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
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
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
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
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四單元《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第10課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第11課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選必2經濟與社會生活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飲食(農)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勞作(工)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商貿(商)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居住(住)交通與社會變遷●交通(行)醫療與公共衛生●衛生(醫)教材知識體系課標要求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古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與特色

城市鄉村小鎮古代先民居住形式的演變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易·系辭下》

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

——《墨子·辭過》一、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穴居、巢居、半穴居——筑屋;遷徙——定居逐漸形成村落(一)村落內蒙古赤峰興隆洼遺址時期距今8000年、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點遼河流域、400-700米的山坡上村落外圍環繞橢圓形壕溝

屋170余座半穴居成排分布

藏窖穴400余座

葬墓葬30余座出土文物石器、陶器等村落:伴隨農業出現,人類開始筑屋定居,形成了具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的聚居點,為人類提供了比較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我們一起走進“華夏第一村”思考:什么是村落?聚落,是人類住屋及其附帶的各種營造物之集合體。狹義的聚落指村落,村莊。一、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伊拉克耶莫遺址中國興隆洼遺址“華夏第一村”自主學習: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歷史縱橫】,分析古代村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形成的原因:(1)農業發展,食物供應增加、生存條件改善,人口增長。生活方式:由遷徙到定居(2)安全的需要,生存繁衍。(3)自然環境的影響,大江大河流域,自然環境優越。歷史縱橫:耶莫遺址一、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半坡遺址呈橢圓形,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包括居住區、制陶窯場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區內房屋密集地排列著,中間一座規模很大的長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動場所。居住地的周圍有一條寬深各五米的壕溝,在居住區和溝外的空地上,分布著各種形式的窯穴,是氏族的公共倉庫。

家,上面是“宀”,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圈養的生豬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養生豬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標志。問題1:根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分析古代村落的功能有哪些?定居的聚落,生于斯、聚于斯、終老于斯。

——許倬云《萬古江河》(1)為人們定居、繁衍和防衛提供保障;(2)為人們的集體生活提供便利;(3)是人類最早的家,宗族的凝聚意識形成。西安的半坡遺址一、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材料1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房屋),上棟下宇,以待風雨。——《易·系辭下》材料2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古圣王作為宮室。——《墨子·辭過》材料3大村住一族,同姓數千百家。小村住一族,同姓數十家及百余家不等。——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第266頁①使人們進一步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②人類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③宗族的凝聚意識逐漸形成④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⑤承擔一定的社會管理和教化功能。合作探究一:古代村落對人類的影響問題2:根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分析古代村落對人類的影響。一、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1)中國傳統村落往往依水而建;(2)以農業生產為主(故又稱農村);(3)具有保守性;(4)具有家族聚集的特點;(5)承擔一定的社會管理和教化功能。材料一徽州古村落是指明清時期以徽商資本為經濟基礎,以宗族制度為社會基礎,以宋明理學為思想基礎,在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西遞和宏村是徽州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論血緣因素對村落結構的影響》材料二中國的原始村落分布地出現在中國的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等。宗祠是傳統村落中住民們精神活動的中心,但在祖先祭祀場所的意義上,宗祠與其他各種規模和形式的祠堂具有同樣的功能。

——《徽州地區傳統村落的社會結構對村落的空間構造的影響》史料探究:中國傳統村落的特點集鎮的出現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農業與手工業的分離的結果。材料:生產力的發展使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便于手工業品與農產品交換的農村聚落逐步發展成為了集市......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商業成為與手工業和農業并列的獨立經濟部門,適應手工業生產相對集中的需要和商人務商的便利,集市就演化成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共同定居的具有多種功能的集鎮。——據張虎林《農村經濟學》問題3:根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分析古代集鎮出現的原因。一、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二)集鎮(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手工業與農業分離;(3)商業的發展、繁榮;(4)政治和軍事功能的需要;(5)地理位置的優越等等。時間發展情況雛形鎮主要是為軍事目的而設工商業集鎮興起(商業功能)、

行政集鎮運河沿岸興起很多工商業集鎮出現專業分工的集鎮原始社會末期北魏至五代兩宋時期元朝明清時期2、中國古代集鎮發展的概況二、集鎮的出現中國古代集鎮的發展過程:原始社會北魏兩宋元朝明清集鎮雛形軍鎮工商業集鎮興起,行政集鎮工商業集鎮發展集鎮進一步發展出現專業分工

