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言語行為的文化差異什么是言語行為?人們通過言語所完成的行為,如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相互間的恭維、允諾、問候、乃至侮辱和威脅等等。從語言學或交際學的角度來看,言語行為是交際過程中最小的單位,是更大單位的交際結構的組成部分。——言語行為是建筑社會交往的基石,是日常會話的深層結構。一、言語行為理論(SpeechAct)(一)奧斯汀(Austin)的言語行為“三分法”1、“言有所述”
與“言有所為”(constativeandperformative)言有所述的話語是可以驗證的,或真實的,或虛假的;言有所為的話語都是不能驗證的,無所謂真假,是用來實施某一種行為的。言有所為Ido.(使用于結婚儀式過程中。)(2)InamethisshipElizabeth.(使用于船的命名儀式中。)(3)Igiveandbequeathmywatchtomybrother.(使用于遺囑中。)(4)Ibetyousixpenceitwillraintomorrow.(使用于打賭中。)在特定的語境中,特定的人說這些話實際上是在實施某種行為。如“
Ipromise…”,“Iwarn…”,“Iapologize…”,“Iwelcome…”等。2、言語行為的“三分法”言內行為“說話”這一本身行為(“意指”),即所發出音節,說出單詞、短語、句子等(字面意義)言外行為通過“說話”這一動作所實施的一種行為,人們通過說話做許多事情,達到各種目的,如傳遞信息、發出命令、實施承諾、提出請求等(說話人意圖)言后行為說話帶來的后果,如通過言語活動,使聽話人受到了警告、接受了勸告,不去做某件事或者去做了我們想讓他去做的事等(后果)(二)塞爾(Searle)的言外行為“五分法”使用語言是一種受規則制約的有意圖的行為。人們說話時就是在按照使用語言的規則實行各種各樣的言語行為。言語交際的最小單位是言語行為。言語交際過程實際上就是有一個接一個的言語行為構成的,每個言語行為都體現了說話人的意圖。1、言語行為的實施實施言語行為必須遵守的規則:(1)命題規則:命題出現在一個句子或不句子更大的語段之中,這一命題演技說話人將要實行的一個行為。(2)準備規則:a.聽話人愿意說話人施行這一行為;b.說話人通常不施行這一行為。(3)誠意規則:說話人真心實意地想施行這一行為。(4)根本規則:說話人所說的話使他自己承擔了施行某一行為的義務。2、言語行為的“五分法”類別“言外之的”“適從向”心理狀態行事動詞闡述類(representatives)使說話人對所表達的命題的真實性作出保證從話語到客觀現實相信state、assert、claim、swearguess、hypothesis指令類(directives)說話人試圖讓聽話人去做某一件事客觀現實適從話語希望或者愿望beg、request、advise、invite、suggest、insistorder、demand承諾類(commissives)使聽話人對某一未來的行為作出許諾從客觀現實到話語意欲promise、undertake、vow表達類(expressives)對命題中所表明的某種事態表達說話人的某種心理狀態不存在Apologize、congratulationthank、sympathy、condole宣告類(declarations)使客觀現實與所表達的命題內容一致使客觀現實符合話語(瞬間的)Ideclarethemeetingopen.Ifireyou.Iappointyouchairmanofthecommittee.(三)言語行為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在言語行為實施過程中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人們所能夠實施或通常所實施的言語行為的范圍不同;人們在如何恰當得體地實施言語行為和掌握言語行為的實施方式的多樣性的程度方面存在著差異;如何實施某些言語行為的規則因文化而異;對新的信息接受的開放程度,以及言語行為實施的方式到的變化或靈活性因文化而異;交際者對對方實施的言語行為所表露出來的積極或消極態度的敏感程度也因文化而異。二、語言表達的間接性(一)語言表達間接性的理論解釋1、語言表達的間接性
人們常常不是坦白直率地去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是通過某種方式間接地去表達自己的意圖。形式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功能陳述事實提出請求提出問題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一對一的關系,一種句式并不總是用以使某一種功能,某一種功能也并非只能通過一種句式得以實施。《水滸全傳》第七回:“不遇識者,屈沉了我這口寶刀!”“好口寶刀,可惜不遇識者!”“偌大一個東京,沒一個識得軍器的。”2、間接言語行為的理論解釋習得論(idiomtheory)
間接地用于行使某些功能的話語可以被看做是用于行使這些功能的習慣用法或語言形式。(整體)Canyouopenthedoor?Wouldyoupleaseopenthedoor?Wouldyoumindopeningthedoor?(Pleaseopenthedoor.)推理論
(inferencetheory)
在實施間接言語行為時,說話人依賴交際雙方所共有的包括語言和非語言的背景知識,以及聽話人的邏輯推理能力向聽話人傳達言外之意。特點:(1)間接地使用的話語具有獨立的字面意義,這種意義是交際參與者都能理解的。(2)用于施行間接言語行為的話語必然具有促使聽話人去進行推理的因素。(3)從字面意義和語境推導出有關的間接意義必須有一定的原則和推理規則可循。(舉例:discourseanalysis)(二)間接言語行為的制約因素1、間接言語行為的制約因素權力關系社會距離要求大小權力與義務2、制約因素在言語交際中的可協調性A:Mum.Youknowthosebrownyglasses.B:Mm.A:Theoneswegotfromthegarage.A:Doyouusethemmuch?B:Notreally,no.A:CanIhavethemthen?A:殷院長。B:不用客氣,我們都是朋友,你們年紀又比我大,別叫我殷院長了,就叫我小殷吧?A:小殷……言語行為的種類:稱呼、介紹、問候、告別、致謝、答謝、道歉、恭維、請求、同意、批準、拒絕、建議、勸告、警告、邀請、介紹、承諾、批評、祝賀、說服、命令、指示、推薦、威脅、禁止等。三、言語行為的文化差異分析文化差異較為突出的言語行為包括:招呼(greeting)告別(partings)邀請
(requests)拒絕(refusals)恭維(compliments)道歉(apologies)感謝(expressinggratitude)等等。人際間的相互稱呼語是日常交往最經常發生的溝通人際關系的信號和橋梁,最能明顯地反映出說話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1、招呼
一位英國教師來到中國某大學教書,她的全名是LindaJaneChapman,中國學生稱呼她為TeacherChapman.這樣對嗎?
