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重難點糾錯筆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重難點糾錯筆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重難點糾錯筆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重難點糾錯筆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重難點糾錯筆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易錯點1不能全面理解冷戰下面為反映美蘇“冷戰”的漫畫。該漫畫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寫的是“自由世界聯合體”,赫魯曉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該漫畫反映了A.美蘇試圖分裂德國B.歐洲處于對峙狀態C.蘇聯處于戰略攻勢D.美國借口組建北約【錯解】A【錯因分析】本題易錯的緣由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戰,沒有抓住題干或漫畫里的文字信息。【正解】B【解題思路】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自由世界聯合體”指的是資本主義陣營,赫魯曉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歐洲的擴張,由此可知,歐洲處于對峙狀態,故選B。德國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結果,而不是美蘇的戰略意圖,解除A;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蘇聯處于守勢,解除C;北約在斯大林執政時期就已建立,解除D。全面理解“冷戰”1.冷戰的含義泛指美蘇之間除了干脆交戰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包括相互攻擊對方的價值觀念與社會制度、開展軍備競賽、組建軍事集團、發動代理人斗爭等。2.“冷戰”出現的背景(1)二戰結束后,由于共同的敵人法西斯國家被戰勝,美蘇失去了同盟的基礎,雙方關系漸漸惡化。(2)二戰后,美國把蘇聯當成其稱霸全球的障礙,企圖遏制蘇聯;蘇聯則把確保東西邊界平安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努力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3)美蘇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根本對立,都把最終戰勝對方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作為目標。(4)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為“冷戰”的興起推波助瀾。3.特點(1)世界主要沖突以美蘇兩國爭霸為核心。雙方的意識形態沖突與國家利益沖突集合在一起,關系更加錯綜困難。(2)世界大戰威逼、局部爭端不斷與和平穩定并存。從長遠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發動的“和平演化”攻勢起主導作用。(3)世界軍備競賽快速發展。軍備競賽導致世界軍費持續增長,極大地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冷戰”是雙方斗爭的主要方式。表現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2025屆天津市河北區高三一模)肯尼迪任總統期間,提出的增加聯邦教化投資、為老年人供應健康保險、大規模減稅等立法方案均被國會推翻,但加速太空開發的方案獲得了國會支持。據此可知美國A.“冷戰”思維影響到政府決策B.分權制衡原則受到沖擊C.削減福利從而保障科技的發展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肯迪尼提出開發太空的主見受到國會的支持主要和美蘇冷戰有關,是為了獲得在太空競爭上的優勢,進而拖垮蘇聯,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分權制衡原則受到沖擊的說法無關,B選項解除。削減福利從而保障科技的發展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美蘇冷戰對國內政策制定的影響,C選項解除。材料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無關,D選項解除。易錯點2不能精確理解歐洲一體化進程雨果曾說:“總會有這么一天,到那時,你們法國、你們俄國、你們英國,全部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特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材料表明白A.“歐洲聯合”的構想得到了各國的普遍認同B.歐洲的政治經濟一體化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C.歐洲走向聯合符合成員國和歐洲整體的利益D.超國家的聯合體消退了成員國的特點和特性【錯解】B【錯因分析】本題易錯的緣由是不能精確駕馭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材料只是雨果當時對歐洲聯合的一種構想,歐洲的政治經濟一體化并非已經取得重大成就,B錯誤。【正解】C【解題思路】依據材料可知,雨果認為歐洲終將走向聯合,這種聯合會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符合歐洲利益,選項C正確;材料是雨果的構想,而非歐洲各國,且A項表述肯定,選項A解除;選項B時間與雨果所處時代不符,解除;選項D表述肯定,解除。走向聯合的歐洲1.背景(1)歐洲統一的思想源遠流長。實現歐洲各國的聯合,建立統一的歐洲,這是歐洲早已存在的一種思想。(2)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丟失了世界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支持歐洲統一的輿論重新興起,為歐洲一體化的實施創建了良好的條件。(3)“冷戰”時期國際政治形勢的推動。美蘇爭霸使西歐國家相識到親密聯系、加強合作的必要性。(4)經濟發展的須要。這是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動因,只有加強聯合,才能增加地區綜合經濟實力。(5)歐洲國家擁有相像的文化價值觀,為歐洲走向聯合供應了可能性。(6)法德和解,為歐洲一體化創建了條件。2.過程(1)1950年舒曼支配的提出。(2)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3)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4)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歐洲共同體。3.目標爭取在資金、技術、勞務、人員之間進行自由溝通,以促進成員國經濟的共同發展。4.影響(1)促進了歐共體國家經濟的發展,客觀上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2)促進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3)促成歐共體成員國在外交上的獨立性,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4)使世界政治力氣發生變更,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了世界的多極化趨勢。