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死因監測培訓-鄉鎮及村培訓案例_第1頁
基層死因監測培訓-鄉鎮及村培訓案例_第2頁
基層死因監測培訓-鄉鎮及村培訓案例_第3頁
基層死因監測培訓-鄉鎮及村培訓案例_第4頁
基層死因監測培訓-鄉鎮及村培訓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層死因監測培訓------

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所要點一、政策支持二、工作目的和職責三、村級工作內容及重點四、鄉鎮工作內容及重點2024/11/23政策支持

1.衛生、公安、民政部聯合文件〔

2013〕57號2.國衛辦規劃發〔2014〕68號三部委文件規范工作目的數量:系統收集院(內)外死亡信息,減少或杜絕漏報質量:保證死亡信息的準確性,避免誤報和錯報2024/11/23工作職責(國家規范)死因監測工作職責

村衛生室資料收集報告信息協助申報協助核實資料收集資料收集死因監測工作職責

鄉鎮衛生院資料收集資料核實死因調查填寫報告資料收集資料收集督導管理鄉鎮衛生院/村級工作職責2024/11/23村級建立死亡登記冊上報死亡信息鄉鎮級培訓制度查缺補漏例會制度協助鄉鎮開展入戶調查定期參加例會填報死亡證有條件的完成編碼入戶調查多部門補漏組織例會、參加例會質控措施工作職責村級工作內容和重點1.每月收集本村內死亡信息并上報;2.對死因不明或死亡信息缺乏的隨時開展入戶調查;3.每月定期參加鄉鎮召開的例會;4.通知家屬及時申請《死亡證》;2024/11/23村級工作內容和重點

村級數據:

主要由村醫與村委會(或會計主任、村長、婦女主任等)核對并入戶調查,每月填寫臺賬登記上報鄉衛生院,由鄉衛生院填寫《死亡證》。

注明:臺賬登記內容,以《死亡證》信息為基礎。調查方法:入戶調查、電話調查、知情人調查等。村級/服務站死因登記冊(月報)鄉鎮級報告范圍工作流程工作內容

(一)主要工作及質控措施(二)入戶調查及死因推斷(三)《死亡證》的填寫(見專題)(四)ICD-10與死因監測(見專題)(五)常見死因鏈及根本死因確定鄉鎮---報告范圍1.家中死亡;2.其他場所死亡:院外、養老服務機構等;3.本院內死亡;4.漏報調查數據;5.重點人群的報告與核實:嬰兒、孕產婦、傷害死亡者。鄉鎮---工作流程1.火化地區:被動監測為主,主動監測為輔。特點:家屬主動申報。

2.非火化地區:主動監測為主,被動監測為輔。特點:家屬不主動申報《死亡證》,土葬,不主動銷戶。1.火化地區:家屬申報為主(被動監測),調查補漏為輔(主動監測)。

《死亡證》出具及使用流程:家屬申報→→衛生部門出具《死亡證》→→家屬持《死亡證》注銷戶口→→持《死亡證》火化→→持《死亡證》辦理死后相關事宜

由死者家屬親自或委托人憑以下材料到居住地鄉鎮衛生院辦理《死亡證》:死者有效身份證明*申報者有效身份證明*死者生前居住地居委會證明死者生前就診記錄、病史資料等其他相關證明(公安司法機關等證明)注:*項必須具備、缺一不可家屬申辦材料2.非火化地區:衛生部門主動調查為主,家屬申報為輔。

