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專項訓練)-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1頁
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專項訓練)-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2頁
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專項訓練)-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3頁
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專項訓練)-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4頁
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專項訓練)-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講精練輯(上海專用)

專題2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專項訓練)

一、單選題

i.騎樓是一種城鎮沿街建筑,上樓下廊,底層留出公共人行空間形成長廊,二層前部突出于底層用柱支

撐,這是廣州傳統商業街的一個特色,騎樓建筑反映了該地區()

A.地形多樣,地表起伏不平B.降雨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

C.洪澇臺風等災害頻繁D.高溫多雨的氣候

【答案】D

【解析】騎樓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陽,從側面反映出嶺南地區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D正確;與地表起伏

不平無關,A錯誤;騎樓不能起到防澇的作用,不能反映嶺南地區降雨強度大、洪澇、臺風等災害頻繁,

BC錯誤。故選D。

2.我國不同文化區的民居各具特色,堅硬的石砌碉房所屬的文化區是()

A.江南水鄉文化區B.云貴高原文化區

C.青藏高原文化區D.新疆荒漠一綠洲文化區

【答案】C

【解析】堅硬的石砌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就地取材,以土石為原料;墻厚窗小,冬暖夏涼,

可保暖御寒;同時還具備一定的軍事防御功能,c正確;江南水鄉文化區的傳統民居是磚瓦斜頂結構,伴

有天井等,A錯誤;云貴高原文化區的傳統民居是吊腳樓和鼓樓,B錯誤;新疆荒漠一綠洲文化區的傳統

民居以土坯建筑為主,多為帶有地下室的單層或雙層拱式平頂,此外還有阿以旺(房屋連成一片,庭院在

四周,平面布局靈活,分前室和后室)和氈房等,D錯誤。故選C。

3.舟山群島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為山地丘陵。讀圖,舟山群島傳統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

窗戶小,建造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植被狀況B.地形條件C.氣候條件D.水源分布

【答案】C

【解析】舟山群島多臺風等災害天氣頻繁,冬季多大風,建筑物低矮,外觀簡單,少有尖頂等突出部分,

以減少強風對建筑的影響,因此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氣候條件,c正確。植被狀況對建筑物形態影響不大,

A錯誤。地形及水源分布主要影響建筑物布局,BD錯誤。故選C。

4.福建土樓可容納數十戶、幾百人同住一樓,樓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挖有水井。土樓的墻壁經過反

復的夯筑,下厚上薄,厚處可達L5m。福建土樓民居體現了其文化()

A.開放包容性強B.獨立自主性強C.御外凝內性強D.謙虛恭謹性強

【答案】C

【解析】結合材料可知,福建土樓有著堅厚的土墻,表現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圓形建筑物中,三堂屋

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壘,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準

軍事工程。故土樓體現凝內御外性,C正確,A錯誤;與獨立自主性和謙虛恭謹性無關,BD錯誤。故選

Co

5.下列有關氣候與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認為符合事實的是()

A.東南亞的房屋多平頂,墻壁厚,窗子小B.雨衣在新疆吐魯番盆地銷量很好

C.哈爾濱冬天寒冷,人們喜歡吃火鍋D.印度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看球賽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南亞降水多,因此房屋的坡度大,便于排水,多平頂,墻壁厚,窗子小在

我國北方比較常見,A錯誤;吐魯番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雨衣銷量并不好,B錯誤;哈爾濱冬天寒

冷,人們喜歡吃火鍋,C正確;印度屬于熱帶氣候,印度人并不穿羽絨服,D錯誤。故選C。

6.下圖為倫敦大本鐘及北京故宮景觀圖,兩地建筑風格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經濟發展B.地域文化C.氣候因素D.交通條件

【答案】B

【解析】圖中倫敦大本鐘和北京故宮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觀,反映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特點,因此導致兩地

建筑風格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域文化,倫敦是大本鐘反映宗教文化特點,北京故宮反映的是皇權文化特

點,B正確;受經濟發展、氣候因素、交通條件因素影響不大,ACD錯誤。所以選B。

7.傳統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房屋位置的選擇、取材、布局、朝向、結構等與當地的自然