張明有個美國出生的表弟MalcolmSmith.當張明去美國探親時,見到了他,當面稱呼他:“Hello,Cousin。”可以么?西方:受平行社會關系、個人本位取向的影響,西方人偏愛對等式的稱呼類型,平等式社會的文化標志。(對家人、親屬直呼其名)中國:受差序格局的社會結構、傳統倫理、及血緣、宗族社會因素的影響,中國人較習慣于非對等式的稱呼類型,是垂直式社會關系的標志。(稱呼家人、親屬大哥、二姐、小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上下有異,貴賤有分,長幼有序”中國人的稱呼中國人的稱呼方式受血親(長有尊卑及疏密程度)、社會地位、職位高低、職業、性別、年齡、乃至場合等各種因素制約。甲:你家父今年幾歲?近來可安然無恙?乙:我令尊大人今年六十有二,雖是妙齡,但近來龍體欠安。甲:那好,有工夫一定到你寒舍看望。乙:歡迎你去,我們府里賓客至上。
英語教師問學生如何稱呼未婚婦女MaryBrown,學生給出五種答案,下列哪種是正確的?1MissMary2MissBrown3MissMaryBrown4Mary5MaryBrown漢英稱呼語對比中西方相互稱呼的常見錯誤:中國人運用英語稱呼人的常見困難和錯誤:1)套用漢語的行為習慣,濫用職務或職稱。TeacherSmith(史密斯老師)EngineerWang(王工程師)
MasterLi(李師傅)2)將尊稱與名字相連。Mr.DavidMissMary3)單用姓或隨便用名稱稱呼人。有些大學生只用姓稱呼他們的外國教師;有些人以為所有外國人都很隨便,可以隨意只稱其名。4)隨便用“老”和親屬稱謂稱呼外國人。老先生、奶奶、叔叔、阿姨英語國家的人稱呼中國人時常見的錯誤。1)不清楚中國人姓名的順序,常常誤將中國人姓名最后一字當成姓。2)對已婚女子的姓常常發生誤會,誤以為她們的姓是其丈夫的姓。3)對中國同事或朋友不知如何稱呼,許多人只好采用不中不西的辦法:直呼全名或只呼姓。4)對中國人在學術討論會上不分男女都成“先生”感到難以理解。中國人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的稱呼更讓西方人費解。漢英社交稱謂的差異1.職務稱謂的差異中國人使用職務稱謂稱呼人的范圍極廣,種類繁雜,這給不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帶來極大的困難。西方文化的職務稱呼卻很有限,只適用于下列人員:高級政府官員,如總統、總理、部長、省(州)長、法官、參議員等;宗教人士,如神父、主教、修女等;軍隊長官。絕大部分漢語職務稱謂不能直譯成英語。2.專業職稱和職業稱謂的差異中國大陸專業職稱和職業稱謂也比英語國家復雜得多。英語專業職稱和職業稱謂也極為有限,只適用于professor、doctor、nurse、waiter、porter等有限的一些專業和職業。“師傅、老師、工程師、同學”等直譯成英語都是錯誤的。3.通用尊稱的差異Mr.MissMrs.先生、小姐、太太、同志、同學、師傅、老師4.姓、名與尊稱的連用漢語可以將尊稱與名連用;名甚至可以與親屬稱謂相連,稱呼與自己毫無親屬關系的朋友或熟人。在西方文化中,只有英國有爵位的人,才能將尊稱與姓連用;如要表示親切,就只能用名。5.稱謂泛化的差異中國人習慣于將大量親屬稱謂引入社交場合,甚至用于不相識者。常常故意抬高別人的輩分,降低自己的輩分,隨其子女或孫輩稱呼。西方家庭中,常常將社交稱謂引入家庭,直呼其名很正常。思考:不同稱呼方法與人際關系的體現。西方人認為有些中國人不愿以名稱呼他們,表明中國人不愿與外國人交朋友,也有的中國人認為外國人常常以名相稱,說明他們關系密切。陌生人關系較遠者關系較近者關系親密者最親密者英SirMadam(Ma’am)MissDr.Prof.Mr.+姓Mrs.MissMs.名昵稱昵稱DearDarlingHoney漢師傅老師大夫同學親屬稱謂職務姓+職稱尊稱尊稱姓+尊稱老/小+姓+同志名+同志老/小+姓尊稱名姓+親屬稱謂昵稱名親屬稱謂注意:對于陌生人,漢語完全可以使用表中對陌生人的成為,英語卻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稱呼。用“職務”稱呼外國人一定要慎重,注意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習慣,不可不應交際對象主動要求或不經允許而主動以名稱呼人。英語國家商店男售貨員和某些服務行業的一些男服務員有時用dear、darling等最親密稱謂稱呼女性顧客,中國女士對此必然會產生反感。絕對不可用親屬稱謂稱呼與自己毫無親屬關系的西方人,否則別人會以為你強加于人。另外,西方人最忌諱別人說他們“老”。2、介紹語正式介紹:用于正是場合或第一次見面的有身份者或尊貴者相識之時。正規禮貌,句子比較長,對被介紹人的姓名、職務和身份都必須交代清楚,有時還要說明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系。非正式介紹中,漢英句子都比較短,用詞也比較隨便。自我介紹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1.主動詢問別人還是主動介紹自己中國人一般是在已知對方是誰而只需介紹自己時才主動自我介紹,常常發生在下級對上級或到其他單位辦事之時。在一般社交場合與人第一次見面時,則習慣于詢問對方的姓名。——您貴姓?——免貴姓張。——您怎么稱呼?——不敢不敢,我叫張XX。