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8講新民主主義革命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1.五四運動(1)背景:1919年,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收回國家主權的正值要求。(2)經過:前期運動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后期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3)成果①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親日派賣國賊職務。②中國外交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性質:是廣袤人民群眾干脆參與的、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5)意義:標記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規定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殲滅階級差別,實現共產主義。(3)制定民主革命綱領: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行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袤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毛澤東毛澤東的這段話說明白什么?提示:①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工人階級迫切須要有一個堅毅的領導核心,一個自己的政黨。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時代的必定要求。3.國民革命(1)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①背景:工人運動遭受挫折使中國共產黨相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孫中山確定“以俄為師”,同意以“黨內合作”的方式同中國共產黨合作。②標記: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記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國民革命運動由此興起。(2)北伐斗爭①起先: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②成果:1927年初,國民革命軍占據南京、上海,北伐斗爭取得巨大成功。(3)國民革命的失?、贅擞洠?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制造了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②緣由a.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b.中國共產黨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③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拓1.背景(1)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2)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2.開拓: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創建井岡山革命依據地,開拓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3.內容(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制度。(2)政權建設: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3)武裝斗爭:開展游擊斗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前四次“圍剿”。4.紅軍長征(1)緣由: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2)起先:1934年10月,中共中心和中心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3)遵義會議①內容: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心的統治,確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見,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的正確領導。②意義:是中國共產黨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標記。(4)成功: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5)意義:為中國革命熬煉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為中國革命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遺產。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四個轉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建立→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2)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右傾錯誤→八七會議的正確決策;“左”傾錯誤→遵義會議的正確決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瑞金→陜北。(4)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外戰”:1927—1936年內戰→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宏大成功1.解放斗爭(1)背景:抗日斗爭成功后,蔣介石堅持內戰和獨裁的方針,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2)爆發: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3)進程①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激發了農夫革命和生產的主動性。②戰略反攻: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③戰略決戰: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④成功: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1)依據: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2)標記: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3)意義①國內:從根本上變更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國際:變更了世界政治力氣的對比。(4)歷史閱歷:走經過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定,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人民解放軍占據南京,表明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反動政權覆滅,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范圍內成功,也不能說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結束。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記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1.