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_第1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_第2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_第3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_第4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十二、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頻度高、危害重,其中臺風、旱澇、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響尤為嚴重。【拓展提升】2021年7月,干旱了無數年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突發創紀錄洪水,300km2的沙漠變成了湖泊。氣象專家指出,新疆沙漠腹地及其周邊地區降水增加趨勢明顯,已成為我國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和顯著的區域。下圖示意塔克拉瑪干沙漠位置及其相關地理事物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021年7月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沙漠洪水”的原因是(

)A.臺風過境降水異常 B.溫帶氣旋活動頻繁 C.西南季風勢力增強 D.暴雨疊加融雪洪水2.在此次沙漠洪水中,損失最為嚴重的是(

)A.農田水利設施 B.城鎮公共設施 C.居民房屋設施 D.油田基礎設施3.近年來,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及其周邊地區降水的增加有利于(

)A.提高河湖水位,發展內河航運 B.增加土壤水分,改善生態環境C.改變氣候類型,減輕干旱程度 D.優化水熱組合,擴大耕作規模【答案】1.D2.D3.B【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西北地區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此,2021年7月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出現“沙漠洪水”的原因是暴雨疊加融雪洪水。該地深居內陸,降水少,氣候干旱,不受臺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溫帶氣旋也不會頻繁出現,ABC錯誤。所以答案選D。2.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出現“沙漠洪水”,受影響最大的是位于沙漠中的油田基礎設施,D正確。農田水利設施、城鎮公共設施和居民房屋主要分布在綠洲地區,受沙漠洪水影響不大,ABC錯誤。所以答案選D。3.近年來,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及其周邊地區降水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改善生態環境,B正確。新疆氣候類型沒有改變,仍然是干旱地區,河湖水位提高不多,航運條件不好,水資源仍是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ACD錯誤。所以答案選B。2021年3月初浙江建德發布霜凍藍色預警,農產品公司組織員工搶摘茶葉,以減少損失。據悉,春茶品質好、產量低、價格高,嗜茶之人皆以春茶為貴。但2019年11月的一次寒潮襲擊武夷山的茶園,茶農卻不悲反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嗜茶之人皆以春茶為貴是因為(

)①降水多,生長快②氣溫低,生長慢③品種好,質量優④過冬后,養分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霜凍藍色預警之后,除搶摘茶葉之外,建德茶農降低霜凍對茶樹嫩葉的危害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鋪設鵝卵石 B.建保溫大棚 C.茶園灑水 D.茶樹根部培土6.2019年11月的一次寒潮襲擊茶園,茶農卻不悲反喜的原因是(

)A.該區域茶樹為抗寒品種,寒潮對其幾乎無影響 B.寒潮增大晝夜溫差,利于有機物積累C.降溫殺死越冬蟲卵,提升茶葉品質 D.可以帶來豐富降水,避免出現干旱【答案】4.D5.C6.C【分析】4.本題考查影響農作物品質的因素。春茶價格貴的原因是產量低且品質高。產量低是因為春季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茶樹生長慢,①錯誤,②正確;嗜茶之人皆以春茶為貴,并未涉及某一特定品種的茶葉,③錯誤;品質高是因為茶樹經過漫長的冬季,營養物質損耗少、養分積累多,④正確。故選D。5.本題考查茶園保溫措施。霜凍帶來的主要危害是低溫凍害,因此,茶農需要采取措施減小霜凍的降溫幅度。鋪設鵝卵石為增大晝夜溫差的手段之一,并不能降低霜凍對茶樹嫩葉的危害,A錯誤;建保溫大棚可以抵御霜凍,但在霜凍預警發布之后短時間內大面積建保溫大棚不現實,B錯誤;茶園灑水可以提高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增大空氣比熱容,減小霜凍的降溫幅度,從而降低其對茶樹嫩葉的危害,C正確;茶樹根部培土也可以減小霜凍對茶樹的不利影響,但是對茶樹嫩葉的保護作用較小,D錯誤。故選C。6.本題考查寒潮的影響。寒潮侵襲一般屬于災害性事件,但是此處茶農不悲反喜,說明寒潮產生了積極影響。材料中并未提及該地茶樹為抗寒品種,且此地位于亞熱帶,常年受寒潮影響小,品種抗寒能力強的概率并不大,A錯誤;寒潮會導致降溫,并不一定會增大晝夜溫差,B錯誤;降溫可以殺死越冬蟲卵,減輕來年的病蟲害,提升茶葉品質,C正確;武夷山位于福建,福建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濕潤地區,年降水量較大,干旱出現頻率較低,D錯誤。故選C。某地歷史上曾經發生滑坡,部分滑坡體殘留在坡面。2021年,該坡面出現裂縫,自6月起,連續出現強降雨。7月12日古滑坡復活滑動,給當地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下圖示意該滑坡剖面的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從圖中可以看出,誘發此次古滑坡復活的因素不包括(

