亞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學習要點: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學習提示: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不同斗爭方式。【考點速記】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印度:1920年起,甘地領導發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埃及:扎格魯爾等領導華夫脫運動,進行反英斗爭。1922年,英國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考點6.羅斯福新政學習要點: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學習提示:分析羅斯福新政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學習延伸:了解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的積極作用。【考點速記】1.經濟大危機:(1)概況:1929—1933年,由美國開始。(2)危機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大。(3)影響:①工人失業,銀行破產,工廠倒閉,生產破壞;②引發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2.羅斯福新政:(1)特點:國家干預經濟。(2)內容:①整頓金融體系;②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③調整農業政策;④推行“以工代賑”;⑤發展社會福利。(3)作用:美國經濟開始恢復發展。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3.國家干預經濟政策:加強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局部改變了生產關系,影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措施。考點7.德國和日本的侵略擴張學習要點:希特勒和納粹黨擴軍備戰;軸心國的形成;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學習提示:分析德、日發動侵略戰爭的原因。學習延伸:初步分析綏靖政策的消極影響。【考點速記】1.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內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建立的,德國、日本的法西斯政權都是在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建立的。2.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是由法西斯黨建立的;德國法西斯政權是由納粹黨建立的;日本法西斯政權是由以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勢力建立起來的。3.面對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克服危機,鞏固統治;德國、日本通過建立法西斯專政,實行對外侵略擴張,轉嫁危機。考點8.第二次世界大戰學習要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聯合國家宣言》;雅爾塔會議。學習提示: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正義性。學習延伸:了解二戰給全人類帶來的災難,理解人類對和平的向往與追求。【考點速記】開始: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標志“二戰”全面爆發。擴大: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場爆發;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標志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聯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召開華盛頓會議,簽訂《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作用: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轉折:蘇聯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是蘇德戰場和“二戰”的轉折點。勝利:①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快了歐洲解放。②1945年,美英蘇召開雅爾塔會議,決定對德制裁、蘇聯對日作戰和成立聯合國。作用:協調盟軍行動,加速勝利,促進聯合國建立。“二戰”后形成雅爾塔體系。③1945年蘇軍發動柏林戰役,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結束。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結束。(6)認識:①艱巨性:“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各國人民付出巨大的犧牲。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為戰爭勝利做出重大貢獻。②勝利原因:A.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各國人民團結一致。B.戰爭的正義性。③啟示:珍愛和平,遠離戰爭;反對法西斯,加強各國人民團結,應對人類的共同問題。考點9.美蘇冷戰學習要點:杜魯門主義;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對峙。學習提示: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學習延伸:初步了解冷戰導致軍備競賽。【考點速記】1.“杜魯門主義”:指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他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2.“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1)含義:“二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2)原因:美蘇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3)開始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的“冷戰”開始。(4)具體表現:政治上:出臺了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制定了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1949年)組織和華約(1955蘇聯)的成立。(5)對世界格局的影響: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美蘇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考點10.戰后資本主義的變化學習要點: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歐洲的聯合;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學習提示: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考點速記】1.歐洲的聯合:(1)歐共體: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3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2)歐盟:前身是歐共體,1993年,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歐盟成員國使用統一的貨幣是歐元。2.日本的崛起:(1)原因:戰后推行非軍事化政策和民主化改革,頒布“和平憲法”;美國的扶持;日本政府利用當時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2)結果:日本經濟迅速發展,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得到提升。考點11.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學習要點: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擴大;蘇聯的發展與改革;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學習提示:初步分析蘇聯解體的國際影響。【考點速記】1.赫魯曉夫改革:1953年赫魯曉夫擔任蘇聯國家領導人,在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一些改革。結果: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1964年赫魯曉夫被迫下臺。2.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針對蘇聯經濟發展面臨的停滯局面進行了改革:首先把經濟體制作為改革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到了政治改革上,取消蘇共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使人們思想混亂,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1991年發生“八一九事件”,成為加速蘇聯解體的催化劑。3.1991年12月蘇聯解體(1922—1991年):①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②主要教訓:①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不斷深化改革,解放生產力;②改革需要從本國國情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生產力;③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加強執政黨的自身建設;④必須重視國內的民族問題;⑤警惕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考點12.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學習要點: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學習提示: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考點速記】萬隆會議:1955_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洲、非洲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第一次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萬隆精神)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1960年,非洲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非洲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1999年,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考點13.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學習要點:聯合國和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學習提示:理解聯合國的宗旨是避免世界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考點速記】1.聯合國:

1945年10月成立,首要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聯合國成立后,開展了諸多活動,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2.世界貿易組織(英文簡寫WTO):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宗旨是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世貿組織成立后,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考點14.冷戰后的世界格局學習要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爭取建立國際新秩序。學習提示:初步了解冷戰后國際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考點速記】1、冷戰后的世界形勢:(1)總趨勢是走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但仍存在一些矛盾與沖突。(2)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霸權主義、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主義等。(30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表現:①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轟炸南聯盟。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到北約導彈襲擊。②未經過聯合國授權,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2、冷戰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極化趨勢(1)原因:蘇聯解體后,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和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2)多極化趨勢下,美國的企圖及其原因:蘇聯解體后,世界呈現出多極化發展趨勢,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活學巧記】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演變考點15.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學習要點: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婦女地位的提高;生態與人口問題。學習提示: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問題。【考點速記】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1)建立:二戰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建立起來。(2)普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標志著人類開始進入“信息時代”(3)影響: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網絡不僅極大擴展了人類的生活空間,還推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2.生態與人口問題(1)生態問題:環境惡化。如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臭氧層破壞,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土地荒漠化嚴重;對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直接影響全球的生態平衡。(2)人口問題:(1)人口過快增長;(2)人口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尖銳;在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也帶來了新的挑戰。(3)應對:生態與人口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認真應對。考點檢測考點檢測世界現代史考點檢測一、選擇題1.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先后形成,國際局勢更加動蕩不安,爭霸各國劍拔弩張,歐洲大陸的上空密布著戰爭的烏云。這兩大集團的核心國家分別是(

)A.意大利和法國 B.日本和美國 C.英國和德國 D.德國和英國2.如圖反映的是(

)A.工業化帶來的問題 B.經濟大危機的后果C.一戰爆發的背景 D.戰爭的巨大危害3.到1916年,參戰各國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政府的專門機構,包括各種局、署機關和專門委員會等,以便有效地利用全國的人力物力。另外,各國政府還禁止罷工,提倡節衣縮食,將民用品特別是奢侈品的生產降到最低限度。參戰各國采取這些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A.爭取贏得一戰的勝利 B.打擊各國的工人運動C.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D.維護社會的持續穩定4.影片《列寧在1918》中經典的臺詞:“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蘇聯(俄)人這種夢想初步實現是在(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蘇聯完成了農業集體化 D.蘇聯實現了工業化5.成功同學在一份舊報紙上讀到這樣一篇報道:1917年11月8日,中國駐俄記者劉鏡人致電北京政府外交部:“廣義派聯合兵、工反抗政府,經新組之革命軍事會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經該會核準,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奪國庫,占車站……”。電文中的“廣義派”“政府”“昨起事”分別指(

)A.俄國共產黨沙皇政府十月革命B.俄國共產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參加一戰C.布爾什維克黨沙皇政府實行新經濟政策D.布爾什維克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俄國十月革命6.“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過是帝國主義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材料反映了該體系(

)A.建立了戰后國際關系的新秩序 B.有利于形成戰后和平穩定的局面C.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 D.無法根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7.導致下圖中蘇聯經濟數據變化的因素主要是(

)——數據整理自吳于靡、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A.新經濟政策緩解了危機 B.計劃經濟體制脫離國情C.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 D.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8.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認為,爭取權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對罪惡的消極的不抵抗”,而是“對罪惡的積極的非暴力抵抗”。下列歷史人物與他有類似主張的是(

)A.華盛頓 B.章西女王 C.卡德納斯 D.甘地9.為解決圖反映的嚴峻形勢,美國政府的對策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歐洲復興計劃 C.開展科技革命 D.廢除黑奴制度10.從1940年開始,猶太人被禁止“擁有自行車、乘坐公共汽車、去電影院”,被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禁止“活下去”。制造這些暴行的是(