(2024—2025學年河南省非凡聯盟高三年級調研考試)1969年2月,戴高樂接見英國新任駐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國和西歐其他國家發展經濟合作關系,在政治上和防務上加強合作,認為西歐應當有自己的獨立于北大西洋公約的防務。這表明A.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化B.西歐政治上的聯合進一步加強C.英、法共同規劃歐共體的發展D.歐共體推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戴高樂希望西歐在經濟、“政治上和防務上加強合作”,“有自己的獨立于北大西洋公約的防務”,反映了法國希望歐洲聯合起來,擺脫美國操控。這表明兩極格局下美國與其陣營內部成員(如法國)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分化,因此A選項正確。這是戴高樂的個人看法和希望,不能說明西歐政治上的聯合進一步加強成為現實,也不能代表歐共體的看法,B、D選項錯誤;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法國的要求,并未體現英國的看法,結合所學可知,英國1973年才加入歐共體,此時并未與法國共同規劃歐共體的發展;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易錯點3不能正確相識不結盟運動1961年9月,在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上鐵托提出:“當我們反對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絕這個政策所帶來的一切時,我們選擇了一條艱苦的道路。”這條“艱苦的道路”A.實質上是一種消極的中立政策B.體現出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C.是全部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選擇D.標記著世界政治多極化格局形成【錯解】A【錯因分析】本題易錯的緣由是不能精確理解不結盟運動的含義。不結盟運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結盟”,而是不與加入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國家結成同盟。“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主動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見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主見獨立、自主、非集團化,實現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正解】B【解題思路】1961年不結盟運動興起,該運動最突出的特點是不結盟和非集團。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主動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A項錯誤;C項說法肯定,解除;不結盟運動推動了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但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D項錯誤。依據所學學問可知,不結盟運動是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世界的局勢下,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維護自身利益和民族權益的團結自強的組織,奉行不結盟、非集團的原則,據此推斷B項符合題意。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背景(1)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很多國家從殖民統治下相繼獲得獨立。(2)20世紀50年頭中期起先,新獨立的廣闊亞非拉國家為了擺脫美蘇的限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主見團結起來,相互支持。2.形成: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國倡議下,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實行,標記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3.主見(1)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2)制止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現。(3)20世紀70年頭起先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4)20世紀70年頭后,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主要任務,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4.影響(1)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化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2)標記著廣闊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氣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在肯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2025屆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學期第三次聯考)1947年,美國支持印度獲得獨立,并向印度供應救濟以期其加入反共陣營;從1951年起先,蘇聯對印度供應救濟以示拉攏,但印度在國際上發起不結盟運動。不結盟運動的出現表明A.發展中國家力圖擺脫大國限制B.兩極對峙的國際格局走向終結C.國際力氣對比處于穩定狀態中D.世界政治中心從歐洲轉向亞洲【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及所學學問,不結盟運動意在抵制大國干擾,反對美蘇爭霸,力圖維持獨立地位,故選A項;兩極對峙的格局走向終結的標記是蘇聯的解體,故解除B項;美蘇兩國都對印度極力拉攏,說明國際力氣的對比并不是處在穩定狀態中,故解除C項;從美蘇對蘇聯的拉攏中無法看出世界政治中心從歐洲轉向亞洲,故解除D項。易錯點4對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相識不清有人這樣評價當今世界:“當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國是萎縮的巨人,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合力的巨人,中國是潛在的巨人。”假如這一評論具有肯定的針對性和概括性,說明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點是A.美、日、歐、俄、中共同主導的多極世界B.世界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C.