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導學案(學生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_第1頁
《曹劌論戰》導學案(學生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_第2頁
《曹劌論戰》導學案(學生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_第3頁
《曹劌論戰》導學案(學生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_第4頁
《曹劌論戰》導學案(學生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課曹劌論戰(導學案)

Q學習目標

2022年課程標準學習目標

1.借助課文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詞語古今意義的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差別。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要實詞、虛詞,尤其需要注意古今異義

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的詞語,提示學生注意積累,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2.學習文章的精練筆法與詳略安排。

本文運用的是中國傳統史家筆法,語言簡潔精練,剪裁得當,重

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

點突出,充分體現了《左傳》“長于記事”的特點。在教學中須引導

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

學生學習精練筆法,掌握材料的詳略安排。

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曹劌雖是一介平民,在國家危難之際卻能挺身而出,為國解憂,

美意識和觀念。主動“論戰”,參與軍國大事的謀劃。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士人

這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心。

預習導學

活動一:正音正字

曹劌()又何間()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視其轍(

登軾()敗績()遂()逐()齊師旗靡()

活動二: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重點詞語釋義

1.齊師伐我師: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謀之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

3.肉食者鄙鄙:_________________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_________________專:__________________

5.對日對:_________________

6.小惠未褊遍:_________________

7.雖不能察察:_________________

8.必以情情:

9.忠之屬也忠:屬:

10.戰則請從從——

11.齊師敗績敗績:_—

12.公將馳之馳:——

13.既克既:——

14.一鼓作氣作:___—

15.彼竭我盈竭:盈:

16.難測也測:——

17.懼有伏焉伏:——

18.望其旗靡靡:——

(二)通假字

1.小惠未褊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古今異義

1.小大之獄古義:_—今義:_________________

2.犧牲玉帛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_

3.又何間焉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4.弗敢加也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_

5.再而衰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6.必以信古義:_________________今義:

7.忠之屬也古義:今義:

(四)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福

2.公將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屬也忠

5.下視其轍下

(五)一詞多義

1.師:①遂逐齊師()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故:①故克之()②公問其故()

3.從:①戰則請從()②民弗從也(

4.請:①曹劌請見()②戰則請從()

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

(六)虛詞歸納

1.其:其鄉人曰________________

吾視其轍亂_________________

2.以:可以一戰________________

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

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

3.之:小大之獄________________

公與之乘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謀之_________________

公將鼓之__________________

(七)特殊句式

L省略句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倒裝句

何以戰?(賓語前置,應為“以何戰”)

3.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名(一說復姓左丘,名明),期魯

國人,歷史學家。代表作品《左傳》。

《春秋左氏傳》,原名《》,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后才多稱

《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毅(谷)

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巨著。該書共

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

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文章體裁: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

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以記事為主。

活動四:文章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歲V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

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

惠/未,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

/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譯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進攻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他同鄉的

人說:“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熊深謀遠慮。”

于是(他)進宮拜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類

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和絲織品之類,(我從來)不敢虛

夸,一定按實情稟告神靈。”(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您

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熊件件明察,也一定會用誠心審理。"(曹劌)回答說:

“(這)是盡職分之類的事情。可憑債(這個條件)打一使:(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魯莊公和他共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擊鼓進軍。

曹劌說:“(現在)不可以(擊鼓進軍)。”齊軍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

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將要下令驅車追趕齊軍。曹劌說:“(還)不可以(追趕)。”(說完就)向下察看

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國軍隊,(這才)說:“可以(追趕)了。”于是追趕齊軍。

戰勝齊軍后,魯莊公詢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

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窮盡了,他們的去氣已經窮盡而我們的

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齊國是)大國,難以推測(它的情況),(我)擔心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

們的車轍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今追趕他們。”