依據地建設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開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選舉毛澤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心政府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心政府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珍貴探究與嘗試。2.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國民黨因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沖突,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袤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丟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權。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袤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袤民眾的支持,故能領導人民取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中國人民革命的成功,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詳細實踐相結合的成功,是毛澤東思想的成功,從根本上變更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宏大事務之一。1.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創建的基礎一些學者指出,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創建的基礎主要是毛澤東早期的上山思想基礎以及當地的黨群基礎和有利的自然條件基礎。依據地創建的三個標記,即工作重點由向中心城市到向農村轉變,由舊軍隊到新軍隊的轉變,由舊政權到新政權的轉變?!獡顚幰恢骶帯稓v史學習新視野新學問》[思維激活]作為中國革命的第一塊革命依據地,井岡山革命依據地的創建意義重大。毛澤東早期上山思想、當地黨群基礎和自然條件是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礎。2.重慶談判——國共兩黨“商討”和平建國的嘗試重慶談判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斗爭取得宏大成功,中國歷史面臨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由國共兩黨的最高領導人干脆參與的談判。這是一場關系中國前途命運的歷史性談判。重慶談判的歷史,既是國共兩黨求同存異、相忍為國的集中體現,也是兩黨才智和力氣斗爭的充分展示,其中的斗爭與合作,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寶,對今日國共關系的發展仍舊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羅玉蘭《重慶談判之初步探討》[思維激活]抗日斗爭成功后,為爭取和平,1945年8月,毛澤東等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經過談判,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和平建國,堅決避開內戰,召開政協會議,保證人民權利等。1946年初,政協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通過有利于人民的政協協議。但是,政協協議很快被國民黨撕毀,內戰爆發。重慶談判是一場關系中國前途命運的談判。?探究一多角度理解五四運動的特點及意義史料一滬埠自青島問題發生以后,學生二萬余人全體罷課,以抵制日貨、取消密約為名義,開會演說,發布傳單,紛擾業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學生被捕消息傳滬,晨間學生結團動身,先在南市要求商號罷閉……于是頃刻之間,南市一律罷閉……(10日)有火車、輪船機工及錢業大司務均罷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銀行1919年6月5日、10日電函史料二史料三新啟蒙運動的提倡者……強化了把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啟蒙運動的認知方式。他們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個典型的啟蒙運動,思想大解放運動,是中國第一次最宏大的啟蒙運動?!獜埰G《新啟蒙運動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評說》(1)史料一中“青島問題”指巴黎和會上,列強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交給日本?!叭w罷課”“商號罷閉”“罷工之事”說明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彰顯了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巨大力氣。(2)史料二中“誓死力爭,還我青島”體現了五四運動的革命性、愛國性與徹底性。(3)依據史料三關鍵詞“啟蒙”可知史料三主要從思想解放角度確定了五四運動的主動意義。(1)依據史料一、二和所學學問,歸納五四運動的基本特點,并指出這場運動體現的革命精神。(2)依據史料三,結合中國20世紀其次個十年的相關史實,簡述作者的評價理由。[提示](1)特點: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眾性,多階層參與,聯合斗爭;愛國性,維護主權、反對侵略;成功性,斗爭目標基本實現。革命精神:愛國主義。(2)五四運動高舉民主、科學旗幟,打倒了傳統權威,為新思想的發綻開拓了道路。促進了西方各種社會政治學說(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還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切。五四運動的特點及意義1.五四運動的特點(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學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2)群眾性:學生、工人、商人多階層參與,聯合斗爭。(3)愛國性: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反對帝國主義侵略。(4)成功性:目標基本實現。2.五四運動彰顯新的時代潮流(1)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起先發揮領導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漸漸和工人運動結合在一起,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4)新的覺醒——民族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與,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氣。(5)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但就其本質而言,仍舊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探究二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究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同時出現了兩條道路的選擇,一條是仿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進行城市武裝暴動,如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另一條是在邊遠的農村進行武裝暴動。革命從以城市為中心轉到以鄉村為中心,這在以往是沒有前例的。法國的巴黎公社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動?!