主動詢問他人姓名不是英語國家的習慣,英語國家的人一般只在公示調查時才使用這類語句,在社交場合這類問候語則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中國人得卑己尊人的禮貌難以為英語國家的人理解。英語國家的人在社交場合第一見面時習慣于自主自我介紹而不貿然詢問對方的姓名。MayIintroducemyself?Myname’s…Hello.Myname‘s…打電話時,中國人習慣詢問對方是誰和有什么事。喂,您哪位?喂,您找誰啊?英語國家的找人者不論與主人熟悉與否,習慣于自報姓名。英語國家的人認為不主動詢問別人,顯得傲慢;不主動自我介紹,顯得信心不足。中國人認為,有興趣了解別人表明對對方有好感,用謙辭表示對他人的尊敬;貿然自我介紹卻顯得不夠謙虛謹慎。2.重單位與重個人“我叫王長春,是北京大學的教師”“我姓李,是北京……廠的”“我姓劉,在外資公司工作”“Iamaprofessor(ofphylosophy)”“IamDr.SmithfromtheUnitedStates.”中國人不愿突出自己,更忌諱“顯示”自己的地位;英語國家的人則更愿意突出個人,認為在什么單位與個人關系不大。中國人習慣介紹自己的姓名和工作單位,但很少有人提及自己的職業、職務和職稱。英語國家的人常主動介紹自己的姓名、職務或職稱,但不一定說來自什么單位或什么樣的工作部門。3.重自謙與重對等遞名片時,雙方對等交換為禮貌。如果接受別人的名片自己卻未帶名片或沒有名片就要表達歉意并主動介紹自己。英語文化:人們用一只手遞名片并禮貌地自我介紹和問候對方;中國文化:雙手遞過名片并謙虛的說“請多指教”。英語國家的人認為中國人的話語和行為都過于自卑,甚至虛偽;中國人認為英語國家的人不謙虛,缺乏禮貌。介紹他人時的介紹順序英語國家:將男子介紹給女子;將同性年少者介紹給年長者;將未婚女子介紹給已婚女子;將同性次要人物介紹給更重要的人物;將兒童介紹成人。中國大陸傳統順序與英語國家相反,不分男女,一般按下列順序:將年長者介紹給年輕者;將長輩介紹給晚輩;將職位高者介紹給職低者(漢語中先介紹長者,后介紹少者,但由少者先問候。)如何將一對夫婦介紹給別人?書面介紹的重單位與重個人因公寫介紹信,中國人以單位名義寫給另一單位并需蓋公章,只用單位負責人的個人名義寫信一般不合要求。英語國家則是由有關單位負責人以個人名義寫給另一單位的負責人個人,并以本人的簽名為有效。信尾一般都需寫明本人的職務或身份及姓名。英語國家的信函不重視單位公章的作用,注重的個人的責任;中國人則認為個人簽字缺乏單位的保證作用。3、問候與告別英語漢語Hi/Hello!Howdoyoudo?Howareyou?Howareyoudoing?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您/你好/!早!早上好!您早!吃了嗎?去哪里?干什么去?英語、漢語中常用的問候語典型的美國式開場白:Sue:It’snicetomeetyou.Myfriendtoldmeaboutyou,haveyoulivedinSeattlelong?Mark:No,onlythreemonths.Howaboutyou?Sue:ImovedherethreeyearsagofromCalifornia.Mark:Oh,really!I’mfromCaliforniatoo.WheredidyouliveinCalifornia?Sue:InGilroy,notfarfromSanJose.Mark:Thisisreallycoincidence.I’mfromGilroy,too!IliketellingpeopleI’mfromthegarliccapitaloftheworld.Didyouusuallygotothesummergarlicfestival?Sue:Iusedtogoeverysummer.Howaboutyou?Mark:Iwenttomostofthem.Ithoughttheonein1980wargreat.Didyougothatone?...問候A.I’mgladtoknowyou,Mr.Smith.B.I’mverygladtomeetyou.C.It’snicetomeetyou.告別A.I’mgladtohavemetyou.B.Itwasnicemeetingyou.“見到你很高興”,表達的都是愉快的相識之情,體現出的釋義中對等的友好交往關系。幸會幸會。久仰久仰——不敢不敢歡迎歡迎——對不起,打擾了這些用語突出的都是對別人的尊敬和關切,體現出中國文化卑己尊人和相互關切的禮貌原則。第一次見面時的中西方禮節差異漢英問候語對比招呼語是兩人相識后或見面時的問候語,是說話人肯定自己與被招呼者之間關系的一種標志,是每種禮貌語言的重要方面。每天或經常見面時的日常招呼語久別重逢時的招呼語你好~漢英問候語的文化沖突許多中國人習慣于將漢語招呼語直譯成英語或直接搬用漢語招呼語:1)有些招呼語被理解了解信息的問題“吃了嗎?”2)有些招呼語又會被人理解為對別人私事的物理探聽和粗暴干涉。“干嘛去呀?”3)在許多外國人眼里,中國人常常毫無意義地提出一些明知故問的問題“買菜呀?”“看電影去呀?”4)中國人怎么總該說一些“大實話”。“吃飯去呀”“擦車啦”“您來啦”5)中國人以“叫人”的方式打招呼也會被英語國家的人理解成因事喊住對方,因此聽到中國人叫他們時常常會停下來等你的“下文”。(要請我吃飯)(要和我約會)(他是特務嗎?)(多么愚蠢的問題呀!)漢英問候語的相似點——我見到你了,我沒有不理你1)漢英招呼語都有問候型GoodmorningGoodafternoon早上好晚上好您早老師早2)詢問型招呼語在漢英語言中都存在干嘛去了呀?吃了嗎?“Howareyou?”“Howareyoudoing.”3)評論型招呼語漢英都有見景評論,見人在干什么事時,就以所見事情為題,用一種贊揚或祝愿的說法打招呼。在這一類型中,漢英之間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文化差異。①中國人見景評論時既有贊揚語,也有大量的中性描述。你好勤快呀,車子總擦得干干凈凈!擦車啦!Hello.You’redoingagoodjob!
