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006-2013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_第1頁
DB11T 1006-2013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_第2頁
DB11T 1006-2013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_第3頁
DB11T 1006-2013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_第4頁
DB11T 1006-2013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2013-06-21發布2013-10-01實施聯合發布北京市地方標準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實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3關于發布北京市地方標準京建發〔2013〕353號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2012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京質監標發[2012]20號)的要DB11/T1006-2013,自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3年7月19日4等六項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建標標備〔2013〕141號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你委《關于六項北京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城鎮道路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層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檢查技術規程>、<公共建筑空調采暖室內溫度節能監測標準>、<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公共建筑能源審計技術通則>、<建筑太陽能光伏系統安裝及驗收規程>申請備案的函》(京建科標備便[2013]04號)收悉。經研究,同意該六項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其備案號:《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J12427-2013《公共建筑能源審計技術通則》J12428-2013《公共建筑空調采暖室內溫度節能監測標準》J12429-2013《建筑太陽能光伏系統安裝及驗收規程》J12430-2013《城鎮道路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層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檢查技術規程》J12432-2013該六項標準的備案公告,將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化》刊物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一三年九月九日5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2012年北京市地方本標準共分為9章和10個附錄: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測評與評估方法、5居住建筑能效測評、6公共建筑能效測評、7居住建筑能效實測評估、8公共建筑能效實測評估、9及時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北京建筑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蓮路1號建工大廈B座二層;郵編:6于明麗李俊嶺魯東靜劉文旭秦憲明劉新狀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李德英夏祖宏曹勇郭兵才7 12術語 23基本規定 34測評與評估方法 65居住建筑能效測評 7 75.2規定項 95.3選擇項 6公共建筑能效測評 6.1基礎項 6.2規定項 6.3選擇項 7居住建筑能效實測評估 7.1基礎項 7.2規定項 8.1基礎項 8.2規定項 9建筑能效標識報告 附錄B公共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能耗計算 附錄C居住建筑能效測評表 附錄D公共建筑能效測評表 附錄E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 8附錄F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表 附錄G公共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表 附錄H居住建筑能效實測評估表 附錄J公共建筑能效實測評估表 附錄K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匯總表 引用標準名錄 9 1 2 3 6 7 7 9 AppendixJSheetofPublicBuildingEher 11.0.1為規范北京市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提高建筑能源利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以及實施節能1.0.3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22.0.1建筑物用能系統buildingenergysystem與建筑物同步設計、同步安裝的用能設備和設施。