材料:史書中漢口之地的記載,最早見于《左傳》,時稱夏汭。漢魏六朝至唐宋時稱夏口,或稱沔口,主要為軍事重鎮,梁武帝筑漢口城,始有漢口之稱。—摘自《清代鹽商筆下的漢口鎮》

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漢陽縣開始設置漢口巡檢司管理這個新興市鎮。嘉靖四年(1525年),根據丈量結果,鎮上建有房屋1281間。嘉靖二十四年,漢口已有居民1395戶。問題4:閱讀材料,以漢口鎮為例概括集鎮興起和發展的因素。商品繁榮,工商業的發展促使集鎮大量出現。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政治、軍事因素【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梳理中國古代集鎮發展的過程。

材料:元代,大都(今北京)因蝗災急需從江南調運大量糧食。萬戶張瑄手握海運重權,便“造船運米,從海道至京師”,船到此地再也無法上行,便改由陸路向大都轉運。為了表明忠心,張瑄還將族屬遷到此地,張家灣的名稱由此而來。

在明代,倭寇與殘元勢力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嘉靖皇帝擔心他們會沿運河北上侵擾張家灣,便開始修建城墻。城垣建起來之后,便有從江南、山東和山西等地來的一些人在此設店經商,店鋪鱗次櫛比,市鎮也就愈加繁榮。明中后期,張家灣的商稅數目達稅銀二千余兩,錢二千八百余貫,可見商貿之繁盛。——《京郊重鎮張家灣的前世今生》合作探究二:集鎮主要的作用問題5:根據材料和圖片,以張家灣為例,分析中國古代集鎮主要的作用。提示:(1)推動商品經濟發展,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2)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3)密切城鄉經濟聯系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知識拓展:集鎮經營項目湖州府南潯鎮、菱湖鎮、烏青鎮,蘇州府震澤鎮,嘉興府石門鎮桑蠶、繅絲嘉興府王店鎮、王江涇鎮,湖州府雙林鎮,蘇州府盛澤鎮絲織業松江府華亭縣朱涇鎮棉紡織業桐鄉縣爐頭鎮冶鑄業桐鄉縣石門鎮蠶絲、榨油歸安縣善璉鎮制筆運河沿線集鎮明清時期江南部分集鎮及其經營項目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朝江南市鎮的特點特點:數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鎮網絡;形成地域性專業分工(或經營各具特色);規模大,功能齊全。廣東佛山鎮(手工業)河南朱仙鎮(版畫、年畫)江西景德鎮(瓷器)湖北漢口鎮(商業中心)知識拓展:明清四大名鎮三、城市的產生筑城以衛君,造郭以衛民。——《吳越春秋》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城郭溝池以為固。——《禮記·禮運》

大市,日昃(zè午后)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以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

——《周禮·地宮·司市》(1)最初:城和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為了軍事防御,并且用城墻圍起來的地區;“市”——商品交換的場所。(2)周朝:隨著“城”和“市”的發展變化,城市發展成為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1、城市的含義鄭州商城城遺址(商朝早中期)三、城市的產生2、城市的產生(1)產生的條件: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是城市興起的根本因素。(3)城市的功能:城市是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2)產生的區域:約前3500—前3100年,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生活的地區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成城市。

世界上主要的農業區域,都相繼產生了一批早期城市。巴比倫城遺址3、中國古代城市(3)特點:①中央集權下的“布局工整”;

②儒家“禮制”下的森嚴等級與尊卑;

③對“天人合一”的追求。(1)布局:主要分為宮殿區、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2)發展:①商朝:城市已初具規模,統治者的宮殿和宗廟位于城市的中心。②周朝:營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選址、面積,以及城墻高度、城郭門數、道路寬狹、宮室種類、市場分布都有規定。周朝城邑大致分為三等,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三、城市的產生內容中國農耕時代的城市發展趨勢城市功能由政治軍事功能逐步向經濟功能發展,經濟功能不斷增強;內部布局由坊市分開到打破坊市界限和時間限制;政府管理由政府直接控制商業交易到逐漸放寬地域分布城市分布隨經濟重心轉移發生變化古代長安城布局模型明清時期江南工商業市鎮三、城市的產生3、中國古代城市(4)中國古代城市發展趨勢(1)古希臘: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2)古羅馬:城市道路系統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3)歐洲中古時期: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三、城市的產生4、西方古代城市雅典衛城遺址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城市。知識拓展:古代中西方城市規劃特點、理念

