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達區實驗中學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答案】
1.D2.C3.C4.B5.B6.A7.A
8.(1)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2)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5)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9.(1)吳院士,您好!我是《附中報》記者。請您談談對“自強不息"的內涵的理解。
(2)(扎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醫學研究)除了堅定和堅守之外,還需要哪些精神?3.踐行醫者使命,自強不息
10.元末明初施耐庵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
11.(1)霧氣彌漫(2)哪能(3)同“只”,只是
(4)才
12.(1)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
(2)燈籠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擁著回去。
13.【甲】文畫波浪線的句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簡練單純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由遠及近地勾勒出一幅素潔淡雅、萬籟無聲的西湖雪景圖。
14.①表達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②流露出作者對熙熙攘攘的社會和變化無常的人的冷淡厭惡,表現了他追求的是一種冷寂的孤高。
15.①用井水調藥,治民病疾;②賑災放糧,救民水火;③統兵戍邊,大敗敵寇;④主持新政,推行革新。
16.“這一聲長嘆"是范仲淹對歷代先賢的經歷和自己一生政治閱歷的總結,也是他辛苦實踐,勇于實現政治抱負的表現,給后世仁人志士樹立了榜樣。
17.以衡王刻“壽”字的目的和下場反襯范仲淹的事跡和精神,通過對比突出范仲淹的永恒,說明只有像范仲淹這樣為國為民作出貢獻的人,其生命和精神才能永恒。
18.①內容上,“新"嫩綠”“春光"象征范仲淹精神的永駐。②結構上,與開頭寫景互相呼應,以作者的想象,收束全文,更顯含蓄雋永。
19.正直清高、與世無爭、貞潔之士;文雅、潔白、廉潔、簡樸、誠信;出污穢而不染、潔凈、高潔。
20.采用了時間順序,先后列舉了“商周”“先秦到漢代"漢晉時代”“自東漢魏晉時期起"這樣的詞語,依次介紹了蟬在不同時期的審美價值。
21.主要說明蟬是樹木的破壞者,一生都對植物有害。舉例子(引用)、列數字、打比方。
22.
那些燦爛的變化
晚上,我正在家上網,突然停電了,點了蠟燭,微弱的燈光下我仍然感到害怕。看我的樣子,媽媽抱著我對我說:“寶貝,不用怕,這樣的亮光可一直陪伴著我的童年。”聽媽媽這么一說,我不禁想讓爸爸媽媽說說他們小時候的生活。
小時候,爸爸媽媽家里沒有電燈,就只好點煤油燈。“煤油燈是什么呀?比電燈更亮嗎?"我問道。聽我這么一問,爸爸好媽哈哈大笑起來,笑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爸爸說:“傻孩子,煤油燈怎么能和電燈比呢,它只有一點微弱的光,它的光和蠟燭的光差不多,只能照亮燈周圍幾米遠地方。”爸爸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說:“我就是小時候,在煤油燈下看書,看得眼睛近視了。"啊!我還以為爸爸的眼睛近視是看電視看得呢。”“我們小時候哪里有電視看呀,只要聽說哪個村子有電影看,就是走上一二個小時也要去看的。后來家里通了電,裝上了電燈,再后來家里買了十二寸的黑白電視機,電視節目只有一、二個,電視臺晚上播放幾個小時,不像現在電視有上百個臺,電視節目全天播放。"
我邊聽爸爸媽媽說他們小時候的事,順手拿起一塊零食吃。爸爸看了看我,繼續說道:“我們上學是在改革開放不久,家里只能解決溫飽問題,零食可不敢想。那像你現在有這個零食,那個零食,弄得你飯都不好好吃。小時候手里有塊你現在不吃的糖餅,心里就樂開了花。”爸爸的一番話說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爺行奶奶他們小時候的生活又是怎么樣的呢?好奇心驅使我打電話給爺爺奶奶,聽完了他們的話,放下電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爺爺奶奶小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主食就是糠餅,而且經常吃不飽,魚和肉只能在過年時吃一點,更談不上吃什么零食了。晚上家里只有一盞煤油燈,燈光只能照亮巴掌大的地方,而且為省油,天一黑就睡覺。
聽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生活的經歷,我覺得我的生活變化實在太大了,現在的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祖國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解析】
1~4.1.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字音和詞語的字形的辨析的能力。“纖維"的“纖”讀作“xiān";“巧妙絕倫”指精巧奇妙到了極點,在同類事物中沒有能與之相比的。“倔強"的“倔”讀作“jué"。故選D。
