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2-2023學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2-2023學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2-2023學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2-2023學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交大附中2022學年高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一、積累與應用(24分)1.以下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候)B.明明如月,何時可綴?憂從中來,不可斷絕C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D.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2.以下各項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A.寄蜉蝣于天地,緲蒼海之一栗)B.安能催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C.無邊落葉簫簫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3.以下各項中最不能用來證明“學不可以已”這一觀點的是(A.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C.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D.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4.以下各項加點字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吾嘗終日而思矣鍥而不舍)B.蚓無爪牙之利凌萬頃之茫然....C.無以成江海舉匏樽以相屬D.青取之于藍不拘于時....5.以下句子中賓語前置現象最多的一項是()A.使不辱于諸侯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何為其然也/師不必賢于弟子/句讀之不知C.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客有吹洞簫者D.大王見臣列觀而今安哉/臣請獻白璧一雙6.下列句子與《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B.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C.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D.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7.下列對費孝通《鄉土中國》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基于地緣結合在一起的人們更便于不講人情地做生意,從而發展商業。B.鄉土社會遵循男女有別的原則,也就是認定男女間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離。C.鄉土社會中的文盲,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不需要借助文字來進行社會生活。D.在“差序格局”中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界限明確。8.下列現象都具有鄉土社會的特性的一項是()①出遠門的人帶上一包家鄉的泥土,如果在異地他鄉水土不服,總是想家時,就用這泥土泡水喝。②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家鄉進城務工,城市建設處處留下他們的足跡和汗水。③農村很多村莊以姓氏命名,例如王家村、龐各莊等,這些姓氏就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家族的姓氏。④孩子對父親直呼其名,表示親近,不但不會引起父親的呵責,反而讓父親感到未受排擠的安慰。A.①③B.C.D.②③二、閱讀76分13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無用的”知識羅素①在開始謀生之前,人們沒有時間什么都去學習,無疑“有用的”知識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當代世界。沒有它,我們就沒有機器、鐵路、飛機。現代知識已帶來人們普遍健康狀況的大大改善,與此同時也發現了如何使用毒氣去毀滅大城市的方法。同以往比起來,我們今日世界最明顯的特點在于“有用的”知識。②同樣必須承認許多傳統文化教育是愚蠢的。兒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法,而終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讀希臘文或拉丁文著作。從各方面考察,現代語言比拉丁文和希臘文更可取。它們不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時間內給予更多的文化知識。文明的進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識在解釋當今問題上,比起現代國家和關于這些國家的最近歷史的知識更少得到運用。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實用目的外,還應有其他目的。④現代城市居民的娛樂方式愈來愈趨向于被動,趨于懶散地觀看他人的技藝和表演。這些人的娛樂方式雖然無可厚非,但總比不上那些受過教育而且具有與工作無關的廣泛的智力興趣的人。由于技術進步,機器代替了人類勞動,人們的閑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動和興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樂中。所以,普通人必須去接受提高自己心靈涵養的,當然也包括實用技術知識的教育。⑤狹隘的功利主義教育忽視了人的理想訓練與技術訓練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經訓練的人性中存在許多野蠻因素,它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或輕或重地表現出來。如一些人背后說長道短,令人厭煩。當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時也是殘忍野蠻的,但他們比起那些心靈未經開化的人,較少如此,行兇斗毆的人在學校學習很少能達到中等水準。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沒有其他快樂。最為人們普遍向往的兩件事是權力和頌揚。一般來說,無知的人只能訴諸粗野的方式來獲得這兩者,包括體力上的征服。文化教養提供給人的是很少有害的權力形式和較多使自己受到稱贊的有價值的方式。⑥也許“無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優點是能促進心靈沉思的習慣。現在世界上有許多人遇事過分輕率,不僅行動之前沒有經過周密考慮,而且對有的行動從智謀上加以考慮也難以進行。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以各種奇異方式表現出他們的偏見。⑦心靈的沉思習慣具有遍及從最淺薄到最高深之處的優點。例如從被跳蚤咬、火車誤點或與同行爭吵等這些小苦惱開始。這樣的煩事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義行為的反應,或者像對待人類暫時救治不了的病害一樣無可奈何,然而它們對人的影響卻破壞了許多人的善良習性和生活樂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從一些奇特的知識中找到不少安慰,這類知識與這種現時的苦惱有著確實或空想的關系;即使沒有這種安慰,也能從人們的思想中當下消除這種苦惱。