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應用規范_第1頁
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應用規范_第2頁
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應用規范_第3頁
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應用規范_第4頁
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應用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C8011北DB11/TXXXX—XXXX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forfireemergencycommunicationsystem(征求意見稿)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IDB11/TXXXX—XXXX前言 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縮略語 13.1術語 3.2縮略語 4系統技術構成 35系統要求 45.1接處警子系統 45.2指揮子系統 55.3音視頻管理子系統 65.4地理信息子系統 65.5數據管理子系統 75.6信息顯示子系統 75.7有線電話通信子系統 85.8無線通信子系統 85.9衛星通信子系統 95.10計算機通信子系統 6基礎環境要求 6.1機房 6.2供配電 6.3靜電防護 6.4防雷與接地 6.5綜合布線 6.6照明 6.7會議電視會場 6.8場所環境 7設備配置要求 7.1總隊級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 7.2支隊級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 7.3隊站級(含小型站)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 7.4自防自救力量、微型消防站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 8運行維護要求 8.1運行 8.2維護 IIDB11/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提出并歸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北京安信創業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富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1DB11/TXXXX—XXXX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應用規范1范圍本文件主要規定了城鄉消防通信指揮系統的系統功能、基礎環境、設備配置、運行維護。本文件適用于北京市城鄉消防通信指揮系統建設。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174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222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311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3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計規范GB50314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611電子工程防靜電設計規范GB50635會議電視會場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1054城市消防站設計規范GB51204建筑電氣工程電磁兼容技術規范GB5134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T28181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A/T1127-2013安全防范視頻監控攝像機通用技術要求3術語和縮略語3.1術語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1消防通信指揮系統firecommunicationandcommandsystem利用通信和信息技術,主要實現轄區警情受理、力量調派、遠程及現場指揮通信、輔助指揮、數據管理等功能的各類軟件、硬件設備實體總稱。3.1.2消防指揮中心firecommandcenter設在消防機構,承載消防通信指揮系統等相關設備運行,滿足人員進行警情受理、調度指揮、應急值守等業務活動的場所。2DB11/TXXXX—XXXX3.1.3警情fireandrescueemergency按國家法律規定,以消防救援隊伍為主或參與處置的火災、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及其他需要處置的事件。3.1.4接處警子系統fireemergencyreceivinganddispatching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警情接收、力量調派等功能的部分。