毫無意義的“大實話”②用祝愿打招呼在漢語中不多見,但在英語中用的很多。吃飯去呀?③英語招呼語的贊揚重在對人外表的欣賞,漢語卻重在對內在品德或精神的欽佩。“你來得真早。”“這么晚才回來呀。”“真勤快,屋子總是整理得干干凈凈的。”(對于這些當面贊揚他人的外表和服裝的招呼語,除新派人士外,大部分中國人都還難以接受,尤其是異性之間)——Hello.Haveanicedinner!漢語詢問型招呼語類型①探詢式發文“干嘛去呀?”(不了解對方去向時的發問)②猜測式發問“上課去呀?”(見到某人正在干什么,卻拿不準,于是揣測式地提出問題)③驗證式發問“在吃飯呀?”(這是已看出別人在干什么,但需要驗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對于這些詢問式招呼語:相熟者可以將其視為交談的發端語給以具體回答一般交往者可以將聽到的問題視為純問候語而不作具體回答而英語中的詢問型招呼語,實際上也是問候多于關切,問句和大局都高度格式化,都不涉及具體信息。漢英問候語的主要文化差異根本區別:關切、尊敬——問候(1)英語沒有稱謂型招呼語,漢語稱謂型招呼語的使用卻極頻繁。中國人在日常交際中常用稱呼語打招呼,并且十分注意尊稱的使用。“叔叔、阿姨、伯伯、奶奶……”“王科長”“李經理”——“科長”“經理”——“老王”“小李”西方人聽到這類招呼語會以為說話人找他有事,因而會等候“下文”。(2)漢語招呼語意在關切,英語招呼語則重在問候。英語最常用的招呼語是問候語。GoodeveningHelloHi問候語格式比較固定,通用性強,內容簡單,不包含具體信息和感情色彩,因而重在對人禮貌而不是情感的表達。實用的對象和場合比較廣泛。漢語詢問型招呼語使用頻繁,大多涉及別人的衣食住行,給人以關切之情,是中國文化禮貌的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形式內容極為豐富。造成差異的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跨文化交際的加強,問候語的簡化和趨同不可逆轉。但是,只要文化差異存在,招呼語的文化差異就永遠不會完全消失。西方文化以個體為中心→問候型招呼語格式化強,信息量少,重形式,少感情。中國文化以群體依存為特征→詢問型招呼語強調感情的溝通和彼此的關切在跨文化交際時,不可隨意直譯,也不可濫用。有些人為了表示友好,在大街上遇到外國人就莽撞的打招呼。男士在大街上對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士說“hello”。漢英寒暄語對比寒暄語:人們見面時,常談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以表示熱情禮貌。西方人眼里的中國人:①中國人喜歡探聽和干涉別人的私事;結婚了嗎?你這件衣服多少錢?②中國人愛問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或講一些毫無意義的大實話;一路辛苦了。你對這兒的生活還習慣嗎?③中國人愛給人下命令;你穿得太少了,應該多穿點。出門注意安全。漢英寒暄語的文化差異漢英寒暄語的差異實際上是漢英應酬語話題的文化差異。初學者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難以把握哪些題目可以交談,哪些題目又應回避。寒暄語——smalltalk就無關緊要的、非嚴肅的話題進行的非正式的、輕松的交談。Smalltalk注重的是不涉及個人的話題,目的是創造輕松自在的交談氣氛。公務會談之前的交談強調的是所涉及的內容為隨后正式交談話題的內容作鋪墊。寒暄語表達的是交談雙方相互對起居生活的關切,因而必然大量涉及個人問題。正式會晤之前的寒暄語也不一定與之后的正式內容存在必然的聯系,而是注重感情的溝通。寒暄語之間的文化沖突的核心“隱私”個人隱秘不愿告訴他人。中國人維護隱私的方法是維護者自己主動回避或對自己的事秘而不宣。中國文化的寒暄語以問寒問暖為主要話題,表達的是相互關切之情,目的是建立親切和諧的關系和友好交往的氣氛,或為嚴肅的公務交往做好感情鋪墊。Privacy維護個人自由自在的權利,保證其不受他人干擾。西方人對其privacy的維護是要求干擾者退出被干擾者的個人領地范圍或停止心理干擾。西方人寒暄語的最佳話題是氣候和休閑活動等問題了,因為這些話題既不設計個人私事,又讓交談雙方有充分的自由決定繼續或終止交談。英語、漢語中常用的告別語英語漢語Goodbye!It’snicemeetingyou.Seeyou!Solong!Seeyoulater/tomorrow!Goodnight!Haveaniceday!再見!明天見!走好!慢走!不送了!請留步!有空再來玩!