2.此題考查學生結合語境正確理解字詞含義的能力。妙手偶得: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深的人,出于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設計或籌劃。由語境可知,a處用“自出心裁”;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船只等來往頻繁,連續不斷。車水馬龍: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一般,形容熱鬧繁華的景象。由語境可知,b處用“絡繹不絕";映襯:映照;襯托。反襯:指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相異的次要形象,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由語境可知,c處用“映襯”;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鐫刻:雕刻的意思;把銘文刻在某種堅硬物質上或石頭上。由語境可知,d處用“鐫刻"。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能力。A.有語病,成分殘缺,在句末加“之旅”。B.有語病,“只有"使用不當,改為“只要”。D.有語病,成分殘缺,去掉“讓"。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第④句“2月14日,我校‘尋味云南’主題美食文化節在食堂廣場隆重舉行”是總起句,排第一位;第②句“本次美食文化節依次設有‘特色美食廚藝秀’‘特色小吃推廣會’兩個環節"緊承第④句,排第二位;第③句“小廚師們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藝,制作出雞樅涼米線、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緊隨第②句,排第三位;第①句“而在‘特色小吃推廣會’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更將美食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緊承第③句,排第四位;第⑤句“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美食文化進校園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是活動結束后的總結,排第五位。所以排列順序為:④②③①⑤。
5.ACD.正確。
B.有誤,《醉翁亭記》的作者是歐陽修。
故選:B。
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解答此類問題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的課本學習中做好積累,準確記憶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答題時要注意仔細審題,認真辨析。
文學文化常識是基礎部分常考題型之一,答題時要靈活運用日常學習所積累的知識,仔細辨析。
6.【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句子中對標點符號的考查,要求學生了解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重點掌握每一種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求學生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逗號是句子之間的停頓;句號是句子結束;問號是有疑問的句子;冒號有提示下文和總結上文的作用;說的話要用引號。
【解答】
本題A項中“解答如何申報‘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不是疑問句,而是陳述句,應用句號。
故選A。
7.A.使用正確,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地歸咎客觀環境,而不能自我檢討。
B.使用有誤,豆蔻年華:意思是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該成語不能用于男生。
C.使用有誤,天倫之樂:指家庭成員之間相處融洽的歡樂。該成語不能用于老師和學生。
D.使用有誤,巧奪天工: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該成語不能用于自然之景。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解答此題,平時要有大量的成語積累,還要結合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正確選項。成語運用的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
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辨清詞語的感彩,還要結合語境分析其運用是否恰當。
14.(1)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吳院士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內容是圍繞著什么是自強不息和自強不息的意義來展開的,所以第一個問題應是針對堆自強不息的內涵是怎么樣理解的來提問。
(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吳院士回答第二個問題時,圍繞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展開的,所以第二個問題應是圍繞堅守在青藏高原上應具備哪些精神擬寫。
(3)本題考查擬寫對聯。根據原文“80多歲的他依然秉持自強不息的精神,頑強地堅守在青藏高原上”得出上聯;“救死扶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的使命"得出下聯,如:救死扶傷踐行醫者使命。
15.1.
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句意:冰花一片彌漫。沆碭:霧氣彌漫;
(2)句意: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焉得:哪能;
(3)句意:只看見船篙相撞。止:同“只”,只是。
(4)句意:客人剛剛散去。方:才。
2.