調查方式: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月與當地公安、民政、計生、婦幼、村醫、村委會、醫保、新農合等核對死亡數據,保留核對記錄,建立臺賬登記。根據收集到的死亡資料進行相關調查并推斷死因,填寫《死亡證》,15日內網報。鄉鎮/社區級---工作流程鄉鎮/社區級---工作流程圖鄉鎮---主要工作內容(一)主要工作及質控措施1.設立專門崗位和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死亡數據收集、審核、報告、質控、調查等;2.制度管理:建立死亡報告管理制度、培訓及例會制度、考核制度、數據核查制度、補漏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3.入戶調查:對信息不全的需要入戶調查;4.填寫及錄入《死亡證》:收集家屬申報、村醫上報、入戶調查、其它部門核實等來源信息,填寫《死亡證》,并于填寫后15日內網報(有條件地區鄉鎮編碼網報);5.漏報調查:定期與同級多部門(公安、民政、婦幼、計生、村醫等等)及上級反饋數據進行核對,查缺補漏。6.例會及培訓:每月參加上級疾控例會,每月召開村醫例會,交換數據、反饋問題等。7.質量控制:定期開展多形式的質控,包括對轄區村醫的工作質量、對已填寫的《死亡證》、錄入的信息等進行質控;8.數據核實:死因不明、危重嬰兒、新生兒放棄治療、特殊疾病等進行隨訪核實。9.資料管理:做好死亡證及原始憑據的長期保存;10.定期收集轄區人口數,了解死亡報告率。11.建立死因登記冊、質控(自查)登記本、例會記錄本等相關登記臺賬登記內容:死者姓名、性別、民族、年齡、出生日期、死亡日期、身份證號碼、學歷、婚姻、死亡地點、戶籍及現住址、死亡原因、疾病最高診斷單位、最高診斷依據、家屬姓名、與死者關系及聯系方式等臺賬登記---死亡原因登記冊2024/11/23質量控制1、領導負責制2、部門職責3、崗位職責4、核查制度5、績效制度1.定期督導、檢查2.反饋工作質量3.完善獎懲機制4.加強人員培訓督導考核培訓1.規范登記報告2.內部全程管理(調查、填寫、報告錄入、管理)3.加強部門核對,尋找漏報原因過程環節質控制度建設質控措施---健全制度檔案管理制度信息核實制度漏報調查制度考核制度例會培訓制度死亡報告管理制度制度(二)、入戶調查的基本技巧農村地區死于家中的占70-90%,城市40-60%,基層醫生的入戶或電話調查補充至關重要。入戶前準備:聯系村/居委會負責人,提前通知家屬,進行告知。

調查關鍵點知情者死者臨死前的癥狀體征既往病史資料理清死因鏈和其他促進疾病調查記錄申報人簽字入戶調查調查范圍除已經掌握的死者名單外,上級疾控反饋的名單(如火化、公安(戶籍、尸檢)、新農合、社保、婦幼、計生、村醫等反饋名單),信息不全時,均應調查。1、問誰?即死者的相關信息咨詢誰最好?最了解情況的人。主要為家屬(盡量直系親屬),保姆,其他才是鄰居,村醫……為什么要這樣的優先順序-----獲得較為準確的信息入戶調查2、如何問?聊天方式,語氣和藹,有同情心、安慰心,有足夠耐心、底氣要足(你是衛生工作人員,是工作需要)3.問什么病史,過去,現在,癥狀體征及就醫情況,用藥情況?診斷結果?是常規調查內容。入戶調查死亡調查的目的,就是查明死亡原因,推斷出合理的死因順序。除調查死者的基本情況及常規調查內容外,還應包括重點系統疾病的深入調查。同時了解常見疾病特征,死因推斷.doc。常規調查內容既往史既往史包括死者生前曾患過的疾病以及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如生長發育史、家族史、接觸史、職業史及生活史等。現病史指死者在死亡前所出現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包括起病原因,起病急緩、病程長短,癥狀輕重,就醫情況,實驗室檢查結果,疾病的治療經過及其轉歸,以及臨死前的表現等。現病史在調查中應作為重點。治療史凡有過醫療單位就診史或曾經住院治療的死者,可由家屬或醫療單位提供較為詳細的常規體格檢查及各種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采取的各種治療措施和效應。這些均可作為調查內容。另外,死者生前服用藥物的情況,包括藥物名稱、時間、劑量及效應等,都對死因推斷有一定參考價值。生活史死者生前的起居飲食、生活習俗、煙酒嗜好、家庭狀況、經濟收入、社會接觸、人際交往、衛生習慣等,如患有各種疾病時,這些日常生活習慣均有可能發生異常改變,也能為死因推斷提供一些重要線索,成為思考推理的佐證。以特征癥狀進行推斷的調查方向:①聲嘶、呼吸困難,考慮有喉癌、甲狀腺癌的可能。②進行性吞咽困難,應考慮食道癌。③陰道不規則流血流液,中年以上的婦女應考慮子宮頸癌、宮體癌的可能。④全身性浮腫可由心臟病、急或慢性腎病、肝硬化、營養缺乏、妊娠中毒癥等原因引起。⑤腹水可由肝硬化,腹膜炎,門靜脈血栓形成,縱膈腫瘤、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血管病、腹腔惡性腫瘤、心臟病、腎臟病、血吸蟲病、營養不良等引起。⑥腹部膨脹可能因脾破裂或子宮外孕出血,腸梗阻以及腹腔內腫瘤引起。⑦癱瘓:分全癱、偏癱、截癱、可由腦、脊髓腫瘤及外傷,腦血管意外,神經系疾患、惡性腫瘤轉移引起。⑧長期咳嗽、氣喘可由肺源性心臟病,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引起。⑨嘔吐可由各種急性傳染病,尿毒癥、中毒、食管及胃部機械性梗阻、急性腸胃炎,胰腺炎、腹膜炎等引起。⑩吐血要區別嘔血和咯血。可由食道靜脈曲張、食管癌、胃癌、胃潰瘍等所致。有針對腫瘤的特異性問題

