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1月高一年級期末調研測試【山西省通用】歷史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50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殼,被稱為“蛋殼陶”。比龍山文化更早一些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也有類似的黑陶器皿。與龍山文化同時期的良渚文化遺址中也有一些黑陶器皿。據此可推知()A.龍山文化生產力水平發達 B.遠古先民物質生產豐富C.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單一性 D.區域文化存在交流傳承2.里耶秦簡是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官府檔案。其中記載,縣府公務借用驛站馬匹,搭乘與公務無關的人員,或用于其他用途,距離一里以上,視同貪贓,參照偷盜的相關律令處罰。這反映出秦朝()A.基層治理成效顯著 B.律令制度細密嚴苛C.重視偏遠地區開發 D.文書檔案保存完整3.漢代《鹽鐵論》中這樣記述:“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今議者欲罷之,內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塞乘城之士,饑寒于邊,將何以贍之?”據此推知,實施鹽鐵官營意在()A.打擊地方割據 B.發展商業經濟 C.緩解財政壓力 D.解決邊患危機4.東晉南朝統治者在長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設置僑州郡縣安置僑人,保持其原來籍貫,另立戶籍,給以優待特權,不受當地政府管轄。這一舉措旨在()A.抑制北方的士族 B.平定戰亂的局面 C.增加國家的賦稅 D.拉攏南渡的士人5.斗茶始于唐代廣東惠州。北宋初,茶農茶客們將在斗茶中勝出的最好的斗品充作官茶進獻給皇帝。此后,二三君子相與斗茶之風逐漸在全國流行起來。這反映出()A斗茶競爭日益激烈 B.茶品日趨多樣 C.南方習俗影響擴大 D.茶藝水平提高6.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物。元朝政府多次賑濟西藏貧困站(驛站)戶。這反映出元朝()A.宣政院職能權力的擴大 B.行省制度影響深遠C.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 D.蒙藏關系世代友好7.明末安徽南部徽州“賈人娶婦數月則出外,或數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認識者。其數奇販折,寧終身漂泊死,羞歸鄉對人也”。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商品經濟發展的沖擊 B.傳統倫理秩序的崩潰C.君主專制集權的強化 D.社會嫌貧愛富的風氣8.康熙帝曾說:“諸臣視朕如駕車之馬,縱至背瘡足瘸,不能拽載,仍加鞭策。”乾隆時,學者齊周華說:“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這反映了清朝前中期()A.專制皇權得到強化 B.皇帝日夜勤于政事C.官員善于阿諛奉承 D.清朝政治腐敗黑暗9.1854年,曾國藩在湘軍編練之初處于“不官不紳”的尷尬地位。1860年,曾國藩被授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次年,曾國藩從湘軍統帥升為東南四省最高行政長官。這一變化反映出()A.太平天國勢力壯大 B.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C.漢族官僚地位上升 D.洋務運動正漸漸興起10.如表是1909年全國官立高等學校開辦情況統計表。據此可知,清末教育()校別大學省立學堂農科學校工科學校商科學校法政學校文科學校理科學校醫科學校工藝學校總數校數3235714719387123學生數749396353011362412282254621133648522262A.近代化轉型完成 B.深受政治形勢影響 C.技術院校占主體 D.重視宣傳官方思想11.1920年12月,陳獨秀在《主義與努力》中說:“主義、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陳獨秀意在強調()A.馬克思主義引領的重要性 B.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C.中國必須進行根本的變革 D.通過努力奮斗踐行真理12.如表反映了中國1927—1936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發展狀況。這得益于()年份GNP(億元)GNP增長率(%)年份GNP(億元)GNP增長率(%)1927248.581932294.73.151928257.113.431933294.6—0.031930276.213.731935290.98.141931285.73.441936309.46.36A.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 B.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C.日本以戰養戰的掠奪 D.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推動13.山西介休方振武先生曾寫下一份誓詞,部分內容如下:“振武半生戎馬,醉心革命,生死久置于度外,權利更何于究心??今受命之日,即以身許國之時,以驅除暴日為目的,以收復國土為職志。”由此可知,這段誓詞可能寫于()A.國民革命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14.1951—1952年,我國在黨政機關和私營工商業者中開展了“反貪污、反偷稅漏稅等“三反”“五反”運動。如圖是當時陳澍、矯玉章合作創作的一幅作品。據此可知,當時()A.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 B.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C政治運動影響經濟生活 D.人民溫飽問題徹底解決15.1979年9月,湖北省確定大冶鋼廠等50家企業為第一批自主經營試點企業;到年底,增至153個,這些試點企業利潤比上年增長50%,為全省平均增長速度的2.4倍。據此可知,當時()A.國內新型政企關系已初步確立 B.湖北企業率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C.國家計劃經濟體制正不斷健全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成效初顯16.據統計,2022年中國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額由2015年的2.4萬億元增長至5.94萬億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為138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4%。此外,中國自東盟進口額也由2012年的1958.2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4080.5億美元。據此可知,中國()A.加強與第三世界的經貿合作 B.為國際貿易作出了重要貢獻C經濟總量開始躍居世界第一 D.