當我們受到氣得臉色發白的人攻擊時,想想笛卡爾《論情感》中題為“為何那些氣得臉發白的人比那些臉發紅的人更為可怕”的一章,就會感到欣慰。⑧雖然文化上粗淺的快樂足以解除實際生活中的一般苦惱,而沉思更為重要的功用則關乎生命的災難、死亡、痛苦、殘忍以及國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慘狀況。獨斷的宗教已不能再帶來慰藉,為了使生活不趨于黑暗、枯燥,不致充滿膚淺的自我肯定,必須尋求某種可以代替的東西,現今世界充斥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憤怒群體,其中沒有一個能具備全人類的整體眼光,每個群體都寧可文明毀滅,與不愿作絲毫的讓步、對于這種偏狹,任何專門教育都不能提供解救的辦法。因為它屬于個人心理上的問題,解毒良方應求之于歷史學、天文學以及一切無礙自尊心,相反能讓個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學科,需要的不是這樣或那樣的特殊的片段知識,而是足以激發整體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識:藝術與歷史,對英雄人物生活之了解,以及對人類在宇宙中極其偶然而短暫的地位的了解——所有這些都同人類特有的自傲心情相聯系。從廣闊的認知能力和無私的感情結合中最易產生出智慧來。⑨在所有時代,人生充滿著苦痛,在我們今天較前兩個世紀人生苦痛更甚,個人與公眾的不幸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絕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認識它,如果能補救則尋求補教的辦法;如果不能補救則根據對它的關系的看法,將它視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記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區、其他時代和星空的深遠之處,使得它變得可以忍受。(選自作者寫于19309.第①段中“有用的知識”指______10.下列有關“‘無用的’知識”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用的’知識”重視理想訓練,以此盡量消除人的野蠻本性。B.“‘無用的’知識”更能促進人的心靈沉思,促進人的完善發展。C.“‘無用的’知識”能消除人類現時的苦惱,讓人得到一些安慰。D.“‘無用的’知識”不是專業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覺悟。與原文觀點不一致一項是()A.高尚的快樂,主要建立在與工作無關的智力與個人興趣上。B.未受教育的人的快樂常通過體力上的征服等粗野方式實現。C.藝術、歷史學科能矯正人類的自傲,較其他學科更具智慧。D.人生的苦痛,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認識和接納。12.概括本文論證思路。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溫熱①晩上,載著兩歲的兒子回家,一路絮絮叨叨地說著話。突然,前面路當中有一團小小的黑色。大晚上,坐在路當中的貓。②我前面的一輛車也看到了它,閃了燈,沒反應。又逼近,還是沒反應,眼看快要撞到它,剎車,貓這才起身,往馬路邊人行道跑去,是只黑背白腹的土貓。③貓也玩碰瓷?④前車突然往左邊猛打方向,緊貼著隔離綠化帶開了過去,右輪勉強避過的地方,躺著一個白色的身影。再近些,那個身影后垂落著一條黃色斑紋的尾巴。③我心里暗呼一聲,糟糕。靠馬路沿停下,跑過去。是一只成年公貓,除了耳朵和尾巴是橘色紋路,身上全白,沒有血跡,沒有碾壓的痕跡,估計是幾分鐘前剛被路過的車輛撞飛的。體溫仍在,但是它像塊抹布垂在手里完全沒有反應,一只眼睛閉著,一只半睜。探手摸胸腹,也是柔軟溫暖,體溫尚在,但是沒有明顯的呼吸和心跳。⑥還有救嗎?⑦幾乎沒猶豫,把后箱的防水布鋪在副駕駛上,把貓平放上面。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的兒子有點害怕,哭喊著要回家。⑧“沒事沒事,前面就到家了。”⑨還是哭。⑩“寶寶,剛才有只小貓咪被車子撞了,怎么辦呀?(11)后面立刻止住了哭聲。(12)“貓咪怎么啦?”(13)“受傷了呀。”(14)“在哪?我能看看嗎?”(15)“媽媽先把你送回家,你跟奶奶睡覺,媽媽帶貓咪去醫院看看好不好?”(16)“媽媽,貓咪好臭。”(17)“對呀,是只流浪貓。”(18)“什么是流浪貓?”(19)解釋不了。(20)安置好兒子,趕緊去寵物醫院。大貓保持原來的姿勢側躺在座椅上,毫無聲息。伸手摸,還是溫熱的。那么,是有希望的吧?(21)我對死亡的概念,只有冰冷一詞。小時候養的小動物們,很多并不長命,喂得好好的,睡一覺以后醒來,就成了冰冷的身體。這讓我對帶有體溫的動物幾乎有一種執念,有時候半夜醒來,也要爬起來去摸摸沙發上安然睡著的狗才能安心。(22)我喂養過一只流浪小貓,活潑親人卻被路過的大狗咬成重傷,奄奄一息。那只小貓,在我找到的時候也是溫熱的,腹部傷得很重,內臟外露,不像今天這只那么安靜,有短促的呼吸。正要送醫卻漸漸沒了氣息,只剩一點點抽搐。(23)所以,面對這只大貓時,溫熱也許只是個借口。把它抱到路邊仔細查看時,我心里已經知道,百分之九十五沒救了。但還是要去。(24)也許還有救呢,體溫還在啊。(25)到醫院的短短五分鐘路程,是我在那天晚上走得最遠的路。甚至在心里自問自答,如果有救,要花不少錢,救嗎?救。一條生命啊。(26)到醫院,一個女醫生在做當天的病歷整理,我把貓放在聽診臺上。電話響了,她出門接電話。診療室燈光慘白,我對著安靜躺著的大貓,腦子里一片空白。這才發現,大貓真的很大,攤開幾乎占到半張桌子,半手長的白毛早就成了灰毛,亂糟糟結成塊,剛才那只半睜著還瑩亮水靈的黃眼睛,不知什么時候蒙上了一層翳,沒了光彩。(27)戴著聽診器回來的醫生認真聽了會兒胸腔腹腔的聲音,說了句我意料之中的話:“已經走了。”我摸了摸它的爪子,臟兮兮的粉色肉墊有點涼,但絕不是冷。身上仍有余溫。(28)真奇怪啊,走了。不是死了。不是沒了。這是寵物醫院特有的人道嗎?一只一生流浪在街頭,從沒人愛過的貓,終于在宣告生命終結的診療臺上,獲得了和人類一樣的尊重。(29鼻子一酸。(30)返回的路上,在車后面找了個盒子,它蜷縮著恰好能躺進。大貓看起來好像睡著一樣,頭倚著盒邊,兩手卷起攏在胸前,腿直直地抵到盒子外。接下來怎么辦,好好找個地方安葬它?瞎想著,又路過剛才發現它的那段馬路。路燈昏暗,車頭燈照向的地方依次明亮,剛才抱起它的那塊地方,路邊人行道上有一大一小兩團黑影。(31)是剛才坐在馬路當中守護大貓的那只黑白貓,和跟它長得一模一樣的黑白小貓,以幾乎完全相同的姿勢團著手蹲坐在地上。我停了車,它們沒有躲閃的意思,木木的看我。這一對是母子?那車上的大貓,是丈夫,是爸爸?也許在它們眼里,有個人類救走了它,它受的傷,就一定會好起來呢?也許它們覺得,這樣等著,可能有一天它就回來了呢?或者就算再也見不到了,也是各在天涯好好地活下去呢?(32)我傻站了會兒,回車上,啟動,車子慢慢向前滑行,反光鏡里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越來越遠,隱入夜色。(33)屏了很久的淚,終于落下來了。(34)對不起,再見啊。(本文有刪改)13.第三段畫線句的描寫很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14.請分析畫線句“鼻子一酸”在文中有何作用?15.有人說文章刪去()~(34)三段更好,你是否贊同?請簡述理由。16.評析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意義。10分)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注】①離開洛陽去南方②賒,遙遠。17.這首詩共有幾聯對仗?正確的一項是(A.一聯B.18.以下評價適用于本詩的一項是(A.含蓄委婉B.沉郁頓挫②。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③③槎(chá)木筏。)C.D.四聯)C.高亢豪放D.平淡質樸19.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兩句。20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孟子見梁襄王》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乙《孟子見梁惠王》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20.