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語文試題(本試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3.考試作答時,請將答案正確地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Ⅰ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近年來,博物書寫越來越受讀者歡迎。這類作品科普自然知識,傳播生態理念,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這些博物書寫,有的長于詠物抒懷,飽含人文情愫;有的則長于科普,充滿理性哲思。詠物抒懷類博物寫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詩人。作者擁有較深文學功底和豐富寫作經驗,善于把“熱愛大自然”的主題具象化為對萬物生靈、一枝一葉的描寫,用通感、擬人等手法寫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意蘊。另一方面,他們不斷拓展視野,鉆研博物學經典著作,在寫作對象、創作手法上吸收博物學記錄描摹、對比說明、匯總整理自然萬物的方式,為作品增添知識含量。如阿來的《草木的理想國》觀察細膩,語言精到,被廣大讀者和文學界、博物學界認可。科普類博物書寫將專業內容進行通俗化表達。作者大多具有相關學術背景,一般為科技史和科技哲學學者或博物學家、植物學家等,甚至是護林員、保育員。他們用嚴謹科學的語言和以小見大的寫法,將看似枯燥的自然知識饒有趣味地介紹給讀者。'這類寫作并不容易,往往凝聚著作者多年科學研究的經驗,還要用淺白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付新華的《螢火蟲在中國》,記述作者在天臺山、西雙版納、海南等地尋找、研究螢火蟲的豐富經歷,通過樸實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讀者能夠領略小小螢火蟲的有趣知識。此外,作者還講述了自己初見螢火蟲的悸動和對故鄉童年的回憶,讓讀者領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照殺不同于既往生態文學“代自然立言”,博物書寫更強調讓自然說話,呈現自然之美,讓讀者發自內心地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在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博物書寫在記錄自然之美、普及科學知識、提升生態保護意識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摘編自艾蓮《博物書寫,讓大自然“說話”》)材料二:博物書寫從中國文學傳統來看有其深厚的根源。有的明清小說就涉及了當時鈔關貨幣、絲織品、食品水果、車馬船交通工具等。《紅樓夢》則成為博物書寫的頂峰,紅學研究也有從人物到博物的趨向,飲食、中藥、建筑、器皿等物都有了不少研究成果。當代文學的博物書寫也不遑多讓。阿來的書寫就被評論界稱為“博物志”。在《草木的理想國》中,動植物擁有了靈氣和生命。林白的《北流》中出現的南方母系民間經驗、粵地方言、異辭的民間語匯等,都是博物的表達。博物概念的再度興起,與生態主義、環境意識的覺醒有關。作家從關注自我、內在、生命經驗轉向關注自然中各種植物、動物,很多博物書寫都在表達這樣一種生態思維。還有一些物的書寫是對現代文明的深度反思,這些書寫在介紹新鮮事物的時候,更多帶有一層焦慮和擔憂,是文學的敏銳性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博物書寫還具有一種參照價值,物往往具有恒常性,見證著人的變遷。王安憶的《天香》《考工記》等作品中關于物的書寫就有此意味,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浮浮沉沉,而老宅、刺繡等物卻始終在冷眼旁觀。物同時是人的延伸,是人的情感的寄托與歸宿。:當然,物極必反。有些作家存在一種對物過分崇拜的心態;由“物”滑向一種“物欲”。諸如類《小時代》的青春寫作等,充斥著對各種物犬量的、細致的描繪;對物欲進行無節制的抒發。博物書寫的泛化和濫用也需要引起重視。在文本中羅列掌握的所有知識,容易變成一種堆砌,長此以往,文學寫作就成為一種百科詞條,知識填塞進文本,并不表達文學的意義。一些作家追求大部頭的寫作,各種物的書寫僅僅作為一種填充材料,物的無序介入沖擊了人物、故事、情節等文學的基本要素。(摘編自劉小波《文學是“人”學,也是“物”學》).材料三:鳳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鳳仙花搗爛,少入礬,敷于指尖,即以鳳仙葉裹之,隔一夜,指甲即紅。鳳仙花莖可長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壇腌漬,以佐粥,味似臭莧菜稈。秋海棠北京甚多,齊白石喜畫之。齊白石所畫,花梗頗長,這在我家那里叫做“靈芝海棠”。諸花多為五瓣,惟秋海棠為四瓣。北京有銀星海棠,太葉甚堅厚,上灑銀星,桿亦高壯,簡直近似木本。我對這種孫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興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總是伶仃瘦弱的。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傳染別人,獨自臥病,在一座偏房里,我們都叫那間小屋為“小房”。她不讓人去看她,她死后,這間“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妝的儲藏室,成年鎖著。“小房”外面有一個秋葉形的小花壇,不知道是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它在秋天競也開花。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摘編自汪曾祺《人間草木》之《北京的秋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科普類博物書寫需要將專業內容進行通俗化表達,作者必須是具有相關學術背景和多年科學研究經驗的專業人員而非作家、詩人。B.博物書寫中的“物”不單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還包括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吃、穿、住、行用物以及與文化相關的民俗、方言等。C.博物書寫的主題多元,有對現代文明的深度反思,有對人事變遷的感慨,但它們都表達了一種從關注自我轉向關注自然的生態思維。D.博物書寫應該描寫物,但不應該對物進行大量的、細致的描繪,否則會由“物”滑向“物欲”,或者成為知識堆砌,失去文學意義。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介紹了兩種類型的博物書寫,寫出了它們的共性與差別,并肯定了這類作品的現實意義。B.材料二從博物書寫的發展演變談起,接著分別從正反兩面闡述了博物寫作的具體創作原則。C.《草木的理想國》是博物書寫的典范著作,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之為例,但論證的觀點不同。D.材料一重在談論博物書寫的特點,材料二重在談論文學作品中的博物書寫,二者切入角度不同。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博物書寫受到讀者歡迎,與當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不無關系。B.如果想通過圖片和文字去了解關于螢火蟲的一些科學知識,可以去閱讀付新華的《螢火蟲在中國》。C.為保證人物、故事、情節等文學基本要素不受沖擊,大部頭創作最好不要在作品中書寫各種物。D.依照《北京的秋花》的寫作風格判斷,汪曾祺《人間草木》中的博物書寫應該屬于詠物抒懷類。4.請結合文意簡要說明材料一中兩個加點短語的含義。(4分)5.材料三體現出了博物書寫類作品的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簡要評析。(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殺死一只知更鳥(節選)哈珀·李杰姆過完十二歲生日的第二天,他放在口袋里的錢燙得他實在受不了了,于是我們倆下午早早地就往鎮上走去。