)A.降水 B.坡度 C.裂縫 D.人類活動8.下列危害不是滑坡造成的是(

)A.掩埋沖毀村莊 B.威脅交通安全C.造成地表塌陷 D.形成堰塞湖9.要監測大范圍滑坡災害及其災情,需要首先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BDS(北斗定位導航系統)B.GPS(全球定位系統)C.RSD.GIS【答案】7.D8.C9.C【解析】7.根據材料可知,誘發此次古滑坡復活的因素有,自6月起,連續出現強降雨,隨著雨水的下滲在滑坡體與基巖面之間形成滑動不穩固面,裂縫的方向與流水的方向一致,流水可以直接保持原先的速度和勢能直接侵入到滑坡體底部,加劇滑坡體的不穩定性,再加上山體坡度較大,誘發了此次古滑坡復活;此次滑坡的復活與人類活動無關,因此依據題意,故選D。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滑坡產生的危害有滑坡體可以掩埋沖毀村莊,威脅交通安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不會造成地表塌陷,根據題意,故選C。9.要監測大范圍滑坡災害及災情,需要首先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遙感即RS,C正確。BDS(北斗定位導航系統)和GPS(全球定位系統)都是定位導航的功能。GIS是在一定數據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對比、計算系統。ABD錯誤。故選C。冰川降雨型泥石流是發育在冰川積雪地區,以降雨和冰川融水共同作為激發水源而形成的泥石流。海巴洛溝流域位于滇西北橫斷山區哈巴雪山西側(圖1),流域最高點海拔為5396m。2019年7月28日,激發了特大規模的冰川降雨型泥石流。根據流域海拔、地形及植被分布條件,將流域劃分為下游亞熱帶低谷區、中游溫帶窄谷區、上游高山寒帶寬谷區3種區域類型。圖2為海巴洛溝流域不同海拔帶6小時降雨量擬合曲線。據此回答問題。10.誘發“7·28”泥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

)A.雪山峰脊區 B.上游河谷帶 C.中游溫帶窄谷區 D.下游亞熱帶低谷區11.海巴洛溝流域主溝道AB段、BC段、CD段和DE段地形對泥石流形成的作用表述不正確的是(

