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的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3教學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的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3教學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的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3教學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的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3教學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古代中國的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3教學教案人民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基本信息課題名稱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執教者課時1所屬教材書目教材分析從總體地位看,經濟史在必修模塊中居于根本性地位,是政治史和文化史學習的基礎;從單元結構看,古代中國商業依附農業,商業的學習要以農業為前提。中國的商業文明脫胎于農耕文明,在重農抑商環境中堅韌發展、不斷突破,呈現出中國商業文明的特有魅力,雖不占主體卻對促進明清社會轉型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高二的學生沉穩勤勉,愛好廣泛,對本課內容也有肯定的了解,但主要側重于史實的駕馭而非理性的分析,還停留在感性階段。本課教學對象是南宮中學高二文科小試驗班的學生,其理解實力和分析問題實力較高,故本課重點在于依托豐富的文史材料進行合作探究。通過閱讀、思索、探討,使學生主動參加到學習中來,深刻理解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狀況、特點和演進規律。教學目標學問與實力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駕馭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基本線索,培育學生分析歷史的實力;通過探究市的發展、影響商業的因素等活動,培育學生語言表達和綜合歸納實力;駕馭商業發展的規律和在中國經濟史的地位。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感知、理解古代商業經濟的過程中,駕馭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歸納的方法,進一步駕馭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情感看法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商業發展歷史,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激發學生對祖國歷史的驕傲感,加深對祖國文化的酷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及緣由難點“市”的變遷與城市發展;教法學法依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以及學生階段性發展需求,為了培育學生論從史出的基本實力,我設定了以下教法、學法:主要教法:創設情景法、引導講授法、小組探討法、問題教學法

主要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比較歸納法教學過程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環節教學環節教學環節教學環節【課堂導入】:創設情景:夢回盛世唐朝時間: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順元年)地點:錢塘(今杭州)人物:蘇老板一家對話:蘇老板:今年老大要成親,過兩天我要去揚州談生意,順便辦些彩禮。夫人:是啊!要買珠寶首飾,還要買綾羅綢緞,多帶些銀兩去!孩子甲:我要鞏縣的唐三彩。孩子乙:爹,給我帶本印刷的話本。思索一:找出這幅畫中不符合唐朝經濟發展史實的地方。思索二:蘇老板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揚州?帶著這兩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日的課堂學習。學生分飾蘇老板一家,進行溫情對話。通過夢回大唐情景的設置和學生的表演,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愛好,在歡聲笑語中進入今日的學習。一、商業發展概況大家通過閱讀教材,完成朝代和對應時期商業發展狀況連線。(基本要求:兩分鐘時間閱讀、思索、探討,分別回答自己的連線方案,并闡述自己的理由。)學生仔細觀看圖片,閱讀教材,思索、探討,自主展示和回答。為學生供應展示自我的平臺,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念。二、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詳細表現問題:大家思索一下,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詳細表現有哪些?

1、“市”的變遷

2、城市的發展

3、商幫的出現學生仔細閱讀教材,歸納商業發展的表現,舉手回答。以問題問引導,刺激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提高學生閱讀教材和歸納要點的實力。問題逐一突破:1、“市”的變遷(1)要求小組展示預習的成果,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指導:我們要學會制作學問表格,歸納和概括教材的基礎學問。(2)“市”的發展演化特點材料一

自春秋戰國至唐代,國家和政府設市于都邑之中,市處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墻垣圍住并與民居隔開,設有市師、肆師、質人等分掌市內各項事務。《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韓國磐《中國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

宋神宗時,開封已有戶20萬,……城內店鋪林立,各地的貨物云集于此。到處都有商鋪、邸店、酒樓、質庫(即后來的當鋪),以及各種手工作坊。晚間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開張。“耍鬧去處,通曉不絕”。──《中國古代史》設問:①依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至唐代“市”的特點。

②依據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與前代相比發生了什么改變。材料三

草市是民間“自為聚落”、私相貿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現各種集市,如“山市、河市、廟市”等,解決了農夫“買食用鹽茶農具”問題。“民計每歲種食之外,余米盡以貿易”(葉適《水心文集》),明州農夫,同時“為工、為匠、為鑷、為負販”。草市鎮內小兒學、義塾、鎮學的興辦日益增多,有的鎮市還建立了書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鎮》材料四

