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選復習大綱_第1頁
中國歷史文選復習大綱_第2頁
中國歷史文選復習大綱_第3頁
中國歷史文選復習大綱_第4頁
中國歷史文選復習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歷史文選復習大綱武丁卜辭450798502考試資料分享群占卜:前辭(記錄卜問鬼神的日期和占卜官的名字)、命辭(占卜人通過甲骨向鬼神請示某事)、占辭(根據卜兆判定的吉兇)、驗辭(追記商王占兆后應驗的事實);甲骨文:清末王懿榮從中藥材龍骨辨識出文字、董作賓《殷歷譜》、劉鶚《鐵云藏龜》、孫怡讓《契文舉例》;甲骨四堂——羅振玉(雪堂)、王國維(觀堂)《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古史新證》、董作賓(彥堂)《殷歷譜》、郭沫若(鼎堂)《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卜辭通纂》《殷契粹編》牧誓<今文尚書>《尚書》:孔子編選而成,原稱為《書》,漢代改為《尚書》(上代的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上起堯舜,下記春秋中葉的秦穆公(公元前2200至公元600多、虞夏商周四代的順序);體例傳統分為典(記述帝王言行)、謨(記述君臣謀議國事)、訓(記述訓導言辭)、誥(施政文告)、誓(臨戰勉勵將士的誓詞)、命(帝王的詔令);《禹貢》似地理記;主要內容為敬法天祖(祭祀)和討伐逆命(打仗);文字典雅,語言質樸,保留了西周初期的很多重要史料;漢代伏生傳授,晁錯記錄,因用隸書,故稱為《今文尚書》;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中發現一批用漢以前古文抄寫的尚書,且多十六篇(未傳下來),故稱為《古文尚書》,亦叫《逸書》;東晉梅賾獻上孔安國注《古文尚書》五十八篇,三十三篇與西漢《今文尚書》及東漢鄭玄注本《古文尚書》相同,其余二十五篇則沒有(后經吳棫、朱熹、梅鷟、閻若璩、惠棟等人證明是偽作);現通行的《十三經注疏》中的《尚書》是《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的合編本;清代孫星衍采輯漢魏舊注,兼取清代學者王鳴勝、江聲、段佳裁等的研究成果,撰成《尚書今古文注疏》,是《尚書》注釋本較完備的一種?!赌潦摹罚河浭鲋芪渫跗鸨鴾缟?,在牧野決戰前的誓詞,內容是訓示從征將領和聯盟部落,要知道為什么伐紂、如何列陣攻擊、以及處理戰俘。七月《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本來稱為《詩》,漢武帝立五經后稱為《詩經》;漢初傳《詩》的有齊(轅固)、魯(申培)、韓(燕人韓嬰),屬于“經今文學”,《毛詩》(毛公)晚出,屬于“經古文學”;因齊魯韓三家詩都亡缺,僅《毛詩》獨傳,故《詩經》也叫《毛詩》;東漢鄭玄做《箋》、唐初孔穎達作《正義》(所以毛詩存留下來);分為《風》(地方樂歌)、《雅》(宮廷和京畿樂歌,<大雅>全部產生于西周,音調比較沉厚,比較集中地搜錄了周王朝東遷以前各歷史階段的史詩,所反映的多是西周王朝興起的事跡和西周時盛行的農業生產情況;<小雅>產生于西周末期和東周,音調輕快,所反映的多是西周末期政治廢弛,以及東周社會的混亂情況)、《頌》(宗廟祭祀時所演唱的樂歌,歌頌祖先神靈之辭);主要是四言,少僅一言,多至八言;聲調多采用“雙耳疊韻”;表現手法有賦(直抒胸臆)、比(借物言志)、興(托物興辭,先寫他物以引出所寫之物)《七月》:為《國風》第一長篇;內容是描寫豳邑一年四季的農業和勞役、田獵等事;《詩序》說這首詩詩陳述周的先公、先王建成王業的艱難,所以從漢以來,說詩的都以為詩周公陳王業的詩,但根據實際內容和語氣來說,基本上是出于勞動者宋楚泓之戰《左傳》:魯國歷史家左丘明所撰,是周朝著名編年史;按魯國十三個君主的順序,啟自魯隱公元年(前722),終于魯悼公十四年(前454)/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作者重視交代歷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記錄各種歷史人物的政治主張、歷史見解和宗教觀點;重視戰爭活動的記錄;現存《左傳》通行本為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唐孔穎達作疏《春秋左傳正義》;相關著作有李貽德《左傳賈(逵)服(虔)注輯述》和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張炳麟《春秋左傳讀》。編年史:注意歷史時間的時間關系;編年體歷史在我國出現很早,周代各國都有,或稱《春秋》,如燕、齊、宋,還有晉《乘》、楚《梼杌》。《春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現存最早的編年史,孔子整理刪訂而成;按年時月日編排,以春秋代表四時;被儒家各派尊為“經”,對其的解釋稱作“傳”,漢代共有五種傳,《左氏傳》(古文經,西漢末才被發現,被今文經學派斥為劉韻的偽作)、《公羊傳》《谷梁傳》(今文經)、《鄒氏傳》《夾氏傳》(早亡)?!端纬畱稹罚汗澴浴蹲髠鳌焚夜荒曛炼?;記敘了春秋時宋國同楚國爭霸失敗的歷史;描寫了宋襄公固執自以為合乎仁義道理的思想,結果在處于優勢的戰爭中指導錯誤,化為敗軍之將。晉楚城濮之戰節自《左傳》僖公二十七、二十八年;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開始時楚軍占優勢,但力量相對弱小的晉軍主觀指導正確,采取先讓一步,然后選擇楚軍力量薄弱的左右兩翼,予以沉重打擊的策略,結果化為優勢,大敗楚軍。