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技術規程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發布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技術規程主編單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批準部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3關于發布北京市地方標準京建發〔2013〕549號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各集團、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2011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通知》(京質監標發〔2011〕74號)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主編的《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技術規程》已經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共同發布,編號為DB11/T1031—2013,自2014年2月1日起實施。該規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解釋工作。特此通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3年11月21日4等三項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建標標備〔2014〕7號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你委員會《關于三項北京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申請備案的函(京建科標備便〔2014〕01號)收悉。經研究,同意該三項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其備案號為:《混凝土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程》J12534—201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程》J12535—2014《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技術規程》J12536—2014該三項標準的備案號,將刊登在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化信息網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化》刊物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一四年一月二十日5DB11/T1031一2013本標準為推薦性標準。本標準是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2011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通知》(京質監標發〔2011〕74號)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編完成的。本標準共分為8章,主要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材料性能指標、5建筑構造設計、6結構抗震設計、7節能設計、8施工與質量驗收。編制的主要內容是: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的適用范圍,加氣混凝土及配套材料的性能要求,滿足北京地區的節能、抗震設計要求,施工質量的控制要求。本標準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建筑研究所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工作。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將意見和資料寄至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建筑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62號,郵編100045,電話88043364)。本規程主編單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規程參編單位: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加氣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市懷柔京北新型建材廠北京工業大學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夏祖宏顧同曾徐金生周炳章段鵬選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王紅謝堯生董宏吳月華曹穎奇陶有生6DB11/T1031一20131總則 12術語 23基本規定 34材料性能指標 45建筑構造設計 85.1墻體 85.2屋面板 96結構抗震設計 106.1結構材料要求 