本標準2.0.2建筑能效測評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2.0.5相對節能率(η)relativeenergysavingrate標識建筑相對于比對建筑的節能量與比對建筑全年能耗之2.0.6建筑能效實測評估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33.0.1建筑能效標識應以建筑能效測評結果為依據。新建建筑用1年后,且入住率或使用率大于50%時進行。3.0.3對居住小區中的同類型建筑進行建筑能效標識時,可抽取有代表性的單體建筑進行測評,作為同類型建筑能效標識依據。抽測數量不得少于10%,且不得少于1棟。同類型建筑能3.0.4建筑能效測評時,應將與該建筑物用能系統相連的管網3.0.5建筑能效測評應包括基礎項、規定項與選擇項,并應符1基礎項指計算得到的相對節能率。相對節能率計算時,2規定項指按國家、行業和北京市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3選擇項指對規定項中未包括且國家和北京市3.0.6建筑能效標識等級劃分應符合表3.0.6-1和表3.0.6-24標識等級相對節能率(η)規定項選擇項☆均滿足國家、行業和北京市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若得分超過60分(滿分110分)則再加一星標識等級相對節能率(n)規定項選擇項☆均滿足國家、行業和北京市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若得分超過85分(滿分155分)則再加一星3.0.7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應包括基礎項與規定項:1基礎項指實測得到的單位建筑面積全年總能耗,對于大2規定項指按國家和北京市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3.0.8申請建筑能效測評時,應提交下列資料:5與建筑節能相關的設備、材料和構配件的產品合格證;6由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及產品52與建筑節能相關的設備運行記錄;64.0.1建筑能效測評的基礎項應采用計算評估的方法,且計算評估的方法應符合國家和北京市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采用軟件進行計算評估時,標識建筑和比對建筑的建模與計1建筑幾何建模和能耗計算參數的輸入與設置;3全年冷負荷(逐時)以及熱負荷計算;4全年供暖、空調和照明能耗計算。1建筑能效測評的規定項宜采用文件審查、現場檢查的方法;當無法提供國家認可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時,應進行性2建筑能效測評的選擇項應采用文件審查、現場檢查的方3文件審查應對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學性及時效性等進行審查;現場檢查應采用現場核對的方式,進行設計符合性4.0.3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應符合下列規定:1基礎項的實測評估應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設有用能分項計量裝置的建筑,可利用能源消耗清單分析獲得。統計分析方2規定項的實測評估應采用性能檢測方法。性能檢測方法75居住建筑能效測評5.1.1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應計算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和相對節能率。5.1.2確定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時,應先分別計算標識建筑及比對建筑的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再按下式計算相對節能率:B—-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kWh/(m2·B?—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kWh/(m2·5.1.3居住建筑全年供暖能耗為計算采暖期內供暖熱源及循環水泵等設備能耗之和,且計算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熱源能耗應在計算全年累計熱負荷的基礎上根據鍋爐效率、管網輸送效率或熱泵系統性能系數進行折算;2循環水泵能耗應根據耗電輸熱比計算。5.1.4計算居住建筑全年供暖能耗時,應滿足下列設定條件:1比對建筑供暖熱源應為燃煤鍋爐,鍋爐額定熱效率及室外管網輸送效率應按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取值;鍋爐耗煤量應折算為耗電量;2標識建筑應根據實際采用的熱源系統形式計算。5.1.5居住建筑熱源采用市政熱力或鍋爐時,全年累計熱負荷宜采用耗熱量指標法計算;熱源采用熱泵時,全年累計熱負荷應采用動態負荷計算法確定。8計算方法計算,計算模型建立及參數輸入符合本標準第5.1.71建筑物構造尺寸、圍護結構參數應符合本標準第5.1.9沒有要求時,可按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4室內熱環境設計計算指標應符合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92對于透明幕墻的氣密性能、幕墻玻璃的傳熱系數以及不3外墻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應以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測報4屋面及樓地面、樓梯間隔墻、地下室外墻、不供暖地下室上部頂板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應以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測報告5.1.10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的能耗計算方法可按本標準附錄A執行。