杰姆覺得他的錢足夠給自己買一臺微型蒸汽機,再給我買一根旋轉體操棒。我們經過杜博斯太太家門前的時候,她正穩坐在前廊上。“你們倆這時候要去干什么?”她嚷了起來,“我看是偷懶逃學吧!我這就打電話告訴你們校長!”她把手放在輪椅的輪子上,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面孔。“還有你……”她用一根因患關節炎而扭曲變形的手指指著我,說,“你穿背帶褲干什么?小姐,你應該穿上裙子和緊身衣!要是再沒人管教你,你長大了就只能當女招待端盤子了——想想看吧,芬奇家的人在O.K.咖啡店里端盤子——哈!”我心里一時間充滿了恐懼。她說的O.K.咖啡店在廣場北邊,里面一團昏暗。我緊緊抓住杰姆的手,可他卻把我甩開了。“別怕,斯庫特!”他壓低聲音說,“別把她當回事兒,昂頭挺胸,像個紳士一樣。”但是杜博斯太太還不罷手,繼續嘮嘮叨叨:“芬奇家不光有人端盤子,還有人在法庭上幫黑鬼打官司!”杰姆一下子怔住了。杜博斯太太這句話擊中了要害,她自己也感覺到了。“沒錯,如果一個芬奇家的人對自己的教養不管不顧,胡作非為,這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我來告訴你們!”她用手捂住了嘴,等她把手拿開的時候,牽出了一條長長的銀白色唾液。“你們的父親為那些黑鬼和人渣打官司,他自己也強不到哪兒去!”杰姆臉漲得通紅。我急忙扯了扯他的袖子,我們倆順著人行道往前走,身后的謾罵聲不依不饒地追隨著我們。我差不多已經習慣了聽人惡言惡語地侮辱阿迪克斯,但這還是我第一次從一個成年人口中聽到。杰姆買了蒸汽機模型之后,我們又去埃爾默店里買了體操棒。杰姆對到手的新寶貝也提不起精神,他把模型往口袋里一塞,一言不發地跟我一起往家走。我們剛走到杜博斯太太家院門口,杰姆就一把搶過我的體操棒,在手中揮舞著,橫沖直撞地躥上臺階,闖進杜博斯太太的前院。多少年過去之后,我有時還會暗自琢磨:到底是什么驅使杰姆做出那樣的事情?是什么驅使他打破了“兒子,你要拿出紳士的派頭”的約定,打破了他剛剛進入的自律狀態?在當時,我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在那短短幾分鐘里,他純粹是瘋掉了。他一口氣把杜博斯太太院子里的山茶花枝頭全都打斷,留下了一地綠色花苞和葉子,這才平靜下來,把我的體操棒頂在膝蓋上,啪的一聲撅成兩截,丟在地上。那天傍晚,我們在客廳等阿迪克斯回來。兩個地質時代過后,我們才聽見阿迪克斯的鞋底在前門臺階上發出的摩擦聲。紗門砰的一聲打開了,然后是一個停頓——阿迪克斯在門廳的衣帽架旁邊站定了,接著我們聽見他喊了一聲:“杰姆!”聲音就像是冬天的寒風。阿迪克斯打開客廳的頂燈,發現我們縮在那兒一動不動。他伸出一只手,亮出一把飽滿的山茶花苞。“杰姆,”他問,“這是不是你干的?”“是的,先生。”“你為什么這么做?”杰姆輕聲輕氣地說:“她說你替黑鬼和人渣打官司。”“你這么做就因為她說了這句話?”杰姆的嘴唇動了動:“是的,先生。”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兒子,我知道,因為我幫黑人打官司,肯定有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惹你惱怒,你也對我說過,但是,這樣對待一個生病的老太太是不可原諒的。你必須去和杜博斯太太談一談。”杰姆沒有動。“去啊,我說了。”阿迪克斯拿起一份《莫比爾紀事》,坐在了杰姆剛空出來的搖椅里。“你根本不在乎他是死是活,”我說,“他站出來為你打抱不平,你卻讓他去送死。”“斯庫特,”阿迪克斯說,“我知道,這對你和杰姆來說很不公平……我現在只能告訴你,等你和杰姆長大以后,也許你們回首這件往事的時候會心懷同情和理解,會明白我沒有讓你們失望。這個案子,湯姆·魯賓遜的案子,觸及了一個人良心的最深處——斯庫特,如果我不努力去幫助這個人,就再也沒有臉面進教堂去敬拜上帝了。”“阿迪克斯,你一定是錯了吧……”“這話怎么說呢?”“哦,大多數人好像都認為他們是對的,你是錯的……”“他們當然有權利那樣想,他們的看法也有權得到充分的尊重,”阿迪克斯說,“但是,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杰姆回來了。“怎么樣,兒子?”我偷眼打量杰姆,見他好像毫發無損,只是臉上的表情很古怪。“阿迪克斯,”他說,“她想讓我給她讀書。”“給她讀書?”“是的,先生。她想讓我每天下午放學之后,還有每個星期六都去給她大聲朗讀兩個小時。阿迪克斯,我一定得去嗎?”“當然。“可是她想讓我連著去一個月。”“那你就連著去一個月。”(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抓住杰姆的手時,他把“我”甩開了,后來還把給“我”買的體操棒撅成兩截,說明杰姆遇到事時缺乏耐心。B.杜博斯太太讓“我”第一次從一個成年人口中聽到對阿迪克斯的侮辱,說明這里的其他成年人都能理解阿迪克斯。C.杰姆回答阿迪克斯的問話時“輕聲輕氣”“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并不是因為害怕父親,而是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D.杰姆走后,阿迪克斯拿起報紙,坐在杰姆空出來的搖椅里,說明他相信兒子一定可以把事情解決好,內心感到輕松。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關于買微型蒸汽機和“像個紳士一樣”的敘述,前后照應,形成非常有趣的反差,突出了杰姆對杜博斯太太難以抑制的憤怒。B.“一根因患關節炎而扭曲變形的手指”“牽出了一條長長的銀白色唾液”這些細節描寫是為了突顯杜博斯太太令“我”恐懼的形象。C.本文雖是節選部分,但也能體現出《殺死一只知更鳥》主題多元的特點,種族偏見、正義良知、成長、教育在文中都有所體現。D.本文與《大衛·科波菲爾》相似,采用了雙重視角,主要通過兒童的“我”展開敘述,又體現了成年的“我”的回憶和思考。8.文中畫橫線部分是如何表現兄妹倆等待父親回家時的緊張心理的?請簡要分析。(4分)9.本文“于沖突中流露溫情”,請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①。金聲也者,始條理②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節選自《孟子·萬章下》)【注】①金:金鐘。玉:玉磬。古代奏樂,開頭以金鐘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音。②條理:節奏。材料二:孟子論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圣人之名,豈隘與不恭者所得僭哉!蓋聞圣人之言行不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進而寡退,茍得而害義,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矯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則進,亂則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進,過廉而復刻,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矯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③,不辭小官。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潔,惡異而尚同,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時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則速,可以久則久,可以仕則仕,可以處則處。”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無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無弊者,豈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為終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蓋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則惡在其為圣人哉?是故使三人者當孔子之時,則皆足以為孔子也,然其所以為之清、為之任、為之和者,時耳。豈滯于此一端而已乎?茍在于一端而已,則不足以為賢人也,豈孟子所謂圣人哉?