胃癌:是否有-肚子痛,腹部包塊,消化道出血等;肝癌:是否有-肚子痛,腹部包塊,黃疸,消化道出血等;食管癌:是否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難等;一般癥狀:發熱,消瘦,納差,蒼白等;常見急性死亡死因推斷

1、腦溢血:起病時可先有頭部劇痛,惡心,嘔吐,抽搐,突然昏迷,半身不遂,鼾聲呼吸。死者中年以后有高血壓史。2、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心區劇痛,常于勞累或情緒緊張之后發生,面色蒼白,冷汗,四肢冷,休克,疼痛可放射至左側肩背部,呼吸困難,煩燥不安,有冠心病史,多見于男性。3、急性胰腺炎:突然發病,病情急,腹劇痛,常有暴飲暴食大量脂肪食品史,嘔吐,輕度黃疸,腹脹,休克而死,須與其他急腹癥鑒別。常見急腹癥死因推斷

1、腸梗阻:往往有腹部手術史和腸道蛔蟲病史等。陣發性加劇腸絞痛。嘔吐、梗阻部位愈高,嘔吐愈早,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后含膽汁液體,晚期可嘔吐糞狀物。腹部膨脹由腸麻痹、腸內積氣,積液引起并停止排便排氣。腸套疊者有血樣粘液大便,絞窄性或血管性者,可能有血樣大便。如有X線檢查可見腸腔有液平出現則更有助確診。2、胃、十二指腸穿孔:以往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突起上腹絞痛,腹壁緊張拒按,獵犬位,腸鳴音消失,口唇干燥,脫水,酸中毒,腹膜炎而死亡。3、急性胰腺炎:(見前)。4、膽囊穿孔腹膜炎:以往有膽囊炎、膽石癥病史,穿孔后引起膽汁腹膜炎死亡。重點系統疾病的調查