解釋加點字:(1)今夫天下之人牧()(2)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21.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1)孰能與之?().A.B.C.D.D.(2)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A.B.C.22.把兩篇文章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誠如是,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②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23.漢代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請結合甲文對這一特點進行分析。24.孟子旨在勸說君王施行“仁政”,但甲乙兩文的論說角度卻有所不同,請加以分析。17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洞庭①游記》序明文震孟②①游有四快,而天時之宜,風月之美,眺覽之奇不與焉。游當茹素之期,不以酒肉絲竹塵點山靈,一快也。又當淪棄之日,山中好事之家,無相物色者,草衣衲侶,游乃益清,二快也。窮林屋之勝,至于煙迷徑絕,田夫野老,驚相告語,奔走救援,此猶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馮元成先生游記遍天下,獨遺幾席之洞庭。至張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嘗泛石公、龍渚之棹③凡夫直與縹緲、莫厘想,以撓其登高臨深之天趣,四快也。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與幽人畸士相親昵。然非言語文章之妙,不足以發潛而疏遠。今間詢之楚人,武昌赤壁,僅一培塿;而柳州遺跡,按圖索之,殊不相當。獨以兩公文在,幾與五岳四瀆于宇宙。文人不遇,豈非山水之甚幸哉!況洞庭靈奇,夙標震旦。惟護之以風濤,布之以險阻,即具逸情遠勝者,亦未能時時酬對。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靈愷豫?,又復何如!不啻吾所稱“四快”而已。④僅一至______。其他游者不能記,記者不能盡。即弇州之文⑤,亦似寥寒未稱。而孟長⑥雄詞偉藻,⑦爭高競爽,吞今掩古,光怪陸離。將使后來游者,遂可無言絕響,不必先結一記游之⑧⑨⑩③余接擯廢以來,屏棲深谷,云封煙繞。門前寸步,便如黔蜀萬山。洞庭之游,日與孟長期,而今竟先我矣。覽茲游記,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終乃深幸之。幸我雖未游,而孟長已游,他日雖游而已,不必記游也。【注】①洞庭:指江蘇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蘇州人,忤魏忠賢意,遂歸。③石公:太湖邊的山名,在太湖邊。龍渚,指太湖。④趙隱居凡夫:隱士趙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貞的詩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縹緲:山名。莫厘東洞庭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瀆: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運不好。?愷豫:祥和快樂。25.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也B.焉26.概括“游有四快”的內容。27.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耳D.耶)A.如今間接地去詢問楚地的人,三國時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圖去找,也很難找到。B.如今偶爾地去詢問楚地的人,蘇軾筆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遺跡,按照地圖去找,也很難找到。C.如今間接地去詢問楚地的人,三國時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寫去找,實地也與文中描繪不相稱。D.如今偶爾地去詢問楚地的人,蘇軾筆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寫去找,實地與文中描繪不相稱。28.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9.請從句式角度賞析第③段。上海交大附中2022學年高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一、積累與應用(24分)1.以下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候)B.明明如月,何時可綴?憂從中來,不可斷絕C.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D.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候”應“侯”;B.“綴”應為“掇”;D.“渡”應為“度”。故選C。2.以下各項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A.寄蜉蝣于天地,緲蒼海之一栗)B.安能催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C.無邊落葉簫簫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的能力。A.“緲”應為“渺”;“蒼”應為“滄”;“栗”應為“粟”。B.“催”應“摧”。C.“簫簫”應為“蕭蕭”。D.“授”應為“受”。故選A。3.以下各項中最不能用來證明“學不可以已”這一觀點的是(A.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C.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D.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的能力。A.句意:孔子說:“幾個人在一塊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這句話說的是向老師學習,能夠體現“學不可以已”的觀點;B.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就會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失了。這句話說的是君子廣泛學習的重要性,能夠體現“學不可以已”的觀點;C.句意:所以不積累每一步,就無法到達千里之外;不積累小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湖海。這句話強調的是學習中積累的重要性,可以體現“學不可以已”的觀點;D.句意:因此無論高貴還是低賤,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句話強調的是從師原則的問題,不能體現“學不可以已”的觀點。故選D。4.以下各項加點字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吾嘗終日而思矣鍥而不舍)B.蚓無爪牙之利凌萬頃之茫然....C.無以成江海舉匏樽以相屬D.青取之于藍不拘于時....【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而”,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句意:我曾經整天地思考。“而”,連詞,表示假設關系;句意: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B.“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句意: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C.