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方案TOC\o"1-2"\h\u22776第1章項目背景與目標 3113121.1項目背景 3243691.2項目目標 36071.3項目意義 423991第2章現有生產線分析 4206662.1生產線現狀 4116442.2現有問題 5263752.3改造需求 514180第3章自動化技術概述 5189453.1自動化技術發展歷程 5222703.2自動化技術分類 6127253.3自動化技術在生產線中的應用 627642第四章自動化設備選型 7121914.1設備選型原則 7225914.1.1適用性原則:設備應滿足生產線工藝要求,適應生產規模,并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 7253164.1.2先進性原則:設備應選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技術,保證生產線的先進性。 7224844.1.3可靠性原則:設備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保證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748904.1.4經濟性原則:在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設備選型應充分考慮投資預算,力求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 7186824.1.5安全性原則:設備應具備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736994.1.6易維護原則:設備應便于維護和維修,降低維修成本和停機時間。 7282004.2常用自動化設備介紹 7200584.2.1:用于搬運、裝配、焊接、噴涂等工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7165794.2.2自動化輸送設備:如皮帶輸送機、鏈板輸送機、滾筒輸送機等,用于實現物料的輸送和搬運。 7157964.2.3自動化倉儲設備:如立體倉庫、自動化貨架、堆垛機等,提高倉儲效率,降低倉儲成本。 7252974.2.4自動化檢測設備:如視覺檢測系統、傳感器等,用于實時監測產品質量,保證產品質量穩定。 757294.2.5自動化控制系統:如PLC、DCS等,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自動化控制。 7283974.3設備選型與配置 7142724.3.1根據生產線的工藝要求,分析各工序所需設備類型和數量。 785294.3.2結合設備選型原則,進行設備選型,保證設備滿足生產需求。 897824.3.3對選型后的設備進行配置,包括設備布局、設備參數設置、設備間接口等。 8270514.3.4根據生產規模和投資預算,合理規劃設備采購計劃。 892294.3.5對設備供應商進行評估,選擇具備良好信譽、服務質量和售后保障的供應商。 8135904.3.6設備安裝、調試和驗收,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滿足生產需求。 85666第5章生產線布局設計 8308375.1布局設計原則 8151705.1.1合理利用空間 817885.1.2滿足生產需求 8130875.1.3優化物流動線 8239825.1.4安全與環保 8313055.1.5靈活性與可擴展性 851405.2生產線布局類型 8272785.2.1直線型布局 8254755.2.2環形布局 929825.2.3U型布局 94205.2.4混合型布局 977205.3布局設計與優化 9123105.3.1設計方法 9233045.3.2優化方向 912910第6章控制系統設計 9297516.1控制系統概述 1094366.1.1控制系統功能 1018226.1.2控制系統架構 10166936.2控制系統硬件設計 10307266.2.1控制器選型 10197796.2.2傳感器與執行器 1096446.2.3通信網絡 1011506.3控制系統軟件設計 1078306.3.1控制策略 1083456.3.2控制算法 1035506.3.3軟件架構 11326606.3.4編程與調試 11914第7章傳感器與執行器 1169537.1傳感器選型與應用 1173887.1.1傳感器概述 11258067.1.2傳感器選型原則 11293177.1.3常用傳感器及應用 11293517.2執行器選型與應用 12103987.2.1執行器概述 1233487.2.2執行器選型原則 1241717.2.3常用執行器及應用 12270867.3傳感器與執行器協同工作 125378第8章通信與數據采集 1222088.1通信協議選擇 12145348.1.1Modbus協議 1318638.1.2OPCUA協議 13161568.2網絡架構設計 13115228.2.1現場級網絡 13258108.2.2控制級網絡 13132618.2.3管理級網絡 13130058.3數據采集與處理 13175118.3.1數據采集 13113868.3.2數據處理 14911第9章生產線調試與優化 14242159.1調試流程與方法 14169229.1.1調試前期準備 14147009.1.2調試流程 14119899.1.3調試方法 14147679.2生產線功能評估 1582679.2.1評估指標 15157869.2.2評估方法 15322319.3優化措施與實施 1541809.3.1優化措施 15192169.3.2實施步驟 1517027第10章項目實施與效益分析 161130710.1項目實施計劃 162723210.1.1項目實施目標 161552910.1.2實施步驟 162553810.1.3項目時間表 16167710.2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 161641310.2.1技術風險 161204010.2.2人員風險 161923710.2.3投資風險 171872310.3效益分析及評估方法 172901710.3.1效益分析 17168110.3.2評估方法 17第1章項目背景與目標1.1項目背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制造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與挑戰。工廠生產線作為制造業的核心環節,其自動化水平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及競爭力。