常規疾病監測發現,不同年齡組人群的發病特點及主要死亡原因不同,在現場調查時可根據不同年齡組人群特點重點開展以下各系統疾病的調查,主要調查內容為:A.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應盡量查明傳染病的性質(急、慢性),何種病原體,傳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痢疾中的細菌性和阿米巴性,傷寒中的類型如傷寒及副傷寒,病毒性肝炎中的病毒分型,傳播的方式等。同時,傳染病死亡(除外慢性結核和肝炎)應與傳染病報告卡核對,確定疾病診斷及報告。B.腫瘤首先要查清楚良性、惡性還是動態未定或性質未特指的腫瘤。惡性腫瘤應詢問其原發部位及形態學情況,如果是繼發性惡性腫瘤致死,則必須填明“繼發性”,并同時報告原發部位。對于腫瘤的確診,應當是以縣及縣以上醫療單位診斷為準,應有相應的檢驗和檢查支持。一般不能輕易下結論。C.精神疾患精神疾患的診斷應由專業精神病院或專職醫生做出。只是依據通過調查所獲得的癥狀,一般醫務人員不宜輕易下診斷。如對老年性癡呆導致的死亡,應需要有專業診斷為依據。精神病人的自殺或其它意外死亡,要查明精神病是否處于活動期或者發作期,否則可不考慮精神病的影響。如精神病人死于車禍、溺水等。大量飲酒后的突然死亡,在ICD規定的精神疾患中主要包括酒癮綜合癥,急性酒精中毒,如一時性的過量飲酒造成的死亡,應作為“意外酒精中毒”。因此,對飲酒導致的死亡,應作具體調查分析。D.循環系統疾病(1)心臟病:應詳細調查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心臟病及其病因。例如:對于缺血性心臟病要區分急性心肌梗死、隨后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對肺心病應認真區別,是肺動脈高壓引起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所引起。對于其它疾病情況引起的心臟病,也需詳細查明。(2)腦血管病:如果調查信息提示僅為籠統的腦血管病或腦血管意外等。應盡量調查詢問準確的疾病診斷,如腦出血(腦溢血)、腦梗死等。如果死者是因腦血管疾病造成癱瘓,長期臥床后死于褥瘡、敗血癥或墜積性肺炎,則需將后面的情況一并報告。特別要注明發病至死亡的時間間隔。E.呼吸系統疾病盡量查明呼吸系統疾病的性質,病變的部位及其他致病原因。例如:慢性梗阻性支氣管炎、老年性墜積性肺炎、過敏性哮喘。重點調查肺炎和支氣管炎。(1)肺炎:根據發病年齡注意對新生兒和老年人肺炎的調查。新生兒肺炎根據出生后發病情況,問清是感染性還是吸入性肺炎;老年人肺炎也要調查區別是感染性還是墜積性肺炎等。(2)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這幾種疾病互有聯系,存在順序關系,又常常引起肺心病而導致死亡,應同時報告。F.消化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的性質、急性或慢性、病變部位、是否伴有并發癥,例如:急性闌尾炎伴有穿孔,膽囊結石伴有膽囊炎。其中:(1)潰瘍:要調查確定潰瘍的部位,不要籠統填寫“上消化道潰瘍”,而要根據調查情況,分別報告為: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空腸潰瘍、小腸原發性潰瘍等。(2)慢性肝病和肝硬變:應盡量詢問更早的病因,是否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變引起等。由于病因不同,所獲得的根本原因也大不相同。G.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患病的年齡、疾病的性質包括急慢性、臨床的綜合征、病變的部位、檢出的病原體等,都應作具體調查。H.孕產婦死亡妊娠、分娩和產褥期并發癥死亡,包括自妊娠開始至產后(妊娠結束后)未滿42天的孕產婦,由于直接或間接產科原因造成的死亡,應詳細詢問并發癥的性質,并發癥發生的時間,如系分娩,是否梗阻性、接產方式、流產的種類及程度等。如果孕產婦確實由于惡性腫瘤或意外事故造成死亡,則應著重報告后面的疾病和情況,孕產婦情況可以不予考慮。(1)產后出血:常常為孕產婦致死原因,但應盡量調查報告引起產后出血的疾病或原因,如胎盤滯留、胎盤早剝等。(2)間接產科原因:如果由于妊娠分娩期間由其它系統疾病(如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腦血管病、病毒性肝炎等)造成死亡,則需要同時報告孕產婦情況和其它系統的致死疾病。I.先天異常先天異常病變的生理部位和先天異常的類型,應問明畸形器官名稱,功能障礙的情況,對于較大年齡死于先天異常者,則應寫明“先天性”。(1)嚴重的先天異常可以直接導致死亡,例如:脊柱裂、無腦兒、腦積水、先天性心臟病。(2)有些先天異常,如腭裂、唇裂、內臟膨出、肢體畸形等,并不是直接致死原因,但往往成為新生兒放棄治療和喂養的主要理由而導致死亡,應根據調查情況予以報告。(3)在有條件的地方對先天性心臟病應詢問出具體的類型,如法魯氏四聯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等。J.新生兒疾病在ICD中,新生兒病主要是指“起源于圍生期的若干情況”,即圍生期發生的死亡,其死因可分為兩種:圍生兒(妊娠滿28周以上的胎兒及出生后7天內的新生兒)本身的疾病情況造成的死亡和因母親疾病的影響而導致圍生兒的死亡。在調查時應分清主次,將這兩種原因及其關系正確報告出來。例如:臍帶纏繞致嚴重出生窒息、胎盤機能不全致極低體重兒等。早產、子宮內缺氧或窒息等情況一般不作根本死因,要盡可能調查導致圍生兒死亡的疾病。K.損傷和中毒對于損傷和中毒,要調查兩方面的情況:(1)臨床表現:主要指損傷中毒的性質(如骨、臟器損傷、燒傷、中毒性效應等),損傷中毒的類型,具體部位(顱內、胸部、腹部、四肢、全身),損傷中毒的程度(輕、中、重),中毒的物質、種類等。(2)外部原因:損傷中毒的原因,首先要明確是意外的損傷,如各種交通事故、意外跌落、砸死、意外機械性窒息、意外中毒事故;還是自殺或被殺(采用的手段或形式,導致的原因等,都應調查清楚)。由于意外死亡可能要涉及法律責任,在對調查結果下結論時,一定要慎重。根據主要信息刨根問底,調查中切時將話題轉回主要問題。圍繞導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或損傷。對重要細節,不能忽略,要進行追問.入戶調查新農合、醫療保險,經濟發展等促進了就診比例上升,所以這些就診、報銷信息,有利于我們獲取可信的信息,調查過程中,務必多問這些就診信息,以診斷結果。及時做好相關信息登記,證據至關重要。入戶調查調查記錄調查信息的整理與書寫調查中,盡可能詳細的、具體的收集死者生前病史、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檢驗信息。但在整理這些資料過程中,卻應在大量資料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經過歸納概括,寫出簡單扼要的調查記錄。調查記錄1.書寫病歷摘要:要整理出病史中的陽性體征,主要臨床癥狀,寫清楚就診經過及診斷結果。用最簡明的醫學術語寫出病歷摘要,或者將調查獲取的主要信息如實記錄下來。2.描述發病癥狀:發病的癥狀體征一般為:起病急緩,病程長短,病情輕重,原發病的并發癥或繼發疾病,實驗室檢驗結果,疾病演變和治療經過,是否有后遺癥。特別要注明時間先后順序,診斷單位,診斷依據,診斷結果。特別要注意疾病或損傷的發生順序及邏輯關系,避免流水賬式的調查記錄。3.確定死因鏈:經過整理后,要按照統一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的格式書寫死因鏈,即導致死亡的疾病或損傷中毒的發生發展順序。如何撰寫調查記錄簡明扼要,病史,癥狀、體征,就醫情況,診斷或檢驗結果,包括主要用藥等所寫證據,理應支持最后的死亡原因“結論”。發病診斷時間最高診斷單位最高診斷依據致死疾病全稱現患慢性疾病調查者簽名及調查日期被調查人簽字調查記錄書寫關鍵要素1、死者生前病史及癥狀體征:用精簡的醫學術語,寫出病歷摘要;也可將死者家屬提供的有關情況如實記錄下來;內容應包括5要素:

(1)本次發病的癥狀體征;包括起病急緩、病程長短、病情輕重、原發病的并發和繼發、實驗室檢查結果、疾病的演變和治療經過、有否后遺癥即晚期效應等。

(2)發病時間;如何撰寫調查記錄(3)診斷單位;(4)診斷依據;有就診病例記錄的,一定要查看,是最佳證據。(5)既往史及相關情況: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過的疾病以及可能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如生長發育史、家族史、遺傳史、職業史、接觸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飲食、生活習俗、煙酒嗜好等。如何撰寫調查記錄2、被調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調查的對象在此簽名(盡量直系親屬);3、與死者的關系:指受調查者與死者的關系,如直系旁系親屬或鄰里同事等關系;4、聯系方式:指被調查者的聯系電話等;6、死因推斷:應為明確的疾病診斷名稱,不應填寫癥狀、體征等情況。如何撰寫調查記錄調查病史書寫舉例:張某,男,64歲,農民,2006年8月在家中死亡。經調查,死者于1990年8月開始有咳嗽、喀痰等癥狀;2000年出現胸悶、氣喘,去市醫院看病,檢查后說是氣管炎、肺氣腫,當時做了一些治療;后來一直在家療養,吃些中藥。近3年有心慌、腿腫等現象。2006年8月胸悶難受,但未去醫院,8月20日去世。曾有吸煙史20年,每日煙量約10支。(證據:市醫院就醫結論,并且癥狀體征基本符合,還有典型吸煙史)死因鏈書寫:Ⅰ(a)肺心病3年(b)肺氣腫6年(c)慢支炎16年調查記錄書寫示例經詢問死者家屬XX,并結合了xx出院小結:

?