(二)課文主題

文章記敘了魯國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說明

了“”的道理。

(三)內容概括

第一段:論戰前準備。寫曹劌幫助魯莊公認清作戰的前提條件一一取信于民。

第二段:敘戰爭經過。寫曹劌幫助魯莊公指揮作戰,適時反擊和追擊。

第三段:論取勝原因。寫曹劌分析如何把握作戰時機。

(四)寫作特色

(1)中心突出,詳略得當。

這是一篇記敘戰爭的短文,但重點不是記敘戰爭的經過,而是著重寫曹劌的“”,凡是與表現

主題無關的枝節就盡量省略。如第一段寫曹劌謁見莊公,進見的細節一概省略了,劈頭就問“何以戰”;第

二段對戰場的復雜情況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寫,留待后面補敘,就更能突出“論戰”的見

解;第三段只用“公問其故”代替了魯莊公一系列問話。但文章對戰前戰后反映曹劌戰略見解的談話,則

詳加敘述,因為戰前是分析有無克敵制勝的條件,戰后是總結以弱勝強的原因,這些都是圍繞主題寫的,

全文自始至終突出了“論”字,使人對長勺之戰的勝敗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2)結構嚴謹,前后照應。

全文只用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戰爭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局記述得清清楚楚。第一段寫戰前準備,第

二段寫戰時經過,第三段寫戰后總結,事態發展清晰,文章脈絡分明。段與段之間的過渡也非常自然,第

一段的結尾“戰則請從”與第二段的“公與之乘”銜接,第二段的結尾“遂逐齊師”與第三段的“既克”

銜接,三個段落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此外,文章前后的照應也十分緊密。以第二段與第三段

為例,“三而竭”與上段“齊人三鼓”相照應;“吾視其轍亂”與“下視其轍”相照應;“望其旗靡”與“登

軾而望之”相照應;“故克之”與“齊師敗績”相照應;“故逐之”與“遂逐齊師”相照應。第二段只寫“其

然”,第三段補寫“所以然”,一記一議.一實一虛,前后照應,相輔相成。

(3)用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

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說明了曹劌是一個o在交代戰前準備時,詳細地寫了曹劌與魯莊公的

三次對話,通過對話揭示出魯莊公昏庸無知,曹劌0寫戰役經過,作者雖只寫了曹劌兩次說的“未

可”.“可矣”的簡單話語,但卻形象地表現了曹劌成竹在胸。待機而動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問其故”

又引出曹劌對戰爭的一大段議論,表現出曹劌的可貴的軍事見解。

(五)名句默寫

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劌

曰:,。”

2.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

也。”公曰:“,,"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對曰:“o”

3.公與之乘,0公將鼓之。歲U曰:“戰未可。”齊人三鼓。歲U曰:“可矣。”齊師敗績。=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4.既克,公問其故。對日:

",。,,。,,o夫大國,難測也,懼有

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曹劌論戰》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能體現魯莊公取信于民的

是:,,;交戰過程中利于反攻的時機是“L之時,利于追擊的時機

是“,”之時。

6.《曹劌論戰》中,曹劌在“齊人敗績”“公將馳之”時,實地考察“,"后,才下

令追逐,最終大克齊師。

7.《曹劌論戰》中曹劌闡述勇氣在戰爭中的作用的句子

是:,。,,o

8.《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

9.《曹劌論戰》中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

10.《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句子是:,_____』

11.《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注意細節的句子是:,-

12.《曹劌論戰》中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

是:,>o

1、文章的題目是《曹劌論戰》,論戰的雙方是曹劌和魯莊公,但文章開頭卻寫寫了曹劌與其鄉人的對

話,目的何在?

2、曹劌在戰場上鎮定自若、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礎是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曹劌的遠謀?

4、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請你談談作者塑造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這些方法有

什么好處?