做客告別:Thankyousomuchforsuchawonderfulevening.實在抱歉,給您添了不少麻煩。(Iamsorry,Ihavebroughtyousomuchtrouble.)漢英告別語對比文化誤解:1.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愛發表莫名其妙的聲明。“我先走了”。“諸位先坐著,我不奉陪了!”西方文化:先行離開的客人只需向主人辭別,不應打擾別的客人。2.認為中國人喜歡將里去的原因推給別人。你挺忙的,我就不多打擾了。你挺忙的,我們就不多留你了。西方文化:冤枉他人和粗暴的離棄之感;無禮驅逐之感。3.認為中國人愛以長者的口吻教訓人幫你媽媽拿著大衣,路上攙著你媽一點。路上小心。4.認為中國人結束談話和訪問過于匆忙。5.認為中國人打電話不會說“再見”。西方文化:電話結束不說“再見”極為失禮。漢英告別語的文化差異1.對當前接觸的評價:能與你交談,感到非常高興。今天的交談很受教育,謝謝您的教誨。2.辭別語的自指與他指:西方人的文化心理是,交談或相聚是表示對某人有興趣,因此結束交談或訪問人辭別要表現出不是出于本人的意愿,因此常提出不得不離開的借口,并表示歉意。中國人著眼是對別人的關心。“你挺忙的,不耽誤你了。”表達愉快相會的心情。自謙尊人和相互關切之情。3.兩種含義的道歉西方人在道別時常常表示為不得不告別而表歉意。
Excuseme.漢語道別語中的道歉與的含義,表達的是為打擾別人或占用別人的時間而深表內疚。
“對不起,占用了您不少時間”。4.關切與祝愿之別慢走一路小心您走好。(視朋友為親人)Good-bye——Godbewithyou.(注重祝愿,對別人個人自主的尊重)5.表達再次相會的愿望的形式也存在差別美國人常用表達再次相會的愿望的方式送別,表達的都是為相會而感到高興的話,并不是真正的邀請。鑒定真假邀請的方法:只有說明邀請的具體時間才算是真正的邀請。“進屋坐會兒吧。”“我家今天吃餃子,就在這兒吃吧。”中國人認為:客氣的告別語——謝絕——進屋坐坐吧。——不了,下次吧。西方人認為:明確時間的邀請——愉快的接受6.結束交談過程的差異有些文化中,人們有些具體的結束交談的方法:鞠躬、握手…美國人要花好幾分鐘說“再見”。在道別時,他們慢慢相互拉大舉例,等到相互之間舉例拉大到15或20英尺之遠時,才最后說完“再見”。西方人中國人尋找合適的終止談話的機會由客人提出需要告辭客人最后離去停留在語言上→體現在行為上7.漢語招呼式告別語的特殊含義——我走了。——你走了,以后再來。表示的是客人沒有不辭而別,主人也沒有對客人的離去不加理睬。用于雙方之間的關系密切或彼此非常熟悉。這一類告別語是漢語特有的告別語。告別語和結束交談的過程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都是復雜的而且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文化趨同的現象不可無視。但不同文化之間的基本差異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漢英見面語之間的差別就表現為:漢語突出的是關切和敬重,英語強調的是欣賞和祝愿。中國人注重卑己尊人、相互關切;西方人強調獨立自主和平等互尊。4、漢英邀請語與授禮語對比一.相互關切與尊重自主1.預約中國人習慣于采用一種肯定句的通知方法告訴對方將要去看望他,有些人甚至不經約定就登門拜訪。英語國家的人認為在一般交往中不事先約定就造次訪問是不禮貌的,只說自己要什么時候去看望某人似乎是暗示對方不論是否有事都必須在家中等候,因而顯得極不尊重人。在英語文化中,婚喪典禮是應邀才能參加的,其他情況下的拜訪都以事先約定為禮貌。預約時間的區別:西方:預約時間早,以便不打亂他人計劃,并給以足夠的反饋時間。中國文化:提出邀請時間晚,只考慮邀請的懇切,而不期望對方給予回絕。2.誰邀請誰中國公務社交活動不邀請客人的配偶,朋友間邀請卻又會邀請全家。邀請者也往往只以一方的名義。在英語國家,邀請者和被邀請者一般是夫婦雙方,邀請別人到家里作客必須以夫婦雙方的名義或以女主人的名義。二.主人敬獻與主客共歡Iwaswonderingifyou’dliketocometodinneratourplacenextSaturdayevening?西方文化將請客吃飯看成是邀請朋友平等的歡聚與交談,因此是主客雙方都樂于舉行社交活動,但邀請者只能表達自己良好的愿望而決不強加于人,以便給人以接受或拒絕的充分自由。Thankyouverymuchforyourkindinvitation,butI’msorryIhaveapreviousengagement.客人對主人的邀請以愉快的接受為禮貌,要表示尊重主人,愿意與之歡聚和共享,但又接受、拒絕或協商的自由。當然拒絕邀請要表示歉意并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明天晚上請您到家吃頓便飯,請一定要賞光。你要是不來就是看不起我。請客吃飯在中國卻是自謙尊人的敬獻,主人的邀請語氣要懇切堅決,甚至還要“不達目的不止”。客人的拒絕也是本著自謙尊人的態度。謹定于……,敬請光臨。謝謝,別費事了。你的情我領了,千萬不要破費。三.以食為禮與以食為媒外國人認為:飯菜太豐盛,一頓飯下來肚子撐的不得了。中國主人在餐桌上只顧勸酒勸菜,交談卻不足客人難過勸酒關中華民族禮儀教化是從飲食開始,認為“持家要簡、待客要豐”。宴席的檔次能體現出主賓社會地位差異和主人對客人的敬重程度。