孟子之所謂“隘與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時爾。故曰:圣人之言行,豈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節選自王安石《三圣人論》)【注】③污君:無道之君。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蓋能以身救弊[A]于天下耳B如皆欲C為孔子之行[D]而忘天下之弊[E]則惡在其F為圣人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振,振動,與《過秦論》中“振長策而御宇內”的“振”意思相同。B.廉,方正,與《屈原列傳》中“其志潔,其行廉”的“廉”意思相同。C.矯,糾正,與《歸去來兮辭》中“時矯首而遐觀”的“矯”意思不同。D.異,用作名詞,指不同意見,與成語“時移世異”的“異”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孟子長于取譬喻理,材料一中,他就以金聲而玉振和百步之外射箭為喻,生動形象地論述了孔子是集大成者的觀點。B.王安石認為圣人的名號不是狹隘和不嚴肅的人能夠得到的,因為圣人的言語行為不能隨隨便便,它要做天下人的法則。C.伊尹給天下制定行為準則時認為,無論天下太平還是混亂都可以出來做官,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君王,都是驅使百姓。D.不把侍奉無道之君當做恥辱,不拒絕低微的官職,不被任用不怨恨,困厄窘迫不憂愁,這是柳下惠制定的行為準則。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2)由是多進而寡退,茍得而害義,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14.孟子和王安石認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送人游杭石延年激激霜風吹墨貂,男兒醉別氣飄飄。五湖載酒期吳客,六代成詩倍楚橋。水荇漸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嬌。前秋亦擬錢塘去,共看龍山八月潮。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離別之地冷風勁疾,吹動貂衣,氣候尚冷,而友人要去的杭州卻已水草泛綠,春意融融。B.“氣飄飄”顯示出“別而不傷”的格調,本詩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似,詩意灑脫。C.詩人運用虛筆,細致描寫了杭州五湖、楚橋、水荇、云彩等景物,想象豐富,色調明麗。D.本詩不僅體現了空間的跨度,時間也由眼下轉向將來,最后又回到“前秋”,詩境開闊。16.對于友人“游杭”,詩人表達了哪些情感?請結合詩意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如果你去“Citywalk”,走在杭州西湖畔,可能會想起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勾勒西湖概貌的詩句“▲”;走在“春風十里”的揚州路上,(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陶淵明寫因世道與其相違而使他無法追求理想抱負的兩句是:▲,▲?(3)正像《種樹郭橐駝傳》中主人公說的那樣“▲,▲”,他只是沒有妨害樹木生長罷了,自己也沒有什么秘訣,培養人才有時也是如此。第Ⅱ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在自然紀錄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在一處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一個泥水坑邊聚集著不少飲水的野生動物,有些動物還在泥水里歡快地打滾兒。看到這一幕時,你的腦海中有沒有閃過一個念頭,這水能喝嗎?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人死于飲用不潔水導致的腹瀉,超過兩億人因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或受污染的鮮食而患病,那為什么野生動物這么干就不會有事呢?首先必須明確一點,野生動物并不是見水就喝的,它們也是有選擇性地進行取食。例如,在美國懷俄明州西南的紅沙漠中生活著的叉角羚從不會渴不擇水。它們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感知出不同水體之間水質的差異,而且非常敏感。所以野生動物飲用的看似糟糕的水,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但即使再強大的感受系統,也無法做到滴水不漏。相較于pH、氣味等物理化學指標,隱藏在水和食物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往往更難被察覺,也更為致命。而這時,動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些野生動物由于世世代代棲居在相似的環境中,取用同一地區的水,捕食相似的獵物,已經對該地區水體和食物中常見的致病微生物產生了基本的免疫力,而這種抗性又會通過母源免疫的形式遺傳給后代,循環往復,使自身和群體的免疫力得以不斷鞏固。18.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加點的“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打這兒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B.他用拳頭打在墻上,發泄自己的情緒。C.和他們打交道可千萬不能大意。D.他向我打了一個手勢。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如何達到吸引讀者的效果的?請簡要分析。(4分)20.請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說明“野生動物能安全飲水進食”的原因。要求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60個字。(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不少關于畫家與美食的佳話,元代畫家倪瓚與美食的關系尤為特殊。倪瓚是“元四家”之首,字云林,他撰寫過一部《云林堂飲食制度集》。書中收錄了大約50種菜肴和面點,一道其中的佳肴做法獨特,以倪瓚的字命名,被稱為“云林鵝”。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對倪瓚的美食極為推崇,云林鵝這道菜因而聲名遠播。至今有600多年歷史的云林鵝已經成為蘇州經典名菜。近代畫家張大千既是公認的國畫大家,也是有名的美食家。但相比他的繪畫技術,①。他這樣評價自己的繪畫技術與烹飪水平:“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當更在畫藝之上。”對張大千而言,美食與藝術的境界是相通的。在藝術創作方面,張大千博采眾長。他喜歡臨摹前人經典,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優點。在美食探索方面,張大千云游四海,采納眾菜系之長,創造了“大千菜”。他認為,中國地廣物博,各地的風俗和地理條件不同,因而②。張大千將中華美食分為三個流派:黃河流域形成的北京菜系,以魯菜為主,風味取之于陸;珠江流域包括粵閩等省,形成粵菜、閩菜,風味取之于海;而長江流域則沿江由成都、重慶直到江南,形成了川菜、揚州菜、蘇州菜,風味取之于水陸兼備。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本試卷現代文閱讀Ⅱ中,當斯庫特說“大多數人好像都認為他們是對的,你是錯的”時,阿迪克斯回答“他們當然有權利那樣想,他們的看法也有權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這段對話對青年成長有啟示意義。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西省呂梁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語文試題(本試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3.