秦始皇本紀《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撰,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開始寫作,到征和二年(前91)左右基本完成,據說還有十篇只有目錄;起初稱為《太史公書》,兩漢時稱為《太史公》、《太史公記》或《太史記》,到魏晉逐漸稱為《史記》;由十二本紀(記載從黃帝起到漢武帝時的歷代大事,基本上是編年式的)、十表(用簡明的表格,概括排列錯綜復雜的史實)、八書(記述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重大制度或重大事項)、三十世家(記述貴族諸侯的活動及事跡)、七十列傳(分別記載各個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包括上層的官僚、士大夫和影響社會生活的特殊人物,也包括當時我國邊疆各族和一些鄰國的歷史),共一百三十篇;注釋《史記》的有南北朝宋裴骃的《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近代日本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水澤利忠補編《史記會注考證校補》《秦始皇本紀》:選自《史記》卷六,記載了我國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開創者秦始皇一生的事跡,大體上反映了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過程司馬遷:曾向孔安國、董仲舒等問學 陳涉世家《陳涉世家》:選自《史記》卷四八《世家》:初見于《世本》,原是周朝各封國諸侯的宗譜?!妒酚洝防眠@種形式,記敘西周至西漢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史,體裁介于《左傳》和《國語》之間,但也有例外,如將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傳記列入《世家》貨殖列傳選自《史記》卷一二九;這是司馬遷所寫傳記的又一類型的代表作,不是記敘個別人物的生平,而是描寫同一類特殊人物的活動,以及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本篇說明了商業發展和經濟都市的出現是自然趨勢;寫法就以論說為主,而歷史事件和人物則作為證據引用,不拘泥于傳記體的形式武帝本紀《漢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固撰;班彪續補司馬遷《史記》為《后傳》,班固認為《后傳》內容不夠詳盡,于是從東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開始撰寫《漢書》,但死時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由其妹班昭和馬續續寫完工;《漢書》記載了從漢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的整個西漢歷史,其實不限于;有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后代作注最流行的是唐顏師古的《注》本和清末王先謙的《補注》本(分為上中下或上下,故現行本《漢書》一百二十卷)《武帝本紀》:選自《漢書》卷六;把本紀作為記載正統的帝王在位時大事的專用體裁,自《漢書》開始;《漢書》本紀的敘事比《史記》詳細,保留了很多皇帝詔令一類原始記錄,但經常使用趨避替統治者粉飾,借災異說人事的地方很多,比《史記》更富于神秘主義氣息黨錮列傳序《后漢書》:南朝宋范曄撰;由帝后紀十卷、志三十卷(范曄所著并無志,直到北宋才將范書和司馬彪《后漢書》的八志三十卷重新??保蠟椤逗鬂h書》)、列傳八十卷,其中紀、傳有十卷各分為上下兩子卷;所記從新莽滅亡(23年,王莽地皇四年,劉玄更始元年)起,到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止,共一百九十年,包括整個東漢一代;體例基本同《漢書》,但帝紀后另立了皇后紀;其特色有記述人物中人物分類,不以時代先后為序,反映了世族門閥統治下重視品第人物的風尚;重視本紀、列傳前后的序、論、贊的寫作,當做臧否人物的工具和炫耀文學技巧的手段;對魏晉消極遁世的所謂隱逸高士的記錄日增;范曄作史旨在“以文傳意”,也就是借歷史表達政見,導致強令客觀歷史服從主觀需要的弊病,且過分注意文辭修飾;今本《后漢書》的注,八志是梁朝劉昭注補,紀、傳部分都出于唐章懷太子李賢等人;補注工作以惠棟《后漢書補注》為較詳,清末王先謙以惠書為基礎,撰成《后漢書集解》《續漢書》:司馬彪著,曾被后人評為“詳實”,今存八志,保留了東漢一代典章制度的某些早期記錄,包括天文歷象、祭典禮制、災變物異、政區沿革、官員職守,有利于后人研究兩漢之際的統治學說、宗教思想、自然認識、政權結構等上層建筑的演化過程諸葛亮傳《三國志》: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著作,西晉陳壽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滅吳后,南北統一,陳壽開始整理三國歷史,到晉惠帝元康元年(291)成書,分別撰成《魏書》(有紀、傳)三十篇、《蜀書》(僅列傳)十五篇、《吳書》(僅列傳)二十篇,共六十五篇,均無表、志;采擇面較廣,為當時政治、軍事等方面重要人物立傳,還有在學術思想、文化藝術、醫卜星算等方面有影響的人物;受統治階級以九品品評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