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素養評價四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30分鐘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2024·南陽高一檢測)商鞅在秦國變法時規定:禁止棄農經商,未經允許從商者罰作奴隸。此規定體現的經濟政策是 ()A.海禁 B.閉關鎖國C.重農抑商 D.土地國有【解析】選C。材料“禁止棄農經商,未經允許從商者罰作奴隸”,體現重視農業,限制商業發展,即重農抑商政策。C正確。【補償訓練】“民農則重(持重),重則少私義(議),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這反映出作者主見通過重農來 ()A.維護農夫的利益 B.維護社會的穩定C.維護經濟的發展 D.維護國家的統一【解析】選B。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重農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統治,故A錯誤;依據材料“重則少私義(議)”可知,是為了防止民眾私下妄議,故B正確;材料體現國家引導重農,削減妄議,未體現維護經濟發展,故C錯誤;材料未體現維護國家統一,故D錯誤。2.對右圖中古代中國經濟政策的理解,正確的是 ()A.突出農業主導地位B.強調農商的協調發展C.完全禁止商業活動D.增加了社會經濟的持續活力【解析】選A。結合題意可知,“重農”的目的在于突出農業的主導地位,“抑商”的目的也是重農,A正確、B錯誤。“抑商”指的是對商業的限制而不是完全禁止,C錯誤,解除;“重農抑商”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不能增加社會經濟的持續活力,D錯誤,解除。【深化點撥】古代中國重農抑商的主要表現(1)統治者反復強調以農業為本、商業為末,形成輕視商人的主流價值取向。(2)在土地問題上,實行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農夫大量破產,穩固農業生產基礎。(3)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淌。(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業活動,通過國家立法、征收重稅、國家壟斷經營等方式打擊商人。3.(2024·福州高一檢測)《唐會要》記載“天下諸郡……有田宅產業……先己親鄰買賣”。這實質上反映了唐代 ()A.注意鄰里之間和諧人際關系B.對商業發展實行嚴格的限制C.田宅產業只能賣給親戚鄰居D.坊市限制的規定已有所松動【解析】選B。材料講對于田宅產業等先在親鄰中買賣,說明買賣范圍特別小,人們不敢擴大買賣范圍,其緣由主要是官府的限制,故B正確。【補償訓練】宋人陳亮說:“商藉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補,而非求以相病。”這段話反映了陳亮()A.重視商業的作用B.提倡重農抑商C.重視農業的作用D.提倡農商并重【解析】選D。依據材料“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補”可知,陳亮認為農商之間是互補和相互促進的關系,而不是相對立的關系,這表達出農商并重的思想。4.(2024·九江高一檢測)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立遠洋船只,禁止保留超過兩根以上的桅桿帆船。從今,船員只得在內地小船上當雇工,鄭和的大船因擱置而爛掉。以下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明朝激勵民間貿易B.明朝禁絕“朝貢”貿易C.明朝實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術落后【解析】選C。依據材料信息“禁止建立遠洋船只,禁止保留超過兩根以上的桅桿帆船”可知C正確;A在材料中無法體現,解除;B、D與史實不符,解除。5.“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也不能隨意出游。”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國商人來華B.重視維護外商利益C.加強沿海軍事防衛D.嚴格限制對外交往【解析】選D。從題干材料“外人也是不自由的”“不能隨意出游”可知清政府嚴格限制對外交往,故選D。【補償訓練】下圖是清乾隆帝頒布的一條諭令的主要內容。這反映出當時清政府 ()·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外國商人在廣州必需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館中,由行商負責“管束稽查”·不準外商向中國人借款或雇傭中國人A.禁絕中外經濟溝通 B.實行重農抑商政策C.激勵民間對外貿易 D.嚴格限制對外交往【解析】選D。從題干材料“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必需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館中”“不準外商向中國人借款或雇傭中國人”可知清政府嚴格限制對外交往,故選D。6.(2024·九江高一檢測)清政府規定:“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并,過則有罰。”該規定從實質上反映出 ()A.資本主義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統治B.紡織業內部出現了不正常的兼并現象C.清政府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生產規模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解析】選D。材料中的規定表明,其目的在于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這嚴峻影響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實質反映出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7.據《肇域志》記載:明朝中葉以后新安商人興起,“商賈四出”,活躍于國內及日本、東南亞等地。對此種現象相識正確的是 ()A.明清之際東南一帶出現資本主義萌芽B.說明中國已經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是明清之際商品經濟旺盛的表現D.反映明清統治者傳統經濟政策的變更【解析】選C。材料中涉及的是明朝中葉之后商人活動范圍的擴大,反映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旺盛,C正確。商賈與資本主義萌芽不能等同,A錯誤,解除;明朝中葉沒有涉及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錯誤,解除;明朝中葉傳統經濟政策沒有發生變更,D錯誤,解除。二、非選擇題(22分)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詔令:“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并且限令王公大臣們“其山場水陸田地,亦照原撥賜例為主,不許過分占為己業”。朱元璋還做鐵榜九條申誡公侯,嚴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勢強占官民田產。——摘編自吳蔚《1644:中國式王朝興替》材料二清朝奉行“率天下農夫竭力耕耘”“使人力無遺而地力殆盡”的政策,多次頒令實行礦禁。并用“到處皆關,則關關有稅”限制商業活動,對客商資本稍多者,又行“勸借”,稍有不從,“輕則痛行笞責,重則連船拆毀”,最終“多致賣船棄業”。——摘編自《經濟成長歷程》材料三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藝能之無用,行者嘆至遠之無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維朽蠹于斷港荒岸之間……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摘編自藍鼎元《論南洋事宜書》(1)據材料一概括朱元璋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8分)(2)材料二、三實行的經濟政策分別是什么?(4分)(3)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材料二、三實行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共同影響。(10分)【解析】本題綜合考查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海禁”政策對社會轉型的影響。第(1)題,據材料中“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可知,明朝政府推行按家庭勞動力多少安排土地的政策;據材料中“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可知,政府嚴懲兼并土地者;據材料中“做鐵榜九條申誡公侯”可知,政府以法令形式抑制土地兼并。第(2)題,依據材料并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