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的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余:我。強飲:盡情喝。白:指酒杯。別:道別。
(2)如:像,好像。去:離開。
3.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分析理解。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意思是: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聯系“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知,多日的雪后,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全是白皚皚的,巧妙運用“痕"點”“芥"粒”等量詞,表現景物在大雪覆蓋中留下的“影子"的特點,使用白描的手法,由遠及近、由大及小,展現雪后風景,將天地的廣闊與人的渺小形成對比,體現天地的宏大、浩渺,不加任何渲染的描寫了一幅素潔淡雅、萬籟無聲的西湖雪景圖。
4.
本題考查對文章情感的分析。
從甲文中的“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特地選擇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湖心亭觀雪,作者癡的是湖心亭的雪;結合“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知,這處從雪后之景起筆,寧靜、空明的景致傳達出清涼、孤寂的意緒,故作者癡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來觀雪的人極少,只有兩人,表現作者超凡脫俗的行為和孤高自賞的情懷。
【乙】首段寫杭人游湖好虛名,湊熱鬧。“巳出酉歸,避月如仇”,即喜歡白天游湖,像怕見仇人一樣躲開月亮。二更以前,湖上人聲樂聲,鬧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連下六喻,形容聲音嘈雜,含糊難辨。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壞了西湖月夜的靜謐氣氛。這是寫聽覺感受的不堪,側面烘托出作者對熙熙攘攘的社會的厭惡;“少刻興盡”,狂熱的興頭維持不了多久,官老爺們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離去。船上的人也紛紛上轎,轎夫還以城門將閉來催促人們上岸,岸上的人也爭先逐隊進城,寫出作者對人們的變化無常的厭惡;直到“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醴面"三句,作者則寫出一種嶄新的審美感受,唯“此時”才能有此感受,根據結尾“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可知這個富有詩意的結尾,更顯得雅韻流溢,余香沁人,表現了他追求的是一種冷寂的孤高。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點左右出門,下午六點左右回來,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這天晚上愛虛名,一群群人爭相出城,多賞把守城門的士卒一些小費,轎夫高舉火把,在岸上列隊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劃到斷橋,趕去參加盛會。因此二鼓以前人聲和鼓樂聲恰似水波涌騰、大地震蕩,又猶如夢魘和囈語,(周圍的人們既聽不到別人的說話聲)像聾子一樣,(又無法讓別人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像啞巴一樣;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么都看不見,只看見船篙相撞,船與船相碰,肩膀與肩膀摩擦,臉與臉相對而已。一會兒興致盡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開道而去。轎夫招呼船上的人,以關城門來恐嚇游人(使他們早歸),燈籠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擁著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門,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這時,我們才把船靠近湖岸。斷橋邊的石磴也才涼下來,在上面擺設酒席,招呼客人開懷暢飲。此時月亮像剛剛磨過的銅鏡,光潔明亮,山巒重新整理了容妝,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來慢慢喝酒、曼聲歌唱的人出來了,隱藏樹蔭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這批人去和他們打招呼,拉來同席而坐。風雅的朋友來了,出名的歌妓也來了,杯筷安置,歌樂齊發。直到月色灰白清涼,東方即將破曉,客人剛剛散去。我們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間,暢快地安睡,花香飄繞于身邊,清夢非常舒適
16.1.本題考查內容概括。題干要求分條歸納范仲淹憂國憂民的事跡,從“傳范仲淹公用此水調成一種青州白丸藥”可知,范仲淹用井水調藥為百姓治痼疾,并且“頗有奇效”,也因此”這井就成了后人紀念范公的依托"。從面對西夏入侵,而朝中無軍事人才的情況,范仲淹以文言的身份統領軍隊戍守邊疆,并且“大敗敵寇”,挽救國家于水火;后來,他被調回朝中,主持慶歷新政的改革,為推行革新親力親為。從"回憶賑災放糧,所見到的平民水火之苦”可知,范仲淹為言過程中賑災放糧,救百姓于水火。
2.本題考查詞句理解賞析。聯系“他總結歷代先賢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閱歷,終于長嘆一聲"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創造一種精神,能提煉出一種符合民心,符合歷史規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是這種進步的憂樂觀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可知“這一聲長嘆悠悠千年,激勵著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中的“這一聲長嘆”是范仲淹對歷代先賢的經歷和自己一生政治閱歷的總結,也是他辛苦實踐,勇于實現政治抱負的表現,給后世仁人志士樹立了榜樣。