5、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6、如何評價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7、依據文章內容,分析曹劌在這次戰役中所起的作用。

8、一介草民的曹劌,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指揮打勝了一場決定國家生死的戰役,曹劌的這一行

動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體系構建

“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公羊傳》、《轂梁傳》《左傳》。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三體。

《》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

的活動及有關言論,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被譽為“百家文學之宗,萬事古文之祖”。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

《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

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一、選擇題

1.下列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肉食者鄙B.犧牲玉帛C.弗敢加也D.吾視其轍亂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肉食者謀之B.小大之獄C.公與之乘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曹劌請見見多識廣見義勇為各抒己見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無音信信手拈來

C.公與之乘乘風破浪乘虛而入乘興而來

D.遂逐齊師出師未捷百萬雄師仁義之師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故逐之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戰以君之力

C.戰于長勺所惡有甚于死者

D.登軾而望之人不知而不慍

5.下列加點詞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犧牲玉帛B.小大之獄C.公將戰D.可以一戰

6.與“其鄉人日”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其妻獻疑曰B.頹然乎其間

C.增其舊制D.其如土石何

7.下列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兩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

B.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

C.第一次擊鼓能讓士兵生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就竭盡了。

D.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兩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三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

8.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是紀

傳體史書。

B.“犧牲玉帛”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絲

織品。

C.“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指趁勁頭大的時候抓緊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D.我國古代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劌論戰》所寫的長勺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二、填空題

9.填空。

(1)本文選自《左傳》,《左傳》舊傳為時期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體史書。

(2)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能體現魯莊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交戰過程中利于反攻的時機是“”之時,利于追擊的時機是“,"之時。

(3)出自本文、流傳至今的一個成語是:0

(4)文中曹劌向魯莊公解釋他“登軾而望”的原因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又何間焉間:_______(2)衣食所安安:_______

(3)齊師伐我伐:(4)弗敢加也加:

(5)忠之屬也屬:________(6)小信未孚孚:_______

(7)小大之獄獄:_______(8)公將馳之馳:_______

(9)既克克:_______(10)望其旗靡靡:_______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又何間焉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

(3)犧牲玉帛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獄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

12.用原文填空。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

,,

(2)表明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O

(3)曹劌解釋為何追逐齊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

,,

(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一「O

13.默寫。

(1),雖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曹劌論戰》中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

(4)《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善于把握最佳追擊時機的句子是:,

(5)天色已晚,班級黑板報還有些收尾工作未完成,小明就用《曹劌論戰》中

“,,”來勸導鼓勵大家抓緊時間完成。

14.(1)《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

7H:,,。

(2)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采取“敵疲我打”

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

7H:,,,。

三、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曹劌論戰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

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目:“小惠

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

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

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又何間焉/其間千二百里

B.忠之屬也/屬予作文以記之

C.彼竭我盈,故克之/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D.遂逐齊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7.說說文章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好在哪里。

(二)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目:“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入。”對目:“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目:“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a,再而衰,三而竭;彼羯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

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8.甲詞寫于朝(朝代),乙文則選自春秋時期的史書《》。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0.下列對甲乙詩文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詞的太守出獵答謝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體現了對民心的重視。

B.甲詞中作者自比“孫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劌。

C.甲詩和乙文都表達了主人公關心國家,積極請戰抗擊侵略者的豪情壯志。

D.甲詩和乙文都對主人公形象進行了生動傳神的描寫,人物特點躍然紙上。

21.乙文最后一段①處所缺的內容是,該“論”體現了曹劌在戰爭中善

于,這也是這場戰爭中魯國勝利的一個原因。

(三)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目:“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目:“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判目:“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目:“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

二師①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日:“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

奔。”又日:“而后大師⑧繼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

之子常奔鄭。吳從楚師,及清發④,闔廬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猶斗⑤,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

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闔廬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⑥,吳

人及之,楚師奔。敗諸雍濯,五戰及郢⑦。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釋】①二師:楚軍和吳軍。②瓦:子常。③大師:吳國大部隊。④清發:水名,今湖北安陸。⑤斗:

戰斗。⑥為食:做飯。②郢:楚國都城。

2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必以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十

二章》)

B.公問其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

樂》)

C.夫概王以其屬五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D.先擊子常之卒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

2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

2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

25.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

(1)從【甲】文中“曹劌請見”“戰則請從”能看出曹劌具有.情懷。

(2)人心向背是作戰的基礎,【甲】文民心的重要性體現在““;【乙】文中

”印證夫概王也懂得這個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3)曹劌和夫概王都能夠掌握作戰時機,請從追擊時機這一點,結合【甲】【乙】兩文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