明清時期,在工商業發達地區和交通要沖,興起了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市鎮,尤以江南地區為盛。這些市鎮商業旺盛,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數萬人。設問:③比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與“市”的區分。④依據材料四,指出明清時期“市”的發展有何特點?⑤“市”的發展、“草市”的興起和商業市鎮的旺盛的共同緣由是什么?(要求:五分鐘的時間,閱讀、思索和探討,歸納出答案。)(3)依據各朝“市”的發展狀況,概括“市”發展的趨勢。地域:布局:管理:服務:(大家思索一下。回答以上問題。)2、城市的發展(1)設問:誰來翻譯一下這段材料?由此可知城最早的職能是什么?(2)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及特點?第一組史料:材料一: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材料二:京邑翼翼,四方所觀。——張衡《東京賦》材料三: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利。——《隋書》材料四:夜市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李紳《宿揚州》①閱讀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古代中國城市的職能發生什么改變?其次組史料:材料五:蘇州府吳江縣,明朝有平望、震澤、黎里、同里四鎮,里市、江南、新杭三市。到嘉靖《吳江縣志》,則市增到七,……康熙時,鎮也發展到七個。上海縣明代有市鎮18,到清康熙年間,又新增了17個市鎮,合計市鎮達到35個。——《明弘治縣志記》材料六:朱家角鎮,……商賈湊集,貿易花布,京省標客往來不絕,今為巨鎮。——崇禎《松江府志》②閱讀材料五、六,概括明清時期古代城市有何新發展?第三組史料:③對比西漢、唐朝和明朝工商業城市示意圖,分析古代城市分布發生的改變。學問小結:(3)古代城市發展演化的四大特點3、商幫的出現明清時期,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由于商業競爭加劇,區域商人群體形成。實力最強的如晉商、徽商等。層層設問:這十大商幫就經商的精神而言,你最喜愛的是哪一個?為什么?回扣情境引入:情景:夢回盛世唐朝時間: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順元年)地點:錢塘(今杭州)人物:蘇老板一家對話:蘇老板:今年老大要成親,過兩天我要去揚州談生意,順便辦些彩禮。夫人:是啊!要買珠寶首飾,還要買綾羅綢緞,多帶些銀兩去!孩子甲:我要鞏縣的唐三彩。孩子乙:爹,給我帶本印刷的話本。思索一:找出這幅畫中不符合唐朝經濟發展史實的地方。思索二:蘇老板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揚州?依據本課所學,主動回答問題。閱讀文字材料,通過思索、探討回答材料之后的問題,分組回答,其他組做出評價和補充。學生依據角度提示,歸納古代城市改變的特點。學生主動闡發自己對于經商必需堅持的精神。學生運用課堂所學學問,解決情景引入的問題。以表格形式可以有效快速的鞏固本課所學內容,搶答和榮譽感的提示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文字材料的解讀,思索和探討,提高學生文字閱讀、歸納和解答問題的實力。并把市的發展過程詳細化,試論結合,使學生主動參加到學習中來。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提高學生歸納問題的實力。通過自由的闡發,提高學生思索問題、闡釋問題的實力,使學生學有所思。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問有效遷移和運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小結: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1.起源早并不斷發展,到宋元時期空前旺盛。2.商運旺盛,交通發達,內外貿易發達。3.商人組織活躍,商人社會地位低下4.市場形式多樣,商業城市不斷旺盛5.商業是以農業為基礎長期受……商品經濟是農業經濟的補充,未占主導地位6.古代金融發達,類似于銀行的柜坊、類似于匯票的飛錢和紙幣很早就出現。主動思索和歸納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總結提高。用總結的方式由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概括實力。課后作業課后作業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古代商業旺盛的緣由有哪些?【提示】(1)政治:結束分裂走向統一,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2)經濟: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供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3)政策:政府漸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4)交通: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5)金融: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旺盛板書設計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情景導入:夢回盛世唐朝商業發展概況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詳細表現:市:變遷、特點城市:概況、發展特點商幫:晉商、徽商;十大商幫的經營理念四、小結——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教學反思1.自身對于課堂節奏和時間把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