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學與練_第1頁
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學與練_第2頁
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學與練_第3頁
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學與練_第4頁
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學與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2023-2024學年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時空觀念:知道“兩個凡是”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內容和撥亂反正。01史料實證、唯物史觀:通過史料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和內容,認識其歷史意義;對比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聯系改革開放所取的偉大成績,深刻理解這次偉大的歷史轉折。02家國情懷: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功,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03課程標準:

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目標導航視頻導入:粉碎“四人幫”場景歷史背景第1部分十一屆三中全會第2部分撥亂反正第3部分第1部分歷史背景

一、歷史背景1“文化大革命”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人們要求糾正錯誤材料1:國家政權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嚴重削弱。作為政權支柱的人民解放軍被搞亂了;公安、檢察、司法機關這些專政的主要工具被“徹底砸爛”了……僅中央、國家機關副部長和地方副省長以上的高級干部,被立案審查的即占總人數的75%左右。……制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冤假錯案……全國被株連的群眾達1億人?!?,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材料2: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978年為241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韓國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屬貧窮國家?!拔母铩敝校覈倥囵B100多萬大學生和200多萬中專生。我國出現了長達十年以上的“文化斷層”“科技斷層”“人才斷層”,文盲和半文盲達2.3億人。——《世紀偉人鄧小平》(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21977年,“兩個凡是”方針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滿。階級斗爭為綱“兩個凡是”實質:“左”傾錯誤的繼續材料:讓我們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更加自覺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3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實現了思想大解放,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給中共中央寫信,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提出批評。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登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材料1:"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材料2:"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睹珴蓶|選集》第5卷第297頁材料3:1963年11月,中共中央發表《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五評蘇共中央公開信》,此文打印出來后,毛澤東修改時,加注了"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該文原稿現保存于中央檔案館材料4: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p>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識拓展實踐與真理思考探究比較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遵義會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和組織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徹底糾正了“左”傾思想錯誤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第2部分十一屆三中全會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1、概況:時間(1)1978年底內容(3)地點(2)北京思想上:否定“兩個凡是”,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政治上: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相關史事:鄧小平的“三起三落”因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黨內“左”傾領導人斗爭、撤職、下放1933年2月“第一落”1933年6月“第一起”被上調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文革”開始后,失去一切職務,下放江西1966年“第二落”恢復副總理職務,代替周恩來分管國務院工作。1973年“第二起”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職務,保留黨籍1976年“第三落”7月恢復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8月選舉鄧小平等人為副主席。1977年“第三起”2、意義:(2)會后,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1)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健全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4)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始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第3部分撥亂反正

三、撥亂反正1、時間:1978(真理標準討論)—1981年2、概況:1977在鄧小平的支持下,1977年冬,高考得到恢復。1980年1980年,恢復劉少奇的名譽,使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完成。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講話1977年冬

高考制度的恢復彭德懷元帥和陶鑄副總理得到了平反鄧小平在追悼會上為彭德懷致悼詞1980年5月17日劉少奇追悼大會在北京舉行55萬名右派被改正;300多萬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2000多萬人的政治命運得到了改變;70多萬人摘掉了資產階級的帽子;440萬人摘掉了地主、富農的帽子;兩億多受冤假錯案誅連的人得到解救。3、意義:有效地調動了社會各個階層人員的積極性,對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知識拓展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三次歷史性巨變第一次巨變: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巨變: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第三次巨變: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轉折。救國-醒過來建國-站起來強國-富起來本課小結當堂練習1.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偉大轉折”體現在(

A.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B.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

D.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2.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 B.經濟建設的發展C.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D.經濟特區的建立BA當堂練習3.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文章寫道:“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_______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黨的政治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辈牧现袡M線上的內容應該是(

A.現代化建設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平反冤假錯案 D.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4.1978年5月11日,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