主導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中葉后,土地買賣之風盛行,土地兼并和私有現象日益嚴重,均田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封建割據加劇,對轄區人民橫征暴斂,肆意搜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而中央政府收入每況愈下,財政十分拮據。780年唐德宗實行兩稅法,采取量出制入的原則,分夏秋兩季征稅。合并原征各項稅役,定出稅收總額,向各地攤派征收,取消租、庸、調和一切徭役、雜稅,但丁額不廢。“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不論主戶、客戶,一律編入現居州縣的戶籍,按丁壯和財產多少定出戶等。兩稅依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米粟,無固定居處的商人,所在州縣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稅。——摘編自劉純陽《中國歷史上兩次重大稅制變革評析及借鑒》等材料二攤丁入畝完成了我國歷史上賦與役的合并,封建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減弱,使生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雇傭關系有所發展,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攤丁入畝后,地丁合一、簡化了征收手續,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有利于人口的增長,百姓安居,生產發展。——摘編自馬金華《中國賦稅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兩稅法的特點并分析其實施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攤丁入畝的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以嚴酷的事實暴露了中西差距,促使一批愛國知識分子在比較中思考和探索。材料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務運動汲取來的西方知識對中國傳統社會的沖擊,比十次舊式農民戰爭更大。在這個過程中雖沒有激昂的吶喊呼叫,但新的觀念卻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和實例改變著人們世代沿襲的成見和信念。——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武昌起義后,隨著封建專制政權的土崩瓦解,各種社團、政黨紛紛建立。反映社會輿論的報紙也受到普遍重視。據統計,武昌起義后半年內,全國的報紙便從10年前的100多種,陡增至近500種,總銷數達4200萬份。創辦實業的熱潮興起。1904—1911年全國共設廠6393家,平均每年設廠799家,而1912—1914年全國共設廠3937家,平均每年設廠1312家,約為前期的兩倍。各類學校的數目都有較快的增長,1912年在校學生數較1909年增長了近一倍。——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派沖擊“中國傳統社會”的事業。(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辛亥革命的意義。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美援朝戰爭是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國應朝鮮的請求派出志愿軍赴朝,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生的一場保衛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逐漸由朝鮮半島內戰升級為冷戰背景下的兩大陣營之間的意識形態之戰。——摘編自畢曉敏《上海的抗美援朝運動研究(1950—1953)》材料二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出兵朝鮮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美援朝的意義。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紅色網絡研學活動中,同學們推薦了以下幾個紅色教育基地。序號紅色展館解說詞示例上海中共一大會址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希望,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凝聚了中國人民的強大力量1江西瑞金革命紀念館2貴州遵義會議會址3甘肅會寧長征紀念館4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5陜西延安中共七大會址6河北西柏坡紀念館請按照給出的示例,任意選擇兩個展館為其寫出相應的解說詞。(要求:史實準確、闡述充分、邏輯清晰)2024年1月高一年級期末調研測試【山西省通用】歷史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50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殼,被稱為“蛋殼陶”。比龍山文化更早一些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也有類似的黑陶器皿。與龍山文化同時期的良渚文化遺址中也有一些黑陶器皿。據此可推知()A龍山文化生產力水平發達 B.遠古先民物質生產豐富C.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單一性 D.區域文化存在交流傳承【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地域相同而時間不同或者時間相同而地域不同的文明中都出現了相似的黑陶器皿,說明這些文明之間可能存在交流和傳承,D項正確;受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龍山文化生產力水平并不發達,排除A項;遠古先民物質生產并不豐富,排除B項;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而不是單一性,排除C項。故選D項。2.里耶秦簡是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官府檔案。其中記載,縣府公務借用驛站馬匹,搭乘與公務無關的人員,或用于其他用途,距離一里以上,視同貪贓,參照偷盜的相關律令處罰。這反映出秦朝()A.基層治理成效顯著 B.律令制度細密嚴苛C.重視偏遠地區開發 D.文書檔案保存完整【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時期(中國)。根據“縣府公務借用驛站馬匹,搭乘與公務無關的人員,或用于其他用途,距離一里以上,視同貪贓,參照偷盜的相關律令處罰”可知,秦朝時期對驛站的馬匹進行了嚴格的管理,所以體現了秦朝律令制度的細密嚴苛,B項正確;驛站屬于政府機構,所以對驛站馬匹的嚴格管理不能說明基層治理成效顯著,排除A項;驛站不一定都位于偏遠地區,所以不能說明重視偏遠地區開發,排除C項;材料僅體現了對驛站馬匹的管理,能說明秦朝文書檔案保存完整,排除D項。故選B項。3.漢代《鹽鐵論》中這樣記述:“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今議者欲罷之,內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塞乘城之士,饑寒于邊,將何以贍之?”