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評估指南_第1頁
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評估指南_第2頁
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評估指南_第3頁
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評估指南_第4頁
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評估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評估指南TOC\o"1-2"\h\u17628第1章教學評估概述 4229021.1教學評估的定義與目的 4262831.2教學評估的類型與原則 46066第2章教學評估體系構建 534772.1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設計 561952.1.1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5240502.1.2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構成 573242.2教學評估流程與實施 5119942.2.1教學評估流程 6214052.2.2教學評估實施要點 616464第3章教師課堂教學評估 6248233.1課堂教學評估標準 691333.1.1教學目標明確 688893.1.2教學內容科學 6287973.1.3教學方法靈活 613213.1.4教學過程管理 7289743.1.5教學效果評價 78243.1.6教師素養 736423.2課堂教學評估方法 780643.2.1觀察法 7132463.2.2學生評價 7169033.2.3同行評價 732183.2.4錄像評價 724113.2.5教學檔案評價 718913.3課堂教學評估實踐 7210263.3.1制定評估計劃 7320963.3.2組織評估實施 733063.3.3收集評估數據 8203343.3.4分析評估結果 814493.3.5反饋評估意見 8138413.3.6教師自我反思 81603第4章教師教學質量評估 885404.1教學質量評估指標 8238614.1.1教學目標明確性 8127154.1.2教學內容科學性 8199594.1.3教學方法多樣性 8222674.1.4教學組織合理性 8249404.1.5教學評價有效性 8215184.1.6教師素養與師德 8325004.2教學質量評估工具 830224.2.1觀察法 9150594.2.2學生評教 9293074.2.3同行評價 9279164.2.4教學檔案袋 924814.2.5教學錄像 9317164.3教學質量評估數據分析 9177464.3.1數據整理 9244864.3.2數據分析 9268164.3.3教學改進建議 9208334.3.4評估結果反饋 910016第5章教師專業發展評估 9257795.1教師專業發展評估內容 9262305.1.1教育理念與師德修養 933035.1.2教育教學能力 10176245.1.3教育教學研究 10204525.1.4專業發展意識與能力 10143545.2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方法 10158145.2.1自我評估 1090575.2.2同行評估 10148745.2.3學生評估 10236155.2.4專家評估 10194725.3教師專業發展評估策略 1077615.3.1定期評估 1154075.3.2動態評估 11122755.3.3多元化評估 11189285.3.4激勵性評估 1117401第6章學生學習成效評估 11101316.1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指標 11190966.1.1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 11284776.1.2學習過程與方法 11129616.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1259626.1.4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11295196.2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工具 11233166.2.1課堂觀察 11222916.2.2作業與測驗 11210246.2.3調查問卷 11146106.2.4案例分析 12195526.2.5同伴評價 1222346.3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應用 12176146.3.1教學改進 123446.3.2學習指導 12278636.3.3教育政策制定 12114436.3.4學生自我管理 12299626.3.5家長溝通與合作 126004第7章教學評估中的數據分析 12174977.1數據收集與處理 12117587.1.1數據收集 12231187.1.2數據處理 12112687.2數據分析方法 13153187.2.1描述性分析 1384977.2.2相關性分析 1319497.2.3回歸分析 13210067.2.4主成分分析 13302227.3數據可視化與報告撰寫 13191417.3.1數據可視化 13272417.3.2報告撰寫 1421071第8章教學評估結果的運用 1496278.1教學改進策略 14113768.1.1分析評估數據:對教學評估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本原因。 14288538.1.2制定改進計劃: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具體、可行的教學改進計劃,明確改進目標、措施和時間表。 14186398.1.3落實改進措施:將改進計劃付諸實踐,保證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 1410748.1.4動態監控與調整:在教學改進過程中,定期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對改進措施進行調整。 14121958.2教師激勵與培訓 14231598.2.1激勵措施:根據教學評估結果,對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14165698.2.2培訓需求分析:針對評估中發覺的問題,分析教師培訓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 14202628.2.3培訓實施: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提高其教學技能和素養。 14163718.2.4培訓效果評估: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保證培訓投入產出比,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14149128.3教學評估與教育質量保障 15170028.3.1完善評估體系:根據教育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評估體系,保證評估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15279498.3.2強化過程管理: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15270858.3.3建立長效機制:將教學評估納入教育質量保障長效機制,實現教學評估的常態化、制度化。 15269108.3.4提高評估透明度:公開教學評估標準和結果,提高評估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151992第9章教學評估案例解析 1585519.1課堂教學評估案例 15208389.2教學質量評估案例 16291229.3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案例 1619157第10章教學評估的未來發展趨勢 172857210.1國際教學評估發展趨勢 17561810.1.1以學生發展為核心 171404610.1.2教師專業發展 172522010.1.3政策導向與實踐相結合 18557410.2我國教學評估政策與發展方向 182997410.2.1教學評估政策導向 182273710.2.2教學評估體系構建 18865110.2.3教學評估實踐創新 181607910.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評估創新 181705510.3.1信息化教學評估工具的研發與應用 18781410.3.2教育教學評估數據的挖掘與分析 181151310.3.3個性化教學評估的摸索與實踐 18第1章教學評估概述1.1教學評估的定義與目的教學評估是指對教育機構教師在一定時期內的教學工作質量進行系統性的考查和評價。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發覺教學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提供依據,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2教學評估的類型與原則教學評估可分為形成性評估、總結性評估和診斷性評估三種類型。