106.2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107節能設計 138施工與質量驗收 168.1一般規定 168.2砌塊施工 168.3屋面工程 188.4墻體抹灰 188.5工程驗收質量標準 18本規程用詞說明 19引用標準名錄 20條文說明 217 12Terms 2 3 4 85.1wall 85.2Roofboard 9 106.1MaterialrequirementsofstruCture 106.2construCtionmeasuresofstruCturalseismiC 10 13 168.1Generalrequirement 168.2BloCksConstruCtion 168.3RoofenGineerinG 188.4wallrender 18 18 19 20 211DB11/T1031一20131總則1.0.1為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政策,積極推廣并合理選用建筑節能技術,指導北京地區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的材料、設計及施工,加強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的節能效果,增強抗震性能,促進節能技術在農村住房建設中的應用,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北京地區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承重結構體系的二層及二層以下新建農村住房及其他房屋。1.0.3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建筑的建設,除應執行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北京市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2DB11/T1031一20132術語2.0.1蒸壓加氣混凝土制品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以硅、鈣材料為主要原料,以鋁粉(膏)為發氣劑,經過蒸壓養護制成的砌塊、板材等制品,簡稱加氣混凝土制品。2.0.2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bloCks蒸壓加氣混凝土制成的砌塊,可用做承重和非承重墻體或保溫隔熱材料,簡稱加氣混凝土砌塊。2.0.3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buildinGforlower—layer采用滿足本規程性能要求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做為內外墻,并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構造柱或芯柱建造的低層建筑,簡稱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2.0.4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systemforlower—layer采用滿足本規程技術要求的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成套技術,簡稱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2.0.5蒸壓加氣混凝土專用砂漿speCialmortarforautoClaved與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匹配,滿足加氣混凝土砌塊、板材建筑施工要求的內外墻專用抹面和砌筑的砂漿,簡稱加氣混凝土專用砂漿。加氣混凝土粘接砂漿:采用水泥、級配砂、輕骨料、摻合料,以及保水劑、引氣劑等原料,在專業工廠經精確計量、均勻混合,用于砌筑灰縫厚度不大于5mm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干混砂漿。該砂漿尤其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單一材料保溫體系。3DB11/T1031一20133基本規定3.0.1加氣混凝土制品的應用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3.0.2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建筑物防潮層以下的墻體,不得采用加氣混凝土制品。3.0.3加氣混凝土制品砌筑或安裝時的含水率應小于20%。3.0.4加氣混凝土砌筑、抹灰時,應采用加氣混凝土專用砂漿。3.0.5加氣混凝土制品用作建筑外墻時,應做飾面防護層。3.0.6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承重墻體的房屋,應采用橫墻承重結構,或縱橫墻混合承重體系,宜使橫墻對正貫通。不應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墻與其他材料墻體混合承重的結構體系。3.0.7承重墻體的橫墻最大間距:單層不應超過9.0m,二層不應超過6.6m。3.0.8加氣混凝土砌塊用作房屋的承重墻體時,應按照本規程的規定,在內外縱、橫墻連接處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芯柱,在樓、屋面標高處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3.0.9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的最大高度,單層應小于3.0.10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墻體最小厚度為200mm。