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巖市一級校聯盟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半期考聯考高三歷史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詩經·商頌·殷武》稱頌湯的業績說:“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氐、羌是分布于今天陜西西部直至甘肅、青海一帶的游牧民族,也向商稱臣納貢。這一記載表明()A.商朝對西北地區實行間接統治 B.商初國力強盛且影響力強C.游牧民族對中原文化的向心力 D.中華文明呈多元一體特征2.自西周到春秋末期,人們所言之“利”大多都是“公利”,如民之利、國之利、社稷之利、公室之利。戰國時期,社會“上下交征利”,不論國家還是個人,都以獲得最大化的“利”作為行事、判斷的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血緣宗法制逐漸崩潰 B.社會秩序與格局重構C.社會主體士階層崛起 D.社會生產的顯著發展3.西漢初期,政府多次頒布禁酤酒法令,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朕憂水旱之災……禁秣馬酤酒貯積”,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夏旱,禁酤酒”。上述法令頒布的直接目的是()A.維護社會治安 B.鞏固西漢王朝統治 C.緩解財政不足 D.營造戒奢尚儉風氣4.魏晉南北朝時期漢語文字在西域繼續傳播使用,表1為西域出土的各類漢字文書或典籍。據此可知()表1類別出土的漢字文書或典籍行政文書類尼雅遺址出土了晉中央政府冊封西域五國時下達到尼雅屯田軍的漢文詔書,樓蘭遺址出土了西域長史轉發朝廷的漢文詔書文化類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毛詩鄭箋》《論語》寫本殘卷,高昌遺址出土了《漢書》《三國志》等書籍,樓蘭遺址出土了《戰國策》抄本經濟類樓蘭遺址出土的漢晉簡牘記載“人三百一十九匹,今為住人買采四千三百廿六匹”A.西域地區與中原交流加強 B.邊疆風俗政令受到內地影響C.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加快 D.中原政權對西域管理的強化5.唐中葉以后,朝廷為節度使加平章事、侍中、中書令等宰相銜。帶相銜的節度使入京朝覲時可在一定限度內履行宰相權責,享受宰相待遇。這有利于()A.朝廷籠絡地方割據勢力 B.轉變外重內輕的形勢C.中央改革地方治理體系 D.調整中樞政務的運轉6.研究表明,遼中京城規整有序,改變了上京“以東為尊”、隨形就勢的布局,設有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墻開門,有貫穿南北的中軸線。據此可知,遼中京城的營建()遼中京遺址平面圖(圖1)A.反映出對中原文化的吸納 B.體現了遼代文化的單一性C.徹底改變了游牧行國體制 D.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7.宋代理學家反復強調,“天理”作為普遍絕對的本體存在,也是一種道德存在。“理”就是一個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著世界的秩序和變化,不僅是一切自然物的內在法則,也是社會生活的規范與人文法則。這反映出當時()A.三教合一的趨勢加強 B.儒學的哲學化與體系化C.封建統治危機的加深 D.儒學的世俗化與宗教化8.楊寧一先生在《歷史學習新視野》中說:“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體制,無論是兩級制還是三級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中央與地方行政區之間空隙過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機構的特點??使全國的的行政體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結合,渾然一體。”材料強調的是元代行省()A.合理地劃分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 B.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權力機構C.有效地彌補了中央與地方的空當 D.加強了對中央對地方的軍事控制9.“揭帖”原為明仁宗即位后特許近臣密陳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變為內閣專享的密奏文書,故稱“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為內閣與皇帝溝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響著最高決策的形成。這一變化表明()A.內閣參政地位有所提高 B.內閣職權范圍得到擴大C.中樞運轉機制走向成熟 D.行政決策遵循民主原則10.表2為清代漢口會館公所分類統計情況(單位:個),表中同業組織的數量變化反映出()表2時段行業類型組織類型名稱商業手工業常服務業同鄉同業兼同鄉、同業性質會館公所其他順康雍141744744乾嘉道2241131048136咸同1853321231111光宣2372422621813合計77176275716204634A.政府重視工商業的管理 B.商業資本快速擴張C.會館群體價值取向趨同 D.專業化生產的發展11.從魏源提倡“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到清政府興辦“洋務”,不過20年左右;從洋務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過20年左右;從早期改良思想到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不過十年多的時間;從維新變法失敗到民主革命的高漲,不到十年;從辛亥革命失敗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不到十年。這說明()A.社會急劇變化加速思想更新 B.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日漸成熟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 D.政治革新助推西學東漸開始12.有資料顯示,1872—1895年,官辦或官商合辦工業資本額占民族工業總資本額64.56%,民營工業占33.01%,中外合辦企業占2.43%。1896—1911年,上述數據分別為21.44%、57.88%、20.68%。這一變化反映出()A.晚清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 B.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加劇C.晚清經濟政策調整有一定成效 D.洋務運動工業化成就顯著13.