國家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明確提出,要提高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對工廠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成為提升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1.2項目目標本項目旨在對現有工廠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實現以下目標:(1)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線的運行速度和穩定性,降低人工操作環節,從而提升生產效率。(2)降低生產成本:自動化生產線可減少對人工的依賴,降低人力成本;同時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物料消耗,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3)提升產品質量:自動化設備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誤差,提高產品質量。(4)增強企業競爭力:通過自動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從而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1.3項目意義本項目具有以下意義:(1)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自動化改造有助于企業實現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的創新,推動企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2)提升行業整體水平:本項目將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推動同行業企業加快自動化改造步伐,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水平。(3)優化勞動力結構:自動化改造將減少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提高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優化勞動力結構,提升勞動力素質。(4)響應國家政策:本項目符合國家“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求,有利于推動我國制造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提升國家競爭力。第2章現有生產線分析2.1生產線現狀我國當前工廠生產線在許多領域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自動化,但在整體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人工操作?,F有的生產線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1)物料輸送系統:采用輸送帶、氣動輸送、重力輸送等方式進行物料的輸送。(2)加工設備:包括機械加工、裝配、檢測等設備,部分設備已實現自動化,但仍有部分依賴人工操作。(3)控制系統:采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進行生產線的控制,實現設備間的協同工作。(4)人工操作:在生產線的部分環節,仍需人工進行上下料、組裝、檢測等操作。2.2現有問題盡管現有生產線取得了一定的自動化程度,但依然存在以下問題:(1)生產效率低:人工操作環節多,影響生產效率,且容易產生疲勞,導致生產效率不穩定。(2)產品質量不穩定:人工操作過程中,由于操作技能和經驗的差異,易導致產品質量波動。(3)設備利用率不高:部分設備因依賴人工操作,無法充分發揮其效能,設備利用率有待提高。(4)安全隱患:人工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機械傷害、勞動強度過大等。(5)生產成本高:人工成本逐年上升,且人工操作環節多,導致生產成本較高。2.3改造需求針對現有生產線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造需求:(1)提高自動化程度: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工操作環節,提高生產效率。(2)優化生產流程:調整生產線布局,縮短物料輸送距離,降低生產周期。(3)升級控制系統:采用先進的控制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實現生產線的智能控制。(4)提升設備功能: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穩定性。(5)降低勞動強度:通過自動化改造,減輕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人工成本。(6)提高產品質量:采用自動化檢測和裝配設備,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7)消除安全隱患:通過自動化改造,減少人工操作,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第3章自動化技術概述3.1自動化技術發展歷程自動化技術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工業生產需求的不斷提升,自動化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從最初的繼電器控制,到后來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再到現今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自動化技術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演變。在我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引進消化吸收階段,第二階段為自主研發階段,第三階段為創新發展階段。3.2自動化技術分類自動化技術可分為以下幾類:(1)機械自動化:通過機械裝置完成生產過程,如自動裝配線、等。(2)電氣自動化:采用電氣控制系統,實現生產設備的自動化運行,如PLC、工業控制計算機等。