卑己尊人的文化精神又通過勸食和謙讓表現出來。英語文化中,進餐只是提供一種愜意的交談環境,飲食一般比較簡單,而且分食的形式沒有勸食的必要,也不符合個人自主的要求。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文化陋習需要拋棄,大吃大喝不足取;清楚了解文化差異,不可隨意將國內交往理解照搬到對外交往場合。四.自謙尊人與自我顯示A:Thankyouforapleasantevening.B:Thankyouforcoming.I’mgladyou’veenjoyedyourself.A:Iverymuchenjoyedthemeal.Thankyou.B:You’rewelcome.I’mgladyoulikedit.英語國家的人認為要表現出對客人禮貌,就應讓客人了解自己確實下了大力氣。A:謝謝。讓你破費了,真不好意思。B:哪兒的話。招待不周,減慢得很,請多包涵。中國人認為盡管盡了最大的努力,還不足以表達自己對客人的敬意。贈送接受禮品時中西方的表現不同。宴請客人和接受禮品在各種文化中都有一套繁瑣的禮儀形式,而且不同文化之間差異極大,在跨文化交際中需要認真了解和慎重對待。5、感謝與答謝Thankyou!謝謝!感謝語英語漢語Notatall.Don’tmentionit.Youarewelcome.It’smypleasure.不用謝!/別客氣!/沒什么!/別這么說!過獎了!/這是我應該做的!英語、漢語中常用的答謝語演講結束:I’msorrythatI’vewastedyourprecioustime.(對不起,我浪費了大家寶貴的時間了。)Ihopeyou’lllikemytalk.(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演講。)漢英感謝語與答謝語的形式對比一.感謝形式同中有異:1.直接感謝式:thankyou謝謝你的款待。Thankyou等都不用于受人之助之后,有時只是純粹出于客氣的套話。漢語中的感謝語多用于確實受人之惠時。英語感謝語的使用注意分寸適度,表示的是對受人之助后恰如其分的承認。中國人在受人之惠后,卻要充分表達感激之情,有時還要感恩圖報。英語文化感謝語重事物,漢語感謝語重人情。西方文化重客觀結果,中國文化重主觀人情。Thankyouforthetime.謝謝您的一片盛情。2.贊美式Thatwasverykindofyou.Howniceofyoutodothat!It’sverykindofyoutocometomeetus.英語中用贊揚語高度公式化,客套形式多于形式含義。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人啊!你們太好了,我忘不了你們的好處。你們就像我的親人一樣,看見你們我心里就熱乎乎的。漢語贊揚語卻從格式到詞語的使用都比較自由,重在充分表達欽佩和之恩之情。西方人認為中國人說話太羅嗦,感謝之詞太過分,甚至讓人感到不真誠。中國人則會認為西方人過于冷漠,甚至無視他人的恩德。3.無感謝標志:字面上沒有任何表達感謝之意的詞語、通過深層的語意來傳達真誠感激之情的形式。Iamgladyouhavecome.IenjoyedeveryminutethatIspenthere.我的病能這么快治好,還多虧你的幫助呢。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負您的期望。一切拜托您了。讓你惦記了。區別在于:英語表達的是高興或滿足的感受,表示的是與對方愉快交往之情;漢語卻突出助人者的幫助和關心的作用,并表達感恩或報答之情。4.物質報答式用物質報答的方式表示感謝在中西文化中都存在,都有用請客的方式表示感謝的習俗。Well,maybeyou’llcomeforlunchsomeSunday,sowecanreallythankyouforbringingRichard’sbagback.中西文化的差別在于:西方人注重的是通過請客吃飯表達對助人者的欣賞和興趣,并愿與之交上朋友。中國文化強調的則是用物質形式報答助人之恩。二.應答形式的同中有異Oh,mypleasure.That’sok.別客氣。Don’tmentionit.Notatall不用謝、別客氣,沒事兒。沒事兒,反正我順路。區別在于:表示接受時,英語著眼于個人的意愿,漢語強調的是道德的要求。表示否定時,英語意在接受對方的感謝;漢語卻意在回絕,謙虛地表示不值一提。漢語的否定應答語英語的否定應答含義并不完全對應。將功勞歸于他人或客觀條件時,英語注重的是實事求是,漢語則是出于謙虛,突出否定或貶低自己的作用。“不用謝!”三、感謝形式的此有彼無1.道歉式感謝語是漢語中一種重要的方式。讓你破費了麻煩你了讓你費心了給你添麻煩了西方人將這種感謝方式理解為有意否定別人的功績。但實際上,這種道歉方式表達的是中國文化的彼此關切之情:受助者表示自己受到了關心或幫助,卻給助人者造成了不便或麻煩,因此心中感到不安。從對方立場考慮問題比直接感謝顯得更為親切。2.關心式中國文化這種感謝方式暗含著由于別人幫助自己而受了累,或者造成某種使受益者心中感到不安并對其表示關心的感情。這種感謝語沒有固定格式,感謝者完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您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四、應答形式此有彼無1.拒絕接受并表示歉意不僅拒絕接受感謝,還說一些客套話,表示自己做得不夠,希望受助者原諒或批評,甚至還會向受助者表示歉意。