【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圖B為云南傣家竹樓,屬于西南地區,B正確。圖A為微派建筑,分布于安徽省;C

為土樓,分布在福建省;D為蒙古包,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都不屬于西南地區,ACD錯誤。故選B。

8.瓦爾帕萊索位于智利中部,從19世紀一個小鎮逐步發展成為南美洲重要的海港城市。城市依山而建,

老城區保留眾多連接山頂和海邊平地的軌道纜車,形成了五顏六色的建筑景觀(如圖),吸引了來自世界

各地的游客。據此()

A.木質房屋可減少地震發生B.人口增加主要受自然環境影響

C.旅游資源豐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D.受地形影響,形成多彩的建筑風貌

【答案】C

【解析】木質房屋可以減輕地震的危害,不能減少地震發生,A錯;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生態因

素、政治因素,而影響瓦爾帕萊索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注意材料信息“重要的海港城市”),B錯誤;

材料中提到“海港城市”、“軌道纜車”、“五顏六色的建筑景觀”,由此可知,其旅游資源豐富,地域文化特

色鮮明,C正確;當地小城多是漁民的后代,人們為了使航行歸來的人從遠方就能看到家,因此用五顏六

色的顏料粉刷房屋,所以不是由于地形影響才形成多彩的建筑風貌,D錯。故選C。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橫斷山區。一千多年前,生活在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開辟了

梯田,種植水稻,依賴山泉溪流灌溉稻田。當地民間規定,特定范圍內的森林不得砍伐。下圖示意紅河哈

尼梯田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修建哈尼梯田主要改造了當地的()

A.熱量條件B.地形條件C.降水條件D.土壤條件

10.充分體現當地地域文化的景觀是()

①河流②梯田③村寨④山地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1.當地保護森林的主要目的是()

A.調節氣候B.美化環境C.獲取木材D.涵養水源

【答案】9.B10.C11.D

【解析】9.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筑的條狀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的田地,故哈尼梯田改

造的自然要素是地形條件,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0.當地的梯田和村寨都是經過當地人人為改造過的,能夠反映當地人生產生活方式以及農耕文化的景

觀,能夠體現出當地地域文化,②③正確;而河流和山地都是自然的景觀,沒有經過人為改造,不能體現

出當地地域文化,①④錯誤。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1.據圖可知,山坡上高處的地表徑流經過了森林到達村寨和梯田,且森林下方有地下徑流也流向村寨以

及梯田,說明森林涵養水源的作用對當地較為重要,故當地保護森林的主要目的在于涵養水源,D正確;

森林雖然具有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獲取木材的作用,但都不是使當地對森林進行保護的主要目的,ABC

錯誤。故選D。

方言是語言的地方變體。歷史上,廣東省是我國多次大規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與當地居民

融合,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區(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匚二I粵語

口客家語

誦惠州語

臼閩語

皿韶關語

的粵語與客家語

?少數民族語

?粵語島

12.就廣東省方言而言,其()

A.閩語區分布范圍最廣B.類型較為單一

C.韶關語集中在平原區D.分布相互交錯

13.客家語方言區內分布有許多中心城鎮粵語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為()

A.文化交流的需要B.居民愛好的差異C.行政干預的作用D.人口遷移的結果

【答案】12.D13.A

【解析】12.讀圖可知,廣東省方言分布范圍最廣的是粵語和客家語,A錯誤;讀圖可知,廣東省方言類

型較多,分布相互交錯,B錯誤,D正確;讀圖可知,韶關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北部,粵北多山地地形,

C錯誤。故選D。

13.為方便與粵語區人們的交流,客家語方言區內分布有許多中心城鎮粵語島,A正確;客家語方言區

內,人們習慣于使用客家語進行交流,因愛好差異形成中心城鎮粵語島的可能性很小,B錯誤;行政干預

和人口遷移應主要形成方言區域,而不是方言島,CD錯誤。故選A。

受明代屯兵等因素的影響,唐山某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防御性聚落與傳統合院模式。傳統合院縱