圖2為中國某個歷史時期的張貼畫,從中可以得出()圖2A.中國革命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B.民眾力量聯合推動革命C.五四運動激發民眾愛國熱情 D.民主共和思潮影響深遠1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通過了《關于蘇維埃經濟建設的決議》《蘇維埃經濟建設任務》等一系列經濟建設的決議,并頒布法律文件規定:“蘇維埃應保證商業自由,不應干涉經常的商品市場關系”等。這些措施()A.推動了中共的工作重心轉移 B.打破了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C.解決了根據地物資短缺問題 D.踐行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5.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明確提出:“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這表明當時的中國共產黨()A.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彰顯執政黨的民族責任感C.把握了中國主要矛盾變化 D.籌備著建立新生人民政權16.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現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將退出的鐵路,均望發令各地進行大規模的徹底破壞。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停止破路指示。我軍所到之處,對于鐵路員工及鐵路設備一律加以保護,并勸告人民一律保護。這一變化()A.適應了解放戰爭戰略態勢轉換 B.意在打破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C.表明中共意識到決戰時機成熟 D.說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二、非選擇題:4題,第17、18題各8分,第19題2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唐代科舉取士,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唐代明經、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如表3所示):表3初試二試三試明經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孝經》《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口答諸經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進士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爾雅》,每經帖十條作詩、賦、文各一篇作時務策五道——摘編自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材料二王安石熙寧年間科舉改革圍繞著“罷詩賦及明經諸科專以經義論策試士”展開,其核心是罷除考試聲病對偶之文、即“變聲律為議論,變墨義為大義”。要求士人各治《詩經》《尚書》《周易》《周禮》《禮記》一經,兼習《論語》《孟子》。每次分四場考試,第一場考本經、第二場考兼經大義十道,第三場考論一首,第四場策三道。中書門下撰“大義式”頒行。經義程文每篇不得超過500字。——摘編自王闊《論王安石“罷詩賦而取經義”的科舉改革》根據上述材料,說明在人才選拔取向上,唐代科舉考試內容和宋代王安石科舉改革的相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王安石科舉改革的合理性。(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的金融貨幣極為紊亂,嚴重阻礙了商品交換和貿易的發展。與此同時,由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沖擊,英鎊、美元、日元相繼貶值,金賤銀貴,中國貿易條件急劇惡化。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對中國東北的掠奪和日本貨的傾銷,對中國經濟發展是一個嚴重打擊。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局勢,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宣布實施幣制改革,廢除銀本位制并實行白銀國有,把鈔票發行權收歸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大銀行,統一發行法幣,依附于英鎊和美元,實行“匯兌本位”制。——摘編自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以華夏民族為中心的多民族分布的空間觀念,即“五服”觀念。這一觀念下,“華夷”為一個共同體,共處在一個天下。到秦漢時期,以司馬遷為代表的歷史學家為順應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需要,提出了“華夷共祖”的民族思想,主張各民族同宗同源,應和平共處、共同進步。以“仁愛”為核心的儒家民族觀是古代社會處理民族問題的主要依據。——摘編自趙本燕《習近平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的多維闡釋》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晚清知識分子反復強調,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的競爭日益激烈,中國的民族危機已迫在眉睫。為謀救亡圖存,中國唯一可以倚恃的武器,就是民族主義。可見,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是在帝國主義列強不斷進逼的深重危機下,被激蕩出來的一種“自衛型民族主義”。自此以后,“反帝救亡”的主題始終盛行不衰,蔚為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最為明顯的基調。——摘編自王建朗等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民族觀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時代背景。(10分)(2)與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近代中國民族觀的新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認識。(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圖3:中國古代人口變化圖——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根據圖3所示,圍繞“統計人口數與實際人口數”這一主題,任選中國古代史上某個時段或朝代封建政府相關人口統計信息,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表述成文;敘述完整,邏輯嚴密;立論正確,史論結合。)