)A.AB段溝道地形陡峻,徑流速度快,為泥石流形成提供動力條件B.BC段地形和緩開闊,為大量松散固體物質積累提供場所C.CD段溝道狹窄順直、坡度大,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質基礎D.DE段地形陡峻,且靠近斷層,為泥石流形成提供前提條件【答案】10.A11.C【解析】10.“7·28”泥石流為冰川降雨型泥石流,主要水源為降雨和冰川融水。由圖2可知,強降雨主要集中于雪山峰脊區,同時該區域也是哈巴雪山的冰川覆蓋區,夏季較高的氣溫使得冰川消融量增加,因此誘發“7·28”泥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雪山峰脊區,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11.AB段為雪山峰脊區,陡峻的溝道地形,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動力條件,A不符合題意;BC段為上游河谷區,地勢較緩,溝道堆積物分布較多,為大量松散固體物質積累提供場所,B不符合題意;CD段為中游窄陡區,溝道呈“V”形,順直且深長,為泥石流快速運動通道,不是泥石流物質基礎的主要來源,C符合題意;讀圖可知,DE段等高線密集,且附近有斷層,易產生滑坡和泥石流,D不符合題意。所以選C。2020年8月,受持續降雨影響,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側山體發生崩塌,導致交通中斷。下圖示意該處山體崩塌之后的無人機航拍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此次山體崩塌導致南椏河(

)A.上游含沙量增大 B.上游流速加快 C.下游水量減少 D.下游水質改善13.此次崩塌前期變形未被準確發現,主要由于當地(

)A.交通不便 B.河流湍急 C.植被茂密 D.山坡陡峭14.對交通安全仍然構成直接威脅的是(

)A.潛在變形區 B.殘留體 C.崩塌源區 D.堆積區【答案】12.C13.C14.B【分析】12.本題考查山體崩塌對河流的影響。由圖可知,崩塌堆積體入河阻塞河道,導致河流上游流速減慢,泥沙沉降,含沙量減小,A、B錯誤。由于堆積體阻塞河道,下游水量減少,河流自凈能力減弱,水質變差,C正確,D錯誤。故選C。13.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由圖可知,該地附近山坡植被茂盛,影響了裂隙等崩塌前兆的發現,C正確。當地鄰近公路,交通便利,A錯誤。河流在崩塌源區下方,對山體變形監測無影響,B錯誤。山坡陡峭可以通過航拍等手段監測,D錯誤。故選C。14.本題考查山體崩塌的分析。由圖可知山體崩塌殘留體前緣出現陡峭的凌空面,極易崩塌,再次造成災害,對交通安全構成直接威脅,B正確。崩塌源區大部分物質已經向下運移,繼續發生崩塌的可能性不大,C錯誤。堆積區物質移動緩慢,對交通安全威脅小,D錯誤。潛在變形區移動將導致前方的殘留體崩塌,間接對交通安全構成威脅,A不符合題意。故選B。廣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次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崩塌多發生在地形坡角大于50°、高度大于30米的斜坡上,滑坡多出現在坡角50°以下的斜坡上。下圖為廣西梧州市地質災害發生頻數與月平均降水量關系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曲線a、b、c分別表示(

)A.滑坡、降水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水量C.降水量、滑坡、崩塌 D.降水量、崩塌、滑坡16.下列關于該市地質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上圖表明該市地質災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均衡性B.降水是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C.地質災害的發生都與人類活動有關D.海拔高處滑坡多,海拔低處崩塌多【答案】15.C16.B【分析】15.梧州地處華南地區,雨季長,降水豐富,a表示降水量。滑坡多出現在坡角50°以下的斜坡上,該地是丘陵地形,雨季滑坡災害多,故b表示滑坡。崩塌多發生在坡角50°以上的斜坡上,丘陵地區坡度陡的區域面積小,崩塌災害少,故c表示崩塌。C正確。故選C項。16.圖中信息可以表明該市地質災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但不能表明其具有均衡性,A項錯誤;圖中地質災害發生頻數與降水量呈正相關,所以降水是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B項正確;地質災害中的地震、火山活動一般與人類活動無關,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崩塌、滑坡的發生與坡角的大小關系較大,D項錯誤。故選B。江蘇省寧鎮低山丘陵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國地質災害最嚴重地區之一。圖為“鎮江市潤州區2003—2017年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與降雨量關系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該區域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與對應年份降雨量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與年降雨量正相關 B.與年降雨量負相關C.與梅雨期降雨量正相關 D.與梅雨期降雨量負相關18.該區域地質災害多發的主要原因有(