3.本題考查寫作手法。聯系文章內容可知,文中講述了青州衡王為自己刻了“壽"字來祝壽,解釋了“壽”字的來源,衡王希望自己長命百歲,同時也借此向百姓擺威風,可惜后來被抄家,只有“壽"字流傳至今;而范仲淹的事跡和影響力卻能傳承至今。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命不能永存,威風也早風吹雨打去“表達了作者對衡王的嘲諷與輕蔑,同時也突出了范仲淹憂國憂民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范仲淹的敬仰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本題考查語段賞析。聯系“春風拂動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擺動著嫩綠的葉片,這古祠在歲月長河中又邁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內,默默享受這滿院春光”可知,內容上,作者用了“新"嫩綠”“春光"等詞語,象征范仲淹精神的永駐,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范仲淹精神。結構上,本文以優美的景物描寫收束全文,首尾照應,韻味無窮。
17.1.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章內容。根據第③段“正直清高,與世無爭”,“說蟬有文雅、清白、廉潔、儉樸、誠信等美德”,“贊揚蟬擁有出污穢而不染,飲晨露而潔凈的寶貴品質”等有關語句概括回答即可。
2.本題考查說明順序。第②段介紹“商周青銅器上有與實物相像的蟬紋"先秦到漢代流行將玉蟬作為殉葬品”“漢晉時代的達官顯貴則喜歡在朝冠上加上蟬形的飾物"和第③段介紹“自東漢魏晉時期起,蟬就成為了文人最愛謳歌的昆蟲之一”。可以看出這兩段按照時間順序順序介紹了蟬在不同時期的審美價值。
3.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從第④段“事實上,蟬并非餐風飲露的清潔之蟲,而是樹木的破壞者,一生都對植物有害”,可以看出第④段主要介紹了蟬是樹木的破壞者,一生都對植物有害。從“蟬的成蟲和若蟲都是‘樹木吸血鬼’”,可以看出這這句話把“蟬的成蟲和若蟲"比作“樹木吸血鬼”,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看,這是比喻。從說明方法的角度來看,這是打比方。從“每只雌蟬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條中產卵100多顆”,可以看出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他在《初歸石湖》中云”,可以看出運用了引用的說明方法。
18.這是一篇材料作文。給出的材料是艾青的箴言: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這兩句話不難理解,就是說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斷變化著的,就如哲學中所說,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如我們現在的通訊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了,交通工具的發展變化也是日新月異的,這些變化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心觀察發現身邊的變化,聯系自己的生活選材,寫出那些變化給你帶來的感受和體驗,如六十多歲的外婆,學會了視頻聊天、玩抖音;在全國絕大多處地方,吃早餐不必帶現錢了,只需掃碼就可支付等。寫作時要注意內容充實,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寫出那些“變化"的美好以及自己因變化帶來的感悟和體驗,主題明確,語句通順,不要跑題。
這篇敘事作文情感真摯,作者描述“我們家的生活變化”有聲有色,結尾處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較好地凸現了文章主題。烏達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
九年級語文學科第一次學科素養測評試題
考試分值:100分考試范圍:第三單元考試時間:120分鐘
積累與運用(共33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題2分,共14分。
“尋味云南"美食文化節已啟動,你作為宣傳大使,設計了如下文案:
①不辜負每一種食材,是云南人特有的智慧。無論是常見的花卉,還是難得的山珍,云南人總有魔法把它們變成美味。漫步時光,尋味云南,讓我們一同開啟這場美食。
②有一種美味,散發著玫瑰的馨香。云南人a_______,以花入料,把滿滿的芳香甜蜜揉進面粉里,制作出獨一無二的鮮花餅。薄如蟬翼的酥皮與香氣濃郁的花瓣相遇,書寫出云南人的浪漫。
③有一種美味,藏匿于山林之間,它就是讓人又愛又怕的野生菌。它色彩繽紛,形狀各異,看得人眼花()亂。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種粗纖維食品,只有吃過的人就會對它念念不忘。每到野生菌破土而出的季節,菜市場里購買野生菌的顧客總是b_______。云南人根據野生菌的特點,探索出了不同的吃法:松茸需切薄片,蘸著醬油、芥末、調料吃,味道鮮美清甜;牛肝菌配火腿熱炒,互相c_______,相得益彰,做法巧妙絕();羊肚菌香氣濃郁,煲湯最能激發出它的鮮美……山風拂過,雨水落下,野生菌的盛宴里,藏著云南人的倔強。
④食物在聚散之間衍化出不同的風味,對待食物的虔誠d_______在每個云南人的心中。讓我們感受美食的魅力,將云南優秀的美食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
1.文中加點字注音和括號處應填入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眼花(瞭)亂纖(xiān)維巧妙絕(侖)倔強(juè)
B.眼花(繚)亂纖(qiān)維巧妙絕(侖)倔強(jué)
C.眼花(瞭)亂纖(qiān)維巧妙絕(倫)倔強(juè)
D.眼花(繚)亂纖(xiān)維巧妙絕(倫)倔強(jué)
2.文中橫線a~d上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a妙手偶得b絡繹不絕c映襯d雕刻
B.a妙手偶得b車水馬龍c反襯d鐫刻
C.a自出心裁b絡繹不絕c映襯d鐫刻
D.a自出心裁b車水馬龍c反襯d雕刻