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起先呈現多極化趨勢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發展之中,而且是一個漫長而困難的過程【錯解】B或C【錯因分析】本題易錯的緣由是對當今世界“一超多強”的政治格局相識不清。20世紀六七十年頭,國際舞臺上出現了沖擊兩極格局的力氣。詳細表現在:歐洲走向聯合,歐共體的成立,標記著歐洲起先了一體化進程;日本隨著經濟的崛起,起先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不結盟運動興起,第三世界國家登上國際政治舞臺;中國影響力日益提高,隨著聯合國合法地位的復原及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成為重要的國際政治力氣。其中西歐、日本隨著經濟實力與美國的差距逐步縮小,在政治上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在不斷加強。出現沖擊兩極格局的力氣即表明兩極格局下已經出現了多極化趨勢。【正解】D【解題思路】A選項不符合史實,當今世界是一超多強,而非真正的多極世界,為此A選項錯誤;B選項,表述不精確,多極格局正在形成而非最終形成;C選項表述錯誤,早在兩極格局期間隨著歐洲、日本、中國的崛起就已經出現多極化趨勢;D選項符合材料,依據材料各國家面臨著不同的狀況,雖然都是巨人,但是真正多極化仍舊是一個過程,故正確。全面相識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1.由來:20世紀60年頭末70年頭初多極化趨勢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頭更趨明朗化。兩極格局結束后,成為當今世界政治發展的主流。2.緣由(1)根本緣由:世界經濟力氣的多極化。(2)詳細緣由:美國主動推行單邊主義,試圖建立一個由其領導的單極世界;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氣不斷發展壯大,各種政治力氣重新分化組合;反對一國獨霸世界、要求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3.表現(1)歐盟:1992年歐共體各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正式簽訂《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一個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誕生。伴隨著其經濟實力的增加,歐盟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2)俄羅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并擁有可以和美國匹敵的軍事力氣。隨著俄羅斯國內經濟的不斷好轉,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3)日本: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后,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睬常任理事國席位,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4)中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4.特點(1)和平過渡:它不是通過世界大戰而是經過長期“冷戰”較量引起的。(2)競爭過渡: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五個力氣中心存在著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3)長期過渡: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曲折、困難的過程。5.影響(1)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旺盛。(2)有利于抑制和減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3)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025屆河北省示范性中學高三聯考)下圖為刊載于法國《世界報》的一幅政治漫畫,反映了某一時期歐洲與美國關系的變更。該漫畫反映出A.歐盟取代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B.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日益加強C.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不行避開D.美國與歐盟之間的同盟關系裂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漫畫反映了美元與歐元的沖突尖銳,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說明美國與歐盟的競爭加劇,體現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日益加強,故B正確;歐盟并未取代美國的霸主地位,故A解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不行避開,而是說明美元與歐元的沖突,故C解除;美國與歐盟并不是同盟關系,歐盟是歐洲區域一體化的結果,故D解除。【記憶點一】全面理解雅爾塔體制、兩極格局、“冷戰”、美蘇爭霸的內在聯系1.所謂雅爾塔體制(雅爾塔體系),就是美、英、蘇三國首腦通過二戰后期雅爾塔等會議所確定的戰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其實質是美蘇兩分天下;而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以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全面對抗為特點的格局。2.雅爾塔體制是戰后兩極格局形成的基礎,即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框架;兩極格局是雅爾塔體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從屬于雅爾塔體制;雅爾塔體制下兩極對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戰”,“冷戰”的加劇又促進了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是美蘇爭霸的產物。一般說來,兩極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著“冷戰”局面、美蘇爭霸的結束及雅爾塔體制的瓦解。3.圖解雅爾塔體制、兩極格局、冷戰關系【記憶點二】“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1.背景:“冷戰”起先后,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軍事包圍,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不惜以武力相威逼,從而加劇了世界的驚慌局勢,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的局面。2.全面“冷戰”(1)德國分裂①緣由:二戰后,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據;隨著“冷戰”的起先,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焦點;由于美蘇兩國意識形態的分歧,雙方未能就德國統一問題達成協議。