3.1.5警情受理終端fireemergencyprocessingterminal承載接處警子系統中接收報警、警情辨識、編制出動方案、下達出動命令等功能軟件運行的硬件實體,主要由計算機和電話機等組成。3.1.6警情接收終端fireemergencyreceivingtermina承載接處警子系統中警情和出動指令接收、聯動控制、隊站消防實力管理等功能軟件運行的硬件實體,主要由計算機、電話機和打印機等組成。3.1.7指揮子系統command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應急值守、作戰指揮、輔助決策等功能的部分。3.1.8移動指揮終端mobilecommandterminal基于無線網絡接入相關系統,具有接收作戰指令,接收和查詢警情、預案、處置措施等信息,采集和上報現場信息等功能的可移動設備。3.1.9音視頻管理子系統audioandvideocommand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音視頻資源管理功能的部分。3.1.10地理信息子系統geographicalinformation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地圖數據管理、展現及服務支撐等功能的部分。3.1.11數據管理子系統datamanagement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滅火救援相關數據資源管理功能的部分。3.1.12信息顯示子系統informationdisplay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滅火救援相關信息集中顯示管理功能的部分。3.1.13有線電話通信子系統wiretelephonecommunication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基于城市公用電話網實現有線電話接入與管理功能的部分。3.1.14無線通信子系統wirelesscommunication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基于無線專網或公網實現傳輸語音、圖像和數據等信息功能的部分。3.1.15衛星通信子系統satellitecommunicationsubsystem3DB11/TXXXX—XXXX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基于衛星通信網絡實現傳輸語音、圖像和數據等信息功能的部分。3.1.16計算機通信子系統computercommunicationsubsystem消防通信指揮系統中,實現計算機及網絡設備間通信功能的部分。3.2縮略語POI(PointofInterest)關鍵詞IP(InternetProtocol)互聯網協議4系統技術構成4.1消防通信指揮系統分別部署在市消防救援總隊、各消防救援支隊、各消防站及各社會消防救援力量,社會消防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各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等。4.2消防通信指揮系統的技術構成可由通信指揮業務、信息支撐、基礎通信網絡等三部分組成(圖1其中:4.2.1通信指揮業務部分主要包括接處警子系統、指揮子系統等,分別實現接收和處理火災及其他災害事故報警、消防救援力量調度、滅火救援指揮等通信指揮業務功能;4.2.2信息支撐部分主要包括音視頻管理子系統、地理信息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信息顯示子系統等,為通信指揮業務提供信息支持;4.2.3基礎通信網絡部分主要包括有線電話通信子系統、無線通信子系統、衛星通信子系統等,以計算機通信網絡為基礎,構成集語音、數據和圖像等為一體的消防綜合信息傳輸網絡。通信指揮業務部分指揮子系統指揮子系統接處警子系統信息支撐部分音視頻管理子系統地理信息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信息顯示子系統消防地理信息子系統消防信息顯示子系統基礎通信網絡有線電話通信子系統無線通信子系統衛星通信子系統計算機通信網絡圖1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構成4DB11/TXXXX—XXXX5系統要求5.1接處警子系統5.1.1接收報警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接收公網固定或移動電話報警;b)能接收其他專網電話報警;c)能接收物聯網等系統或設備的報警;d)能接收基于互聯網的不同形式報警;e)根據來人現場報警、調度命令及其他政府職能部門通知通告等特殊情況,能人工立案。5.1.2警情辨識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接收并顯示固定報警電話的主叫號碼;b)能接收并顯示移動報警電話的主叫號碼,能獲取其位置坐標;c)能接收并顯示物聯網或互聯網等報警方式相關信息及其位置坐標;d)能設置規則并自動匹配不同的接警詢問向導及現場自我救援指引方案;e)能實現報警語音的實時識別,自動分析提取警情地址、警情場所、警情類型、單位名稱及人員被困等警情要素;f)能與地理信息子系統關聯應用,基于獲取的單位名稱、地址及位置坐標等對警情自動或手動定位,識別歸屬轄區,建立報警人與各級轄區消防部門的多方通話;g)能確定警情類型、等級;h)能判除誤報警或假報警。5.1.3編制出動方案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實現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職消防隊的統一調派管理,可以同步通知微型消防站、自防自救力量等消防組織;b)支持人工調派,具有預案調派、等級調派、編成調派、歷史調派等多種智能調派模型;c)能基于災害類型、等級、場所、燃燒物質等多種要素,自動選擇調派方式,生成出動力量編成建議。