考試作答時,請將答案正確地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Ⅰ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近年來,博物書寫越來越受讀者歡迎。這類作品科普自然知識,傳播生態理念,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這些博物書寫,有的長于詠物抒懷,飽含人文情愫;有的則長于科普,充滿理性哲思。詠物抒懷類博物寫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詩人。作者擁有較深文學功底和豐富寫作經驗,善于把“熱愛大自然”的主題具象化為對萬物生靈、一枝一葉的描寫,用通感、擬人等手法寫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意蘊。另一方面,他們不斷拓展視野,鉆研博物學經典著作,在寫作對象、創作手法上吸收博物學記錄描摹、對比說明、匯總整理自然萬物的方式,為作品增添知識含量。如阿來的《草木的理想國》觀察細膩,語言精到,被廣大讀者和文學界、博物學界認可。科普類博物書寫將專業內容進行通俗化表達。作者大多具有相關學術背景,一般為科技史和科技哲學學者或博物學家、植物學家等,甚至是護林員、保育員。他們用嚴謹科學的語言和以小見大的寫法,將看似枯燥的自然知識饒有趣味地介紹給讀者。'這類寫作并不容易,往往凝聚著作者多年科學研究的經驗,還要用淺白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付新華的《螢火蟲在中國》,記述作者在天臺山、西雙版納、海南等地尋找、研究螢火蟲的豐富經歷,通過樸實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讀者能夠領略小小螢火蟲的有趣知識。此外,作者還講述了自己初見螢火蟲的悸動和對故鄉童年的回憶,讓讀者領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照殺不同于既往生態文學“代自然立言”,博物書寫更強調讓自然說話,呈現自然之美,讓讀者發自內心地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在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博物書寫在記錄自然之美、普及科學知識、提升生態保護意識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摘編自艾蓮《博物書寫,讓大自然“說話”》)材料二:博物書寫從中國文學傳統來看有其深厚的根源。有的明清小說就涉及了當時鈔關貨幣、絲織品、食品水果、車馬船交通工具等。《紅樓夢》則成為博物書寫的頂峰,紅學研究也有從人物到博物的趨向,飲食、中藥、建筑、器皿等物都有了不少研究成果。當代文學的博物書寫也不遑多讓。阿來的書寫就被評論界稱為“博物志”。在《草木的理想國》中,動植物擁有了靈氣和生命。林白的《北流》中出現的南方母系民間經驗、粵地方言、異辭的民間語匯等,都是博物的表達。博物概念的再度興起,與生態主義、環境意識的覺醒有關。作家從關注自我、內在、生命經驗轉向關注自然中各種植物、動物,很多博物書寫都在表達這樣一種生態思維。還有一些物的書寫是對現代文明的深度反思,這些書寫在介紹新鮮事物的時候,更多帶有一層焦慮和擔憂,是文學的敏銳性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博物書寫還具有一種參照價值,物往往具有恒常性,見證著人的變遷。王安憶的《天香》《考工記》等作品中關于物的書寫就有此意味,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浮浮沉沉,而老宅、刺繡等物卻始終在冷眼旁觀。物同時是人的延伸,是人的情感的寄托與歸宿。:當然,物極必反。有些作家存在一種對物過分崇拜的心態;由“物”滑向一種“物欲”。諸如類《小時代》的青春寫作等,充斥著對各種物犬量的、細致的描繪;對物欲進行無節制的抒發。博物書寫的泛化和濫用也需要引起重視。在文本中羅列掌握的所有知識,容易變成一種堆砌,長此以往,文學寫作就成為一種百科詞條,知識填塞進文本,并不表達文學的意義。一些作家追求大部頭的寫作,各種物的書寫僅僅作為一種填充材料,物的無序介入沖擊了人物、故事、情節等文學的基本要素。(摘編自劉小波《文學是“人”學,也是“物”學》).材料三:鳳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鳳仙花搗爛,少入礬,敷于指尖,即以鳳仙葉裹之,隔一夜,指甲即紅。鳳仙花莖可長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壇腌漬,以佐粥,味似臭莧菜稈。秋海棠北京甚多,齊白石喜畫之。齊白石所畫,花梗頗長,這在我家那里叫做“靈芝海棠”。諸花多為五瓣,惟秋海棠為四瓣。北京有銀星海棠,太葉甚堅厚,上灑銀星,桿亦高壯,簡直近似木本。我對這種孫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興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總是伶仃瘦弱的。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傳染別人,獨自臥病,在一座偏房里,我們都叫那間小屋為“小房”。她不讓人去看她,她死后,這間“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妝的儲藏室,成年鎖著。“小房”外面有一個秋葉形的小花壇,不知道是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它在秋天競也開花。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摘編自汪曾祺《人間草木》之《北京的秋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科普類博物書寫需要將專業內容進行通俗化表達,作者必須是具有相關學術背景和多年科學研究經驗的專業人員而非作家、詩人。B.博物書寫中的“物”不單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還包括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吃、穿、住、行用物以及與文化相關的民俗、方言等。C.博物書寫的主題多元,有對現代文明的深度反思,有對人事變遷的感慨,但它們都表達了一種從關注自我轉向關注自然的生態思維。D.博物書寫應該描寫物,但不應該對物進行大量的、細致的描繪,否則會由“物”滑向“物欲”,或者成為知識堆砌,失去文學意義。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介紹了兩種類型的博物書寫,寫出了它們的共性與差別,并肯定了這類作品的現實意義。B.材料二從博物書寫的發展演變談起,接著分別從正反兩面闡述了博物寫作的具體創作原則。C.《草木的理想國》是博物書寫的典范著作,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之為例,但論證的觀點不同。D.材料一重在談論博物書寫的特點,材料二重在談論文學作品中的博物書寫,二者切入角度不同。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博物書寫受到讀者歡迎,與當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不無關系。B.如果想通過圖片和文字去了解關于螢火蟲的一些科學知識,可以去閱讀付新華的《螢火蟲在中國》。C.為保證人物、故事、情節等文學基本要素不受沖擊,大部頭創作最好不要在作品中書寫各種物。D.依照《北京的秋花》的寫作風格判斷,汪曾祺《人間草木》中的博物書寫應該屬于詠物抒懷類。4.請結合文意簡要說明材料一中兩個加點短語的含義。(4分)5.材料三體現出了博物書寫類作品的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簡要評析。(6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評價相關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解答時要認真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3)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