據此推知,實施鹽鐵官營意在()A.打擊地方割據 B.發展商業經濟 C.緩解財政壓力 D.解決邊患危機【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可知,漢代《鹽鐵論》認為,實施鹽鐵官營可以緩解財政壓力,增加財政收入,滿足對外戰爭的需要,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鹽鐵官營對緩解財政壓力的作用,沒有體現打擊地方割據信息,也沒有體現發展商業經濟的信息,排除AB項;材料描述的是增加財政收入,滿足對外戰爭需要,而非解決邊患危機,排除D項。故選C項。4.東晉南朝統治者在長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設置僑州郡縣安置僑人,保持其原來籍貫,另立戶籍,給以優待特權,不受當地政府管轄。這一舉措旨在()A.抑制北方的士族 B.平定戰亂的局面 C.增加國家的賦稅 D.拉攏南渡的士人【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東晉南朝時期。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東晉政權為籠絡南渡聚族而居士民,在長江南北梁益諸州、荊襄一帶,置僑州郡縣安置僑人,保持其原來籍貫,另立戶籍,給予免除賦役之優待,不受當地政府管轄,從而鞏固政權的社會基礎,D項正確;材料信息與抑制北方士族無關,排除A項;僑州郡縣與平定戰亂無關,排除B項;白籍是東晉南朝時期的一種戶口登記形式,指專用于登記寓居江南僑州郡縣的僑人、用白紙書寫的戶籍冊,有助于增加國家的賦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5.斗茶始于唐代廣東惠州。北宋初,茶農茶客們將在斗茶中勝出的最好的斗品充作官茶進獻給皇帝。此后,二三君子相與斗茶之風逐漸在全國流行起來。這反映出()A.斗茶競爭日益激烈 B.茶品日趨多樣 C.南方習俗影響擴大 D.茶藝水平提高【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斗茶始于南方地區的惠州,而北宋時期茶農茶客們將在斗茶中勝出的最好的斗品充作官茶進獻給皇帝說明這一習俗傳播到了北方,所以反映了南方習俗影響的擴大,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斗茶習俗影響的擴大,并不能體現斗茶競爭的激烈和茶品日趨多樣,排除AB項;斗茶習俗影響的擴大并不能說明茶藝水平提高,排除D項。故選C項。6.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物。元朝政府多次賑濟西藏貧困站(驛站)戶。這反映出元朝()A.宣政院職能權力的擴大 B.行省制度影響深遠C.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 D.蒙藏關系世代友好【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元朝建立后,設置宣政院對西藏進行管理,同時多次賑濟西藏貧困站,體現了元朝時期對西藏加強了管理與控制,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對西藏的管轄,沒有體現宣政院職權的擴大,也沒有描述行省制度,排除AB項;蒙藏關系世代友好,與材料描述信息不符,也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明末安徽南部徽州“賈人娶婦數月則出外,或數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認識者。其數奇販折,寧終身漂泊死,羞歸鄉對人也”。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商品經濟發展的沖擊 B.傳統倫理秩序的崩潰C.君主專制集權的強化 D.社會嫌貧愛富的風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末(中國)。據材料可知,明朝時期,商品經濟繁榮,在安徽南部的徽州,商人長時間在外經商,多年不回,甚至父子也不相認識,A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的材料中現象出現,而非倫理秩序崩潰,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經濟領域,而非政治,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外出經商,若失敗,羞于見老家之人,而非嫌貧愛富,排除D項。故選A項。8.康熙帝曾說:“諸臣視朕如駕車之馬,縱至背瘡足瘸,不能拽載,仍加鞭策。”乾隆時,學者齊周華說:“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這反映了清朝前中期()A.專制皇權得到強化 B.皇帝日夜勤于政事C.官員善于阿諛奉承 D.清朝政治腐敗黑暗【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清朝時期。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清朝時期,皇帝世襲且統領一切,因而康熙皇帝抱怨自己做牛做馬,活得很累。乾隆皇帝時期,皇帝進一步獨斷專權,大臣遵旨照辦即可。這從本質上說明此時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A項正確;“皇帝日夜勤于政事”屬于表象,不符合主旨,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官員善于阿諛奉承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材料并未強調清朝政治腐敗黑暗的現象,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9.1854年,曾國藩在湘軍編練之初處于“不官不紳”的尷尬地位。1860年,曾國藩被授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次年,曾國藩從湘軍統帥升為東南四省最高行政長官。這一變化反映出()A.太平天國勢力壯大 B.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C.漢族官僚地位上升 D.洋務運動正漸漸興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曾國藩由“不官不紳”的尷尬地位,逐漸成為東南四省最高行政長官,體現了中央權力的下移,以及漢族官僚地位的上升,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漢族官僚地位的上升,而非太平天國勢力壯大,排除A項;曾國藩的變化,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關系不大,排除B項;洋務運動開始于1861年,排除D項。故選C項。10.如表是1909年全國官立高等學校開辦情況統計表。據此可知,清末教育()校別大學省立學堂農科學校工科學校商科學校法政學校文科學校理科學校醫科學校工藝學校總數校數3235714719387123學生數749396353011362412282254621133648522262A.近代化轉型完成 B.深受政治形勢影響 C.技術院校占主體 D.重視宣傳官方思想【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09年的中國。