I圍護結構5.2.1外窗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外窗氣密性等級應符合設計和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5.2.2外門窗洞口室外部分的側墻面、變形縫及外墻與屋面的熱橋部位均應采取保溫措施,且在室內空氣設計溫、濕度條件5.2.3外門窗框與墻體之間的縫隙,應采用保溫材料填堵,且5.2.6鍋爐額定熱效率應符合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5.2.7采用戶式燃氣爐作為熱源時,其熱效率應不低于現行國效等級》GB20665中節能等級(2級)的規定值。2應具有同時自動調節燃氣量和燃燒空氣量的功能,并應3配套供應的循環水泵的工況參數應與供暖系統的5.2.9鍋爐房和熱力站的總管上,應設置計量總供熱量的熱量5.2.14集中供暖或集中空調系統,應設置住戶分室(戶)溫度調節、控制裝置及分戶熱(冷)量計量或分攤裝置。5.2.15電動壓縮式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制冷工況和規定5.2.16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式空氣調節機時,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其能效比(EER)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單元式空氣調節(溫)水機組應選用能量調節裝置靈敏、可靠的機型,在名義工5.2.18當設計采用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作為戶式集中空調(供暖)機組時,所選用機組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中規定的第3級。5.2.19當選擇地源熱泵系統作為居住區或戶用空調(熱泵)機17層及以上、13層以下和13層及以上Fwx≥A?的居住建213層及以上且Fwx<A,的居住建筑,應采取集中式與分36層及以下的居住建筑可選用集中式或分散式太陽能熱DB11/891中的方法計算,其對應的太陽能保證率為0.5。對于5.3選擇項滿分:65分。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內容比例分數太陽能熱水系統當屋面能夠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的有效面積,小于按太陽能保證率為0.5計算出的集熱器總面積A?時,在南向陽臺或墻面增設太陽能集熱器整棟建筑熱水系統的太陽能保證率地源熱泵系統設計供暖供熱量占建筑熱源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建筑配電裝機容量的比例5建筑設計內容分數通風與采光科學的自然通風與自然采光設計,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滿足相關規范要求5建筑外窗選用具有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的產品,且氣密性等級比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要求的等級高一個級別5暖通空調系統內容分數集中供熱(冷)系統根據負荷變化采用循環泵變流量調節措施5電動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單元式空調機、多聯機選用比現行國家標準的限定值高一個等級以上的產品55.3.4當采用其他新型節能措施時,應提供于25分。6公共建筑能效測評6.1.1公共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應計算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和相對節能率。6.1.2確定公共建筑能效測評的基礎項時,應先分別計算標識建筑及比對建筑的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再按下式計算相對節能率:B?—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B?一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6.1.3公共建筑供暖空調能耗包括冷水(熱泵)機組及循環泵等設備能耗,且計算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熱源能耗應在計算全年累計熱負荷的基礎上根據鍋爐效率、管網輸送效率或熱泵系統性能系數進行折算;2冷源能耗應在計算全年累計冷負荷的基礎上根據機組性能系數折算得到;3循環泵能耗應根據輸送能效比計算。6.1.4計算公共建筑全年供暖空調能耗時,應滿足下列設定條1比對建筑熱源應為燃氣鍋爐,冷源為冷水機組;冷熱源效率應符合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的規定;2標識建筑應根據實際采用的冷熱源系統形式計算,熱源6.1.5標識建筑和比對建筑供暖空調的年累計冷熱負荷應采用1建筑物構造尺寸、圍護結構參數應符合本標準第5.1.9定時,運行時間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執行,其余內容可按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3標識建筑空氣調節和供暖應采用兩管制風機盤管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的規5比對建筑空氣調節和供暖應采用兩管制風機盤管系統。水環路的劃分應與所標識建筑的空氣調節和供暖系統的劃分一6.2規定項設計溫、濕度條件下,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露點溫總面積的5%。單一朝向透明幕墻實際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同朝向幕墻總面積的5%。I冷熱源及暖通空調系統2無燃氣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環保或消防嚴格限制的3夜間可利用低谷電進行蓄熱、且蓄熱式電鍋爐不在晝間4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地區的建筑。