②分裂: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被一分為二。(2)朝鮮半島分裂①緣由:1945年日本倒戈后,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區占據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②分裂:后來,在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分別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從今朝鮮半島處于分裂狀態。③抗美援朝:1950年,朝鮮斗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并向中朝邊界推動。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把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旁邊,美國被迫簽訂停戰協定。(3)越南斗爭①二戰后,法國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迫使法國殖民者撤出。②抗擊美國侵略:1961—1973年。最終迫使美軍撤出越南。(4)古巴導彈危機①緣由:1962年,蘇聯起先向古巴運輸導彈,打算建立導彈基地,以變更蘇聯在核力氣對比中的不利地位。②經過:美國很快發覺正在建設中的古巴導彈基地,便對古巴進行武裝封鎖,斗爭不堪一擊。③結果:經過美蘇兩國的對峙和談判,蘇聯最終從古巴撤走導彈,危機結束。3.影響:世界在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間交替;但美蘇兩國未發生大規模的干脆武裝沖突。【記憶點三】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必要性與可能性1.必要性(1)其次次世界大戰嚴峻減弱了西歐社會政治和經濟力氣,西歐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在美蘇兩極格局之下,西歐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與美蘇相抗衡,只有走聯合發展的道路,西歐才能接著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2)西歐土地面積狹小,資源相對貧乏,主要從殖民地獲得很多重要的資源。隨著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很多殖民地的相繼獨立,西歐各國相識到必需在經濟上聯合起來,實行經濟一體化。(3)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嚴峻破壞,越來越多的西歐國家起先吸取歷史教訓,找尋解決歐洲內部沖突紛爭、確保永久和平的聯合發展道路。2.可能性(1)西歐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大,經濟活動長期保持著親密聯系。(2)西歐各國都實行資產階級代議制,具有相同的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3)西歐各國具有相近的發展傳統、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4)西歐各國都有復原它們在國際事務中重要地位的劇烈愿望。【記憶點四】從經濟狀況和國家利益角度分析美國同日本、西歐關系的演化1.美國同日本關系的演化(1)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單獨占據了日本,在日本實行政治經濟改革,完全限制了日本。(2)朝鮮斗爭爆發后,由于軍事上的須要,美國向日本訂購了大批軍事及后勤物資,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3)為了把日本變成對抗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據點,美國操縱簽訂了偏袒日本的對日和約,結束了對日占據。(4)20世紀50年頭中期起,日本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20世紀80年頭,日本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其次經濟大國,日美經濟競爭和日本反對美國限制的斗爭漸漸激化。(5)進入20世紀80年頭后,日美同盟關系依舊存在,但是經濟競爭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國保持一樣。2.美國同西歐關系的演化(1)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了應付蘇聯,穩定資本主義陣營,美國推行馬歇爾支配,幫助西歐復原經濟,從而限制西歐。(2)美國在歐洲實行“冷戰”政策,建立北約組織,同英、法等很多西歐國家建立了廣泛的同盟關系。(3)20世紀50—70年頭,西歐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加,西歐國家同美國的限制與反限制的斗爭日趨尖銳。(4)隨著歐共體的成立和擴大以及歐盟的誕生,西歐成為能與美國抗衡的力氣。【記憶點五】全面把握二戰后世界格局的變動階段二戰后至20世紀50年頭中期20世紀50年頭中后期至20世紀80年頭末20世紀80年頭末90年頭初至今世界格局兩極對峙格局形成兩極格局下,表現出多極化趨勢兩極格局崩潰,多極化趨勢加強,短暫表現為“一超多強”主要表現“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馬歇爾支配、北約;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互會、華約歐洲共同體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并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中國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興起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盟成立;俄羅斯走出低谷;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相識(1)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沖突是兩極格局形成的主要緣由;(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力氣結構的多極化發展趨勢;(3)新的國際格局的形成須要一個長期、困難的過程,但多極化趨勢不行逆轉;(4)多極化趨勢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1.(2024年新課標全國卷Ⅲ)1947~1948年,美國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臨饑荒,美國政府拒絕供應救濟,因為有人指控他們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式的而不是美國式的。這反映出A.三權分立體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識形態影響政府政策C.執政者力圖重塑國家精神D.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因為有人指控他們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式的而不是美國式的”可知關于對印第安人的救濟看法上體現了美國的意識形態的對抗,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三權分立體制的運行機制,A選項解除。