“以”,和“無”構成固定結構,沒有用來……的辦法;句意: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以”,連詞,表目的關系;句意:舉起酒杯來互相勸酒。D.“于”,介詞,從;句意: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于”,介詞,被;句意:不被時俗拘泥。故選B。5.以下句子中賓語前置現象最多的一項是()A.使不辱于諸侯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何為其然也/師不必賢于弟子/句讀之不知C.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客有吹洞簫者D.大王見臣列觀而今安在哉臣請獻白璧一雙【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動句;句意:出使卻不被其他諸侯國侮辱。介詞結構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君子博學而參乎己省;句意: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驗反省。判斷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為何其然也;句意:為什么你吹的簫聲會這樣悲涼呢?介詞結構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師不必于弟子賢;句意:老師不一定比弟子賢能。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句意:不懂得斷句。C.被動句;句意: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判斷句;句意: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惑的。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有吹洞簫客;句意為:有一位吹洞簫的客人。D.省略句、介詞結構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大王(于)列觀見臣;句意:大王在一般的宮殿接見我。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而今在安哉;句意:而現在在哪里呢?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臣請獻一雙白璧;句意:請讓我送給您一雙白璧。故選B。6.下列句子與《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B.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C.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D.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例句中,清香本應從人的嗅覺的角度來寫,但此處作者用渺茫的歌聲來加以形容,準確傳達出香味的清淡、飄渺、若有若無,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A.擬人和對偶,“舞”把“潛蛟”人格化,兩句結構相同、意義對稱。B.作者通過看到的光與影的美麗聯系到了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與例句相同。C.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等待”把地壇當作人來寫,賦予地壇以人的動作。D.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山比作樗蒱。故選B。7.下列對費孝通《鄉土中國》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基于地緣結合在一起的人們更便于不講人情地做生意,從而發展商業。B.鄉土社會遵循男女有別的原則,也就是認定男女間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離。C.鄉土社會中的文盲,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不需要借助文字來進行社會生活。D.在“差序格局”中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界限明確。【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著閱讀的能力。D.“界限明確”錯誤。在“差序格局”中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沒有嚴格的界限。故選D。8.下列現象都具有鄉土社會的特性的一項是()①出遠門的人帶上一包家鄉的泥土,如果在異地他鄉水土不服,總是想家時,就用這泥土泡水喝。②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家鄉進城務工,城市建設處處留下他們的足跡和汗水。③農村很多村莊以姓氏命名,例如王家村、龐各莊等,這些姓氏就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家族的姓氏。④孩子對父親直呼其名,表示親近,不但不會引起父親的呵責,反而讓父親感到未受排擠的安慰。A.①③B.C.D.②③【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的能力。《鄉土中國》中,作者認為,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農民從泥土里面討生活,同時也被束縛于土地。傳統社會安土重遷,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離開這片土地,所以對這片土地非常依戀。由此可見,①具有鄉土社會的特性,而②是社會發展迅速的表現,不具有鄉土社會的特性。《鄉土中國》中,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格局是一種“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影響下的鄉土社會,以血緣為基礎構造,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與“熟人”之間關系的親疏依據某種標準來排列,這就是所謂的“差序”。所以就出現了家族世代居于一處的現象,并以家族的姓氏為這些村莊命名。由此可見,③具有鄉土社會的特性。鄉土社會以血緣為基礎構造,在缺乏變動的文化里,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權力,這是血緣社會的基礎。但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人并不能靠經驗作指導,能依賴的是超出于個別情境的原則,而能形成原則、應用原則的卻不一定是長者,更多的是有智慧和專業知識的年輕人。于是尊卑不靠年齡體現,長幼也成為沒有意義的比較,見面也不再問貴庚了。由此可見,④不具有鄉土社會的特性,而是社會發展迅速的表現。二、閱讀76分13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無用的”知識羅素①在開始謀生之前,人們沒有時間什么都去學習,無疑“有用的”知識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當代世界。沒有它,我們就沒有機器、鐵路、飛機。現代知識已帶來人們普遍健康狀況的大大改善,與此同時也發現了如何使用毒氣去毀滅大城市的方法。同以往比起來,我們今日世界最明顯的特點在于“有用的”知識。②同樣必須承認許多傳統文化教育是愚蠢的。兒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法,而終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讀希臘文或拉丁文著作。從各方面考察,現代語言比拉丁文和希臘文更可取。它們不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時間內給予更多的文化知識。文明的進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識在解釋當今問題上,比起現代國家和關于這些國家的最近歷史的知識更少得到運用。