(3)過程自動化:對生產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進行自動檢測、調節和控制,如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4)信息自動化: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實現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如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規劃(ERP)等。(5)智能化自動化: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優化與控制,如智能工廠、智能等。3.3自動化技術在生產線中的應用自動化技術在生產線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自動化裝配:采用自動化裝配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保證產品質量。(2)自動化檢測:利用自動化檢測設備,對產品質量進行在線檢測,保證產品合格率。(3)自動化倉儲:采用自動化倉儲系統,實現物料的自動存儲、檢索、搬運,提高倉儲效率。(4)自動化物流:通過自動化物流系統,實現生產過程中物料的自動化輸送,降低物流成本。(5)自動化控制:采用PLC、DCS等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的穩定、高效運行。(6)智能化生產: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管理與優化。(7)遠程監控與維護: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生產線的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提高生產線的運行效率。第四章自動化設備選型4.1設備選型原則在進行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過程中,設備選型是關鍵環節。合理的設備選型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以下是設備選型應遵循的原則:4.1.1適用性原則:設備應滿足生產線工藝要求,適應生產規模,并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4.1.2先進性原則:設備應選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技術,保證生產線的先進性。4.1.3可靠性原則:設備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保證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4.1.4經濟性原則:在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設備選型應充分考慮投資預算,力求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4.1.5安全性原則:設備應具備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4.1.6易維護原則:設備應便于維護和維修,降低維修成本和停機時間。4.2常用自動化設備介紹4.2.1:用于搬運、裝配、焊接、噴涂等工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4.2.2自動化輸送設備:如皮帶輸送機、鏈板輸送機、滾筒輸送機等,用于實現物料的輸送和搬運。4.2.3自動化倉儲設備:如立體倉庫、自動化貨架、堆垛機等,提高倉儲效率,降低倉儲成本。4.2.4自動化檢測設備:如視覺檢測系統、傳感器等,用于實時監測產品質量,保證產品質量穩定。4.2.5自動化控制系統:如PLC、DCS等,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自動化控制。4.3設備選型與配置4.3.1根據生產線的工藝要求,分析各工序所需設備類型和數量。4.3.2結合設備選型原則,進行設備選型,保證設備滿足生產需求。4.3.3對選型后的設備進行配置,包括設備布局、設備參數設置、設備間接口等。4.3.4根據生產規模和投資預算,合理規劃設備采購計劃。4.3.5對設備供應商進行評估,選擇具備良好信譽、服務質量和售后保障的供應商。4.3.6設備安裝、調試和驗收,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滿足生產需求。第5章生產線布局設計5.1布局設計原則生產線布局設計是工廠自動化改造的關鍵環節,關系到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及生產成本。在布局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5.1.1合理利用空間充分考慮生產車間的空間結構,合理規劃生產線布局,提高空間利用率,降低無效作業面積。5.1.2滿足生產需求根據生產計劃、工藝流程及產能要求,確定生產線的規模、工位數及設備配置,保證生產線能夠滿足生產需求。5.1.3優化物流動線合理規劃物料、半成品、成品的運輸路徑,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物流效率。5.1.4安全與環保充分考慮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因素,保證生產線布局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企業安全生產要求。同時注重環保,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噪音、粉塵等污染。5.1.5靈活性與可擴展性生產線布局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以便根據市場需求及企業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和升級。5.2生產線布局類型根據生產特點及工藝要求,生產線布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5.2.1直線型布局直線型布局適用于單一工藝流程,生產過程中物料流動方向固定,設備按照工藝順序依次排列。5.2.2環形布局環形布局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生產線呈環形布局,物料流動方向可根據生產需求進行調整。5.2.3U型布局U型布局適用于多品種、大批量生產,具有較好的物流效率。生產線呈U型布局,物料流動方向相對固定,便于實現自動化運輸。5.2.4混合型布局混合型布局結合了直線型、環形及U型布局的優點,適用于復雜工藝流程的生產線。