材料與重塑國家精神無關,C選項解除。材料與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無關,材料強調的是意識形態的對抗影響美國政府的政策,D選項解除。2.(2024年天津卷)其次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幾十年中,美國大力開展軍備競賽,一些大公司與美國政府簽訂了以“成本+固定利潤”為條件的防務合同,很多小型企業從大公司獲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這反映美國A.冷戰政策與公司發展相互影響B.已經把軍備競賽作為根本國策C.軍工訂單解決了嚴峻失業問題D.國民經濟軍事化加劇斗爭危急【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為了適應美國政府關于軍備的特別訂單,美國大小企業都在合同方式上作了與之相應的調整,這體現了國家政策與公司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故選A。軍備競賽只是冷戰政策實施的一種詳細表現,不行能是美國的根本國策,解除B;材料并未提及就業的相關數據,只是提到了大小公司合同方式上的變更,解除C;材料并未提及軍備競賽會引發的消極影響,只是在陳述一段事實,解除D。3.(2024年北京卷)日本自1963年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同年,美國指責日本對美進行鋼鐵傾銷,日本遂削減對美出口。1968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協定,日本再次大幅削減對美鋼鐵出口。這說明A.“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C.日本難以擺脫美國的經濟限制D.美國起先建立世界經濟霸權【答案】C【解析】日本成為最大的鋼鐵出口國,美國為了削減日本對自己的威逼,對日本經濟進行了粗暴干涉,因此可以說明日本難以擺脫美國的經濟限制,故選C項;此時處于兩極格局對峙時期,故解除A項;題意主要反映了美國對日本經濟的干涉,沒有體現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故解除B項;“起先建立”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故解除D項。4.(2024年江蘇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回憶錄中指出:“中國和美國在七十年頭初謀求和解,這是世界環境所確定的。”當時的“世界環境”是A.中國重返聯合國變更了美蘇對峙格局B.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的沖突基本消退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已經出現D.中美蘇成為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力氣【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20世紀六七十年頭的國際政治格局是多極化趨勢出現,因此中美關系緩和的世界環境是世界政治多極化的趨勢已經出現,C選項符合題意。中美重返聯合國在肯定程度上沖擊了美蘇對峙的格局,不能說變更,A選項解除。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的基本沖突基本消退的說法明顯錯誤,B選項解除。中美蘇成為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力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當時雖然處于美蘇兩極對峙時期,但是多極化趨勢明顯加強,D選項解除。5.(2024年海南卷)20世紀50年頭,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為9.1%,60年頭為10.5%。日本經濟的發展A.強化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礎C.推動了發達國家經濟格局的變更D.促成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立【答案】C【解析】20世紀五、六十年頭日本經濟的發展,促使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變更了二戰后初期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故本題選C。日本經濟的崛起,推動著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出現和發展,故A項錯誤;B項因果倒置,解除;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1989年建立的,與題干關系不大,解除D項。6.1955—1959年,蘇聯與越南簽訂多項協定,在貿易、航海、貸款方面相互賜予最惠國待遇,蘇聯向越南供應無償救濟4.4億美元,無償轉讓技術資料、互派專家等。據此可知,蘇聯此舉意在A.與美國爭奪中間力氣B.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C.推動越南的民族獨立D.擴大在東南亞的影響【答案】D【解析】蘇聯與越南簽訂多項協定,賜予越南救濟和加強兩國合作,是為了擴大在東南亞的影響。故答案為D項。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是中間力氣,解除A項;這一舉措與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沒有關系,解除B項;越南于1945年獨立,解除C項。7.下圖是冷戰時期的一幅漫畫《肯尼迪對赫魯曉夫說:咱們給這玩意加把鎖吧!》。該漫畫表明美蘇A.根本利益基本趨向一樣B.力圖避開干脆軍事沖突C.敵對意識漸漸走向淡化D.企圖共同主宰世界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漫畫反映了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力圖避開核斗爭的爆發,說明冷戰時期美蘇力圖避開干脆軍事沖突,故B正確;冷戰時期美蘇根本利益不行能基本趨向一樣,故A錯誤;冷戰時期美蘇敵對意識沒有淡化,故C錯誤;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力圖避開核斗爭,這并不能說明美蘇企圖共同主宰世界秩序,故D錯誤。8.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為歐洲年”,并表示“以前的決策所形成的時代行將結束”,“盟國之間應強調友好、同等和團結,在經濟上激勵相互合作,彌合盟國間的經濟沖突”。這表明A.蘇攻美守態勢變更B.歐洲一體化推動美歐關系調整C.美歐建立同等關系D.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接著維持【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73年歐共體不斷發展壯大,這迫使美國調整對外政策,尋求和西歐合作,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美蘇爭霸態勢的變更;C選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美國意圖調整美歐關系,不只是建立同等的關系,該選項表述片面,不能完整地概括題意;D選項錯誤,布雷頓森林體系于1971年已經結束。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9.