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植保技術實施方案TOC\o"1-2"\h\u5635第1章綠色植保技術概述 323451.1綠色植保的定義與意義 3263731.2綠色植保技術的分類與特點 3157391.3綠色植保技術發展趨勢 326668第2章農業生態系統與病蟲害防治 490402.1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 4122662.2病蟲害發生與綠色植保技術的關系 4166302.3病蟲害防治策略 522134第3章生物防治技術 5134363.1天敵生物的應用 555143.1.1天敵生物種類及篩選 5156053.1.2天敵生物的繁殖與釋放 5294763.1.3天敵生物與其他防治技術的結合 5262933.2病蟲害微生物防治技術 6141653.2.1微生物農藥的研究與開發 6149613.2.2微生物菌劑的施用技術 6116043.2.3微生物菌劑與其他防治技術的結合 636973.3植物源農藥的研究與應用 6293073.3.1植物源農藥資源篩選與評價 6210373.3.2植物源農藥的制備與應用技術 6270933.3.3植物源農藥與其他防治技術的結合 612309第4章物理防治技術 6249274.1防蟲網的應用 6323374.1.1防治對象 677364.1.2使用方法 6324414.1.3注意事項 7284894.2燈光誘殺技術 7121174.2.1防治對象 787464.2.2使用方法 7143794.2.3注意事項 7215944.3色板誘殺技術 7102734.3.1防治對象 7110094.3.2使用方法 75674.3.3注意事項 83526第5章化學防治技術 8259715.1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選擇與應用 896205.1.1農藥種類選擇 8115585.1.2農藥應用技術 897895.2環保型化學農藥研究進展 852485.2.1生物農藥研究 8251685.2.2綠色化學合成農藥 9326455.2.3農藥劑型研究 9252585.3農藥減量使用技術 9237745.3.1農藥減量替代技術 9183125.3.2農藥精準施用技術 9284565.3.3農藥抗性治理技術 9100165.3.4農藥風險評估與管理技術 9417第6章生態調控技術 9322696.1農田生態工程建設 9275026.1.1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 9102576.1.2農田生態環境保護 976216.2間作套種與輪作技術 10194556.2.1間作套種技術 1073656.2.2輪作技術 10152986.3生態補償機制 10327166.3.1生態補償政策制定 1045786.3.2生態補償實施 10157296.3.3生態補償監管 1024571第7章抗性品種培育與利用 10267917.1抗性品種的選育技術 1076687.1.1抗性資源的搜集與評價 10285547.1.2病蟲害抗性遺傳規律研究 11184357.1.3抗性品種選育方法 11127627.2抗性品種的推廣與應用 11188787.2.1抗性品種的篩選與評價 11133807.2.2抗性品種的區域試驗與示范 1117407.2.3抗性品種推廣政策與措施 1179007.3抗性品種在綠色植保中的作用 1156107.3.1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 11267407.3.2減少農藥殘留與環境污染 11106027.3.3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 11239967.3.4優化作物種植結構 1114420第8章綠色植保技術與信息化 12272158.1植保信息化技術概述 12219618.2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 12314988.2.1監測技術 12205808.2.2預警技術 12195728.3無人機在綠色植保中的應用 12168008.3.1病蟲害監測 12197018.3.2防治作業 12137228.3.3農田信息采集 1314893第9章綠色植保技術培訓與推廣 1355379.1綠色植保技術培訓體系 1365779.2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 1352269.3農民參與綠色植保的激勵機制 1328913第10章綠色植保政策與法規 14433910.1我國綠色植保政策概述 143202810.2綠色植保法律法規體系 141978710.3綠色植保政策實施與監管 14第1章綠色植保技術概述1.1綠色植保的定義與意義綠色植保是一種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為目標,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農業防治等為主要手段的植物保護技術。它強調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注重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綠色植保技術的實施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綠色植保技術的分類與特點綠色植保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生物防治技術: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昆蟲信息素等生物制劑防治農作物病蟲害。(2)物理防治技術:采用物理方法,如燈光誘殺、色板誘殺、防蟲網等技術防治病蟲害。(3)農業防治技術:通過優化作物布局、調整播種期、培育抗病品種、科學施肥等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4)化學防治技術:在綠色植保理念指導下,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合理施用,減少農藥使用量。綠色植保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環境友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2)安全高效:生物制劑和低毒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提高農產品品質。(3)可持續:遵循生態學原理,促進農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4)綜合防治:多種防治技術相結合,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蟲害發生。1.3綠色植保技術發展趨勢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綠色植保技術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1)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斷深入,生物制劑的種類和產量逐年增加。(2)物理防治技術不斷創新,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3)農業防治技術逐漸融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發揮重要作用。(4)化學防治技術向高效、低毒、低殘留方向發展,農藥減量使用成為主流。