獡偃恶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歷程》等整理史料二因為強大的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反動同盟軍,總是長期地占據著中國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需把落后的農村造成先進的鞏固的依據地,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宏大的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狠敵人,借以在長期戰斗中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全部成功。在這種情形下面,由于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由于中國土地的廣袤(革命勢力有回旋的余地),由于中國的反革命營壘內部的不統一和充溢著各種沖突,由于中國革命主力軍的農夫的斗爭是在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這樣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國革命有在農村區域首先成功的可能……——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史料一中表明當時中國還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國民革命失敗后,黨內存在著以農村為中心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和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的分歧。(2)史料二論述了在農村建立革命依據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國的特別國情確定的。(1)依據史料一和所學學問,指出俄國十月革命開創的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的特點。(2)依據史料二和所學學問,歸納影響我國民主革命道路選擇的詳細因素和在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究中毛澤東所做的貢獻。[提示](1)以工人階級為主體進行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2)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城市敵人力氣強大;中國各地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國國土廣袤;反革命營壘不統一;農夫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武裝斗爭一再失敗的教訓。貢獻: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依據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中國共產黨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歷程1.革命綱領:1921年中共一大通過的綱領脫離中國國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據中國國情(社會性質、革命對象、革命敵人),制定最低綱領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2.革命力氣:工人運動高潮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相識到必需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團結廣袤農夫、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等,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迎來國民革命的高潮。3.革命領導: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相識到必需駕馭革命和武裝力氣的領導權,獨立領導革命。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起先。4.革命道路:1927年以城市為中心的一系列起義失敗,中國共產黨相識到蘇聯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論”不符合中國國情,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的工農武裝割據革命道路。5.訂正錯誤:1935年遵義會議訂正“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獨立自主地解決了內部沖突,1936年成功完成長征。6.主要沖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協調國內階級沖突,抓主要沖突一樣對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上不斷走向成熟。?探究三國共兩黨民主與獨裁、和平與內戰的較量史料一漫畫——重慶談判史料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自治性的軍隊例如共產黨軍隊那樣的存在,乃與中國政治團結不相符合……——杜魯門《關于美國對華政策的聲明》史料三我軍其次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實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斗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毛澤東《解放斗爭其次年的戰略方針》(1)史料一為漫畫史料,解讀時留意漫畫蘊含的實質,理解其影射的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本質。(2)解讀史料二時留意理解美國否定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的合法性的實質目的。(3)解讀史料三時留意理解解放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方針。(1)依據史料一、二,歸納其次次國共合作裂開的主要因素。(2)依據上述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歸納近代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兩黨關系的演化特征。[提示](1)抗戰成功使國共合作的基礎失去;蔣介石堅持專制、獨裁;中國共產黨提倡和平、民主;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2)從合作到對抗再到合作,從再合作到再對抗的演化特征。國共關系發展演化的階段特征及影響其演化的主要因素1.階段特征(1)由國民革命時期的合作至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對峙。(2)由抗日斗爭時期的合作至解放斗爭時期的對抗。2.影響國共兩黨關系演化的主要因素(1)兩黨的階級屬性不同。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工農群眾的利益。階級屬性的不同是國共關系沖突、斗爭直至分裂的根本緣由。(2)社會主要沖突的變更。當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時,兩黨就有結束對抗走向合作的可能;當階級沖突上升時,兩黨合作關系就有可能裂開,走向對抗。(3)國際政治勢力的看法與國際環境的影響。進步的國際政治勢力和有利的國際環境能促成兩黨之間的合作。反之,反動的國際政治勢力插手,會加速兩黨關系的裂開。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相識北洋軍閥的統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筆者提出重新相識和評價北洋政府,并不是說要去懷念那個時代。那終歸是一個軍閥混戰、社會動亂、國家貧弱的時代,而今日須要的是和平、安定、富有和民主、強盛。之所以指出北洋政府的某些“優點”和“貢獻”,不是要“追尋”它,也不是要歌頌它,而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其在歷史上的表現賜予客觀的評價,還歷史以原來面目。北洋政府是武夫當政,但在保障人民政治權利和自由方面,還是可以給后人以借鑒和啟示的?!幾岳畹钤墩摫毖笳摹坝病焙汀败洝薄獞斨匦孪嘧R和評價北洋政府》解讀材料,就“如何評價北洋軍閥政府的統治”確定一個論題,并聯系相關史實予以闡述。[答案]示例一:論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近代中國的黑暗時期。