)A.地形起伏較大 B.降水分配均勻 C.溫差較大 D.植被稀疏19.減緩該區域地質災害損失的有效做法是(

)A.有序組織人口向丘陵遷移 B.鼓勵依山臨水建設別墅C.實施私家汽車的限行制度 D.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答案】17.C18.A19.D【分析】17.觀察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與年降雨量折線圖(左圖),在2005-2009年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基本不變,對應年份年降雨量是先升后降,可知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與對應年份年降雨量對應關系不具有相關性,A、B錯誤;觀察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與梅雨期降雨量折線圖(右圖),2003—2017年突發地質災害年度總量的升降與梅雨期降雨量基本一致,梅雨期降雨量較多的年份突發地質災害也較多,對應關系是正相關,C正確,D錯誤。故選C。18.該區域地質災害多發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起伏較大,由材料可知,該區是低山丘陵區地勢起伏大,重力作用大,會導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A正確;降水集中多暴雨會使地質災害多發,B錯誤;溫度變化對地質災害影響不大,C錯誤;植被稀疏會導致地質災害增加,但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A。19.該區域是低山丘陵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地質災害嚴重。減緩該區域地質災害損失可以有序組織人口向平原遷移,向丘陵遷移,人地矛盾更突出,加劇對地表形態的破壞,地質災害會加重,A錯誤;依山臨水建設別墅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更大,災害發生時損失更大,B錯誤;實施私家汽車的限行制度會影響大氣環境質量,與減緩該區域地質災害損失沒有關系,C錯誤;該地低山丘陵廣布平原面積較小,需要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在城市化推進的同時,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特別是減少對地形和植被的破壞,可以有效的減緩該區域地質災害的損失,D正確。故選D。2021年7月,臺風“煙花”在浙江省登陸。據初步統計,“煙花”造成浙江、上海、江蘇、安徵4個省市271.1萬人受災,1100多間房屋捅壞。直接經濟損失33.5億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臺風“煙花”對浙江省的主要影響有(

)①大風大霧天氣

②影響近海養殖業

③加劇環境污染

④引發風暴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若要快速確定“煙花”帶來的受災范圍及受災情況、制定減災預案、評估災害損失和指導災后重建,應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數字地球技術 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C.遙感技術 D.地理信息系統22.此次臺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有(

