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龍南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龍南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龍南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龍南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龍南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初中期中考試試卷八年級歷史(范圍:第1課—第14課)(測試時間:7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證據,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門銷煙”的最可靠的史料是()A. B.C. D.2.《南京條約》簽訂后,英格蘭開廈工廠的資本家興奮地說:“已為我們的生意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廣闊,傾蘭開廈全部工廠的出產也不夠供給它一省的衣料的”。這反映了英國侵略中國的目的是()A.侵占中國領土 B.打開中國市場 C.掠奪中國衣料 D.獲得經濟賠償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某國“不花費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占領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主要占領了我國哪里的領土()A.東南和西北 B.中原和南方 C.東北和西北 D.東北和西南4.如下圖是中國近代史上被迫開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圖。它反映出西方列強的侵華特點是()A.由內地擴大到沿海地區 B.僅限于東部沿海地區C.沿海地區和內地同時被迫開放 D.由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5.“《天朝田畝制度》只是個無名氏的紙上作業……太平軍后來所實行的,還是最簡單的老辦法——照舊完糧納稅。”這段論述旨在說明《天朝田畝制度》()A.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B.未反映農民階級的愿望C.順應了近代化要求 D.具有空想色彩難以施行6.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起義時,正是列強侵入中國的時候,列強和封建勢力結合在一起,使單純的農民戰爭遇到了十分頑強的敵人,很難不會失敗。該觀點表明太平天國運動()A.把反侵略作為革命的側重點 B.肩負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使命C.缺乏正確的革命理論的指導 D.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7.下圖是小明同學在學習了晚清統治集團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自救運動后,繪制的一幅漫畫。漫畫說明這場自強運動的根本目的是()A.學習西方技術 B.維護封建統治C.抵御外來侵略 D.鎮壓國內動蕩8.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國軍事頭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區。19世紀70年代,俄國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區。1874年,日本派軍隊進攻中國臺灣。1883年年底,法國攻擊駐守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爆發。這些史實說明這一時期()A.中國邊疆危機十分嚴重 B.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列強已就侵華達成一致 D.清朝淪為“洋人的朝廷”9.《甲午戰爭圖志》記載:日本在甲午戰爭時繪制的包括朝鮮、中國東北、山東半島在內的軍用地形詳圖中,對這些地區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個村莊,都標示得清楚無誤。這段材料旨在說明()A.日軍已經占領了朝鮮、中國東北、山東半島B.日本制圖技術高超C.朝鮮、中國東北、山東半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D日本侵華蓄謀已久10.“大批丟了烏紗帽的官員仇視變法……一些對變法主張不滿的大臣,更是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充滿仇恨。他們聚集在一起,成為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的重要支持力量”。材料說明維新變法運動()A.觸犯頑固派的利益 B.改革的措施不得民心C.受到帝國主義支持 D.消除了清廷內部矛盾11.下列文本框的內容是清朝某舉人日記的內容,其寫作背景是()今朝廷俯從和議,而輸與洋夷金四百五十兆(注:白銀4.5億兩)。山西起派八百萬金,吾邑派十五萬金——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A.《南京條約》簽訂 B.《北京條約》簽訂C.《馬關條約》簽訂 D.《辛丑條約》簽訂12.歷史進入20世紀、隨著一批新興知識分子的產生,各種進步書籍報刊紛紛涌現(如下圖)。他們宣傳的主流思想應當是()A.馬克思主義的思想 B.維新變法的思想C.資產階級革命思想 D.反封建禮教思想13.下圖是中國近代史中主題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識結構圖。與圖中數字編號②③相關的歷史事件對應的是()A.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B.戊戌變法、辛亥革命C.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 D.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14.辛亥百年組歌片段:“一滴淚,強忍心頭祭英魂,無懼斷頭鬧革命,一腔血,灑向人間盼春暉,北伐討逆為百姓,砸碎柳鎖反封建,挺直脊梁中國人,旌旗飄揚仰天歌,壯志飛翔伴白云。”對辛亥革命“砸碎棚鎖反封建”理解正確的是()A.終結了封建社會制度 B.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C.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15.有人曾把太平天國的“國”字寫成“田(guo)”,“口”中是個“王”字,意在諷刺太平天國領導人未擺脫封建帝王思想的束縛;據此分析,中華民“囻”的“囻(guo)”字意在強調中華民國()A.宣揚“主權在民”民主思想B.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C.人民困在封建專制的牢籠中D.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16.“夫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時民國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孫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擊的主要問題是()A.民國政府腐敗 B.軍閥割據紛爭C.袁世凱復辟帝制 D.列強瓜分中國17.毛澤東曾回憶說:“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除上課、閱報以外,看書,看《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問題。”他如此青睞《新青年》是因為該雜志提倡()A.師夷長技 B.民主科學 C.民主共和 D.變法圖強18.下面是1919年李大釗所作的詩,他用口語化的語言呈現詩歌內容,這得益于新文化運動()《山中落雨》忽然來了一陣煙雨,把四山團團圍住,只聽著樹里的風聲雨聲,卻看不清云里是山是樹?水從山上往下飛流,頓成了瀑布。這時候前山后山,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歸路?A.提倡民主科學 B.倡導白話文 C.主張男女平等 D.抨擊舊道德19.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寄語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這樣的一群青年揭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個時代”指的是()A.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B.民主共和時代C.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D.自強求富時代20.根據下面示意圖,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應是()A.