匠人營國(都城),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緯,經涂九軌(九輛馬車寬度),左祖(宗廟)右社(社稷,土神、谷神),面朝(群臣朝拜場地)后市(市場),市朝一夫(邊長百步的正方形)。——《周禮·考工記》

類別天子王城諸侯國都卿大夫都城城墻高度九雉zhì(雉為一尺)七雉五雉南北道路寬度寬九軌(九輛車的寬度)寬七軌寬五軌規劃特點:

分級定制

中正對稱

囊括山水理念:禮法精神皇權至上道法自然日中市中軸線儒道古代中國城市柱式——把人體美賦予到建筑,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粗礦男性體態精致、苗條少女身材修長、優雅女神的象征粗獷男性體態修長、優雅女神的象征衛城:位于山頂,建有神廟巧用地形,沿邊分布,錯落有致規劃特點:自由活潑公共空間豐富理念:人文精神民主精神知識拓展:古代中西方城市規劃特點、理念2、古代希臘雅典奧林匹亞遺址分布圖古代羅馬城城墻輸水管道市場行政機構城墻競技場和劇場明清北京城宮城皇城衙署作坊作坊文廟商場競技場相同點:都有城墻,有軍事防御功能;都有行政機構,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業和商業職能。不同:古代中國城市整齊對稱,有中軸線,皇權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政治功能更突出。

古代羅馬沒有整體規劃,比較隨意。工商業和生活、娛樂的功能更突出。原因: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古代羅馬:民主政治、工商業發達知識拓展:比較古代中西方城市布局、功能的異同及其原因外郭城1.突破坊市空間(街市、草市);2.突破時間限制(曉市、夜市)3.出現娛樂場所4.城市經濟功能增強唐長安城與漢唐代長安城相比,宋代汴京城有何特點?更多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唐代城市:恢宏大氣、整齊劃一;體現強大的人力規劃唐代長安城與宋代汴京城有何相似點?都體現了皇權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都依水而建,滿足生活需要。漢唐宋城市的發展(1)城市的產生與政治密切相關,一般都有城墻,對政治局勢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2)城市的產生,使人口、手工業生產、商品交換以及財富集中,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3)城市的防御性設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設施的修建,有利于人類居住;推動城市化進程;(4)為人們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體育和藝術等群體生活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文化思想交匯,有利于推動文明的進步。知識歸納:城市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生活產生的影響洞穴村落集鎮城市經濟人口規模功能采集漁獵農業手工業、商業手工業、商業

少較少較多多小較小較大大經濟、軍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經濟居住經濟越來越多元人口越來越眾多規模越來越龐大功能越來越復雜從洞穴到城市的演進,本質上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的產物;也是人類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的進程;也是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改變的過程。后三者關系:古代的村落、集鎮、城市都是人類的居住地。村落為集鎮、城市的發展提供條件;集鎮、城市的出現也帶動了村落的發展。洞穴村落集鎮城市從人口、經濟、規模、功能等角度談談村落、集鎮、城市的區別(一)民居特點及成因南北氣候地形差異導致設計民居有所不同,受到自然環境影響較大(2)反映當地的社會經濟水平與文化習俗1、特點:因地制宜,注重經濟實用性2、因素: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國家制度與政策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體現居住地的自然環境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世界各地的民居狀況(1)兩河流域的民居①原因:兩河流域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②建筑材料: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的磚塊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撐屋頂的棟梁;③房屋結構:墻壁貼著墻壁;每戶建筑的結構相同,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2)古埃及的民居①原因:尼羅河水的泛濫,土地極其肥沃;氣候炎熱,降雨量少②建筑材料:泥和木材;③房屋結構:具有防曬和保溫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動的場所,院落周圍有柱廊;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世界各地的民居狀況(3)古代中國的民居①原因:自然環境、王權政治、經濟水平、文化習俗;②建筑材料:木、磚等;③具體體現:遠古時期:巢居(南方)、穴居(北方)兩大類型;先秦以來:民居設計遵循嚴格的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崇儒風格)。住宅布局講究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普遍采用的是木構抬梁結構。明朝時期: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現存的明清民居類型主要有北方的窯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樓等。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廣泛分布于山西、陜西、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區。其特點就是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共生,簡單易修、省材省料,堅固耐用,冬暖夏涼。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國傳統民居,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其建筑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傣族干欄式竹樓以竹木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筑,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尖頂利于散水。

