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山東省新高考地理模擬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人口老齡化風險是指從老年人領域擴散而來的對社會造成的不確定損失,老齡化風險水平的高低與經濟結構、人口生育率、人口遷移和老年人口撫養比等因素密切相關。如圖示意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和全國的老齡化風險水平變化。據此完成1~2題。1.人口老齡化風險處于最高位增長態勢的是()A.東北地區 B.東部地區 C.中部地區 D.西部地區2.④地區人口老齡化風險最高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生態環境 B.交通通信 C.醫療條件 D.產業結構海洋浮游生物產生的二甲基硫(DMS)會形成氣溶膠并促進云的形成,對減緩全球變暖存重要作用。圖1示意我國東海年平均二甲基硫濃度分布,圖2表示東海二甲基硫濃度的季節變化。據此完成3~4題。3.大氣中的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能減緩全球變暖的原因是()A.增加地面反射 B.減少大氣逆輻射 C.減少地面輻射 D.增強大氣反射4.影響東海二甲基硫時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徑流洋流 B.溫度鹽度 C.徑流溫度 D.溫度密度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斷增長,勞動者素質大幅提高,我國正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傳統制造業的利潤逐漸縮小,中國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是高端智能制造業的核心。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是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水平最高的產業集群,是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如圖示意上海工業機器人產業空間格局形成機理。據此完成5~6題。5.促使中國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制造業成本降低 B.交通條件改善 C.人口紅利轉變 D.環境污染加劇6.上海成為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的主導因素是()A.產業集聚 B.技術信息 C.生產成本 D.政府政策海城開發強度表示海城空間對海城開發利用活動的承載程度。以不同類型用海活動的規模及其資源耗用程度,確定海域開發強度指數(≥0.3表示開發超載)。青島市處于山東省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龍頭“位置。其中,即墨區陸海開闊、向海而興,是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主要承載區。如圖示意青島市海域開發強度指數。據此完成7~8題。7.導致青島市區近岸海域開發強度現狀的用海活動,不包括()A.建設大型港口碼頭 B.發展沿岸灘涂養殖 C.發展濱海休閑旅游 D.建設生態海洋牧場8.即墨區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能優化海域開發的措施是()①控制海岸線開發規模②大量填海造陸拓寬海洋利用空間③建立海岸線分類保護與綜合管理機制④擴大近岸養殖規模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老龍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省,其地貌層理構造特征明顯,形成演化過程與地質構造、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如圖示意老龍灣位置及地貌景觀。據此完成9~10題。9.圖示地貌形成演化階段的順序為()①斷裂抬升階段②外力沉積階段③風化侵蝕階段④巖漿侵入階段A.②①③ B.①④③ C.②③① D.①④②10.推測老龍灣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凍融風化 B.流水侵蝕 C.冰川侵蝕 D.風力侵蝕針茅為多年生禾草,有發達的須狀根系,具有耐牲畜踐踏的特點,能忍受大氣和土壤的長期干旱。針茅春季萌發稍晚,冬季枯草保存良好,放牧利用時間較長,且再生性強。如圖為天山垂直帶譜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在天山的垂直帶譜中,針茅主要集中分布在()A.1 B.2 C.3 D.412.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針茅年凈生產量(凈生產量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物減去消耗后的有機物質量)的變化是()A.逐漸上升 B.逐漸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錫屬于全球最稀缺的礦種之一,也是列入我國戰略性礦產目錄的24種礦產之一,未來錫資源的稀缺程度正在日益增大。馬來西亞錫礦資源豐富,19世紀之后的英國,從中國招幕大量華人勞工肆意開發這里的錫礦資源。1883年,馬來西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錫出口國。1985年馬來西亞的錫礦開采量急劇下降,之后最大的錫礦抗也積水成湖,周邊礦場廢置。如圖示意馬來西亞錫礦區分布圖。據此完成13~15題。13.19世紀后期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出口國主要是因為()①礦產資源豐富②勞動力豐富③交通運輸便利④開采技術先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后經濟迅速發展,1985年人均GDP超過了2000美元。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吉隆坡原錫礦區的最佳做法是()A.加快土地的復墾,因地制宜發展熱帶作物種植業和漁業 B.深挖錫礦開發潛力,增加錫礦產量,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C.引進人才和技術,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微電子工業 D.