闡述:①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在攫奪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實后,逐步走上了復辟帝制的道路。袁世凱死后,中國出現了各派軍閥割據和相互混戰的動蕩局面,使國家陷于長期的分裂和動亂之中。②從袁世凱到段祺瑞的歷屆北洋政府,都受帝國主義列強操縱。為了借到外債,他們將從中心到地方的很多權益,都作為借款的抵押品。帝國主義國家則通過向各派軍閥供應大量政治性貸款,操縱中國的內政和外交。③北洋軍閥加劇了對人民的政治壓迫。北洋政府先后頒布《暫行新刑律》《治安警察條例》《出版法》等法令,剝奪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基本的自由權利。④各派軍閥竭力擴充軍隊,為了支付巨額的軍費和行政費用,各派軍閥、各級政府隨意加征各種苛捐雜稅,并濫發公債,濫發紙幣,對人民進行變相掠奪,嚴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給整個社會帶來無窮的災難。示例二:論題:北洋軍閥的統治在某些方面對社會轉型起了確定的推動作用。闡述:①政治上,北洋政府的封建統治是一種不完整的封建統治,具有某些資本主義的性質。北洋政府打著“民國”招牌,披著法統外衣,再也不行能完全依據封建專制時代的方式行事了。由“家國”轉為“民國”,政治生態的大換血,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北洋軍閥的統治盡管不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國”,但較之清朝封建專制已是歷史的進步??梢哉f,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共和政體逐步穩定,中國的政治民主化有確定的發展。②經濟上:北洋政府對經濟的發展施加了主動的影響。北洋政府在經濟上并不排斥資本主義的發展,其頒布和推行的較為寬松的經濟政策在確定程度上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須要,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取得了較大發展。③外交上:北洋政府曾經爭得了部分主權,中國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如:堅決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使英國分割中國神圣領土西藏的陰謀活動失去了法律依據;一戰期間,廢除了德國的治外法權等特權;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駁斥日本無理要求,頂住英美壓力,以各種方式據理力爭,維護國家主權,最終沒有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在華盛頓會議上迫使日本撤出山東、英國歸還威海衛等。④思想上:北洋軍閥政府放寬了對民間各種結社與言論自由的限制,有利于中國的思想近代化。全面相識北洋軍閥的統治對北洋軍閥統治的評價,主流觀點認為北洋軍閥時期軍閥割據混戰,對內獨裁,對外出賣國家主權,民眾生活困苦,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而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在對北洋軍閥全面相識的基礎上,有史家學者提出了新的觀點,認為不應抹殺北洋軍閥的某些歷史貢獻,對其統治應賜予客觀評價。比如這一時期新的革命力氣的孕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等都體現了其對歷史發展的貢獻?!究挤ㄊ纠窟\用社會情境,隱性考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見(2024·全國卷Ⅱ)中國共產黨的一份告全黨黨員書指出:“國民黨中心驅除軍隊中的共產黨黨員,我們的黨不得不隱私起來……這所謂國民政府是什么?他從革命的政權機關變成了資產階級之反動的執行機關,變成了軍閥的工具?!庇纱耍袊伯a黨()A.闡明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性B.確定武裝抗拒國民黨統治的方針C.批判“左”傾錯誤的危害性D.動員工農紅軍進行戰略性的轉移知情境:本題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一份告全黨黨員書的社會情境,要求分析推斷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見。明立意:本題以中國共產黨的一份告全黨黨員書為切入點,考查史料實證、歷史說明等核心素養。抓關鍵:“國民黨中心驅除軍隊中的共產黨黨員”是解題的突破口。理思路:解答本題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詳細的歷史事務:國共合作中參與國民黨的共產黨黨員被國民黨驅除,現在甚至連生存都成了問題,莫非還要坐以待斃嗎?確定不能!那共產黨首先應當想到的是什么呢?面對國民黨的壓迫,首先應當進行的就是——想方法抗拒!這也是人之常情。這一歷史事務應是中國共產黨武裝反對國民黨,然后再看看四個選項,哪一個跟“抗拒”關系最干脆,答案就是它(B項)。五四運動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1)新式學問精英群體走上中國社會舞臺:通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新式學問精英群體整體地、主動地出現在中國現代化的舞臺上,成為一支無法忽視的力氣,這充分呈現了他們改造中國的主動意識、集體意識。(2)近代民族國家意識漸漸覺醒: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使具有民族國家意識的學問群體爆發。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后來中國的民族獨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3)對現代化的探究不斷深化:五四運動從根本上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政治運動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自然發酵出來的?!菊骖}體驗】練點:解放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2024·全國卷Ⅰ)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國通過各自渠道同中國共產黨接觸,摸索與將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心考慮: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可以實行主動方法爭取這些國家承認;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爭取這些國家的承認。這反映出()A.中國共產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國家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C.中國沖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獲得國際支持A[材料“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了不被不同等條件束縛而實行暫不與英、法、美等國建交的看法,這是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體現,故A項正確。]練點: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中的反帝斗爭2.(2024·全國卷Ⅲ)1949年,渡江戰役即將發起時,英國軍艦擅自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人民解放軍奮起反擊,斃傷英軍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國的武裝力氣“快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土、領空”。人民解放軍的這一行動()A.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陣營B.是對列強在華特權的否定C.切斷了西方國家對國民黨的軍事救濟D.