4DB11/T1031一20134材料性能指標4.0.1加氣混凝土砌塊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11968,砌塊基本性能應滿足表4.0.1的要求,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應滿足優等品的性能要求。表4.0.1加氣混凝土砌塊基本性能序號項目名稱干密度級別試驗方法B03B04B05B06B07《蒸壓1干密度(KG/m3)優等品(A)≤300400500600700合格品(B)≤3254255246257252強度級別(Mpa)優等品(A)A1.0A2.0A3.5A5.0A7.5合格品(B)A2.5A3.5A5.03干燥收縮值(mm/m)標準法≤0.5快速法≤0.8驗方法》GB/T119694抗凍性質量損失%5.0凍后強度MPa>優等品(A)0.81.62.84.06.0合格品(B)2.02.84.05導熱系數(干態)(w/m.k)0.100.120.140.160.18注:本表摘自《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11968。4.0.2加氣混凝土砌塊尺寸及允許偏差見表4.0.2,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應滿足優等品的性能要求。表4.0.2加氣混凝土砌塊尺寸及允許偏差規格尺寸(mm)長度L寬度B高度H600501502507517527510020030012522520025030060120180240允許偏差(mm)優等品(A)±3±1±1合格品(B)±4±2±2注:本表摘自《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11968。5DB11/T1031一20132.5MPa,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0.3規定。表4.0.3加氣混凝土砌塊立方體抗壓強度強度級別立方體抗壓強度(MPa)試驗方法平均值不小于單組最小值不小于A2.52.52.0《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11969A3.53.52.8A5.05.04.0A7.57.56.0A10.010.08.04.0.4加氣混凝土專用粘結(砌筑)砂漿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0.4規定。表4.0.4專用粘結(砌筑)砂漿技術指標項目指標試驗方法干密度(KG/m3)≤2000《建筑砂漿基本試JGJ70稠度(mm)≤90分層度(mm)≤10保水率(%)≥90初凝時間(h)≥2.0終凝時間(h)≤10.0抗壓強度(MPa)≥5.0粘接強度(MPa)≥0.2(加氣基材破壞)抗凍性(%)質量損失≤5.0強度損失≤20.0收縮性(mm/m)≤0.56DB11/T1031一20134.0.5加氣混凝土專用抹灰砂漿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0.5規定。表4.0.5專用抹灰砂漿技術指標項目指標試驗方法干密度(KG/m3)≤1800《建筑砂漿基本試JGJ70稠度(mm)≤100分層度(mm)≤20保水率(%)≥85初凝時間(h)≥2.0終凝時間(h)≤10.0抗壓強度(MPa)≥5.0粘接強度(MPa)≥0.2(加氣基材破壞)抗凍性(%)質量損失≤5.0強度損失≤20.0收縮性(mm/m)≤0.54.0.6用于外墻內表面的粉刷石膏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0.6規定。表4.0.6粉刷石膏技術指標項目指標試驗方法干密度(KG/m3)≤1800《建筑砂漿基本試JGJ70稠度(mm)≤90分層度(mm)≤10保水率(%)≥75初凝時間(h)≥1.0終凝時間(h)≤4.0抗壓強度(Mpa)≥4.0粘接強度(Mpa)≥0.2(加氣基材破壞)收縮性(mm/m)≤0.067DB11/T1031一20134.0.7加氣混凝土屋面板的材料性能及技術指標應符合《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15762及有關標準的規定。8DB11/T1031一20135建筑構造設計5.1墻體5.1.1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用于外墻的加氣混凝土砌塊應采用抗壓強度大于2.5MPa的B04或B05級產品,墻體厚度根據節能設計計算及結構抗震要求確定并不應小于200mm,采用專用粘接砂漿砌筑,灰縫厚度宜小于3mm,不應大于5mm,當采用復合加氣混凝土外墻保溫時,宜采用抗壓強度大于3.5MPa的B06或B07級產品,灰縫厚度不應大于15mm。5.1.2加氣混凝土外墻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圈梁和過梁處的外側應采取保溫措施,宜采用加氣混凝土薄板與高效保溫材料復合方式。5.1.3加氣混凝土墻面應做飾面,飾面應對凍融交替、干濕循環、自然碳化和磕碰磨損等起有效的保護作用。飾面材料與基層應粘結良好,不得空鼓開裂。5.1.4加氣混凝土外墻外表面應采用專用抹灰砂漿,內表面宜采用粉刷石膏抹灰。5.1.5外墻抹灰層宜設分格縫,面積宜為30m2,長度不宜超過5.1.6墻體洞口過梁,伸過洞口兩邊的擱置長度每邊不得小于300mm。非承重墻宜采用配筋加氣混凝土過梁,承重墻過梁應采用鋼筋混凝土過梁。5.1.7當加氣混凝土制品與其他材料處在同一表面時,兩種不同材料的交界縫隙處應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粘貼涂塑耐堿玻纖網格布加強層,然后在加強層上做飾面層。5.1.8衛生間、廚房等有水房間的墻體,應在墻面上做柔性防水層至頂板底部,衛生間墻體表面宜粘貼飾面磚。