利用礦坑湖和廢置礦場,建設主題公園,發展休閑旅游業15.馬來西亞作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重要國家,與中國合作開展了產業園區、鐵路、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在合作項目中的突出優勢是()A.勞動力豐富 B.市場廣闊 C.資金技術優越 D.政策優惠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5分。16.(1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南極大陸某地區等高線圖,這里冰川廣布,但圖中無雪干谷內是南極洲唯一沒有冰川的區域,到處是裸露的巖石,谷地周圍是被冰雪覆蓋的陡峭山嶺。這里的年平均氣溫為﹣20℃,風速可以達到320公里/小時,被人們稱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1)推測“無雪干谷”內的氣流特征。(2)從氣流運動的角度,分析“無雪干谷”內沒有冰川的原因。(3)“無雪干谷”是研究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重要科考之地,說明理由。17.(1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磷是動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物質,在農業生產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白洋淀流域農牧系統發達,磷養分損失是造成白洋淀及其流域水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減少磷養分損失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農牧系統進行優化,如圖示意白洋淀流域農牧系統優化前后磷養分流動的變化(單位:10kg)。(1)計算2015~2018年白洋淀農牧系統優化前后磷養分參與該系統內部循環的變化量(僅寫出計算結果)。(2)簡述磷養分進入白洋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3)根據白洋淀流域農牧系統磷養分流動的變化特征,推測當地實施的農牧優化措施。18.(1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萊茵河是歐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國家的供水水源,對歐洲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19世紀下半葉以來,萊茵河流域工農業快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萊茵河一度成為”歐洲下水道”。萊茵河流域各國直面問題,汲取教訓,制定治理目標并開展有效行動(如圖)。歷經多年努力,整個流域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成為”國際流域管理的典范”。(1)分析萊茵河成為“歐洲下水道”的原因。(2)萊茵河流域管理的發展歷程、經驗與做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簡述萊茵河治理對我國江河整治的啟示。19.(15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川藏鐵路將在2030年年底建成通車,是第二條進藏鐵路,東起成都,經雅安、天全、康定、理塘,跨金沙江進入拉薩,全長約1838km,總體呈東西向延伸。鐵路從東向西依次跨越了四川盆地、昌都—川西造山帶與拉薩一喜馬拉雅活動帶,地熱資源豐富。如圖示意川藏鐵路康定段雅拉河地熱田地質剖面圖。(1)用→在圖中框內畫出雅拉河地熱田的地熱水運移方向。(2)描述雅拉河地熱田地熱水的形成和運移過程。(3)交通運輸業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領域,在鐵路客貨樞紐和綜合車站大力推廣新能源具有重要意義。請任選一種新能源,說明其在川藏鐵路沿線綜合車站開發利用的方向。
2023年山東省新高考地理模擬試卷·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人口老齡化風險是指從老年人領域擴散而來的對社會造成的不確定損失,老齡化風險水平的高低與經濟結構、人口生育率、人口遷移和老年人口撫養比等因素密切相關。如圖示意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和全國的老齡化風險水平變化。據此完成1~2題。1.人口老齡化風險處于最高位增長態勢的是()A.東北地區 B.東部地區 C.中部地區 D.西部地區【分析】人口老齡化風險處于最高位增長態勢的地區根據圖上信息、經濟發展水平、生育率、人口遷移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東北地區由于傳統工業的衰落,經濟發展緩慢,人口大量流失,導致人口老齡化風險處于最高位增長態勢,A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西部地區的老齡化程度最低,中、東部地區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好的地區,老齡化程度居中,BCD錯誤。故選:A。2.④地區人口老齡化風險最高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生態環境 B.交通通信 C.醫療條件 D.產業結構【分析】④地區人口老齡化風險最高的影響因素主要從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據上題可知,東北地區的人口老齡化風險最高,對應④,主要是由于東北地區曾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產業結構中重工業比重較大,隨著資源的開發,自然資源趨于枯竭,遏制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導致青年人口外流,導致本地區老齡化風險偏高,D正確。生態環境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錯誤。東北地區的交通通信、醫療條件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較小,BC錯誤。故選:D。海洋浮游生物產生的二甲基硫(DMS)會形成氣溶膠并促進云的形成,對減緩全球變暖存重要作用。圖1示意我國東海年平均二甲基硫濃度分布,圖2表示東海二甲基硫濃度的季節變化。