5.1.4下達出動指令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以語音或數據形式,將警情信息和出動方案分別下達給隊站級系統的警情接收終端、社會聯動終端和移動指揮終端,警情接收終端、社會聯動終端均能接收、顯示、打印警情和出動方案等信息,可以掃描出動方案或通知單上的二維碼查看警情信息并規劃出出動路徑;b)從下達出動指令到警情接收終端正常接收時間不應超過1秒;c)能管理隊站級系統的聯動控制設備,實現警燈、警鈴、廣播、營區監控、車庫門及倒計時等設備的控制;d)能根據警情類型、響應等級等設置不同的聯動控制指令。5.1.5其他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同時受理4起以上警情;b)能實現消防車輛狀態信息管理;c)能實現力量編成(隊)管理;d)能實現接警調度員上崗、離崗等值班管理;e)能對接處警各環節時間及產生的圖片、文字、視頻、指令等信息進行記錄,并與數據管理子系統聯用,實現警情信息記錄管理和統計分析;5DB11/TXXXX—XXXXf)能基于語音或系統對接等多種方式向應急、公安、交通、住建、供水、供電、供氣、醫療救護、水利、氣象、環保及市政管理等滅火救援有關單位、聯動單位和相關社會專業救援力量發送警情通報;g)能實現不同警情受理終端間警情轉移管理;h)能實現后補立案和警情信息補錄;i)能實現電話調度管理;j)能向上級單位發出增援請求;k)系統采用北京時間計時,計時最小量度為秒,其他相關系統與本系統保持時鐘同步。5.2指揮子系統5.2.1戰備值守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管理和展現今日及自定義時間段內警情信息,包括警情概況、警情類型、警情等級、警情文書、警情分析等;b)能接入展現輿情信息和氣象、洪澇、地震及地質災害等預警信息;c)能管理和展現各級隊伍值班動態信息;d)能管理和展現勤務活動信息。5.2.2作戰指揮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基于時間軸實時展現當前警情信息,包括現場音視頻信息、現場處置動態信息、參戰力量信息等,能在處置過程的不同節點和環節實現規范化提示;b)能展現處置對象信息,包括對象的基礎信息、建筑信息、消防設施信息、重點部位信息、預案信息、案例信息及處置注意事項信息等,支持文字、圖片或音視頻等不同展現方式;c)能與地理信息子系統關聯應用展現警情周邊不同范圍內相關資源信息;d)能編制現場滅火救援作戰方案及命令并下達給相關方;e)能同時指揮4起以上警情。能對警情做指揮分類,警情指揮和事件指揮。針對單個受災點做警情指揮,按照時間軸和警情發展態勢的不同階段,展示不同的信息,包括出動力量、現場圖像、聯動單位等;針對多個受災點的地震、洪澇、臺風等特種災害做事件指揮,展示警情類型的特性信息。5.2.3輔助決策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對警情進行實時分析,實現力量不足提醒、提升響應等級提醒、安全風險提醒,生成力量增援方案,提示處置要點、措施、注意事項等;b)具備輔助計算功能,能對人員、車輛、裝備、滅火藥劑等需求量進行計算;c)針對較大警情可對警情的發展趨勢和后果進行評估。5.2.4跨區域調度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接收下級系統上報的請求增援力量信息;b)能接收上級系統下達的力量調度指令;c)能接收政府相關部門業務系統發送的警情通報;d)能編制消防力量調度方案并下達給相關方。5.2.5態勢標繪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態勢圖要素及構成要符合相關標準要求;b)具有加載不同類型底圖的能力;c)具有警情信息、集結進行、作戰力量部署及警情對比等不同態勢圖制作功能;d)具有交互標繪和同步標繪功能;e)具有保存、輸出及打印功能。6DB11/TXXXX—XXXX5.2.6移動指揮終端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以文字、語音和視頻等方式接收警情通報、滅火救援行動命令、上級批示指示及安全注意事項等提醒或推送信息;b)能查詢和展現警情、消防實力、預案、音視頻等信息;c)能采集、記錄和上報警情數據、現場處置信息、現場環境信息、不同消防力量動態信息等;d)能與地理信息子系統關聯應用,進行警情二次定位,能按設置規則自動分析周邊水源、重點防護目標、消防設施等資源信息;e)具有位置定位、導航功能。5.3音視頻管理子系統5.3.1音視頻管理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接入災害現場、消防車輛出動途中上傳的實時音視頻信息;b)能接入其他部門或單位的圖像監控系統,獲取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點道路等圖像信息;c)消防救援機構營區應設置遠程監控圖像信息采集點,采集、傳輸執勤、備戰、訓練、管理等實時圖像信息,支隊、總隊具備圖像信息匯總、分析、轉發等功能;d)能組織和接入消防指揮視頻會議;e)能接入政府相關部門、上級消防救援部門召開的視頻會議;f)能集中管理和按權限調配控制各類語音、圖像信息資源;g)能對各類語音、圖像信息進行存儲和檢索回放,存儲不應少于3個月;h)視頻流的傳輸封裝格式應符合《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T28181中的規定。