5.1.9當加氣混凝土外墻墻面水平方向有凹凸線腳和出挑部分9DB11/T1031一2013時,應做泛水和滴水。5.1.10加氣混凝土制品與門、窗、附墻管道、管線支架、衛生設備等應連接牢固并采用專用錨固件。當采用鐵件作為進入或穿過加氣混凝土制品的連接構件時,應有防銹保護措施并應封堵嚴密。5.1.11為保證墻體的整體性,在墻體層間范圍的1/4—1/3高度內,配置2Φ6(抗震設防烈度7度)或2Φ8(抗震設防烈度8度)水平鋼筋,加強筋不得直接置于砌塊表面,應在砌體表面摟槽,槽的深度和寬度應大于鋼筋直徑的3倍。5.2屋面板5.2.1當采用配筋加氣混凝土屋面板做平屋面時應按照《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程》JGJ/T17及《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DB11/T536的要求執行。10DB11/T1031一20136結構抗震設計6.1結構材料要求6.1.1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強度等級:A7.5、A5.0、A2.5。6.1.2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砌筑粘結砂漿強度等級M5.0以上,應采用加氣混凝土專用砂漿。6.1.3構造柱、芯柱和圈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0。6.2結構抗震構造措施6.2.1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結構的抗震強度應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和《蒸壓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要求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6.2.2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分為I類和"類兩種,I類建筑使用年限為50年;Ⅱ類建筑使用年限為30年。6.2.3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為:I類建筑按本地區抗震設防標準要求,采取相應烈度的抗震構造措施和進行地震作用的抗震驗算。Ⅱ類建筑可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設計,并采取相應烈度的抗震構造措施和進行地震作用的抗震驗算。6.2.4低層加氣混凝土砌塊承重建筑應設置構造柱或芯柱的構6.2.4—2的規定。11DB11/T1031一2013表6.2.4—1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構造柱設置要求烈度房屋層數構造柱設置位置7度一層房屋外墻轉角二層房屋外墻轉角,外墻與內橫墻連接處每隔一開間設一個,樓梯間四角8度一層房屋外墻轉角二層房屋外墻轉角,外墻與內橫墻連接處,樓梯間四角注1:兩層房屋的門窗洞口≥2.1m時,在洞口兩側宜設置構造柱。表6.2.4—2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芯柱設置要求烈度房屋層數芯柱設置位置7度一層房屋外墻轉角二層房屋外墻轉角,外墻與內橫墻連接處每隔一開間設一個,門窗洞口兩側8度一層房屋外墻轉角,門窗洞口兩側二層房屋外墻轉角,外墻與內橫墻連接處,門窗洞口兩側梯梁兩側,內墻轉角。6.2.5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最小局部尺寸:外墻垛(窗間墻)不宜小于600mm,當小于600mm時,應設置水平加強鋼筋,一般為Φ4@200沿墻高水平間距≤400mm。6.2.6構造柱應符合下列要求:1構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180×180;縱向鋼筋:單層房屋宜為4Φ8,箍筋Φ4—250;兩層房屋宜為4Φ10,箍筋Φ4—250;2構造柱與墻體連接:單層房屋可留直槎;兩層房屋宜留馬牙槎或用專用拉結件代替;3設置構造柱處必須先砌墻,后澆構造柱混凝土;4構造柱伸到室外地面下300mm(單層)或500mm(兩層)處即可,不必單獨設置基礎或擴大構造柱的底部截面積。6.2.7芯柱設置及其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構造柱設置部位,可采用芯柱替代,并在所有門窗洞12DB11/T1031一2013口兩側設置芯柱;2芯柱間沿墻高每600mm設拉接鋼筋或專用拉結件;3芯柱最小直徑為100mm,芯柱應沿墻高上下貫通,單層時縱筋1Φ10;二層時縱筋1Φ12,縱筋應穿過圈梁鋼筋。6.2.8加氣混凝土砌塊建筑應在樓面、屋面標高處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現澆圈梁的設置要求見表6.2.8。表6.2.8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房屋現澆混凝土圈梁設置要求墻體部位房屋層數設防烈度7度8度外墻一層沿周圈外墻設圈梁沿周圈外墻設圈梁二層頂層沿周圈外墻均設圈梁各層沿周圈外墻均設圈梁內墻一層不設不設二層頂層各道內橫墻均設圈梁各層各道內橫墻均設圈梁注:當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時,只須在應設置圈梁的部位,在現澆板邊增加2Φ10通長封閉鋼筋即可,不必另設圈梁。6.2.9圈梁截面寬度最小尺寸不宜小于180,高度不宜小于120mm,配筋宜為4Φ8(單層房屋);4Φ10(兩層房屋),箍筋Φ4—250mm;外墻厚度較厚時,圈梁截面寬度可為200mm。