據此完成3~4題。3.大氣中的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能減緩全球變暖的原因是()A.增加地面反射 B.減少大氣逆輻射 C.減少地面輻射 D.增強大氣反射【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氣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DMS能夠在大氣中形成氣溶膠并促進云的形成,并可以增加云的持續時間和覆蓋范圍,從而反射太陽光并減少太陽輻射進入地表,降低地球的表面溫度,D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DMS對地面反射影響較小,A錯誤。大氣中的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一定程度上會增強大氣逆輻射作用,B錯誤。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能夠減少太陽輻射進入地表,而不是減少地面輻射,C錯誤。故選:D。4.影響東海二甲基硫時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徑流洋流 B.溫度鹽度 C.徑流溫度 D.溫度密度【分析】大氣中的二甲基硫(DMS)是一種含硫有機化合物,DMS能夠被海洋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產生,隨著海洋泡沫和海霧的形成而進入大氣層中。影響東海二甲基硫時空分布的因素主要從圖上信息分析、溫度、季節等方面分析。【解答】解:由左圖分析可知,在長江入海口位置,隨著海岸距離的增加,二甲基硫濃度逐漸減少,這是由于入海徑流攜帶的營養鹽類逐漸減少,海洋浮游生物減少,導致二甲基硫濃度降低;由右圖分析可知,東海二甲基硫濃度的季節變化較大,其中春季夏季濃度較高,與溫度有關系,隨著春季溫度的回升,海洋浮游生物增多,夏季溫度由于過高,海洋浮游生物減少,導致二甲基硫濃度也是先增加后減少,C正確。與海水鹽度、密度、洋流關系較小,ABD錯誤。故選:C。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斷增長,勞動者素質大幅提高,我國正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傳統制造業的利潤逐漸縮小,中國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是高端智能制造業的核心。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是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水平最高的產業集群,是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如圖示意上海工業機器人產業空間格局形成機理。據此完成5~6題。5.促使中國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制造業成本降低 B.交通條件改善 C.人口紅利轉變 D.環境污染加劇【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和政府政策等。【解答】解: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斷增長,勞動者素質大幅提高,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促使中國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C對。中國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可以使得制造業成本降低,A錯。交通條件、環境污染,不是主要影響因素,BD錯。故選:C。6.上海成為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的主導因素是()A.產業集聚 B.技術信息 C.生產成本 D.政府政策【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和政府政策等。【解答】解:由材料可知,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是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水平最高的產業集群,是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企業相互之間存在信息上的工業聯系,可以相互交流技術和信息,B對。題干本身描述的就是產業集聚這一現象,A錯。產業集聚會使生產成本降低,不是上海成為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的主導因素,C錯。政府政策對上海成為眾多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部所在地的影響小,故不是主導因素,D錯誤。故選:B。海城開發強度表示海城空間對海城開發利用活動的承載程度。以不同類型用海活動的規模及其資源耗用程度,確定海域開發強度指數(≥0.3表示開發超載)。青島市處于山東省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龍頭“位置。其中,即墨區陸海開闊、向海而興,是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主要承載區。如圖示意青島市海域開發強度指數。據此完成7~8題。7.導致青島市區近岸海域開發強度現狀的用海活動,不包括()A.建設大型港口碼頭 B.發展沿岸灘涂養殖 C.發展濱海休閑旅游 D.建設生態海洋牧場【分析】海岸帶的開發的主要方式有: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水產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設、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間利用。【解答】解:讀圖可知,青島市區管理海域開發強度較低,近岸海域開發輕度較高,說明青島的近岸海域用海活動主要集中在靠近海岸的地帶,建設大型港口碼頭、發展沿岸灘涂養殖、發展濱海休閑旅游,都是在靠近海岸的地帶進行的,ABC正確,不合題意。市區近岸海域不是深海區域,不適合開發深海生態養殖,建設生態海洋牧場,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8.