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鑒定與評價技術規程 _第1頁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鑒定與評價技術規程 _第2頁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鑒定與評價技術規程 _第3頁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鑒定與評價技術規程 _第4頁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鑒定與評價技術規程 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省地DB32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吳俊、張紹鈴、張樹軍、陶書田、齊開杰、1梨黑星病鑒定與評價技術規程花序發病時,花萼和花梗基部都呈現黑色霉斑,接著葉簇基部也可發病,致使花序和葉簇(或伸長幼葉感病性強。葉片感病時,先在葉背面的主脈和支脈之間出現黑綠色至黑色霉狀物,尤以葉脈上育期的果實發病,因病部組織木栓化,易造成3.1.1從田間采集發病3~5天的葉片以獲得新鮮病原菌進行接種試驗,采集病菌3.1.2接種前在病菌生長的最適的PD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熟梨塊培養基上進行擴大培養,20℃下培養20d菌落直徑可達12mm左右,并產生分生孢子。病菌發育適溫為20℃,最高30℃,最低7℃。培養基的pH值6~7時病菌發育良好,pH值3以下,病菌不能發育。與Venturiapirina病菌相比,Venturianashicola病菌的菌落發育和產孢較差,發育適溫和要求的pH值稍高。病菌的分生孢子2在水滴中萌發良好,萌發的溫度范圍為2℃~30℃,以15℃~20℃為最適溫度,高于25℃萌發率急劇取葉齡在10-15d的幼嫩葉片,對其接種梨黑星病菌鑒定。用蒸餾水洗下分生孢子制成懸浮液,將毛筆將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均勻涂抹于葉背面,每株接種30個葉片,接種后用濕潤的塑料膜覆蓋保濕72h~96h,大棚內不套塑料袋,接種前灌最后一次接種后16天可調查記載梨黑星病DI=X(T-H)/T……………(2級:高抗(HR)10≤病情指數<25,表型為出現少量小的不規則壞死斑,無孢子形成或通常把1~3級視為抗黑星病,4~5級視為感黑地有代表性的幼果園、盛果園、老果園各1塊。每塊園面積在667平方米以上,固定2株樹。每5天調查1%%12345注1:收獲期果實病指=[∑(某級病果數×相應級值)/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