6.2.10坡屋頂建筑,頂層圈梁應沿山墻坡頂部設置,并與外墻圈梁相交封閉;內橫墻為坡山墻時,亦應沿山墻頂部設置圈梁,并與前后沿的縱墻圈梁相交封閉;坡屋頂高度不應大于3.6m。6.2.11不得采用墻中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13DB11/T1031一20137節能設計7.1.1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的節能設計應按以下原則確定:1農村住宅根據北京市的有關要求,參照《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對于3層以下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的限值要求,2農村的其他建筑根據北京市的有關要求,參照《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對相應建筑類型的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的限值要求。3城鎮建筑在滿足結構抗震的前提下,分別按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標準要求執行。7.1.2加氣混凝土材料的導熱系數和蓄熱系數設計計算值應按表7.1.2采用。表7.1.2加氣混凝土材料導熱系數和蓄熱系數設計計算值圍護結構類別干密度Po(kG/m3)理論計算值(體積含水量3%條件下)灰縫影響系數設計計算值導熱系數λ(w/m.k)蓄熱系數S24(w/m2.k)導熱系數λ(w/m.k)蓄熱系數S24(w/m2.k)外墻4000.132.061.00.132.061.250.162.585000.162.611.00.162.611.250.203.266000.193.011.00.193.011.250.243.767000.223.491.00.223.491.250.284.36注:灰縫影響系數與墻體砌筑的灰縫厚度有關,根據《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的要求,當灰縫小于等于3mm時,灰縫影響系數可取1.0,當灰縫為15mm時,灰縫影響系數可取1.25。14DB11/T1031一20137.1.3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外墻中的鋼筋混凝土圈梁、構造柱等熱橋部位外側應做保溫處理;經處理后,當該部位的熱阻值不小于外墻主體部位的熱阻值,可取外墻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作為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否則應按規定計算外墻平均傳熱系數。7.1.4不同厚度的單一加氣混凝土外墻的傳熱系數K值和熱惰7.1.4—1和表7.1.4—2選用。表7.1.4一1不同厚度加氣混凝土外墻熱工性能指標(B05級)加氣混凝土外墻厚度δ(mm)主斷面熱阻Ro(m2●k/w)傳熱系數K(w/m2●k)熱惰性指標D2001.410.713.392401.660.604.042501.720.584.203002.040.495.023502.350.435.834002.660.386.65表7.1.4一2不同厚度加氣混凝土外墻熱工性能指標(B04級)加氣混凝土外墻主斷面熱阻Ro傳熱系數K熱惰性指標總厚度δ(mm)(m2●k/w)(w/m2●k)D2001.700.593.292402.010.503.932502.080.484.093002.470.404.883502.850.355.674003.240.316.46注:1、表中為外墻主斷面熱阻包括10mm抹灰砂漿。2、表內熱工性能指標數據為主體部位的性能,不包括鋼筋混凝土圈梁、過梁、構造柱等熱橋部位的影響,選用時應根據熱橋的處理做法計算平均傳熱系數,當熱橋部位的傳熱系數小于或等于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時,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可作為平均傳熱系數。15DB11/T1031一20137.1.5當加氣混凝土單一材料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不能滿足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時,可采用外保溫或內保溫與加氣混凝土外墻復合的形式達到外墻的整體熱工性能要求。16DB11/T1031一20138施工與質量驗收8.1一般規定8.1.1施工場地及地基的要求應滿足《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DB11/T536的有關規定。8.1.2裝卸加氣混凝土砌塊時,應輕拿輕放避免磕碰,并應嚴格按不同等級規格分別堆放整齊,砌塊應經過28d停放期后再上墻砌筑。8.1.3應采用專用工具裝卸加氣混凝土板材,運輸時應采用包裝的綁扎措施。8.1.4加氣混凝土制品的施工堆放場地應選擇靠近安裝地點,場地堅實、平坦、干燥。不得直接接觸地面堆放。板材堆放時,宜側立放置,堆放高度不宜超過3m。8.1.5穿過或緊靠加氣混凝土墻體(或屋面板)的上下水管道,應采取防止滲水、漏水的措施。8.1.6雨天及冬期不宜進行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8.1.7進場材料驗收除滿足施工材料進場驗收的一般要求外還應對下列各項進行檢驗:1加氣混凝土砌塊外觀要求符合表4.0.2;2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3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和抹灰應采用專用砂漿要求符合表8.2砌塊施工8.2.1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前先應根據平立面尺寸,在現場試排各種砌塊。