3.文中劃線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漫步時光,尋味云南,讓我們一同開啟這場美食。
B.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種粗纖維食品,只有吃過的人就會對它念念不忘。
C.松茸需切薄片,蘸著醬油、芥末、調料吃,味道鮮美清甜。
D.讓我們感受美食的魅力,將云南優秀的美食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
4.你要為美食節寫一則消息,請理清思路()。
①而在“特色小吃推廣會”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更將美食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②本次美食文化節依次設有“特色美食廚藝秀"特色小吃推廣會”兩個環節
③小廚師們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藝,制作出雞樅涼米線、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
④2月14日,我校“尋味云南"主題美食文化節在食堂廣場隆重舉行
⑤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美食文化進校園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A.④①③②⑤B.④②③①⑤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⑤③①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知州。
B.《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這兩篇名文的作者分別是范仲淹、柳宗元,他們都是宋代文學家。
C.《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是張岱,他是明末清初文學家。
D.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寫詩很多,人稱“詩仙”,《行路難》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都是他的作品。
6.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
A.《泰州晚報》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報“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B.我市推動醫藥產業鏈前延后伸,全力建設醫、藥、養、游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集聚示范區。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D.由泰州團市委扶持投拍的微電影《人戲》,成功入圍2015年第68屆戛納電影節“短片角"。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都受挫折后,怨天尤人是徒勞的,認真總結教訓,才是上策。
B.我們青少年正處于豆蔻年華,要敢于開拓進取,勇于創新。
C.元旦晚會上,學校老師和同學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享天倫之樂。
D.萊蕪九龍大峽谷全長20多公里,谷內怪石嶙峋,溪水潺潺;兩邊奇峰突兀,層巒疊翠,真可謂巧奪天工。
(二)非選擇題
8.根據提示填空每題1分,共12分
(1)《月夜憶舍弟》中描寫更鼓響過,行人斷絕,渲染悲涼氣氛的詩句是“____,____”。
(2)《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表明韓愈效忠朝廷的態度和決心(直言詩人忠君報國的信念)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身處逆境,我們要善于從經典中汲取力量。李白《行路難》中的“____,____”兩句可以作為座右銘激勵自己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4)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告訴我們“____,____”,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
(5)《醉翁亭記》中描寫四季美景的句子:____,____。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6)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向離別的親人表達美好祝愿的詩句是:____,____。
(三)語言表達每題1分,共3分
9.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點,“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高原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是勛章獲得者之一。
1958年,為響應祖國支邊號召,吳天一和妻子來到青海支援大西北建設,當時他只有23歲。當看到在高寒低氧的環境下,不少人患上疾病,甚至失去生命時,吳天一很受觸動,由此開啟了他和高原病較勁幾十年的人生。相比其他科學研究,高原醫學研究條件更為艱苦,常在高海拔環境里進行,研究者本人可能就是“患者"——自己也要經歷頭痛、胸悶、失眠、腹瀉和嘔吐的折磨,以及無數難以預知的風險。但就是在這種環境里,吳天一提出了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救死扶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的使命。直到今天,80多歲的他依然秉持自強不息的精神,頑強地堅守在青藏高原上,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平安。
作為《附中報》記者,如果有機會親自采訪吳天一院士,請你根據情境補全下面的采訪對話。
小記者:(1)
吳院士:我認為自強不息就是遇到困難不放棄。比如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許多難題時不放棄,要想盡辦法研究明白,為百姓造福;在惡劣的環境下,即使受傷也不放棄,仍然勇敢追迎那份熱愛!說白了就是獨立自主,永不放棄!