(5)綠色植保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力度加大,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技術支持。(6)政策扶持和科技創新驅動,綠色植保產業持續發展。第2章農業生態系統與病蟲害防治2.1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農業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點:(1)生物多樣性:農業生態系統包含了豐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類,形成了穩定的生物多樣性。(2)生產力:農業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具有較高生產力。(3)循環性: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流動,維持生態平衡。(4)脆弱性:農業生態系統受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具有一定的脆弱性。(5)開放性:農業生態系統與周邊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具有開放性。2.2病蟲害發生與綠色植保技術的關系病蟲害是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綠色植保技術旨在降低化學農藥使用,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病蟲害發生與綠色植保技術的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綠色植保技術通過提高作物抗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2)綠色植保技術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降低病蟲害抗藥性。(3)綠色植保技術有利于保護天敵,維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4)綠色植保技術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2.3病蟲害防治策略針對病蟲害防治,我國農業部門提出以下策略:(1)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科學施肥等手段,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開展病蟲害防治。(3)物理防治:運用物理方法,如誘殺燈、色板等,降低病蟲害種群密度。(4)化學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優先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5)農藝措施:通過調整播種期、合理密植、清除病殘體等農藝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6)信息管理: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指導防治工作。(7)科技支撐: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發和推廣,提高防治效果。通過以上策略,實施綠色植保技術,有助于維護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第3章生物防治技術3.1天敵生物的應用3.1.1天敵生物種類及篩選在天敵生物的應用中,首先需對目標病蟲害的天敵種類進行系統調查與篩選。根據不同作物及病蟲害特點,選擇具有高效、專一性強、適應性廣的天敵生物種類。還需關注天敵生物與目標病蟲害的生態平衡,保證天敵生物引入后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3.1.2天敵生物的繁殖與釋放對篩選出的天敵生物,開展室內繁殖研究,優化繁殖條件,提高繁殖效率。在野外釋放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適時、適量、適地。同時加強對釋放效果的評價,為后續應用提供科學依據。3.1.3天敵生物與其他防治技術的結合將天敵生物與其他綠色植保技術相結合,如生物農藥、物理防治等,形成綜合生物防治體系,提高防治效果。3.2病蟲害微生物防治技術3.2.1微生物農藥的研究與開發針對不同病蟲害,篩選具有防治作用的微生物資源,開展微生物農藥的發酵工藝、劑型研究及田間應用技術研究,提高微生物農藥的防治效果和穩定性。3.2.2微生物菌劑的施用技術優化微生物菌劑的施用方法,包括噴霧、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等,保證微生物菌劑在作物生長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3.2.3微生物菌劑與其他防治技術的結合將微生物菌劑與化學農藥、生物農藥等相結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3.3植物源農藥的研究與應用3.3.1植物源農藥資源篩選與評價開展植物源農藥資源的調查與篩選,對具有潛在防治作用的植物進行活性成分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評價其防治效果和安全性。3.3.2植物源農藥的制備與應用技術研究植物源農藥的提取、純化、制備工藝,開發適用于不同作物和病蟲害的劑型。同時研究植物源農藥在田間的應用技術,提高防治效果。3.3.3植物源農藥與其他防治技術的結合將植物源農藥與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技術相結合,形成綠色、高效的植保體系,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第4章物理防治技術4.1防蟲網的應用防蟲網作為一種物理防治手段,具有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環保無污染等優點。其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4.1.1防治對象防蟲網主要用于防治各類害蟲,如蚜蟲、飛虱、跳甲等,對作物生長具有嚴重影響。4.1.2使用方法(1)在作物播種或移栽前,將防蟲網鋪設在田地表面,四周用土或卡槽固定。(2)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選擇合適孔徑的防蟲網。(3)定期檢查防蟲網,發覺破損及時修補或更換。4.1.3注意事項(1)防蟲網孔徑不宜過大,以免害蟲穿過。(2)防蟲網顏色宜選擇白色或銀灰色,以提高反射光效果,驅避害蟲。(3)防蟲網鋪設時,要保持平整,避免折疊,影響防治效果。4.2燈光誘殺技術燈光誘殺技術是利用害蟲對特定光譜的趨性,通過誘蟲燈誘殺害蟲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誘殺范圍廣、操作簡便、環保等優點。4.2.1防治對象燈光誘殺技術主要用于防治夜行性害蟲,如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蟲。4.2.2使用方法(1)根據害蟲種類和發生特點,選擇合適波段的誘蟲燈。(2)將誘蟲燈懸掛在作物田間,高度以離地面1.52米為宜。(3)每天傍晚開燈,次日清晨關燈,連續使用。4.2.3注意事項(1)誘蟲燈宜選擇節能、環保型產品。(2)誘蟲燈使用期間,應定期清潔燈管和誘蟲袋,以保證誘殺效果。(3)誘蟲燈不宜長期連續使用,以免影響害蟲天敵。