6.2.8當選擇地源熱泵系統作為冷熱源時,應確保地下資源不6.2.9鍋爐額定熱效率應符合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6.2.10對于電動壓縮式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6.2.11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收式冷(溫)水機組應選用能量調節裝置靈敏、可靠的機型,且6.2.13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的空調部分負荷綜合性能系數(IPLV(C))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筑,空調系統的劃分和布置應考慮能實現分區冷、熱量計量。功能性照明和景觀照明進行控制,降低照明能耗。當公共區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內容比例分數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設計供熱量達到生活熱水熱負荷的比例地源熱泵系統地源熱泵系統設計供暖或供冷量占建筑熱源或冷源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建筑總配電裝機容量的比例5建筑設計內容分數通風對自然通風進行優化設計,實現良好的自然通風利用效果5采光對自然采光進行優化設計,實現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5遮陽按標準采用遮陽措施56.3.3暖通空調系統節能設計加分。滿分:45分。空調系統內容分數分布式冷熱電聯供具有節能效益5適宜的蓄冷蓄熱技術調節晝夜電力峰谷差異5排風對新風預熱(或預冷)處理回收比例不低于60%續表6.3.3空調系統內容分數空調冷凝熱提供60%以上建筑所需生活熱水負荷5可調新風比的空調系統系統最大新風比能夠達到設計總送風量的60%以上;數量達到全部全空氣空調系統數量的60%以上水泵變水量或風機變風量具有節能效益量與統計,并具備下列節能控制措施中的3項及以上時,應加51冷熱源設備采用群控方式,樓宇自控系統(BAS)根據2)設置CO?氣體濃度傳感器,根據車庫內的CO?濃度,自6.3.5公共建筑選用的電動壓縮式冷水(熱泵)機組、單元式空調機、多聯機比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產品所占比例達到50%以上時,應加5分。6.3.6當采用其他新型節能措施時,應提供相應節能技術分析報告。加分方法應符合每項技術加分不應高于5分,總分不應高于25分。7.1基礎項抽檢有代表性的用戶。抽檢數量不得少于用戶總數的10%,并不得少于3戶,每戶不得少于2個房間。7.2.2居住建筑供暖系統能效應按現行行業標準《居住建筑節8.1.1公共建筑能效實測評估的基礎項指單位建筑面積全年總8.1.2公共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總能耗應包括全年供暖空調8.1.3公共建筑供暖空調能耗應包括供暖空調系統耗8.2.1公共建筑室內平均溫度、濕度檢測值應達到設計文件要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的規定。公共建筑室內平均溫度、8.2.2公共建筑供暖空調水系統性能應按現行行業標準《1冷水(熱泵)機組實際性能系數;9建筑能效標識報告9.0.2建筑能效測評表可按本標準附錄C~附錄E執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表可按本標準附錄F~附錄G執行。附錄A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能耗計算(規范性附錄)A.0.1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Bon)可按下列公式計算:Eo?h=0.024qoh×A×EHR?×Z(A.0.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kWh/Eo?h——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鍋爐耗氣量折合的耗Qoh—比對建筑全年累計熱負荷(kWh/a);A——總建筑面積(m2);ηi——室外管網輸送效率,取0.93;n——鍋爐的設計效率限值,按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的規定取值;q?——標準煤熱值(kWh/kg),取8.14;q2上年度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發電煤耗(kg/kWh);9oh——比對建筑建筑物耗熱量指標(W/m2);Z—--計算供暖期天數(d);EHR?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按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的規定取值。A.0.2標識建筑能耗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熱源為鍋爐時,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B?h可按下列公式計算:B?h=E?h十E?h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kWh/E?h——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鍋爐耗氣量折合的耗E?h——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循環水泵能耗(kWhQ?h——標識建筑全年累計熱負荷(kWh/a);ηi——室外管網輸送效率,取0.93;η2——標識建筑鍋爐額定熱效率;EHR?——標識建筑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按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規定的方法計算。2熱源為熱泵時,標識建筑應進行全年動態負荷計算,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B可按下式計算:75%~100%區間內的累計~75%、75%~100%區間內的系統性能系100%負荷下的制熱量(kW);100%負荷下的耗電量(kW);水泵在系統25%、50%、75%、100%負荷下的耗電量(kW)。