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實用目的外,還應有其他目的。④現代城市居民的娛樂方式愈來愈趨向于被動,趨于懶散地觀看他人的技藝和表演。這些人的娛樂方式雖然無可厚非,但總比不上那些受過教育而且具有與工作無關的廣泛的智力興趣的人。由于技術進步,機器代替了人類勞動,人們的閑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動和興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樂中。所以,普通人必須去接受提高自己心靈涵養的,當然也包括實用技術知識的教育。⑤狹隘的功利主義教育忽視了人的理想訓練與技術訓練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經訓練的人性中存在許多野蠻因素,它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或輕或重地表現出來。如一些人背后說長道短,令人厭煩。當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時也是殘忍野蠻的,但他們比起那些心靈未經開化的人,較少如此,行兇斗毆的人在學校學習很少能達到中等水準。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沒有其他快樂。最為人們普遍向往的兩件事是權力和頌揚。一般來說,無知的人只能訴諸粗野的方式來獲得這兩者,包括體力上的征服。文化教養提供給人的是很少有害的權力形式和較多使自己受到稱贊的有價值的方式。⑥也許“無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優點是能促進心靈沉思的習慣。現在世界上有許多人遇事過分輕率,不僅行動之前沒有經過周密考慮,而且對有的行動從智謀上加以考慮也難以進行。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以各種奇異方式表現出他們的偏見。⑦心靈的沉思習慣具有遍及從最淺薄到最高深之處的優點。例如從被跳蚤咬、火車誤點或與同行爭吵等這些小苦惱開始。這樣的煩事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義行為的反應,或者像對待人類暫時救治不了的病害一樣無可奈何,然而它們對人的影響卻破壞了許多人的善良習性和生活樂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從一些奇特的知識中找到不少安慰,這類知識與這種現時的苦惱有著確實或空想的關系;即使沒有這種安慰,也能從人們的思想中當下消除這種苦惱。當我們受到氣得臉色發白的人攻擊時,想想笛卡爾《論情感》中題為“為何那些氣得臉發白的人比那些臉發紅的人更為可怕”的一章,就會感到欣慰。⑧雖然文化上粗淺的快樂足以解除實際生活中的一般苦惱,而沉思更為重要的功用則關乎生命的災難、死亡、痛苦、殘忍以及國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慘狀況。獨斷的宗教已不能再帶來慰藉,為了使生活不趨于黑暗、枯燥,不致充滿膚淺的自我肯定,必須尋求某種可以代替的東西,現今世界充斥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憤怒群體,其中沒有一個能具備全人類的整體眼光,每個群體都寧可文明毀滅,與不愿作絲毫的讓步、對于這種偏狹,任何專門教育都不能提供解救的辦法。因為它屬于個人心理上的問題,解毒良方應求之于歷史學、天文學以及一切無礙自尊心,相反能讓個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學科,需要的不是這樣或那樣的特殊的片段知識,而是足以激發整體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識:藝術與歷史,對英雄人物生活之了解,以及對人類在宇宙中極其偶然而短暫的地位的了解——所有這些都同人類特有的自傲心情相聯系。從廣闊的認知能力和無私的感情結合中最易產生出智慧來。⑨在所有時代,人生充滿著苦痛,在我們今天較前兩個世紀人生苦痛更甚,個人與公眾的不幸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絕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認識它,如果能補救則尋求補教的辦法;如果不能補救則根據對它的關系的看法,將它視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記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區、其他時代和星空的深遠之處,使得它變得可以忍受。(選自作者寫于19309.第①段中“有用的知識”指______10.下列有關“‘無用的’知識”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用的’知識”重視理想訓練,以此盡量消除人的野蠻本性。B.“‘無用的’知識”更能促進人的心靈沉思,促進人的完善發展。C.“‘無用的’知識”能消除人類現時的苦惱,讓人得到一些安慰。D.“‘無用的’知識”不是專業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覺悟。與原文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A.高尚的快樂,主要建立在與工作無關的智力與個人興趣上。B.未受教育的人的快樂常通過體力上的征服等粗野方式實現。C.藝術、歷史學科能矯正人類的自傲,較其他學科更具智慧。D.人生的苦痛,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認識和接納。12.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答案】9.直接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知識10.DC12.的不幸,唯有心靈沉思的智慧能幫助人們認識、直面和忍耐不幸這一結論。【解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結合“在開始謀生之前,人們沒有時間什么都去學習,無疑‘有用的’知識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當代世界。沒有它,我們就沒有機器、鐵路、飛機”,從“謀生”一詞可知,“有用的知識”指直接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知識。【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D.“不是專業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覺悟”錯誤,原文沒有這種說法。原文表達的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實用目的外,還應有其他目的”,可見無用知識的學習也離不開專業教育,而不僅僅靠個人的心理的覺悟。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較其他學科更具智慧”錯誤。原文是“相反能讓個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學科,需要的不是這樣或那樣的特殊的片段知識,而是足以激發整體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識:藝術與歷史”,這里只是強調藝術與歷史能讓人以合理眼光看待自己,激發整體人生目的,而沒有將其與其他學科進行比較。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文章開門見山指出,“在開始謀生之前,人們沒有時間什么都去學習,無疑‘有用的’知識是最有用的”,即作者首先承認“有用的知識”對當代世界的重要作用。接著將話題轉移到教育方面,現代語言相比拉丁文和希臘文法似乎更有用,古代知識在解決當今問題上也更少用得到,但是作者說“教育除了直接的實用目的外,還應有其他目的”,認為“普通人必須去接受提高自己心靈涵養的,當然也包括實用技術知識的教育”,這是從教育角度提出教育除了教給人們有用知識達成實用目的之外,還要重視無用的知識這個論題。