4.3色板誘殺技術色板誘殺技術是利用害蟲對特定顏色的趨向性,通過色板誘殺害蟲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操作簡便、環保、成本低等優點。4.3.1防治對象色板誘殺技術主要用于防治對特定顏色敏感的害蟲,如蚜蟲、白粉虱等。4.3.2使用方法(1)根據害蟲種類和發生特點,選擇合適顏色的色板。(2)將色板懸掛在作物田間,高度以離作物頂部1020厘米為宜。(3)每畝懸掛2030塊色板,視害蟲發生情況調整懸掛密度。4.3.3注意事項(1)色板宜選擇環保、無毒、耐曬的材料。(2)定期檢查色板,發覺損壞或粘滿害蟲時,及時更換。(3)色板誘殺技術可與防蟲網、誘蟲燈等其他物理防治技術相結合,提高防治效果。第5章化學防治技術5.1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選擇與應用化學防治作為綠色植保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在于農藥的選擇與應用。本節主要討論低毒、低殘留農藥在植保實踐中的應用。5.1.1農藥種類選擇在選擇農藥時,應優先考慮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產品。此類農藥對非靶標生物影響較小,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生物源農藥:如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具有環境友好、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2)低毒有機合成農藥:如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等,對哺乳動物毒性較低,殘留期較短。(3)無機農藥:如硫酸銅、氫氧化銅等,對環境相對安全,但需注意使用濃度和次數。5.1.2農藥應用技術(1)精準施藥: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作物生長周期和農藥特性,精確計算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浪費。(2)交替使用:合理搭配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延緩抗藥性的發展。(3)安全間隔期:嚴格遵守農藥使用說明,保證農產品上市前農藥殘留降解到安全水平。5.2環保型化學農藥研究進展環保型化學農藥是未來農藥發展的趨勢,其研究進展如下:5.2.1生物農藥研究生物農藥具有環境友好、安全高效等特點,已成為農藥研究的熱點。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源、植物源和動物源農藥等方面。5.2.2綠色化學合成農藥通過綠色化學合成方法,降低農藥的毒性和環境風險。如采用生物催化、光催化等技術,提高農藥的合成效率,減少有害副產物的。5.2.3農藥劑型研究開發水基、微囊、緩釋等環保型農藥劑型,降低農藥使用過程中的揮發、流失等環境風險。5.3農藥減量使用技術農藥減量使用技術旨在降低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農藥使用效率。5.3.1農藥減量替代技術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方法,替代部分化學農藥使用。5.3.2農藥精準施用技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GIS、RS等,實現農藥的精準施用,減少農藥浪費。5.3.3農藥抗性治理技術通過合理輪用、混用農藥,延緩抗藥性的發展,提高農藥使用效果。5.3.4農藥風險評估與管理技術建立農藥風險評估體系,科學指導農藥使用,降低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第6章生態調控技術6.1農田生態工程建設6.1.1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農田生態工程建設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核心,通過構建多樣化的農田生態系統,提高系統穩定性和抗病蟲害能力。具體措施包括:(1)保留農田邊際植被,保護生物棲息地;(2)設置生物多樣性島,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3)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提高作物種類多樣性。6.1.2農田生態環境保護(1)實施保護性耕作,減少土壤侵蝕;(2)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3)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6.2間作套種與輪作技術6.2.1間作套種技術(1)根據作物生態習性和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間作組合;(2)合理配置作物種植比例,優化作物間作模式;(3)加強間作套種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6.2.2輪作技術(1)制定合理的輪作制度,避免連作障礙;(2)選擇具有互補性的作物進行輪作,提高土壤肥力;(3)注重輪作作物的適應性,保證作物生長良好。6.3生態補償機制6.3.1生態補償政策制定(1)明確生態補償的目標和原則;(2)制定生態補償標準和范圍;(3)建立生態補償資金來源和分配機制。6.3.2生態補償實施(1)加強生態補償政策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2)實施生態補償項目,引導農民參與生態保護;(3)開展生態補償效益評估,優化補償政策。6.3.3生態補償監管(1)建立健全生態補償監管制度;(2)加強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監管;(3)定期開展生態補償效果監測,保證生態保護目標的實現。第7章抗性品種培育與利用7.1抗性品種的選育技術農業生產中病蟲害問題的日益嚴重,抗性品種的選育成為綠色植保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剐云贩N選育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7.1.1抗性資源的搜集與評價搜集國內外抗性種質資源,對各類抗性基因進行鑒定、評價和分類,構建抗性品種資源庫,為抗性品種選育提供物質基礎。7.1.2病蟲害抗性遺傳規律研究研究病蟲害抗性遺傳規律,明確抗性基因的遺傳方式、遺傳效應和基因互作關系,為抗性品種選育提供理論依據。7.1.3抗性品種選育方法采用雜交、回交、誘變、基因工程等手段,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提高抗性品種選育的準確性和效率。7.2抗性品種的推廣與應用抗性品種的推廣與應用是綠色植保技術實施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7.2.1抗性品種的篩選與評價根據不同生態區域、作物種類和病蟲害類型,篩選出具有針對性的抗性品種,并進行生產功能、抗性水平和適應性評價。7.2.2抗性品種的區域試驗與示范在多個生態區域開展抗性品種的區域試驗與示范,驗證其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抗性效果和適應性,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7.2.3抗性品種推廣政策與措施制定抗性品種推廣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抗性品種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通過技術培訓、財政補貼等手段,促進抗性品種的廣泛應用。