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部分技術協議(一)_第1頁
機械部分技術協議(一)_第2頁
機械部分技術協議(一)_第3頁
機械部分技術協議(一)_第4頁
機械部分技術協議(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械)修理

[[]

1^?J-

JTdj^^,1^W|^

(工■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設備非常規(機械)修理技術協議

甲方:

*1**£**1**1**1>、!**5**1**1*

?個個個個個個小小個

甲乙雙方就所承修設備的內容和修理標迤經過平等協商,在真實、充分表

達各自意愿的基礎上,達成如下協議,并由雙方共同恪守。

一、檢修項目

I、(如:采煤機)數量:1臺

2、(如:液壓支架)數量:100架

?彳.彳:

(4*7(“,

?7%.、?i**T?*?*[、*T?*7**7?

二、參照標準

(1)、MT/T1097-2008《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范》

(2)、《煤礦安全規程》

三、檢修要求(根據具體檢修項目編制)

(-)總體要求

(1)緊固件

①螺紋連接件和鎖緊件必須齊全、牢固可靠。螺栓頭部和螺母不得有鏟傷、

棱角嚴重變形。螺孔亂扣、滑扣時,允許擴孔,增大螺栓直徑,但不能因擴孔而

影響被擴工件的機械強度和工作性能。

②螺母必須擰緊,擰緊后螺栓的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

下加多余的墊圈來減少螺栓露出長度。

③螺栓不得彎曲,螺紋損傷不得超過螺紋工作高度的1/2,且連續不得超過

一周。連接件螺栓的螺紋旋入孔內長度不得小于螺紋直徑的1.5倍。沉頭螺栓擰

緊后,沉頭部分不得凸出連接件的表面。

④螺紋表面必須光潔,不得用粗制螺紋代替精制螺紋。

⑤同一部位的緊固件規格必須一致,材質必須滿足設計要求。主要連接部位

或受沖擊載荷容易松動部位的螺母,必須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

⑥使用花螺母時,開口銷應符合要求。使用止動墊圈時,包角應穩固;使用

鐵絲鎖緊時,其拉緊方向必須和螺栓方向一致,接頭應向內彎曲。

⑦彈簧墊圈應有足夠的彈性(自由狀態開口重疊部分不得大于墊圈厚度的

l/2)o

⑧螺栓頭部或螺母必須和相接觸的部件緊貼。如該處為斜面時,應加相同斜

度的斜墊。

⑨卸釘必須不生銹,不變形,緊固有效,鉀接對口不得有錯動痕跡。

⑩定位銷和定位孔相吻合,不松曠。

(2)鍵和鍵槽

①鍵的表面應光滑平整,規格符合要求,四角倒棱,材質的抗剪切強度不得

低于45號鋼的剪切強度。

②鍵和輪轂鍵槽規格和公差符合標準。

③鍵和鍵槽之間不得加墊。平鍵鍵槽磨損后,允許加寬原槽的5%。軸及輪

轂的鍵槽寬度應一致。

④裝配楔鍵和切向鍵時,鍵初打入鍵槽的長度,不得小于鍵全長的80%,

不得大于鍵全長的95%(鉤頭鍵不包括鉤頭的長度)。鍵與輪轂的接觸長度不得

小于輪轂寬度的80%o花鍵的接觸齒數應不小于總齒數的2/3o

④軸頸表面粗糙度RaW0.8umo

滑動軸承

①軸瓦合金層與軸瓦應牢固粘合,不得有脫殼現象。軸瓦合金層表面不得有

夾雜物、氣孔、裂紋、剝落、嚴重點蝕或傷痕。在下列情況下允許用焊接方法修

復。

②局部出現三個以下散布氣孔,其最大尺寸不大于2mm,且相互間距不小

于15mm。

③端角處不允許有輕微裂紋。

④剝落面積不超過Icm2并且不多于三處。

⑤軸頸與軸瓦的頂間隙超過下表的最大值時,應調整墊片。墊片重疊數量不

得超過4片,不能用墊片調整的軸瓦,其頂間隙超過最大磨損間隙時,應更換軸

瓦。軸瓦的側間隙約為頂間隙的1/2。

軸頸與軸瓦的頂間隙單位為亳米

軸頸直徑頂間隙最大磨損間隙

>30?500.050?0.1280.20

>50?800.060?0.1520.25

>80-1200.072?0.1800.30

>120-1800.085?0.2110.35

>180?2500.170-0.3140.45

>250?3150.190-0.3520.50

>315-4000.210?0.3820.60

>400-5000.230?0.4240.70

⑥軸瓦與軸頸的承載部分應有90o-120o的接觸弧面,接觸長度不得小于軸