3熱源為市政熱力時,標識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能耗B?h可按下列公式計算:B?h=E?b+E?h市政熱力單位建筑面積全年耗熱量折算后的耗電E?h——標識建筑二次網循環水泵單位建筑面積全年能耗(kWh/(m2·a)),按本標準式A.0.2-3計算。附錄B公共建筑能效測評基礎項能耗計算(規范性附錄)B.0.1公共建筑能效測評時,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B。可按下式計算:B?=Eo?十Eo?十Eo?(B.0.1-1)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Eo?——單位建筑面積全年循環水泵能耗(kWh/(m2·Eo?——單位建筑面積全年照明能耗(kWh/(m2·a))。B.0.2公共建筑能效測評時,比對建筑全年冷熱源能耗E?1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單位建筑面積全年鍋爐耗氣量折合的耗電量比對建筑負荷率分別在0~25%、25~50%、50~75%、75~100%區間內的累計冷負荷COP?~d——比對建筑負荷率分別在0~25%、25~50%、50~75%、75~100%區間內的機組性能系數,可按本標準第B.0.4條確定。B.0.3公共建筑能效測評時,比對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全年循環水泵能耗Eo?可按下列公式計算:9h,max——比對建筑的峰值熱負荷(kW);EHR?——水泵輸送能效比,取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的限定值;nh——供暖循環泵總臺數,與標識建筑供暖循環泵臺數相同;nm~4——供暖循環泵分別在系統0~25%負荷、25%~50%負荷、50%~75%負荷、75%~100%負荷下的開啟臺數;9e,mx——比對建筑的峰值冷負荷(kW);n.——空調冷凍水循環泵總臺數,與標識建筑空調冷25%~50%負荷、50%~75%負荷、75%~ne?~4—空調冷卻水循環泵分別在系統0~25%負荷、25%~50%負荷、50%~75%負荷、75%~100%負荷下的開啟臺數。表B.0.4比對建筑單臺機組部分負荷性能系數冷機類型額定制冷量限值負荷負荷負荷負荷限值水冷螺桿離心Ezh——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循環水泵能耗(kWh/B.0.6公共建筑能效測評且標識建筑冷熱源為冷水(熱泵)機組時,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計算符合下列規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kWh/E?h——單位建筑面積全年供熱耗電量(kWh/(m2·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測評內容測評方法測評結果備注基礎項相對節能率規定項圍護結構外窗氣密性熱橋部位門窗保溫外窗空調冷熱源及空調系統熱源鍋爐類型及額定熱功率戶式燃氣爐熱量表水力平衡集中供暖系統循環水泵耗電輸熱比自動監測與控制供熱量控制分戶溫控及計量冷水(熱泵)機組單元式機組溴化鋰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地源熱泵系統生活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選擇項可再生能源建筑節能設計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節能設計新型節能措施民用能效測評機構意見:測評人員測評機構年月日附錄D公共建筑能效測評表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測評內容測評方法測評結果備注基礎項相對節能率規定項圍護結構外窗、透明幕墻氣密性熱橋部位門窗洞口密封外窗、透明幕墻可開啟面積冷熱源及空調系統設計新風量設備選型依據熱源地源熱泵系統鍋爐冷水(熱泵)機組單元式機組溴化鋰吸收式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耗電輸熱比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空調水系統輸送能效比室溫調節計量方式水力平衡監控系統照明照明功率密度照明控制選擇項可再生能源建筑節能設計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節能設計計量+節能控制高能效設備其他民用能效測評機構意見:測評人員測評機構年月日附錄E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規范性附錄)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審查內容基礎項相對節能率規定項共項,滿足項選擇項滿足項分數123456合計能效等級有效期限節能建議123測評機構負責人審核人日期注:本表中相對節能率等數據根據北京市現行節能設計標準,基于標準化行時間等數據計算得出(居住建筑為供暖能耗、公共建筑為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未考慮其他服務、維護、安檢等輔助設備的能耗。建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能耗計算中假設的標準工況運行,因此本表中數據僅供不同建筑之間的節能率比較,不做其他用途。