5.3.2錄音錄時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對所有報警和調度指揮的有/無線通話進行錄音,錄音信息主要包括通話時間及語音信息等;b)能提供接口等方式實現錄音查詢、播放等功能;c)按授權查詢和回放錄音,并應能進行數據轉儲和備份;d)錄音文件應使用通用格式;e)錄音文件保存不應少于24個月,記錄的原始信息及錄音數據不能被修改,重要錄音需永久保存;f)能顯示錄音通道的狀態和存儲介質的剩余容量。當記錄信息超過設定存儲容量的閾值時,應能給出提示信息。5.4地理信息子系統5.4.1地理信息子系統的地圖數據應符合下列要求:能按圖層方式管理并顯示轄區內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區劃、道路、水系、地形、植被、建(構)筑物、消防機構、消防轄區、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水鶴、消防水池、天然取水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滅火救援有關單位、消防裝備器材及滅火藥劑生產企業、應急保障和儲備物資及戰時的車輛、人員、關鍵裝備等。5.4.2市區范圍宜采用不低于1:500地圖數據,郊區、農村范圍宜采用不低于1:2000地圖數據。5.4.3坐標系應符合相關技術體制要求。5.4.4地圖數據應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5.4.5查詢顯示控制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定位顯示關注對象地理位置;b)能查詢顯示目標點一定范圍內相關對象信息;7DB11/TXXXX—XXXXc)具有地名地址或POI精確和模糊查詢定位功能;d)能基于實時路況,消防車模式,限高、限寬及限重,中斷道路或中斷橋梁等信息實現路徑規劃功能,給出預估的行車或步行的距離和所需時間信息;e)具有不同對象軌跡管理功能;f)具有地圖的放大、縮小、平移、漫游、鷹眼、顯示全圖、圖層切換、點位聚合等功能;g)能設置地圖要素顯示的符號、文字;h)能按顯示范圍和比例尺,自動切換圖層或區域;i)能支持矢量圖、影像圖等疊加顯示;j)能支持傾斜攝影等三維圖層疊加;k)能支持卷簾對比;l)能支持POI數據疊加;m)具有距離、面積測量功能;n)具有熱力圖功能。5.4.6制圖輸出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制作地圖輸出模板并予以存儲;b)能設置地圖的圖廓、標題、圖例、指北針、比例尺等各種地圖整飾要素;c)能提供點、線、面、箭頭和文字等地圖標注工具;d)能打印輸出地圖;e)能將地圖以網絡方式發布。5.4.7數據的采集和使用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5.5數據管理子系統5.5.1能通過錄入、導入或共享交換等不同方式獲取有關數據,應能通過移動方式采集水源等數據。5.5.2具有修改、存儲、處理、查詢、統計、共享、發布、展示等數據管理功能。5.5.3具有一定機制確保數據的時效性、完整性和質量。5.5.4能管理但不限于以下數據:a)消防實力信息,主要應包括消防機構、人員、車輛、裝備器材、滅火藥劑等;b)警情及現場動態信息,主要應包括當前警情處置動態信息、現場處置力量信息、出動車輛實時位置及載液等上裝信息、現場環境信息、警情統計信息等;c)值班信息、交接班信息;d)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碼頭、天然水源)、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危險化學品、應急物資、滅火救援有關單位、專家信息、社會救援力量等信息;e)天氣、地震、地質、臺風、水文等以及其他政府相關部門的數據信息;f)高層建筑、地下公共建筑、大型綜合體、大型化工單位、高危單位信息、重點區域管理信息等。5.5.5警情歸檔后,應能對救援處置過程中的各類信息和材料按時間軸進行歸類、匯總和展現,音視頻數據保存不應少于3年,其他數據應永久保存。5.5.6應能按相關標準接收、存儲下級系統上傳的警情和警情信息,確保各級間數據一致。5.5.7數據標準化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5.5.8應能對數據進行備份和恢復。5.6信息顯示子系統5.6.1應能顯示如下信息:8DB11/TXXXX—XXXXa)值班、天氣、車輛、日期時間等信息;b)接處警、指揮、地理信息、音視頻等子系統的有關信息。5.6.2切換控制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對視頻信息進行顯示控制;b)具有多種組合顯示模式,能實現不同模式的切換;c)具有多個視頻圖像和計算機畫面的同屏混合顯示功能;d)能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切換控制。5.7有線電話通信子系統5.7.1應具有下列報警電話呼入線路:a)與本地城市公用電話網相連的語音、數據通信線路;b)與專用電話網相連的語音、數據通信線路;c)與城市相關物聯網系統相連的語音或數據通信線路;d)有報警應急接警電話直達或復用的應急線路,采用主備用路由方式與本地城市公用電話網相連。當中繼線路或所連接設備出現故障時,報警電話呼入應能切換到應急電話線路。5.7.2應具有下列調度專用語音通信線路:a)連通上、下級消防指揮中心的語音、數據通信線路;b)連通轄區消防救援站的語音通信線路;c)連通政府相關部門及其他救援力量的語音通信線路。5.7.3與城市公用電話網相連的報警電話相關技術應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數字或IP中繼方式接入本地城市公用電話網;b)報警電話數字或IP中繼線路應采用多路由迂回方式(迂回路由可復用專網線路)與本地城市公用電話網相連。