反映出“另起爐灶”外交政策的確立B[依據1858年《天津條約》的規定,列強取得了中國內河航運特權,人民解放軍的這一做法,是一種反侵略的斗爭,是對列強在華特權的否定,故B項正確;社會主義陣營鞏固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英國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的目的是維護內河航運特權,并非對國民黨進行軍事救濟,故C項錯誤;“另起爐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練點:抗日斗爭成功后國共力氣的對比3.(2024·全國卷Ⅱ)抗日斗爭成功后,山東依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依據地總人口的27%;中國共產黨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起先轉移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C.統一戰線范圍進一步擴大D.國共力氣對比變更趨勢加強D[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依據地群眾組織成員的人數和黨員所占人口的比例,這說明通過抗日斗爭,中國共產黨力氣增加,國共力氣對比的變更趨勢不斷加強,故D項正確;材料只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基礎,未涉及革命工作重心的轉移,故A項錯誤;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抗日斗爭成功后,國共內戰很快爆發,統一戰線的范圍縮小,故C項錯誤。],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決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山東依據地群眾組織的發展、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反擊英國軍艦對中國內政的干涉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利益為重以及捍衛中國領土主權的堅決決心。練點:國民黨改組與國共合作4.(2024·全國卷Ⅱ)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確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逼湟庠?)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D.變更反封建的斗爭目標C[本題主要考查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變更。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當時孫中山在思索各國民主革命的閱歷教訓并吸取俄國革命的閱歷,并不能說明孫中山要走俄國革命的道路,故A項錯誤;孫中山并沒有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故B、D兩項均錯誤;孫中山的意思是借鑒俄國革命成功閱歷,即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故選C項。]練點:農村革命依據地的經濟建設5.(2024·全國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依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狀況。這主要是因為依據地()A.農夫生產的主動性高漲B.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夫生產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產D.人民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A[依據材料“1930年”“鄂豫皖革命依據地”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給農夫,使農夫的生產主動性空前高漲,水稻產量增加,米價下降,故A項正確;紅軍保衛農夫生產不確定使糧食增產,故B項錯誤;當時革命依據地處于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之中,政府將主要精力放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上,故C項錯誤;D項不符合史實,故解除。]1.(2024·大同一模)據統計,從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學生赴法勤工儉學,總數達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頻頻舉辦歡送會和“出國指導講座”,報刊也紛紛報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這表明當時()A.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B.新文化運動促進全民族覺醒C.五四運動激發青年探求真理D.向西方學習成為社會的共識C[1919年的五四運動極大地激發了廣袤青年追求自由同等的思想和愛國思潮,促使大批青年學生赴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勤工儉學,探究救國救民的道路,故選C項;材料未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狀況,解除A項;材料與新文化運動無關,解除B項;D項中“社會的共識”表述過于確定,解除。]2.(2024·佛山一模)中國共產黨在某次代表會議上通過以下綱領:“革命軍隊必需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需救濟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退的時候?!边@次會議后()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由理論起先走向實踐B.走上中國特色革命道路C.中國的民主革命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支持D.社會主義改造快速發展A[把“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確立為奮斗目標的是中共一大通過的綱領,中共一大宣告了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由理論走向實踐,故選A項;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與題干信息不符,解除B項;C項與史實不符,解除;社會主義改造的時間是1953—1956年,涉及生產資料全部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遂寧市二中2025年高三數學試題二診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
- 新疆昌吉州阜康二中學2025屆初三4月模擬訓練化學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2025年初三“零診”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化工過程自動控制與儀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質量監測(一)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醫學高等??茖W?!抖窟b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綠化種植培訓方案
- 商務禮儀電梯培訓
- 2025年個人SUV車庫買賣合同
- 文明用語培訓課件
- 錄音證據文字模版
- DL∕T 617-2019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技術條件
- 班級管理(第3版)教學課件匯總全套電子教案(完整版)
- 沖壓作業機械類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 TCVN-2622-越南建筑防火規范(中文版)
- 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一??荚嚪此?課件-2021-2022學年高中主題班會(共17張PPT)
- 什么是管壁厚度號Sch
- 液壓閥詳細講解課件
- DB13(J)∕T 256-2018 農村氣代煤工程技術規程
- 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大全
- 風機基礎沉降觀測記錄表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