砌塊應錯縫搭接,并以主規格砌塊為主,輔以輔助塊。17DB11/T1031一20138.2.2砌筑底層墻體前,必須對基礎部分進行檢查驗收,再進行墻體砌筑。8.2.3墻體砌筑應以房屋外墻轉角定位處開始,豎立皮數桿,間距不宜超過10m。8.2.4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不應與其它材料混砌。8.2.5砌塊的砂漿應隨鋪隨砌。砌塊垂直和水平灰縫飽滿度不應小于90%。8.2.6墻內的專用拉結件或拉結筋,應放置在水平灰縫的砂漿中,應在砌體水平面上摟槽,槽的尺寸應大于鋼筋直徑的三倍,槽內砂漿應飽滿,不得露筋。8.2.7砌塊墻體孔洞中如果后填充隔熱、隔聲材料時,宜隨砌隨填,保持填充材料飽滿。8.2.8在墻上開管道孔洞、走線溝槽和設置預埋件等,均宜在砌筑時預留或預埋,如需后開,應采用專用工具,抹完灰的墻體不得開洞。8.2.9構造柱鋼筋應先于墻體砌筑前綁扎;構造柱混凝土應在墻體及構造柱外側保溫做法砌筑到各層頂后再澆灌,當混凝土構造柱外側不設支撐模板時,應分2~3次澆筑混凝土,每次澆筑高度約為1m。8.2.10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時應上下錯縫搭接,搭接長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塊長度的1/3,灰縫砂漿應飽滿,其灰縫厚度不宜大于3mm,不應大于5mm。8.2.11切鋸砌塊應用專用工具,不得用斧子或瓦刀任意砍劈。洞口兩側,應選用規格整齊的砌塊砌筑。8.2.12構造柱鋼筋應先于墻體砌筑前綁扎;構造柱混凝土應在墻體砌筑到各層頂后再澆灌。8.2.13芯柱鋼筋從上向下穿入芯柱孔洞;灌芯柱混凝土時應有振搗或用鋼釬插搗,保持芯柱混凝土密實飽滿。18DB11/T1031一20138.3屋面工程8.3.1加氣屋屋面板的施工要求應按照《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及《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DB11/T536的規定執行。8.4墻體抹灰8.4.1加氣混凝土墻面抹灰應采用專用砂漿。8.4.2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完畢后不應立即抹灰,應待墻面含水率低于15%后再做裝修抹灰層。8.4.3加氣混凝土砌塊墻抹灰厚度不宜大于5mm。8.4.4兩種不同材料之間的縫隙(包括埋設管線的槽),應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耐堿涂塑玻纖網格布加強,然后再抹灰。8.5工程驗收質量標準8.5.1驗收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時,應參照《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GB50203的相關要求,砌塊結構尺寸和位置的偏差不應超過表8.5.1的規定。表8.5.1砌體結構尺寸和位置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砌體厚度±4用尺檢查基礎頂面和樓面標高±15用水準儀和尺檢查軸線位移10用經緯儀和尺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墻面垂直每層5用2m長靠尺檢查全高10用經緯儀和尺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表面平整6用2m長靠尺檢查水平灰縫平直7用10m長的線和尺檢查19DB11/T1031一2013本規程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的規定”。20DB11/T1031一2013引用標準名錄1《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119682《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15762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4《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119695《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程》JGJ/T176《建筑砂漿基本試驗方法標準》JGJ707《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DB11/T5368《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9《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北京市地方標準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技術規程DB11/T1031—2013條文說明2013北京23DB11/T1031一20131總則 243基本規定 255建筑構造設計 275.1墻體 275.2屋面板 286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296.1結構材料要求 296.2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297節能設計 318施工與質量驗收 328.1一般規定 328.2砌塊施工 328.3屋面工程 338.4墻體抹灰 338.5工程驗收質量標準 3424DB11/T1031一20131總則1.0.2本技術規程是在行業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程》和北京市地方標準《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的基礎上研究應用優質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提高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建筑的節能和抗震性能,主要的應用范圍是針對北京地區的農村新建住房和其他房屋,如果用于適用范圍以外的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應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設計和計算。