這些日子你幫了不少忙,太感謝了。哪里哪里。不周到的地方還請你多原諒。在英語文化中,人們認為服務不好使不能容忍的事,如果你服務不周到,沒有人會感謝你。對客人的感謝報以這類回答是對感謝者鑒別力的否定,只會使其感覺受到了侮辱。2.表示自己的舉動是道德義務或指責要求這是我應該做的。英語國家的人認為幫助別人一定是處于自愿,而不是外界強加的。“應該的”,把對顧客的熱心服務說成是“責任”和“職業道德”的要求,都只會給人以不是心甘情愿的感覺,因而只會造成受話者的反感。感謝語與人際關系漢語感謝語的使用因人際關系的差異而各不相同,關系越親密客套越少。1.公務關系言語和行為純屬他自己的工作、任務和指責范圍,主觀上并不包含助人的情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可以不必使用道謝語。在一些英語國家中,對服務人員的要求是要把向顧客道謝作為自己的職責。2.親密關系中國文化關系越密切客套越少,在這一類人際關系之間感謝語極少使用。但是西方文化中,即便是最親密的關系,也要注意禮貌。3.社交關系這種關系最為復雜,而且常常處于變化之中。道謝語的使用要因人而異。感謝語價值觀念的文化差異漢英感謝語之別是由漢英兩種文化之間價值觀念的差別所決定的。許多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中的禮貌語言行為常常產生誤解,這正是因為他們對決定禮貌行為的價值觀念的文化差異缺乏了解。在英美,施人恩惠不會造成太大的面子威脅,但是在日本,連先上一杯冰水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作為重大債務關系來處理。在印度,人們見到西方人把一種施惠當成不必回報的小事接受下來感到震驚不已,覺得西方人之間友誼關系深奧莫測,見不到他們相互斤斤計較的事。西方人將施人恩惠和受人之惠后致謝視為利益的事的調整和債務關系的平衡。而中國人卻看成是做人的道德要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樣的觀念是無法用利益均衡標準衡量的。西方文化將道德行為商業化借貸化,認為利益均衡得到恢復或維持才達到了禮貌交往的理想要求。中國文化貶己尊人和對人關切體現的都是克己待人之情。西方人常認為中國人的客套話給人以無禮或虛偽的感覺。西方人認為幫助他人純屬個人意愿,與道德要求無關;幫助他人要注意避免施人恩惠的姿態避免傷害他人自尊心,受惠后要立即致謝,盡快調劑利益失衡;感謝也不能過頭,否則會產生新的失衡。中國文化則不同。中國文化認為處理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原則是貶己尊人和互相關切,強調的是設身處地的相互理解和誠心誠意的感情交換,要求達到的目的是建立與維護和諧協調的人際關系,考慮的不是個人尊嚴的維護,而是對他人感情的表達與他人關系的和諧。漢英感謝語使用的場合一.迎送客人1.主人對客人A:Well,thankyouforcoming.it’sbeenlovelytoseeyou.B:Oh,thank
youverymuch.I’vereallyenjoyedmyself.A:Well,that’sgood.Idohopeyou‘llbeabletocomeagainsoon.B:Yes,thankyou.Thatwouldbelovely.A:招待不周,請多包涵。B:您太客氣了。您這么破費真不好意思。A:哪里哪里。怠慢得很。歡迎以后再來。B:以后一定再登門拜訪。2.旅游接待者對客人Thankyouforthevisit.歡迎光臨。3.會議和宴會接待者對客人thankyouforyourpresence.歡迎出席二.受人邀請或饋贈時Thankyou.I’dbegladtocome.您太客氣了,實在不好意思。Thankyouforthedinner(gift).讓您破費了,真不好意思。三.受到贊揚時Thankyou.——哪里哪里,您過獎了。四.受人求助時A:Kindlygivemeyouradvice.B:Thank
you.I’llbegladto.A:請您指教。B:不敢當。五.受人幫助時A:Thankyouforyourhelp.(time,adbice…)B: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總結由以上的語例可以看出:英語使用感謝語的許多場合漢語卻使用不含感謝含義的其他詞句;在感謝語與人際關系方面漢英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文化差異。一位英語國家的留學生曾經抱怨說:“我常想我是不是再這里說‘謝謝你’說得太多了,甚至有時感到自己有點幼稚可笑。可是我這種習慣已經養成,總也控制不住。”其實,這是因為英語國家的人以為道謝就是直接說“謝謝”才算禮貌,不知道中國人表達方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從上面例句中可以看出漢英文化禮貌的區別:在主任對客人的態度上,西方文化是為客人對自己的尊重而感謝,中國文化卻處于熱情好客而為客人的來訪表示高興地迎接;西方文化用感謝語調節利益的失衡,中國文化卻強調自謙尊人的表態。Iwantsaytoeachofyousimply,anddirectly,IamdeeplysorryformyirresponsibleandselfishbehaviorIengagedin.我想對你們每個人都直接明了地說聲對不起,我對我的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行為表示深深的歉意。4、道歉世界名人“道歉門”TigerWoods老虎伍茲