瓦長度的80%o

⑦軸瓦潤滑油的油量要適當,油質應符合規定。軸承座不得漏油。

采用油圈潤滑方式的軸瓦,油圈要轉動靈活,油圈不得有裂紋。采用壓力潤

滑時,油質、油壓應符合規定,油路應暢通。

⑧軸瓦溫度探頭安裝位置必須準確,該探頭必須與軸瓦直接接觸。

滾動軸承

①軸承元件不得有裂紋、脫落、傷痕、銹斑、點蝕或變色等。保持架應完整

無變形。轉動靈活,無異響。

②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的配合應符合技術文件規定;無具體

規定時,應符合表1及表2的規定。不得采取在軸頸上打麻面或加墊的辦法來處

理該項配合出現的間隙。

③滾動軸承徑向磨損間隙不得超過表3的規定。

④安裝圓錐滾柱軸承時,必須用墊調整軸向間隙,使其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無規定時,應符合表4的規定。

表I軸承內圈與軸頸配合(k6)單位為亳米

軸承內徑配合過盈量

>30?500.002?0.030

>50-800.002?0.036

>80?1200.003?0.045

>120-1800.003?0.053

>180-2500.004-0.063

表2軸承外圈與軸承座配合(J7)單位為毫米

軸承外徑配合間隙(+)或過盈量(一)

mmmm

>30?50+0.026?-0.10

>50?80+0.031?-0.012

>80-120+0.037?-0.013

>120-150+0.044--0.014

>150-180+0.051--0.014

>180?250+0.060--0.016

>250-315+0.071--0.016

>315?400+0.079--0.018

>400-500+0.088?-0.020

表3滾動軸承極限徑向游隙

極限徑向游隙Pm

軸承

調心滾子軸承圓柱滾子軸承調心球軸承球軸承

公稱直徑

O組3組。組3組O組3組。組3組

mm

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

>30?406080708540533346

>40?50751008010044573651

>50?65901209011050694361

>65?8011014510012560835171

>80?1001351801101407。965884

>100-120160210125165831146697

>120?14019024014519010013581114

>140-16022028016521512016191130

>160?180240310170220102147

>180-200260340195250117163

>200-225290380220280140195

>225?250320420235300160225

>25()?280350460260330170245

>280-315370500275350190270

>315-355410550305385210300

>355?400450600370460240340

表4圓錐滾柱軸承軸向間隙單位為毫米

軸承內徑軸向間隙

>30?500.05?0.12

>50?80().06?0.14

>80?1200.07-0.17

>120?1800.08?0.20

>180?2500.10-0.24

⑤裝配軸承軸頸的表面粗糙度Ra^0.811m,軸承座孔的表面粗糙度RaW

1.6um。

⑥軸承潤滑的油量要適當,油質應符合規定,軸承座不得漏油。

⑦裝配時應將軸承上注有字樣的端面朝外,釉承應緊貼在軸肩或間隔套上,

不得有間隙(可調整的軸承例外)。

⑧滾針軸承的表面不得有劃痕或退火現象。拆卸時不得混套,應原套裝在原

軸上。同一組滾針的直經差不得超過0.005mm。滾針直徑磨損量不得超過0.02mm<,

⑨軸承在運行中應無異常響聲,軸在軸承上的振幅不得超過下表的規定。運

行中的溫度:滾動軸承不得超過75oC;滑動軸承不得超過65oC,或按廠家技術

文件執行。

軸在軸承上的振幅

轉速,r/min>iono<inm)V7O<600<S00

允許振幅,mmo.os0.100.120.160.20

(5)聯軸器

①聯軸器兩軸的同軸度和端面間隙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聯軸器同軸度和端面間隙單位為亳米