附錄F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表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類型建筑面積/層數建筑外表面積Fo(m2)建筑體積Vo(m3)體形系數S=Fo/Vo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熱情性指標屋面外墻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非供暖地下室頂板的隔墻、樓板分戶墻和樓板戶門陽臺門下部門芯板地面周邊地面非周邊地面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外窗(含明部分)方向窗墻面積比遮陽系數外遮陽系數天窗單位面積全年能耗計算方法(軟件名稱)計算人員日期審核人員日期附錄G公共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表(規范性附錄)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類型建筑面積/層數建筑外表面積Fo(m2)建筑體積Vo(m3)體形系數S=Fo/Vo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熱惰性指標屋面外墻(含非透明幕墻)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的隔墻、樓板地面周邊地面非周邊地面供暖空調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含透明幕墻)方向窗墻面積比遮陽系數玻璃可見光透射比屋頂透明部分單位面積全年能耗計算軟件計算人員日期審核人員日期附錄H居住建筑能效實測評估表(規范性附錄)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占地面積(m2)建筑類型竣工時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評估內容評估結果備注基礎項單位建筑面積供暖能耗單位建筑面積空調能耗單位建筑面積實際使用總能耗(kWh/m2)規定項室內平均溫度鍋爐運行效率室外管網熱損失率集中供暖系統耗電輸熱比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機構意見:附錄J公共建筑能效實測評估表(規范性附錄)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占地面積(m2)建筑類型竣工時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評估內容評估結果備注基礎項單位建筑面積供暖能耗單位建筑面積空調能耗單位建筑面積實際使用總能耗(kWh/m2)規定項室內平均溫度水系統機組性能系數系統能效系數風系統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機構意見:附錄K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匯總表(規范性附錄)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占地面積(m2)建筑類型竣工時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評估內容基礎項單位建筑面積供暖能耗單位建筑面積空調能耗單位建筑面積實際使用總能耗(kWh/m2)規定項合格判定有效期限節能建議123測評機構負責人審核人日期本標準用詞說明4《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5《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條文說明 4測評與評估方法 5.1基礎項 5.2規定項 6.1基礎項 7.1基礎項 7.2規定項 8.1基礎項 8.2規定項 全年能耗為供暖空調及照明能耗。住率或使用率在50%以上的要求。建筑視為多棟建筑。對于兼有居住、公共建筑雙重特性的綜合樓,如居住或公共建筑面積占整個建筑面積的比例大于20%,且面積大于1000m2時,應分別進行標識。熱源設備。建筑能效測評應盡可能利用已有文件資料及測試報能源名稱平均低位發熱量折標準煤系數原煤續表3-1能源名稱平均低位發熱量折標準煤系數標準煤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油田天然氣氣田天然氣熱力(當量值)蒸汽(低壓)注:引自現行國家標準《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對未明確節能環保新技術應用比例的選擇項,該技術應用比例應達到60%以上時,才能作為加分項目。3.0.6基礎項相對節能率η,為標識建筑相對于滿足北京市現能率是65%或75%,只要相對節能率一樣,標識級別也一樣。基礎項計算方法應符合本標準第5.1.2條和第6.1.2條的規定。節能率η是指標識建筑相比八十年代的建筑(即基準建筑)的節標識等級相對節能率η節能率η(相對于80年代建筑的節能率)☆標識等級相對節能率η節能率☆標識等級相對節能率η(相對于現行節能設計標準的節能率)節能率n(相對于80年代建筑的節能率)☆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分項能耗數據采集技術導則》所定義的照明插座用電、空調用電、動力用電和特殊用電。建筑面積采用備案竣工建筑面積。建筑能效實測評估的規定項依據國家現行建3.0.8本條第2款中節能專篇評審意見指由發改委委托的中介機構對項目節能專篇的評審意見。本條第6款中建筑門窗節能性準定額研究所實施的。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包括證書和標簽。節能性能指標(傳熱系數、遮陽系數、空氣滲透率和可見光透射比)、批準日期與有效期、標識實驗室、用戶指導信息及查詢網基本內容:(一)標識編號;(二)企業名稱;(三)產品基本信息(產地);(四)節能性能指標;(五)標識使用證書的批準日; (六)標識實驗室代碼、查詢網址;(七)用戶指導信息。建筑門窗標識實驗室出具的《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測評報告》包括4.0.2規定項性能檢測包括建筑外窗(玻璃幕墻)氣密、水密、國家現行建筑節能檢測標準為《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4.0.3按照建筑能效測評規定項要求,標識建筑在建筑入口處必須安裝冷熱計量表。實測評估基礎項即全年單位建筑面積供的設備,運行數據經校核后,可直接統計得到設備的年運行能耗;2當運行記錄沒有有關能耗數據時,可先實測設備運行功5.1基礎項(市政府令第216號)的規定為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5.1.9外墻、屋面、外窗(含透明幕墻)、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分戶墻、供暖空調與非供暖空調房間隔墻、屋等圍護結構構造作法均按竣工圖紙確定。外門、外窗(含透明幕墻)的保溫性能在無見證取樣檢測報告時,可采用門窗的型式檢5.2規定項5.2.1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性能檢測。