患者長期慢性咳嗽約40余年,長期吸煙,與5年前就診于****縣中心醫院,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作過X線透視。無其他疾病史。2012年12月31日起突然不停咳嗽,咳膿痰,氣急,送縣中心醫院急診醫治。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次年1月死于家中。XXX2014-03-01

最高診斷單位現患慢性疾病發病診斷時間最高診斷依據致死疾病全稱調查者簽名、調查日期調查記錄常見錯誤舉例1、僅依靠病史描述作出診斷,而不依靠陽性癥狀和體征;2、雖然生前患有嚴重疾病,但因傷害死亡,醫生診斷時誤診斷為疾病死亡;正確的死因推斷規則以陽性癥狀和體征,結合癥狀和體征出現時間的先后和持續時間長短為主要信息,輔以病史描述、就醫記錄等,綜合作出最合理的死因推斷。調查結論最終為“死因不明”的情況對死亡原因不明確的死亡,經過竭盡全力核實調查后,結果為以下情況,可按死因不明處理:1.死者從發病到死亡期間沒有醫務人員在場,死后未作尸體解剖,調查者又無法獲得死者的疾病史;2.或者死者屬老年或高齡人群,生前沒有任何明顯疾病,臨死時又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體征,病史也無法獲得,無法歸類到其它系統疾病者。3.所有收集到的證據,包括病史,不足以推斷出死亡原因的情況。在日常死亡登記報告中,對不明原因要進行死亡原因調查。調查后不能直接得出死因的死亡個案,要定期組織死因推斷專家小組分析已有的調查資料,按一定規則推斷出合理的死因順序。對不能很容易推出死亡原因的案例,推薦使用專用的死因調查推斷量表。建議在工作中成立相關死因推斷專家小組。在日常工作,建議定期隨機抽取一些死亡信息再次進行死因調查復核,以提高工作質量!死因推斷調查人/死因推斷醫生應了解的相關知識(見專題)

1.當地的大概死亡譜、常見病

流行病學觀點.doc;臨床醫學觀點.doc

2.了解各常見死因的推斷依據

常見死因的推斷依據.doc

3.可以使用《死因推斷量表》死亡證明(推斷)書---推斷死因(上海市)?傳染病、職業病不能死后推斷?急性心肌梗塞須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特異性的腦血管病須有CT、MRI等診斷報告?腫瘤須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精神疾病須專科醫師明確診斷

?

糖尿病、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須醫療機構明確診斷(三)《死亡書》填寫-------見專題

基本要求:無漏項無錯項死因鏈合理完整根本死因及編碼準確調查記錄全面有效(四)ICD-10疾病編碼與死因監測ICD-10簡介(三卷書)根本死因確定規則常見死因鏈及根本死因詳見董景五教授的專題講座。(常見死因編碼表(大連市).xls

五)常見死因鏈及根本死因確定疾病名稱ICD-10編碼疾病名稱ICD-10編碼一、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肺結核A15-16胰腺癌C25.9慢乙肝B18.1肺癌C34.9艾滋病B24乳腺癌C50.9二、腫瘤小計宮頸癌C53.9鼻咽癌C11.9卵巢癌C56食道癌C15.9前列腺癌C61胃癌C16.9淋巴癌C85.9腸癌C26.0白血病C95.9結腸(大腸)癌C18.9原發部位不明的惡性腫瘤C80直腸癌C20三、血液、造血及免疫疾病肝癌C22.9貧血,未特指D64.9膽囊癌C23再障D61.9疾病名稱ICD-10編碼疾病名稱ICD-10編碼四、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七、循環系統疾病糖尿病E14.8風濕性心臟病I09.91型糖尿病E10.-高血壓I102型糖尿病E11.-高血壓性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