小記者:您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工作經歷嗎?
吳院士:我21歲從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響應黨中央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來到了青海,踏上了高原醫學研究之路。1980年,為了全面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帶隊在高海拔牧區調查牧民體質特征。從1980年到1990年,整整10年的時間,我和我的團隊騎著馬、牦牛,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半個世紀來,始終堅守在青藏高原上。
小記者:(2)___
吳院士:除了堅守外,我們心中還要有矢志報國的理想,還要有求實進取的追求和甘于奉獻的精神。
小記者:謝謝您,吳院士,我要用一副對聯贊揚您的精神品質。
請將上下聯補充完整:救死扶傷_____________,堅守青藏高原。(要求詞性相對,字數相同。)
(四)名著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4分
10.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水滸傳》是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作者是(朝代)的___。最大藝術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這些梁山好漢號稱“一百單八將”,例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等,你還知道哪些人物的綽號,依例寫出兩個___,___。
二、閱讀理解(共37分)
(五)文言文閱讀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杭人游湖,巳①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②,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③列俟④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⑤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⑥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⑦,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吾輩始艤⑧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醴面⑨。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節選自張岱《西湖七月半》,有刪改)
【注】①巳:巳時,約為上午九時至十一時。酉:酉時,約為下午五時至七時。②名:指“中元節”的名目。③燎:火把。④列俟:排著隊等候。⑤二鼓:二更,約為夜里十一點左右。⑥皂隸:衙門的差役。⑦怖以關門:用關城門恐嚇。⑧艤:通“移”,移動船使船停靠岸邊。⑨醴面:洗臉。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每空1分)
(1)霧凇沆碭(2)焉得更有此人(3)止見篙擊篙(4)客方散去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句2分)
(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2)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
13.【甲】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如何突出西湖的雪景的?(3分)
14.兩篇選文都寫了作者游西湖的情況,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甲】【乙】
游湖時間及賞的景十二月賞雪景七月半賞月景
流露出的情感①②
(六)現代文閱讀:共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共12分
一個永恒的范仲淹
①山東青州為中國最古老的行政區之一。當年大禹治水后將中國分為九州,即有青州,禹貢圖上有記。現在人們到青州來,主要是兩件事,一是上山“拜壽”,二是到城里憑吊范仲淹。
②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門山。自山腳下遙望山頂,崖上隱隱有一“壽"字,這就是人們要來看的奇跡。一條石階小路折轉而上,兩邊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滿溝溝壑壑。樹并不很粗,卻堅勁挺拔,都生在石上。樹根緣石壁而行,樹干破石而出,偶有一兩株樹直擋路中,那是修路時不忍研損,特意留下的,樹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環視四周,讓人感到往日歲月的細密。片刻我們爬到半山望壽閣,在這里小憩,山頂石壁上的大紅“壽”字已歷歷在目。
③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壽字,是書法的精品、極品,日本的書道專家還常渡海西來頂禮膜拜呢。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為自己祝壽時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殘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風中,細細端詳這個奇跡。這字高七點五米,寬三點七米,也不知當初怎樣寫上去、刻出來,卻又這樣不失間架結構,點畫筆意。這衡王創造了奇跡,但他當時的目的并不為藝術。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長壽百歲,同時也向老百姓擺擺皇族的威風。但是數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風也早風吹雨打去。倒是這個有藝術價值的壽字,壽到如今。
④從山上下來,到青州城西去謁范公祠。這是人們為紀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來香火不絕。這祠并不大,大約就是兩個籃球場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傳為范仲淹所修。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傳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調成一種“青州白丸藥”,治民痼疾,頗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這井成了后人懷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詩云:“,__________________。”現在這井還水清如鏡。