兩軸同軸度

類型外型直徑端面間隙

徑向位移傾斜(%0)

>70-260W0.10

彈性圈柱銷設備最大軸向甯量

>260-410W0.12<).0

聯軸器加2?3

>410-500W0.15

W3005<0.20

>300-50010《0.25

齒輪聯軸器<1.0

>500-90015<0.30

>900?140020W0.35

《200《0.10

蛇型彈簧聯>200?400設備最大軸向竄量W0.20

<1.0

軸器>400-700加2?3W0.30

>700?1350《0.50

②彈性圈柱銷聯軸器

③兩個半聯軸器的任何兩個穿柱銷的孔對準后,柱銷應能自由地穿入其它各

孔。

④彈性圈的內徑與柱銷應緊密配合,外徑與孔應有(0.3?0.7)mm的間隙。柱

銷螺母應有防松裝置。

⑤齒輪聯軸器齒厚磨損不得超過原齒厚的20%。

⑥蛇型彈簧聯軸器的彈簧不得有損傷,厚度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厚度的10%。

(6)液力偶合器

①泵輪、透平輪及外殼不得有變形、損傷、腐蝕或裂紋。外殼有輕微裂紋,

可焊補修復,但應消除內應力。

②修理時應做靜壓試驗,充入0.3MPa的氣壓,將液力偶合器的充氣口封住,

保持5min,壓力不得下降。

③有離心轉閥的液力偶合器,必須加試離心轉閥的動作情況,其動作應靈活

可靠。

④液力偶合器檢修后應做靜平衡試驗,其重心對旋轉軸心的偏移不超過

0.02mma

⑤液力偶合器必須采用難燃液為工作介質(調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

⑥易熔合金塞必須完整,其熔化溫度應符合各型號液力偶合器的規定。

⑺齒輪

①齒輪不得有斷齒,內面不得有裂紋和剝落等現象。

②齒面出現早期點蝕,如不再發展,仍可繼續使用。但達到如下情況之一時,

應更換:

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100%。

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30%,長度為齒長的40%。

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70%,長度為齒長的10%。

③齒面不得有嚴重膠合(即膠合區達到齒高的1/3,齒長的l/2)o

④齒面出現輕微磨損可繼續使用,但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硬齒面齒輪,齒面深度磨損達硬化層深度的40%。

軟齒而磨損量達到齒厚的5%。

開式齒輪齒厚磨損達原齒厚的10%。

⑤圓柱齒輪副嚙合時,齒長中心線應對準,偏差不得大于1mm。圓錐齒輪

副嚙合時,端面偏差不得大于1.5mm。

⑥新更換齒輪副的嚙合,接觸斑點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圓柱齒輪沿齒長不小于50%,沿齒高不小于40%。