根據材料“1909年全國官立高等學校開辦情況統計表”及所學可知,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推動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為適應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清政府開辦了一批官立高等學校,突出了農工商法醫學等專業門類,由此可見,說明清末教育改革深受政治形勢的影響,B項正確;清王朝并未完成近代化的轉型,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技術院校占主體的結論,排除C項;清末教育的改革內容有助于西方思想的傳播,體現不出重視宣傳官方思想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11.1920年12月,陳獨秀在《主義與努力》中說:“主義、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陳獨秀意在強調()A.馬克思主義引領的重要性 B.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C.中國必須進行根本的變革 D.通過努力奮斗踐行真理【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據材料可知,陳獨秀認為,主義是行船的方向,是引領行船到達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據此可判斷,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思想廣泛傳播,成為引領中國革命的重要思想,A項正確;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作用,沒有體現變革信息,也沒有體現通過努力奮斗踐行真理的信息,排除C、D項。故選A項。12.如表反映了中國1927—1936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發展狀況。這得益于()年份GNP(億元)GNP增長率(%)年份GNP(億元)GNP增長率(%)1927248.581932294.73.151928257.113.431933294.6—0.031930276.213.731935290.98141931285.73.441936309.46.36A.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 B.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C.日本以戰養戰的掠奪 D.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推動【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從1927年到1936年,國民生產總值有了明顯的增長,這一時期正是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所以這一時期國民生產總值的發展主要是得益于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推動,D項正確;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以戰養戰是在全面侵華時期,都與表格中的時間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13.山西介休方振武先生曾寫下一份誓詞,部分內容如下:“振武半生戎馬,醉心革命,生死久置于度外,權利更何于究心??今受命之日,即以身許國之時,以驅除暴日為目的,以收復國土為職志。”由此可知,這段誓詞可能寫于()A.國民革命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以驅除暴日為目的,以收復國土為職志”可知是要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所以應該是抗日戰爭時期,B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是要推翻北洋軍閥,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是要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排除C項;抗美援朝時期是要抗擊美帝國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14.1951—1952年,我國在黨政機關和私營工商業者中開展了“反貪污、反偷稅漏稅等“三反”“五反”運動。如圖是當時陳澍、矯玉章合作創作的一幅作品。據此可知,當時()A.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 B.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C.政治運動影響經濟生活 D.人民溫飽問題徹底解決【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慶祝三反五反偉大勝利減低物價”可知,三反五反運動屬于政治運動,而百貨公司為慶祝三反五反運動而降低物價,說明政治運動影響經濟生活,C項正確;僅根據漫畫內容無法說明國民經濟是否得到全面恢復,排除A項;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排除B項;1952年,我國尚未徹底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15.1979年9月,湖北省確定大冶鋼廠等50家企業為第一批自主經營試點企業;到年底,增至153個,這些試點企業利潤比上年增長50%,為全省平均增長速度的2.4倍。據此可知,當時()A.國內新型政企關系已初步確立 B.湖北企業率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C.國家計劃經濟體制正不斷健全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成效初顯【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9年(中國)。據材料可知,湖北省進行第一批企業自主經營試點,取得非常好的成效,據此判斷,當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成效初顯,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改革試點,沒有體現新型政企關系,排除A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從1984年全面展開的,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而非計劃經濟體制,排除C項。故選D項。16.據統計,2022年中國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額由2015年的2.4萬億元增長至5.94萬億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為138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4%。此外,中國自東盟進口額也由2012年的1958.2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4080.5億美元。據此可知,中國()A.加強與第三世界的經貿合作 B.為國際貿易作出了重要貢獻C.經濟總量開始躍居世界第一 D.