中相應等級要求,在無復檢報告情況下,可現場檢測門窗氣密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氣過多地向室內滲漏,本標準級的要求符合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的規定。《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規定外窗、敞開式陽臺的陽臺門(窗)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其氣密性等級不應低測方法》GB/T7106中規定的7級。方法》GB/T7106中規定的7級對應的性能是:在10Pa壓差方米的空氣滲透量不大于3.0m3。查看外墻、屋面主體部位及結構性冷(熱)橋部位傳熱系數值,看是否不大于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中規定的限值。同時應進行現場檢查,查看外墻、屋面結構性冷(熱)橋部位是否存在發霉、起殼等現象,必現高密度熱流的部位,加強熱橋部位的保溫,可以減小供暖負隨著外窗(門)本身保溫性能的不斷提高,窗(門)框與墻應滿足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中規定;凸窗凸出(從外墻外表面至凸窗外表面)不應大于500mm;凸窗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外窗的傳熱系數限值,不透為33%,輸配效率約為90%,遠低于達到節能要求的燃煤、燃油或燃氣鍋爐供暖系統的能源綜合效率,更低于熱電聯產供暖的能源綜合效率。因此采用電熱設備直接供暖,是高品位能源的低效率應用。直接供暖的電熱設備包括電散熱器、電暖風機、電熱水爐、加熱電纜等。北京地區供暖時間長,供暖能耗占有較高比例,應嚴格限制設計直接電熱集中供暖;但并不限制作為非主體熱源使用,例如:居住者在戶內自行配置過渡季使用的移動式電熱供暖設備,衛生間設置“浴霸”等臨時電供暖設施,遠離主體熱源的地下車庫值班室等預留的電熱供暖設備電源等。測評要點:審查所使用鍋爐的檢測報告,現場核查鍋爐型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鍋爐額定工況下熱效率應不低于下表中規定的限定值。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鍋爐額定蒸發量D(t/h)/額定熱功率Q(MW)層狀燃燒鍋爐拋煤機鏈條爐排鍋爐一流化床燃燒鍋爐一燃油燃氣鍋爐重油輕油燃氣注:1燃料收到基低位發熱量,Ⅲ類煙煤>21000(kJ/kg),燃油燃氣鍋爐按燃料實際化驗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燃氣熱水機組(鍋爐)的高層建筑中,不應采用戶式燃氣供暖爐(熱水器)作為供暖熱源。多層建筑和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高層建筑必須采用時,選用的戶式燃氣供暖爐(熱水器)及設計應燃氣采暖爐能效限定值與能效等級》GB20665中節能等級(2級)的規定值。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665中規定采暖爐能效等級分為3級,其中1級能效最高。能效限定值為能效等級的3級。節能評價值為能效等級的2級。第2級數值見下表。類型熱負荷最低熱效率值/%(能效等級2級)熱水器額定熱負荷≤60%額定熱負荷供暖爐(單供暖)額定熱負荷≤50%額定熱負荷供暖爐(兩用型)供暖額定熱負荷≤50%額定熱負荷熱水額定熱負荷≤50%額定熱負荷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戶式燃氣供暖爐包括熱風爐和熱水爐,因其存在燃燒效率一起,進氣管在排煙管外側),土建設計需將其接出室外。還有熱計量裝置,可以確定熱力站的熱量輸出,作為評估二次管線供熱效率的基礎。建筑物熱力入口處安裝熱量表,可以作為該建筑5.2.10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測評要點:審查水力計算設計文件,現場檢查系統是否安裝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的規定,其中室外管網應進行水力平衡計算為強制性實際工程的室外供熱管網很復雜,往往通過環路布置和調整管徑難以達到平衡要求(指各并聯環路之間的壓力損失差值不大于15%),且實際管網也有可能存在設計計算未估計到的不平衡因素,因此應借助于熱力入口設置調節裝置并通過調試達到系統水力平衡調控的閥門主要有靜態水力平衡閥、自力式流量控統調試,能夠實現設計要求的水力平衡。安裝靜態水力平衡此無論規模大小、是否經計算達到水力平衡,一并要求安裝使測評要點:應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公式中的各項參數,詳細規定耗電輸熱比EHR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采用過大的水泵以式中:G——每臺運行水泵的設計流量(m3/h);H——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設計揚程(m水柱);ηb——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設計工作點的效率;Q——設計熱負荷(kW);△T——規定的供回水溫差,按設計要求選取(℃);A——與水泵流量有關的計算系數,按表5-3取值;B——與機房及用戶的水阻力有關的計算系數,一級泵取20.4,二級泵取24.4;ZL———管網主干線長度(包括供回水管)(m);α——與ZL有關的計算系數,按表5-4取值。注:管網主干線長度ΣL按室外主干線長度計算。表5-3A取值表設計水泵流量G(m3/h)注:不同流量的水泵并聯運行時,按單臺最大流量選取。管網主干線長度ΣL范圍5.2.12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測評要點:應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是否滿足上述功能要求。區域供熱鍋爐房采用自動監測與控制的運行方式時,應設計下列節能自動監控內容:3根據熱網的需求,通過調節投入燃料量實現鍋爐供熱量4燃料消耗量和補水用量的監測和計量,鍋爐房和熱力站測評要點:應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是否設置供熱量控制裝DB11/891強制性條文。