龍巖市一級校聯盟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半期考聯考高三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DCAAABCADACBDCA二、非選擇題:4大題,第17、18題各8分,第19題2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8分)相同:兩者都重視對儒學的考查;兩者體現主流價值觀;兩者都重視對官員實際能力的考查。(答出其中兩點即可,4分)合理性:王安石科舉改革重視對儒學的考查,體現對儒學主流地位的維護;改革完善科舉考試程序,有利于增強考試的公正性(或公信力),鞏固封建統治;改革側重時務,“以經義論策試士”,注重官員的執政能力,有利于選拔實用人才,服務變法的需要。(答出其中兩點即可,4分)18.(8分)評價:積極方面:國民政府統一發行法幣,抑制了白銀的外流,穩定了物價;推動了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有利于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同時又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為正面戰場的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任答2點即可,4分)消極方面:但在改革中,法幣依附于英鎊和美元,中國未能擺脫帝國主義經濟附庸的地位;也為日后的通貨膨脹留下了隱患。(4分)19.(24分)(1)特點:以華夏族為中心;強調各民族同宗同源、共同發展(或進步)和天下一家;儒家民族觀成為當時處理民族問題的主要依據。(4分,任答2點即可)背景: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和生產方式上的差異;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歷代中央政權民族政策的影響。(6分,任答3點即可)(2)發展:謀求反帝救亡(或謀求救亡圖存)。(2分)原因:中華民族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凝聚力;西方列強入侵帶來深重的民族危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近代政治運動的推動;國人民族意識的增強;西學東漸(或西方近代民族觀)的影響。(任答其中4點即可,8分)(3)認識: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是自古以來逐步形成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有助于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2分)示例一:論題:東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封建政府統計人口數長期低于實際人口數。(2分)闡述:東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由于國家長期分裂割據,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國家的社會基層組織和戶籍制度遭到破壞;民族遷徙與民族交融頻繁;佛教盛行,寺院經濟繁榮;地主土地兼并嚴重,大量的農民依附于豪強。這些因素的存在,不僅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破壞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且還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賦稅收入、兵役和徭役的征發,更是導致了此時段的封建政府長期以來統計到的人口數低于實際的人口數。(8分)總之,受所處時代國家政治、戶籍制度、民族狀況和宗教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東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封建政府統計的人口數長期低于實際人口數。(2分)示例二:論題:清朝前中期時,封建政府統計人口數與實際人口數趨向一致。(2分)闡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皮代工生產合同協議
- 玉米土地買賣合同協議
- 電器儀表供銷合同協議
- 電池線束采購合同協議
- 習慣性違章教育培訓
- 2025至2030年中國種皮花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砂洗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益肺膠囊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煙用香精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滋潤面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美國加征關稅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解讀關稅課件
- 期中(試題)-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 2025-2030中國煤焦油雜酚油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中考英語熱點話題閱讀《哪吒2魔童鬧海》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考研(第3版)鄭永廷配套考試題庫及答案【含名校真題、典型題】
- UL9540A標準中文版-2019儲能系統UL中文版標準
- 一種基于STM32的智能門鎖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 JA系列電子天平使用說明書
-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GB-T-19001-2016-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最新
- 山嶺重丘區二級公路綜合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