5.7.4接警調度語音交換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提供計算機與電話集成接口;b)警情受理終端全忙時應能將報警電話呼入進行排隊或轉接至屬地消防機構;c)具有基本呼叫接續功能,能對公網、專網電話進行呼叫接續和轉接;d)能對預先設置的多個電話進行輪詢呼叫;e)具有監聽、強插、強拆和掛機回叫功能;f)能在警情受理終端間相互轉接,在此過程中呼叫數據同步轉移;g)接收和解析通信網局間信令中的報警電話號碼;h)能識別報警電話的不同局向,具備黑白名單功能;i)具有內外部電話分配策略切換功能,在外部電話分配策略故障的情況下,可由內部分配策略接管,保證報警電話的分配不中斷;j)具有故障監控、檢測和告警功能。5.7.5語音話務管理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對接通前主動掛斷的電話進行記錄;b)具有話務統計功能,能統計呼入次數、接通次數、排隊次數、早釋次數和平均通話時長等數據;c)報警電話分配功能應滿足下列規則:具備先到先服務、先閑先受話、隊列忙轉、溢出/轉移等多種規則;能根據警情受理終端不同層級及業務類型、不同局向信息等設置動態分配規則。5.8無線通信子系統9DB11/TXXXX—XXXX5.8.1無線通信應符合下列要求:a)具備獨立的消防專用無線通信網,或加入當地政府統建的集群無線通信系統,并在系統中設置分調度臺和一定數量的獨立編組;b)消防專用無線通信網應能保障消防轄區覆蓋通信、現場指揮通信、滅火救援戰斗通信。可靠通信覆蓋區不應小于城市轄區地理面積的90%;c)在發生自然災害或突發技術故障造成大范圍通信中斷時,可通過衛星電話、北斗有源終端、超短波電臺、自組網等設備,提供應急通信保障手段;d)能利用自組網、中繼等無線通信技術實現特定場所下的語音、圖像及數據的傳輸;e)能基于移動公眾通信網絡實現語音、圖像及數據的傳輸。5.8.2消防專用無線通信網的信道規劃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充分利用消防專用頻率組網;b)消防跨區域聯合作戰通信專用頻點不得設任何控制信令;c)每個消防救援站應有一個專用信道,或通過無支援關系消防救援站的頻率復用,達到每個消防救援站有一個專用信道。5.8.3消防專用無線通信網設備的工作環境應符合下列要求:a)發射機的最大輸出功率、固定天線的架設高度應符合國家及當地無線電管理部門規定的要求;b)消防機構建筑物周邊200米范圍內,不宜有大功率無線發射設備和能夠產生強電磁場的電氣設備;c)消防專用無線通信網設備應有防雷與接地設施。5.8.4消防專用無線通信網的通信天線桿塔的架設應符合下列要求:a)消防指揮中心應設置永久性無線通信天線桿塔,距離消防指揮中心較遠的消防救援站,也應設永久性天線桿塔;b)通信天線桿塔的天線平臺應設高度不低于1.4米的欄桿。塔身應設檢修爬梯和安全護欄,塔身較高時應加設休息平臺;c)通信天線桿塔應按照永久荷載、可變荷載和偶然荷載最不利的組合考慮設計。5.9衛星通信子系統5.9.1基本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基于固定和移動衛星站能建立消防衛星通信專網或互聯網;b)能與地面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絡、相關系統相結合,互為補充;c)具有雙向通信能力,能提供通信接口與相關通信終端設備連接,實現語音、圖像、數據等傳輸功能;d)具有動態的按需分配帶寬功能;e)移動衛星站應具備電動捕星或快速自動捕星(程序引導)功能;5.10計算機通信子系統5.10.1計算機通信子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a)能分別接入消防指揮調度網、政務外網和互聯網,滿足不同的數據傳輸和跨網交換需求;b)有與政府相關部門業務系統及城市物聯網系統等連接的數據通信線路,可以與語音通信線路復用;c)各網絡帶寬應滿足語音、數據和圖像的多業務應用數據傳輸需求;d)能根據系統內各不同功能及數據處理流向劃分虛擬局域網。5.10.2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應符合下列要求:DB11/TXXXX—XXXXa)具有統一的安全策略、服務質量策略、流量管理策略和系統管理策略;b)能保證各類業務數據流的高效傳輸,時效性強,延時小;c)具有良好的擴展性能,能支持未來擴充需求。6基礎環境要求6.1機房6.1.1機房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的有關規定。6.1.2總隊系統機房分級不應低于A級,支隊系統機房分級不應低于B級。6.2供配電6.2.1供配電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的有關規定。6.2.2總隊系統用電負荷不應低于一級負荷,支隊、隊站級系統用電負荷不應低于二級負荷。6.2.3總隊、支隊、隊站系統應設置不間斷電源供電,不間斷電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的有關規定,不間斷電源保證核心設備正常工作時間不應小于2h。6.2.4總隊、支隊級系統應設置獨立于正常電源的柴油發電機組供電,柴油發電機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的有關規定。6.3靜電防護6.3.1防靜電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子工程防靜電設計規范》GB50611的有關規定。6.3.2主機房和安裝有電子信息設備的輔助區、地板或地面應有靜電泄放措施和接地構造,防靜電地板、地面的表面電阻或體積電阻值應為2.5×104Ω~1.0×109Ω,并應具有防火、環保、耐污耐磨性能。6.3.3主機房和輔助區中不使用防靜電活動地板的房間,可鋪設防靜電地面,其靜電耗散性能應長期穩定,且不應起塵,破損失效應及時更換。