本技術規程不適用學校、幼兒園和養老院建筑。25DB11/T1031一20133基本規定3.0.2加氣混凝土制品在地下及0℃以下的地區,易受局部凍融破壞。3.0.3控制加氣混凝土制品在砌筑或安裝的含水率是減少收縮裂縫的一項有效措施。首先控制上房含水率,不得在飽和狀態下上房;其次控制墻體抹灰前含水率,墻體砌筑完畢后不宜立即抹灰,一般控制在15%以內再進行抹灰工藝。經試驗研究證明,對粉煤灰加氣混凝土制品可適當放寬,但亦宜控制在20%以內。3.0.4實踐證明,采用普通水泥或混合砂漿砌筑加氣混凝土砌塊,如無切實可行的措施,不能保證縫隙砂漿飽滿及兩者粘結良好,這是墻體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墻體應采用專用砌筑砂漿。3.0.5工程調查的結果表明,未做飾面的加氣混凝土墻面(尤其是外墻),經過數年后由于干濕、凍融循環等自然條件影響,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做外飾面是保護加氣混凝土制品耐久性的重要措施。3.0.6震害經驗表明,地震區采用橫墻承重的結構體系其抗震性能優于其它結構布置形式。為此,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承重墻體時,應盡量采用橫墻承重體系。同時,如采用現澆樓板時,也可采用縱橫墻混合承重體系。參考其它砌體房屋的震害經驗,其橫墻間距取較小的數值。3.0.7規定橫墻最大間距是針對農村住房和其他房屋,本技術規程不包括大開間、大跨度的公共建筑。3.0.8加氣混凝土砌塊承重房屋的抗震性能還取決于它的整體性。為了加強砌塊墻體內外墻的連接,按照不同設防烈度設置拉結鋼筋。構造柱是砌體結構防止地震時突然倒塌的有效抗震措施,對于加氣混凝土砌塊承重的房屋,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是十分必26DB11/T1031一2013要的。經過抗震性能試驗,低層房屋亦可采用圓孔芯柱替代構造3.0.9房屋總高度指室外地面至屋面板板頂或檐口高度;3.0.10墻體最小厚度是根據材料性能和農村住房典型結構布置,經抗震承載力驗算后確定。27DB11/T1031一20135建筑構造設計5.1墻體5.1.1低層蒸壓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要滿足抗震和節能的要求,因此對砌塊的密度、強度和尺寸偏差提出要求,對于單一墻體能滿足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應采用滿足強度要求的低密度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并控制砌筑灰縫的厚度,對于采用其他保溫材料的加氣混凝土復合墻體可以采用密度較高的產品并放寬對灰縫的要求。5.1.2圈梁和構造柱的保溫處理對外墻平均傳熱系數的影響較大,采用加氣混凝土薄板與高效保溫材料復合,既能有效的加強熱橋部位的保溫,也使外表面材料一致,有利于保證墻面抹灰質5.1.3加氣混凝土的飾面不僅是美觀要求,主要是保護加氣混凝土墻體耐久性必不可少的措施。良好的飾面可提高抗凍、抗干濕循環和抗自然碳化的有效方法,對有可能受磕碰和磨損部位,如底層外墻,墻體陽角、門窗口、臺度、踢腳線等要適當提高抹灰層的標號。5.1.4專用抹灰砂漿是根據加氣混凝土特性而研制的,可以解決普通抹灰砂漿開裂的問題。5.1.5這是防止抹灰層開裂的措施之一,尤其是住宅的山墻,大部分是窗戶小墻面大。5.1.6過梁宜采用配筋加氣混凝土過梁,既減少同一墻面兩種材料的變形,也減少熱橋對墻體保溫的影響。5.1.7加氣混凝土保溫性能好,在寒冷地區宜作為單一材料墻體,其用材厚度要比傳統材料為薄,如與其它材料處于同一表面,如外露混凝土構件(圈梁、柱或門窗過梁),則在采暖地區在該部位易產生“熱橋”,同時兩種材料容重不同,收縮值和溫28DB11/T1031一2013度變形不一至,外露在同一表面易在交接處產生裂縫,應有防裂措施。5.1.8在衛生間、廚房等有水房間使用時,其墻面應做防水層,一般采用防水涂料一直做到本層頂板底部,衛生間墻體表面粘貼飾面磚。5.1.9在低溫下,加氣混凝土外表受潮結冰,體積增大1.09倍,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一般均外層結冰,這樣就封閉了內部水分向外遷移的通道。當加氣混凝土的內部水分向表面遷移時,在表層產生較大破壞應力,加氣混凝土抗拉強度低,只有0.3MPa~0.5Mpa,所以局部凍融容易產生分層剝離。5.1.10加氣混凝土系多孔材料,出釜含水率為35%~40%,使用過程中,水分不可能全部蒸發;其次在潮濕季節中,它也會吸入一部分水分;加氣混凝土屬于中性材料,PH值在9~11之間。上述因素對未經處理的鐵件均會起銹蝕作用,所以進入加氣混凝土中的鐵件應做防銹處理。5.1.11采用薄層粘接砂漿時,鋼筋無法放置在砂漿層內所以應在砌體表面摟槽,槽的尺寸要求是為保證鋼筋包裹在砂漿內防止銹蝕。5.2屋面板5.2.1《蒸壓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和《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對加氣混凝土屋面板的應用有具體的規定。