接下來作者分析了無用的知識的意義,“狹隘的功利主義教育忽視了人的理想訓練與技術訓練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經訓練的人性中存在許多野蠻因素”,無用的知識更能訓練人的理想,改變人的殘忍野蠻;“也許‘無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優點是能促進心靈沉思的習慣”“人們以各種奇異方式表現出他們的偏見”,無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心靈沉思;“現今世界充斥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憤怒群體,其中沒有一個能具備全人類的整體眼光”,無用知識讓人具有全人類的整體眼光。最后得出結論,“個人與公眾的不幸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絕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認識它,如果能補救則尋求補教的辦法;如果不能補救則根據對它的關系的看法,將它視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記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區、其他時代和星空的深遠之處,使得它變得可以忍受”,面對當今個人與社會的不幸,唯有心靈沉思的智慧能幫助人們認識、直面和忍耐不幸。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溫熱①晩上,載著兩歲的兒子回家,一路絮絮叨叨地說著話。突然,前面路當中有一團小小的黑色。大晚上,坐在路當中的貓。②我前面的一輛車也看到了它,閃了燈,沒反應。又逼近,還是沒反應,眼看快要撞到它,剎車,貓這才起身,往馬路邊人行道跑去,是只黑背白腹的土貓。③貓也玩碰瓷?④前車突然往左邊猛打方向,緊貼著隔離綠化帶開了過去,右輪勉強避過的地方,躺著一個白色的身影。再近些,那個身影后垂落著一條黃色斑紋的尾巴。③我心里暗呼一聲,糟糕。靠馬路沿停下,跑過去。是一只成年公貓,除了耳朵和尾巴是橘色紋路,身上全白,沒有血跡,沒有碾壓的痕跡,估計是幾分鐘前剛被路過的車輛撞飛的。體溫仍在,但是它像塊抹布垂在手里完全沒有反應,一只眼睛閉著,一只半睜。探手摸胸腹,也是柔軟溫暖,體溫尚在,但是沒有明顯的呼吸和心跳。⑥還有救嗎?⑦幾乎沒猶豫,把后箱的防水布鋪在副駕駛上,把貓平放上面。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的兒子有點害怕,哭喊著要回家。⑧“沒事沒事,前面就到家了。”⑨還是哭。⑩“寶寶,剛才有只小貓咪被車子撞了,怎么辦呀?(11)后面立刻止住了哭聲。(12)“貓咪怎么啦?”(13)“受傷了呀。”(14)“在哪?我能看看嗎?”(15)“媽媽先把你送回家,你跟奶奶睡覺,媽媽帶貓咪去醫院看看好不好?”(16)“媽媽,貓咪好臭。”(17)“對呀,是只流浪貓。”(18)“什么是流浪貓?”(19)解釋不了。(20)安置好兒子,趕緊去寵物醫院。大貓保持原來的姿勢側躺在座椅上,毫無聲息。伸手摸,還是溫熱的。那么,是有希望的吧?(21)我對死亡的概念,只有冰冷一詞。小時候養的小動物們,很多并不長命,喂得好好的,睡一覺以后醒來,就成了冰冷的身體。這讓我對帶有體溫的動物幾乎有一種執念,有時候半夜醒來,也要爬起來去摸摸沙發上安然睡著的狗才能安心。(22)我喂養過一只流浪小貓,活潑親人卻被路過的大狗咬成重傷,奄奄一息。那只小貓,在我找到的時候也是溫熱的,腹部傷得很重,內臟外露,不像今天這只那么安靜,有短促的呼吸。正要送醫卻漸漸沒了氣息,只剩一點點抽搐。(23)所以,面對這只大貓時,溫熱也許只是個借口。把它抱到路邊仔細查看時,我心里已經知道,百分之九十五沒救了。但還是要去。(24)也許還有救呢,體溫還在啊。(25)到醫院的短短五分鐘路程,是我在那天晚上走得最遠的路。甚至在心里自問自答,如果有救,要花不少錢,救嗎?救。一條生命啊。(26)到醫院,一個女醫生在做當天的病歷整理,我把貓放在聽診臺上。電話響了,她出門接電話。診療室燈光慘白,我對著安靜躺著的大貓,腦子里一片空白。這才發現,大貓真的很大,攤開幾乎占到半張桌子,半手長的白毛早就成了灰毛,亂糟糟結成塊,剛才那只半睜著還瑩亮水靈的黃眼睛,不知什么時候蒙上了一層翳,沒了光彩。(27)戴著聽診器回來的醫生認真聽了會兒胸腔腹腔的聲音,說了句我意料之中的話:“已經走了。”我摸了摸它的爪子,臟兮兮的粉色肉墊有點涼,但絕不是冷。身上仍有余溫。(28)真奇怪啊,走了。不是死了。不是沒了。這是寵物醫院特有的人道嗎?一只一生流浪在街頭,從沒人愛過的貓,終于在宣告生命終結的診療臺上,獲得了和人類一樣的尊重。(29鼻子一酸。(30)返回的路上,在車后面找了個盒子,它蜷縮著恰好能躺進。大貓看起來好像睡著一樣,頭倚著盒邊,兩手卷起攏在胸前,腿直直地抵到盒子外。接下來怎么辦,好好找個地方安葬它?瞎想著,又路過剛才發現它的那段馬路。路燈昏暗,車頭燈照向的地方依次明亮,剛才抱起它的那塊地方,路邊人行道上有一大一小兩團黑影。(31)是剛才坐在馬路當中守護大貓的那只黑白貓,和跟它長得一模一樣的黑白小貓,以幾乎完全相同的姿勢團著手蹲坐在地上。我停了車,它們沒有躲閃的意思,木木的看我。這一對是母子?那車上的大貓,是丈夫,是爸爸?也許在它們眼里,有個人類救走了它,它受的傷,就一定會好起來呢?也許它們覺得,這樣等著,可能有一天它就回來了呢?或者就算再也見不到了,也是各在天涯好好地活下去呢?(32)我傻站了會兒,回車上,啟動,車子慢慢向前滑行,反光鏡里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越來越遠,隱入夜色。(33)屏了很久的淚,終于落下來了。(34)對不起,再見啊。(本文有刪改)13.第三段畫線句的描寫很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14.請分析畫線句“鼻子一酸”在文中有何作用?15.有人說文章刪去()~(34)三段更好,你是否贊同?請簡述理由。16.評析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意義。【答案】13.也出了流浪貓傷勢之重。“體溫尚在”“體溫仍在”,寫出流浪貓外形和狀態以及有救助的希望。14.而喪生的難過,又有因醫生的話語感受到流浪貓作為一條生命在臨終時得到了尊重的寬慰。15.?段連用5寬讀者的情感想象空間,回味無窮。?應,使文章結構完整;結尾直抒胸臆,引發讀者的同感和共鳴。16.小,平等地對待所有的生命形式,才能賦予生命更完整且美好的意義。【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表達效果的賞析能力。畫線的句子是在作者對一只被撞的流浪貓的外形和狀態的描寫。“它像塊抹布垂在手里完全沒有反應”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這只被撞的流浪貓比作垂在手中的抹布,寫出了這只流浪貓身體的臟污,更表現出這只流浪貓傷勢之重,處在垂死的邊緣。“體溫仍在”“體溫尚存”,說明這只流浪貓還有體溫,沒有死去,還有救助的希望。【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先明確特征,然后分析好處。從結構上,“鼻子一酸”在文中獨立成段,意在突出和強調;從內容上,結合上文分析,“一只一生流浪在街頭,從沒人愛過的貓,終于在宣告生命終結的診療臺上,獲得了和人類一樣的尊重”,“鼻子一酸”是直接抒發感情的句子,表達了對流浪貓死去既難過又得到一些寬慰的復雜情感。【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生活體驗作答。解題思路是:首先亮明觀點,而后結合小說具體內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據;最后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達自己的體會,注意不要脫離小說的內涵而憑空想象。本題主要探究小說結尾的情節安排。解答時,首先找到相關的情節,仔細閱讀,從設置懸念、情節結構、人物形象、內容主旨等角度回答。結尾三段在內容上表達了作者沒能將流浪貓救治成功的遺憾與愧疚;文章的主題是借助動物之間相互守望的溫情,借貓觀人,引發人類對自己情感世界的觀照。如果認為可以刪掉,就要從情節結構的完整性、主題的表現等角度,分析在三段之前的情節已經對此作了準確表達。如果認為不能刪掉,也要從情節結構的完整性、主題的表現等角度分析這三段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屏了很久的淚,終于落下來了”“對不起,再見啊”等引發讀者情感共鳴的作用。