)A.同盟國 B.德國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 D.日本法西斯11.畫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圖中①處對應的是(

)A.凡爾登戰役 B.斯大林格勒保衛戰C.盧溝橋事變 D.莫斯科保衛戰12.依照戰爭雙方的階級性質和政治目的,可以將戰爭區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戰爭,一類是非正義戰爭。正義戰爭是指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推動社會進步的戰爭,非正義戰爭是指違背人民根本利益阻礙社會進步的戰爭。據此,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判斷是(

)A.兩次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戰爭 B.一次非正義戰爭一次正義戰爭C.無法判斷這兩次戰爭的性質 D.兩次世界戰爭都是正義的戰爭13.1949年,法國公共輿論機構就歐洲復興計劃在法國人中做了大量調查,當問及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動機時,只有18%的人認為美國真心幫助歐洲。到1950年,“90%的人開始了解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向歐洲提供援助”。材料反映了(

)A.美國的真誠援助感動了歐洲 B.馬歇爾計劃實現了歐洲的復興C.美國對西歐的影響力明顯加強 D.馬歇爾計劃遏制了蘇聯的擴張14.對如圖所示這幅冷戰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A.兩極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動戰后世界經濟政治發展B.兩極格局承認不同的社會制度國家的共處與合作C.美蘇兩極處于相對均勢及”核恐怖平衡”狀態D.冷戰時期的世界由兩極逐漸相向多極化演變15.1974年,出任歐洲共同體執行主席的聯邦德國外交部長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可見,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A.促進了西歐經濟的發展 B.消除了成員國之間的矛盾C.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國際格局 D.削弱了美國的霸權地位16.如表為二戰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變化表,由表可以看出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經濟又迎來持續的增長,原因是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2000年均增長率%8.75.66.3-0.8-1.93.33.94A.互聯網的普及 B.電子計算機的廣泛運用C.“新經濟”的出現 D.信息時代的到來17.如圖所示四幅地圖反映了德國歷史上的版圖變化情況。其變化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18.(2023·安徽安慶·統考一模)1956年,非洲某國總統以人民的名義宣布: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今天,我們真正實現了真正的主權、真正的尊嚴和真正的自豪。以上情形出現在下圖中哪處(

)非洲獨立進程圖(截至1990年)A.① B.② C.③ D.④19.美國網飛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播放服務提供商,目前已接入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2年底,該服務擁有2.375億付費會員,有三分之二的營業收入來自于北美之外市場。這體現了當今世界的(

)A.多極化趨勢 B.全球化趨勢 C.區域集團化趨勢 D.單極化趨勢20.2022年3月24日,塞爾維亞多地舉行活動,紀念北約轟炸南聯盟23周年,悼念遇難者。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我們不會屈服,我們會永遠緬懷在轟炸中無事遇難的人們,同時也永不會忘記北約對我們做了什么。”這反映了冷戰結束后(

)A.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已經形成 B.旨在維護國際安全的聯合國完全形同虛設C.戰爭與動亂仍然是時代的主題 D.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嚴重威脅著世界安全二、綜合題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蕭條的一個重要影響是使始終存在的經濟民族主義發展到妨害國際關系的程度。各國的自衛措施都采取了諸如較高的關稅、更嚴格的進口限額、貨幣管制條例和雙邊貿易協定之類的形式。這些措施必然會引起各國間的經濟摩擦和政治上的緊張關系。——摘編自《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二1942年,一幅《絞死希特勒》的宣傳漫畫發表。漫畫中,蘇美英三國代表的大手緊緊抓住中間的希特勒。材料三(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蕭條”所指的歷史事件及爆發的時間,并分析它對國際關系產生的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漫畫的創作背景。(3)據材料三,概述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4)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認識。22.構建歷史事件的聯系、探究歷史演進規律是提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九年級(1)班的同學們以此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各小組承擔的不同任務,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釋讀材料—經濟格局變遷】(1)一組同學關注歐洲經濟格局情況的變化,并整理了如下資料,請幫助他們探究歐洲在1500年到1914年迅速崛起的原因,并舉例說明“歐洲霸權的削弱”的具體表現。1500年到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的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