29DB11/T1031一20136結構抗震設計要求6.1結構材料要求6.1.1針對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提出對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強度等級的要求,一般情況,砌塊的強度等級高,則密度級別也高,而保溫性能則低,選擇砌塊強度等級應在滿足抗震要求的前提下,選擇密度級別低的制品以達到保溫節能要求。6.1.2砌筑加氣混凝土砌塊時應采用摻有外加劑的專用砂漿。6.2結構抗震構造措施6.2.2根據《農村民居建筑抗震設計施工規程》DB11/T536,農居建筑根據使用要求、材料、施工等因素,可分為I類和Ⅱ類兩種。I類農居的建筑使用年限為50年;Ⅱ類農居的建筑使用年限為30年,相應的材料及設防標準可以降低。6.2.3按本規程設計、施工時,其抗震設防的目標是:當遭遇到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時,房屋墻體與屋架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6.2.4在地震區設置構造柱或芯柱,能夠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約束砌體墻不會在地震時發生突然倒塌。6.2.5對于小于600mm的外墻垛,通過在砌塊中放置水平鋼筋來增強其承載力和剛度。6.2.6、6.2.7因為構造柱和芯柱的主要作用是約束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增強整體性,提高抗震性能,并不是單獨的受力構件,所以柱截面不要求太大,鋼筋不要求太多,基礎也不要求過6.2.8設置圈梁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樓層的水平剛度,以便將地震作用傳遞到各道承擔側力的墻體上去,現澆樓板整體性好,水30DB11/T1031一2013平剛度大,因此不必再另設圈梁。6.2.9采用預制樓板時設置圈梁,一般寬不小于180mm,高度可為120mm,這是考慮到整個加氣混凝土結構自重的減輕,相應可減小圈梁截面積。6.2.10坡屋頂采用山墻承重時,山墻處的墻高增高,對抗震不利,為防止山墻處的傾倒,也為了增強坡屋頂屋面的整體性,要求將圈梁設置沿山墻的坡度封閉交圈,以提高坡屋面的整體性,但山墻坡度夾角不宜大于30。,坡屋頂的高度不應大于3.6m。6.2.11樓梯踏步不得消弱墻體,否則會使樓梯間墻先遭破壞。31DB11/T1031一20137節能設計7.1.1本條是低層加氣混凝土承重體系圍護結構熱工設計的基本原則和依據,不同的應用對象應滿足不同的節能設計要求,農村的住房和其他房屋建筑應根據北京市有關部門的管理規定并參照相應的節能設計標準要求,城鎮住宅應滿足北京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公共建筑應滿足北京地區《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對乙類或丙類建筑的要求。7.1.2根據目前加氣混凝土生產和應用中有代表性的密度等級、使用情況、有無灰縫影響及含水率等等,對加氣混凝土圍護結構材料熱工性能有主要影響的計算參數—導熱系數和蓄熱系數計算值的規定,以便使計算結果具有可比性和一定程度的準確性,并更接近實際應用效果。在根據保溫隔熱和節能要求計算確定加氣混凝土圍護結構或加氣混凝土保溫隔熱層厚度時,正確確定和選用加氣混凝土材料導熱系數和蓄熱系數的計算值,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因為如果計算值的確定和選用不當(偏高或偏低)則將影響計算結果的正確性,使計算結果與實際效果偏離較大,或在實際上不能滿足保溫隔熱和節能要求。7.1.3加氣混凝土外墻中常存在鋼筋混凝土梁、柱等熱橋部位,如果不在這些熱橋部位的外側做保溫處理,則將嚴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培訓機構租賃合同模板
- 協調礦山毛石廢渣處理協議
- 風險代理委托合同范本
- 電梯維修施工合同范本
- 采石場生產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合同翻譯專家
- 村鎮土地征收協議書
- 2025年03月河北保定市雄縣公開招聘專項崗位派遣人員2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國家體育總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畢業生7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幻想類網文需向傳統深處開掘
- 檔案開發與利用案例的深度分析試題及答案
- 正式戀愛協議書
- 2025北京豐臺高三一模生物試題及答案
- 陜西省商洛市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檢測地理試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三模試題 語文 含答案
- 2025年蘭州糧油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語文新課標“整本書閱讀”深度解讀及案例
- GB 21258-2024燃煤發電機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口腔醫學數字技術
- 全國高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雷雨》 課件
- 高中生社會實踐證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