5.3布局設計與優化5.3.1設計方法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進行生產線布局設計,提高設計精度和效率。(1)根據生產需求,確定生產線規模、工位數及設備配置。(2)繪制設備布置圖,確定設備擺放位置。(3)繪制物流動線圖,優化物料、半成品、成品的運輸路徑。(4)結合安全、環保等因素,對布局方案進行評估和優化。5.3.2優化方向(1)縮短生產周期:通過優化設備布局,降低物料運輸時間,提高生產效率。(2)提高產品質量:合理規劃生產線,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不良品率。(3)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空間利用率,減少無效作業面積,降低生產成本。(4)提高安全性:保證生產線布局符合安全生產要求,降低安全發生率。(5)提高環保性: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噪音、粉塵等污染,改善車間環境。通過以上設計方法和優化方向,可得到合理、高效的生產線布局方案,為工廠自動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持。第6章控制系統設計6.1控制系統概述6.1.1控制系統功能本章主要針對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的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刂葡到y是實現生產線自動化運行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實現對生產線上各個設備的自動控制,保證設備間的協同工作;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根據生產需求,調整生產速度和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6.1.2控制系統架構控制系統采用分層架構,分為設備層、控制層和管理層。設備層主要負責與生產線上各個設備進行通信,收集設備狀態信息并執行控制命令;控制層負責實現控制策略,對設備進行實時控制;管理層負責監控系統運行,進行生產調度和數據分析。6.2控制系統硬件設計6.2.1控制器選型根據生產線的控制需求,選擇具有高功能、高可靠性、易于編程的控制器。本方案選用西門子S71500系列PLC作為主控制器。6.2.2傳感器與執行器根據生產線上各個設備的控制需求,選用相應的傳感器和執行器。傳感器主要包括位置傳感器、速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執行器主要包括伺服電機、氣缸、電磁閥等。6.2.3通信網絡控制系統采用工業以太網作為主通信網絡,實現控制器與設備層、管理層之間的數據傳輸。同時采用現場總線技術,實現設備層內部設備之間的通信。6.3控制系統軟件設計6.3.1控制策略根據生產線工藝要求,設計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設備啟動、停止控制;設備間協同控制;生產速度調整;故障檢測與處理等。6.3.2控制算法針對生產線上各設備的控制需求,采用相應的控制算法。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6.3.3軟件架構控制系統軟件采用模塊化設計,主要包括以下模塊:設備控制模塊、數據采集模塊、通信模塊、故障處理模塊、人機交互模塊等。6.3.4編程與調試采用PLC編程軟件進行程序編寫和調試。編程過程中,遵循模塊化、標準化原則,保證程序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調試過程中,對各個模塊進行逐一測試,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第7章傳感器與執行器7.1傳感器選型與應用7.1.1傳感器概述傳感器作為自動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檢測和感知生產線上的各種物理量、化學量及生物量等。在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中,合理選型及應用傳感器對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質量具有的作用。7.1.2傳感器選型原則(1)根據檢測對象及參數要求,選擇相應類型的傳感器;(2)考慮傳感器的工作環境,如溫度、濕度、腐蝕性等,選擇具有相應防護等級的傳感器;(3)根據檢測精度要求,選擇合適的傳感器精度等級;(4)考慮傳感器與控制系統接口的兼容性;(5)綜合考慮傳感器的成本、壽命、可靠性等因素。7.1.3常用傳感器及應用(1)溫度傳感器:用于監測生產線設備的溫度,如熱處理設備、制冷設備等;(2)壓力傳感器:用于監測流體壓力,如液壓系統、氣動系統等;(3)流量傳感器:用于監測流體流量,如液體、氣體等;(4)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物體位置,如編碼器、接近開關等;(5)視覺傳感器:用于識別、檢測和跟蹤生產線上的物體;(6)其他傳感器:如力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根據具體需求進行選型。7.2執行器選型與應用7.2.1執行器概述執行器是自動化系統中的執行機構,負責將控制信號轉化為機械動作,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7.2.2執行器選型原則(1)根據控制信號類型,選擇相應類型的執行器;(2)根據負載特性,選擇合適的執行器輸出力矩和速度;(3)考慮執行器的工作環境,如溫度、濕度、腐蝕性等,選擇具有相應防護等級的執行器;(4)根據控制精度要求,選擇合適的執行器精度等級;(5)綜合考慮執行器的成本、壽命、可靠性等因素。7.2.3常用執行器及應用(1)電動執行器:如電機、電磁閥等,廣泛應用于各種生產線設備;(2)氣動執行器:如氣缸、氣爪等,適用于快速、頻繁動作的場合;(3)液壓執行器:如液壓缸、液壓馬達等,適用于大負載、高力矩的場合;(4)伺服執行器:如伺服電機、伺服液壓缸等,適用于高精度定位、速度控制場合;(5)步進執行器:如步進電機、步進液壓缸等,適用于開環控制場合。7.3傳感器與執行器協同工作傳感器與執行器在自動化系統中緊密配合,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測與控制。傳感器負責收集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將其轉化為電信號傳遞給控制系統;執行器接收控制系統的指令,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確控制。通過這種協同工作,可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產品質量。