⑤正東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畫。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靈之氣。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陽樓記》。院心有古木三株,為唐楸宋槐,可知這祠的久遠。樹之北有馮玉祥將軍的隸書碑聯:“兵甲富胸中,縱教他虜騎橫飛,也怕那范小老子;憂樂觀天下,愿今人砥礪振奮,都學這秀才先生。"這兩句話準確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⑥范仲淹從小喪父,家境貧寒。他發奮讀書,早起煮一小盆粥,粥涼后劃為四塊,這就是他一天的飯食。以后他科舉得官,授龍圖閣大學士,為政清廉,且力圖革新。后來,西夏頻頻入侵,朝中無軍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統兵戍邊,大敗敵寇。西夏人驚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萬”,邊民尊稱為“龍圖老子"。連皇帝都按著地圖說:“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調回朝中主持慶歷新政的改革,大刀闊斧地除舊圖新,又頻繁調各地任職,親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無論在邊防,在朝中,在地方,他總是“進亦憂,退亦憂”,憂國憂民之心如熾如焰。范仲淹是一個諸葛亮、周恩來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實踐,他按自己認定的處世治國之道,鞠躬盡瘁地去做,將全部才華都投身到處理具體政務、軍務中去,并不著意為文。不是沒有文才,是沒有時間。
⑦皇佑三年(一〇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陽樓記》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從前線調內地任職時所作。正如《出師表》一樣,這是一個偉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結晶。我能想見,一個老人在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樣的焦躁徘徊,自責自求,憂國憂民。他回憶著“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戍邊生活;回憶著“居廟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艱辛;回憶賑災放退,所見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總結歷代先賢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閱歷,終于長嘆一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聲大徹大悟的慨嘆如名剎大廟里的鐘聲,渾厚沉遠,震悟大千。這一聲長嘆悠悠千年,激勵著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⑧《岳陽樓記》并不在岳陽樓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觀當時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說這是一篇借題發揮之作。范公將他對人生、社會的理解,將他一生經歷的政治波濤,將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萬千氣象,傾瀉而出,然而又頓然一收,總成這句名言,化為彩虹,橫跨天際,光照千秋。
⑨我在院中徘徊,而對范公、歐陽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們這樣職位的官員有多少,如他們這樣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記,時時不忘呢?我想,個人只有辛苦的實踐,誠實的犧牲還不行,這些只能隨壽而終,只能被同時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創造一種精神,能提煉出一種符合民心,符合歷史規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是這種進步的憂樂觀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
⑩春風拂動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擺動著嫩綠的葉片,這古祠在歲月長河中又邁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內,默默享受這滿院春光。
15.(3分)縱觀全文,分條歸納范仲淹憂國憂民的事跡。
16.(3分)理解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中考英語之閱讀理解專項練5G技術試題(含解析)
- 危害鑒別風險評估及控制-勞工安全衛生管理處
- 整形醫院禮儀培訓大綱
- 怎制作產品培訓
- 綠色校園工作總結
- 管道保護工初級練習試題附答案
- 2025年標準版租房合同模板
- 組長工作述職報告
- 2025企業辦公場地租賃合同模板
- 法治教育培訓
- 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學情檢測化學試卷(圖片版含答案)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中國逆城市化現象的成因及啟示
- xx地塊房地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
- 知識產權法自考考點
-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天域全國名校協作體高三3月聯考 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光伏發電站綠色拆除技術規范
- 愛眼護眼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 幼兒園消防安全責任人名單范文
-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風險辨識分級管控清單
- 城市軌道交通橋隧維修與養護 課件 1.1橋梁設施基礎知識
- 2025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