(4)本題考查分析重要詞語的語境義的能力。語境義大致有如下三種情況:①多義。因為詞雖然有多個意義,但在具體語境中,由于受到語境的制約,它的意義則是單一而確定的。②特殊含義。詞的特殊含義是指詞在具體語境中改變了原來的意義,具有了新的臨時意義,有些詞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③隱含義。隱含義是指詞隱藏于字里行間的意義,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必須是”“而非”表述絕對化;C.“都表達了”以偏概全,根據材料二第二段第二句可知;D.因果關系不成立,根據材料二第三段可知,由“物”滑向“物欲”是作家對物過分崇拜心態導致的,另外知識堆砌,失去文學意義,是博物書寫的泛化和濫用的后果。

故選B。

(2)B.材料二沒有談論博物書寫的發展演變,第一段談論的是傳統文學和當代文學中的博物表達,也沒有從正面談論博物書寫的具體創作原則。

故選B。

(3)C.材料二第三段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創作中不能將物僅僅作為填充材料,物的無序介入會沖擊文學的基本要素,并不是不贊成在作品中書寫各種物。

故選C。

(4)①結合“不同于既往生態文學‘代自然立言’,博物書寫更強調讓自然說話”可知,代自然立言,指替自然發聲,作者把大自然的需求借助文字傳達給讀者。②結合“呈現自然之美,讓讀者發自內心地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可知,讓自然說話,是作者用文字呈現自然之美,讓讀者自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5)①結合“這類作品科普自然知識,傳播生態理念,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可知,材料三介紹了鳳仙花的功用、秋海棠的外形特征等,有自然知識含量。②結合“物同時是人的延伸,是人的情感的寄托與歸宿”可知,材料三由秋海棠寫到母親及對母親的思念,物成為人的延伸,成為人的情感寄托。③結合“作者擁有較深文學功底和豐富寫作經驗,善于把‘熱愛大自然’的主題具象化為對萬物生靈、一枝一葉的描寫,用通感、擬人等手法寫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意蘊”可知,材料三句式長短錯落,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富有文學色彩。

答案:

(1)B

(2)B

(3)C

(4)①代自然立言,指替自然發聲,作者把大自然的需求借助文字傳達給讀者。②讓自然說話,是作者用文字呈現自然之美,讓讀者自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5)①材料三介紹了鳳仙花的功用、秋海棠的外形特征等,有自然知識含量。②材料三由秋海棠寫到母親及對母親的思念,物成為人的延伸,成為人的情感寄托。③材料三句式長短錯落,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富有文學色彩。(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殺死一只知更鳥(節選)哈珀·李杰姆過完十二歲生日的第二天,他放在口袋里的錢燙得他實在受不了了,于是我們倆下午早早地就往鎮上走去。杰姆覺得他的錢足夠給自己買一臺微型蒸汽機,再給我買一根旋轉體操棒。我們經過杜博斯太太家門前的時候,她正穩坐在前廊上。“你們倆這時候要去干什么?”她嚷了起來,“我看是偷懶逃學吧!我這就打電話告訴你們校長!”她把手放在輪椅的輪子上,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面孔。“還有你……”她用一根因患關節炎而扭曲變形的手指指著我,說,“你穿背帶褲干什么?小姐,你應該穿上裙子和緊身衣!要是再沒人管教你,你長大了就只能當女招待端盤子了——想想看吧,芬奇家的人在O.K.咖啡店里端盤子——哈!”我心里一時間充滿了恐懼。她說的O.K.咖啡店在廣場北邊,里面一團昏暗。我緊緊抓住杰姆的手,可他卻把我甩開了。“別怕,斯庫特!”他壓低聲音說,“別把她當回事兒,昂頭挺胸,像個紳士一樣。”但是杜博斯太太還不罷手,繼續嘮嘮叨叨:“芬奇家不光有人端盤子,還有人在法庭上幫黑鬼打官司!”杰姆一下子怔住了。杜博斯太太這句話擊中了要害,她自己也感覺到了。“沒錯,如果一個芬奇家的人對自己的教養不管不顧,胡作非為,這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我來告訴你們!”她用手捂住了嘴,等她把手拿開的時候,牽出了一條長長的銀白色唾液。“你們的父親為那些黑鬼和人渣打官司,他自己也強不到哪兒去!”杰姆臉漲得通紅。我急忙扯了扯他的袖子,我們倆順著人行道往前走,身后的謾罵聲不依不饒地追隨著我們。我差不多已經習慣了聽人惡言惡語地侮辱阿迪克斯,但這還是我第一次從一個成年人口中聽到。杰姆買了蒸汽機模型之后,我們又去埃爾默店里買了體操棒。杰姆對到手的新寶貝也提不起精神,他把模型往口袋里一塞,一言不發地跟我一起往家走。我們剛走到杜博斯太太家院門口,杰姆就一把搶過我的體操棒,在手中揮舞著,橫沖直撞地躥上臺階,闖進杜博斯太太的前院。多少年過去之后,我有時還會暗自琢磨:到底是什么驅使杰姆做出那樣的事情?是什么驅使他打破了“兒子,你要拿出紳士的派頭”的約定,打破了他剛剛進入的自律狀態?在當時,我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在那短短幾分鐘里,他純粹是瘋掉了。他一口氣把杜博斯太太院子里的山茶花枝頭全都打斷,留下了一地綠色花苞和葉子,這才平靜下來,把我的體操棒頂在膝蓋上,啪的一聲撅成兩截,丟在地上。那天傍晚,我們在客廳等阿迪克斯回來。兩個地質時代過后,我們才聽見阿迪克斯的鞋底在前門臺階上發出的摩擦聲。紗門砰的一聲打開了,然后是一個停頓——阿迪克斯在門廳的衣帽架旁邊站定了,接著我們聽見他喊了一聲:“杰姆!”聲音就像是冬天的寒風。阿迪克斯打開客廳的頂燈,發現我們縮在那兒一動不動。他伸出一只手,亮出一把飽滿的山茶花苞。“杰姆,”他問,“這是不是你干的?”“是的,先生。”“你為什么這么做?”杰姆輕聲輕氣地說:“她說你替黑鬼和人渣打官司。”“你這么做就因為她說了這句話?”杰姆的嘴唇動了動:“是的,先生。”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兒子,我知道,因為我幫黑人打官司,肯定有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惹你惱怒,你也對我說過,但是,這樣對待一個生病的老太太是不可原諒的。你必須去和杜博斯太太談一談。”杰姆沒有動。“去啊,我說了。”阿迪克斯拿起一份《莫比爾紀事》,坐在了杰姆剛空出來的搖椅里。“你根本不在乎他是死是活,”我說,“他站出來為你打抱不平,你卻讓他去送死。”“斯庫特,”阿迪克斯說,“我知道,這對你和杰姆來說很不公平……我現在只能告訴你,等你和杰姆長大以后,也許你們回首這件往事的時候會心懷同情和理解,會明白我沒有讓你們失望。這個案子,湯姆·魯賓遜的案子,觸及了一個人良心的最深處——斯庫特,如果我不努力去幫助這個人,就再也沒有臉面進教堂去敬拜上帝了。”“阿迪克斯,你一定是錯了吧……”“這話怎么說呢?”“哦,大多數人好像都認為他們是對的,你是錯的……”“他們當然有權利那樣想,他們的看法也有權得到充分的尊重,”阿迪克斯說,“但是,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杰姆回來了。“怎么樣,兒子?”我偷眼打量杰姆,見他好像毫發無損,只是臉上的表情很古怪。“阿迪克斯,”他說,“她想讓我給她讀書。”“給她讀書?”“是的,先生。她想讓我每天下午放學之后,還有每個星期六都去給她大聲朗讀兩個小時。阿迪克斯,我一定得去嗎?”“當然。“可是她想讓我連著去一個月。”“那你就連著去一個月。”(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抓住杰姆的手時,他把“我”甩開了,后來還把給“我”買的體操棒撅成兩截,說明杰姆遇到事時缺乏耐心。B.杜博斯太太讓“我”第一次從一個成年人口中聽到對阿迪克斯的侮辱,說明這里的其他成年人都能理解阿迪克斯。C.杰姆回答阿迪克斯的問話時“輕聲輕氣”“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并不是因為害怕父親,而是覺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D.杰姆走后,阿迪克斯拿起報紙,坐在杰姆空出來的搖椅里,說明他相信兒子一定可以把事情解決好,內心感到輕松。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關于買微型蒸汽機和“像個紳士一樣”的敘述,前后照應,形成非常有趣的反差,突出了杰姆對杜博斯太太難以抑制的憤怒。B.“一根因患關節炎而扭曲變形的手指”“牽出了一條長長的銀白色唾液”這些細節描寫是為了突顯杜博斯太太令“我”恐懼的形象。C.本文雖是節選部分,但也能體現出《殺死一只知更鳥》主題多元的特點,種族偏見、正義良知、成長、教育在文中都有所體現。D.本文與《大衛·科波菲爾》相似,采用了雙重視角,主要通過兒童的“我”展開敘述,又體現了成年的“我”的回憶和思考。8.文中畫橫線部分是如何表現兄妹倆等待父親回家時的緊張心理的?請簡要分析。(4分)9.本文“于沖突中流露溫情”,請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理解。(6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藝術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3)本題考查分析描寫人物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型的題首先明白描寫人物有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直接描寫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找出方法后要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探究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小說,整體理解把握文本內容,理清小說故事情節,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寫作手法,領悟小說主旨,明確探究方向。【解答】(1)A.“說明杰姆遇到事時缺乏耐心”錯誤,杰姆甩開“我”的手和撅斷體操棒的行為,并不是因為他缺乏耐心,而是因為他受到了杜博斯太太對阿迪克斯的侮辱,情緒失控所致。因此,A項的理解是錯誤的。