7.3抗性品種在綠色植保中的作用抗性品種在綠色植保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7.3.1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抗性品種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7.3.2減少農藥殘留與環境污染抗性品種的應用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降低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7.3.3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抗性品種具有較好的生產功能,能夠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7.3.4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抗性品種的推廣有助于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8章綠色植保技術與信息化8.1植保信息化技術概述植保信息化技術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監測、預警、防控和管理的集成技術體系。它主要包括病蟲害監測、數據處理、信息傳輸、決策支持等多個方面。通過植保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精準、高效、綠色防控,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保障糧食安全。8.2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8.2.1監測技術智能監測技術主要包括病蟲害自動識別、遠程診斷、實時監測等。通過病蟲害自動識別技術,可實現對病蟲害的快速準確識別,為后續防控提供依據。遠程診斷技術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將病蟲害圖片、數據等信息傳輸至專家系統,由專家系統給出診斷結果和防治建議。實時監測技術通過安裝在農田的傳感器,實時收集病蟲害發生發展數據,為預警和防控提供數據支持。8.2.2預警技術預警技術主要包括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風險分析等。通過對歷史病蟲害數據的挖掘分析,結合氣象、土壤、作物長勢等因子,建立病蟲害發生預測模型,為部門、農業企業、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預警信息,指導防治工作。8.3無人機在綠色植保中的應用無人機技術在綠色植保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8.3.1病蟲害監測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紅外熱像儀等設備,可實現對農田病蟲害的快速監測,實時獲取病蟲害發生情況,為精準防治提供數據支持。8.3.2防治作業無人機具有靈活、高效、精準的特點,可搭載噴灑設備進行病蟲害防治作業。與傳統的人工噴霧相比,無人機噴灑具有霧滴分布均勻、用藥量減少、作業效率高等優點,有利于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環境污染。8.3.3農田信息采集無人機可搭載多光譜、高光譜等傳感器,采集農田土壤、作物長勢等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通過無人機技術在綠色植保領域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9章綠色植保技術培訓與推廣9.1綠色植保技術培訓體系本節主要構建綠色植保技術的培訓體系,旨在全面提升農業從業者對綠色植保技術的掌握與應用能力。培訓體系應包括以下方面:(1)培訓內容:涵蓋綠色植?;A知識、病蟲害防治技術、生物農藥使用、物理防治方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2)培訓方式:采用理論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保證培訓效果。(3)培訓師資:選拔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業專家擔任培訓講師,提高培訓質量。(4)培訓對象:針對農技推廣人員、農民、農業企業技術人員等不同群體,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9.2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針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加強以下方面的培訓:(1)綠色植保理念:強化農技推廣人員對綠色植保的認識,使其積極倡導并推廣綠色植保技術。(2)專業知識:提高農技推廣人員對綠色植保技術及相關產品的了解,掌握技術要領。(3)推廣技能:培養農技推廣人員與農民溝通、協調能力,提高技術推廣效果。(4)實踐能力:組織農技推廣人員參與綠色植保技術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提升實際操作能力。9.3農民參與綠色植保的激勵機制為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綠色植保,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原材料行業月度個人工作計劃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復習技巧分享試題及答案
- 小語種證書考試必知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前必看試題及答案
- 調查研究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動態試題及答案更新
- 深思熟慮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資格考試相關新聞聚合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法規及倫理探討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考試的難點分析與試題及答案
- 干好工作18法課件
- 反應釜50L驗證方案
- 礦山協議合同范本
- 《運籌學》全套課件(完整版)
- DZ∕T 0382-2021 固體礦產勘查地質填圖規范(正式版)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應用寫作(漢語)》形考任務1-6參考答案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課件-研學課程方案設計
- GB/T 9442-2024鑄造用硅砂
- 中國椎管內分娩鎮痛專家共識(2020版)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紅橋區八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含解析)
- 國開2024年《機械設計基礎》形考任務1-4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