【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首先要通讀文本,把握如下幾個問題:寫了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主要事件是什么,通過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對閱讀材料的內容要點和中心意思的歸納、概括,需要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認真分析。本題要求“評析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意義”。本文通過寫救助被撞的流浪貓的經歷,表達了作者自己對流浪貓的關切,引發讀者對流浪貓命運的思考;通過寫動物之間相互守望的溫情,借貓觀人,引發人類對自己?情感世界的觀照。重點分析第段“是剛才坐在馬路當中守護大貓的那只黑白貓,和跟它長得一模一樣的黑白小貓,以幾乎完全相同的姿勢團著手蹲坐在地上”“也許在它們眼里,有個人類救走了它,它受的傷,就一定會好起來呢?也許它們覺得,這樣等著,可能有一天它就回來了呢?或者就算再也見不到了,也是各在天涯好好地活下去呢”等所帶給我們的強烈的感情震撼。10分)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注】①離開洛陽去南方②賒,遙遠。17.這首詩共有幾聯對仗?正確的一項是(A.一聯B.18.以下評價適用于本詩的一項是(A.含蓄委婉B.沉郁頓挫②。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③③槎(chá)木筏。)C.D.四聯)C.高亢豪放D.平淡質樸19.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兩句。【答案】B18.D19.也已經開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邊。這一派美麗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這不是家鄉的美景,自己遠離家鄉,遠離親朋好友,禁不住離愁上心頭,再好的風景也無欣賞的興致了。形式上:運用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用美麗的早春景色,反襯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解析】【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對仗相關知識的把握能力。對仗是古典詩歌格律的表現手法之一。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分析本詩,8句4聯,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符合律詩的規定。可見是一首五言律詩。其中的詞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分析本詩頷聯,“芳林”對“候館”,“逢”對“噪”,“旅雁”對“山鴉”;分析頸聯,“春入”對“花開”“河邊草”對“水上槎”。可見共有兩聯對仗。故選B。【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詩歌的語言風格主要有:準確、生動、形象、傳神、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雋永、新奇、優美、絢麗、工麗、含蓄、質樸、自然、奔放等。分析本詩“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語言可知,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富有情味。符合平淡質樸的特點。故選D。【19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賞析詩句,首先要明白該句在詩中的意義,即解說或概括詩句內容;其次要看詩句有什么特點,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當然任何賞析都離不開詩的主旨,即詩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詩句中包含的情感。結合全詩感情基調等內容理解與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注意審題,一是回答詩歌的內容,二是分析情感的表達技巧。“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寫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進入到河邊的青草,也就是說,青草已經抽芽,長出來了,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水上植物也已經開了花,就在木筏的邊上。本詩的題目是“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是作者要離開洛陽去南方,從而寫給洛陽的朋友的一首詩,是一首送別詩,所以河邊水上的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沒有那種閑情逸致來欣賞這良辰美景;相反地,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離愁。“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美麗的早春景物,襯托出游子的孤獨以及對親友的思念。可見從寫景抒情的角度來看,運用的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情。20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孟子見梁襄王》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乙《孟子見梁惠王》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20.解釋加點字:(1)今夫天下之人牧()(2)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21.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1)孰能與之?().A.B.C.D.D.(2)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A.B.C.22.把兩篇文章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誠如是,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②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23.漢代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請結合甲文對這一特點進行分析。24.孟子旨在勸說君王施行“仁政”,但甲乙兩文的論說角度卻有所不同,請加以分析。【答案】21.①.B①.管理民眾的人,即統治者.C②.22.①果真這樣的話,百姓們歸隨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樣,浩浩蕩蕩,有誰能阻擋得住呢?②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23.暴君的態度。孟子形容天下之民歸附不嗜殺人者,“由水之就下”,無法抗拒。孟子以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天下莫不與也”的道理。24.甲文中,孟子認為殘暴的統治會失掉民心,如果實行仁政,則民心歸附,就能以此統一天下。乙文中,孟子認為要先義后利,將仁義放在首位。【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牧”,管理民眾的人,即統治者;句意:如今各國的國君。(2)“遺”,遺棄;句意: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與”,跟隨;句意:那有誰里跟從他呢?故選B。(2)“征”,爭奪;句意: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故選C。