B.“說明這里的其他成年人都能理解阿迪克斯”錯誤,杜博斯太太讓“我”第一次從一個成年人口中聽到對阿迪克斯的侮辱,并不能說明這里的其他成年人都能理解阿迪克斯。實際上,這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代表所有成年人的看法。因此,B項的理解也是錯誤的。

D.“說明他相信兒子一定可以把事情解決好,內心感到輕松”錯誤,阿迪克斯拿起報紙,坐在杰姆空出來的搖椅里,并不能說明他相信兒子一定可以把事情解決好,內心感到輕松。實際上,這是他在思考如何教育兒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D項的理解是錯誤的。

故選C。

(2)“我”的恐懼心理是因為杜博斯太太說“我”長大了會在昏暗的O.K.咖啡店端盤子,“一條長長的銀白色唾液”是表現“我”對她的憎惡;兩處細節刻畫的是杜博斯太太令人生厭的形象。

故選B。

(3)結合“兩個地質時代過后”可知,時間的夸張表述:通過對時間的夸張描述,體現出兄妹倆等待時的煎熬,感覺時間無比演長,突出了緊張心理。結合“我們縮在那兒一動不動”可知,動作描寫:生動地描繪出兄妹倆因緊張害怕而不敢有動作的狀態,表現出緊張情緒。

(4)結合“我看是偷懶逃學吧!我這就打電話告訴你們校長!”可知,沖突體現在和外人的爭吵,結合“杰姆覺得他的錢足夠給自己買一臺微型蒸汽機,再給我買一根旋轉體操棒”“杰姆一下子怔住了。杜博斯太太這句話擊中了要害,她自己也感覺到了”可知,溫情則是兄妹之間的相互關懷,還有孩子對父親的牽掛等情節體現出來的。

答案:

(1)C

(2)B

(3)①“兩個地質時代過后”運用夸張手法,拉長時間,表現兄妹倆緊張心理的持續、煎熬。②鞋底的摩擦聲、紗門砰的一聲、一個停頓,夸大細節,放慢進門節奏,暗示兄妹倆緊張到凝神屏息。③“冬天的寒風”運用通感手法,化聽覺為觸覺,表現兄妹倆聽到父親的喊聲后極度緊張而感覺冰冷。(4)①杜博斯太太指責“我們”,她的指責中暗含著對“我們”成長的關注,體現了鄰里之間的溫情。②父親責問杰姆,兩人的對話中體現了杰姆對父親榮譽的捍衛,也體現了父親對杰姆的理解,體現了父子間的溫情。③斯庫特埋怨父親不在乎杰姆死活,兩人的對話中體現了父親對女兒平等而耐心的教育,體現了父女間的溫情。④杜博斯太太惡言惡語地侮辱阿迪克斯,而阿迪克斯卻讓兒子去道歉并答應去給她讀書,體現了待人寬和、友善的人際溫情。⑤人們因阿迪克斯替黑人打官司而排斥他家,但阿迪克斯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體現了堅守良知的人性溫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①。金聲也者,始條理②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節選自《孟子·萬章下》)【注】①金:金鐘。玉:玉磬。古代奏樂,開頭以金鐘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音。②條理:節奏。材料二:孟子論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圣人之名,豈隘與不恭者所得僭哉!蓋聞圣人之言行不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進而寡退,茍得而害義,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矯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則進,亂則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進,過廉而復刻,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矯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③,不辭小官。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潔,惡異而尚同,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時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則速,可以久則久,可以仕則仕,可以處則處。”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無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無弊者,豈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為終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蓋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則惡在其為圣人哉?是故使三人者當孔子之時,則皆足以為孔子也,然其所以為之清、為之任、為之和者,時耳。豈滯于此一端而已乎?茍在于一端而已,則不足以為賢人也,豈孟子所謂圣人哉?孟子之所謂“隘與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時爾。故曰:圣人之言行,豈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節選自王安石《三圣人論》)【注】③污君:無道之君。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蓋能以身救弊[A]于天下耳B如皆欲C為孔子之行[D]而忘天下之弊[E]則惡在其F為圣人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振,振動,與《過秦論》中“振長策而御宇內”的“振”意思相同。B.廉,方正,與《屈原列傳》中“其志潔,其行廉”的“廉”意思相同。C.矯,糾正,與《歸去來兮辭》中“時矯首而遐觀”的“矯”意思不同。D.異,用作名詞,指不同意見,與成語“時移世異”的“異”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孟子長于取譬喻理,材料一中,他就以金聲而玉振和百步之外射箭為喻,生動形象地論述了孔子是集大成者的觀點。B.王安石認為圣人的名號不是狹隘和不嚴肅的人能夠得到的,因為圣人的言語行為不能隨隨便便,它要做天下人的法則。C.伊尹給天下制定行為準則時認為,無論天下太平還是混亂都可以出來做官,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君王,都是驅使百姓。D.不把侍奉無道之君當做恥辱,不拒絕低微的官職,不被任用不怨恨,困厄窘迫不憂愁,這是柳下惠制定的行為準則。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2)由是多進而寡退,茍得而害義,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14.孟子和王安石認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3分)(二)【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解說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明確古文化常識的相關知識及詞語含義,再判斷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容,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對應的信息點,再對其進行準確翻譯的基礎上概括分析。【解答】(1)這句話的意思是“大概圣人能夠用自身來糾正天下的弊病吧!如果都想要施行孔子的行為卻忘記了天下的弊病,那么哪里算得上是圣人呢?”根據句意,可以在“于天下耳”后斷開,表示圣人糾正弊病的范圍是天下;在“為孔子之行”后斷開,表示一種假設的行為;在“則惡在其”后斷開,表示對這種假設行為的反問和質疑。因此,正確的斷句是“蓋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則惡在其為圣人哉”。