下圖漫面中,“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張開大嘴將要吞噬“伊拉克”和“敘利亞”,山姆大叔(美國的象征)感嘆說:“好吧,好吧,我惦念薩達姆了……”該漫畫意在A.指責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威逼世界和平B.揭露了美國試圖稱霸世界的野心C.諷刺美國插手地區事務充當世界警察D.呼吁各國聯合制裁國際恐怖主義【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ISIS與伊拉克、敘利亞屬于地區的斗爭,而美國卻在地區事物中過多的干預,故漫畫是在諷刺美國充當世界警察,故選擇C選項;A選項與漫畫主旨不符;材料中只能得知美國插手地區事物,沒有體現美國妄圖稱霸世界和呼吁各國制裁國際恐怖主義,故解除B、D選項。10.20世紀60年頭,不結盟運動興起;70年頭,歐洲共同體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2年,日本外相說:“日本跟著美國腳步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由此反映出A.政治格局以西歐為中心B.全球化進程加快C.“一超多強”局面形成D.多極化趨勢出現【答案】D【解析】材料中同時列舉了多個中心,超越了歐洲的限制,故以歐洲為中心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選項錯誤;B選項,全球化主要是一個經濟上的概念,是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因素在全球范圍的流通,而本材料主要體現出政治的多極化,故錯誤;C選項“一超多強”是在20世紀90年頭蘇聯解體之后漸漸形成的,材料中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世紀90年頭之前,故錯誤;D選項體現出多個主權國家力圖擺脫兩極格局的限制,符合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故正確。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提出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舒曼支配”。依據該支配,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疆的煤鋼資源將被置于兩國共同參加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并向西歐全部國家開放。作為具有戰略眼光的領導人,戴高樂知道,要想使法國復原大國地位,并使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于美蘇的力氣,必需取得德國的諒解和支持。而德國的戰敗國地位,使德國有求于法國的地方多于法國對德國的要求。——《法德化解百年恩仇獨立的歐洲核心》(1)據材料一,為什么歐洲的聯合從煤鋼起先?法德走向聯合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今日是歐洲歷史性的一天。在今日,我們要歡迎歐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個新成員國(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和7500萬新的歐盟人民。在歐洲一體化進程啟動了50年后,冷戰造成的歐洲分裂已一去不復返了,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聯合的歐洲。多樣性的聯合,將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更好地解決彼此間的共同問題。多樣性的聯合,也會使我們更有效率地為整個歐洲的平安和旺盛而努力工作。——歐盟委員會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在歐盟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據材料二,歐盟新成員國大多原屬于哪一政治集團?指出它們加入歐盟的背景,說明歐洲實現“多樣性的聯合”的主要意義。材料三60年頭,法國不顧美國反對,勝利地試驗了第一顆原子彈并與中國建交。70年頭,聯邦德國綻開了旨在改善與蘇聯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關系的“新東方政策”。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英國最終在1973年成為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結束了英美特別關系。——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網材料四下圖為其次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與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注:以1974年時的歐洲共同體九國作為一個整體)(3)依據材料三、四分析說明“經濟力氣的多極化是世界多極化的根源”。有人認為世紀之交的歐洲是發展與動蕩并存,請舉史實說明。【答案】(1)將戰略物資煤鋼置于聯營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機制;消退法德之間發生斗爭的可能性,化解雙方的恩怨沖突。目的:法國復原大國地位、使歐洲成為獨立于美蘇的力氣、德國要擺脫戰敗國的地位。(2)集團:多原屬于華約組織。背景:兩極格局解體(冷戰的結束),歐洲一體化的推動。主要意義:增加歐盟的實力,有利于歐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歐洲的平安與旺盛。(3)說明:隨著歐洲經濟實力的增長,歐洲國家在政治上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沖擊了美國的霸主地位。史實:1989年東歐劇變,1990年兩德統一,1991年蘇聯解體,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1999年歐盟單一貨幣歐元正式問世,1999年科索沃斗爭爆發等。【解析】(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中“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疆的煤鋼資源將被置于兩個共同管理的聯合機之下”得出將戰略物資煤鋼置于聯營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機制;消退法德之間發生斗爭的可能性,化解雙方的恩怨沖突。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中“要想使法國復原大國地位,并使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于美蘇的力氣,必需取得德國的諒解和支持。而德國的戰敗國地位,使德國有求于法國的地方多于法國對德國的要求”得出:法國復原大國地位、使歐洲成為獨立于美蘇的力氣、德國要擺脫戰敗國的地位。(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中“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并結合所學可知,歐盟新成員國多原屬于華約組織;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中“在歐洲一體化進程啟動了50年后,冷戰造成的歐洲分裂已一去不復返了,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