圓錐齒輪沿齒高、齒長均不小于50%。

圓弧齒錐齒輪沿齒高、齒長均不小于(30?50)%。

蝸輪沿齒長不小于35%,沿齒高不小于50%。

圓柱齒輪副、蝸輪副的接觸斑點的分布位置應趨于齒面的中部;圓錐齒輪應

在齒面的中部,井接近小端。

⑦漸開線圓柱齒輪副裝配時,中心距極限偏差、最小側隙應符合有關技術文

件規定,或執行下表的規定。

漸開線圓柱齒輪中心距極限偏差(±fa)單位為微米

精度等級5?67?89-10

>80?12017.52743.5

>120-)8020.031.550.0

齒輪副的中>180?25023.036.057.5

心距>250-31526.040.565.0

mm>315?40028.544.570.0

>400-50031.548.577.5

>500-63035.055.087.0

>630?80040.062.0100.0

〉800?】00045.070.0115.0

>1000?125052.082.0130.0

>1250?160062.097.0155.0

>1600-200075.0115.0185.0

>2000-250087.0140.0220.0

>2500?3150105.0165.0270.0

齒輪副最小側隙(Jnmin)單位為微米

齒輪的裝配條件閉式開式

>125?180160250

>180-250185290

>250?315210320

齒輪副的>315?400230360

中心距>400?500250400

mm>500?630280440

>630?800320500

>800-1000350550

>1000-1250420660

>1250-1600500780

>1600-2000600920

>2000?25007001100

>2500-40009501500

⑧圓弧齒輪副的側隙按JB929的基準齒形,模數mn=2?6,設計側隙為

0.06mn;模數mn=7?32,設計側隙為0.04mn。經跑合后實際側隙不得小于上

述設計數值的2/3。

⑨圓錐齒輪裝配時,保證側隙(包括圓弧齒錐齒輪)應符合表5的規定。

蝸輪副裝配時,中心距極限偏差及最小側隙應符合表6的規定。

表5圓錐齒輪保證側隙單位為微米

錐距mm

結合形式

>80-120>120-200>200-329>320-500>500-800

閉式130170210260340

開式260340420530670

表6蝸輪副中心距極限偏差與最小側隙單位為微米

中心距mm

項目

>40?80>80?160>160-320>320?630

中心距極限偏差±65±90±110±130

最小側隙95130190260

齒輪副側隙的檢查。

用壓鉛絲法檢查齒輪的側隙時,在齒面沿齒兩端平行放置兩條鉛絲,鉛絲直

徑約為該齒輪規定側隙的4倍,圓錐齒輪、圓弧指錐齒輪不超過側隙的3倍。轉

動齒輪擠壓后,測量鉛絲最薄處厚度,即為所測的側隙。

用百分表檢驗時,將百分表測頭與齒輪齒面垂直接觸,轉動與百分表測頭接

觸的齒輪,測出其游動量即為所測的間隙。

更換齒輪時,應裝完一對檢查一對。圓弧齒錐齒輪應按照標記成對更換。

裝在滑動花鍵軸上的齒輪,應能在軸上靈活平穩的滑動。

齒輪裝完后,用人力席動檢杳,轉動應靈活、平穩,并無異響。

齒圈與輪心配合必須緊固。鑄鐵輪心不得有裂紋;鑄鋼齒輪的輪轂如有裂紋,

允許用焊補方法修復。

齒輪輪轂軸孔與軸的配合、連接件如螺栓、健等,必須緊固,不得松動。

(8)減速器箱體

①減速器箱體不程有裂紋或變形,如果有輕微裂紋,允許焊補修復,但應消

除內應力。鑄鐵箱體只允許在非主要受力部位焊補,如裂紋已貫通兩軸孔時,必

須更換。

②減速器箱體接合面應平整嚴密,墊應平整無褶皺,裝配時應涂密封膠,不

得漏油。

③減速器箱體結合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得超過0.05mmo結合面上的劃痕長度