故選BDE。

(2)A.“振,振動,與《過秦論》中‘振長策而御宇內’的‘振’意思相同”的解說錯誤。《過秦論》中的“振長策而御宇內”中的“振”通“震”,意為揮動、揮舞,引申為駕馭、統治。而材料一中的“振”是敲響、振動的意思,兩者意思不同。

故選A。

(3)C.“伊尹給天下制定行為準則時認為,無論天下太平還是混亂都可以出來做官,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君王,都是驅使百姓”的概述錯誤。根據材料二,“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的行為準則是在天下太平和混亂時都可以出來做官,但并未說“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君王,都是驅使百姓”。他只是強調了無論治亂都要積極入世,為君王和百姓服務,但并未具體說明服務的具體內容。

故選C。

(4)①“清”指的是清高、高潔,“任”指的是勇于擔當、有責任心,“和”指的是隨和、不偏激。句意: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中勇于擔當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隨和的人。

②“由是”表示因此,“多進而寡退”表示多進取而少退隱,“茍得而害義”表示茍且求取(官職)而損害道義,“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判斷句,表示這就是他們流傳下來的末世弊病啊。句意:(很多人)就多進取而少退隱,茍且求取(官職)而損害道義,這就是他們流傳下來的末世弊病啊。

(5)孟子在材料一中提到,伯夷、伊尹、柳下惠都是圣人,但各有偏弊,而孔子則兼具他們的優點,因此被稱為集大成者。王安石在材料二中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認為孔子能夠糾正伯夷、伊尹、柳下惠三人的偏弊,并根據時代的變化靈活應對,制定出適應天下的行為準則。因此,孔子被稱為集大成者,是因為他既具有圣人的品質,又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正確的行為準則。

答案:

(1)BDE

(2)A

(3)C

(4)①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中勇于擔當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隨和的人。

②(很多人)就多進取而少退隱,茍且求取(官職)而損害道義,這就是他們流傳下來的末世弊病啊。

(5)孟子認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是他兼具伯夷的清高、伊尹的勇于擔當和柳下惠的隨和;王安石認為孔子集大成的原因是他能夠糾正伯夷、伊尹、柳下惠三人的偏弊,并根據時代的變化靈活應對,制定出適應天下的行為準則。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孟子說:‘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負責任的;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隨和的;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識時務的.孔子可以稱為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就好比樂隊演奏,以釙鐘聲開始起音,以玉磐聲結束收尾。釙鐘聲起音是為了有條有理地開始,玉磐聲收尾是為了有條有理地結束。有條有理地開始是智方面的事,有條育理地結束是圣方面的事。智好比是技巧,圣好比是力量。猶如在百步以外射箭,箭能射攏靶子,是靠你的力量;射中了,卻是靠技巧而不是靠力量。”

材料二:

孟子談論伯夷、伊尹、柳下惠,都(把他們)稱為“圣人”,但又說“伯夷狹隘,柳下惠不嚴峻。狹隘和不嚴峻,(都)是君子不實行的。”圣人的美名,怎么能是狹隘和不嚴峻的人能夠得到的呢?(我)或許聽說圣人的言語行為不隨任憑便,要把它作為天下的法則。

從前,伊尹給天下制定行為準則,說:“(我)哪里侍奉的是昏君呢?(我)哪里差遣的是暴民呢?天下太平常(可以)出來做官,天下混亂時也(可以)出來做官。”但后世之士大多不能探求伊尹(這樣做)的真正意圖,因此大多追求做官而很少選擇隱退,不正值地獲利而損害大義,這真是不良社會風氣的弊端啊。

圣人擔憂這種弊端,在這種狀況下伯夷出來訂正這種弊端,給天下制定行為準則,說:“天下太平就出來做官,天下混亂就隱退不出。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君主(就)不侍奉,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百姓(就)不差遣。”但后世之士大多不能探求伯夷(這樣做)的真正意圖,因此大多選擇隱退而很少追求做官,過于方正和過于苛刻,這真是不良社會風氣的弊端啊。

圣人又擔憂這種弊端,在這種狀況下柳下惠出來訂正這種弊端,給天下制定行為準則,說:“不把(侍奉)無道之君當作恥辱,不拒絕低微的官職。不被任用也不怨恨,困難困苦也不憂愁。”但后世之士大多不能探求柳下惠(這樣做)的真正意圖,因此大多行為不檢而很少潔身自好,不寵愛不同看法而混同于流俗,這真是不良社會風氣的弊端啊。

這三位圣人,(制定的準則都是)針對時代的偏失去挽救它,(并)不是天下的中正之道,因此時間久了確定會產生弊端。到了孔子的時代,三位圣人(面臨)的弊端,在社會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點,所以孔子綜合了三位圣人的做法給天下制定全面的行為準則,說:“應當快就快,應當慢就慢;應當做官就做官,應當隱退就隱退。”這之后圣人之道徹底完備了,沒有任何偏頗的弊端了。

圣人之道徹底完備而沒有弊端的緣由,哪里是孔子一人之力呢,(應當)是四位圣人相互傳承(的結果)啊。所以伯夷(假如)不清高,(就)不能挽救伊尹(時代)的社會弊端,柳下惠(假如)不隨和,(就)不能挽救伯夷(時代)的社會弊端。圣人能夠遠遠超過一般人的緣由,或許是(由于他們)能用自己(的做法)來救治社會弊端吧,假如都想實行孔子的做法,卻忽視了(當世的)社會弊端,那怎么能稱得上是圣人呢?