(1)形成性評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旨在了解教師的教學效果,及時發覺和解決問題,以促進教學改進。其原則包括:及時性:評估結果應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針對性:評估內容應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保證評估的有效性;動態性:形成性評估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關注教師的教學成長。(2)總結性評估:在某一教學階段結束后進行,用于評價教師在該階段的教學成果。其原則包括:客觀性:評估結果應基于充分、客觀的證據,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全面性:評估內容應涵蓋教師教學的所有方面,以全面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比較性:總結性評估應將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其他教師或教學標準進行比較,以明確教師的優勢和不足。(3)診斷性評估:針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為教學改進提供指導。其原則包括:深入性:評估應深入挖掘問題根源,以便于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合作性:評估過程中應鼓勵教師、學生及同行參與,共同分析問題;持續性:診斷性評估應持續關注教師的教學改進情況,保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以上三種類型的評估,教育機構可以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第2章教學評估體系構建2.1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設計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是衡量教育機構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它應全面、科學、合理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教學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2.1.1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原則(1)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應涵蓋教師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2)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基于教育理論、教學實踐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保證評估指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3)可操作性原則:指標體系應簡潔明了,便于操作和量化,使評估工作具有實際可行性。(4)動態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教育改革和教師發展的需要。2.1.2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構成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教學準備:包括教案編寫、教材選用、教學資源準備等。(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互動等。(3)教學效果:包括學生學習成績、學生滿意度、教師自我評價等。(4)教師專業發展:包括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同行評價等。2.2教學評估流程與實施教學評估流程與實施是保證教學評估質量的關鍵環節。以下為教學評估的流程與實施要點。2.2.1教學評估流程(1)制定評估計劃:明確評估目的、評估時間、評估對象和評估方法。(2)培訓評估人員:對評估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其熟悉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3)收集評估數據: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評估數據。(4)數據分析與反饋: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形成評估報告,并及時向教師反饋。2.2.2教學評估實施要點(1)保證評估過程的公正、公平和透明。(2)注重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3)鼓勵教師參與評估,充分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4)將評估結果作為教師培訓、激勵和晉升的重要依據。通過以上教學評估體系構建和實施,有助于提高教育機構的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第3章教師課堂教學評估3.1課堂教學評估標準課堂教學評估標準是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1.1教學目標明確評估教師是否在課堂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目標。3.1.2教學內容科學評估教師是否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3.1.3教學方法靈活評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3.1.4教學過程管理評估教師是否有效管理教學過程,包括課堂紀律、時間分配、學生反饋等方面。3.1.5教學效果評價評估教師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及時調整教學策略。3.1.6教師素養評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職業素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態度、師生互動等方面。3.2課堂教學評估方法課堂教學評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2.1觀察法評估者通過實地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了解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3.2.2學生評價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3.2.3同行評價組織同行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相互借鑒,共同提高。3.2.4錄像評價將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錄像,評估者通過觀看錄像,對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3.2.5教學檔案評價收集教師的教學計劃、教案、課件等教學檔案,評估教師的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3.3課堂教學評估實踐課堂教學評估實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3.3.1制定評估計劃根據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制定詳細的評估計劃,明確評估時間、評估內容和方法。3.3.2組織評估實施按照評估計劃,組織評估者進行課堂教學評估,保證評估過程的客觀、公正。3.3.3收集評估數據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評估數據,包括觀察記錄、問卷調查、訪談記錄等。3.3.4分析評估結果對收集到的評估數據進行分析,總結教師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3.3.5反饋評估意見將評估結果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反饋給教師,指導教師改進教學。3.3.6教師自我反思鼓勵教師根據評估意見,進行自我反思,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改進措施。第4章教師教學質量評估4.1教學質量評估指標教學質量評估指標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1.1教學目標明確性評估教師是否能夠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保證教學過程有的放矢。