主導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一帶一路”是由中國發起倡議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的明顯增長和中國與東盟之間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都可以說明中國為國際貿易做出了重要貢獻,B項正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不全是第三世界國家,所以不能說明是加強與第三世界的經貿合作,排除A項;中國的經濟總量尚未躍居世界第一,排除C項;中國目前尚未主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中葉后,土地買賣之風盛行,土地兼并和私有現象日益嚴重,均田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封建割據加劇,對轄區人民橫征暴斂,肆意搜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而中央政府收入每況愈下,財政十分拮據。780年唐德宗實行兩稅法,采取量出制入的原則,分夏秋兩季征稅。合并原征各項稅役,定出稅收總額,向各地攤派征收,取消租、庸、調和一切徭役、雜稅,但丁額不廢。“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不論主戶、客戶,一律編入現居州縣的戶籍,按丁壯和財產多少定出戶等。兩稅依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米粟,無固定居處的商人,所在州縣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稅。——摘編自劉純陽《中國歷史上兩次重大稅制變革評析及借鑒》等材料二攤丁入畝完成了我國歷史上賦與役的合并,封建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減弱,使生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雇傭關系有所發展,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攤丁入畝后,地丁合一、簡化了征收手續,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有利于人口的增長,百姓安居,生產發展。——摘編自馬金華《中國賦稅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兩稅法的特點并分析其實施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攤丁入畝的影響。【答案】17.特點:夏秋兩季征稅;量出制入的原則;簡化稅收名目;按人丁和資產繳稅。(任答2點,言之成理即可)背景: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遭到破壞;租庸調制無法實施;財政收入銳減。(任答2點,言之成理即可)18.影響:人身依附關系減弱;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財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人口的增長;有利于社會穩定。(任答3點,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特點:根據材料“780年唐德宗實行兩稅法,采取量出制入的原則,分夏秋兩季征稅。”可知,夏秋兩季征稅,量出制入的原則;根據材料“合并原征各項稅役,定出稅收總額,向各地攤派征收,取消租、庸、調和一切徭役、雜稅,但丁額不廢。......不論主戶、客戶,一律編入現居州縣的戶籍,按丁壯和財產多少定出戶等。”可知,簡化稅收名目,按人丁和資產繳稅。背景:根據材料“唐代中葉后,土地買賣之風盛行,土地兼并和私有現象日益嚴重,均田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可知,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遭到破壞,租庸調制無法實施;根據材料“封建割據加劇,對轄區人民橫征暴斂,肆意搜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而中央政府收入每況愈下,財政十分拮據。”可知,財政收入銳減。【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影響:根據材料“攤丁入畝完成了我國歷史上賦與役的合并,封建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減弱,使生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可知,人身依附關系減弱,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根據材料“攤丁入畝后,地丁合一、簡化了征收手續,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可知,有利于財政收入的增加;根據材料“有利于人口的增長,百姓安居,生產發展。”可知,有利于人口的增長,有利于社會穩定。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以嚴酷的事實暴露了中西差距,促使一批愛國知識分子在比較中思考和探索。材料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務運動汲取來的西方知識對中國傳統社會的沖擊,比十次舊式農民戰爭更大。在這個過程中雖沒有激昂的吶喊呼叫,但新的觀念卻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和實例改變著人們世代沿襲的成見和信念。——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武昌起義后,隨著封建專制政權的土崩瓦解,各種社團、政黨紛紛建立。反映社會輿論的報紙也受到普遍重視。據統計,武昌起義后半年內,全國的報紙便從10年前的100多種,陡增至近500種,總銷數達4200萬份。創辦實業的熱潮興起。1904—1911年全國共設廠6393家,平均每年設廠799家,而1912—1914年全國共設廠3937家,平均每年設廠1312家,約為前期的兩倍。各類學校的數目都有較快的增長,1912年在校學生數較1909年增長了近一倍。——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派沖擊“中國傳統社會”的事業。(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辛亥革命的意義。【答案】(1)事業:創辦了官辦的軍事工業;開辦了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創辦了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設新式海軍;派遣留學生;派駐駐外公使。(2)意義: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推動了民主政治發展;打破了輿論控制;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教育事業進步。【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事業:根據材料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務運動汲取來的西方知識對中國傳統社會的沖擊,比十次舊式農民戰爭更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創辦了官辦的軍事工業;開辦了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創辦了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設新式海軍;派遣留學生;派駐駐外公使等角度進行說明。