所以假使三位圣人處在孔子的時代,那么(他們)都能成為孔子,但他們表現清高、表現負責、表現隨和的緣由,(不過)是時代(需要)罷了。哪里會拘泥于其中一種做法呢?假如(只)拘泥于其中一種做法,那么(他們)就(連)賢人(都)稱不上,哪里(能)成為孟子所說的圣人呢?孟子所說的“狹隘和不嚴峻,是君子不實行的”,(這)也是(針對)他的時代特點說的。所以說:圣人的言語行為,哪能隨任憑便就算了,要把它作為天下的法則啊。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送人游杭石延年激激霜風吹墨貂,男兒醉別氣飄飄。五湖載酒期吳客,六代成詩倍楚橋。水荇漸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嬌。前秋亦擬錢塘去,共看龍山八月潮。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離別之地冷風勁疾,吹動貂衣,氣候尚冷,而友人要去的杭州卻已水草泛綠,春意融融。B.“氣飄飄”顯示出“別而不傷”的格調,本詩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似,詩意灑脫。C.詩人運用虛筆,細致描寫了杭州五湖、楚橋、水荇、云彩等景物,想象豐富,色調明麗。D.本詩不僅體現了空間的跨度,時間也由眼下轉向將來,最后又回到“前秋”,詩境開闊。16.對于友人“游杭”,詩人表達了哪些情感?請結合詩意簡要分析。(6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解答】(1)C.“運用虛筆,細致描寫了杭州五湖、楚橋、水荇、云彩等景物”錯,“五湖載酒期吳客,六代成詩倍楚橋”是說友人將去杭州,那里有五湖,吳客可盡情游覽,那里有六代古都,可如楚橋般作詩千行,是詩人想象友人將要去的地方,并非眼前所見之景。

故選C。

(2)首句“激激霜風吹墨貂”描繪了一個寒冷的離別場景,雖然天氣寒冷,但友人間的離別并沒有顯得沉重或悲傷,反而有一種豪邁之感,這從“男兒醉別氣飄飄”可以看出詩人對友人的離別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

“水荇漸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嬌。”這兩句詩人寫“水荇”“江云”等景物,寄情于景,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前秋亦擬錢塘去,共看龍山八月潮。”最后兩句直接表達了詩人自己也有計劃在未來某個時候前往杭州,與友人一起觀賞著名的錢塘江大潮,這不僅是對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對未來兩人能再次相聚的一種期盼。

答案:

(1)C

(2)①對友人的贊美之情。友人“醉別”,足見豪氣,詩人贊美友人,“男兒醉別氣飄飄”,顯示出“別而不傷”的格調。②對友人的留戀之情。詩人寫“水荇”“江云”等景物,寄情于景,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③對友人的期盼之情。詩人期盼友人能飽覽美景,盡興而歸。(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如果你去“Citywalk”,走在杭州西湖畔,可能會想起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勾勒西湖概貌的詩句“▲”;走在“春風十里”的揚州路上,(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陶淵明寫因世道與其相違而使他無法追求理想抱負的兩句是:▲,▲?(3)正像《種樹郭橐駝傳》中主人公說的那樣“▲,▲”,他只是沒有妨害樹木生長罷了,自己也沒有什么秘訣,培養人才有時也是如此。【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

(1)重湖疊巘清嘉

盡薺麥青青(重點字:巘)

(2)世與我而相違

復駕言兮焉求(重點字:焉)

(3)故吾不害其長而已

非有能碩茂之也(重點字:茂)第Ⅱ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在自然紀錄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在一處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一個泥水坑邊聚集著不少飲水的野生動物,有些動物還在泥水里歡快地打滾兒。看到這一幕時,你的腦海中有沒有閃過一個念頭,這水能喝嗎?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人死于飲用不潔水導致的腹瀉,超過兩億人因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或受污染的鮮食而患病,那為什么野生動物這么干就不會有事呢?首先必須明確一點,野生動物并不是見水就喝的,它們也是有選擇性地進行取食。例如,在美國懷俄明州西南的紅沙漠中生活著的叉角羚從不會渴不擇水。它們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感知出不同水體之間水質的差異,而且非常敏感。所以野生動物飲用的看似糟糕的水,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但即使再強大的感受系統,也無法做到滴水不漏。相較于pH、氣味等物理化學指標,隱藏在水和食物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往往更難被察覺,也更為致命。而這時,動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些野生動物由于世世代代棲居在相似的環境中,取用同一地區的水,捕食相似的獵物,已經對該地區水體和食物中常見的致病微生物產生了基本的免疫力,而這種抗性又會通過母源免疫的形式遺傳給后代,循環往復,使自身和群體的免疫力得以不斷鞏固。18.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加點的“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打這兒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B.他用拳頭打在墻上,發泄自己的情緒。C.和他們打交道可千萬不能大意。D.他向我打了一個手勢。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如何達到吸引讀者的效果的?請簡要分析。(4分)20.請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說明“野生動物能安全飲水進食”的原因。要求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60個字。(5分),【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詞義理解的能力,主要是根據句意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應該從修辭、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慮。

(3)本題考查對語段的壓縮和概括能力。解答時,首先要明確題目要求,然后提取關鍵信息,根據所提取的關鍵信息組織語言即可,注意使用因果關系的句子和字數限制。【解答】(1)文中“打滾兒”的“打”是身體做出某種動作的意思。

A.“打這兒往西”的“打”是“從”的意思。

B.“打在墻上”的“打”是“撞擊”的意思。

C.“打交道”的“打”是“交往、接觸”的意思。

D.“打了一個手勢”的“打”是身體做出某種動作的意思,與文中“打”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故選:D。

(2)①通過描述自然紀錄片中常見的野生動物在泥水坑邊飲水、打滾的場景,讓讀者能夠輕易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喚起讀者的興趣和熟悉感。這種熟悉場景的呈現為后續的疑問鋪墊了情境基礎。在描述場景后,緊接著提出“這水能喝嗎?”的問題。這個問題直接針對所描繪的場景,將讀者在看到該場景時可能產生的潛在疑問明確化,從而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想要知道答案。

②先引用世衛組織關于人類因飲用不潔水、食用受污染食物而患病甚至死亡的數據,讓讀者對不潔水和受污染食物的危害有一個直觀且深刻的認識。在呈現人類受污染影響嚴重的情況后,拋出“為什么野生動物這么干就不會有事呢?”的疑問,與人類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極大地增強了懸念感,使讀者急于了解野生動物不受影響的原因,牢牢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

(3)根據“野生動物并不是見水就喝的,它們也是有選擇性地進行取食”可知野生動物選擇性取食,能夠安全飲水進食;根據“隱藏在水和食物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往往更難被察覺,也更為致命。而這時,動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可知對于那種致命的微生物,動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用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組織句子。

答案:

(1)D

(2)設置疑問:文章在描述野生動物在泥水坑邊飲水、打滾的場景后,緊接著提出“這水能喝嗎?”的疑問,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使讀者想要繼續閱讀尋找答案。

引用數據對比:先通過引用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指出人類飲用不潔水和食用受污染食物會導致大量人員死亡和患病,然后發出“為什么野生動物這么干就不會有事呢?”的疑問,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野生動物能安全飲水進食,一是因為它們會選擇性取食,二是自身免疫系統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