)①洪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地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20.B21.D22.B【解析】20.大霧天氣的形成需要微風及大氣穩定的大氣環境,臺風不可能帶來大霧天氣,①錯;臺風“煙花”帶來的強風、暴雨、風暴潮等會造成養殖設施大面積毀壞,影響近海養殖業,②符合題意;臺風所到之處會造成環境嚴重破壞,加劇水源水污染、垃圾污水污染、食物污染等,③符合題意;臺風“煙花”強度大,強風會引發沿海地區的風暴潮,④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本題排除ACD三項,選B。21.利用數字地球綜合減災是一項艱巨、長期的復雜系統工程,幾乎涉及所有學科和領域中的高新技術,技術難度大,故排除A項;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在計算機系統支持下,對地球表層空間中的地理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所以要快速確定“煙花”帶來的受災范圍及受災情況、制定減災預案、評估災害損失和指導災后重建,應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D正確;遙感技術(RS)主要是應用于臺風過境后,受災范圍及受災情況調查監測,C與題意不符;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是定位和導航功能,對制定減災預案、評估災害損失的作用不大,B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22.洪澇不屬于地質災害,①錯;浙江省多山地丘陵,臺風“煙花”帶來的狂風、暴雨可能會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但臺風不可能帶來由內力作用引起的地震,②③正確,④錯。故本題排除ACD三項,選B。二、綜合題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島嶼按照成因一般可分為大陸島、火山島、沖積島和珊瑚島。下圖為南太平洋上的一座島嶼,島上年平均氣溫28℃,5至10月為旱季,11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3500mm,適宜種植椰子、可可、咖啡、香蕉等熱帶經濟作物,但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較弱。(1)圖示島嶼為一座火山島,就此作出合理解釋。(2)該島嶼東部水系發育,水網較密,分析其主要原因。(3)推測并說明威脅該島嶼農業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答案】(1)位于浩瀚的太平洋上,距離大陸較遠;珊瑚礁形成的島嶼一般面積極小,該島嶼面積可達1700多平方千米;該島嶼平均海拔較高,且中部高,四周低,具有火山形態特點。(2)該島嶼東部既可受到赤道低氣壓帶影響,也可受東南信風帶控制;島嶼東部為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因山地抬升,降水豐富;大量雨水匯為地表徑流,形成眾多河流。(3)熱帶颶風。島嶼南面是浩瀚的太平洋,這里是熱帶颶風的發源地;熱帶颶風隨東南信風北移,侵襲島嶼,使農業生產受到重大損失。【分析】本大題以南太平洋上島嶼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島嶼的成因、河流水系特征、氣象災害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圖文信息獲取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1)根據材料“島嶼按照成因一般可分為大陸島、火山島、沖積島和珊瑚島”可知,不同島嶼成因不同,形成的島嶼形態也不同。由圖示經緯網可知,該島嶼位于浩瀚的太平洋上,距離大陸較遠,難以形成大陸島。圖示島嶼面積較大,面積達1700多平方千米,且海拔較高,中部以山地為主,地勢崎嶇,排除沖積島。珊瑚礁是珊瑚死亡堆積形成,形成的島嶼一般面積極小且海拔較低,該島嶼不可能是珊瑚島。該島嶼平均海拔較高,且中部高,四周低,具有火山形態特點,為一座火山島。(2)島嶼東部水系發育,水網較密的主要原因可從降水的空間分布、降水與河流的關系角度分析。由圖示可知,該島嶼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地區,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該島嶼東部受到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較多,利于地表河流發育。該島嶼受東南信風帶控制,島嶼東部為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因山地抬升,降水豐富。大量雨水匯為地表徑流,形成眾多河流,水網較密。(3)由圖可知,該島嶼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地區,島嶼南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水汽充足,氣溫較高,利于形成熱帶颶風,成為熱帶颶風的發源地。熱帶颶風隨東南信風北移,強風、暴雨、風暴潮不斷侵襲島嶼,使農業生產受到重大損失。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南宋以前,淮河直接入海,河水外泄通暢。12世紀初,黃河奪淮,淮河下游零星分布的小湖群形成了洪澤湖。后黃河北撤,與淮河分離,自此淮河由長江入海。洪澤湖形成至今仍洪澇多發。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一系列水利設施的修建(如蘇北灌溉總渠等)、湖區退耕還湖、旅游建設(如將天然湖岸改造成水泥岸堤)。(1)描述1708年以來洪澤湖湖泊面積的變化特點。(2)說明黃河奪淮后,小湖群形成洪澤湖的過程。(3)分析洪澤湖形成至今洪澇多發的自然原因。(4)簡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水利建設、退耕還湖、旅游建設”對洪澤湖面積的影響。【答案】(1)湖泊面積總體呈現萎縮趨勢;萎縮速度減緩;湖泊西側持續萎縮;湖泊東北側早期(1708年至1917年)萎縮明顯。(2)黃河奪淮后,為淮河帶入大量水沙;淮河泥沙淤積,入海通道排水不暢;小湖群地勢低洼,湖區積水,面積擴大,最終相連,形成洪澤湖。(3)湖區泥沙淤積,抬高湖床,降低淮河中下游河道比降,洪水不易外泄;湖泊面積萎縮,滯洪能力不足;地處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支流眾多,匯水面積、匯水量大;入海通道少,排洪能力不足。(4)水利建設新增了入海通道,提高了洪澤湖的排洪能力,但也使部分水域面積萎縮;退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