【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意義:根據材料二“武昌起義后,隨著封建專制政權的土崩瓦解,各種社團、政黨紛紛建立。”可知,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推動了民主政治發展;根據材料二“反映社會輿論的報紙也受到普遍重視。據統計,武昌起義后半年內,全國的報紙便從10年前的100多種,陡增至近500種,總銷數達4200萬份。”可知,打破了輿論控制;根據材料二“1904—1911年全國共設廠6393家,平均每年設廠799家,而1912—1914年全國共設廠3937家,平均每年設廠1312家,約為前期的兩倍。”可知,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根據材料二“各類學校的數目都有較快的增長,1912年在校學生數較1909年增長了近一倍。”可知,推動了教育事業進步。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美援朝戰爭是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國應朝鮮的請求派出志愿軍赴朝,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生的一場保衛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逐漸由朝鮮半島內戰升級為冷戰背景下的兩大陣營之間的意識形態之戰。——摘編自畢曉敏《上海的抗美援朝運動研究(1950—1953)》材料二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出兵朝鮮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美援朝的意義。【答案】(1)原因: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新中國的封鎖和孤立政策;美軍侵入臺灣海峽,阻礙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美蘇冷戰,中國為社會主義陣營承擔責任和義務;中國為保衛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2)意義: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胡精神,極大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保衛祖國而團結奮斗;鞏固了新生政權,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抗美援朝戰爭是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國應朝鮮的請求派出志愿軍赴朝,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生的一場保衛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逐漸由朝鮮半島內戰升級為冷戰背景下的兩大陣營之間的意識形態之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出兵朝鮮的原因,可以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新中國的封鎖和孤立政策;美軍侵入臺灣海峽,阻礙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美蘇冷戰,中國為社會主義陣營承擔責任和義務;中國為保衛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等角度進行說明。【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意義:根據材料“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胡精神,極大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保衛祖國而團結奮斗,同時鞏固了新生政權,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根據材料“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可知,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根據材料“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可知,使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空前提高。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紅色網絡研學活動中,同學們推薦了以下幾個紅色教育基地。序號紅色展館解說詞示例上海中共一大會址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希望,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凝聚了中國人民的強大力量1江西瑞金革命紀念館2貴州遵義會議會址3甘肅會寧長征紀念館4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5陜西延安中共七大會址6河北西柏坡紀念館請按照給出的示例,任意選擇兩個展館為其寫出相應的解說詞。(要求:史實準確、闡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示例1:1931年底,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答案合理亦可給分)示例2: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會議。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避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小學挫折教育心理活動課
- 2025年寧夏體育職業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手繪設計:教學演講新風格
- 腋臭術后護理注意事項
- 精神障礙患者骨折護理
- 肝臟腫瘤病人的護理查房
- 2019患者安全目標
- 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防范措施清單
- 腹腔壓力監測演示文稿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Unit4HobbiesLesson2
- 帶電作業屏蔽服安全技術標準
- 護理-人力資源案例分享課件
- 集成電路芯片測試技術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Windchill培訓Creo數據管理培訓
- 高中生讀后續寫現狀調查報告1 論文
- 汽油機振動棒安全操作規程
- 項目式學習 知甜味百劑 享“甜蜜”人生 阿斯巴甜合成路線的設計 上課課件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