4.1.2教學內容科學性評估教師是否能夠準確、全面地傳授知識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4.1.3教學方法多樣性評估教師是否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4.1.4教學組織合理性評估教師是否能夠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保證教學環節的連貫性和邏輯性。4.1.5教學評價有效性評估教師是否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指導作用。4.1.6教師素養與師德評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現的職業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和道德品質。4.2教學質量評估工具為了客觀、全面地評估教師教學質量,教育機構應采用以下評估工具:4.2.1觀察法通過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實地觀察,收集有關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信息。4.2.2學生評教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教學效果的評價。4.2.3同行評價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評價,借鑒彼此的優點,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4.2.4教學檔案袋教師收集、整理教學過程中的相關資料,包括教案、課件、反思日記等,以備評估使用。4.2.5教學錄像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錄像,以便評估者反復觀看、分析,提高評估的準確性。4.3教學質量評估數據分析對收集到的教學質量評估數據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3.1數據整理對評估數據進行歸類、整理,保證數據準確無誤。4.3.2數據分析運用統計學方法對評估數據進行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4.3.3教學改進建議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建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4.3.4評估結果反饋將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第5章教師專業發展評估5.1教師專業發展評估內容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應涵蓋以下幾個方面:5.1.1教育理念與師德修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責任感;遵守教育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個性;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倡導素質教育。5.1.2教育教學能力掌握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教學方法;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5.1.3教育教學研究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了解教育教學發展趨勢,掌握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能獨立或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撐。5.1.4專業發展意識與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善于反思和總結,主動尋求教育教學改進;樂于分享經驗,與同行相互學習,共同成長。5.2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方法教師專業發展評估可采取以下方法:5.2.1自我評估教師通過自我反思,總結教育教學工作,發覺自身優勢與不足;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明確自身專業發展目標。5.2.2同行評估同行之間相互聽課、評課,交流教育教學經驗;通過教育教學案例、教學設計等形式,開展同行評估。5.2.3學生評估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滿意度;收集學生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5.2.4專家評估教育教學專家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評估;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5.3教師專業發展評估策略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應采取以下策略:5.3.1定期評估按照一定的周期進行教師專業發展評估,保證評估的持續性;結合教師個人發展規劃,調整評估內容和方法。5.3.2動態評估關注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變化,實時調整評估指標;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趨勢,更新評估標準。5.3.3多元化評估結合多種評估方法,全面了解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充分利用評估結果,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建議。5.3.4激勵性評估重視評估的激勵作用,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第6章學生學習成效評估6.1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指標6.1.1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評估學生在課程中所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6.1.2學習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合作意識等。6.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尊重他人、熱愛學習等。6.1.4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評估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6.2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工具6.2.1課堂觀察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評估。6.2.2作業與測驗通過布置作業和進行定期測驗,了解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6.2.3調查問卷設計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環境的滿意度。6.2.4案例分析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以評估其解決問題的能力。6.2.5同伴評價鼓勵學生相互評價,促進彼此的學習和成長。6.3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應用6.3.1教學改進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6.3.2學習指導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和建議。6.3.3教育政策制定為教育機構提供學生學習成效數據,輔助教育政策制定。6.3.4學生自我管理培養學生自我評估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6.3.5家長溝通與合作與家長分享學生學習成效評估結果,促進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學長。第7章教學評估中的數據分析7.1數據收集與處理教學評估中的數據分析首先依賴于準確和全面的數據收集。本節將介紹數據收集與處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7.1.1數據收集數據收集應遵循以下原則:(1)目標明確:根據評估目的,明確所需收集的數據類型、范圍和內容。