TigerWoods老虎伍茲
Somehavewrittenthingsaboutmyfamily.DespitethedamageIhavedone,Istillbelieveitisrighttoshieldmyfamilyfromthepublicspotlight.Theydidnotdothesethings.Idid.
有些人寫過關于我家庭的文章。雖然我的所作所為傷害了大家,但是我仍然認為我應該保護我的家庭,不能讓我的家人成為輿論的焦點。事情都是我一個人做的,他們是無辜的。IdidhavearelationshipwithMissLewinskythatwasnotappropriate.Infact,itwaswrong.Imisledpeople,includingevenmywife.Ideeplyregretthat.BillClinton比爾·克林頓
我的確和萊溫斯基小姐發生了不適當的關系,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我欺騙了人民,甚至欺騙了我的妻子,我深深地感到后悔。一直到后來的:
WhatIwanttheAmericanpeopletoknow,whatIwanttheCongresstoknow,isthatIamprofoundlysorryforallIhavedonewronginwordsanddeeds.Inevershouldhavemisledthecountry,theCongress,myfriendsandmyfamily.
我希望美國人民了解到,我希望國會了解到,我對我做過的錯事說過的錯話感到由衷的歉意。我從來都不應該欺騙國家、國會、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陳冠希
在一個全英文新聞發布會上,陳冠希做出了道歉:Iwouldlikenowtoapologizetoallthepeopleforallthesufferingthathasbeencausedandtheproblemsthathavearisenfromthis.Iwouldliketoapologizetoalltheladiesandtoalltheirfamilies,foranyharmorhurtthatthey'vebeenfeeling,I'msorry.I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數學文化選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江蘇省建陵高級中學高三2月教學質量檢測試題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中國人民大學《高級網站開發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城市給水排水管網工程及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綠色能源利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燃燒設備與能源轉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藝術學院《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攝影攝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美國文學概論及作品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療機構自殺風險評估與預防措施
- 全國自考《銀行會計學》2024年7月《銀行會計學》自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拔高卷-2021-2022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專用)(考試版)
- CNAS-SC175:2024 基于ISO IEC 2000-1的服務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方案
- 《汶川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1-2030)》
- 《心肺復蘇及電除顫》課件
- 世界精神衛生日班會課件
- 臨床藥物治療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中醫藥大學
- 2024年新能源充電站租賃合同
- 9.2溶解度(第1課時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中建塔吊基礎設計與施工專項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