開展農民運動 B.推翻帝國主義C.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D.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1題8分,第22題10分,第23題10分,第24題12分,共40分)21.2024年7月1日,某校八(1)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組織了以下主題活動,請你一起參與。材料一:小組圖片展:A組同學準備了下列圖片及文字說明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氣晴朗。正午時分,烈日當空。從下午1時許,陸續有學生以學校為單位來到天安門前集會。昔日以皇權政治為中心的中央政府機關,成了新知識分子們表達政治意愿的場所。材料二:小組手抄報展:B組同學準備了下列手抄報內容: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集中體現,其實質就是創新精神。……正是南湖“紅船”,開啟了中國軍命新的航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高凡夫《“紅船精神”提出的考察與認識》(1)材料一圖片展中A組同學的圖片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舉出一例反映當時青年學生“政治意愿”的口號。(2)材料二中B組同學的手抄報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歸納紅船精神的內涵。(3)材料一歷史事件為材料二歷史事件創造了什么條件?22.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完成任務。時間主要事跡1894年6月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07年赴河內籌劃廣西起義,最終失敗。1910年4月籌劃黃花崗起義,最終失敗。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2月為了防止袁世凱專權,制訂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3年以后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革命斗爭。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回答:(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三民主義的核心思想和地位。(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23.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國在沉淪中飽受屈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社會蹣跚地走入了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社會蹣跚地走入了近代”的標志性事件?材料二:《清史稿·地理志》廣州府:新安縣有“九龍司”,統轄九龍半島、清咸豐十年英國強占九龍半島南端“唧角至尖沙咀”一帶。(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清咸豐十年英國強占九龍半島”是依據哪一條約的內容?條約簽訂的同一年英國在中國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材料三:漫畫《時局圖》(3)材料三漫畫反映的現象出現在哪場戰爭之后?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圖反映了當時怎樣的時局?材料四:“這個條約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從此更忠不貳地做列強的孝子賢孫,而列強由此就更直接地成為清政府的監護人。各國使團成為中國實際上的太上政府,凌駕于‘禁城’中的朝之上。”——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4)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個條約”中最能體現清政府已成為“列強的孝子賢孫”的條款。(5)歸納上述材料體現的主題是什么?24.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奮勇抗爭。同時,各階層不斷追隨世界歷史潮流,探索近代化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農民起義——動搖清朝統治】材料一:(1)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將農民起義推到了歷史的最高峰。梳理太平天國運動的歷程,將材料一圖中空白方框①、③、⑤、⑦處內容補充完整,并用一句話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地位。【自救運動——開啟近代化大門】材料二:李鴻章把西方列強的挑戰看作是“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于是通過效仿洋人來增強自己的自衛能力就成了他們的基本選擇……(見圖1、圖2)——蕭功秦《從大歷史角度看當代中國大轉型》

江南制造總局上海輪船招商局(2)19世紀60年代,面對千年變局和強敵,中國為實現自強,“他們的基本選擇”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如圖1、圖2兩幅圖反映了怎樣的具體做法?【政治變革——推動思想啟蒙】材料三: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闊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將會使反對變革的保守派與那些由于改革而喪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與充滿權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皇帝難以招架的強大政治阻力,可以說,這是清末變法所面臨的一個十分特殊的問題。——蕭功秦《危機中的變革》(3)根據材料三指出“清末變法”是哪一歷史事件?“清末變法”內容中最能體現資產階級利益的主張是什么?【民族英雄——國家民族的脊梁】材料四: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中涌現出來許多仁人志士。(4)請將材料四表格中空白處內容填寫完成。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初中期中考試試卷八年級歷史簡要答案(范圍:第1課—第14課)(測試時間:7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D【12題答案】【答案】C【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C【15題答案】【答案】A【16題答案】【答案】B【17題答案】【答案】B【18題答案】【答案】B【19題答案】【答案】C【20題答案】【答案】C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1題8分,第22題10分,第23題10分,第24題12分,共40分)【21題答案】【答案】(1)歷史事件:五四運動。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或“暫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答出一點即可)(2)歷史事件: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精神內涵: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3)條件: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2題答案】【答案】(1)核心思想:民權;地位: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2)觀點: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理由:孫中山在上書李鴻章失敗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創辦了興中會,后整合為中國同盟會,把同盟會的民主革命綱領闡述為“三民主義”。隨后他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民國,頒布“臨時約法”。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之后,先后發動了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始終為維護共和而奔走努力。所以說,孫中山一生為革命而奮斗,為維護共和而奮斗,他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3題答案】【答案】(1)事件:鴉片戰爭。(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