即墨區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能優化海域開發的措施是()①控制海岸線開發規模②大量填海造陸拓寬海洋利用空間③建立海岸線分類保護與綜合管理機制④擴大近岸養殖規模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優化海域開發的措施主要從主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建設海上藍色糧倉緩解傳統漁業資源壓力等方面分析。【解答】解:即墨區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控制海岸線開發規模,建立海岸線分類保護與綜合管理機制,能夠優化海域開發,①③正確。大量填海造陸拓寬海洋利用空間,擴大近岸養殖規模,容易破壞海洋生態,不是合理的利用方式,②④錯誤。故選:A。老龍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省,其地貌層理構造特征明顯,形成演化過程與地質構造、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如圖示意老龍灣位置及地貌景觀。據此完成9~10題。9.圖示地貌形成演化階段的順序為()①斷裂抬升階段②外力沉積階段③風化侵蝕階段④巖漿侵入階段A.②①③ B.①④③ C.②③① D.①④②【分析】圖示地貌形成演化階段的順序從沉積、抬升、外力風化侵蝕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答】解:老龍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省,其地貌層理構造特征明顯,說明圖示地貌的巖石屬于沉積巖,首先要有外力沉積形成沉積巖,對應②過程;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地殼抬升,擠壓過程中出現斷裂,對應①過程;后來經過外力的風化侵蝕,形成圖中的峰林景觀,對應③過程,因此圖示地貌形成演化階段的順序為②①③,故A對。圖中巖石是沉積巖,不是巖漿巖,故沒有巖漿侵入,④錯。故選:A。10.推測老龍灣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凍融風化 B.流水侵蝕 C.冰川侵蝕 D.風力侵蝕【分析】外力作用能量來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溫度、流水、風、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巖、重力作用和化學作用,它使得地表趨于平坦;風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巖石、礦物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產生物理、化學變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積物的全過程。【解答】解:圖中的老龍灣地貌景觀實質是沉積巖峰林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蝕作用,B對。凍融風化不會形成峰林景觀,A錯。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等地貌,C錯。風力侵蝕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洼地等景觀,D錯。故選:B。針茅為多年生禾草,有發達的須狀根系,具有耐牲畜踐踏的特點,能忍受大氣和土壤的長期干旱。針茅春季萌發稍晚,冬季枯草保存良好,放牧利用時間較長,且再生性強。如圖為天山垂直帶譜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在天山的垂直帶譜中,針茅主要集中分布在()A.1 B.2 C.3 D.4【分析】影響植被的因素主要從地形、氣溫、土壤、降水等方面分析。【解答】解:針茅為多年生禾草,有發達的須狀根系,具有耐牲畜踐踏的特點,能忍受大氣和土壤的長期干旱,由此可知,針茅應位于山地草原帶,結合所學可知,1為溫帶荒漠帶;2為山地草原帶;3為亞高山草甸帶;4為高山草甸帶。針茅在中國新疆天山北坡從海拔1200米的丘陵到海拔2300米的廣大山地,2符合題意,B正確。根據上述分析可知,1為溫帶荒漠帶,A錯誤。根據圖上信息可知,3與4海拔太高,不適合針茅生長,CD錯誤。故選:B。12.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針茅年凈生產量(凈生產量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物減去消耗后的有機物質量)的變化是()A.逐漸上升 B.逐漸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分析】針茅年凈生產量的增加減少主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活動、植被覆蓋率、土地退化等方面分析。【解答】解:由于針茅具有耐牲畜踐踏的特點,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針茅發芽時間較晚,針茅的覆蓋率會增加,其他草類會減少,導致草原生態系統失衡,草原生態系統惡化,草場退化,針茅的覆蓋率降低。結合凈生產量的概念,可知凈生產量先上升后下降,C正確,ABD錯誤。故選:C。錫屬于全球最稀缺的礦種之一,也是列入我國戰略性礦產目錄的24種礦產之一,未來錫資源的稀缺程度正在日益增大。馬來西亞錫礦資源豐富,19世紀之后的英國,從中國招幕大量華人勞工肆意開發這里的錫礦資源。1883年,馬來西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錫出口國。1985年馬來西亞的錫礦開采量急劇下降,之后最大的錫礦抗也積水成湖,周邊礦場廢置。如圖示意馬來西亞錫礦區分布圖。據此完成13~15題。13.19世紀后期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出口國主要是因為()①礦產資源豐富②勞動力豐富③交通運輸便利④開采技術先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出口國的原因主要從資源、交通等方面分析。【解答】解:馬來西亞錫礦資源豐富,①正確。19世紀之后的英國,從中國招募大量華人勞工開發這里的錫礦資源,說明當時的馬來西亞勞動力不足,②錯誤。馬來西亞位于東南亞,距離馬六甲海峽的國際航線較近,交通運輸便利,③正確。當時的開采技術并不先進,④錯誤。故選:B。14.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后經濟迅速發展,1985年人均GDP超過了2000美元。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吉隆坡原錫礦區的最佳做法是()A.