在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具體工藝需求,合理配置傳感器與執行器,優化系統功能,實現高效、穩定的自動化生產。第8章通信與數據采集8.1通信協議選擇在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過程中,通信協議的選擇是保證系統穩定、高效運行的關鍵。本方案主要采用以下通信協議:8.1.1Modbus協議Modbus協議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的通信協議,具有簡單、可靠、易于實現的特點。在本方案中,現場設備與上位機之間的通信采用Modbus協議,實現設備之間的數據交互。8.1.2OPCUA協議OPCUA(OpenPlatformCommunicationsUnifiedArchitecture)是一種跨平臺的、面向對象的通信協議,用于解決工業自動化領域中設備、系統及應用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本方案中,采用OPCUA協議實現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數據交互與集成。8.2網絡架構設計為了滿足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的需求,本方案設計了以下網絡架構:8.2.1現場級網絡現場級網絡主要負責連接現場設備與上位機,實現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本方案采用以太網技術,通過交換機、網線等設備構建現場級網絡。8.2.2控制級網絡控制級網絡主要用于連接各個控制器、上位機與監控中心。本方案采用光纖通信技術,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8.2.3管理級網絡管理級網絡負責連接監控中心與企業管理層,實現數據的遠程監控與管理。本方案采用VPN技術,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3數據采集與處理數據采集與處理是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8.3.1數據采集本方案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數據采集:(1)傳感器:安裝在各關鍵位置的傳感器實時采集設備運行狀態、環境參數等信息。(2)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負責對現場設備進行控制,并采集設備數據。(3)上位機:上位機通過通信協議與現場設備進行數據交互,實現數據采集。8.3.2數據處理采集到的數據經過以下處理,為工廠生產線的優化與調整提供依據:(1)數據預處理: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濾波、去噪等處理,提高數據質量。(2)數據存儲: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至數據庫,便于后續分析。(3)數據分析:采用數據分析算法,挖掘數據中的有用信息,為生產線的優化與調整提供依據。(4)數據展示:通過監控中心的大屏幕、電腦等設備,實時展示生產線運行狀態,便于管理人員掌握現場情況。第9章生產線調試與優化9.1調試流程與方法9.1.1調試前期準備在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完成后,進行調試工作前,需做好以下準備工作:(1)組織技術培訓,保證調試人員掌握相關技術和操作方法。(2)準備調試所需的工裝、工具、儀器等設備。(3)收集并整理設備資料、程序代碼、操作手冊等相關文件。9.1.2調試流程調試流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單機調試:檢查設備硬件、軟件功能是否正常,保證各單元設備獨立運行穩定。(2)聯機調試:將各單元設備連接起來,進行整體調試,檢查設備間通訊、協同工作是否正常。(3)帶料調試:在保證設備運行穩定的前提下,使用實際物料進行調試,驗證生產線的整體功能。9.1.3調試方法(1)逐步調試法:按照設備運行流程,逐步檢查各環節,發覺問題并及時解決。(2)分段調試法:將生產線劃分為若干段,分段進行調試,保證各段運行正常后,進行整體調試。(3)仿真調試法:利用仿真軟件,模擬設備運行過程,分析并解決潛在問題。9.2生產線功能評估9.2.1評估指標(1)生產效率:以單位時間內完成的產品數量來衡量。(2)產品質量:以產品合格率、不良品率等指標來衡量。(3)設備穩定性:以設備故障率、停機時間等指標來衡量。(4)能耗:以單位產品能耗來衡量。9.2.2評估方法(1)數據采集:通過傳感器、控制器等設備,實時采集生產線運行數據。(2)數據分析:利用統計學方法,分析生產數據,評估生產線功能。(3)對比評估:與行業標準、歷史數據等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9.3優化措施與實施9.3.1優化措施(1)優化程序代碼:根據調試過程中發覺的問題,調整程序邏輯,提高設備運行效率。(2)優化工藝流程:調整生產流程,簡化操作步驟,提高生產效率。(3)優化設備配置:根據實際生產需求,調整設備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語文課外輔導計劃
- 小學語文24 月跡教案及反思
- 老年護理中心新冠防疫措施細則
- 建筑行業項目管理與師風心得體會
- 旅游行業新體驗項目開發流程
- 河流治理工程的質量管理措施
- 光伏材料購銷合同
- 自然保護承包合同
- 機制產品投資協議
- 數學學習小組復習計劃
- 粵教版四年級勞動與技術 第二單元 小泥巴變變變 活動2 泥塑杯子 教案
- 江蘇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附參考答案】
- 新解讀《JTG 5120-2021公路橋涵養護規范》
- 機房維保巡檢服務報告
- 二手房公積金貸款合同書范本(2024版)
- 2024-2029全球及中國柚子果實提取物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河南省鶴壁市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 公共部位裝修合同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1-國開(ZJ)-參考資料
-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2024屆小升初語文檢測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