不得大于結合面寬度的2/3,深度不得超過(0.3?0.5)mm。

④減速器箱體軸孔磨損后,在強度允許條件下,可擴孔鑲套修復,但與其相

對應的軸孔的平行度、兩錐齒輪的垂直度允差應符合技術文件要求。

⑤蓋板不得有裂紋或變形,接觸面應平整嚴密,平面度不得超過().3mm。

⑥機殼及蓋板所有隔爆面,應符合GB3836.2《隔爆型電氣設備d》的規定。

(9)減速器試驗

①減速器應按技術文件選用潤滑油或潤滑脂,油量適當,油壓正常。

②空載跑合試驗,正、反運轉各半個小時,應無異響,溫升正常。

③做3h滿負荷試驗,減速器溫度不得超過生產廠家技術文件的規定。

④試驗時,減速器的結合面和各軸頭無滲漏現象。

(10)圓環鏈及鏈輪

①圓環鏈節距伸長量應不大于原節距的3%。鏈環直徑磨損量不得大于3mm。

②鏈輪齒面應無裂紋或嚴重變形,最大磨損量:節距64mm及以下不得大于

5mm:節距86mm及以上不得大于6mm(用圓環鏈平置于鏈輪上,槍杳圓環鏈

上表面與輪轂的距離)。

(11)密封件

①密封件的拆裝須使用專用工具。各部密封件齊全完整,性能良好,不漏油。

②重復使用或新更換的密封件,其質量應符合GB2452.LGB9877.1的規定。

③浮動油封的密封環不得有裂紋、溝痕,應成對更換,成對使用。

④更換密封件時,應檢查密封件的性能,如發現發粘、變脆、變色時,不得

使用。密封表面無損傷,油封骨架不變形。

⑤各部接合面的紙墊、石棉墊、耐油膠墊應平整,無褶皺,眼孔一致,符合

原設計的尺寸和材質。

⑥油封彈簧松緊適宜,油封硬度應為邵氏(85?90)度,在彈簧壓力下其內徑

比軸頸小的壓縮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油封內徑壓縮值單位為毫米

油封內徑名義尺寸>30-90>90-180>180

油封內徑比相應軸頸小1.5?2.02.0?2.52.5?3.0

⑦“O”型密封圈松緊適宜,裝在槽內不得扭曲、切邊,保持性能良好。

(12)高壓膠管與管接頭

①新的或重復使用的膠管,應符合下列要求:

②接頭無嚴重銹蝕、變形、毛刺,能順利插入配合件,在無壓工況下應可以

自由旋轉。

③檢修時應重新更換“0”形圈和擋圈。

④膠管外層橡膠在每米長度上其破損不多于兩處,破損面積每處不大于

lcm2,破損處距管接頭在200mm以上,且金屬網未被破壞。

⑤膠管無折痕、壓痕或明顯的永久變形。

⑥膠管內部必須嚴格清洗,不得有污垢。

⑦嚴重損壞的膠管,可切去損壞部分,重新扣壓接頭。

⑧新扣壓的接頭應用額定工作壓力的1.5倍進行試驗,保持5min,不得有滲

漏、鼓包或接頭位移等現象。

(13)涂飾

①設備經過大修后均應涂刷防銹漆(已有防銹層者例外)。

②涂漆前,應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臟物。

③特殊部位如油嘴、油杯、注油孔、油塞、防爆標志等部件的外表應涂紅色

油漆,以引起注意。檢修后上的油管、風管、水管,應分別涂不同顏色,以示區

別。

④電動機涂漆顏色應與土機一致。

(14)、驗收及試運行

①整機的機械結構未經采購人同意,不得擅自改動。

②空載跑合試驗,正、反運轉各半個小時,應無異響,溫升正常。

③做3h滿負荷試驗,其溫度不得超過生產廠家技術文件的規定,結合面和

各軸頭無滲漏現象。

④各項性能試驗必須滿足要求。

(二)、具體產品檢修方案(根據具體檢修項目編制)

1、支架類

(一)、結構件維修

(1)對所有結構件表面進行拋丸處理,表面見金屬光澤,然后進行探傷,

出具探傷報告;

(2)對頂梁底座柱窩焊縫開裂的將原焊縫剖開后修復完好,對出現柱窩穿

頂、穿底,柱窩損壞的,剖開柱窩前后蓋板,取出柱窩,并更換新的柱窩和蓋板,

保證強度和性能(材質按圖紙要求);