加快土地的復墾,因地制宜發展熱帶作物種植業和漁業 B.深挖錫礦開發潛力,增加錫礦產量,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C.引進人才和技術,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微電子工業 D.利用礦坑湖和廢置礦場,建設主題公園,發展休閑旅游業【分析】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需兼顧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因此可從工農業及環境角度去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吉隆坡利用礦坑湖和廢置礦場,建設主題公園,發展休閑旅游業,可以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D正確。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錫礦產地位于山區,廢棄之后復墾難度較大,難以發展種植業,A錯誤。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錫礦是非可再生資源,儲量有限,錫礦產量難以增加,B錯誤。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馬來西亞人才和技術缺乏,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薄弱,廢棄礦區的開發建設成本較高,難以發展微電子工業,C錯誤。故選:D。15.馬來西亞作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重要國家,與中國合作開展了產業園區、鐵路、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在合作項目中的突出優勢是()A.勞動力豐富 B.市場廣闊 C.資金技術優越 D.政策優惠【分析】中國在合作項目中的突出優勢主要從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分析。【解答】解:馬來西亞和中國“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涉及產業園區、鐵路、地鐵等項目,中國在合作項目中向馬來西亞提供資金與技術,C正確。馬來西亞勞動力也很豐富,A錯誤。產業園區、鐵路、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在馬來西亞,不是市場因素的影響,B錯誤。政策因素不是突出優勢,D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5分。16.(1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圖為南極大陸某地區等高線圖,這里冰川廣布,但圖中無雪干谷內是南極洲唯一沒有冰川的區域,到處是裸露的巖石,谷地周圍是被冰雪覆蓋的陡峭山嶺。這里的年平均氣溫為﹣20℃,風速可以達到320公里/小時,被人們稱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1)推測“無雪干谷”內的氣流特征。(2)從氣流運動的角度,分析“無雪干谷”內沒有冰川的原因。(3)“無雪干谷”是研究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重要科考之地,說明理由。【分析】(1)“無雪干谷”內的氣流特征主要從山脈走向、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離岸風等方面分析。(2)“無雪干谷”內沒有冰川的原因只要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風向、風速、蒸發等方面分析。(3)“無雪干谷”是研究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重要科考之地的理由主要從生活環境、氣溫感知變化、海拔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讀圖可知,“無雪干谷”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側為陸地,東側為海洋,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陸地氣溫更低形成冷高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風向為西南風,與山谷走向一致;在垂直方向上,離岸風使無雪干谷地帶氣流由高處流向低處,寒冷干燥,風力極大。(2)西側為陸地,東側為海洋,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陸地氣溫更低形成冷高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即為離岸風,離岸風使無雪干谷地帶氣流由高處流向低處,下沉氣流強,導致上升氣流弱,水汽不易凝結;風速可以達到320公里/小時,風力極大,水分蒸發強烈,地表積雪不易留存,難以形成冰川。(3)無雪干谷是南極洲唯一沒有冰層的區域,距海近,便于科研人員和物資進入;無雪干谷周圍的山海拔大約在1500米至2500米之間,山上有冰川,而且這些冰川向著谷地里邊流落而去,形成了冰瀑,對全球氣候變暖十分敏感,易發生變化,便于科學考查。故答案為:(1)以下沉氣流和西南風為主,寒冷干燥,風力極大。(2)偏南風來自于極地內陸,空氣水汽含量極低;谷地內下沉氣流強,水汽不易凝結;風力極大,水分蒸發強烈,地表積雪不易留存。(3)生態環境對全球氣候變暖十分敏感,易發生變化;距海近,便于人員和物資進入。17.(1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磷是動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物質,在農業生產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白洋淀流域農牧系統發達,磷養分損失是造成白洋淀及其流域水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減少磷養分損失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農牧系統進行優化,如圖示意白洋淀流域農牧系統優化前后磷養分流動的變化(單位:10kg)。(1)計算2015~2018年白洋淀農牧系統優化前后磷養分參與該系統內部循環的變化量(僅寫出計算結果)。