福建土樓屬于集體性建筑。一個特點是特點造型大,大的土樓可住七八十戶人家,四五百人。第二是聚族而居。第三是防御功能。特點:(1)體現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2)講究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3)普遍采用木構抬梁結構;(4)風格多樣,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顯。中國先秦以來的民居傣族干欄式竹樓陜北窯洞中國民居欣賞湘西吊腳樓山西平遙古城經典佛國—色達江蘇烏鎮中國民居欣賞貴州千戶苗寨中國民居欣賞新疆土拱海南海草房四川道孚民居廣東開平碉樓福建客家土樓永定區域內現存有23000多座土樓,建于清朝以前的8000多座。中國民居欣賞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型生土夯筑建筑,是東方血緣倫理關系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土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在中國傳統古民居建筑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國民居欣賞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會宗法及倫理道德制約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級規定及尊卑差別,全宅的平面構圖是按家長作為全家核心的原則布置的,一切房屋揭簇擁著正房,而且在開間尺寸、高矮、脊飾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北方四合院的布局特點中軸對稱長幼尊卑對外封閉概念闡釋: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筑,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四合院是民居當中最能充分體現古代禮制的建筑。四合院內外宅的劃分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尊卑有別的等級觀念,四合院的那種“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婦隨、事兄以悌、朋友以義的道德倫理觀念的現實轉化。①設計:遵循嚴格的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②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③結構:木構抬梁結構。四、世界各地的民居(4)古希臘、羅馬的民居1、世界各地的民居狀況①原因:人文主義、民主精神影響;羅馬帝國擴張,人口劇增;②建筑材料: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來混凝土逐漸普及;③布局、結構:在古希臘羅馬,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混凝土、拱券、希臘柱式結構相結合,成為古羅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紀,古羅馬出現多層樓板疊加組合而成集體住宅;4世紀,出現復合式公寓。古羅馬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庭式住宅古羅馬高層住宅模型重視露天空間追求開放通透(5)印第安人的民居①原因:平原、雨林、狩獵、遷徙②建筑材料:野牛皮、木頭③建筑風格:北美大平原——圓錐形帳篷;亞馬遜雨林——圓形公共居所,屋內部分隔間。意大利圓錐石頂屋日本白川鄉荻町合掌屋英國茅草屋巴布亞新幾內亞——A形茅屋世界民居欣賞世界民居欣賞敘利亞北部——蜂窩泥屋房南非納塔爾祖魯人——穹形茅屋因紐特冰屋伊朗風塔世界民居欣賞意大利阿普利亞——圓錐形石灰巖民居土耳其卡帕多西亞——火山灰住宅也門提哈姆地區——烏沙(高粱桿屋頂)新墨西哥州印第安人——土坯房(1)各地民居特點呈現多元性;(2)各地民居受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共同影響;(3)新式技術和建筑材料不斷用于民居建設中;(4)各地民居的功能性越來越豐富健全;(5)民居周邊的配套設施越來越健全。(6)因地制宜,注重經濟實用性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類居住條件的發展特點。窯洞福建土樓四合院吊腳樓古希臘民居古羅馬民居2、人類居住形式的特色——民居中國南方潮濕多雨——巢居中國北方干燥少雨——穴居中國北方黃土高原——窯洞四、世界各地的民居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異的因素(以中國民居為例分析)(1)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木構架建筑的墻壁逐步以磚代替……從元朝起開始用磚拱建造地面上的房屋……明朝又出現了完全用拱券結構的碉樓和結構用磚拱而外形仿木建筑的無梁殿……——摘編自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年版四、世界各地的民居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異的因素(以中國民居為例分析)(2)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中國古代是受禮法約束的等級森嚴的社會。……在住的方面,自春秋以來,史籍上就載有等級限制……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七間為王以上用,五間限貴族、顯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在屋頂形式上,廡殿頂為皇宮主殿及佛殿專用,歇山頂在唐代王及貴官、寺觀都可用,宋以后只限王及寺觀用,公侯貴官下至庶民只能用兩坡的懸山或硬山屋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