(3)所有結構件上有裂紋的焊縫,將開裂處焊縫裂紋全部刨掉并向兩端延

長20mm,長度超過100mm的裂紋,從中間向兩端刨除;刨開補焊時錢接耳間

打工藝支撐,并用角磨機、鋼絲刷等將焊道及焊道兩側20mm范圍內的鐵銹、

氧化皮、飛濺等污物清除干凈。

(4)、對四連桿焊縫有開裂的,刨開并清渣打磨干凈后重新焊接;母材開裂

處,需刨開后進行補焊,刨開至無裂紋為止或2/3板厚或20mm深;無法修復

的直接換新。

(5)結構件上所有管卡、擋塊、限位塊等小件缺失或變形、損壞無法修復

的進行更換;

(6)結構件上千斤頂連接耳板存在變形、缺肉、開裂影響使用的全部進行

更換,保證強度和使用性能;

(7)推移框架前端開口變形的,修復到原尺寸+3mm以內;連接孔磨損變

形的修復到原尺寸+2mm以內,導向座有損傷時,整體更換導向座,推移桿損

壞嚴重,直接換新件。

(8)拆解后檢測頂梁、掩護梁、底座、連桿較接孔,直徑超差1mm以上

的補焊鎮孔,恢復原尺寸;

2、掘進機、采煤機

(一)、截割部檢修

1、截割頭的檢修

(1)按順序依次氣割切除全部截齒座,打磨平整切割處殘渣,按原位置依

次焊接新截齒座,焊接前進行預熱處理.,保證焊接強度,在焊接時注意角度,保

證原設計尺寸。

(2)筒體磨損部芍■.表面堆焊到原尺寸后補焊耐磨層,加裝耐磨塊,尾端尺

寸磨損嚴重,下料卷板,雙側焊接補齊尺寸。

(3)導葉激光下料,全部更換。

(4)全部焊接完成后在3.0MPa水壓下,保持10分鐘,不得滲漏。

2、伸縮部的檢修

(1)拆卸伸縮部,并清洗各部件。

(2)伸縮保護筒疏通內噴霧水道。

(3)伸縮外筒鍍格。

(4)疏通保護筒的水路,修復保護層、耐磨層,補焊焊縫裂開處。

(5)更換新件后進行組裝。

3、截割減速器的檢修

(1)所有零件全部拆出,用煤油(柴油)清洗之后分類碼放,殼內死角陳

舊鐵粉銅粉及銹皮用煤油(柴油)清理不干凈時,用食用面粉和好揉至各部位清

潔無污。

(2)與軸承外圈、軸、軸承座、密封蓋、電動機止口配合的孔超過極限尺

寸0.02mm—0.05mm時采用刷鍍或涂鍍處理,當超過極限尺寸在0.05mm以上時

采用補焊機加工進行修復,修復后尺寸公差、同軸度、圓柱度、圓跳動、平行度

達到設計要求。

(3)結合面平面度超過0.05mm或結合面上的劃痕長度大于結合面寬度的

2/3或深度超過0.3?0.5mm時采用補焊、機加工修復,修復后垂直度、平面度、

尺寸公差達到設計要求。

(4)殼體上非加工面有裂紋、損傷、變形處,采用補焊打磨修復。

(5)所有焊補過程,殼體溫度不得大于200℃o修復后的殼體確保各形位

公差均在要求的范圍內。

(6)密封件、連接件、軸承等更換。

(二)、鏟板部的檢修

1、鏟板檢修

(1)除塵、除煤、清理潔凈無污。

(2)氧氣割掉變形和磨損嚴重的立板、襯板、筋板,下料更換并焊接牢司。

(3)連接螺紋孔重新過扣。

(4)制作丟失或變形的蓋板、擋板。

(5)檢查所有焊縫,有裂紋或磨損的焊縫,清理干凈用同樣強度的焊絲焊

接牢固。

(6)更換新件并組裝,保證平整度。原機有耐磨層的焊耐磨層。

2、驅動裝置的檢修

(1)除塵、除煤、清理潔凈無污。