(2)簡述磷養分進入白洋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3)根據白洋淀流域農牧系統磷養分流動的變化特征,推測當地實施的農牧優化措施。【分析】(1)計算2015~2018年白洋淀農牧系統優化前后磷養分參與該系統內部循環的變化量根據內部循環的環節中秸稈還田、糞尿還田、骨頭飼喂、本地飼料數據分析得出。(2)磷養分進入白洋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從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三個方面分析。(3)當地實施的農牧優化措施主要從圖表中數據變化分析得知,包括化肥施用量、糞尿還田、外源飼料、畜牧體系糞尿還田等。【解答】解:(1)參與該系統內部循環的環節有秸稈還田、糞尿還田、骨頭飼喂、本地飼料四個環節,2015年參與循環的數量是11.0+28.6+3.5+19.1=62.2,2015年參與循環的數量是11.5+35.5+3.5+19.7=70.2,單位是10kg,故2018年和2015年磷養分參與該系統內部循環的變化量是二者的差值,即80kg。(2)磷養分進入白洋淀,會使白洋淀中水體的磷養分含量增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從而使得白洋淀水質下降;而水體富營養化、水質變差又會改變白洋淀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影響生物多樣性。(3)根據2015年和2018年磷養分流動示意圖對比可知,磷養分流動變化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化肥施用量由1713kg減少到1470kg,推測實施了化肥施用量零增長或負增長的措施;②糞尿還田由286kg增加到355kg,推測實施了減少糞尿直排、增施農家肥的措施;③外源飼料由原來的503kg減少到383kg,推測實施了減少外源飼料輸入措施;④畜牧體系糞尿還田到農田體系由原來的286kg增加到了355kg.農田體系的秸稈還田由原來的110kg增加到115kg.推測實施了加強農牧系統內部的養分輸入與循環,深化種養結合的措施。故答案為:(1)80kg(或﹣80kg)(2)磷養分進入水體,導致藻類大量繁殖,水質惡化:魚類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樣性減少。(3)控制農牧業規模,減少廢棄物排放:減少化肥和外源飼料的輸入:深化種養結合,加強農牧系統內部的養分循環,提高養分的利用率。18.(1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萊茵河是歐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國家的供水水源,對歐洲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19世紀下半葉以來,萊茵河流域工農業快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萊茵河一度成為”歐洲下水道”。萊茵河流域各國直面問題,汲取教訓,制定治理目標并開展有效行動(如圖)。歷經多年努力,整個流域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成為”國際流域管理的典范”。(1)分析萊茵河成為“歐洲下水道”的原因。(2)萊茵河流域管理的發展歷程、經驗與做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簡述萊茵河治理對我國江河整治的啟示。【分析】(1)萊茵河成為“歐洲下水道”的原因主要從流經地區、流經國家數量、污染物排放量、河水自凈能力等方面分析。(2)萊茵河治理對我國江河整治的措施主要從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立污水處理廠、改進生產技術、健全建立法律法規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萊茵河作為國際河流,流經國家多,水污染的范圍廣;萊茵河沿岸人口增長快和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迅速,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污染物排放量大,且生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萊茵河航運發達,作為歐洲的重要航道,水上交通污染嚴重,導致水污染嚴重。(2)讀圖萊茵河治理注重河流的綜合治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區域生態環境,故對我國江河整治的啟示有以全流域為整體開展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調查評價;建立全流域統一的監測體系;研究制訂流域綜合規劃與治理行動方案;加強河流生態保護與修復;建立高效的跨行政區全流域協調機制。故答案為:(1)萊茵河是國際性河流,流經國家多;沿岸工農業發達,城市人口眾多,生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萊茵河是歐洲的重要航道,水上交通污染嚴重。(2)以全流域為整體開展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調查評價;建立全流域統一的監測體系;研究制訂流域綜合規劃與治理行動方案;加強河流生態保護與修復;建立高效的跨行政區全流域協調機制。19.(15分)閱讀圖文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租車帶司機服務合同模板
- 2025標準個人租房租賃合同樣本
- 2025財產委托管理合同模板
- 2025包裝盒生產合同模板
- 2025年土地流轉合同樣本
- 2025訂購綠化苗木合同模板
- 2025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能源托管協議范本
- 2025咖啡店承包合同協議書
- 公務車輛定點加油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強化學習與聯邦學習結合
- 泵檢驗標準及方法
- 水土保持學試卷 答案
- 變電站工程施工危險點辨識及預控措施(匯編)
-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論文10000字
- 停車場建設工程監理規劃
- 口腔檢查-口腔一般檢查方法(口腔科課件)
- 中型水力發電廠電氣部分初步設計
- 魚臺工程運河杯匯報材料
- 簡單的勞務合同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