6.4防雷與接地6.4.1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的有關規定。6.4.2雷電防護等級設定不應低于A級。6.4.3接地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的有關規定。6.5綜合布線6.5.1綜合布線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的有關規定。6.5.2電纜布線系統分級不應低于E級。6.6照明6.6.1場所作業面的反射比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有關規定。6.6.2不同場所照明標準值應符合表1的規定。表1不同場所照明標準值參考平面及其(lx)(k)(W/m2)DB11/TXXXX—XXXX參考平面及其(lx)(k)(W/m2)0.75m≥500≥0.60≤19≥80>5300≤220.75m≥500≥0.60≤19≥80>5300≤150.75m≥500≥0.60≤19≥805300≤150.75m≥750≥0.60≤19≥80>5300≤226.7會議電視會場6.7.1會議電視會場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會議電視會場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635的有關規定。6.7.2會場背景墻應使用藍色亞光材料(印刷四色模式色號為C100、M60、Y0、K15面積與整體墻面相協調,長寬比盡量滿足1:0.618,并結合攝像取景效果進行裝飾。背景墻兩側可設置同色號幕布,保持背景整潔統一。因會議室條件限制,無法滿足要求的,可采取設置移動式背景板或懸掛升降式背景幕布等方式進行裝飾。6.7.3會場所有窗戶都應采用遮光布加窗簾進行遮擋,窗簾應采用吸音效果好的布料。6.8場所環境6.8.1指揮中心大廳及消防救援站通信室實際可使用面積和凈高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實際可使用面積和凈高要求面積(㎡)凈高(m)≥250≥7.0≥120≥7.0≥30≥3.06.8.2用房荷載要求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3用房荷載要求樓、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載(kN/m2)≥4.5(蓄電池容量<200Ah時)≥6.0(200Ah≤蓄電池容量<400Ah時)≥10.0(400Ah時≤蓄電池容量)≥4.5≥3.06.8.3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及新風量要求應符合表4的規定。DB11/TXXXX—XXXX表4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及新風量要求溫度(℃)相對濕度(%)新風量(m3/(h?人))15~3040~70≤3≥3015~3040~70≤3≥3015~3040~70≤3≥306.8.4裝飾裝修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的有關規定。6.8.5智能化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的有關規定。7設備配置要求7.1總隊級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表5總隊級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要求設備名稱1軟件,至少應使用4個顯示器≥25套2≥10套3≥5臺45-30℃~+60℃≥20臺按值班人員1:2-30℃~+60℃;點對點通信距離可視條應小于3公里≥20臺按值班人員1:25-5-90(即發射5%、接收5%、待機90%)DB11/TXXXX—XXXX設備名稱-30℃~+60℃6≥3套按網絡種類1:17能支持不低于1920*1080及以上的各種圖像分89≥2套會議種類配置≥2套≥5套≥1套≥1套按網絡種類1:1≥1套按網絡種類1:120≥1套21≥2套DB11/TXXXX—XXXX設備名稱2Mbit/s;定位模塊應支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6Mbps、下行不低于40Mbps22≥10部23≥2部2425于30秒;定位模塊應支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6≥2臺≥3臺≥3臺運載無人機,載重不小于50KG,飛行時間不小272套28≥2套29≥2套30低于1920*1080像素31覆蓋營區90%以上面積3233343536根據核心設備用電功率120%確定輸出功率DB11/TXXXX—XXXX7.2支隊級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置表6支隊級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備配備設備名稱1≥3套2≥2套3≥5臺45在5-5-90(即發射5%、接收5%、待機90%)+60℃≥20臺按值班人員1:2在5-5-90(即發射5%、接收5%、待機90%)+60℃;點對點通信距離可視條件下不應小于3公里≥20臺按值班人員1:290%)工作模式下不小于6小時≥10臺6≥3套按網絡種類1:17能支持不低于1920*1080及以上的各種圖像分辨DB11/TXXXX—XXXX設備名稱應大于90%;屏幕水平視角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