(2)檢查星輪,爪子短缺原長度1/3以下,焊接補齊至規定長度。

(3)檢查鏟煤板襯板是否有裂紋,若有裂紋必須打開破口,重新焊接,使

之完好。

(4)更換密封、軸承、連接件。

(5)更換右旋轉盤。

(6)按工藝順序組裝,人力盤動符合標準要求。

(三)、掘進機本體部的檢修

(1)更換襯套。

(2)螺紋過扣。螺紋損壞的焊補或鑲套修復。

(3)回轉軸承更疾。

(4)磨損、變形、裂痕部位整形補焊。

(5)配齊調整墊。

(6)連接螺栓、膠管全部更換。

(四”行走部的檢修

1、行走部漲緊輪組的檢修

(1)漲緊輪磨損,更換新件

2、行走部履帶組的檢修

2.1主要更換件:履帶板120件、履帶銷240件。

2.2檢修流程

(1)履帶板、履帶銷、漲力銷全部更換。

3、行走減速器的檢修

3.1主要更換件:全部密封

3.2檢修流程

(1)制動器全部點出,檢查摩擦片是否變形、斷裂、磨損,出現上述現象

更換。

(3)更換密封件,組裝完成用手壓泵液壓油打壓至標準壓力,制動器打開

無漏油。

(4)減速器空載試驗溫度不超過80℃,無異響、運轉靈活、無漏油。

4、其它裝置的檢修

4.1主要更換件:全部密封,漲緊油缸2件。主要耗材料:Q235、二氧化碳

保護焊絲。

4.2檢修流程

(1)檢測驅動鏈輪,補焊耐磨層。

(2)更換漲緊油缸。

(3)檢查行走架,變形部分,用壓力機壓整,并加固焊接受力位置,則量

行走減速器、漲緊輪組與行走架的配合尺寸符合原設計要求,否則焊補加工修復。

(五)、后支撐

1、主要更換件:二運托桿1件。主要耗材料:Q235、Q345、二氧化碳保護

焊絲。

2、檢修流程

(1)檢查支撐腿是否存在變形、開焊并進行補焊?、整形修復;更換、補齊

損壞嚴重和缺失的抓地釘,焊接牢固。

(2)檢查結構件有無開焊、變形并進行補焊、整形修復;

(3)檢查前橫梁的螺紋孔是否完好,對缺陷螺紋孔按標準修復;

(4)更換磨損襯套、銷軸;更換所有螺栓連接件。

(六)、第一運輸機的檢修

1、前溜槽、后溜槽

1.1主要耗材料:Q235、Q345、K400、二氧化碳保護焊絲。

1.2檢修流程

(1)小溜槽中底板磨損嚴重,更換磨損的中、底板并焊接耐磨層。

2、張緊裝置

2.1主要更換件:全部密封。

2.2檢修流程

(1)更換密封件。

(2)檢查張緊油缸座整體變形的更換,銷軸孔、螺栓連接孔磨損不嚴重的

補焊、機加工修復,焊縫出現裂紋時清理看見,打開坡口重新焊接。所有位置都

損壞時,自作,更換。

(3)連接銷出現標準規定杜絕的現象時,自制更換。

3、驅動裝置

3.1主要更換件:脫鏈器2件、上蓋1件、下蓋1件、中軸1件、軸11件、

鏈輪2件。主要耗材料:Q235、二氧化碳保護焊絲。

3.2檢修流程

(1)驅動架整形,左右擋板與鏈輪中心的垂直度大于規定、溜槽內寬大于

規定時整形恢復原尺寸,焊縫出現裂紋時開坡口重新焊接牢固,螺紋損傷大于規

定焊補、機加工后重新錐螺紋,鏈道磨損厚度超過3mm時用堆焊絲焊補。

(2)更換小溜馬達、軸I、鏈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