【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誠”,如果,果真;“是”,這樣;“由”,通“猶”,好像;“就”,趨向。②“茍”,如果;“后”,以……為后;“先”,以……為先;“饜”,滿足。【2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把握能力。“孟子見梁襄王”一章,以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天下莫不與也”的道理。孟子將人們盼望不弒殺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間旱苗盼雨。苗“槁”,久旱要枯死,這時天空“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烏云像油一樣地蔓延,泛著光澤,大雨像滿溢一樣嘩嘩傾瀉,那么禾苗自然會“浡然興之”,蓬蓬勃勃地生長,更為茂盛。孟子以苗“槁”與“興”的對比,說明雨對禾生死榮枯的關系,顯示人民對明君和暴君的態度。孟子形容天下之民歸附不嗜殺人者,“由水之就下”,無法抗拒。槁苗望雨“孰能御之”,民之歸附,“沛然誰能御之”,反潔得讓人毋唐置疑。要天下“與”之,都跟隨君下,關鍵在君王不嗜殺人,如甘霖惠旱苗,則民便如水歸溝壑,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澤,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兩喻相銜聯,又各賦其義,既自然又新穎。雨潤禾苗,水向低處,生活中習見之事,易明之理,既為人熟知又深感貼切。【2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觀點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可知,孟子認為不喜好殺人的國君,就能統一天下。而如今各國的國君,卻沒有一個不是喜歡殺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伸長脖子仰望著他了。由原文“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可知,孟子認為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所以孟子認為國君要先義后利,將仁義放在首位。參考譯文:甲《孟子見梁襄王》孟子謁見梁惠王。出來之后,告訴旁人說:“遠遠望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現。他突然問我:‘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我回答說:‘統一才會安定。’‘誰能統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殺人的國君,就能統一天下。’‘那有誰里跟從他呢?’我回答說:‘天下的人沒有誰不跟從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況嗎?七八月間長時間干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烏云,嘩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長起來了。國君如果能這樣,又有誰能對抗得了他呢?如今各國的國君,卻沒有一個不是喜歡殺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伸長脖子仰望著他了。果真這樣的話,百姓們歸隨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樣,浩浩蕩蕩,有誰能阻擋得住呢?’”乙《孟子見梁惠王》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么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里,這些大夫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這些大夫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17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洞庭①游記》序明文震孟②①游有四快,而天時之宜,風月之美,眺覽之奇不與焉。游當茹素之期,不以酒肉絲竹塵點山靈,一快也。又當淪棄之日,山中好事之家,無相物色者,草衣衲侶,游乃益清,二快也。窮林屋之勝,至于煙迷徑絕,田夫野老,驚相告語,奔走救援,此猶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馮元成先生游記遍天下,獨遺幾席之洞庭。至張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嘗泛石公、龍渚之棹③凡夫僅一至______。其他游者不能記,記者不能盡。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稱。而孟長④⑤⑥雄詞偉藻,直與縹緲、莫厘爭高競爽,吞今掩古,光怪陸離。將使后來游者,遂可無言絕響,不必先結一記游之⑦想,以撓其登高臨深之天趣,四快也。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與幽人畸士相親昵。然非言語文章之妙,不足以發潛而疏遠。今間詢之楚人,武昌赤壁,僅一培塿于宇宙。文人不遇,豈非山水之甚幸哉!況洞庭靈奇,夙標震旦。惟護之以風濤,布之以險阻,即具逸情遠勝者,亦未能時時酬對。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靈愷豫?,又復何如!不啻吾所稱“四快”而已。⑧;而柳州遺跡,按圖索之,殊不相當。獨以兩公文在,幾與五岳四瀆⑨⑩③余接擯廢以來,屏棲深谷,云封煙繞。門前寸步,便如黔蜀萬山。洞庭之游,日與孟長期,而今竟先我矣。覽茲游記,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終乃深幸之。幸我雖未游,而孟長已游,他日雖游而已,不必記游也。【注】①洞庭:指江蘇太湖中的洞庭東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蘇州人,忤魏忠賢意,遂歸。③石公:太湖邊的山名,在太湖邊。龍渚,指太湖。④趙隱居凡夫:隱士趙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貞的詩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縹緲:山名。莫厘東洞庭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瀆: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運不好。?愷豫:祥和快樂。25.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也B.焉26.概括“游有四快”的內容。27.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耳D.耶)A.如今間接地去詢問楚地的人,三國時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圖去找,也很難找到。B.如今偶爾地去詢問楚地的人,蘇軾筆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遺跡,按照地圖去找,也很難找到。C.如今間接地去詢問楚地的人,三國時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寫去找,實地也與文中描繪不相稱。D.如今偶爾地去詢問楚地的人,蘇軾筆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寫去找,實地與文中描繪不相稱。28.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9.請從句式角度賞析第③段。【答案】C④孟長之文極妙,自己無需再作文可以純粹賞玩28.26.①素食游山,無塵俗之累;②無人煩擾,與僧同游有情趣;③民風淳樸、人情之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