設置供熱量控制裝置(例如氣候補償器但必須具有能根據室外空氣溫度變化自動改變用戶側供(回)水測評要點:應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是否設置溫控與計量裝置,并達到分室(戶)調節及分戶熱計量要求。集中供暖(集中空調)系統分室(戶)溫控及用熱(冷)計現行行業標準《供熱計量應用技術規程》JCJ173采戶熱計量方式是:以住宅的戶(套)為單位,以熱分攤計量方式當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作能系數)不應低于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吸收式冷(熱)水機組,由空調冷熱源站向多套住宅、多棟住宅樓、甚至整個住宅小區提供空調供暖冷熱源(冷熱水)。對于集類型額定制冷量(kW)水冷活塞式/渦旋式螺桿式離心式風冷或蒸發冷卻活塞式/渦旋式螺桿式表5-5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中對冷水(熱泵)機組性能系數COP的規定,其依據為現行國家標準《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7。產品的強制性國家能效標準將產品根據機組的能源效率劃分為5個等級,目的是配合我國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能效等級的含義:1等級是企業努力的目標;2等級代表節能型產品的門檻(按最小壽命周期成本確定);3、4等級代表我國的平均水平;5等級產品是未來淘汰的產品。考慮國家的節能政策、我國產品現有與發展水平、鼓勵國產機組盡快提高技術水平,同時考慮到不同壓縮方式的技術特點,水冷離心式采用第3級,其余均采用第4級。5.2.16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強制性條文。國家現行標準《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6(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中,機組名義工況時的能效比(EER)4級數值見表5-6。類型EER(4級)(W/W)風冷式不接風管接風管水冷式不接風管接風管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機型名義工況性能參數冷(溫)水進/出口溫度冷卻水進/出口溫度蒸汽壓力單位制冷量蒸汽耗量性能系數制冷供熱蒸汽雙效一—一—直燃供冷12/7一一供熱出口60一注:直燃機的性能系數為:制冷量(供熱量)/[加熱源消耗量(以低位熱值計)+電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強制性條文。現行國家標準《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中規定的第3級制冷綜合性能系數見表5-名義制冷量CC(W)IPLV(C)(能效等級第3級)污水水源水資源勘察報告等;現場檢查抽回灌井數量及回灌情準《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的強制性條文第標準規范的規定。水源熱泵熱源井設計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容,體現對水資源的保護:季)會大于向地下土壤排熱量(夏季),長期使用后(如5年,10年,15年),土壤溫度會逐漸下降,以至冬季機組運行效率下降,甚至不能正常運行。對于以空調為主的地區,向地下土壤排熱量(夏季)會大于抽取土壤熱量(冬季),長期使用后,土壤溫度會逐漸上升,同樣,導致機組夏季運行效率下降。因此,在設計階段,應進行長期應用后(如25年)土壤溫度變化趨勢平衡模擬計算,或者要考慮如果地下土壤溫度出現下降或上升變化時的應對措施,如,采用冷卻塔、地下埋管式地源熱泵產生熱水、輔助熱源、復合式系統等。III生活熱水系統5.2.20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測評要點:審查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文件,現場檢查系統安裝運行情況。本條內容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強制性條文。住宅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的位置主要為屋頂和南向陽臺,考慮到建筑立面處理、各戶朝向的限制、對室內裝修的影響、集熱器的集熱效率和節水等因素,強制性規定中僅考慮屋頂面積,對南向陽臺不強制要求。《北京市太陽能熱水系統城鎮建設應用管理辦法》中計算集熱器面積時,推薦最低太陽能保證率為0.5。屋面能夠設置集熱器的有效面積Fwx和計算集熱器總面積A;應按下式確定:式中:Fwx——屋面能夠設置集熱器的有效面積(m2);Fw.——屋面水平投影面積(m2);0.4——屋面能夠設置集熱器的有效面積占屋面總投影面積的比值;A?——計算集熱器總面積(m2);證率為0.5計算出的集熱器總面積A,是否在南向陽臺或墻面到50%;2審查地源熱泵供暖設計文件,現場檢查設備設置情況。季節還可取代(或部分取代)傳統空調制冷系統,在不消耗能源自然采光即在室內引入自然光線,除了可以創造空間氛圍能性能,標簽上同時標明有門窗產品的適宜地區,便于選擇使條件現場檢查、產品抽樣和樣品節能性能指標的檢測與模擬計每項技術節能率不應小于2%。每項技術節能率為采用節能6.1基礎項6.2規定項本條為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6.2.2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性能檢測(圍護結構或節能保溫措施。查看外墻、屋面主體部位及結構性冷(熱)橋行現場檢查,查看外墻、屋面結構性冷(熱)橋部位是否存在發本條依據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687第3.1.7條。超高層建筑可在建筑的非超高部分開啟II冷熱源及空調系統DB11/687第4.3.5條“公共建筑內人員所需設計最小新風量,2003的有關規定。由于GB50019-2003已被《民用建筑供暖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