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教案《與朱元思書》_第1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教案《與朱元思書》_第2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教案《與朱元思書》_第3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教案《與朱元思書》_第4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教案《與朱元思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與朱元思書

教學目標

1.根據閱讀提示和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2.學習作者描繪景物的手法。

3.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抓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把握作者筆下景物突出的特征。

2.學習作者描繪景物的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了解吳均生平。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融為一體是古代文人學士的共同追求。他們用心

靈體會自然萬物之美,賦予山水靈性、情感甚至生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給我們描

繪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色,讓我們悉心體味、盡情觀賞。

二、預習檢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水皆繆碧(piao)

(2)互相軒遜(miao)

(3)泠泠作響(ling)

(4)理嚶成韻(ylng)

(5)蟬則千轉不窮(zhuan)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天山若自(同樣的顏色)

(2)叢流飄蕩(跟、隨)

(3)水皆縹碧(淺青色)

(4)急湍甚箭(比箭還快)

(5)爭高稟揖(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6)疏條旁啰(互相掩映)

3.指定學生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用“/”進行斷句。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輕快)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舒緩)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

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驚嘆)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貝"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

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慨嘆、平緩、輕慢)橫柯/上蔽,在晝/猶昏;(驚嘆)疏

條/交映,有時/見日。

2.重點句子翻譯。

(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明確:從富陽到桐廬大約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2)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確:(江底)游動的小魚和細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到,毫無障礙。湍急的江流比箭還

快,那驚濤駭浪像飛奔的馬。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明確: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4)直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明確: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國家大

事的人,看到(這幽深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明確:橫斜的樹枝擋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便)在白天,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互相掩映

的地方,有時(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3.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呢?請根據文章說說水的特點。

明確: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聲清越:泠泠作響。

5.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請分析文中運用了哪些手法來突出山的特點。

明確: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形: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擬人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顯示出山的“奇”。

側面烘托:“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從側面表現了高聳的山

峰可以讓人平息名利之心,更突出了山的“奇”。

四、合作探究

1.品味意境美。

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明確: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我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一一風靜霧散,山色蒼翠,

并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游的總體印象一一“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仿佛透明似

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游來游去的魚兒、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余。然后以比喻、

夸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

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

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山”。首先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空萬里,山中卻別

有景象。其次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

而在作者筆下,卻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

不能,便“千百成峰”。再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丈接墓戎?,泉水叮咚,

百鳥和鳴,蟬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

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

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蔭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

景象。這一段寫山之色、之聲、之形,都緊扣一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的特征,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

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奇山異水”。

2.感受志趣美。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明確:“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的輕松愜意;作者筆下的泉

聲、鳥聲、蟬聲、猿聲,勾畫出一個熱鬧、和諧的世界,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

對生命力的贊頌。在描繪山景時,“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

議論,不僅襯托出險峰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棄。

3.品析語言美。

(1)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本文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形象生動,簡潔

凝練,有一種清麗之美。

(2)結合加點詞賞析下列句子的妙處。

明確:①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湃隼細石,直視無礙。

該句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八钥~碧,千丈

見底”是直接寫水的清澈,“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則是從側面表現出水的清澈透明。

②急湍甚靜,猛浪若奔。

這句話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箭、奔”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的奔騰情況表現得十分

生動形象。

③夾岸高山,皆生搴樹。

一個“寒”字,寫出了樹因高大、茂密而使樹色顯得暗,進而讓人感到寒意。一個簡單的“寒”

字,卻包含了這么多的意思,作者用詞之精,令人贊嘆。

④逐勢承上,互相甘尊等高直揖,千百成峰。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負、競、軒、邈、爭、指”化靜為動,把原本靜止的崇山峻嶺寫活

了,賦予了它們生命和動感,突出了山峰高聳入云的雄奇美景。

⑤鶯飛戾天者,里崢后,》;經綸世務者,題谷本厘。

表現了作者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對美好自然的愛慕和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望峰息心”

和“窺谷忘反”表現了景色之美能使人忘卻世俗的功名利祿,突出表現了自然景色的美好。

4.鑒賞藝術美。

作者在描摹奇山異水時,使用了哪些手法?請舉例分析。

明確:主要運用了動靜結合、側面描寫的手法,如,游魚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魚群

穿梭,不僅側面襯托出水之清澈,且逗人游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

5.文言詞語積累。

(1)重點實詞

①天山若自(同樣的顏色)