向排列,前、后院門與堂屋南、北門在一條直線上(圖左),且往往幾戶至幾十戶相鄰相對,進而形成組團

式聚落空間格局(圖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后院門

前院門

14.圖左所示傳統合院前、后院門與堂屋南、北門在一條直線上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雨季排水B.利于通風透氣C.增加采光面積D.形成視覺通廊

15.圖右所示組團式聚落空間格局主要是為了()

A.擴大聚落占地規模B.提高自然災害防御能力

C.加強戶間協作聯系D.保持每戶合院的獨立性

【答案】14.D15.C

【解析】14.排水與屋頂坡度有關,和前、后院門與堂屋南、北門在一條直線上關系不大,A錯誤;前、

后院門與堂屋南、北門在一條直線上,有利于通風透氣,但由材料“受明代屯兵等因素的影響”和“防御性聚

落與傳統合院模式”可知,通風透氣不是傳統合院設計的主要目的,B錯誤;增加采光面積主要與南側房屋

的高度、南北房屋的間距有關,和前、后院門與堂屋南、北門在一條直線上關系不大,C錯誤;前、后院

門與堂屋南、北門在一條直線上,有利于形成視覺通廊,有利于防御,D正確。故選D。

15.組團式聚落空間格局不能擴大聚落占地規模,A錯誤;提高自然災害防御能力應考慮當地自然災害的

類型,從氣候、地形地貌、河流等角度趨利避害,組團式聚落空間不能提高自然災害防御能力,且一旦發

生自然災害,組團式聚落將遭受更大損失,B錯誤;組團式聚落空間格局有利于加強戶間協作聯系,有利

于防御,C正確;組團式聚落空間格局和分散式聚落空間格局,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每戶合院的獨立

性,但組團式聚落空間格局中,幾戶至幾十戶相鄰相對,可能會導致每戶合院的獨立性變差,D錯誤。故

選C。

三、綜合題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韋雷博村是一個坐落在印度尼西亞東部弗洛雷斯島芒加萊地區的偏僻村落,位于海拔1200m的高原

上,只能步行前往,被稱為“云端上的村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

界文化遺產。巴魯揚屋是韋雷博村的傳統房屋,形狀類似錐形,由5層樓組成,具有儲存種子、居住和日

常生活、給祖先供奉祭品、儲存食物和物品、為旱季保留糧食等功能,下圖示意韋雷博村位置和巴魯揚屋

景觀。

100°E120°E140°E

(1)簡析韋雷博村村落選址的合理性。

(2)分別指出巴魯揚屋第1、2層的主要功能,并說明判斷理由。

(3)目前韋雷博村仍保留有其文化傳統,說明原因。

【答案】(1)地處高原,地形相對平坦;海拔較高,氣候相對涼爽;降水相對較少,洪澇災害威脅較

小。

(2)第1層主要功能是為旱季保留糧食,第一層緊貼地面,雨季時降水多不能存放物品,旱季時干燥可

保留糧食;第2層主要功能是儲存種子,該層空間較大利于存放種子,遠離地面可防蟲防潮。

(3)交通不便,與外界聯系較少,文化傳統受外來文化影響小;以農耕為主,利于農業文明延續;當地

傳統文化知名度高,人文旅游資源豐富,需保護傳承。

【解析】(1)古代聚落的選址的合理性表現在當地地處熱帶高原(1200m的高原),由于海拔較高,氣

候相對涼爽;高原內部地形相對平坦,有利于聚落的建設;當地海拔高,降水相對較少,洪澇災害威脅較

小。

(2)第一層緊貼地面,受自然地理環境影響較大,雨季時降水多,不利于存放任何物品,而旱季時地表

干燥,降水少,可臨時存放糧食;第二層空間最大,而當地的產業活動主要是以種植業為主,種子是最關

鍵的生產資料,遠離地面可防蟲防潮,利于大量種子的保存。

(3)能保留文化傳統一是說明當地的文化傳統易于延續,二是說明當地受外界影響少,三是說明當地的

文化傳統有一定價值,應該得以保存和延續。據題干信息材料可知當地以農耕為主,農耕文明相對單一,

利于農業文明延續;當地交通不便,與外界聯系較少,文化傳統受外來文化影響小;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地傳統文化知名度高,人文旅游資源豐富,需保護傳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