(2)方法科學:采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學生作業、考試成績等多種方式收集數據。(3)規范操作:在數據收集過程中,保證操作規范,減少誤差。7.1.2數據處理數據處理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數據清洗: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審核、校對和整理,剔除無效數據。(2)數據編碼:對數據進行分類和編碼,便于后續分析。(3)數據存儲: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在安全可靠的數據倉庫中,以便后續調用。7.2數據分析方法數據分析方法的選擇應根據評估目的、數據類型和問題背景來確定。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7.2.1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用于揭示數據的分布特征、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頻數分析:統計各項目出現的次數和頻率。(2)交叉分析:分析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3)描述性統計:計算均值、中位數、標準差等統計指標。7.2.2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用于探討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聯程度。主要方法包括:(1)皮爾遜相關系數:衡量兩個連續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2)斯皮爾曼等級相關:適用于非正態分布的變量。(3)判定系數:表示一個變量能被另一個變量解釋的比例。7.2.3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用于研究一個或多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線性回歸:分析線性關系。(2)多元回歸:同時考慮多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3)邏輯回歸:適用于因變量為分類變量的情況。7.2.4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用于降維,提取數據的主要特征。適用于多變量、高維度的數據。7.3數據可視化與報告撰寫數據可視化是展示分析結果的重要手段,報告撰寫則需要清晰地呈現分析過程和結論。7.3.1數據可視化(1)圖表類型:根據數據類型和分析需求選擇合適的圖表,如柱狀圖、折線圖、餅圖、散點圖等。(2)設計原則:簡潔明了、易于理解、突出重點、避免誤導。7.3.2報告撰寫(1)結構清晰:包括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等部分。(2)語言準確:使用規范的學術語言,避免模糊、歧義的表述。(3)證據充分:報告中的結論應基于充分的數據支持。(4)反饋建議:針對分析結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建議。第8章教學評估結果的運用8.1教學改進策略教學評估結果的核心目的在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針對評估中發覺的問題和不足,教育機構應制定相應的教學改進策略。以下為具體措施:8.1.1分析評估數據:對教學評估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本原因。8.1.2制定改進計劃: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具體、可行的教學改進計劃,明確改進目標、措施和時間表。8.1.3落實改進措施:將改進計劃付諸實踐,保證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8.1.4動態監控與調整:在教學改進過程中,定期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對改進措施進行調整。8.2教師激勵與培訓教學評估結果對教師具有激勵和指導作用,教育機構應充分利用評估結果,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積極性。8.2.1激勵措施:根據教學評估結果,對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8.2.2培訓需求分析:針對評估中發覺的問題,分析教師培訓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8.2.3培訓實施: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提高其教學技能和素養。8.2.4培訓效果評估: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保證培訓投入產出比,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8.3教學評估與教育質量保障教學評估是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機構應充分發揮教學評估的積極作用,提高教育質量。8.3.1完善評估體系:根據教育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評估體系,保證評估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有效性。8.3.2強化過程管理: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保證教學質量。8.3.3建立長效機制:將教學評估納入教育質量保障長效機制,實現教學評估的常態化、制度化。8.3.4提高評估透明度:公開教學評估標準和結果,提高評估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第9章教學評估案例解析9.1課堂教學評估案例本節通過分析某教育機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估案例,旨在探討如何科學、全面地評估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概述:某初中數學教師,任教八年級,進行了一次關于“勾股定理”的課堂教學評估。評估指標:(1)教學目標明確性(2)教學內容科學性(3)教學方法有效性(4)師生互動充分性(5)學生學習積極性(6)教學效果達成度案例解析:(1)教學目標明確性:該教師制定了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需求。(2)教學內容科學性:教師準確無誤地傳授了勾股定理的定義、證明和應用,教學內容嚴謹、系統。(3)教學方法有效性:教師采用了講解、舉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4)師生互動充分性:教師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課堂氛圍活躍,師生互動充分。(5)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較高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積極完成練習。(6)教學效果達成度:通過課后作業和測試,學生普遍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知識點,教學效果良好。9.2教學質量評估案例本節通過分析某教育機構小學英語教學質量評估案例,探討如何全面評估教師教學質量。案例概述:某小學英語教師,任教三年級,進行了一學期的教學質量評估。評估指標:(1)教學計劃合理性(2)教學內容豐富性(3)教學方法多樣性(4)教學評價公正性(5)學生學習效果案例解析:(1)教學計劃合理性:教師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保證教學內容、進度與教學目標相符。(2)教學內容豐富性:教師涵蓋了英語字母、單詞、句型等基礎知識,注重拓展學生視野。(3)教學方法多樣性:教師運用歌曲、游戲、情景劇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4)教學評價公正性: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激勵學生進步。(5)學生學習效果: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扎實,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9.3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案例本節通過分析某教育機構高中物理教師專業發展評估案例,探討如何評估教師專業成長。案例概述:某高中物理教師,任教高三,進行了一次教師專業發展評估。評估指標:(1)教學理念更新(2)教學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