②叢流飄蕩(跟、隨)

③水皆縹碧(淺青色)

④爭高拿揖(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⑤泉水激石(沖擊,撞擊)

⑥橫村上蔽(樹木的枝干)

⑦疏條求映(互相掩映)

(2)通假釋義

①蟬則千轉不窮(“轉”同“喈”,鳥鳴,這里指蟬鳴)

②窺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3)古今異義

①一百件里(古義:表示約數。今義:贊許,允許。)

②鶯飛用天(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

③續給世務(古義:籌劃、治理。今義:比喻規劃、管理國家大事的才能。)

④蟬則千轉不行(古義:止,息。今義:貧窮。)

(4)一■詞多義

…天下獨絕(形容詞,獨一無二)

①維<'

‘猿則百叫無絕(動詞,斷絕、停止)

…J負勢競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②上L1,

橫柯上蔽(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5)詞類活用

①任意率四(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②橫柯上蔽(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③負勢競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④猛浪若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⑤望峰盡心(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息)

⑥互相毋尊(形容詞用作動詞,“軒”,爭著往高處伸展;“邈”,爭著往遠處伸展)

五、拓展延伸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課文中的美景。

明確:山水之美,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皆縹碧,千丈見底;美在爭高直指,千

百成峰。

2.說說歷代文人贊美富春江的名句。

明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清美。(宋?蘇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維)

3.仔細品味作者的情趣,比較其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入世態度,以及“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遁世態度有何不同。

明確: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向往,對歡樂生命的贊禮。它比前者少了一些

嚴肅,多了一些瀟灑;比后者少了一些悲觀,多了一些開朗,因而更具有一種常人的心態,

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親切。

六、達標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碧(piao)急湍(tuan)軒邈(miao)

泠泠(ling)嚶嚶(ying)經綸(liln)

橫柯(ke)鶯飛戾天(yuan)(li)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天山若自(同樣的顏色)

(2)叢流飄蕩(跟、隨)

(3)任意本西(向東或向西)

(4)天下獨維(獨一無二)

(5)水皆緣春(淺青色)

(6)急湍卷箭(超過)

(7)互相甘邂(軒,高。邈,遠。這里均作動詞用)

(8)泉水激石(沖擊,撞擊)

(9)鶯飛尿天者(至、到達)

(10)等饗世務者(籌劃、治理)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蟬則千轉不窮(“轉”同“嘴”,鳥鳴聲,這里指蟬鳴)

(2)窺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學家。

(2)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篇,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3)《與朱元思書》一文中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并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夠準確地朗讀課文,感受到文章的韻律美;疏通文意,感受到了

富春江的景物美。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營造出了美的意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了作者

高雅的志趣。

八、布置作業

背誦《與朱元思書》。

九、板書設計

下獨

水,天

奇山異

,總:

)夸張

無礙

直視

見底,

(千丈

“清”

與異水

、比

)夸張

若奔

猛浪

甚箭,

(急湍

朱“急”

一色

思分1

--形

書看--

啼)

、猿

蟬叫

鳥鳴、

泉水、

音(

《聽——

奇山

綸世

心;經

望峰息

天者,

鶯飛戾

感——

谷忘

,窺

〔務者

、

教學反

十、

鏈接

【資料

文學創

吳均的

桂陽

贈王

,如《

骨氣

心和

的雄

寒士

現出

往表

中往

作品

一些

他的

志,

不得

,終生

寒門

出身

吳均

不遇

懷才

自己

吐露

樹來

借松

”,

霜骨

知負

心,誰

籠云

。未見

所沒

為草

時,遂

數寸

“松生

中的

經斥

武帝曾

”。梁

東園

松在

的“青

淵明

和陶

松”

澗底

“郁郁

思的

像左

意很

思立

其構

懣,

的憤

。

痛處

帝的

梁武

實錄

而且

史,

撰歷

職私

僅越

他不

性。

的個

出他

活畫

”,

不均

“吳均

均為

責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